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8课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一、总说

(一)外散的定义(过患),如何做(应专注)

(二)别说:专注的必要

(三)引出下文

二、分说(六识贪执外境之过患)

(一)眼识贪执色法

(二)耳识贪执声音

(三)鼻识贪执芳香

(四)舌识贪执美味

(五)身识贪执所触

(六)意识贪执外境

(七)总结

三、别说:断除三世分别念(意识角度)

(一)应断除三世分别念

(二)如何断除三世分别念

(三)别说之别说:“莫妄想未来”(三时之未来角度)

展开分析

戊四、外散

一、总说

(一)外散的定义(过患),如何做(应专注)

(二)别说:专注的必要

(三)引出下文

二、分说(六识贪执外境之过患)

(一)眼识贪执色法

1. 比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 补充:关于飞蛾扑火现象的解释
1)世间解释:错认月光判定方向,趋光性
2)佛教解释:前世贪执美色、喜好打扮会转生飞蛾(劝诫莫贪色法)

(二)耳识贪执声音

1. 比喻:野兽闻声毙于毒箭

2. 补充:贪执声音的过患
1)(来世)过患的角度:贪执声音很可能转为耽著乐器的旁生
✅ 例说:蒋扬夏巴上师超度歌手亡灵
2)(今生)无实义角度:
① 案例:学院道友边炒菜边听歌
② 案例:有人认为闻法时要放背景音乐

(三)鼻识贪执芳香

1. 举例:有些人喜欢喷香水,但旁人未必喜欢

2. 比喻:蜂执芳香缠死花丛
1)例说:《莲苑歌舞》中两只蜜蜂的爱情故事
2)旁述:《大圆满前行》的重要性
① 例说:麦彭仁波切于梦中叮嘱法王传授《大圆满前行》
② 结论:从两个角度阐述《大圆满前行》的重要

A 麦彭仁波切叮嘱的角度:说明《大圆满前行》是非常甚深的教言

B 法王最后讲《大圆满前行》的角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缘起

③ 消归自心:上师以随学法王的方式发愿传讲一千或一万遍

(四)舌识贪执美味

(五)身识贪执所触

(六)意识贪执外境

(七)总结:

三、别说:断除三世分别念(意识角度)

(一)应断除三世分别念:

A 观察修时以正知正念缘法义

B 长期反复的串习

(二)如何断除三世分别念:

(三)别说之别说:“莫妄想未来”(三时之未来角度)

 

本课难点


(此部分由发心师兄个人分别念所写,仅供参考)

虽千万人,吾往矣

避免身在闻法,心在世法

珍惜人身,不当“吃货”

编辑师兄:定解B22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008-定解B06-001】

 

 


本课窍诀

发愿讲法一千遍,是从耳根的侧面安立

以前我也发愿讲一千遍还是一万遍,这次应该能完成。虽然我不是讲了这么多遍,但每个人的耳边都听了一遍,有这么多人听的话,从耳根的侧面来安立,说我没有讲是不可能的,肯定有一千或一万遍以上了。


此处有助于我们随学上师的善巧方便,利用现代设备,把佛法广传到各地,帮助更多的人。


“吃货”们可怕的下场

现在城市里的人对饮食十分讲究,成天津津乐道的就是某某馆子里这个好吃、那个好吃,看到一个动物,不管是陆地上的,还是水里的,首先向的是它也许好吃、如何新鲜,这样的话,所造的业非常可怕。下一辈子你很可能转生为动物,而那些动物转生为人,到时你就会成为他们热锅里的美食。


追求美丽引发别人贪心,得不偿失

众生有时看来的确可怜,如果没有造业,希求皮肤好、身材好倒不要紧,但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吸引异性,在这方面造了许多贪爱的业,以及其他种种可怕的业,真的没有必要!


如何观察修?

完全安住的话,细微分别念还是有害,然而我们现在是观察修,比如修人身难得的一个引导文,只要想着它就可以,一旦产生其他分别念,用正知正念把心安住,这不是很困难。如果从来没有观过心,就像有些小孩从来没有上过学,跑来跑去谁也管不了,可如果在学校里受过老师的教导,稍微有点调皮时,老师一教训马上就听话了。


心要长期训练,才会有效果

当然,诚如莲花生大士在《六中阴》中所说,凡夫人刚开始时,心难以控制、无法安住,一刹那也不停止,自己对自己也会生厌烦心。不过这种现象很正常,毕竟你从来没有观过心,现在一观,才发现它动摇得特别厉害,也不要有厌烦心,应当不断地对治各种执着分别。


包括我们每天讲完《大圆满前行》之后,有几分钟的实修,修行比较差的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心都没办法把握,产生这个分别念、那个分别念,自己对自己也非常失望;而以前经常实修的人,就会觉得这易如反掌。……无始以来我们狂象般的心未曾被调伏过,如今只用几天就想让它一下子静下来,也是不太现实。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修、多串习。


以如幻如梦的见解印持

现在很多人不懂如梦如幻,把什么都看得特别实有,因实执而造各种各样的业,若能以无贪、无执着、空性、如幻如梦的见解印持,就会知道世俗中的所作所为皆无实义,唯一行持佛法才有意义,此外对来世不利的非法恶业更要抛弃。


打破了二元对立,才是证悟

你得地以后,一切分别念和外境全是法身的游舞显现,但没有达到如此境界之前,最好不要想过去、现在、未来。


我的人生我掌控?

我有时候很想这个月好好呆在家里,结果却住不成,突然有一种因缘,就被业风吹到外面去了;本想下个月出去一趟,要办什么事情,心里打算的好好的,结果又去不成。未来的事情并不一定能随心所欲,因此不必想太多,随缘转比较好。既然几个月以后的事情现在决定不了,那几年以后的事情更不用说了。


外散时绝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心如果外散的话,务必要以正知、正念、不放逸将其转入善法,这是非常甚深的窍诀。倘若不懂这些,表面上你再听法行列中,实际上什么法义都得不到;假如懂得这些窍诀,就像明白仪器的说明书后即可使用一样,不管修学什么样的法,全部可以融入自相续。



笔记师兄:定解B24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008-定解B06-004】





本课名词


六尘

(名数)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也,此六境有眼等六根入身以坌污净心者。故谓之尘。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净心诫观下曰:“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垢,故名尘。”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尘以染污为义,以能染污情识,故通名为尘也。”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欲界

1、(界名)三界之一。淫欲食欲二欲强有情所住之处,名为欲界。上自六欲天为始,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八大地狱是也。

——摘自《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2、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欲界中众生贪爱段食,贪行淫行,享妙五欲;其器世间亦为有贪欲的众生之所居处,故有此名。《涌莲藏真》

此中众生贪爱段食,贪行淫行,享妙五欲;其器世间亦为有贪欲的众生之所居处,故有此名。《藏汉佛学词典》

三界中之下界,由五欲尘,或淫欲所显,故名欲界。《佛学词典》

——以上三条摘自【《藏传佛教辞典》V1.1 【中华佛典宝库 编】



法身

1、佛之真身也。

—— 摘自《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2、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

——摘自《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

3、谓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

——摘自《三藏法教》(明,一如等撰)



五欲

1.色、声、香、味、触。色是指美丽的色相;声是指宛转的声音;香是指芬芳的香气;味是指可口的味觉;触是指适意的触乐。以上五者因能使人生起贪欲之心,故名五欲。

2.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经云:“财色名事睡,地狱五条根。”

——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习气

又作烦恼习、余习、残气。略称习。就是我人经常生起的思想及行为,其熏习于我人心中的习惯、气分、习性、余习、残气等,称为习气。如由纳香之箧中取出香,箧内犹存香气;用以比喻虽灭除烦恼之正体,尚存习惯气分。唯识宗以习气为种子的异名,乃现行熏习之气分,具有产生思想、行为及其他一切有为法之能力,含藏于阿赖耶识中。又将习气分为三种,称为三种习气,即名言习气、我执习气、有支习气。

——摘自《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于凌波居士著)

指烦恼的余气,亦即现代人所说的“坏习惯”。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分别识

第六意识也。大藏法数曰:‘于六尘等种种诸境而起分别也。此言由第七末那识传送,第六意识能起分别,故名分别识也。’又曰:‘分别识即第六意识,谓于显识中分别五尘好恶等相,故名分别识。’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三世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摘自《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三毒

谓贪嗔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二嗔毒忿怒之心。名之为嗔。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嗔毒。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是名痴毒。

—— 摘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正知正念

所谓的正知,《般若经》中是这样定义的,在行住坐卧等一切威仪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三门,知道自己在坐着、在说话、在做事、在睡觉……,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所以,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三门,这叫做正知;始终不忘行持善法,就叫做正念。

正知正念的基本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混淆。无著菩萨说:“正念是指忆念自己承诺的所断与所修,正知是指精通该断该修的一切事宜。”以前高僧大德们常将自心比喻成马,正念喻为拴马之索,正知喻为马的主人,经常看护马。


当年寂天菩萨也是通过他的修行体悟,认识到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凡夫人,如果没有护持自己的心,以后的修行是不会圆满的。知道了这个关键问题后,他老人家诚恳地劝请我们一定要护持自己的心,而护心最关键的,就是守护正知正念。寂天菩萨曾说:“我们应以正知、正念、不放逸来守护根门,于白天晚上三时当中,务必要护持自己的相续。”阿底峡尊者亦是如是强调的。

——摘自《入行论广解4》



本课教证


1、《窍诀宝藏论》:“意为法欺如骆驼失子。——第1册第147页

心若迷恋诸法,对男女、财物执著不舍,必定会被法所欺诱,就像骆驼痛失爱子,以致肝肠寸断,最终丧身于迷恋爱子的痛苦。


2、藏地俗话:“人在寺院里,心在城市中。——第1册第148页

有些人身体在经堂中听法,心却早跑到城市里搞非法了。


3、无著菩萨:“昔日感受苦乐如波纹,已尽无迹切莫追忆之,若念当思盛衰与离合,法外何有可依嘛尼瓦?”——第1册第149页

往昔的一切感受,苦也好、乐也好,就像水中的波纹,已经消失无迹、无踪无影了,没有必要再去回忆。……如果你非要追忆过去,就应该思维盛衰与离合。……除了佛法以外,没什么可信赖的,也没什么可靠的。

嘛尼是一个村子的名称,嘛尼瓦是说嘛尼村的人。


4、无著菩萨:“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无法实现之希冀,若念当思死期无定准,何有行非法空嘛尼瓦?”——第1册第150页

对未来的百般筹划打算,就像在旱地上撒网想捕鱼一样,是不现实的黄粱美梦。……如果你非要忆念未来,则应思维死期不定。……一想到无常,你便有种强烈的紧迫感,进而精进地积资净障,没有空闲行持非法,不会随随便便散乱放逸。


5、藏地俗话:“希望的周围,总环绕着绝望。”——第1册第150页

6、 帕单巴尊者:“若思死亡何许皆无须,应当诚心忆念当热瓦!”——第1册第150页

【无须】意思是不必须。 ——出自《南史·何承天传》

【当热瓦】 指当热地区的人。——前行广释66课


7、无著菩萨:“暂时琐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所作所为无义嘛尼瓦!”——第1册第151页

“暂时”指现在。对于现在的事情也不能太执著,要把它看作如梦如幻、现而无实,任自己如何精勤,也不会有多大意义,从而应当舍弃一切贪执。


8、无著菩萨:“后得调伏三毒分别念,一切念境未现法身前,非思不可之时当忆念,莫纵妄念散乱嘛尼瓦!”——第1册第151页

后得(出定)时一定要调伏三世分别念。平时听法或者修行,不要忆念过去的种种,想这些也没有什么用;不要随念现在,以种种分别念扰乱自己;不要妄想未来,应舍弃一切虚幻的梦想。


9、无著菩萨:“莫妄想未来,若妄想未来,则如月称父。”

【莫妄想】禅林用语。喝令他人勿起妄想之意。乃严厉制止执著于分别意识者所用之语。不起妄想,则可直得菩提之果。——佛光大辞典

【月称父】月称还没有降生,月称的父亲已经离开人间了。(详见当课公案)



笔记师兄:定解B23,定解B30,定解B29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008-定解B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