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84课

讲记脉络

课前引导

1、《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我们正在学习的是所讲之法不共内加行中的皈依部分。皈依分为:皈依之基础、皈依之分类、皈依之方法、皈依之学处、皈依之功德五部分内容。

 

2、上节课宣讲了米拉日巴以苦行依止那若巴尊者,通过依教奉行最终获得修行成就的公案,并对依止上师品和共同加行做了总结。

 

3、本节课开始宣讲不共内加行的第一部分皈依中的皈依之基础,首先对不共内加行不共的特点进行了宣讲,接下来对我们要皈依的对境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信心的重要性和信心的分类进行了讲解,我们应了知要想修行获得成就,一定要依靠闻思对三宝生起信心。

 

本课脉络

第一次法师辅导

我们学习了共同前行的内容,能够变成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修行不共前行的内容离真正的解脱已经不远了,甚至依靠大圆满前行这一部法完全可以获得解脱。闻思要广闻博学,修行要专修一门,即生中确实是解脱有望。

 

不共内加行

 

总述不共内加行(1-14

 

生西法师辅导

前面的修法主要是引导我们的心从耽著轮回的状态、从大的方面让我们求解脱道;而不共加行是让我们的心开始和实相相应的修行方式。不共内加行更加接近于实相,更加需要在心上面修行。后面的五加行都是在心上面安立的,都是修心的方法,这方面称之为内。

 

1、总说不共的体现(2-5

 

1)与小乘不共(3

A.小乘只讲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轮回过患的观修

B.没有提及为众生而皈依、发心、积资净障、修往生法等大乘不共修法

 

第一次法师辅导

小乘有皈依,但皈依的目的与大乘不同。如果只希望自己能够解脱轮回的痛苦,解脱一切怖畏,而皈依三宝,不属于大圆满前行当中的皈依。真正的大乘皈依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以这个为发心而作皈依。皈依与大乘的发殊胜菩提心紧密关联,这个皈依之所以安立为大乘的皈依,完全依靠发心来摄持。

生西法师辅导

1、虽然都有皈依,但是这里讲的不是一般的皈依,是大乘或密乘的皈依。它的发心是相应于要成为大圆满的法器,大圆满法是大乘法,所以首先要有不共的菩提心摄持的皈依。

2、这里所讲的皈依不单单是大乘的,还有密乘的皈依,所以不共也指和大乘显宗的不共,以及和汉传佛教的不共,因为藏传佛教的修行方式,虽然都是大乘,但是它的修行方法是不一样的,这是不共的含义。

 

2)与汉传、南传佛教不共:只有藏传佛教的教言着重强调修持不共加行(4

3)与藏地格鲁、萨迦、噶举、觉囊等派不共(5

A.各大教派加行大体相同

B.但各自传承上师的教言、特法有所差别

 

2、详说藏传各派的不共加行(6-8

1)各派分法不同,大致修行并无二致

A.萨迦派、噶举派修四加行:包括皈依、顶礼、百字明、供曼茶罗;没有发心和上师瑜伽

B.格鲁派修九加行:五加行,以及金刚空行火供、三昧耶金刚、做小佛像、供水

C.有些教派修六加行

D.宁玛派

a)六加行:上师瑜伽不与顶礼合修,皈依十万、顶礼十万、发心十万、百字明十万、供曼茶十万、上师瑜伽一千万莲师心咒

b)五加行:上师瑜伽与顶礼合修

 

2)加行修法基本一样,只有小部分不同

A.相同

a)皈依都是为了一切众生皈依三宝

b)发心都是为了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佛果而发心

c)积资净障、上师瑜伽也基本相同

B.不同

a)所观想的传承祖师、皈依境、祈祷文不同

b)供曼茶罗有五堆、七堆、三十七堆等不同窍诀

 

3、修不共加行的要求(9-14

1)圆满的标准(9

A. 心获得一种证量或达到一个定量,才算圆满加行

B. 只完成一个数量,自心没有得到调伏,不能算是圆满

2)修行次第:以四种厌世心和依止善知识为不共加行的基础(10

A. 错误的说法:前面的要全部修圆满了,才可以修后面的

B. 真正的修行次第:无论哪一个引导,都要尽量修,达到一定境界再往上修

 

第一次法师辅导

1、真正所谓的次第,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共同前行圆满了才能去修不共前行,这个才叫次第。但实际上,是讲在修不管哪个引导,都需要尽量去修。真正相续中融入了正法法义的人,对于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这些教义会一辈子去串习。这是我们修行的动力,就像车要加油,修行的动力和保持恒常精进的心就是依靠前面四种前行的修法,给自己不断加油,作为一个好的修行人,能够恒常地、长期地保持如一的修法非常重要,所以他不会舍弃前面四种前行的修法,要反复去串习这些教言,相续当中的境界一步步提升,这就叫作次第的修法。

2、末法时期的众生,讲很高的法,了知的层面是没问题,但现证很难,需要很多因缘。专修用分别心可以缘上的基础法,把十万十万的数量当成自己的渴望,有苦行和好道之心,会有真实的受用,临终有往生的机会。

生西法师辅导

真实地修五十万加行后,修皈依应该达到修皈依的量——就是宁舍生命不舍三宝,或者相应于不共龙钦宁提的皈依应该达到一个标准——必须知道自相续当中本具佛性,永远不舍弃佛性(也舍不了),对此深深地坚信,这样他就达到密乘的皈依标准了;发菩提心的标准是为了一心一意利他而追求佛果,要达到这个标准;修金刚萨埵也有一些梦兆的观察或者在白天的观察,这些都有一个个的标准。所以,把五十万加行认认真真修好之后,我们内心当中会达到一种状态,相续会成熟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3)修行要求:(11-13

A. 先学习再修持,才会得到真实的利益

B. 对学习机会,要有难得之心

C. 学习过程中,要依法不依人

D. 要从质量上完成,若不能保证质量,也要尽量圆满规定的数量。公案:格鲁派衮却格西一生苦修加行十六年,圆寂后烧出许多舍利

4)获得成就的原因(14

A. 相续中有了佛法基础,自然会产生无比的功德和境界

B. 与自己的信心和三宝的加持不可分割

 

顶礼赞叹如来芽尊者(15-21

1、以偈颂通过内外密三方面赞叹如来芽尊者的功德(17-18

1)外皈依:以恭敬心顶戴佛、法、僧三宝

2)内皈依:成就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

3)密皈依:现前了法、报、化三身

 

生西法师辅导

1以内皈依成就三根本,进入密乘之后,以内皈依作为修行,内皈依是修行、成就三根本。三根本就是上师、本尊、空行,这是密宗不共的一种修行方法,也是密乘不共的术语。三根本:上师是加持的根本,我们祈祷上师,依止上师,可以获得加持,所有的加持根本来自于上师;本尊是悉地或者是成就的根本,我们要成就悉地,靠修本尊、依止本尊来获得;空行是事业的根本,修密宗的息、增、怀、诛事业、弘法利生的事业等,都是依靠空行。作为一个密乘的行者来讲,平时要念诵上师本尊空行,皈依的时候,也要忆念这三根本。

2以密皈依现前三身,密皈依主要是风脉明点,风脉明点的本性就是法报化三身。通过对风脉明点的法义进行皈依、观修,通过密乘的不共菩提心就可以现前三身,这也是不共的皈依。

 

第一次法师辅导

佛陀的法、报、化三身,法身是恒时安住时法性当中不动摇的自性,在法身中流现了报、化二身,因为以佛陀因地所发得大愿,立誓度化一切有情,到了成就佛果时,这个愿已经达到了究竟圆满。缘于佛陀因地时的愿,所以在果位上时佛陀定会有一种任运自成的事业相,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佛。任运自成的事业相会体现两个方面:以报身度化亲近眷属,以化身度化不清净娑婆世界的不清净眷属。

佛陀的化身就是在2500多年前,佛陀示现为清净比丘相就属于佛的化身相,这种显现是缘于众生福德力所感召,能够看到佛陀的丈二精深,万德庄严。佛陀涅槃100年之后,佛陀示现为阿罗汉的形象来度众,再往后示现为阿阇梨的形象来度众,再往后到了真正的末法时期,佛陀示现为完全是一种普通人的形象,也就是末法时期的善知识们。从表面形象上看不出有丝毫佛陀的三十二相好,有些有相似的,有些一点也不具足,完全是一种普通人的显现。形形色色的善知识显现上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情绪爱好等,其原因是观待于众生的福德力所导致。从经教角度和理证推证角度,大家要有一个定解,这些都是的问题。

 

2、以欢喜心、恭敬心来顶礼、皈依的对境(19-21

1 对所有传承上师:要有不偏袒的信心

A.显现上:不同,有些示现智者相,有些示现一般修行人

B.实际上: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

2)对任何上师:要有欢喜心、恭敬心

A.不能把上师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

B.不能见到他人对上师生起欢喜心恭敬顶礼,就生起嫉妒、矛盾等不良心态

3)对自己有法恩的以根本上师为主的传承上师,以及不曾给自己传法但住于世间的许多大德,都是我们皈依的对境

 

乙二(不共内加行)分五: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四、积累顺缘资粮之供曼茶罗与顿然断除四魔之古萨里——积累资粮;五、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

 

皈依

丙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分五:一、皈依之基础;二、皈依之分类;三、皈依之方法;四、皈依之学处;五、皈依之功德。

 

丁一、皈依之基础

 

生西法师辅导

1、皈依就是真实趋入于圣道的基石。要趋向于圣道(即法),必须要修法,通过相应于实相、真理的方式去运作、修行,才可以先趋向于暂时的果位、然后趋向于究竟的果位,即佛。佛是导师,也是目标,所以要皈依,而且佛性也是自己的本性。皈依佛性就是对于我本来是佛这一点深信不疑,这就是皈依。从外在的佛、进入到了知我们本具佛性,以至于完全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2、通过念诵皈依偈,其实也是对于三宝的自性——不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三宝,都要生起信心。内在的三宝舍不了,也抛不开,是本具的。外在的三宝,就是我们宁舍生命也不舍三宝,要有决心也是誓愿,不能舍弃。对内在三宝,我们要深信并产生定解,我们本具佛性、三宝的自性,这一定要深深地了知。

3、皈依的本体就是誓愿,是一个发誓。这种誓愿就是宁舍生命不舍三宝,我们在没有获得解脱前的福祉,还有获得解脱的来源都是暂时和究竟的安乐,离苦得乐的来源就是三宝,舍弃了这些,就相当于舍弃了自己所有的幸福,轮回中的安乐和究竟的安乐是绝对不能舍弃的。

 

信心的重要性(22-25

1、开启皈依之门(22-23

1)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就是皈依

A. 外道和内道的差别不以行为、装束、教理来区分

B. 外道和内道的差别要用皈依来辨别

2)开启皈依之门,必须依赖于信心

2、获得三宝的无量功德

1 没有信心,尽管三宝的功德无量无边,也不可能得到利益

2 有信心,自然就可以获得

 

第一次法师辅导

中观教言还有一种从见解角度的分法,真正的心相续能够相合于人我、法我、空性见解称之为内道,不相合这种见解的称之为外道。这个要求更为严格,可能有很多内道徒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从见解的角度看,他相续中的见解还是相合于一些外道的知见。

 

3、世间与出世间同样重视信心(24-25

1)世间:信心是非常根本的东西,没有它,彼此之间很难相处

2)出世间:对上师三宝有信心,无形加持自会融入心田

 

信心的分类(26-53

 

1、清净信(27-31

1)定义:依靠因缘,立即想到他们的悲心广大,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叫做清净信

A. 步入陈设佛像、经书、佛塔的佛殿或经堂

B. 见到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的尊颜

C. 听到他们的丰功伟绩及感人事迹

 

第一次法师辅导

清净信的范围主要缘于自己的前世肯定有这方面的串习,依靠这一世的外缘,内因外缘全部聚合之后,心相续的习气就开始苏醒,苏醒之后对清净的道场、佛寺有一种欢喜和向往心,自然的亲近感,都属于清净信。

 

2)特点:突然产生的一种强烈激动,并不稳固

3)功德:以对三宝的清净信心,可转生善趣,公案:《杂宝藏经》中童女为佛陀让路,因而转生到天界

4)应取之行为

A. 平时在路上,见到高僧大德,应让到一边,恭敬并且心生欢喜

B. 要让心稍微有点触动,不要总排斥

2、欲乐信(32-35

1)定义

A. 当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自然生起恐惧心,渴望从中解脱

B. 当听到善趣、净土与解脱的安乐,油然生起渴求获得的心态

C. 当听到善法的功德,生起想要修行的念头

D. 当现见罪业的过患,立即下决心想要断除

2)特点

A. 境界比清净信有所提升,不是纯粹的感性,包含了理性成分

B. 了知断恶行善的利益,信心不会轻易动摇

3)功德

获得解脱,出离轮回

4)生起欲乐信的方法

A. 先懂得功德和过患

B. 再生起想断除恶业、行持善法的心

 

3、胜解信(36-53

1)定义: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

A. 知道一切时分无欺的皈依处,就是三宝

B. 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不管发生任何事,三宝都会知晓

C. 除了三宝之外,没有其他可依赖、可指望的靠山

2 特点:

A. 最为难得,是从骨髓生起的信心,不是仅留在表皮上

B. 会对三宝产生完全的信赖,一切诚心托付给三宝

3)皈依三宝的原因:只有皈依三宝,才能救度一切苦难(38-46

A. 真实的皈依:皈依三宝。《法句譬喻经》公案中外道七人为解旱灾被火烧,得佛陀救度后,皈依佛陀信奉佛法

B. 相似的皈依:世人遇违缘痛苦,不加取舍,随意皈依。举例:美国人维希诺打造末日地堡以备世界末日使用

4)生起胜解信的方法:通过系统闻思,了知三宝功德不可思议(47-53

A. 唯有佛陀能破除我等一切邪知邪见、怀疑、无明

B. 将清净信转变为不退转或胜解信。公案:迦腻色迦国王通过闻思了知三宝功德,将清净信转为胜解信。

 

第一次法师辅导

1、这三种信心不是三种,实际上它是一个心不断增上、不断稳固的状态,从我们的有情相续来讲,会从清净信改变到欲乐信,改变到胜解信,它是一个增上的相,如果到了胜解信就离真实皈依的验相不远了。

2、胜解信不容易生起,需要人相续中对佛的理解更进一步。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和加持,这个了知绝对不只是词句上的认知,而是你相续当中真正能够接纳这个观点,不是表皮上的,是从骨髓里生起的信心,恒时无欺的绝对皈依处就是三宝,这个需要一定的量。按照通常的角度,除了前世善根习气很深厚的人来说对三宝的信心不退,还有一种人通过回忆宿命,一方面可以通过禅修的力量获得,另一方面通过催眠的方式获得,真正知道前后世存在就会生起定解,相当于现量见,就不会再否认,也没法否认。还有一种通过闻思来获得,通过闻思的途径,相续真正了达三宝的功德。

3、三宝对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在解脱上面,而不是在轮回中的圆满上,如果始终耽著于轮回的圆满,教理性的话叫做耽著五欲,你其实没有离开这个东西,又怎样出离轮回呢?三宝不是让你在轮回中获得圆满,你越圆满越耽执,轮回中就无有出期了,三宝起得作用是反方面的,是想尽办法让你脱离轮回的痛苦。

4、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真正皈依的界限是,一个人在20年当中不断祈祷三宝,不断皈投祈祷于三宝,但是在他的心上却产生不了一丝一毫的验相,感受不到一丝一毫加持,但他心里面还能对三宝生起诚信心,这就叫做皈依的验相,这是它的界限。

 

总结信心的重要性及信心增上的方法(54-61

1、信心的重要性:有了信心,就会得到加持;离开怀疑,所愿便可成就。莲花生大士教言(54-57

1)信心如种子,能生长一切善法功德。若不具备信心,不可能产生点滴善法。教证《大宝积经》

2)信心居于七圣财首位,是无穷无尽功德的源泉。教证《华严经》

 

生西法师辅导

七圣财是信、戒、闻、舍、惭、愧、慧圣者七财。第一个解释是圣者具足功德法叫圣者七财。第二种解释是,能够获得圣者功德的七种因就叫圣者七财或七种资粮。具备了这七种,修善法就能获得圣者,把圣者七财解释成修法或具备的条件。

 

3)若想将三宝悲心与加持融入相续,要依赖信心和恭敬心

A. 具上等信心和恭敬心,得上师三宝上等的悲悯与加持

B. 具中等信心和恭敬心,得中等的悲悯与加持

C. 具下等信心和恭敬心,得少许的悲悯与加持

D. 没有信心和恭敬心,得不到悲悯与加持

 

3、信心增上的方法:听闻佛法(58-61

1)听闻佛法无有厌足,则对佛法的信心不可思议,功德也将随之出现。举例:《大智度论》手居士转生于天界的三个原因

2)对佛法的真理越了解,信心才会越增上,若将佛法搁置一边,信心难以长久保持

 

第一次法师辅导

1、现在的法得到并不困难,关键的问题你是否真正依靠这个法遣除自相续的疑惑。顺缘的环境中不会有什么疑惑,关键是在逆缘当中你的疑惑才会显现。当违缘出现时,你在皈投于三宝却不能改变你的际遇时,才能体现出你相续当中对三宝的诚信是不是一种无疑的诚信。如果是无疑的诚信会像莲花生大士所说得一样,你能够成就一切所愿,不管修任何一个法没有怀疑地去修会成功。

2、我们和上师是一种天月和水月的关系,三宝和上师如同天月,末法时期所有的善知识跟我们所见到的水月的影相,跟我们自相续所显现水月的相就是这样一个关系。信心就体现出水是否清净的涵义,这需要人的福报力。三宝具有不可思议的悲心和加持,天月是圆满的,天月的悲心是无缘的大悲,它的加持是完全同等的,就像阳光普照大地,没有任何分别。有分别的是我们,我们如果想让处相续中融入上师的加持,唯一依赖的是自己的信心。

3、什么叫做得到加持?加持是在心相续上来体现的,如果自己的心发生一种出离心、信心、菩提心、善心、利益众生和饶益他众的心,发生一种增上的相就叫得到加持。如果缘于三宝反而有一种负面的烦恼生起,就称之为得魔加持。佛教不管讲什么,都是围绕着心在转,心外的法都不最重要的,心的改变与否而安立于是否得到加持与否。

鉴别什么是对上师的信心和执著?当一个人对上师真正的清净的信心生起时,信心的体相因为跟解脱道挂钩的缘故,是远离我执和耽执的,所以信心的体相是平等、广大、周遍的一种方式。什么叫耽执于上师?所谓执都是缘于我而来,一旦有了执,必定会有自他分别,会执著于上师对我怎么样,对上师的关系还是建立在耽执的程度上,信心不能说没有,但两者比较起来,还是执著的成分占多数,换句说话,属于贪心的部分,体现人的一种欲知。

 

法相名词

 

1、空行:(术语)修空法之行。空法有大小浅深,以为大乘小乘菩萨声闻之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2、空寂:(术语)无诸相曰空,无起灭曰寂。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3、结集:又作集法、集法藏、结经、经典结集。乃合诵之意。即诸比丘聚集诵出佛陀之遗法。佛陀在世时,直接由佛陀为弟子们释疑、指导、依止等,至佛陀入灭后,即有必要将佛陀之说法共同诵出,一方面为防止佛陀遗教散佚,一方面为教权之确立,故佛弟子们集会于一处,将口口相传之教法整理编集,称为结集。

——《佛学大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X04 定解X08 定解X14 定解X16 定解X17

审核师兄:定解X01



法师辅导

一、课前和课后教诫的重难点

1、法器的标准

(1)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修好之后,可以让我们的心安住在出离心的状态当中,我们就会成为能够修持不共加行的法器。生起出离心就是相应法器的标准。

 

(2)不共内加行:

通过修不共加行我们的心又成熟了,进而成为一种更高法的法器进入密宗的修法。比如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乃至把这些修好之后就可以进入大圆满的修行。

 

● 皈依:宁舍生命不舍三宝,或者皈依的时候相应于不共的龙钦宁提的皈依应该达到的标准。

发菩提心:必须要生起一心一意利他而追求佛果的心。

● 修金刚萨埵:有净障的梦兆等。

 

真实的把五十万加行认认真真地修好之后,我们内心的状态、相续会成熟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在那种情况下上师灌顶、传大圆满、或者入密乘就能体会到大圆满法的殊胜性。

 

2、四加行没有修好,能否继续修?

如果前面的四种共同加行没有修好,修持皈依的时候,能够得到的真实利益的状态就会大打折扣,没有办法达到华智仁波切希望我们达到的高度。我们在实际修持的时候,至少要获得某种程度的觉受,经常去反观自己、衡量自己的修行是不是到量了。

 

3、何为“不共”?

● 上师讲记中的几种不共:

第一个:和外道不共

阿底峡尊者说:内外道以皈依别,大小乘以发心别。

内外道差别是皈依,皈依三宝或者不皈依皈依三宝,以这个区别内外道。

 

第二个:和大乘显宗不共

大圆满法是大乘法,首先要有一个不共的菩提心摄持的皈依。

这里的皈依不单单是大乘的还有密乘的皈依,所以这个不共也和大乘显宗不共。

 

第三个:和汉传佛教不共

藏传佛教的修行方法和汉传佛教不一样。

宁玛派的宁提派的皈依是属于宁玛派宁提派不共的皈依。

 

4、修加行的必要性:

通过内加行和五十万加行让我们的相续成熟。该圆满的功德、该清净的罪障通过这个方式来调伏,然后通过上师的强烈加持,因为前面的皈依、发心、百字明修完之后,在这个状态上祈祷上师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就有深度了。

 

5、如何克服加行难修的梗?

(1)该补的要补

(2)修加行也好、正行也好,要把目标确定下来再去修。

(3)对于修行的道理,上师讲,我们要思考后面的修行和调伏我们的心哪个地方挂钩的。思考清楚之后,我们会对这个法的领悟、修行更上一层。

 

二、法本开显中的重难点

 

(一)顶礼句

 

以外皈依顶戴三宝尊,以内皈依成就三根本,

以密皈依现前三身者,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1)外皈依是顶戴三宝尊,皈依佛法僧三宝。

(2)以内皈依成就三根本,进入密乘之后,以内皈依作为修行。

(3)密皈依主要通过风脉明点等等,通过密乘的不共菩提心来现前三身。

(4)这样无与伦比的上师足下,我用外内密三种方式对上师恭恭敬敬的顶礼。

 

(二)解释“不共内加行”的五个科判

 

乙二(不共内加行)分五:

 

丙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

首先皈依是一切圣道的基石,要证悟必须要皈依,它是迈向觉悟、迈向圣道的第一步,没有皈依就无法觉悟。

 

丙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大小乘以发心别

大小乘以发心别,就是趋入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如果发了菩提心就是大乘的行者。

对我们而言,主要是以世俗菩提心为主。

 

丙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

成佛必须要清净成佛的违品。

暂时来讲,为了不堕恶趣,我们要清净、要忏悔。获得人身之后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修行忏悔,不断地净除罪障。

 

丙四、积累顺缘资粮之供曼茶罗与顿然断除四魔之古萨里——积累资粮

供曼茶罗在密宗当中是最迅速的一种、且远远超胜显宗的一种积累资粮的方法,可以一生成佛。

顿然断除四魔,对于四魔马上顿时断除的就是古萨里。

 

丙五、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的修法是最殊胜的一种修法,在密法的修行当中,对于上师瑜伽的修法是最重视的。

 

(三)丙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

 

1、正式讲解之前的开示

 

(1)皈依分小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上士道的皈依

● 下士道或者小士道的皈依,主要是因为怖畏痛苦,怖畏恶趣,害怕堕恶趣皈依三宝。

● 中士道的皈依,小乘皈依是对整个三界轮回很恐怖,为了从轮回当中出离要皈依三宝。

● 大士道的皈依,因为怖畏小乘的涅槃寂灭,所以通过发菩提心的方式来皈依三宝。

 

(2)皈依的学处

● 皈依佛陀,依靠他引导我们趋向于觉悟。

● 皈依法,其实是皈依能够成佛的方便。

● 皈依僧众,他们是我们趋向成佛的过程当中修法的一种助伴。

 

2、原文讲解

 

丙一(圣道之基石——皈依)分五:一、皈依之基础;二、皈依之分类;三、皈依之方法;四、皈依之学处;五、皈依之功德。

皈依的本体就是誓愿宁舍生命不舍三宝,绝对不可以舍弃三宝。

 

丁一、皈依之基础:

 

(1)原文: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而要开启皈依的门必须依赖信心  。

为什么要有信心?

对于一个作为究竟的依靠处,必须要有真实的功德值得我信赖,值得我把生生世世的身语意交给你。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三宝的的确确是不变的自性,要想生起信心就必须要了知他的功德、他不具有任何过患。

 

(2)原文:因此,在皈依之初,自相续生起稳固的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作为所有后面圣道的基础,现在学习正是让我们生起信心的途径。比如说佛宝法宝的自性,如果不是很清楚地知道,那么高质量的信心没有办法、没有途径生起来。

 

(3)原文:信心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 清净信

看到佛像、经书、佛塔、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尊严的时候,依靠这些简单的因缘,不是很深入的,心很清净,没有不好的想法染污或者邪见。他觉得非常地好、很感动,这就是一种清净,这种信心容易退失。

 

● 欲乐信

欲乐就是希望的意思。因为有想要得到这种功德的欲乐,生起一种想修的心念。

前面是想要获得或者摆脱,这个是想要修持或者远离断除,一个是缘它的果,一个是缘它的因来讲的。

 

● 胜解信

所谓的胜解就是了知、甚深的了解。信心稳固,不易退失。通过很深入地闻思修才能够了知不共的功德和不共的加持,胜解信的因就是来自于深刻的了知。只有长时间认真地闻思修行才能够真实地对于三宝功德产生这么殊胜的信心。

 

(4)原文:正如邬金莲师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

如果你信心坚固你就得加持,在念祈祷文、念咒等的时候完全没有怀疑,以很坚固的信心去念的话,就能成所愿,加持的力量就会显现出来。

要深入地学法义的本身,尽量地学深的法、广大的法,越学信心的范围越大。学的法深,信心就深,挑战难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遣除怀疑,信心就比较稳固。

 

(5)原文:信心犹如种子,它能生长一切善法功德,如果不具备信心,那就如同种子被火烧得一干二净一样。如经中说:“无信心之人,不生诸善法,如种被火焚,青芽岂能生?”

信心是最关键的,因为能生起一切善法。

 

(6)原文: 此外,信心也是居于七圣财的首位,如云:“信心如宝轮,昼夜修善道。”

 

信心像宝轮一样,轮王之首就是金轮宝。昼夜修善道,就像金轮宝无勤作就可以到任何所求一样。所以,有信心之后昼夜都修善法,昼夜可以增长善法,是最殊胜的。

 

(7)原文:信心是一切财宝当中首屈一指的。

● 信心就像宝藏,是无穷无尽功德的源泉。

所有众生都具有佛性,所以信心就像打开宝藏的钥匙一样。因为内心所有的功德是本具的,有了信心之后,所谓的功德就会在如来藏当中源源不断中浮现出来。信心就是能够开显这个宝藏门的殊胜钥匙。

 

● 信心就像双足,能够踏上解脱胜道。

具足信心才愿意趋向真实的解脱道。

 

● 信心又像双手,能将一切善法揽入自相续。

把一切善法抓住之后,揽入自相续当中牢牢地抱住。

 

(8)原文:如果自己具有上等的信心与恭敬心,那么所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上等的;倘若具有中等的信心与恭敬心,所得到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仅仅具备下等的信心与恭敬心,就只能获得少许的加持与悲悯;那么如果根本没有这个,一点信心也没有,一点恭敬心也没有,绝对不可能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和加持。

 

自己要具足条件,虽然很差但是必须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最基本的法器。一般众生不一定是所化,我们要想得到加持一定要努力地让我们相续当中生起非常稳固、精进的信心。

 

编写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 B04084 -定解 B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