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75课

讲记脉络

课前引导

1、《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我们现在学习的是所讲之法中“共同外前行”中“依止上师”之“依师之次第”。

2、上节课宣讲了“依师之次第”的“观察上师”中不具相上师的特征。并告诫弟子们在依止上师前,应如理如法对上师进行详细观察,对不如法的上师不要依止,及依止不如法上师的过患。同时应对功德圆满的上师作真佛想。

3、本节课宣讲“依师之次第”中的“依止上师”的部分。在观察完上师之后,弟子应以佛法来依止上师,才算建立真正的依止关系,本课对于弟子应具备的法相,通过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我们应以此为戒,成为合格的弟子,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

 

课前开示

观察上师,在依止过程中如理如实取舍(1-2)

1、具有法相的上师可以依止。

2、不具法相的上师,无论怎样也不要亲近依止。

生西法师辅导

要获得解脱,通过自我造诣是不行的,我们没有经验,必须依止有经验的上师。带我们走一段路的、没给自己灌过顶,也没有让自己证悟,但是帮助自己把问题搞清楚了,也算善知识。道友或传讲显宗法要的法师、辅导员,帮助我们的提升智慧,帮助我们在这段路能够顺利走下去,都算善知识。

观察有很多方面:比如他的功德或者慈悲很明显;又比如大恩上师讲,像法王如意宝那样世界公认的,基本上别人替我们观察好了,那就没有问题,不用过多时间的观察也行;或者是某位上师真正完全指认的,这也可以。

 

本课脉络

戊二、依止上师

生西法师辅导

真正佛法中的依止,对佛而言,依止佛陀也是把他当成导师:佛陀入灭了,上师善知识就是我们的导师。他们是佛陀化现的,或者是依靠佛陀的教义调教出来的资深修行者、证悟者,他们来作我们的导师,引导我们走解脱道。

第一次法师辅导

假如我们能够将上师戒定慧的功德以及弘法利生的能力、智慧、悲心等,逐渐融入自相续当中,这才是对上师真正意义上的依止,是所有依止的核心。

 

按照佛教教义,弟子应以佛法依止上师,弟子听法,上师传法(3-17)

生西法师辅导

上师在世间最关键的是讲法,告诉我们取舍之道,而不是其他的如打卦,用神通观察、遣除违缘,违缘永远是遣除修道上的,而不是世间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当然有时也可以,但是永远不能作为主要的内容,永远应该排在学法、修法之后。这就是依止。

第一次法师辅导

能不能跟在上师身边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我们真正地去依教奉行,随从上师的教授,自己如理如法地闻思修行,这个才是重点。

跟在上师身边并不代表离解脱就很近了,不在上师身边就离解脱遥遥无期,这两个是不能这样划等号的。

如果现前还没有缘分见过上师的色身,不会影响我们的解脱。只要你能做到最关键的依教奉行,同样可以获得解脱,而且丝毫没有任何的障碍。

 

1、不应取的依止方式:(4-7)

1)请求上师口头开许摄受自己

A. 有些高僧大德境界不可思议,可用口头开许

B. 依据佛经论点,以佛法结缘才是真正的依止

2)得过佛恩却不承认依止关系,反而到没有法恩的上师面前求口头承许

A. 利根者承许一下就可以得戒体

B. 普通人没有佛法的传授,不算是依止上师

C. 哪怕说一句善法,也应尊为上师

 

2、正确的依止方式:(8-15)

1)以“华严四想”的方式依止上师,若四想颠倒了,再怎么精进也无济于事(8-10)

A. 得到法后,若从来没有修持,则无法对治相续的烦恼

B. 皈依其他宗教虽可带来暂时的安慰,但若要从轮回大海解脱,唯有佛教才能做到

生西法师辅导

现在很多世间人明明被很深重的贪嗔痴,还有很多轮回痛苦的疾病所折磨,还说自己没病。我们要真实地认识到烦恼、贪嗔痴。只有这样才会愿意以正确的心态去依止上师。依止上师就是治病,调伏我们的烦恼,真实地从轮回中出离。这样他的心态就摆正了。

第一次法师辅导

什么叫得到上师的加持?当你相续当中,真正的能够减轻烦恼,调整自己的相续变得更加调柔,出离心菩提心增上,这就可以说是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当你的相续当中越来越刚强难化,烦恼越来越粗重,出离心和菩提心越来越减弱,这就叫做不得加持,反而叫做得魔之加持。

2)要依止一位具有救护力的上师,尽量通达上师的密意以及上师了解的经论教义(五种比喻)(11-15)

A. 对有智悲力,能直接或间接改变我们的相续,得到上师教言后,对此依教奉行,也可以叫依止上师

B. 不必天天跟着上师,上师相续的智慧悲心融入自心,逐渐获得上师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叫做依止上师

C. 依靠各种方式了解上师的教言如何修持,如何把佛法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才是真正依止上师

生西法师辅导

一方面要找一位殊胜的上师,另一方面我们要达到某个程度才能配合他的教化,这很重要。我们配合他,他负责指引,帮助我们遣除违缘,但是很多事情他没法帮,我们必须亲自去做。过程当中很痛苦很困难是肯定的,必须要忍受要坚持,再累再苦再困难也要咬牙坚持。这样才能够配合他的接引,慢慢地走出去。调伏烦恼的过程中每个众生都有痛苦,都有挣扎,上师多次讲过,修法时依法而产生的苦行是须要的。因为不经历这些苦行,根本过不去。

 

3、根据每个众生的根基和情况不同,依止上师的数量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16-17)

1)依止多个上师的情况:

A. 信心比较大,《华严经》教证

B. 有不少烦恼和分别念,一个上师不一定能调化

2)依止一个上师的情况:依止多了,心会乱,烦恼会增多,一些法师的担心和说辞

 

作为弟子应具备的条件:(18-81)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上师本身是慈悲的,很多弟子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善知识也会摄受,让弟子暂时种下一个善根。但是作为我们自身来讲,不应该要求太低了,要对自己有一些规束和束缚,要达到最起码的标准,才能够有资格请求上师慈悲摄受自己。

 

1、四种法相(19-36)

1)精进大铠:遇命难也不违背上师意愿

生西法师辅导

上师的教言都是为了帮助弟子解脱,所有意愿都是对弟子最好的建议。“纵遇生命危险也不违背”,是因为这些意愿和教言是最直接的帮助我们的殊胜的教法。

第一次法师辅导

现在是倒过来的,是善知识不违背我们的意愿,弟子稍微有点不顺心,就跑了。真正具相的善知识不是想拉拢弟子,他不怕人少人多,他是可怜这些弟子跑了之后,这些善根就没了,慧命就折损了,被自己的分别心给折损了。

 

2)智慧极坚:

A. 应取的行为:心情稳定,不会因暂时违缘离开,并不会谩骂上师

B. 违背教言,舍弃上师的过患:依止再多位上师也难成就

a)显密教派都一再强调视师如佛

b)佛陀教导我们解脱的因缘离不开善知识

生西法师辅导

有些违缘是必需的,如果没有违缘,一切都很顺利的话就不想解脱,因为太顺了,对于解脱不迫切。如果外在的违缘多,想要解脱的心也会逐渐变得更加迫切。

有些违缘是自己前面所造恶因的显现。将违缘转为道用一方面能够减轻你的损失,心态能够平和,另一方面你以后的修行会出现一个正确的因。

 

3)承事上师:克服暂时的违缘和一切障碍,长期承事上师,令自己的信心、境界、弘法利生事业会越来越广大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上师和善知识赐予我们的全部都是法身慧命,让我们承办的事情,都是让我们最快的走解脱道的,看起来是在给上师做事,但是在中间是修了自己,而且随顺于上师弘法利生的大事业,是培大功德的。是自己积资净碍的最好的方便,收获最大。

 

A. 应取的行为:为上师办事,付出生命也心甘情愿

B. 对自相续的影响:

a)如理承上师利益:依靠法性力,获得上师意传加持

b)随意舍弃上师过患:遇一点违缘便舍弃上师,肯定无法与上师相应

C. 对弘法利生的影响:

a)非理承事的过患:不能如愿以偿,反而陷入绝境,温饱也无法维持

b)如理承事的利益:弟子与上师意愿一致,尽心尽力为上师做事,对自己来说才是度化众生最好的因缘

D. 以《华严经》中所讲的十种心依止上师

a)给侍心:始终有承事上师的发心

b)欢喜心:承事上师非常欢喜,不愁眉苦脸、怨声载道

c)不违心:尽量不违背上师的意愿、想法和要求

d)随顺心:随顺上师,不讨价还价、故意刁难

e)不求利心:承侍上师没有自己的利求、目的和用意

第一次法师辅导

(承事上师时)借着上师弟子有自身目的一种状态,就成了“正法反成非法之因”。本身承事上师功德特别大,但当你的发心有一些杂染时,直接就是堕落的因。

f)一向心:全心全意地依止上师

g)同善根心:尽量参与上师做的任何善事

h)同愿心:上师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和上师共同发愿

i)如来心:把上师看作真正的如来

j)同满行心:和上师一起圆满弘法利生广大事业的行为和心态。

第一次法师辅导

作为一个随顺上师、依止上师的弟子来讲,不要觉得这是耽误自己的时间,天天净做一些发心的琐事,这是自己分别心的想法。只要是发心过程中,保护自己的心态,尽量不要生起自相的一些烦恼,比如看起来是一种特别琐碎的、很细小的行为,但是因为你投入到是整个上师这一世弘法利生的事业中,就好像一滴水投入到大海当中一样,获得的是海的功德,不可思议。

 

4)依教奉行:言听计从上师的任何教授,将自己置之度外

生西法师辅导

现在我们要依教奉行的是我能够做到的,做不到的不承诺。上师让我们举手发愿,观察后发现这个不行,就不举手。不举手上师也很高兴,因为知道自己做不到,不能够瞎承诺。如果没观察条件,做不到也开始承诺一大堆,把自己搞得非常烦恼。还有如果智慧不够,显现上面违背因果的这些就不要做了。以上行为没有过失。

2、具相弟子依教奉行的利益:拥有四种法相的弟子,单单依靠对上师的虔诚敬信,也必将获得解脱(37-48)

1)依教奉行的要求:(38-42)

A. 放弃自己的一切利益,竭尽全力依教奉行

举例:管家索顿依止上师时从不考虑自己

B. 随学前辈大德,依教奉行的时间越长越好

2)原因:在一切修行中,对上师依教奉行的功德最大。米拉日巴尊者教言。(43-46)

3)方法:在修行方面下功夫(47-48)

A. 经常闻法充电,对依教奉行产生定解

B. 要精进修持,令所得到的定解永不退失

 

3、合格弟子应具备的条件(49-70)

1)具大信心:如理思维上师的事业、智慧、悲心的功德,将上师视为真佛

生西法师辅导

大恩上师讲初学者不要视师如佛,这是很中肯的建议。初学者可以把上师当成帮助我们前进的良师益友,当成一个善知识。他的学识、人品、智慧比我好,我可以依止他进步,像这样如理思维是很好的。

第一次法师辅导

所有的密宗都是以信根为主,主要是靠弟子的信心来获得成就的。世俗谛通过分别心来通达,胜义谛是通过信心而证悟的。哪怕是天才以分别念也无法靠近胜义谛的实相。

 

2)具大智慧:了知上师善巧方便行为的密意

A. 上师要度化很多众生,言行举止势必有不同的密意

B. 不管什么言行,我们都要接受

生西法师辅导

上师的善巧方便,我们要大概知道总的方向——这个密意为什么是这样的。每一个密意都知道很困难,因为凡夫心永远没办法揣测圣智。但是他给我们示现这些,总是有大方向可寻的,只要把这个大方向找到,我们就可以基本理解上师的密意,理解了上师的密意会保证我们的信心不退失,因为消化掉了可能让我们生邪见的东西。

第一次法师辅导

当你观察过依止了,已经成了金刚师徒的关系后,上师在你面前无论显现的任何一个相,你都要视为这是上师度化众生不可思议的一个方便,哪怕上师天天杀盗淫妄。这个是大智慧。我们不要随随便便把一个密宗上师的标准拉到任何一个上师身上去用,有一些所谓的善知识其实不具相,真正在行持这些行为的时候是以自相的贪嗔痴心在行持,这就是愚痴之上师带着愚痴之弟子最终堕落,没有真实的解脱道可言。

 

3)广闻博学:能受持上师所讲的一切正法

A. 应断:

a)上师讲课时,不看法本看小说

b)只在上课时看一遍书,其他时间从不看书

B. 应取:

a)不管哪个上师传了什么法,至少也要看一两遍

b)上师依止善知识时,无论多忙,每次听课后都要看书进行分析总结

4)具有悲心:对众生有悲心,慈爱无依无怙、受苦受难的众生

生西法师辅导

作为一个修行人需要有悲心。有时我们对上师是很有信心,但是对众生的悲心就很欠缺,这也不是真实的法器。要成为真正的法器悲心很重要,因为上师是大乘上师,你要进入的是大乘道,是被大乘教法所调伏,而大乘的标准就是具有悲心。没有悲心无法直接进入大乘,他只是具足趋入大乘的其中一个条件——对大乘善知识有信心。

5)敬护净戒:恭敬上师传授的律仪和三昧耶戒

第一次法师辅导

密宗中要求非常高,绝对不是我们分别心所想的:只要入了密宗,什么都可以不用守。这种说法太邪见了,最起码要有这样的认知,不要去随顺盲从。

6)三门调柔:身语意寂静调柔

7)宽宏大量:内心能容纳上师及道友的一切行为

8)慷慨大方:将自己拥有的一切,毫不吝惜地全部供养上师

生西法师辅导

“毫不吝啬”有些时候是针对出家人(没有什么牵挂);或者自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也可以全部供养。但是必须要反复观察、非常地谨慎,因为凡夫人很容易生后悔心。只要生了后悔心,那么前面所做的功德就会因为后悔心而“全部失坏”(后悔心是失坏善根的因缘之一)。

9)具清净观:内心很少出现不清净的分别恶念,不观察上师和道友的过失

A. 现象:看不到别人的功德,只看到过失并夸大得无以复加

B.如理思维:最好不要有这种分别念,如果有应意识到是自己内心不清净

生西法师辅导

如果内心中有清净观、外在法界也是清净的实相,很容易二者之间就可以相应,我们就可以解脱。

10)具惭愧心:造了恶业,要想到自己的恶行定会受到正士大德的羞辱

生西法师辅导

如果有惭愧心,即便造了罪业也不会很重,而且还很容易清净;如果说造罪业没有惭愧心,虽然很小的罪业也会变得很重。

第一次法师辅导

我们的昼夜六时,都有无量的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大恩根本上师乃至于空行、天龙护法恒时在护持着你,他们时时刻刻都知道你的心念,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如法,自己有恶行的话,应该有惭愧心--我的上师一定知道我在起恶的分别念。

A. 很重要,可护持世间,《增一阿含经》教言

B. 功德很大,《涅槃经》凡夫因觉得以裸体示人特别羞愧,而被烧死之后,转生天界的公案

C. 弟子若知惭有愧,依止上师有一种约束感,避免社会伦理的混乱

4、以比喻详说弟子应具备的法相:(71-81)

1)《华严经》等佛经中的比喻(71-79)

A. 犹如驯服的骏马

a)随顺上师心意,不做违背上师意愿的事情

b)上师呵责,不怒气冲冲,也不怀恨在心

生西法师辅导

这里的上师不是那种相似的上师,也不是打引号的上师,是指具有法相的上师。的确因为具有法相,他内心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调伏弟子、为了弟子的利益,这就是他的真实意愿。其实上师是代表正法、代表调伏。你要违背的话,相当于和正道违背,主要是从这方面讲的。它的原理、意义主要是指不能违背上师的心愿。

B. 犹如船筏:被上师指派做事时,不因来来往往而心生厌烦

C. 犹如桥梁:能承受上师吩咐的一切好事坏事

第一次法师辅导

有时给上师做事,喜欢挑好的,或者这件事情做完后很有成就感、自己也能名声广大的。不愿意做那些真正在背后始终不为人知的默默无闻的,做得再精彩谁也不会知道的,也看不出显现不出成就感。这就不符合犹如桥梁的标准。

D. 犹如铁匠的铁砧:能忍耐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

E. 犹如奴仆:对上师的言教唯命是从

生西法师辅导

如果弟子需要修行,如被深层次地很快被调伏,那就不能提尊严。所谓的尊严就是自尊,是世间道中的互相尊重。换一个词就是我执,觉得自己有尊严,别人不能这样吩咐自己。如果依止时还有很强的我执,就不是解脱道。

正在依止时,一些所谓的自尊也要放下——这是浅层次的、短期的,但这对于轮回的调伏不起作用。

F. 犹如扫帚:断除我慢,常处卑位

生西法师辅导

关键是你的心要处于卑位,而不是你的身体处于卑位。二者比较起来,心处于卑位更重要,因为这就是代表你内心中真正的谦卑。

我们处于卑位,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更容易发现上师的功德,这对调伏烦恼有很大的助缘,是非常殊胜的心态。

G. 犹如断角的牦牛:舍弃骄慢,恭敬众生

2)《八十华严》中所宣说的以二十一种心依止善知识,可摄为寂天菩萨《集学论》中比喻的九种心(80)

A. 内容:大地心、金刚心、铁围山心、仆使心、除秽人心、乘心、犬心、舟船心、孝子心

B. 利益:以如是心亲近善知识,具足恭敬欢喜,远离骄慢,自己决定获得成就

 

在具备弟子的法相之后,还应以三种承侍令上师欢喜(82-91)

1、分类:(82)

1)上等:修行供养

2)中等:以身语意承侍

生西法师辅导

发心做事看起来像是上师广大的事业需要我们发心去帮助和服侍,但是换个角度讲,是上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培福报、集资净障的平台。

如果没有这个平台,我们都找不到能够快速圆满资粮的地方,怎么能快速圆满资粮呢?

为上师服务是最好的,上师自己是不需要的,他在世间做很大的利益众生的事业,如果我们努力地去做,看上去是为上师服务,其实是为佛法、为众生服务,是自己圆满资粮、集资净障的最好机会。

3)下等:财物供养

2、了知对上师最好的供养,就是修行供养(83-90)

生西法师辅导

上师来到世间只有一个目的:引导有缘的弟子走向解脱。弟子中有很多不同的条件和根基,他就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调伏。在调伏时,最直接、最能够利益众生的就是正法。给有缘的上根利智者讲解正法,弟子们依教修学之后,就会很直接地被调伏,这就是上师到世间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法是直接调伏众生的,而我们现在能够修法,通过法来调伏自身,因为离解脱道最近的就是法。

1)也不一定指天天修法

2)帮助众生、摄受众生、利益众生,就是上等供养。教证:《华严经》

3)依教奉行,如理闻法、如理实修就是对佛及上师最大的供养。公案:佛陀涅槃前对真正供养的开示;教证:《法句经》《长阿含经》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上等是修行供养,那我先自己闭门在家好好的实修就可以了,不否认这种做法。但认为自己是在做上等的修行供养,实际上自己的心态已经落到了小乘的自我解脱的发心中。你如果这样选择,必须有个鉴别,否则就产生了一个最大的魔障。你自己不清楚大乘还是小乘的心态,还不如承担一份发心,保险一点,最起码在行为上在随顺上师事业,培积大功德。

3、理清轻重,如理行持供养:(91)

1)应断的颠倒供养:

A. 现象:浪费时间到处化缘,非要用钱来供养上师

B. 过患:不一定对上师有利,反而影响上师的名声和事业

2)应取的如理的供养:

A. 如理闻思修佛法才是最上等的供养

B. 在此基础上,因缘条件允许,再作财供养、承侍供养

生西法师辅导

上师要调伏你,他可以把你的钱财用在最该用的地方。他有菩提心,并且事业也很大,如果你的钱自己处理,很可能会乱花乱用,或者对培养解脱的善根没有什么作用。而你供养之后,上师可以把这些钱拿去做弘法利生的事业,作为功德主你一定会得到很多的利益。

 

名词解释

 

1、戒定慧:此三者称为三学。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也。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2、三昧耶戒:授传法灌顶以前所授之作法也。三昧耶有不违越之义。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3、非时:律以自晨朝至于日中为时。自日中至于后夜之后分为非时。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4、摄受:又曰摄取。佛以慈心摄取众生也。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写师兄:定解X04 X08 X14 X16 X17

审核师兄:定解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