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95课

本课重点

利用生活中的见闻到的旁生而修悲心

 

(一)、以观想训练悲心:“如果我是这个众生,感觉会怎么样?”

1、见到旁生的痛苦时当忆念“如果我是这个众生,感觉会怎么样?”

旁生跟人求乐避苦同

2、见到旁生的痛苦时把它当做自己的父母

 

(二)、以亲身体验训练悲心

1、相似体验闭气之死苦:用手捂住口鼻,中断呼吸片刻,看看会有怎样的痛苦、恐惧。

2、以其他旁生痛苦训练悲心

(1)、现象

用刀割或开水烫的方式杀猪、杀鸡。

(2)、修悲心

观想:观想那种疼痛换到自己身上该是怎样的感受?

生悲心:

“不断感受这般剧烈痛苦的众生,实在可怜。如果我有能力将它从痛苦中解救出来,那该有多好!”

“如果我有能力,就算不能救所有的众生,哪怕从屠刀下救一个生命,我也愿意全力而为!”

 

(三)、观修悲心时的建议

1、随时随地可以修

行住坐卧都可以观,如果有正知正念,到哪里去,都不会影响自己的修行。

2、要真实去接触众生

观修众生的痛苦也要接触一下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否则根本体会不到众生的痛苦。

 

以出家人没有悲心伤害众生为例教诫大乘行人当护佑众生

 

(一)、略说出家人没有悲心伤害众生的表现

上师和僧人本该身先士卒作为慈悲的表率,然而遗憾的是,如今有些上师、僧人无有丝毫慈悲心,对众生造成的痛苦甚至比在家人还严重。

 

(二)、如何看待此类现象

1、何为上师

上师最主要的法相,就是看有没有大悲心;

若大悲心不具足,就算具足百般功德,也不算是大乘的善知识。

2、分清人骗人和法骗人

极个别“上师”,利用佛教的名义,毁坏佛教的形象,破坏清净的道风,行为不良。

他们不代表佛教、也不代表真正的佛教修行人。

 

(三)、详说没有悲心的出家人伤害众生之行为

1、伤害可见众生

(1)、教主佛陀示现如何爱护众生

示现

佛陀自己将转轮王位弃如唾液般出家,通过修道证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后与眷属阿罗汉全部是手托钵盂、持执锡杖,徒步前去化缘。

教诫意义

警示后人:生活越简单越好,不管是衣服、食物,够用就可以了,没必要太多。

佛陀从发菩提心到成佛之间,唯一目的就是让众生得到快乐:

教证:《入行论》:“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

公案:《佛本行集经》:佛陀身为悉达多太子时慈悲利他之心已摄受一切众生,连一只大雁也不例外。

(2)、没有悲心的出家人伤害众生之表现

藏地现象

僧人骑牦牛,用鞭子、鞭柄、石头殴打牦牛。

教诫意义

此种行径之因:根本没把牛当成一个众生,如此没有大悲心的举动。

当如何看待此种行为:《大丈夫论》:“虽有智慧多闻,若无悲心,亦为人之所讥呵。”

汉地现象

印度大成就者无畏三藏法师住宿某寺遇到住持向窗外扔虱子时说“佛言:‘一切众生,皆未来佛,等具佛性。’凡夫人愚昧,任意杀害众生,却不知此众生遭逢苦难时,哀号、求救的声音遍达十方,十方诸佛皆悉闻知。那声音的宏大,无异于雷鸣一般。此虱佛子,坠地折足,呼痛呼救的声音,不但我这个近在门外的人听到了,即使十方无量恒沙诸佛,也无一不清楚闻知。”

教诫意义

有些佛教徒,为了自己享乐,没把众生当作生命,以无所谓的态度来虐待。这种人口中再怎么念诵咒语,行为再怎么如法参禅,也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3)、缘此类现象而修悲心

方法一:观想为自己

方法

体会痛苦

我们专心意念那头牦牛就是自己,观想自己背上承受着难以支撑的沉重,鼻子由绳子穿着,身上捆着鞍子,臀部被鞭子抽着,肋骨被脚蹬紧紧顶着,前后左右全是疼痛的感觉,没有片刻的休息时间。还要爬上高坡,冲下陡壁,渡过大河,越过平川,连吃一口草的空闲都没有。从早晨天明到傍晚日落,一直在不情愿中来来去去,感受极大的艰辛劳累、疼痛饥渴。

生悲心

假如这些痛苦落到自己头上,想必不管是谁,一定会生起难忍的强烈悲心。

意义

儒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入行论》:“避苦求乐同,护他如护己。”

方法二:观想为父母

方法:思维众生当过自己的父母

实例:唐朝李信之母因生前瞒其父亲送其女儿一石多米,后世转生为马被李信骑乘还债,而其妹妹则转生为小马驹还债。

2、伤害不可见众生——鬼神、非人

(1)、现象

对供养自己的施主做灌顶加持,对恶业牵引的鬼神、非人生起嗔恨心,以恶咒进行降服。

(2)、行持此种行为之原因

相续完全落入了贪嗔的控制中,没有生起平等的悲心。

《正法念处经》:“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是则常贫穷。”

(3)、以观察分析此种降服不合理

鬼神比施主更可怜

鬼神

苦因:由于恶业之因感召而转生为低劣身体

当下之苦:有着无量无数痛苦、恐惧的感受,常常是饥渴交迫、疲惫劳累,始终处于忧虑的状态之中,相续中充斥着嗔恨、野蛮与粗暴。

苦果:大多数死后会立即堕入地狱。

施主

暂时遭受一些病痛或苦恼,表面上看来很可怜,但实际上依此只会消恶业,不会积恶业。

 

真正的降伏法

真正的降伏法具大慈悲、大能力、大善巧:释迦牟尼佛才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利用强力与现行的方式驱逐、降伏鬼神的法门,这也是悲悯那些鬼神,就像母亲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

汉地也有《涅槃经》:佛陀以神通震动圹野饿鬼宫殿,后为其讲法,令其受不杀生戒,这是一种间接降服。

真正的降伏法对具格者才开许行持:只对于那些有能力断绝无恶不作众生的罪业并且将它们的神识引到清净刹土的人才有开许。

具平等的悲心

不会将鬼神执为实有

米拉日巴尊者面对五个丑角鬼时,尊者祈祷上师、观想忿怒本尊,持诵猛咒;观大悲心,讲因果法门等都不能赶走它们,最终安住在鬼神为自心显现的定解中,唱了一首大手印道歌,驱散了鬼魔。

非法上师所行持的降伏法并非佛陀之教

行持降服者怀有偏袒心:认为施主僧人眷属等为自方的人而贪执他们、认为鬼神及作害的那些众生为他方而嗔恨它们。

行持降服的目的并非超度做害鬼神:只是以贪嗔之心打击做害鬼神。

 

      编写师兄:定解B0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095-定解B01-009】

 

本课难点

 

悲心和空性的关系

(一)论坛答疑

正见法师E解答:

在实相中,万法要么空性,要么唯是心之显现,的确没有什么鬼神等,但在名言现相中,这些众生乃至他们感受的痛苦真实不虚,故是大悲心观照的对境。很多修行人达致一定境界时,这些显现的确可以隐没,但在名言中,他们受大悲心的驱动,仍然会一次又一次地来到他们身边,度化他们,让他们离苦得乐。

 

(二)分析米拉日巴尊者的公案

1、总说

该公案说明了用悲心和空性结合调服内心的重要性。

2、详细分析

(1)调伏缘起

尊者先用慈心,无法调伏,再用祈祷上师和愤怒本尊的方法,仍然不能调伏,后用大悲心、因果法门,依然无法赶走魔,最后尊者安住在空性自现的境界中,魔众自然调伏。

(2)内心和空性如何圆融

这个公案并没有否定悲心,而是强调了调服了内心的重要性,当安住在自性自现中时,就可以调服外在的一切魔众。但想要能够实现安住自性空性自现还需要很长的路走,而悲无量心就是调服内心,安住心性非常殊胜的方法。

该公案最后的一句是“蒙上师的加持,此番他未得逞”。这一句就很好的说明了胜义与名言的关系,虽然在胜义中,万法均是空性的,没有丝毫的实质存在,即没有佛陀,也没有众生,包括因果也是空性的。

 

(三)实修方面的次第

要证悟这样的空性,必须要从慈悲喜舍开始修,用暂时存在的众生、依止上师,通过苦、集、灭、道的程序来修行,直到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菩提心本身就包含空性和大悲。

从究竟的层面上说悲心与智慧是无二的,《心性休息》中关于修悲无量心之入定与出定:修有缘悲心后,修无缘悲心。无缘悲心后入定,空悲双运为验相。若详细观察悲心对境的众生,如同无水阳焰显现为水一般无而显现。

 

(四)教证说明

1、《三摩地王经》云:“犹如春季正午时,干渴之人向前行,见到阳焰误认水,当知诸法亦复然。”

2、《宝鬘论》云:“阳焰现似水,其实并非水,如是蕴似我,非我非实有。计阳焰为水,是故往彼处,执水后变无,此是愚痴者。如是如阳焰,无世计为有,此执即痴暗,有痴不解脱。”又云:“由世间涅槃,无实去来住,故彼二真理,何当有差别。”“是故诸佛说,不死离有无,甚深之佛法。”通过如是修习而了达诸法之自性,才是行持空性大悲双运之胜道。大悲与空性二者其中一者不具备也是歧途。

3、《多哈道歌》中云:“何者离悲修空性,彼人未得殊胜道,相反仅仅修悲心,亦住轮回不解脱,何人二者能双运,轮回涅槃皆不住。”

 

(五)修行验相

究竟的无缘大悲与智慧是无二的。暂时的悲心与无分别智慧仍然有所区别。从究竟来说,没有胜义谛就没有世俗谛,胜义和世俗是一体的,要证得胜义实相,须向世俗中修行。实相同时具有光明和空性两种属性。

打个比方,如果世俗悲心的修到量之后,对自身的执着自然会减轻,在面对所有的加害后,由于悲心强烈之故,自然不会有强烈的嗔恨心,如果再加上空性的见解,安住在一切均为自现的境界,则将彻底熄灭分别心,悲心和嗔心自然熄灭,所以如果证悟空性,一定会具有无伪的悲心,如果悲心修到完全没有自我,则非常接近人无我的空性。

 

修行人改如何对待牛马等家畜

(一)、佛陀的示现

  世尊与眷属化缘的过程中,全部手托钵盂、持执锡杖,徒步化缘。非但佛的眷属没有乘马骑骡,就是佛陀也从没乘过一匹坐骑。

(二)、修行人出于生活需要是不是也不能骑乘、役使牛马

  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对众生有利就没问题。如果是凡夫人去骑乘、役使牛马,即便是精心照料的话,也尽量多忏悔,忏悔无意当中的各种过失。

(三)、如果让旁生帮助做善法呢

  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开许让牛马等帮忙驮运经书或者驮运建造寺院的砖瓦、佛像等等,但是要把握好分寸,还要多为它们回向善根。

 

偏心眼要小心点喽

 

(一)、如何理解讲记中李信的公案

1、为何李信的妈妈给自己的女儿送米还要承受马报来还债

  一方面父母是严厉的对境;另一方面如果在没有特殊必要的情况下,自己瞒着财物的主人,将主人所有的财物做其他处理,有可能牵涉到不予取。

2、我们自己瞒着先生/太太给自己家眷属送钱物要分情况处理

  如果所支配的那一部分钱财属于自己有权拥有的范围内,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本人就是财物的主人。

3、瞒着家里人私自用钱去做善法怎么样

瞒着家里的人用钱做善法,一方面也要看相关的钱款自己是否有权力支配,如果有应该是没问题的。

佛教中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在家时挪用国库的很多钱,拿去放生。被发现而要斩首时,他坦然受之。国王被感动了,就放了他。虽然他的偷盗行为是非法,但把这些钱财全部用来放生,并没有占为己有,过失会相对小一些。 

如果一个人做过善事,那要看他的动机是什么,有没有自私的成分;造一个恶业的话,也要观察最初的发心。只有仔细剖析了,才能衡量他的功过。 

 

被降服也需要因缘福报

能够值遇具有降服能力的善知识和机会也是需要福报因缘的。

如果不需要善根福报,那佛陀早就把一切死去的众生超度到净土了。

 

编写师兄:定解B19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4095-定解B19-006】

 

 


讲记脉络

课前引导

1、《大圆满前行》包括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所讲之法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往生法。不共内加行分五:皈依、发菩提心、念修金刚萨埵、积累资粮、上师瑜伽。现在学习的是不共内加行之发菩提心部分。

 

2、上节课宣讲了“修四无量心”中“悲无量心”,详细介绍了对于一个受苦众生,可以观想为自己,或者观想为父母,从一个众生逐步扩大范围普通一切众生的痛苦,依次第修行生起悲无量心的方法。并通过华智仁波切对藏地杀生现象的描述,可见施受二者的苦难众生比比皆是,我们一定要反复观修、清净发愿、祈祷加持,对身边的一切众生生起无伪的大悲心。

 

3、本节课宣讲了大乘修行人应该对众生具备大悲心,通过反复自他相换观修旁生的痛苦,生起大悲心。宣说了如果上师和僧人不具备悲心,则不具备上师的最主要的法相。尤其在对待鬼魔作祟的问题上,修行人不应该以贪嗔心降伏鬼魔,而应在日常以布施间接降伏,并认识到鬼神为自心的显现,心的本体是空性光明才是最究竟的降伏。

 

生西师阅读参考

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修行方法主要是对心的引导,如果心修好了,身语自然而然也会调正,在修心过程当中身和语的配合也可以帮助我们修心,它是这样的关系。

2、佛菩萨的功德也好,现在很多利根者的修行者也好,他们也是通过很多的艰辛。他在前世、上一世也可能经历了很多闻思方面的困惑,还有很多修行方面的困惑,包括工作生活方面的折磨等等,他在经过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通过智慧来面对了,他通过智慧来进行观修、修炼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的。所以我们自己在修行过程当中有些违缘、有些障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3、菩提心有两种,一个是世俗心一个是胜义心。所以说世俗谛的发心和胜义谛的发心他都有了。而发心当中有愿心和行心,愿心就是平时我们讲的发誓要利益众生。行心就是我要实践这个发心的种种行为,体现就成了什么?体现的方面就是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然后布施摄、爱语摄还有利行摄、同事摄,六度四摄全部包括在菩提心当中,都是属于菩提心。

 

课前开示

佛法难闻,应以渴求心学习《前行》(1)

1、上师讲《前行》是最大的工程

2、弟子听法要善始善终

 

重视实修,生起真正的菩提心(2-3)

1、菩提心生起的标准:必须具足理论的了解、实际的修持

(1)不懂大乘的基本理论,修行可能成为盲修瞎练

(2)光懂理论不去实修,就会变成“法油子”

 

2、大乘佛教徒应生起无伪的菩提心

(1)未生起菩提心的过患:

大乘法甚至密法,都会沦为小乘法或世间法,与究竟的解脱无关

(2)学习大乘佛教的目的:

A. 不能为了功名利禄,或世间八法

B. 要生起四无量心,然后以菩提心调化自心

(3)生起菩提心的次第:

A. 见闻可怜的众生,首先尽量生起造作的菩提心

B. 久而久之,真正的菩提心才会油然而生

生西师阅读参考

如果有了菩提心之后行、住、坐、卧这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全部都可以变成大乘的资粮,都成为相应于大乘道了。

 

总说大乘佛教徒应对旁生观悲心(4-11)

1、观想方法

旁生在遭受痛苦时,我们应该想这就是自己

2、对旁生观悲心的原因

(1)旁生跟人一样,都是“求乐避苦”

(2)佛教徒对待旁生要像对人一样,甚至要当作亲生父母,这样才具备大乘根基

3、生起悲心的方法

反复观修亲身体验旁生的痛苦(7-11)

 

生西师阅读参考

我们自己作为大乘的行者真实地体会到了利益众生主动去帮助众生是我的责任,就说明他的相续当中种姓已经苏醒了。真正体会到这个压力、重担,这个责任在肩的时候,他就会很认真的去学习。

第一次阅读参考

1、从实修角度来说,不需要很多的教证理证来证明什么,关键是自相续要不停的去觉受,把法从书本上变成自相续中拥有的。

2、旁生转生为低劣的身体,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他自己造作的恶业所感召的,但毕竟也是具有如来藏佛性的生命,现在虽然感召成低劣的身份,跟我们其实一样的。我们每个人在六道中什么都做过,我们曾经也做过旁生,旁生曾经也做过转轮王、梵天等殊胜的角色,实际上跟我们是完全平等的。

 

(1)自他相换由一到多

A. 用手捂住口鼻,中断呼吸片刻,体验闭气而亡的牛羊的痛苦和恐惧

B. 体会到一个众生的痛苦,看到杀害其他旁生,也应该观想那种痛苦换到自己身上

(2)发愿由多到一

A. 感受痛苦的众生,如果我有能力将它从痛苦中解救出来,那该有多好!

B. 就算不能救所有的众生,哪怕从屠刀下救一个生命,我也愿意全力而为

(3)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观修悲心

A. 真正的修行人,一切威仪都会与修行相应

a. 不一定非要金刚跏趺坐,或一直闭着眼睛

b. 对修行比较成熟的人,无处不是道场

观众生的痛苦,有时候也要接触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否则,根本不知道外面有多少苦受

 

真正的上师和僧人应具备大悲心(12-16)

 

1、总说应取

作为僧人,本该像佛陀那样,对众生具足大悲心,身先士卒作为慈悲的表率

 

2、总说应断

(1)有些上师、僧人,没有一点一滴的大悲心,不具备上师的最主要的法相

A. 有大悲心,其他法相没有也可以依止

B. 没有大悲心,就算具足百般功德,也不算大乘善知识

(2)对众生造成的痛苦比在家人还严重

A. 缺少慈悲和菩提心的个别“上师”对众生造成痛苦

a. 利用佛教名义、毁坏佛教形象,破坏清净道风

b. 为了敛财、得虚名,什么不良行为都做得出来

B. 行事如理如法地在家人佛教徒

a. 不抽烟、喝酒,很多散乱的事都不做

b. 除了工作和生活,其他全部用在佛教方面

(3)正确看待个别上师对众生无有悲心的现象

A. 行为不如法的上师和僧人只是形象佛教徒,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B. 不如法的行为只是他个人的问题,不是整个佛教的问题

 

第一次阅读参考

1、不能因为(个别出家人没有悲心)的因缘,而认为出家人没有功德或形象化的善知识没有功德。上师和善知识是三宝之一的僧宝,但像这种形象化的上师,为何说他是宝呢?因为穿的是袈裟,属于僧宝。从广义上说,僧宝包括凡夫僧和圣者僧两种,作为在家居士要理解,末法时期这样的现象肯定会存在,但不能否认僧宝的功德。

2、应该有一种如理思维,这种如理思维对自相续会有所饶益,只能看到别人不如理的过失,认为天底下没有多少好人,这种思维只会染污自己的相续。虽然显现上看似如此,但是我们讲大圆满前行的时候很多都是世俗的修法,对调心非常管用,如果讲的再高一点,从实相来讲,轮涅的一切显现都是自心所幻化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失全在自身上,是由你的心显现不清净的现状,由此产生的贪嗔痴,只能是耽误自己,在轮回中没有解脱。

生西师阅读参考

修行者应该把这个法往内观,虽然你只是注重形象很不好,但是我至少不要因我的行为使佛法蒙羞,不要因为我的行为让别人对佛法生邪见。如果有这种心态也至少算是一个善心,也算是比较好,这种心一生起来,至少代表他的内心还是有一分护持佛法和护持众生的心,算是一种可以利益的心。

 

3、详说应取

随学佛陀和传承上师们对众生的悲心(17-24)

(1)佛陀一切行为,唯一目的是让众生得到快乐,不要感受痛苦。

● 公案:佛陀与眷属徒步化缘,从未乘过一匹坐骑

A. 警示后人生活越简单越好,衣食没必要太多

B. 骑着坐骑化缘,会给坐骑带来痛苦,从而令佛悲伤

a. 众生快乐,佛陀就欢喜

b. 众生痛苦,佛陀会悲伤

 

生西师阅读参考

不要因为我们现在属于人,比较强势,随随便便的就漠视其他有情的生命,这是不对的。尊重其他有情的生命,其实就是尊重自己,真正的来讲就是尊重自己,因为他的生命和我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保护众生也是保护自己。

 

(2)佛陀的慈悲利他之心摄受一切众生。公案:佛陀救治一只受伤大雁公案

(3)传承上师们通过论典、教言、行为、事业,一生都在无条件对众生作饶益

 

4、详说应断:

没有把众生当作生命,缺少悲心(25-37)

(1)即使智慧渊博、广闻博学,没有悲心,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应遭到呵斥。

● 举例:僧人去做经忏,并没把牛当做一个众生,根本没有大悲心

(2)以无所谓的态度虐待众生,再怎么念咒、参禅,也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 公案:住持将虱子扔出窗外,跌伤了佛子右边第三脚

A. 一切众生,皆未来佛,等具佛性

B. 众生遭逢苦难时,求救声十方无量恒沙诸佛,皆清楚闻知

 

5、对治对旁生没有悲心的方法:

(1)专心意念那头牦牛就是自己,这些痛苦落在自己头上,一定会生难忍的强烈悲心(38-39)

A. 只有将众生的痛苦换位思考,才能对此有深刻体会

B. 即便开始悲心不强,但在大乘佛教的熏陶下,菩提心苗芽也会茁壮成长

(2)思维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公案:唐朝李信的母亲转生为马,妹妹转生为小马(40-43)

 

第一次阅读参考

1、单单看到牦牛的这段,心里会觉得牦牛很可怜,心里会很不舒服,其实不舒服不是作意了就去嗔恨这个僧人,这是变成了非理作意,说实话这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我们自身对众生有又多少真正的大悲心产生而付诸行动去救度这些众生呢?看起来自己缘于这份怜悯和同情好像站在了正义的一面,因为我们相续中的悲心也没有真正的生起来,外相上好像对待旁生太过分了,但这通通不合理,都叫做非理作意。真正的合理作意是通过这段描述,以推己及人的方式对这些旁生在任何环境中遭受的痛苦进行体会,专心忆念这头牦牛就是自己。必须要这样观想,这实际就是一种自他相换或推己及人的方法。要想自相续中大悲心真正牢固,变得更加真实,一定要这样作意。

2、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的修法,都是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而修及的,所谓平等的,是说我们永远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方式去对待一些可怜的对境,应该是有一种平等的方式。真正能在一种平等的基点上,是心与心沟通的方式,带着尊敬的分享而不是施予的方式。

3、身语上做很多善根,但是心相续没有调柔,心的调整归结起来无非是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自己没有得到调整或法没有融入自心,会发现怎么修,烦恼都没有那么容易减轻。

 

上师、僧人应以大悲心对待鬼魔作祟,在家人更要引以为戒(44-57)

 

1、圆融理解华智仁波切对出家人行为的批评

(1) 不要认为:“出家人很坏,我们在家人很好。”

(2) 事实上,上师和僧人都很差的话,在家人烦恼必然更重

2、应取

上师、僧人,是无偏救护一切众生的依处与怙主

3、应断

上师、僧人的相续落入了贪嗔的控制,没有生起平等的悲心

(1)现象

A. 认为施主是自方,赐予灌顶加持

B. 认为鬼魔是敌方,生起嗔恨,身语意对鬼魔进行打杀,并用恶咒降伏

(2)过患:没有悲心,外面再风光,实际也很贫穷

 

第一次阅读参考

1、作为修行人,贪自嗔他都是轮回的因,不管你再有多少理由,对施主多么好,对佛教做了多少贡献,对佛教团体有多少助缘,心里如何有信心、纯净,终归对施主方面产生了耽执,就成了轮回的因了。任何一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是好事,人的每一个信念都是处在十字路口上,看你往哪个方面引,引对了是解脱的因,引错了是轮回的因,而不在事情的本身上。事情的本身不会遮障我们的解脱,而对事情的认知会成为遮障我们解脱的因。

2、以贪心护持自方、嗔心对待敌方,我们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可能在护持佛教,其实已经背离了佛陀的法。也可能你的理由全部是佛教里的内容,显现上说的没错,做的也没错,行为上也一直在护持,但是实际意义上来说,已经背离了佛陀宣说的教义。要明白佛陀真正的意义上,不要用表面的词句去掩盖贪嗔的行为。

 

4、不能以贪嗔心降伏鬼魔的原因

(1)魔鬼比施主还可怜

A. 魔众以恶业感召感受无量痛苦,大多数死后立即堕入地狱

B. 施主虽暂时遭受痛苦,表面看来很可怜,但依此只会消恶业,不会积恶业

(2)佛陀以悲心宣说降伏法是对鬼魔的悲悯

A. 鬼魔心怀恶心危害众生,必然被此恶业引入恶趣深渊

B. 佛陀宣说降伏鬼魔的法门,是在悲悯它们,就像母亲打骂不听话的小孩

 

5、降伏法行持的条件

(1)开许

有能力断绝众生造恶、并将其神识引到净土的人

(2)不开许

以贪心护持自方,以嗔心打击他方的人

 

6、修行人应对待鬼魔的方法

(1)日常修行中间接降伏的方法

为鬼魔布施饮食,间接降伏

A. 以贪心、嗔心降伏鬼魔,不但鬼魔不会言听计从,反而会令自己深受其害

B. 将鬼魔执为实有,也制服不了它们

(2)其他降伏鬼魔的方法

A. 祈祷上师、观想忿怒本尊,持诵猛咒

B. 观大悲心、讲因果法门

(3)最究竟降伏鬼魔的方法

了知鬼神为自心的显现,心的本体是空性光明

 

生西师阅读参考

1、认为他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的一个鬼神,叫做自相实有。不知道他是幻化的,不知道是自心的一种幻变,不知道他是一种假立的,叫做执著自相实有。

2、什么是直指为自心呢?就是所有外境的显现都是我心的幻变,叫做一切的执著为自心。心性直指为空性光明,就是一切心显现的,心的本身也是本性空性和光明的。

3、《修心七要》等窍诀当中讲了,最好的防护就是安住无自性,安住无自性就是最好的防护。如果你有执著,就有着力点;如果你安住一切无自性,全都是虚幻的,一切都是空性的,心也没有着力点,然后外魔障也没有着力点,这是最好的守护,也是最好的调伏。

第一次阅读参考

真正的魔障可以用空性慧的力量的遣除。了知一切的显现都是自心的幻化,心的本性实际就是空性光明,本来就是佛性,三世都没有改变过,如果能安住在这样的稳定中,所有的魔障本来也就是佛性了,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断除。名言的角度说断除,但断不是砍掉或折服,而是安住在他的本性中,了知他本来就是佛性,而从名言的角度称为断魔障。

 

法相名词

 

1、经忏

诵经礼忏之略称。诵经有种种功德,礼忏可消除罪业,故为佛教徒常见之修行方式。今谓出家人专以替信徒诵经礼忏为业者,称之为赶经忏。

——《佛学大词典》(丁福保著)

2、寂静

(1)心凝住一处之平等安静状态。远离本能所起的精神动摇,称为寂;断绝一切感觉苦痛之原因而呈现安静之状态,称为静。籍由修禅定,可令心止于一处、远离散乱等,且摄持平等。

(2)指涅槃之寂灭无相。无生即寂,无灭即静;涅槃境界远离诸苦,湛然常住,无生无灭,故称为寂静。

——《佛光山大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X04 X08 X14 X16 X17

审核师兄:定解X01

 

 


隐藏窍诀

 

米拉日巴尊者驱走丑角鬼的大招是怎么回事

(一)涉及到的原文

(二)理上抉择:现有一切直指为自心,心性直指为空性光明

1、现有一切直指为自心

(1)真相唯识宗的抉择

(2)假相唯识宗对外境的抉择

(3)万法唯心,唯的是什么心、哪颗心

(4)难以接受这颠覆性的见解

2、心性直指为空性——破心(阿赖耶识)为常有

(1)常有法的特征

(2)破心的实有

3、现有一切直指为自心,心性直指为空性光明

(1)名言中

(2)胜义中

(3)二谛双运

4、颠覆三观?没关系,请多多串习万法抉择为心的两种推理

 

参考资料:《量理宝藏论》、《中观庄严论解说》、《因明讲记》等等。

 

编写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095-定解B18-008】

 

名词解释

 

原文:对众生造成的痛苦甚至比在家人还严重,这真是到了佛法末期已经是将食肉罗刹作为供养处的时代了。

罗刹

恶鬼之名。乃印度神话中之恶魔,最早见于梨俱吠陀。相传原为印度土着民族之名称,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遂成为恶人之代名词,演变为恶鬼之总名。男罗刹为黑身、朱发、绿眼,女罗刹则如绝美妇人,富有魅人之力,专食人之血肉。相传在楞伽岛(即锡兰)中,即有罗刹女国,此于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九、有部毗奈耶卷四十七、慧琳音义卷七等均有记载。又罗刹具神通力,可于空际疾飞,或速行地面,为暴恶可畏之鬼。此外,罗刹亦为地狱之狱卒,职司呵责罪人。

                                                          ------《佛学大词典》

 

原文:往昔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将转轮王的王位弃如唾液而毅然决然地出家。

转轮王

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原文:如今我们有些僧人去俗家做经忏等佛事的时候(可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透过一头牦牛的鼻孔穿入一根粗糙的尾毛绳子。

经忏

诵经礼忏之略称。诵经有种种功德,礼忏可消除罪业,故为佛教徒常见之修行方式。今谓出家人专以替信徒诵经礼忏为业者,称之为赶经忏。

                                                          -----《佛学大词典》

 

原文:释迦牟尼佛才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利用强力与现行的方式驱逐、降伏鬼神的法门。

现行

指有为法显现于眼前之意。又作现行法。说一切有部不立种子,认为诸法系从杂乱而住之未来领域,由因缘和合而起现行。唯识宗则主张于阿赖耶识具有生出一切法之能力,称为种子;自此种子产生色心一切万法(即现行法),称为现行。其中,即以种子为因相,依因缘之故,现行为果相。如此,阿赖耶识之种子由因缘和合而生现行,即称为种子生现行;再次由其现行法之影响,而薰习新种子(即新薰种子),称为现行薰种子。在种子、现行法、新薰种子三者之间,产生‘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之密切关系,互为因果,同时完成。亦即现行由种子而生,种子依现行薰成,能生之种子、所生能薰之现行、所薰之种子,形成三法展转,互为因果,故称为‘三法展转因果同时’。又于现行中,除佛果之一切善、前六识中业所招感之极劣无记、第八之心品外,其余之现行,具有能薰四义之故,悉皆能薰本识(第八识)以生自类种子,此乃相对于‘种子因缘’,而称‘现行因缘’。[俱舍论卷十九、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五十三、成唯识论卷二、卷七、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

------《佛学大词典》

原文:具有这样贪心、嗔心的人,驱逐、打击那些意生身的鬼神。

意生身:应净治处中有三身之一。死后尚未受生之前,即死生中有,以香为食,心如幻化,诸根圆满,通行无碍,称为意生身。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尊者心想:上师玛尔巴罗扎曾经传授我现有 一切直指为自心,心性直指为空性光明。

 

心性

(术语)谓不变之心体,即如来藏心自性清净心也。台宗所立四教中别教以下,以心性立为真空,圆教立为心性具十界三千之法。圆觉经曰:‘以净觉心知觉心性。’起信论义记中本曰:‘所谓心性不生不灭。’法华玄义四之三曰:‘心性即是即空即假即中。’唯识论二曰:‘众生心性二分合成。’止观大意曰:‘不变随缘故为心,随缘不变故为性。黄檗传心法要曰:‘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又云:‘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盘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南阳慧忠国师语录曰:‘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则别,悟则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B15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5095-定解B15-00】

 

 


法师辅导

 

一、课前/课后教诫的重难点

 

(一)《前行》是修心、成熟自相续的过程

1、《前行引导文》中的修行主要是对心的引导

 

2、只有成佛才能利益一切众生

(1)相似利他

(2)真实利他

(3)发愿成佛

 

(二)菩提心是大乘道的核心

1、发菩提心是入大乘道的标志

 

2、菩提心是整个大乘道的核心

(1)菩提心的分类

 

(2)菩提心的修法只是基础

 

(3)整个大乘道都可以包括在菩提心当中

 

3、大悲心与菩提心

(1)大悲心是菩提心的灵魂

 

(2)有了大悲心才有柔软的心、勇猛精进

 

二、法本开显中重难点

 

(一)借助模拟感受众生苦

1、涉及到的原文

 

2、分析

(1)借助什么来模拟

 

(2)如何模拟

(3)如此模拟的结果和功德

(4)重要的事情说两遍——再来复习一遍串修悲心生起菩提心的过程

 

(5)修行一定要多管齐下

 

(6)修悲心的结果

 

(二)没有修悲心的过患——即使是上师、僧众、佛弟子依旧是损害众生之因

1、没有悲心会损害众生——以损害看得见的众生为例

(1)涉及到的原文

 

(2)分析

 

 

2、有偏袒的悲心也会损害众生——以损害看不见的众生为例

(1)涉及到的原文

(2)分析

 

使用说明:本笔记参考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辅导笔录梳理、整理而成,若希望阅读法师辅导笔录原文请自行在网络搜索。

 

编写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 B04095-定解  B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