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54课

课前引导:

1. 《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我们现在学习的是所讲之法中“共同外前行”中“轮回过患”中“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的部分。


2. 上节课宣讲了“八大支分苦”中的“怨憎会苦”,我们在了知了怨憎会苦主要的苦状、原因及过患后,应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知足少欲,成为名副其实的修行人。


3. 本课开始宣讲“人类之苦”中的“爱别离苦”,详细剖析了我们所执着的对境不一定真的“亲”,应利用佛法,如理思维,减轻甚至断除对子女、亲友的贪著,从而获得修行成功。

本课脉络


总说爱别离苦(1-9)

第一次法师辅导

想要避免、减轻爱别离苦,首先要对爱别离苦的可爱对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世人因为看不破可爱对境,所以对亲人特别耽着,对怨敌排斥,由此必然导致爱别离苦。

《大般涅槃经》中对爱别离苦的定义:所爱之物破坏离散。所爱之物破坏离散亦有二种:一者人中五阴坏;二者天中五阴坏。所以爱别离苦可以是一切众苦根本。三根本苦和八支分苦是互相重叠的,侧重点不同。此处讲与死苦相似,但主要侧重所爱分离,是由爱所导致的痛苦。

《瑜伽师地论》中讲了爱别离产生的五种痛苦。1.心发生忧戚;2.语生愁叹;3.身生扰恼;4.念彼功德、思恋因缘,令意热恼;5.应受用等有所缺乏。


定义:亲爱之人,以某种因缘互相离别,不得共处,由此产生极大苦楚(2)


认识痛苦的本性,依靠佛法,将痛苦转为道用。(3-9)


1、 认识苦的本性——“爱执”(3-4)

1) 如理思维“爱”

A. 广义的爱:对一切众生不计回报地付出,是大爱

B. 狭义的爱:限于男女之情是折磨,认识本性前,只会带来痛苦

2) “爱执”的过患:活在患得患失中,耗尽一生时光

3) 认识苦的本性的利益:对自己的追求重新定位,更好地引导众生


第一次法师辅导

将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1、我们耽着的可爱的对境,也是一种无常的本性。这种无常的本性不用通过非常细微的刹那无常,把自己的心胸放大一点,对业因果有正确认识的人,在了知爱别离苦中可爱对境的无常,会明白即生当中我们的亲人的聚会也是极为短暂的,可以看破苦的本质,这是一种观修方法;2、从根本上证悟空性,断除我执,将痛苦转为道用。


2、 依靠佛法将痛苦转为道用(5-9)

1) 依靠佛法的原因:(5)

A. 外境:社会风气推波助澜

B. 自身:在执著的对境中无力自拔

C. 佛法:依靠佛法,认识心的本性,通达无常,将痛苦转为道用

2) 如理思维,将痛苦转为道用

A. 如理思维精神与物质的关系:(6-7)

a) 精神财富远远超过物质财富

b) 物质财富:能解决一时贫穷,但不能解决内心痛苦

c) 精神财富:尤其是佛教的智慧,才能带来快乐

B. 转为道用的表现:(8-9)

a) 与以前相比:未成就前,难免会有痛苦,但不会像未学佛的人那样特别执著

b) 未来的方向:(9)

i. 引导他人学习佛法,希求人生的光明之路,特别是大乘之道

ii. 自己已入道者,应义无反顾,直达目的地


第一次法师辅导

我们每一个大乘佛子,即便是现在不能真实地引导众生,但是相续当中应当发这样一种愿。


分说爱别离苦(10-53)

庚六、爱别离苦

生西法师辅导

从佛经的观点来讲,所谓的自方、他方,也是因为一些暂时的因缘,显现成一家人,或者比较亲密的人等。如果我们不知道亲友、怨敌之间深层次关系,就会对当前的亲人、怨敌产生非常明显的好恶之心,这时就会出现贪欲和嗔恚。 内心当中知道这是无常的本性,就不会过度地贪执,也不会过度地嗔恨。因为对实际本性了知得比较清楚之后,偏堕于两边的思维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学了佛法之后,不是让我们就变成冷血动物、木头人。而是让我们更加冷静,更加真实地考虑什么才是正确的、对自己有利益的、对亲人有利益的方法。

爱别离,自己喜爱的人叫做爱。别离有两种:一个叫生离,一个叫死别,就是平常我们讲的生离死别。


爱别离苦的主要情形:轮回中的众生因前世的恶缘,堕入亲朋、眷属的情网中,为他们受尽苦难(10-23)


1、 发生在自己身上,极难忍受——父母对子女的爱执,亲友间的纠缠不休(11-15)


生西法师辅导

父母对子女的爱执,是通过爱衍生出来的苦。这种爱基本是“带着染污的爱”,不是通过智慧、大慈悲心的自性出发产生的慈爱,是通过“我爱执”(众生的“我执”)、烦恼造的有漏业等暂时的因缘和合在一起的。对自己的孩子特别爱,对他人就没有,这是有污染的爱或者慈悲。它的因是不清净的,在承受感果的时候会感受很多痛苦。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世人容易把对父母子女、亲人的不贪著理解成绝情。但实际我们的心不是像石头一样,而是改变了旧的思维,洞达人生的的本质,转为道用,以此而去度化自己的亲友。相反再怎样贪执,也无法让亲友起死回生,从中阴的道路上解脱。


1) 感情的本质:无论用中观还是简单推理分析,都是痛苦之因

2) 爱执的原因:前世的恶缘所致,公案:婆罗门寻死去的儿子


2、 发生在别人身上,难以释怀——世间的故事和电影(16-22)

1)表现:

A. 夫妻间的执著:孟姜女哭长城、果洛女人的故事、电影《云水谣》

B. 父母子女间的执著: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2)痛苦的原因:不了解一切聚散都是因缘


3、 上师和弟子、老师和学生之间执著引发的痛苦(23)


以智慧观察,亲友不一定真正的“亲”,无有丝毫执著之实义(24-45)


1、 父母对待孩子,未必真的“亲”(24-27)

1) 表现:

A. 自认为情深意切,实则将子女捆缚在轮回的绳索上

B. 教给孩子造恶的方法,导致子女深堕恶趣难解脱

C. 即使子女偶尔善根萌发,也会千方百计阻碍孩子行善学佛

生西法师辅导

制伏怨敌和扶助亲友体现的是强烈的贪爱和嗔恨。


2)孩子对待父母应有的态度:(27)

A. 报答父母的恩德

B. 对父母也不能太执着


第一次法师辅导

情感方面没有必要对于父母特别执著,而应该转为道用,通过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自己的父母,这就是在孝顺当中,最究竟的孝顺。


2、 孩子对待父母,未必真的“亲”(28-32)

1)   表现:

A. 吸取身体的精华,抢夺口中的饮食,夺取手中的财产

B. 自己条件不错,对父母却非常刻薄

C. 年老时抛弃父母,使其对所有人失去信任

2)   父母对待孩子应有的态度:没必要执著子女(32)


生西法师辅导

轮回的过患,是让我们对整个轮回生起厌离心,从宏观来讲,一定要对整个轮回生厌离。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们比较耽著、黏得比较深的,所以需要去观察它们的过失。如果了知了这方面的种种过患,心逐渐逐渐就不会再耽著。

今生已经成为亲属的,因为有因缘,也是一种责任,肯定要尽这个责任。

修舍无量心是为了对治我们对亲人和怨敌过度的偏袒之心,因为我们对亲人太过于贪执,对怨敌太过于嗔恨,就形成了一种偏颇、偏堕之心。这种偏堕之心,是没办法让我们真实地修持大平等菩提心的。大平等菩提心,一定是对一切众生平等的。


3、 其他亲友,也未必“亲”(33)

1)富足美满时,奉若神明

2)穷困潦倒时,视为仇敌


4、 如理思维,子女、亲友等无有丝毫实义,应放下执著(34-45)

1) 执著的过患:将自己束缚在轮回中(34)

2) 所执著对境毫无实义:亲怨有时很难分辨,公案:称伽拔咤衣锦还乡(35-45)


如理观修,对治爱别离苦,获得修行的成功(46-53)


1、 看破今生:随学米拉日巴尊者(46-51)

1) 儿子最初像天子,长大后成讨债鬼


生西法师辅导

“无觉的忧愁”可能是指没有意义的忧愁,因为很多忧愁其实是世间的女儿带来的,并没有意义,这个“觉”可能是觉悟或者利益的意思。


2) 女儿最初像仙童,长大后成罗刹女

3) 亲友初见很高兴,以后成为贪嗔因


2、 未达到看破今生:(52-53)

1) 修行人:懂得爱别离苦,慢慢看淡一切,具足修行的时间

2) 在家人:对子女、亲友不要太执著,明白轮回规律,修行自然比较成功


法相名词

1.离一多因:何谓“一、多”?若诸法有实体,则仅有一体和多体两种情况,破除诸法一体或多体的正理,称为“离一多因”。——《中观纲要》

2.斋戒:与八支戒同。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斋”,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戒”,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编


3.空性:依空而显的实性,即真如的别名。——《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编


编写师兄:定解X04 X08 X14 X16 X17

审核师兄:定解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