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89课

讲记脉络

课前引导

1、《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所讲之法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往生法。不共内加行分五:皈依、发菩提心、念修金刚萨埵、积累资粮、上师瑜伽。现在学习的是不共内加行之皈依部分。

 

2、上节课主要学习了“皈依之学处”的三种所修和三种同分,让我们了知皈依后应如何恭敬对待上师、佛、法、僧,告诫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时时祈祷三宝,宁死也不能舍弃三宝。

 

3、本课继续宣讲我们宁死也不能舍弃三宝的道理,然后对“皈依之学处”科判进行了总结。之后宣讲了“皈依之功德”的内容,从总说和详说皈依的功德,我们了知功德后应对他人进行引导,皈依三宝能成就善果以及远离不善的几个角度,进行了全面宣说。我们只要如理观想、修持皈依,定能获得佛陀无欺的加持,远离痛苦。

 

本课脉络

生西法师辅导

1、不皈依三宝就不能觉悟。因为任何一个佛法的获得,内因外缘缺一不可。皈依三宝就是获得觉悟的一个重要因缘,如果这个因缘不具足,你可以做很多礼拜、做很多行为,但这个并不是真实的修持,这个和修持觉悟之道没什么关系。这个觉悟之道,不是在意我们行为上面做什么,而是在我们内心当中,是不是相应于这样一种道在行持。有的时候你有这样一种见解了,这个就是道;然后你把这样见解延续下去,就叫修道。


2、外在三宝的出现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本具佛性。反复念皈依偈的原因何在呢?再再提醒我们:我就是这样具有佛性的,一次一次把这样一种认知加固,最后训练的特别纯熟,时时刻刻都不忘记。念的时候就相应于你自己的佛性,相当于试着苏醒一次。另外,如果我们平时训练的多了,在最紧急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关头,就可以通过平常的训练,就可以生起这样一种决心。

 

真正的皈依三宝的标准:宁死也不舍弃三宝(1-16)

1、一旦放弃皈依三宝,不能列入佛教徒行列。阿底峡尊者教言:内外道以皈依别(2-6)

第一次法师辅导

1、有些人觉得修持法只要修持法义就可以了,对皈依三宝并不重视,甚至以前有听过所谓的二宝居士,皈依佛宝、法宝,不皈依僧宝,因为对僧没信心。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业缘,看到不如法的形象而做出愚痴的决定。僧宝包括圣者僧和凡夫僧,严格角度上说,主要是圣者僧,如果不皈依僧,就等于不愿意皈依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所有的见地位菩萨及所有的小乘的阿罗汉等都不愿意皈投。为什么说舍弃三宝不能列入佛教徒行列呢?如果不皈依佛宝,那么引导是就不存在;不皈依法宝,那么你所修的法就不存在;不皈依僧宝,那么修行过程中的助伴不存在。这样很难解脱,也可以说想解脱绝不存在。


2、不是说只要皈依了就会解脱,没皈依怎么学都无解脱,不是这么简单的去理解,而是要知道皈投于三宝的意义何在。如果只是局限在形象上的皈依,那么从远点来讲肯定会解脱,但是究竟来说不能和解脱道相合,还不能说是真正的佛教徒。发心也没有,皈依的对境也搞不清楚,执着于是皈依于某一个上师的,这种说法都不是特别合理。皈依后不只自己的上师,所有的佛、法、僧都要恭敬,这是你的承诺,对所有的佛法僧平等的恭敬皈投。


3、佛教中佛陀所说的法宝,归纳起来一个是世俗方面,一个是胜义方面。世俗方面是从有法的角度讲一切万法的差别相和因果定律;胜义方面方面讲了差别的有法,本性上是空性的教义。只要没有跟人我空、法我空相合的道,都没有安立为解脱道。

生西法师辅导

1、佛陀告诉我们,最主要的还是内在的正见,至于这个外在的相对次要。要变成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内在的见解是很重要的。真正能不能获得解脱,主要无我正见。内在有人无我的正见,外在通过戒律来约束,这样是主因和次要的因缘都具足之后,就有解脱道。佛陀是导师,你必须要依止他的;然后佛陀所宣讲的法这个是解脱之道,对治我们的烦恼,让我们获得解脱;而僧宝已经现前了法的道谛。那么佛陀是导师,因为他通过这个法现前了灭谛了。僧宝走到究竟,获得解脱了。皈依三宝就是和解脱道直接挂钩的,所以皈依三宝就是获得解脱的三个要素。


2、内外道一种是以皈依区分,另一种是以见解区分,承许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那就是内道,不承许就是外道。

 

1)内外道区别,不是看身上的穿着、守持的戒律,而是有没有皈依三宝

2)外道能获得共同成就,但不能从轮回中解脱

A. 外道中也有断恶行善、观修本尊、修持风脉,并依此获得共同成就。公案:老婆罗门借尸还魂这种出乎意料的境界

B. 外道不知皈依三宝,与解脱道有千里之遥,永远不能从轮回解脱

 

生西法师辅导

共同成就就是外道、内道都可以得到的,比如说五通,这五神通内、外道都可以得,这些禅定,一禅到四禅啊,或乃至于四无色定,这个是共同的,内外道都可以获得的。然后五通都可以获得的,这个都是可以获得的,所以叫共同成就。

 

2、皈依的重要性:是脱离轮回最好的方法(7-11)

1)今生短暂的快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永远脱离轮回。举例:学院丹珠喇嘛一辈子行持善法,圆寂时非常自在洒脱

2)若想从轮回中解脱,没有皈依三宝,是根本不可能的

A. 皈依对初学者来说是重中之重。举例:阿底峡尊者在所有法会中,着重弘扬皈依和业因果,被称为“皈依班智达”

B. 显密所有教法的根本,就是皈依

3)如果做不到皈依的基础要求,称不上是出家人,是特别可笑、可耻的

 

第一次法师辅导

1、(阿底峡尊者着重弘扬皈依)这也是殊胜上师的教言,不会耽著名号,只会考虑众生需要什么,缺乏什么,通过我的方式方法表达出来,让他能认识到重点在哪里。

2、五加行的第一位是修行皈依,一定要好好修行,不要轻视这个法。在自己心上用功夫,脚踏实地去修行,这才是好的修行人。

 

总结:佛教徒应如理行持皈依之学处(11-16)

 

1、在实际行动中,奉行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绝不可舍弃皈依及皈依戒(三种所断)

1)应取之行为:(12-15)

A. 皈依佛后:何时也不能皈依外道天尊(皈依佛后即为真正的居士)

B. 皈依正法后:不能损害任何众生

a. 无意中直接或间接伤害众生,要马上忏悔

b. 不能杀害众生

C. 皈依僧后:不能交往外道、无信仰者、詈骂上师或亵渎正法之人

a. 受他们的影响,见行也会同流合污

b. 与正法背道而驰

2)原因:(16)

A. 虔诚地皈依三宝,佛陀绝不会欺惑我们

B. 佛陀始终会赐予加持和悉地,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快乐

3)如理行持:(16)

A. 对佛法僧三宝,恭敬、欢喜地皈依

B. 经常观想和祈祷

 

生西法师辅导

1、修皈依时我们就应该一边忆念一边念诵皈依偈,然后让自己念的皈依真正的有质量,真正的相应于解脱道。既然皈依三宝是相应于解脱道的,那么我在念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刻意地把我念诵的心安住在所皈依的三宝的自性,相应地去念,这样就可以开发我们内心当中的一些真实的如来藏或者佛性的自性。

2、在所有的这些我们执著的东西当中,对生命的执著是最严重的,所以如果我们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的话,那么其他的违缘那就更不用讲了。皈依的心如果不稳固,当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一点不顺的时候,经常性的出现一些邪见,这样第一个我们要经常性的忏悔,第二个还是真正有必要反复学,要通过闻思修得到一个比较自主的定解。

 

2、杜绝对三宝所依的不敬(17-37)

1)总说“享用三宝身财”,罪过极其严重(17-22)

A. 原因:三宝所依是众生礼拜、供养的对境。公案:《观佛三昧海经》中佛陀对金像的授记

B. 买卖或毁坏三宝所依的补救方法:

a. 按照两倍以上做修复

b. 再在三宝面前忏悔

C. 过失:

a. 影响来世

现世中也会感受报应。公案:《安士全书》中把檀香观音像毁掉去卖,全家不到一天全部葬身火海

 

生西法师辅导

三宝所依不能买卖,可以流通。流通的意思就是说基本上比成本价高一些来进行流通,完全是成本也不行,因为它里面也要产生一些的费用,但是把这些必要的费用加进来之后,你可以稍微高一点点的方式来流通卖给别人了,我们来买,买了之后我们可以拿来供养,这个方面流通是可以的,但是这里面的暴利赚了很多很多的钱,然后用这个钱去过很奢侈的生活这个是绝对不行的。

第一次法师辅导

1、卖佛教用品的,按照正常商业的原则,在做这种生意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主要原则就是在自己的发心问题上。如果不是佛教徒,只是作为正常商品的买卖,不需要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评论,一定有罪业。如果说完全没有罪业,也不一定,因果的取舍非常细微,要看当时的发心是怎样的;如果说完全有罪业,也不是这样说的,不涉及到我们自身的修行,对他人的评判无有意义。如果自身有佛教用品买卖的情况,自身在因果的把握上一定要有一种分寸,而且一定要有发心。

2、另一方面是作为抵押品。有的时候没有佛像的买卖,但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还人情的角度把佛像等作为礼物,而不是真正发心为对方增长善根、与佛结缘,掺杂了自私的发心,是有点危险的。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要关照自己的发心状态。

 

2)分说对三宝不敬过失很大(三种所修):

A. 佛宝:对佛像指手画脚、妄加评论,过失相当严重(23-26)

a. 除非是绘画、雕刻佛像时需要测量尺寸,才能评价佛头的大小、佛像的高矮

b. 诸佛菩萨全部相好庄严

a)对人尚且不能不敬而评价,更何况佛像等三宝所依

b)如果对佛像工艺不满,不能说佛像不庄严,而应说造佛像者技术不好

 

第一次法师辅导

在《大藏经》中有经文细微的讲到佛像身体的比例、五官的比例,如果没有正规的比例,自己不要随便做佛像。做出来如果没有按照佛经中的比例规格,不是很如法的。另外一方面我们从商店请佛像时绝对不能说这个佛像好看不好看、庄严不庄严,只能委婉表达做工不怎样,这是一种护持的方便法。因为对境殊胜,不要随便评价。

 

B. 法宝:不恭敬的行为,罪过特别严重(27-34)

a. 应断行为:(27-28)

a)经函等直接放在地上(不得不放在地上,下面也要垫一块干净的布)

b)从经书上跨来跨去

c)翻页时手指蘸唾液等

d)其他不恭敬行为,如用坐垫压着法本

b. 原因:(29-)

a)经函等文字就是佛法,能够出生三世一切佛

b)法种保存了完好的佛教的教义,令我们相续中产生各种功德

c)经书比佛像更重要

i. 摆设佛堂时,经书在上,佛像在下

ii. 佛经有开示取舍之理,延续佛法慧命的作用

iii. 佛经与真佛无别,甚至与佛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d)我们遇到佛法,能成为精神上的富翁

c. 如理行持:对一字一句以上的法宝、乃至佛经的碎片,也恭敬供养

 

生西法师辅导

经书的作用就是直接可以开示取舍道理的,而佛像显现上面就不行;佛陀在世他也是宣讲这些道理,经典也有这个作用,所以从这个侧面来讲与真佛没有差别的。佛陀有的时候也显现不讲法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没办法讲取舍之道,而经书随时打开随时都在讲,从这个侧面经书是最珍贵的,甚至于比佛像还要珍贵。那么如果说佛像没有了,这个时候可能没有损失,但是经书没有了,就没有真实的标准了。

 

3、轻视三宝所依的铃杵罪过严重(三种同分)(35-37)

1)金刚铃杵是三宝所依(36)

A. 金刚杵:表示佛陀的五种意智慧

 

生西法师辅导

通过这个五股杵马上反观佛陀五智和自己本具五智等等,像这样就时刻提醒自己这样的法器,他其实也是一种佛陀智慧的一种代表,所以他是属于这个五种意智慧。

 

B. 金刚铃

a. 具备佛陀身语意三所依的象征

a)身:本尊面相是佛陀的身相

i. 下续部中代表毗卢遮那佛

ii. 上续部中表示金刚界自在母

b)意:莲花中的八个文字是八大佛母真实的种子字

c)语:清脆的响声代表佛陀说法的妙音

b. 密宗文武百尊坛城轮,在上面象征性地具足

c. 是不共誓言的标志

2)如理行持

A. 得过灌顶的人要护持誓言,铃杵不能离身

B. 念珠上系小铃杵作为象征,避免毁坏誓言,对法器也能保持恭敬

C. 对铃杵必须常常恭敬供养

 

丁五:皈依之功德

总说皈依三宝的功德:(38)

1、皈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

2、皈依是一切功德的源泉

1)任何人仅仅皈依也能播下解脱种子,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

2)没有皈依,仅做一些形象上的善事,则功德不大

3、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没有皈依,任何一个戒条也不能受

详说皈依三宝是一切戒律与功德的根本(39-40)

1、一切功德的源泉:皈依三宝的人,会受到白法护法神的保护

1)一切所愿称心如意

2)值遇善知识

3)远离魔众

4)经常不离三宝光明

5)能回忆宿世

6)今生来世安乐

7)究竟获得佛果

 

第一次法师辅导

1、切记不要在我执的情况下,贪求功德而好好皈依。我们所修的是大乘的皈依,是上士道的皈依,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断我执的违品,所有的心思要放在利众而皈依上。如果说从功德角度来讲,看到的功德觉得不可思议,为了贪求功德而修皈依,那么和上士道的皈依压根就没挂钩,甚至连中士道的皈依都不一定算得上。

2、讲皈依是让我们生起信心,不是为了我执下的贪心。要如理思维,不舍离众生才能生起大乘皈依。

 

2、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

1)皈依是所有别解脱戒的先决条件

2)大乘发菩提心与密宗灌顶等,也必须以皈依为前提

3)仅仅受持一天八关斋戒,也不可缺少皈依

 

以皈依利益众生:引导更多的人懂得皈依(41-45)

1、引导的必要性:(41-43)

1)佛教徒皈依多年,对皈依的真实涵义和功德茫然无知

2)很多连皈依都不懂的人很可怜

A. 整天为了短暂的生活而奔波

B. 造恶业很擅长,行持善法基本上一无所知、极其愚痴

C. 学校的教育以盲导盲,只强调今生的快乐,根本不知道还有来世

 

2、引导的意义:将佛教的广大智慧,传递给更多有缘人,比给他们金钱、地位更有意义

3、引导的方法:随时与周围的人分享皈依的功德

1)相对于灌顶,讲皈依比较简单

2)如果内心对皈依三宝很重要产生定解,定会欣喜若狂向人宣讲皈依

 

详说皈依三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46-62)

1、增上善业:与三宝仅结少缘也能解脱(46-54)

生西法师辅导

如果众生的福报穷尽了,连一句佛号都听不到,连一个佛塔都看不到了,连一页经文都看不到了,连一个这样的佛像都看不到了,连一个修行者都看不到,到那个时候才是悲惨,现在来讲这些都有,可以学法,可以生信心地皈依,还可以皈依所依,所以弘扬佛法还有很多方式,为众生念佛号或者念佛机放佛号也是一种。

 

1)总说:对佛陀身语意所依的任何一种结上少许善缘,也会播下解脱的种子,最终得到涅槃。教证《佛陀众行经》《三宝感应要略录》(46-47)

2)以公案说明皈依殊胜的对境,获得解脱(48-54)

A. 微小且无记的善根也能获得大功德。公案:猪无意中转绕佛塔,转生为华杰施主;树叶上的七条虫,随波逐流右转佛塔七圈,成了出家预试七人

B. 以贤善、清净的发心所行持的善行,功德更广大。公案: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

第一次法师辅导

佛教怎样讲都是从心上安立的,要把他用活了,用到心里面,要会用。不能书上懂,到自己身上用另一种方式评判。

生西法师辅导

即便是以一种无记的心看到佛像,他也能够最终成佛。还有比这极端的是即便是以嗔恨心去砸佛像,文革中砸佛像最终都要成佛,他的对境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恭敬他就获得安乐,成佛的速度肯定很快,但是如果你去破坏他,也结了缘了,结了缘之后通过他自己发心力的缘故,这个时候也会逐渐逐渐获得解脱的。

 

2、远离不善:虔诚皈依可摆脱痛苦(55-62)

1)虔诚恭敬皈依三宝的功德(55-60)

A. 往昔所造恶业会有所减轻,或消尽无余。公案:皈依三宝后,天子转生到兜率天

B. 自相续得三宝加持,一切所作成为善法,也不会再造恶业。公案:未生怨王七天摆脱地狱之苦,并成为佛教大护法;提婆达多地狱中皈依三宝,得佛授记未来成就缘觉果位。

2)修持皈依,清净罪业(61-62)

A. 方法:在三宝所依面前,发自内心忏悔,并念三皈依

a. 观想:时而观想皈依境,时而思维自己的罪业

b. 定解:得人身不容易,一定要皈依三宝

c. 念诵:不只是口头的声音,要发自内心的念皈依偈

d. 数量:十万遍

B. 利益

a. 能生起对三宝的信心

b. 过去造的业再严重,以后也不会堕三恶趣

c. 即使要堕,时间也非常短暂

 

生西法师辅导

1、任何人仅仅皈依就能播下解脱种子,仅仅皈依意思就是说你仅仅参加过皈依的仪式,跟着传戒的上师念诵皈依偈,发愿皈依三宝,承诺皈依三宝,这个时候就已经播下解脱种子了,就是说当我们不断的念诵十万遍皈依的时候,每念一遍就是也是播下解脱种子,还有皈依的功德可以远离不善业,逐渐远离不善业,因为三宝是趣入觉悟之道,所以说我们从这开始皈依的话,他的一种缘起力可以让我们远离不善业,然后同时增上善业。


2、佛像、佛号其实有非常大的力量。佛像、佛号的所有的慈悲、智慧、功德,都隐藏在佛号中,我们念的佛号就包括了所有的功德。他就浓缩在这个佛号当中,咒语当中,佛像当中,所以我们就其所缘的时候也会相应地得到这些功德。他是这样一种自性,这样一种原理。所以如果我们造了罪业,要意念三宝,或以三宝为所依对治力,通过忏悔的话也可以减轻或消尽无余。


3、还有一种说法提婆达多是一种示现的,他是古佛的再来,古佛的示现,他在释迦牟尼佛修菩萨道过程当中就一直制造障碍,也是一种逆增上缘,佛陀圆满了布施度,圆满了持戒度,圆满了安忍度,像这样佛陀成佛的过程当中都有他的影子。按照《入行论》的观点,你越多思维利益众生,越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你的顺缘越多,你的怨敌越少,如果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修菩萨行修很长时间的话从他内心当中成熟外面的能够给他造违缘是越来越少了,这个时候有的时候菩萨们就化现成魔王,显现成违缘。

 

法相名词

 

1、破和合僧:即破坏和合之僧伽。为五逆罪之一。可分二种:(一)破法轮僧,立邪法以破坏听闻佛陀教法之和合僧。(二)破羯磨僧,在同一结界内,别立羯磨,以破坏僧伽之和合。

——《佛学大词典》

 

2、有漏:漏者烦恼之异名,含有烦恼之事物,谓之有漏。一切世间之事体,尽为有漏法,离烦恼之出世间事体,尽为无漏法也。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3、慧命:把智慧当生命。修行人全靠智慧,所以修行人把智慧当做生命。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编写师兄:定解X04 X08 X14 X16 X17

审核师兄:定解X01

 

 


隐藏窍诀

 

趣入密宗的行人要注意铃杵的问题

 涉及到的原文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多数人将金刚铃杵当作平平常常的用品而不认为是三宝的所依。但实际上,金刚杵表示佛陀的五种意智慧。金刚铃也同样具有本尊面相,下续部中说这一面相代表毗卢遮那佛,上续部中说它表示金刚界自在母,因此它具有身相;再者,金刚铃上有八大佛母真实种子字的经文相;此外,它的清脆响声代表佛陀说法的妙音,可见,金刚铃已完全具备了身语意三所依的象征。尤其是密宗金刚乘的全部坛城轮在它上面样样齐全、完整无缺,并且也是不共誓言的标志,如果对此轻视,当然会有严重的罪过,因此我们必须常常恭敬供养。

 

铃杵的意义

1、金刚杵(upaya)的意义

(1)金刚杵整体:

(2)上面的五股:表示五方佛;

(3)下面的五股:表示五方佛母;

(4)上下的莲花叶:表示菩萨、菩萨母;

(5)珠幔:表示寂静本尊;

(6)中间圆形的杵柄:表示远离一切戏论的无上法界宫宫。

 

2、金刚铃(prajna)的意义

(1)金刚铃整体:内续部讲,铃表示殊胜智慧;

(2)本尊面相:

(3)上半个金刚杵:表示乐空二者互相印持。

(4)铃上八朵莲花上有八个种子字:

(5)半满璎珞以及上下两圈横竖的金刚杵:表示以殊胜方法来庄严殊胜智慧;

(6)内壁的嗡、啊、吽三字:表示佛尊的身、语、意;

(7)铃舌:表示大乐的源泉或者能证的智慧;

(8)内壁的圆形空间:表示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法界;

(9)清脆的响声:代表佛陀说法的妙音。

 

3、铃杵在一起

象征著智慧及方便原是无二的,这也就是胜义菩提心的精义。

 

入了密宗的行人不能离开铃杵

1、针对何种人来说不能离开铃杵

在密宗中,凡是得过灌顶的人

 

2、为什么不能离开铃杵

得受过灌顶之人,需要守护密乘誓言,都要护持密咒和手印不间断的誓言,铃杵不能离身。

 

3、如何不离开铃杵

(1)家中:佛堂供养。

(2)出门:随身携带铃杵。

如果金刚铃杵太大,你到处带着不方便,则可在念珠上系个小铃杵,作为象征和标志,如此不会毁坏誓言。

 

使用铃杵的注意事项

1、最好得过传承

如果是修法时用金刚铃和杵,最好得过传承再使用;如果只是系在念珠上,则不需要传承。

 

2、是否可以用金刚铃杵来计数

可以。

 

3、得受过灌顶,但是不知道铃杵的要求,一直没有携带,怎么办?

做些忏悔,可以清净的。

 

4、铃杵坏了是否可以修补

以恭敬心修补法器等三宝所依是可以的。比如佛经中记载,一只猪以无记心,用身上的泥巴补了佛塔的漏洞,却因此种下善根,后来获得解脱。

 

参考资料:《金刚萨埵净障修法仪轨》、《三句撃要》、《前行广释.生西法师辅导》及智悲研讨论坛等。

 

  编写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089-定解B18-008】

 

名词解释


原文:如今我们这些人自以为是三宝的随行者,可是竟然对佛经、佛塔、佛像等没有一丝一毫的恭敬心。

 

佛经

(一)指三藏中之经藏部分,即佛陀所说之经典。包括相传为释迦牟尼佛所说而于后世结集之经典,亦有历代陆续以‘如是我闻’形式创制之经籍。按文字分,有梵文、巴利文、汉文、藏文等佛经。汉文佛经一般分大乘经、小乘经两种。唐代智升之开元释教录,始将大乘经分为般若部、宝积部、大集部、华严部、涅槃部等五大部,及五部以外诸经;明代智旭之阅藏知津,按天台宗五时判教学说,将大乘经分为华严部、方等部、般若部、法华部、涅槃部,我国之频伽藏及日本之缩刷藏经因之。宋藏收大乘经五二八部,二一七五卷;元藏收五二八部,二一七四卷;高丽藏收五二一部,二一六四卷;缩刷藏经与频伽藏收四五○部,二二九○卷。小乘经主要指阿含经及其单品,宋、元二藏各收二四二部,六二一卷;高丽藏收二四○部,六一四卷;缩刷藏经和频伽藏各收三二一部,七七八卷。大正藏则将一切佛经分为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槃、大集、经集、密教等十部,共收一四六○部,四二二五卷。

(二)泛指佛教全部经典。包括经、律、论等。如古代所谓之众经、一切经等。

----《法相辞典》

 

佛塔

安置佛舍利之处所。

-----《佛学大词典》

 

佛像

佛之形像。广含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像。雕塑像有铸像(金佛)、锤鍱像(押出像,用金属板模型压成之像)、木像(木佛)、石像、塑像(泥像)、夹纻像(干漆像,以漆固定麻布)、纸泥像、砖像、蜡像等。图像有绢本、纸本等。其他尚有壁画、刺绣(绣佛像)、编织等之佛像。铸像依材料有金像、银像、金铜像、俞石像、铁像等类。木像依其造法而有一木造与寄木造之别,材料以旃檀(香木之一种)为贵。至于石像,有利用崖壁雕成之磨崖佛,以及用宝石雕成之宝石像;其雕刻手法有圆雕、半圆雕(半肉雕)、浮雕、毛雕(筋雕)等多种。有时尚为佛像镀金,或贴金箔,或着金泥、彩色等。

----《法相辞典》

 

原文:金刚杵表示佛陀的五种意智慧,金刚铃也同样具有本尊面相。

金刚杵

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冠以金刚之名。密教中,金刚杵象征摧灭烦恼之菩提心,为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于曼荼罗海会之金刚部诸尊皆持金刚杵。真言行者亦常携行,盖以此杵象征如来金刚之智用,能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

----《佛学大词典》

金刚铃

密教法具之一。又作金铃。其中西藏密教所用者又称藏铃。为督励众生精进与唤起佛、菩萨之惊觉所振摇之铃。即于修法中,为惊觉、劝请诸尊,令彼等欢喜而振摇之。其柄呈金刚杵形,以柄之样式而有独股铃、三股铃、五股铃、宝铃、塔铃等五种之别,称五种铃,与五种杵共置于修法大坛上各相应之位置。于修法终了,为奉送诸尊而振之铃,称为后铃。盖‘铃’表示说法之义,若以五种指五智,此五种铃即象征五智五佛说法之外用。

-----《法相辞典》




  编写师兄:定解B15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089-定解B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