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97课

本课重点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一)以公案说明血肉供养与佛教大悲心之教义不符

二)教诫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以公案说明大悲心在修行中最重要

一)大悲心是究竟自利利他之法

悲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一)比喻说明修法及其到量标准:断臂母亲救落水儿子

一位没有手臂的母亲,若见儿子被水冲走,必会生起无法堪忍的强烈悲心:“我自己没有手,不能从水中救出儿子,现在该怎么办呢?”她此时唯一考虑救脱儿子的办法,内心无法忍受这种痛苦,一边失声痛哭,一边到处奔跑。

二)具体思维方法

笔记整理:定解B01

笔记审核:定解B01

【档案编号B05097-定解B01-009】

 

本课难点

大悲心的分类

一)悲心分类

二)小乘和大乘悲心方面的区别

 

关于大悲心的重要性的其他讲解

一)《前行备忘录》

二)生西法师辅导

现在我们学习的弥勒五论是无著菩萨从兜率天带下来的,弥勒菩萨给他讲,他记录之后带下来,现在我们所学的法都是无著菩萨从兜率天带下来的加持力非常大的一种教义。从此开始弘扬了大乘佛法,这里面凸显了大悲心的重要性,见本尊也是由于大悲心的修行,当然十二年的修行生起了大悲,修行的主要的内容可能也是和这个有关的。

 

菩萨是不是还有罪业

一)产生此疑问之来源

在本课公案中,无著菩萨可以割肉布施,为什么还会有罪障没有清净呢?

二)割肉布施的不一定是登地菩萨

“上师达玛日杰达,最初是小乘一切有部的班智达……就是因为悲心极其强烈,身为凡夫时,却将身肉布施给他人,以此因缘,最终证悟了空性。”
三)只要未现前佛果位,就都还有障碍未清净

1. 二障

2. 大小乘行人的断障

(1)小乘行人

(2)直接趣入大乘者


(3)回小向大者(由小乘转向大乘者)

参考:《往生论》、《论坛问答》、《前行备忘录》、《中观庄严论解说》

笔记整理:定解B19

      笔记审核: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097-定解B19-008】


隐藏窍诀

 

坐下,咱们好好说说“心净则国土净”这个事儿

 

(一)涉及到的原文

 

(二)此见解在显密中都有

1、密宗:诸法本来清净

(1)密宗之见解

(2)密宗本来清净之见解

a. 空性:《入中论》、《中论》等中观论著里面讲的空性,密宗一点儿都不打折扣,全盘接受,认为空性就是真理。空性是密宗胜义谛的一部分。

b. 光明如来藏:第三转法轮当中讲的光明如来藏是密宗胜义谛的另外一部分。

a. 正世俗:正确的

b,本来清净:五蕴——色、受、想、行、识就是五佛;五大——地、水、火、风、空则为五佛母;我们看到的房子、人等等都是佛的坛城。

c. 倒世俗:颠倒的,无论认为外境是心外存在的色法,还是认为外境是如梦如幻的显现等,都是密宗里的倒世俗。

 

2、显宗中“心净则国土净”之内容

(1)《维摩诘经》

(2)《圆觉经》:“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三)哪个“心”净才能国土净

 

1、“心”是什么

(1)诸法之分类

a. 世出世间所有有为法: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和不相应行法。

b. 世俗中的实法:即在世俗中无欺存在其显现,即心法、心所有法、色法。

c. 世俗中的假法:即仅仅是分别意识就心王、心所、色法三者的各个分位而作的假立,在世俗中不存在其显现,即心不相应行法。

d. 世出世间无为法:无为法。

a. 心法:即心,心的本体、精神的主体,亦称心王,包括八识。

b. 心所法:它是与心王相应而起的种种心理活动以及心理作用,离开心没有独立存在的心所法。内部分类多多,重要的是我们通常说的贪嗔痴等烦恼包括在其中。

c. 色法:无缘虑作用而有质碍作用者。简单说就是一切有形的物质,其本质是心王和心所二者所现的影相。

d. 心不相应行法:不与心法同时而起,如补特伽罗、时间、方位等,不与心相应,但与各自时位现起造作。

e. 无为法:离因缘造作之法。

(2)“心”是什么

a. “心”不是心脏,哈哈,多明白啊!

a. 说法一:指心王及心所法之总称。系相对于色(物质)、身(肉体)而言。相当于五蕴中之受、想、行、识等四蕴。

b. 说法二:指心王,属五位之一,相当于五蕴中之识蕴。指统一心之主体——六识或八识而言。

c. 说法三:大乘唯识宗,‘心’则指第八阿赖耶识。

(3)心的本性

 

2、“心净则国土净”中的“心”包括谁

(1)略说

(2)详说

a. 五根识:依靠五根而产生认知相应对境(眼根对应色、耳根对应声、鼻根对应香、舌根对应味、身根对应触)却不起分别之识的部分。

b. 意识:在前五识取了五种境相之后,再对五尘落下的影子作分别。对所取境产生“这是白色的柱子,这是红色的柱子,这是好听的声音,这是不好听的声音”等念头这样分别的就是意识。平常坐着想入非非、回忆等等,这些都是第六意识在起作用。

c. 第七识:第七末那识称为‘意’,即思惟作用。有我、我所和贪嗔等各种分别,从无始以来不断地执著我、法,也被称为染污识。

d. 第八识:指第八阿赖耶识,也叫普基识,含有积集之义,乃诸法产生之根本体,即阿赖耶识蓄积种子而能生起现行之意。阿赖耶识虽然显现外境,但不偏于任何一个对境,是心识中非常明清的部分;阿赖耶识的本体非常稳固,只要有心识的时候,其明清部分就一直不灭,一直存在。

e. 阿赖耶:没有分别、很稳固、一缘安住、非常广大的一种心识。

f. 识的明分为阿赖耶识;无分别念的部分为阿赖耶,即阿赖耶识是阿赖耶的一种明清分。

a. 八识是根据识的不同阶段来安立的;

b. 在八识中,阿赖耶识是其他七识之本体

(a)心识的根本是没有任何分别的部分叫做阿赖耶识,所有的识都有明清部分,每个识里面明清的部分就是阿赖耶识的本体;

(b)他的识也是阿赖耶识变现的:从阿赖耶识起现的执著分别,即是意识;识在眼耳鼻舌身五根上出现时,就是五根识;不仅缘对境执著,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破立的阶段叫做染污意识。

c. 从识之阶段来看八识

(a)阿赖耶阶段:当心识没有任何念头、本体悠然安住时,它没有动摇,不执著外在的显现,这就是一缘安住的阿赖耶的阶段。

(b)明现但不执著外在显现的识:

阿赖耶识的阶段——有明清的显现,但没有去执著;

五根识的阶段——既是明清的,又显现五根各自的对境。

(c)意识起现:又是明清的,又缘对境产生执著的阶段叫意识。

(d)染污意识起现:不仅缘对境执著,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破立的阶段叫做染污意识。

 

(四)“心净则国土净”是谁的境界

 

1、显宗:八地菩萨(看完是不是要哭了?)

(1)心净则国土净”是八地菩萨的境界

(2)简述转识成智

·   何为转识成智

a. 转凡夫有漏的八识成为佛的四智,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

·   八识为何能转成智慧

a. 阿赖耶识的本性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作为世俗谛的显现,如来藏是作为胜义谛的显现。阿赖耶识的本性为法性。

(a)《殊胜金光经》:“阿赖耶转依为本体法身。”

(b)《灭尽四大续》:“阿赖耶净乃法界”。

b. 所有识的本体都是如来藏

(a)如来藏相当于大海的本体,阿赖耶识是大海的底层,而其他心识则是上面的波涛。动荡的波涛,与相对平静的海底,其实都是以大海为本体。同样,所有心识的本体,就是如来藏。

·   转识成智何时起何时止:在显宗的说法中,转识成智的工程从一地就开始了,一直到佛地才能够圆满。

a. 对于六识七识,未成佛以前在初地可以消灭分别二障现行;

b. 前五识与第八识的二障种子(包括六七识)至金刚位才能断尽: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谓能成就众生一切事业,现化身来解除众生的痛苦。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能够微妙地观察诸法之自相与共相。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清除我痴、我慢、我爱、我见而对一切众生平等,起大悲大行。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第八识是我们的生命总体,众生位称阿赖耶识,因受了染污、迷惑而不能发光,不能照见一切;到佛果称为无垢识,如大圆镜能鉴照一切,不受外尘所染,光明遍照,至此,即可得三身四智。

c. 第八识现法身,第六七识现报身,报身有他受用身和自受用身,他受用身为地上菩萨说法所现之身;自受用身,是无量福慧成就的唯佛感受之身。前五识现化身,有应化身、变化身二种。应化身如八相成道,变化身即应机随类变化之身。证得三身四智的佛身,才叫无上正等正觉。

 

2、密宗:凡夫人(看完是不是想大笑?)

 

(五)"心"怎么净

 

1、说我怎么“心净”之前还得说说八识的特点

(1)详说

 

(2)总结八识的关系

      a. 一个痴:是第八识,不管好坏它都接受;

      b. 最伶俐:是第六识,它分别能力最强;

      c. 门前做买卖的:就是眼、耳、鼻、舌、身,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境,都是对外的;

      d. 往来传消息的:就是第七识,接受前面六识传给它的信息,送往第八识里藏起来。

      e. 一方面,第七识一直执著第八识的见分为我;另一方面,第七识又是第六识的”根“,第六识依第七识而起,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七识起到了往来的作用。

 

2、如何”心净“

(1)显宗(除禅宗外):六七因中转

      a. 显宗(除禅宗外)主要在第六识、第七识上下手去修:因为第六识是分别识,回忆过去、妄想未来、妄念纷飞、指鹿为马,而第七识为所有的东西都打上”我“、”我的“的标签,又为第六识提供依处,所以显宗主要着重在第六识、第七识处下手修行。

      b. 方法:以转变烦恼的方式成办解脱。

      (a)菩提心摄持下的转变:自他交换等。如产生嗔恨心时,思维其过患,发起菩提心“但愿以我的嗔恨心,能够代替所有众生的嗔恨心!但愿普天之下的所有众生,都具有远离嗔恨心的清净善根!”

      (b)空正见摄持下的转变:观察对境是否具有实有的体性;观察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体性为何。

      (c)为第六识提供清净的对境:如通过持诵经咒等方式为第六识提供清净的对境,进而减少第六识妄念纷飞的机会等。

(2)密宗:五八果上圆

      a. 生起次第

      (a)普通的生起次第:修生起次第时,一般要观想本尊像以及佛的坛城,在生起次第修起来之后,外面的一切自然显现为佛的清净刹土。

      (b)大圆满中的生起次第:大圆满的生起次第不是通过观想佛像,从外面看到本尊坛城,而是藉由禅定,从内心向外发出佛的坛城。这是没有任何造作的、自然的、纯净的一种佛的坛城。

      b. 有相圆满次第:通过修气脉明点,快速地证悟空性。因为我们的心和肉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通过对气脉明点的调节,就可以使心发生决定性的改变。在观修生起次第时,确实可以见到一切外境、众生皆为佛的坛城。通过圆满次第证悟空性以后,虽然佛的坛城依旧存在,却能了达这一切并不是实有,而是如梦如幻的。这就是修圆满次第的意义所在。

格鲁派和萨迦派大多数圆满次第的修法,都是有相圆满次第,也就是气脉明点的修法,如时轮金刚中的气脉明点修法。

      c. 无相圆满次第——大圆满:不借助于观想以及修气脉明点,而直接证悟空性的修法。可以令一介凡夫,在刚刚发菩提心、刚刚进入密乘不久,不必经历无数大劫,而是在短短的一生,甚至几个月、几年的时间内,就可以去感受、体会空性。

 

(六)为了“心净”,当下我可以做什么

1、请选择一条多快好省的通衢大道:密宗

(1)、密宗殊胜性之理——“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a. 密宗的即生生佛为何不显现佛陀的相好庄严等功德法?

      (a)所谓的佛,梵语为布达,《入中论》说是指断除障碍、获得智慧的圣者。因此,即身成佛中的“佛”,有佛的意思,也有菩萨的意思。其实,只要是获得一定境界的成就者,也不一定非要称呼佛。

      (b)成就佛果但是不显现佛的功德法也是对众生的一种保护:具体解释清参见本课法师辅导中“一教不应有二师,一法不应有二规”部分。

        b,显密的差别主要集中在登地之前,登地之后,因为菩萨现见了法界,其会自动趣入密宗。

 

2、请对五加行生起不可遏制的热情

(1)通过四个外前行来修出离心

(2)通过皈依、发心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乘修行人

(3)通过修金刚萨垛清净罪业

(4)修曼荼积累资粮

(5)通过上师瑜珈推动向证悟前进

3、请对闻生起“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式的渴求

4、请对”信心“生起”进步永无止境“的渴望

5、暂时还没有密宗见,或者有了密宗见解还无法用其来摄持修行,怎么办?

(1)闻思修别停止

(2)利用八识的特点探索可以下手之处——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利用显宗的方式

      a. 染污意识有我、我所和贪嗔等各种分别,故可以通过见解上抉择人无我、法无我;修行上串修空性来对治。

第六识的特点缘五尘落下的影子作分别,故一方面可以在前五识前呈现清净的对境,即将心缘在善法上,如三宝所依、经咒、妙香等等;另一方面,减少五根识在散乱对境上驰骋的时间,如持守戒律等。

 

6、把清净见、佛法引入生活

(1)苏醒

(2)起床

(3)穿衣

(4)系腰带

(5)坐

(6)进门

(7)入眠

(8)做梦

(9)做饭(生火)

      a. 在煤气炉一打开,火燃起来的时候,首先在火的中间,观想一个吽(ཧཱུྃ)字,吽字再变成金刚空行母,也即五部佛当中属于金刚部的空行母。身体黑色,一面二臂,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并以右屈左伸的坐姿端坐于莲花垫上,身上的装饰,是像金刚萨埵一样的报身佛装饰,与密宗其他空行母不同的是,金刚空行母的嘴巴是张开的,并要将她的舌头观想为十方三世一切佛舌的总体。

      b. 在做饭之前,先要在煤气炉旁准备一点沙子,然后观想自己从无始以来身口意所积累的所有罪业,都集中于自己心脏当中的藏文黑色(བཾ)字,然后在肚脐下再观想火的种子(རཾ)字,足心观想风的种子(ཡཾ)字;此字产生风,从而点燃肚脐下的火种子字,燃烧的火焰经过身体往上窜,将心口的(བཾ)字往上推动,并从鼻孔排出,这时观想(བཾ)字变成蝎子进入沙中,与沙子融为一体,然后尽力念诵嗡啊吽,同时观想沙子和罪业通过嗡啊吽的力量转化为甘露。之后念几遍咒语:“嗡班杂尔扎嘎卡卡卡河卡河,沙尔哇巴帮达哈那刚目格日业梭哈”,并用拇指和食指抓一点沙子扔到火里,其间观想自己无始以来的罪业通过咒语的力量转化为甘露,融入到金刚空行母的口中,从而消除业障。之后念三遍百字明,念的时候,要具备四对治力,其后再念:“嗡班匝尔墨”,同时观想金刚空行母回到法界当中,就像佛从法界当中显现色身度化众生,事业结束之后又融入法界一样。打一个世俗的比喻,就像请一个人出来吃饭,之后送客回家一样,最后是回向。

(10)走路

11)穿新衣

(12)洗澡

(13)吃饭

      a. 每次吃饭的时候,做一些专用的神馐和下施品,或者在没有享用之前,把一部分饭菜单独放在一个小盆里面做供品。然后念诵:嗡啊吽。通过念诵此咒,就能将食品转化为甘露。

      b. 念完以后,首先是供上师,念诵咒语:革日班杂尔涅吾底阿吽;然后供养三宝,念诵咒语:热那班杂尔涅吾底阿吽;然后供养本尊观世音菩萨,念诵咒语:罗格修日阿班杂尔涅吾底阿吽;然后供养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念诵咒语:嗡啊吽班杂尔格热得哇扎哥呢班杂尔涅吾底阿吽。

      c. 之后是下施。首先供养护法,这是出家人的律经当中出现的一种特定的护法,念诵咒语:吽哈惹德班杂大阿康梭哈;第二是布施给护法的眷属,念诵咒语:吽哈惹德班吱阿康梭哈;第三是布施给其他各种各样的护法,念诵咒语:嗡阿扎班吱阿斯呗梭哈。

最后是最简单、最下等的方法:是对自己身上的寄生虫发慈悲心,然后发愿:我暂时用食品来维持它们的生命,希望未来我能通过传法,给它们指一条解脱之路,让它们得到无上的安乐。

(14)行善

 

参考资料:《慧灯之光》、《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唯识名词白话新解》、《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讲记》 、《中观庄严论解说》、《中观庄严论解说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厦门大学问答》、《定解宝灯论讲记》、《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惟贤长老)》、《修心七要(慈诚罗珠堪布)》、《无量寿经广释》、《略谈密宗的见解和修法(慈诚罗珠堪布)》、《元音老人谈转识成智》、《南怀瑾先生谈准提法》、《前行广释生西法师辅导笔录》、智悲研讨论坛等等。

 

编写师兄: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4097-定解B18-008】

 

名词解释

 

原文:从前,印度阿毗达磨正法,三次遭到外道摧毁。

阿毗达磨

阿毗达摩:论部之总名。译曰大法、无比法、论部经典有《阿毗达摩集论》和《阿毗达磨俱舍论》等。《涌莲藏真》

——《藏传佛教词典》

 

原文:随后,怙主弥勒菩萨将无著菩萨带到兜率天,为他宣讲了慈氏五论等妙法。

兜率天

又作都率天、兜术天、兜率陀天、兜率多天、兜师陀天、睹史多天、兜驶多天。意译知足天、妙足天、喜足天、喜乐天。与夜摩天合称为兜夜。乃欲界六天之第四天,位于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间,距夜摩天十六万由旬,在虚空密云之上,纵广八万由旬。关于此天之名,立世阿毗昙论卷六谓,欢乐饱满,于其资具满足,于八圣道不生知足,故称为兜率陀天。佛地经论卷五则谓,后身菩萨于中教化,多修喜足,故称为喜足天。此天有内外两院,兜率内院乃即将成佛者(即补处菩萨)之居处,今则为弥勒菩萨之净土;弥勒现亦为补处菩萨,于此宣说佛法,若住此天满四千岁,即下生人间,成佛于龙华树下。又昔时释迦如来身为菩萨时,亦从此天下生人间而成佛。一般所传内院有四十九院,或即依据弥勒上生经之说而来,其经文谓(大一四·四一九上):‘此摩尼光回旋空中,化为四十九重微妙宝宫。’外院属欲界天,为天众之所居,享受欲乐。天人之寿命约四千岁,其一昼夜相当于人间之四百年,换算之,约人间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但古之记数法为五十七亿六千万年。此外,此天众生,情欲动时,两相执手,即成阴阳,初生之儿如人间八岁小孩,七日成人,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宽四由旬,重一铢半。

又密教将此天子安在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西北方。其形像,身呈白肉色,右手屈臂,置于乳下,屈中间三指,伸小指,持未开之莲花。左手作拳印,叉腰。左右有侍女,身亦呈白肉色,右手皆持未开之莲花。种子为厯(tam!),三昧耶形为荷叶上之未开莲花。

——《佛学大词典》

 

编写师兄:定解B15

审核师兄:定解B10

【档案编号B05097-定解B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