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引导
1. 《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我们现在学习的是所讲之法中“共同外前行”中“因果不虚”之“所断之不善业”。
2. 前面分别阐述了所断之十不善业,了知众生因愚痴无明引发贪嗔痴三毒而造业,必将导致自身感受恶果。
3. 本课开始学习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都有四种果报,详细阐述了异熟果、同行等流果、杀生及不与取的感受等流果。让我们坚信因果不虚,从而断恶行善,守持清净戒律。
戊四(十不善业之果)分四: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
总说十不善业之果(1-4)
1. 每种十不善业都有四种果报: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1)
2. 总说要诚信因果(2-3)
1)懂得因果正见的重要性
A. 违背因果会使很多人今生极其苦恼,在无量劫中也会感受痛苦。
B. 学佛的人在所有窍诀中,要首先对因果之理有坚定的信心。
2)不应诋毁因果的原因
A.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能真正颠覆因果道理。
B. 最关键的时候若对因果不确信,会使所有修行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3)造了十不善业,一定会有相应的果报。
生西法师辅导
如果我们知道现在的苦果是以前的恶因导致的,就会减少怨天尤人、埋怨、迁怒等等,就可以坦然接受内心的痛苦。也许生病的时候,身体上的痛苦并没有减轻,但不会叠加,不会本来很苦了,再加上心里面产生怨恨、郁闷等等。
详说十不善业产生的四种果
己一、异熟果(6-18)
1. 形成堕入三恶趣的异熟果的原因(6-9)
1)以贪嗔痴三种烦恼牵引(6-7)
A. 嗔心所致的十不善业,会堕入地狱
B. 贪心所致的十不善业,会成为饿鬼
C. 痴心所致的十不善业,会转为旁生
2)异熟果的特点:不同的因最后成熟的一种果报(8)
生西法师辅导
异和熟是两层意思,熟就是成熟,有几种“异”。
第一种是异时而熟—时是时间,异是不同,这种果一定是在其他时间成熟的,不会马上做马上成熟。
第二种是异类而熟,类是种类,因和果的种类不一样(但肯定不会错乱)。无记业没有异熟果,它的力量太弱了。总之异类而熟的因一定是善恶,果肯定是无记,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它的果一定是无记法,因和果的种类不一样,所以叫异类。还有一种异类,一定是你自己的相续受报,但是支分上可能有变化,比如语言上的业,身体去受报,这叫异类成熟。
第三种,叫变异成熟,就是从因到果之间有变化。比如种子和果之间的关系,不变化的话永远是因,肯定要变异。我们造下的因—善业,它要变异增长,最后变成快乐或者痛苦的自性,也是变异而成熟。
第一次法师辅导
《宗镜录》中说,异熟果有四种异熟:异时而熟(时间不同)、异性而熟(性质不一样)、异类而熟(异因而熟)、异生而熟(六道凡夫众生感受到的异熟果,与圣者不同)
1)依烦恼粗重程度以及动机大小(9)
A. 造上品恶业:贪嗔痴全部具足、极其粗重、长期累积,堕入地狱
B. 造中品恶业:会投生饿鬼
C. 造下品恶业:转生为旁生
生西法师辅导
极其粗重且长期积累的恶业就会堕地狱。第一是特别粗重的,贪心或嗔心生起的时候很强大,是一种粗重度;还有一种虽然不那么强大,但是持续地长久地串习,自然而然力量就变大了。长期累积的话,也容易从轻业变成重业。
轻业如何变成重业:第一,田,也就是对境,可以缘它成为重业。比如缘佛菩萨或正法去诽谤,或者缘父母、恩人造业,这些对境比较特殊,不管是好坏的业,都容易成为重业。第二,贪欲或烦恼很重的业,容易成为重业。第三,串习的时间长,也能够成为重业。第四,没有对治力,就自然而然成为重业。
1. 所造的任何业一定会有相应的果报(10-17)
1)果报一定会始终跟随自己,即使当时没有显现也会无欺产生。(10-11)
2)业果的成熟需要一定时间(12)
3)最细微的因果,连阿罗汉也很难通达,我们应该谨慎。公案:舍利子无法了知鸽子的宿世因缘,唯有佛陀能以智慧了知。(13-17)
2. 异熟果定义:十不善业的异熟果就是指造三毒恶业会堕入三恶趣。(18)
己二(等流果)分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19-60)
生西法师辅导
等流果中,“等”是平等或相似的意思,“流”指果报一定是由前面的因流现、延续下来,就像河流一样。或者说是平等、相似而趋入。“流”是指这个果一定是从这种因而有的,这叫等流,这种果叫等流果。
消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地消,就是通过感受痛苦来消,受一分苦消一分业;还有一种就是主动地通过忏悔、修善法来消。
1. 总说等流果(19-22)
1)定义:指以异熟果的牵引在地狱、饿鬼、旁生中受苦之后,解脱出来获得人身时所感受的报应,恶趣众生此生的习性也受同行等流果牵引。(19-20)
2)特点(21-22)
A. 果和因相似,果从因中产生
B. 所造的业不会耗尽,因缘成熟时,必定亲自感受。
2. 详说等流果(23-60)
庚一、同行等流果
1. 定义:指今世与前世所造的业相同,前世你喜欢造什么业,今世在行为上也是如此。(24-26)
2. 众生不同的习性,根源就是前世各自的同行等流果。(27-34)
1)人在幼年时期受各自业力所感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3个举例(27-33)
2)通过今生也可以看出来世如何(34)
A. 行善、做功德来世必定越来越光明、快乐
B. 相反,则会不断感受痛苦
3. 动物同样也会感受同行等流果(35)
4. 打好佛教基础,树立因果正见(36-38)
1) 对因果有坚定的信心:不管是什么众生,今生的行为和前世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 有因果正见的原因:因果道理是重要的窍诀,若对此产生邪见,得受再高的法也不会受益。
3) 修行关键:树立因果正见,打好佛教基础,成为合格的法器。
生西法师辅导
业就是行为。转为人的时候,还是喜欢做以前的行为,仍然有习气在,类似于恶性循环。放在恶业的等流果中,属于恶性循环;放在善业中,就可能成为良性循环。良性循环是指如果每一世善的习气很深的话,会一直有这个习气。恶业中也会恶性循环,是不是就代表永远处于这个模式且不会打破了?也不一定,毕竟内心中还是有些善业的,某种恶业受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以前的善业也会成熟,那个时候恶性循环可能也会暂时终止一段时间。但暂时终止不能消尽这种习气,以后还会延续。
如果现在喜欢一些不好的东西,我们就要控制,一方面这可能是以前的业带来的,可能不太容易改,这是一个信息。第二个信息,也许所喜欢的东西引导我们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它又会成为再下一世的等流习气。所以说它是环环相扣的,你不把它斩断、不把这个缘起链解开,清除恶习还是很困难的。
现在做的恶业不一定下一世一定会堕恶趣,因为还要看他残余的业到底多么强大。但是在修行的时候“也许不堕”这方面想都不能想,观修的时候一定要弱化。只要给心一个懈怠的理由,马上就懈怠了,所以一定要朝严格的方面去观。
庚二、感受等流果(39-56)
1. 总说十不善业的每一种,都有两种感受等流果。(39)
2. 杀生(40-44)
1)果报:
A. 短命:有些婴儿刚出生就死去,某些人年纪轻轻死于非命等,且在累世经常发生。(40-41)
B. 多病:有些病花钱去治丝毫起色也没有,但如果念经并好好忏悔,效果就特别明显。说明这些病是往昔业力的关系。(42)
2)对治方法:(43-44)
A. 对于怎么也治不好的病,要将精力放在发露忏悔上,下决心痛改前非、弃恶从善。
B. 个别因四大不调或偶尔的因缘引起的疾病,采用药石之法可以治愈。
生西法师辅导
对应杀生的果报,如果现在喜欢杀生的话,以后还要无数次感受短命的果报。所以我们要先发誓不杀生,然后一定要精进地忏悔这种杀生的罪业。
病成因有几种:一、感受等流果,以前业因的果报。二、四大不调,吃药就非常管用。三、源于非人,念经或者做佛事,容易消尽。
第一次法师辅导
看别人杀死动物时产生害心也会成为同行等流果。
遇到亲人短命不要怨天尤人,相信这是过去的因缘。不要把原因推到外界的别的地方。
佛教中因果道理和宿命论不一样,因为宿命论中命运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佛教中的命运是轮回的命运,通过修行等是能够改变命运的。
3. 不与取(45-60)
生西法师辅导:
修行者如果没有积累福报,也会很贫穷。有些修行者是发了愿,比如无垢光尊者有个前世,发愿生生世世很贫穷。一般修行者需要找维生资具也很困难,得去上班才能获得,对修行时间的压缩很明显。
1)果报(45)
A. 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贫乏
B. 即便有一点点财产,也会被强夺或偷走,被迫与敌人共同享用。
2)对治方法:积福报,行布施(45-50)
A. 造恶、行善一定会感召相应的苦乐
B.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因与果相续同类
3)获得财富的方法(51-56)
A. 应取的行为:精勤上供下施。公案:穷人供养独觉获得金人(51-52)
B. 具足因果正见的重要意义(53)
a)利益:在此基础上修什么善法都很方便
b)弊端:贪求再多功德也可能毁于一旦
C. 应断的行为(54-56)
a)欺骗、偷盗的过患
(a)来世会堕入饿鬼受苦
(b)今生也会越来越穷、越来越惨
b)吝啬
(a)过患:财富成为造恶之因
对自己舍不得用,也不舍得做功德,现在就感受到了饿鬼的等流果
(b)成因:不清净布施的果报,《毗耶娑问经》所列33种不清净布施
生西法师辅导
财富若对修道、对佛法的弘扬、对其他众生有帮助才是最好的使用。财产是中性的,你可以由此得到快乐,也可能遭受痛苦,如何使用看每个人的认识程度,做得好了财富越多越好,反之,钱太多对自他没有利益,还会有很大的伤害,不如没有财富的好。
如果我们的确很贫穷,或者没办法获得好生活,要想一下,是内心主要的财富因不具足,或者具足而没有成熟。如果以前做过这个因,时间还没有成熟,可以通过修财神把以前造过的因提前成熟。就像银行里的钱还没到期,通过一些程序提出来用。但如果在银行没有存钱,走什么关系也没有用。
有些因会在今生当中成为果报,最多的就是给僧众供养饮食(僧众不止一两个人),比如给僧团打斋、供斋等等……果报今生就会成熟。对于加持特别大的福田、佛像供养很快就能得到果报,像是大昭寺以及有些地方觉沃佛的佛像做刷金供养;证悟很深的修行者、瑜伽士、大德上师等也是殊胜的福田,以清净心供养也可以;有时布施一些很可怜的众生果报也可以很快地成熟。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三十三种不清净布施像是把种子种在盐碱地,于是果报并不能成熟为真正布施的圆满果报。有的前半生有财富,后来又散失了,也是和自己的不清净布施有关系。
4)修行人对待财富的态度:(57-60)
A. 生知足少欲的前提下,重视因果
B. 有福报的时候享用也可以
C. 没有福报的时候没必要太伤心
D. 调整内心的贪欲
1、四大不调:生病之意。人体由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所成,如有不调,必令人体感到不适。
——《佛学大词典》
2、发露:显露表白所犯之过失而无所隐覆。
——《佛学大词典》
3、宿世:宿即久、旧、古之意。宿世即前生、前世、过去世之意。
——《佛学大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X02 X07 X09 X10 X11
审核师兄:定解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