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73课

讲记脉络

 

课前引导

1、《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我们现在学习的是所讲之法中“共同外前行”中“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的部分。

2、前面已经详细讲解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四个共同加行,我们理应对此生起出离心,精勤地断恶行善。

3、本课开始宣讲“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我们应了知解脱的利益,并依止具相上师,从而出离轮回,获得解脱。

 

本课脉络

生西法师辅导

如果我们对苦果、苦因特别怖畏,那么解脱就是彻底地去掉这些怖畏。要深入了解灭谛和道谛,就必须先深入了解苦谛和集谛。

真正地修行就是要调伏自己的心,表面上的修学达不到效果,只是种下了种子。要想很快地在今生中成就,成熟果位是不现实的。如是因如是果,因没有力量,果也就没有力量。

 

五、解脱利益

顶礼赞叹如来芽尊者功德(2-4)

1、以偈颂顶礼赞叹如来芽尊者功德(2)

2、详述上师功德(3)

1)传承:为历代大成就者、智者所慈悲摄受

2)闻思修:依循上师言教如理修持

3)证悟:生起了无我智慧,通达万法实相

4)利益众生:将自己证悟的解脱道,无误传授給有缘众生

生西法师辅导

第五品、第六品共用此顶礼句。这里面依止上师、依教奉行、获得解脱和利益众生四个方面都有了。顶礼是为了加持我们在学习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时,法义能够融入心中,不是到耳朵里转一圈就出去了,应该进入耳根到达心中。

 

3、后学者应对根本上师为主的一切传承上师皈依、顶礼、供养(4)

1)方法

a)念诵仪轨

b)观想功德

c)以偈颂作祈祷等

2)目的:令自己升起无比的信心和欢喜心

 

丙五(解脱利益)分二:一、解脱之定义;二、解脱之分类。

丁一、解脱之定义

生西法师辅导

如果我们只是修有漏的善法,善业也是苦因。有时我们把世间的善业误认为是解脱道,觉得自己在修解脱。但我们在修善法的时候以什么心态来摄持太重要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修善法本身不是关键因素,修善法的心才是。以什么样的意乐来修善法是核心。如果用出离心来修,就成为解脱道;如果用菩提心来修,就成为大乘道;如果以空性来摄持,就成为急速相应于实相的清净道。但如果以世间八法或为了战胜别人来修,那就不是解脱道。

 

解脱之定义

1、对真正的解脱有向往之心,才能成为真正的修行人(5-6)

1)真正的解脱

A. 以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断除自身相续的一切烦恼,远离三界的一切痛苦

B. 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中任意一种果位

2)相似的解脱:暂时摆脱某种烦恼或痛苦

生西法师辅导

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有时候我们说佛陀就是菩提的意思。无上圆满正等正觉,就是佛菩提了,其他的叫声闻菩提或者缘觉菩提。

分两种:暂时的和究竟的解脱,暂时的解脱就是声闻和缘觉。声闻解脱以戒律为行为,以无我空性为见解的核心,通过这样的观修,证悟了人无我,去掉了人我执、烦恼障之后,可断尽三界烦恼,不会再在三界中投生,这就是声闻和缘觉菩提。

声闻、缘觉获得的都是罗汉果,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比较起来,缘觉阿罗汉的证悟要深一点,他证悟的法无我空性要稍微多一点,积累资粮的时间要更长,要100个劫,可以证悟缘觉阿罗汉。利根者三世就可以证悟声闻阿罗汉。

按照显宗来讲,无上正等正觉,最快也要三无数劫。因为他的果很圆满、很大。这么大的果,短短时间根本准备不出来。

 

2、通过学习《前行》,先从文字上了知后,再不断思维、串习,寻求解脱之路(7-9)

1)闻思修行的原因

A. 前行的每个教言都有加持

B. 每个人根基不同、收获不同

§  以前行教言遣除烦恼

§  缺乏正知正念,不能获胜

2)学习《前行》的方法:

A. 自觉地对每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B. 方方面面反观自心

3、总结:正确了知解脱,才能真实的希求解脱(10)

 

丁二(解脱之分类)分二: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二、三菩提之果。

戊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

能获解脱果位之因

1、解脱之因的含义:前行与正行每个修法所具有的各自的功德(11)

生西法师辅导

调伏自相续,把心从耽著轮回的状态调整为希求解脱的状态(出离心)就是第一步。然后开始不共加行。所有圣道的基础就是皈依。依止上师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依教奉行。

 

2、如何具足解脱之因(12-15)

1)重视四种厌世心的修法,它是一切修行的基础,以此可生起出离心(12-13)

A. 不打好前行的基础,其他也无法进行,一切修行都会成为今世之因

B. 看破今世,去了解并修持每个不共加行,具足解脱之因

2)《前行》完整阐述了解脱之因,应重视修加行(14-15)

A. 若明白断恶行善,则现世会快乐,来世也必定得到解脱

B. 修行人若不重视修加行,对四厌世心没有产生定解,修什么都不会长久。

第一次法师辅导

解脱之因的每个修法各自有各自的功德,要如理如法,完整无缺的修行,不能断章取义,缺少任意一个也不能具足解脱之因。

 

戊二、三菩提之果

生西法师辅导

三菩提中的任何一个果位都是寂静清凉的。寂静清凉的意思是没有集谛:没有我执、烦恼,没有投生轮回的业。也没有苦果:三善趣三恶趣的痛苦都没有。它的因没有了,果也没有了,所以这种灭谛的状态是寂静清凉的,这叫解脱。

真正的随喜是依功德产生欢喜心,自己有能力也一定要去做。

 

三菩提之果(16-20)

1、 以三菩提果为目标的原因(16)

1)声闻、缘觉、圆满菩提三者中任何一个果位,都是寂静清凉,脱离了轮回痛苦

2)大乘行人应唯一希求圆满菩提

2、得果之法:奉行十善,以三殊胜摄持一切修行

生西法师辅导

同样的善法,因为心不同,善根的大小、深浅马上就出来了。发心和见解是最主要的。见解是决定我们修行的质量、成就的速度快慢的一个主要因素。见解一旦生起来,速度自然就提升了。所以菩提心是大乘的灵魂,就像一个人的命根一样,无论花多长时间修,即使一辈子修菩提心都值得。

 

1)首先从出离心修起:明白八万四千法门的精要——四法印(17-19)

2)以菩提心摄持一切善法

3)以“寂灭为乐”为目标,否则修行再精进也是徒劳无益

第一次法师辅导

我们的分别念要么缘厌离轮回求出离,要么就贪执轮回,只有这两条路可走。思维轮回痛苦,不仅要从苦苦、变苦、行苦方面感受,更要从轮回的本体上认知,轮回万法的体性是有为法,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是无常的本性。只有无我寂灭是永恒的安乐。烦恼由无明我执产生,根源是我执,我在名言中是不存在的,只是假立的、暂时的名称为我,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暂时聚合而成而已。

 

六、依止上师

 

丙六(依止上师)分二:一、依师之必要;二、依师之次第。

丁一、依师之必要

 

总说依师的必要性:(21)

1、 一切佛经、续部、论典中,从来没有“不依止上师而成佛”的历史

2、 现实生活中,也没有通过自学而生起五道、十地功德的人

 

遣除愚者的邪说

1、 愚者认为:“只有藏传佛教才重视依止上师,甚至把上师看作是佛”

1)邪说的危害:以盲导盲,误导智慧不成熟的人跟着随波逐流

2)邪说的原因:

A. 没有看过佛教经论,不懂真正的教义

B. 听了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

3)遣除邪说:佛陀在世间以善知识的形象度化众生(23-24)

A. 没有善知识,连《前行》的名词和修法也不可能通达,更别说现前五道十地的功德

B. 缺乏善知识引导,最终只是虚耗光阴、一无所成

C. 没有亲近善知识,纵然每个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也很难见到,汉传佛教也有相应教证

2、有些人片面强调平等论,认为上师和弟子应该平等(25)

1)邪说的原因:把世俗和胜义混为一谈

2)遣除邪说:世俗中也应分出层次,逾越这种界限,整个世间就没有胜劣之别了

第一次法师辅导

只有因果才是真正的平等,才会有种种显现。在世俗中,如果没有分别念,就会进入到无分别的智慧,这时候才有资格说平等,因为自己已经证悟到平等性。在这之前我们有分别念,是无法说平等。

 

总结:若想获得究竟解脱,务必恭敬依止善知识(26)

1、 凡夫造恶业极有造诣

2、 凡夫对解脱圣道知之甚少

3、 没有善知识的引导,解脱之日会遥遥无期

生西法师辅导

很多再来人示现上也是要依止上师的。上师是向导,是修行最大的助缘,因此要恭敬要依教奉行,但是上师不是万能神,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要走修行的路。

第一次法师辅导

具法相的上师都是佛的化现,应如佛般地恭敬依止。随顺善知识语就靠近佛性。佛法是来源于佛的法身智慧,我们的心对佛法有认知,就是与自性佛相应。对于善知识,依法不依人,只要他说的是佛法,我们就要依止。佛法僧里面真正对我们相续最有益的是佛法。

 

丁二、(依师之次第)分三:一、观察上师;二、依止上师;三、修学上师之意行

戊一、观察上师

 

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27-32)

1、 依止原因:凡夫易随友伴等外缘而改变(27)

生西法师辅导

玛拉雅就是檀香的意思,玛拉雅山就是檀香山;依止上师就是模仿之道,“模仿之中出善巧”。

 

2、依止方法:长期依止(28)

3、 以佛陀教化难陀远离恶友、依止善知识的公案说明:(29-32)

1)无论善友还是恶友,即使时间很短,自己也有很大变化

2)作为凡夫,更需要注意接触的是善友还是恶友

生西法师辅导

我们相续中习气、烦恼、怀疑等障碍越来越重,导致我们面前的上师显现他的过失好像也是越来越重了。如果我们相续很清静,过失很少,我们看到佛、看到对境的过失也是很少的;如果我们相续真正清净,我们看到的上师就是像佛一样。众生什么样的业就感召一位什么样的上师,就是说根据我们相续的变化,出现一个适合我们根基的上师。就像天月跟月影的关系一样,如果水器里的水很脏或者水在动,月影是不圆满的;如果水很干净,也不动,月亮的影子很清静,以不动摇的的方式出现在水器中。所以说不是上师有缺欠,是自己的烦恼比较炽盛,所以就感召这样的上师来调化。

 

依止善知识的方法:依止前一定要观察,否则很危险

1、 五浊恶世,法相样样俱全的上师难以寻觅,但必须依止具足以下法相的上师

1)《功德藏》中所说六种法相(34-44)

A. 相续清净:没有违犯过外别解脱戒、内菩萨与密乘三昧耶戒

§  如果是出家人,要具备别解脱戒

§  如果是在家人,要有圆满的居士戒

B. 广闻博学:通晓显密各大经典、续部,以及后来诸位大德的教言论典

C. 具大悲心:对无边众生就像母亲对独子般慈爱

D. 通达显密:精通显宗三藏、密宗四续部的仪轨,以及实修

E. 现前断证:

§  依靠修持实义,断除了自相续烦恼和障碍,现前殊胜证悟

§  即便没有证悟空性,也要摧毁或压服烦恼,现证一些功德

F. 圆满四摄: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摄法摄受具善缘弟子

§  布施:财布施和法布施

§  爱语:用跟修行有关的佛法教理开示

§  同行:让弟子行持六度,自相续得以改变

§  共事:上师让弟子怎么修,自己也要这么修

2)《经庄严论》提到的十种法相(45-55)

A. 调伏:诸根调伏,三门威仪以正知正念摄持(戒学)

B. 寂静:内心寂静(定学)

C. 除惑:烦恼寂灭,断除一切不良行为(慧学)

D. 德增:上师的功德、证悟应远远超胜弟子

E. 有勇:对利他毫不懈怠、精进努力

F. 阿含富:多闻而通达显密教理

G. 觉真:证悟无我空性,究竟现前真如

H. 善说法:说法具有善巧方便

I. 悲深:悲心深切、不求名闻利养,一心一意为弟子开示正法

J. 离退减:远离一切疲厌,恒时勇猛地宣讲正法

2、 传讲密宗甚深窍诀的上师,应具足的法相《功德藏》(56-71)

1)成熟相续:获得不间断能成熟的灌顶

生西法师辅导

“不间断”有两层意思:一个意思就是灌顶的传承没有被破誓言等违缘所间断;还有一个是指他自己在得灌顶的时候,整个程序没有间断过,是完整的。

2)净持律仪:没有违犯灌顶时所受的誓言和其他戒律

3)相续调柔:烦恼和分别念微弱

4)精通密宗:精通密宗金刚乘基、道、果的一切续部意义

5)依修圆满:面见本尊等依修之相都已尽善尽美

生西法师辅导

依修是在修本尊法的时候,依止本尊,念咒语,圆满自己的一种加持;修是修悉地获得成就。

6)解脱相续:现量证悟实相之义

7)唯求利他:心相续周遍大悲心

8)琐事鲜少:断除了今生世间的贪执

9)精进修持:唯一为了来世精进忆念正法

10)厌世劝他:现见轮回的痛苦,生起强烈厌离心,并且劝勉他人生起厌离心

11)摄伏弟子:以各种善巧方便摄受调伏弟子

12)具有加持:依照上师的教言行持,具有传承加持

3、上师最基本的法相(冈波巴大师教言)(72)

1)断除对此生的贪执

2)以大智慧引导弟子入道

3)以大悲心不舍弟子

4、总结

1)依止上师前,尤其是密宗上师前,务必要仔细观察

2)如果上师不具足法相,那么受灌顶、听密法,利益也不一定很大

 

法相名词

 

1、别解脱戒:八种戒律,即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学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与近住戒。

——《佛光山大词典》

 

2、三昧耶戒:授传法灌顶以前所授之作法也。三昧耶有不违越之义,故于通戒。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X02 X07 X09 X10 X11

审核师兄:定解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