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前行广释》第103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前行引导文》。《前行引导文》引导我们的心趣向于觉悟,这种觉悟其实就是本具的觉悟自性。虽然本具,但是不通过修行也无法现前,所以说我们和佛陀之间的差别是本性上面一样,但是佛陀已经清净了所有的垢障现前了佛性,我们虽然有佛性但是被障蔽没有现前。而所谓的修行就是让我们把障蔽的、假立的分别念或者概念等等,把这些完全的消尽。一方面来讲是消尽,一方面来讲也没什么可消尽的,为什么没什么可消尽的呢?因为它本来就是假的,它没有真实存在的自性,所以说所消尽的障垢本身无自性。

这种观点可以说在二转法轮和三转法轮的教义当中非常地清晰。尤其是三转法轮讲他空见的时候,佛性上面的这些客尘法都是不存在的,和佛性之间是他体的自性,所以它根本不存在,当我们学到后面的内容的时候就会比较清楚。但是现在我们在学趣向于觉悟的道的方便的时候,还没讲到那么深。现在我们学习的加行是让我们心性完全现前的一种引导、次第。

其中共同的引导次第就是前面的四加行,四种转心法也好,四厌世心也好,总而言之让我们生起解脱的意乐。如果我们不想解脱的话我们就会对轮回的法深深的耽著,这种耽著是一种执著,这种执著会让我们在轮回当中越陷越深;求解脱的心也是一种执著,但是这种执著可以引导我们的心趣向觉悟的方向。同样都是执著,一个就是相应于轮回,一个是相应于解脱道。所以说我们在这两种执著当中应该取追求解脱的执著。

后面也讲到了解脱的状态和依止善知识,如果我们想要解脱凭自我造臆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说必须要依止一位有经验的善知识,依止上师。因为他对于解脱道的本体和解脱道的修行的过程非常有经验。对解脱道有经验的人才能做我们的引导者,才能做我们的善知识。所以说我们要依止这样具有经验的向导。

如理的依止之后,我们依止上师干什么?后面就讲到不共加行。依止上师就必须要听闻让自己的相续成熟的法要。所以说不是依止上师之后天天和上师打电话或者说今天打个卦怎么样的,这并不是上师要做的事情,也不是我们作为弟子要做的事情。

既然依止上师完之后马上讲了内加行,就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依止上师主要是要听闻解脱的法要,这个才是最主要的。上师给我们打个卦,观一观其他的最多就是一个副业而已,不是他的主要的事情。我们自己作为弟子来讲把主次也不要搞混淆了,主要依止上师是求解脱道,听闻解脱的法然后修持解脱道,如果修行过程当中有疑惑的可以请上师来帮助自己指点。所以,我们主要的方向应该要搞清楚。

解脱道如何理解呢?这个阶段(四加行)之后就是修持五种加行。五加行第一个就是皈依,让我们对于三宝的自性产生决定不怀疑的信心和誓愿,这是特别关键的。

皈依当然有深有浅,前面我们讲了,浅的皈依在对外在的三宝的功德了知之后生起信心,发誓:宁舍生命不舍三宝;然后随着皈依的修法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三宝自性其实就是我们的佛性,那么我们本具这样佛性,所以说皈依三宝其实就是皈依真理,或者说皈依我们本性当中的功德。所以说怎么可能舍弃呢?这是自己本具的东西,是不可能舍弃的。

宁舍生命不舍三宝的意义在这里面有新的解读了,你不可能舍弃,舍不了,你想舍也舍不了,你怎么舍弃三宝?因为它是你自己本带的、本具的功德。这种意义上、层次上的誓言就更加地清净了,对皈依的理解就更加地深入、更加地透彻。那么如果有这样皈依的见解的时候,实际上就说明我们离现前三宝自性的觉悟就非常非常地接近了。

如果没有上师指点我们都不知道皈依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皈依的功德,外在的三宝是怎么回事?内在的三宝怎么回事?如何去皈依?我们一概不知。如果不知道这些我们就没办法相应解脱道,所以,有些人说我不皈依三宝能不能解脱?不皈依三宝怎么解脱?对不对?佛宝是引导者、向导,就是我们的导师;法宝就是道灭二谛。你要觉悟你说我不皈依,你说我不相信、我不承认道谛,我不承认法宝,那你怎么解脱?对不对?

僧宝,对于道谛现前者就叫僧宝。对于道谛现前的僧宝你不依靠他作为修行的助伴,通过自己一个人打拼是没办法的。所以说,我们不皈依三宝是绝对不可能有觉悟之道的,因为三宝就是让我们获得觉悟的最主要的因素,皈依就是这样的自性,所以怎么可能不皈依三宝就可以有觉悟之道呢?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也是遇到过这个问题:有些人没皈依三宝会不会获得解脱?关键是我们不知道三宝是什么,我们就觉得佛宝就是佛像,寺院里面的佛像;法宝就是几本经书;僧宝就是那些出家人。有些人觉得:我不皈依这些,我没皈依也可以觉悟啊,只要我内心当中怎么怎么认识的。其实三宝自性刚刚讲了,这些外在的佛像只是佛宝的代表而已、经书是法宝的代表而已,现在正在修行佛法的这些修行者、出家人也是僧宝的形像、代表,其实真正的僧宝应该是现证道谛的圣僧,是真正的僧宝自性。所以如果我们不依止这些那如何有解脱呢?怎么可能解脱,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道理如果不依止上师的话,我们通过自己在世间当中学习到的这些知识、经验如何能了知?我们说那个人经验很丰富,经验再丰富都不是和解脱道相关的,不可能通过这方面来获得解脱,必须要依止上师才可以。

发菩提心尤其如此了。发菩提心和成佛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成佛一定要发菩提心?也必须要依止上师,上师通过自己的证悟来诠释如何发菩提心,他就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发心的观念。还有发菩提心在修行过程当中的重要性,只有他给我们指点发心的方法。

修金刚萨垛忏罪也好、供曼扎来积累资粮也好、还是最后的上师瑜珈来让我们相续强制性的成熟也好,这些都是只有解脱者才能够引导的,所以说不依止善知识的话我们根本没办法。所以说这些是我们心相续趣向于成熟的五种修行的次第,都是让我们相续成熟的窍诀、关要。

前面我们学完第一个皈依了,第二个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其实就是觉悟的心,菩提就是觉悟。这种觉悟的心也分了几种:一种是正在趋向觉悟的心,就像我们现在发菩提心,愿菩提心也好、行菩提心也好,其实这种发心是趣向于究竟的觉悟,这种心是一种菩提心。趣向于觉悟的心又分两种:一个是为了让众生觉悟的心,一个是让我们自己觉悟的心。

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我们要利益众生首先要觉悟,我们觉悟之后怎么利益众生呢?让众生觉悟。所以说菩提心是觉悟的心那自己一定要获得觉悟了才行,自己觉悟的最终极目标其实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觉悟。所以说这就是我们修行菩提心的意义,这是正在趣向于觉悟的心。

还有一个,已经觉悟的也叫觉悟的心,也叫菩提心。我们说佛有没有菩提心呢?前面讲的断障发心就是属于佛陀的菩提心。所以,已经觉悟的心也是菩提心,虽然有些时候说这是一种智慧不能叫心,其实也可以叫觉悟的心,这个没什么问题的。

菩提心的修法我们说是整个佛法的核心,所有佛陀没有修菩提心证悟的,一个都找不到,完全没有。佛陀相续当中周遍了菩提心,他通过以前在因地的时候修持了广大的菩提心之后成佛了。作为佛陀的追随者的我们,我们也必须要修持让佛陀成佛的法,这是什么法呢?就是菩提心的法。所以我们一定要修持菩提心。

还有一种原理,佛果的功德是非常广大的、很甚深的一种境界,果非常广大。这个果如此地广大它的因不可能小,如果它的因小了,因和果之间就不成对应的关系了。这个因是怎么样体现它的广大呢?首先他的心量必须要大,怎么样的心量体现它的大呢?以前我们只是为自己服务,最多就是自己的小团队,除了自己之外然后和自己有关的这些亲属、这些团队、民族、国家等等,这个小团队我们要利益它。其实这些都是属于比较狭隘的心,狭隘的心当中生不出广大的果。

佛陀的智慧、佛果如此广大可能是非常狭隘的心态当中出生的吗?我们想想看,可不可能一个天天想着自己的、非常狭隘的心胸当中,一个小肚鸡肠的心胸当中就成立了佛果了?我们想想看因和果之间,如果可以这样成立的话佛陀说这个叫非处,处非处当中的非处,这个因和果之间不是这样对应,对应不了。

因此说如果我们自己想要致力于成佛的话,那么我们自己的心必须要广大,而让自己心广大的这种修行就叫菩提心。因为菩提心的整个理念就是致力于打破自己的狭隘的心胸,只是考虑自己的我爱执,还有我自己的小圈子利益这部分,其他人根本不管的这种心态,致力于打破的就是这个。

而且侧重、著重的、刻意的修持利他的心,要用一切的方便来缘众生发起利益他的心,无论如何我要利益众生。这种心量就很宽广了,它并不是缘自己一个人,也不是缘自己轮回当中获得一些小的利益,也不是让自己一个人获得暂时的解脱,而是真实地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成就最广大的果。所以他所利益的众生是无有边际的,自己为了要利益众生所追求的解脱果也终极的解脱,就是佛果。

所以说从所获得的果来讲是最圆满的,追求的这种觉悟是最圆满觉悟,而不是追求一个阿罗汉的果。阿罗汉的果虽然也是一个觉悟的心,但这个觉悟的心还有很多障碍没有断掉,它还是有很多的局限性。所以说我们不追求阿罗汉果的原因之一:阿罗汉果的觉悟他的这个果不究竟,这种心不广大。我们要追求的是佛果,佛果就是最极圆满的果,这种心量是很大的。

还有,前面讲果位,现在谁来获得这种果呢?如果只是我获得这种果,那这种心很小,有的时候我们说这是小乘的声闻心,像这种心就很小。愿一切众生不单单是获得解脱,而且让一切众生获得佛果的心,那是非常广大的。众生数量没有边际的,一切众生我都要度化,而且让众生获得暂时的、究竟的所有的安乐、所有的利益、一切的佛功德都让众生获得,所以说这种心很大。只有这么广大的心才可以摄集我们所有的福德智慧资粮,让所有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成就佛果功德。所以佛果如此广大,它的因一定要对应。

所以说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开,千万不要局限于某个小小的范围当中,缘很有限的人或者经常想到轮回的事情等等。如果我们经常想这些的话,其实和解脱、觉悟的心还差得远,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

所以说,佛果广大,它的因一定广大。佛相续当中具有那么多功德,那么我们短短的时间修行也是不行的,也必须要长时间的修行佛功德法。所以,我们要修持菩提心,关于觉悟的心我们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在发菩提心的这个引导当中,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四无量,四无量心归纳起来就是贤善意乐,就是很善良的心。因为菩提心是一个很究竟、清净的心,他的善良已经达到极致的一种状态,因此说菩提心的所依四无量心其实也是非常清净的,通过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让我们的心非常清净。

在清净的状态之下再修菩提心就容易生起来。否则如果我们没有修持四无量心,直接修持菩提心也可以,但是因为基础不牢靠,有可能摇来晃去的,今天生起一点明天又没有了,它的基础不牢固。但是怎么样让我们基础牢固呢?就是通过修持四无量心的方式让菩提心的基础非常牢固,菩提心的基础一旦牢固了,那么修菩提心的时候、生起就比较容易。

四无量心我们已经学了,后面真实发心的分类,还有发菩提心的真实的修法已经讲了,然后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修行方式、念十万偈颂的这些教言已经讲了。愿菩提的学处是什么?行菩提心的学处是什么?现在正在学习的是这个。

愿菩提心的学处就是自他平等修法、自他相换的修法和自轻他重的修法。那么前面两个我们已经作过介绍,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第三个科判,是修自轻他重菩提心。自轻他重和自他相换有些时候比较相似,尤其现在我们在读下面原文的时候好像看起来也有自他相换的成份,有的时候我们分不清楚。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在讲自他平等那节课当中已经介绍过了。

自轻他重为什么要放在第三个?有些地方不讲自轻他重,就是自他平等、自他相换。不加自轻他重,但其实在自他平等当中一定也体现自轻他重的思想。

为什么把它单独拿出来呢?就是因为我们修完自他相换之后虽然我们在换,把我的功德换给对方,然后把对方的过患我来承受,这里面它的重点是相换。但是这里面有可能我们还欠缺一个比较主要的因素,就是需要刻意的去修自轻他重的思想。所以在自他相换的基础中再单独的修自轻他重,就是要把自轻他重的思想刻意的拿出来观修,就是要修持自己微不足道,而众生的利益至高无上的这种心。

如果我们刻意的这样修,其实更加能够相应于菩提心的本体,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利益。真实的菩萨在利他的时候,所有自己的利益完全不考虑,一心一意、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考虑众生的利益的,他修纯熟之后是这样。那么这种纯熟的状态是怎么样修成的?怎么样才能达到这样状态呢?就告诉我们首先修自他平等,自和他都是平等的,就像利益自己一样也利益众生。

然后自他相换,平等之后就把以前我们的习气,因为以前我们的习气就是方方面面考虑自己了,不考虑众生的利益。那么这个时候就要颠倒过来,就打击我爱执了,然后去思维利益众生的心。这个修完之后还要进一步刻意的修持自轻他重,这个里面所修的就是自轻他重,就是自己微不足道,一切都是以众生的利益为主。

其实你如果要把自轻他重放在自他相换当中来也可以,这里面也有它的意义。但是单独拿出来把自轻他重的主题专门来作意,就是要作意自轻他重,这里面如果不加这个的话,这个信息有可能被我们忽略掉。我们虽然在修自他相换,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重点要观修的,要想的、要修的、要凸显出来的就是自轻他重。所以,单独列一个自轻他重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在修菩提心的时候,应该以众生的利益为重,而自己的方面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可以为了众生的利益放弃自己、牺牲自己。

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众生,随随便便就把众生的利益给牺牲了。所以,现在我们要修行的话,甚至于为了利益众生可以伤害自己的利益。佛陀在因地的时候做了很多很多这方面的表率。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手啊、脚啊、王位啊,所有的这些都已经舍弃。

甚至于在我们修行佛法的时候,要把我们自己辛辛苦苦修的善根也要毫无保留的回向给众生。如果有了自轻他重的思想,那么我们在回向的时候,就不会想:是不是这部分善根保留我自己用?把善根回向众生的时候,我自己也保留一份呢?有的时候就担心如果把所有这些功德都给众生的时候,自己没什么得到了。

还有的人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善根不要紧,所有的善根给众生。但是真正的利益——钱、地位就不给了,善根全部给众生可以。有的时候觉得:好像布施善根没有什么困难,我布施善根就没困难,我就可以把所有的善根回向,暂时其他的财物等等可以见到的东西我舍不得,要让我真实的伤害自己现实的利益去帮助众生,自己好像舍不得。

这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是对于善恶因果还没有真正诚信的标志。他只是看得到这些物质的东西,马上可以用的东西,觉得这个东西很重要。善根对于我们来讲,尤其是刚刚修行佛法的人来讲,还是属于比较遥远的、缥缈的东西,所以,对我们来讲还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就可以随便布施掉。他没有认识到这个就是那种能够兑奖的彩票,他如果知道这个就是可以兑奖的彩票,肯定不愿意把这个东西拿出去随随便便就给别人了。

所以,我们知不知道善根意味着什么?善根意味着蕴含了大量的信息,我们以后所有的安乐,人道的、天道的、乃至于成佛的,所有所有这些世间安乐的信息都在里面了。所以,不知道的话,我们觉得布施善根没有什么困难,要给其他东西觉得很困难,但是哪一天我们真正发现善根重要性的时候,我们就不愿意了,就不干了——“这么好的东西啊,那我就把其他杯子等等这些东西给他们,善根我自己留着花,以后我要用这个善根来兑奖的。”所以他就舍不得了。

我们在修持回向布施的时候,再再提到身体、受用、尤其是善根要布施给众生。如果我们诚信因果的话,就知道这个善根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对于因果还不了解的话,就觉得这个善根太遥远了,所以,感觉好像没有什么,这是来自于不了知。

但是菩萨们就完全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善根都给众生做布施。其实善根对于我们来讲是最珍贵的,其他财富这些东西是上一世的因得到的一些果而已,更大更多的财富其实还是存储在善根当中的,现在只是一点点,在我们面前能够得到的只是成熟了善根的一部分而已,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一些安乐,更多的一些财富其实还都是在善根中,正在酝酿着。

因此说,真正我们了解了之后,所有的东西都愿意给众生布施,而且他没有想到这个东西我留着。太过于看重自己的时候,这些东西不能给别人,这个是我自己要用的,或者把这些善根著重回向给我的亲人,回向给什么什么人,不认识的这些人我凭什么要回向给他?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当中,这些思想仍然还会不断地冒出来,冒出来怎么办呢?我们就专门来修自轻他重,把这些有可能冒出来的心态,把执著自己而忽略别人的这种过患,通过座上很认真地观修,通过这样修行的方式就可以完全灭掉。这就是为什么要单独修习自轻他重的一些必要性。

下面我们看原文是这样讲的:

己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观想自己无论住于轮回还是堕入地狱,病也好痛也好,遭受任何不幸都可忍受,并且但愿其他众生的痛苦成熟于我的身上,愿我所有的安乐与善果他们能圆满具足!

首先观想自己无论是住在轮回当中,还是说是堕入地狱,生病也好或者疼痛也好,就是遭受任何不幸都可以忍受。这个忍受并不是那种被动的忍受,而是为了真正地为了利益众生,为了众生的利益,我可以忍受这一切。所以,当菩萨的心量非常清净的时候,当众生的心量很广大的时候,他就不在乎自己的苦乐了。

所以,不管自己住于轮回,还是地狱当中,病也好,痛也好等等,任何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并且但愿其他众生的痛苦成熟于我自己的身上。也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我可以忍受轮回当中所有的痛苦,而且不单单是忍受这些痛苦,所有众生的痛苦都愿在我的身上成熟。这其实需要很强大的心力,非常非常强大的心力才能真实地做到很标准的自轻他重的这种修行。

有些时候我们觉得在座上观修容易,其实还是没有接触到具体的这些痛苦,如果我们接触到具体的痛苦,有的时候真是不敢,还是不敢真实的让所有众生的痛苦我来承受,因为相续当中的心量不够大,我执还在起作用的时候,就不愿意真实地让自己受到很多的打击。但是如果他的心修行这样的菩提心到量之后,自然而然的无勤任运的就可以生起这种意乐。而且愿我所有的安乐与善果他们能圆满具足。

内心深处思维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内心当中去思维,放在内心深处去思维,思维之后也付诸于实际行动。自轻他重的菩提心主要来说是心上面来修的,愿菩提心主要是心上面转变珍爱自己的心。因为无始以来珍爱自己的心太严重了,我们要刻意的打击珍爱自己的心,自轻而他重,就是打击我爱执,修他爱执,自轻他重,他重就是说众生的利益重于自己的利益。

首先是心上思维,然后在实际行动当中去这样做。随着自己心的成熟,逐渐逐渐自己肯定也会在行为上面慢慢付诸行动。只要自己心上面的力量够了,行为上面是自动地就可以做的。如果自己心上面还转变不够的话,行为上面要做出这些实际行动还是比较困难的。即便是有的时候能够咬咬牙去做一做,很难持久,因为他的心力不够大,或者做了之后可能很快就后悔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还是自己修行不到量的缘故。所以,有些时候佛、上师们都是说:如果我们的心修行不够的时候,不要轻易的、莽撞的就把自己所有的财富布施掉,把自己的手砍下来布施,或者怎么怎么样。这个方面很容易后悔,因为自己的修行不到量的时候容易后悔,当我们的修行到量了,慢慢我们自然就可以做得到。有些时候可能差一点点,要突破的话,行为上面一突破之后,一下子自己心的状态也能够自动提高,这样的也有。

内心深处思维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其实这里面也有自他相换的一种意味。所以,如果我们不去仔细分析的话,觉得这里面和自他相换的意思差不多,反正也是说众生的痛苦我来代受,我的安乐善果他们能够圆满。其实和自他相换从某个角度来讲是一样的。但这里面要突出的是什么?这里面要突出的最关键、刻意要突出的就是自轻而他重这个思想,要把这个思想通过这样方式表达出来。

关于这方面的实例,诸如阿底峡尊者的上师仁慈瑜伽、达玛日杰达,我等大师释迦佛曾转生为莲花国王、投生为乌龟以及转生为宝髻国王时的感人事迹等等。

下面这些内容主要是讲一些事例,这些大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样修持自轻他重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没有达到自轻他重标准的话,其实还是没有办法很快地证悟,因为内心当中还有耽著,对自己还有耽著。对自己还有耽著的话,就不可能全心的利他。如果你不全心的利他,所修行的所有的善根仍然被我执所束缚着,被它所局限着,没办法让善根达到无量。

善根本身来讲是一种无记法。为什么叫无记法?可大可小,可善可恶。这种无记并不是非善非恶的无记,这个善根,磕一个头的善根也好,或者听一堂课的善根也好,放一个生的善根也好,这种善根叫无记的善根。无记的善根意思是说,这个善根可以很大很大,也可以很小很小,可以变成善的,也可以变成恶的,也可以被损毁掉等等都可以,关键是看你怎么样去发心。如果你做了之后,你后悔了,它就会消亡的;如果你通过解脱的心摄持它,它就可以成为解脱的因;如果你通过世间八法的心摄持它,它也可以变为世间八法成熟的因;如果你通过菩提心摄持的,它就可以变成成佛的因;如果你通过菩提心和空性两个方面来摄持,它就可以成为快速成佛的因。

所以,这个善根本身是可大可小的,它能够大到什么程度?就看你的心量有多大。怎么样才能让它很大呢?就是把局限它的这些因素通过我们的修行去掉。什么是局限它的因素?耽著轮回的思想,耽著轮回的思想是局限这个善根发挥到极致的因素。因为我们耽著轮回,这个善根只能被我们耽著轮回的心所束缚,所牵引,只能在轮回的范围成熟,它不可能超出轮回,突然变成一个出世间的善根。它被我们耽著轮回的思想所束缚了,它就只能变成世间善根的因、世间安乐的因。

那么如果我用这个善根追求解脱道,用出离心来摄持呢?这个善根被我们出离心的善心所摄持,它就变成了自己解脱的因。但是自己解脱的因,可能是自己一个人解脱的因,或者少量众生解脱的因。所以,这个时候这个善根就被我这种心局限了,它就只能成为你自己解脱的因,平时我们讲这个叫小乘的发心。同样是你造的善根,但是因为你的心量有限的缘故,它就只能变成一个小果。

同样一个善根我如果是通过无量无边的菩提心来摄持的,不是考虑我一个人,也不是为了轮回当中获得利益,也不是我一个人解脱,我是让所有众生解脱。当你生起这样的心的时候,这个善根就被你的善心无限放大了。因为前面讲善根本身并不是决定的,只看你的心怎么样去作意,它就怎么样去成熟。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之后,这个善根就无限地放大,但这里面还有可能有执著,还有局限,什么局限呢?认为有实有的众生可度,也就是有实有的佛果可成,被这种二取三轮的心所局限,像这样的话,他的善根还没有达到最清净的状态。所以,如果我们在修善法的时候,同时也有空正见的话,有三轮体空智慧摄持,这种发心就可以让我们的善根达到无限大。

所以,到底我们是满足于小小的善根呢?还是说我们志向广大?我们就是让所修的善法发挥到无限大,这要看自己的心量。但是心量不可能无因无缘就得到的,必须要训练它。怎么训练?通过一系列的修法让自己的心放松我执,生起利他的心。刚开始的时候利他的心是造作的,有虚假成份的,但是随着这种轨迹修下去,它就可以变成真实的。

为什么菩萨这么容易成办他的修行呢?就是因为他所得到的善根是很实在的,实打实的善根,很有质量的善根。所以,他的善根很有质量,力量很大,所以很容易成熟果。那么我们做了这么多,为什么这个果遥遥无期呢?就是因为我们这里面夹杂了太多太多让善根不能成熟的因素了,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我这个思想是让善根快速成熟的一种障碍,还一直执着一定要我怎么样,其实越这样执着越被束缚,越没有办法让这个善根释放出来。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的让做一个顶礼、做一个闻思修行的善根都可以无限大,它本性是可以无限大的。但是我们人为的、刻意的自我保护的思想让善根局限得很小很小,甚至于被我们自我保护的思想直接就给泯灭了。比如说,有的时候生起一个嫉妒心、生起一个嗔恨心就让自己本来的善根,人为的把它灭了,把它当怨敌一样灭掉了。这个对我们来讲是很不值得的,愚痴的一种心态。

为什么我们要持续地闻思修行?其实就是要改变这个观念,把影响我们善根成熟广大的所有的这些负面的东西都要去掉。所以说,认认真真地修善心,其实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否则的话,我们觉得不放过别人,觉得怎么样保护好自己,其实就是伤害自己最直接的因素。

所以,在《修心七要》当中讲:过患的真正唯一因就是我执,就是耽著自己的心。如果我们把我执放松了,一心一意考虑到众生的利益,其实自己不但不会损失,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自己的心量非常广大很清净的缘故,自己可以让这个善根最大化。那么这个善根通过法界力的缘故肯定是成熟在自己的相续上面,不单单是暂时的利益可以成熟,究竟的利益也可以成熟。释迦摩尼佛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已达到这个标准,那么我们自己是因为无始以来我执的缘故,现在还在苦苦挣扎之中。因此说一定要通过修行训练,真实地让我们每次所做的善根变得有质量,真实的让它变成解脱道的资粮,这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说,第一个我们要通过认真地闻思来对这个观念非常确信,确信完之后,平时就要训练,在座上座下不断的训练。如果生起了我执就打击它,不是打击谁谁谁,因为它的出现,让我的事情成办不了,像这样去打击别人,或者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别人是不好的。我以前看到一本书说,我们众生的一个咒语就是:我的,我的,什么什么都是我的;然后把所有的问题——如果不是你的话,我就怎么怎么样了。其实我们众生只要有问题就很习惯于推诿,很习惯于找一个替罪羊,反正问题都是别人的,反正做对了就是我的,这个就是导致直接轮回的因素。

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些很多的善法来调整自己,把自己不符合实相的心,不符合于大乘道的心,通过正法来调伏。调伏心之后,一切都自在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影响到自己的修行,这就非常非常的自在。我们说大自在者,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环境,他都不会受干扰,这叫大自在者。平时我们修行者很多时候都不自在的,这个自在并不是说我想挣钱挣不到,我想要做什么都是失败的,当然这个也算是一种不自在。

但是真正来讲,不自在就是调伏不了自己的心,左右不了自己的修行,这是一种不自在。所以,我们念自在祈祷也好,要修九本尊也好,要获得一种自在,不管怎么样任何的因素影响不了我的心态,影响不了我的修行,这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讲的这些案例,是我们的前辈们他们在世怎么样修自他轻重的,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所以,这些大德出现在世间当中,一方面来讲是修行,一方面来讲有些是已经成就者,但是一次又一次来到我们这个世间当中来做这些事情,其实也是做一个示范:“我是这样做的,你们看我是这样做的,你们也跟着这样做,应该这样做;我的发心是这样的,你们应该这样发心;我行为是这样的,你们也应该这样做;你看我这样做了,我就解脱了,你们这样做,你们也可以解脱;这个是正确的道理,其他不是。”他就是通过一次一次的示现,像这样言传身教。

如果只是给我们讲,没人去示现,没人去做示范,那谁知道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一次一次的示现,还有这些成就者、上师们一次一次的转生,一次次的示现闻思修行,示现苦行,其实也是给弟子示现的,他们自己其实并不需要这样做。但是因为我们需要有个榜样,需要一个能够看得到的、摸得到的实实在在的示范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去随学,我们就觉得这个是真实的,而不是说记载在非常遥远的古书里面的,谁知道?考证考证不了的东西。

这些不是,有些是很近的,有些是释迦牟尼时代的,有些是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这些都是可靠的根据当中记载下来的。还有传承上师们不管是藏地的、汉地的,还是印度的,都有大德们修持菩萨行的示范,所以都可以找得到,每个传承当中都有这样的示范。

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应该这样做,不单单是教理上的,而且实际行为当中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们自己跟随自己修行的情况,也逐渐逐渐去模仿,模仿之中出善巧,当然这个模仿也不是让我们一下子就模仿到很善巧或者很高的程度,慢慢来,我们首先把它定成一个目标,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然后逐渐逐渐地调伏,按照他们所开示的一种法,比如说修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我们在座上修,座上修不需要你实际去做,因为如果这个时候让我们做的话,我们可能做不到,而且就会很犹豫、很恐怖。

所以说,刚开始让我们在座上观修,当把我们的心训练到比较成熟的状态,慢慢从小的方面去做,逐渐我们的心完全成熟之后,不知不觉当中就达到了法本当中所讲的要求了——我们发现这个没有什么,如果今天早上出去把手砍下来布施,没感觉到什么,好像很正常就做了。所以这种状态其实是他已经通过修行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没有感觉到那么吓人。

但是我们就感觉:这个人不得了了,他出去的时候,别人需要一下子就把自己的什么什么布施了。我们就大惊小怪,他就觉得没有什么,就很正常的,他修行已经非常非常纯熟的时候,就是这样的。那么我们自己还没有修行的时候,我们就只有仰视他们的行为,所以他就告诉我们,如果按照我的方法去做,你也可以像我这样。

首先让我们对菩萨行、对佛陀的行为产生一个仰慕之心,然后我们也想得到这种境界,然后我们慢慢去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他就告诉你:你下午要听课,然后告诉你怎么怎么做。菩萨可能就这样这样给我们讲,修自他平等、自他相换,总有一天你也做得到。我们就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为了达到这个状态,先修四加行,再修自他平等,通过很长很长时间的修炼之后,慢慢慢慢我们的心开始变了,心就转变了。

所以说佛、菩萨们就讲,这个心是有为法,你给它什么因缘它就朝什么方向发展,如果你给它贪嗔痴,它就朝贪嗔痴发展。你经常接触恶友,经常接触恶的教言,经常接触恶的环境,你给它这些因缘,它就慢慢慢慢朝着坏的方向发展。如果你经常在道场当中学习,经常学习殊胜的法本,佛经、论典,经常去观修菩提心的因素,如果我们给心这些好的因缘,它也是逐渐逐渐变得利他了,逐渐逐渐这个利他心就很纯熟了。

所以,我们的心是有为法,是可以被转变的。所以有些上师们讲,不要给我们的心太多的不利于它朝大乘道方面发展的因素,有的时候让我们远离恶友,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远离恶友?对不对?为什么要远离一些不好的环境,其实就是我们的心很容易受这些东西的影响,而变成耽著轮回的贪嗔痴。

所以要经常接触善友、接触善知识,经常闻思修行,经常没事要把法本带在身边看几页,每天熏习这样的善法,每天打坐观修善法,每天有课颂可念,这就是每天让我们的心训练善法,如果时间长了之后,它逐渐逐渐就稳定了,逐渐法融入于心就稳定了。所以我们最后也可以做到像佛陀、菩萨们他们在因地时修行一样,达到这么高的标准。

首先第一个仁慈瑜伽,就是香巴兰杰,慈氏瑜伽。

仁慈瑜伽上师在讲法时,有一个人用石头打狗,上师喊着“痛啊痛”而栽倒在法座上。

可能在讲法的经堂之外,有一个人正在用石头打狗。打狗的时候,上师喊着痛啊痛,栽倒在法座上。

在场的其他人看到那条狗安然无事,都认为上师在故弄玄虚、装腔作势。

在场的弟子,可能还有别的人,看到有人打狗之后,狗什么事都没有,但是上师反而在法座上喊着很痛的样子。他们觉得是不是上师在故弄玄虚、装腔作势,产生了一些怀疑。

仁慈瑜伽上师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于是便将背部显示给众人看,

上师知道弟子们有怀疑,为了他们对于菩萨道产生信心,另外如果他们这种邪见留在心中不消化的话,对修行也不利,有很大的必要。他的修行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真实为了利他的缘故,也会示现这些功德。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的缘故,就把背部显示给众人看。

人们清晰地看见上师的背上在那条狗遭受击打的同样部位已经高高肿起。

大家都看到狗被打击的部位,在上师身体上面已经高高肿起,石头打的痕迹非常明显。

众人才对上师真正地代受狗遭石击的痛苦这一点坚信不疑。

看到的时候,他们才真正相信了,的的确确这么大的力量去打狗,狗一点事都没有,上师的背上肿得这么高。对于上师真实的代受了这条狗的痛,他们便深信不疑了。

大恩上师老人家在讲记当中也讲了,法王如意宝曾经在新龙讲法的时候,也是代受过打狗的情况。上师讲,兴隆那边很多人很喜欢打狗,而且打狗的时候,也是非常重。法王如意宝也是示现了代受众生打狗,通过这样的事情,以后他们就不敢打。法王如意宝为了保护狗,好像给他们讲这个教言的时候,说你们不要打狗,下一世我圆寂之后,可能会转生一条狗,你们打狗的话有可能打到我。法王这样讲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非常害怕,发愿不再打狗。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是救度了很多有情,让他们不要造罪业,然后让很多的狗不会再遭受这些痛苦。本身这些狗已经很痛苦了,再被这些人击打,就会嗔心,打狗的人也会造罪业。

菩萨们看到这些之后,说有可能下一世我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愿力转生为新龙这边的狗,到底哪个是我化现的,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反正就不要打,否则有可能打到我。这样讲了之后,很多人都不敢打,就发愿不再打狗。

这是仁慈瑜伽一个真实的事例,有些时候圣者们证悟了法性之后,也可以有这样一种功德,能够代受众生的一些痛苦。虽然所有的痛苦不一定都可以代受,因为每个众生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缘。证悟的圣者不一样,我们凡夫人的局限非常大,没办法通过真实的方式去代受别人的痛苦,圣者因为他证悟了实相的缘故,自相续和他相续的界限已经通过证悟空性就没有了。

法性和有法之间,法性是周遍一切有法的,所有的有法和法性就是一个,圣者们证悟法性的时候,他的法性也是周遍一切有法,所有的有法都是周遍的。通过这么殊胜的证悟的缘故,他们也可以安住在空性、法性当中改变一些缘起,然后代众生受苦,这个原理就是这样的。虽然是这样,但是也不能代受所有众生的这些痛苦。其实圣者们在代受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圣者到底给我们代受了多少,我们是没有感觉的,不像狗受痛苦的时候,明明显显的看到。有些时候圣者代受我们很多的障碍、痛苦,我们都不知道。虽然我们在受他们很多的恩惠,但是根本不了解。能够帮我们代的都代了,有些可能是很严重的,或者其他方面没办法,只能告诉我们方法,让我们通过修行的方式去消掉一些障碍、业等等。

虽然有些时候可以代,但是也还是让我们受苦。因为代受了我们的痛苦,和我们受了痛苦有可能生起解脱心、出离心,二者利益相比较的时候,可能让我们受苦更能够体会痛苦,观察到这个因缘之后,这个弟子受痛苦更加容易对轮回的本性产生一个深刻的了解,让他生起一个解脱心,所以让他受一些苦,也是有这个可能的。还有他自己受苦之后,也可以对其他受苦的众生发起慈悲心,发起菩提心。因为有这些必要性,所以有些时候他可能代可能不代。如果受苦的利益大于他悄悄的帮我们把这个苦代受的利益,或者特殊因缘可以代,没有因缘代不了,这种情况很多。这个方面我们也不太清楚,到底哪些可以,哪些不行,总的原理就像刚刚我们分析的一样。因为他证悟了法性,法性是周遍一切有法的,所以安住在空性当中,也可以改变一些因缘改变一些缘起,有些痛苦是可以代的。

再有,上师达玛日杰达最初是声闻有部的一位班智达,虽然前半生从来没有听过大乘法,却安住在大乘种性中,不经勤作自然而然具有大悲心。

这是另外一位达玛日杰达上师,他最初是声闻有部的一位班智达。在佛法当中有声闻和大乘,他是声闻部,就是小乘当中有部的一位班智达。虽然前半生没有听过大乘法,从来没接触过,也没听过大乘法,却安住在大乘种性中。他属于大乘种性者,这些要不然是一种示现,要不然就是一种特殊的因缘,他上一世串习了大乘,这一世在此之前,他的大乘种性没有苏醒,暂时入于小乘的法脉当中。他的相续当中大悲心是天然具有的,安住在大乘种性当中,叫做大乘种性者。

在声闻乘当中,有一些安住在大乘种性者。在没有学佛的人当中,也有安住大乘种性者。他是大乘种性,但是大乘种性还没有苏醒,就缺一个因缘让他苏醒过来。有些人虽然以前不学佛,但是走到寺院当中看到佛像,种性就苏醒了,他开始流泪,对修行佛法产生兴趣。

六祖大师也是,显现上以前没有怎么依止上师,砍柴回来,听到有人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时候种性一下子就苏醒了,他就有所悟,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

现在的世间当中,我们身边没有学习佛法的人当中,哪些是具有大乘种性者,我们都不知道。他就是缺一个因缘而已,只要因缘一成熟,他的种性一下子苏醒之后,就开始对修行有兴趣了。有时候我们也是这样的,很多道友学习佛法也是通过这些因缘,这不是无因无缘,他以前修学过,种性在这儿,只不过他的因缘还没有苏醒,一旦苏醒了之后,就开始接着修行了。

上一世发了愿,这个时候继续修行下去。有些时候这一世精进的修行,精进的发愿,其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即便是不解脱的话,其实有这个修行的底子在这儿,总有一天遇到一个因缘就会成熟,一成熟之后,会继续开始苏醒种性,也就开始继续修行了。

这个上师就是这样的,他虽然安住在小乘的行列当中,但是他的种性是大乘种性。大恩上师也是说,以前他去泰国等很多外表上示现小乘声闻部的国家当中,有些人虽然在声闻的团体当中修行,但是大悲心很强烈。一方面,这些小乘者声闻乘的人,慈悲心的四无量心也要观修的,也要修悲心。另一方面,还有一种可能性,虽然这一世他入于小乘,他的种性是大乘种性,只要遇到因缘就会苏醒。

一次,他的邻居患了一种严重疾病。医生说:“治疗此病需要活人的肉,如果有就能够治愈,但不可能找到,看来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有一次,他的一个邻居,可能也是一个出家的道友。他患了很严重的怪病,医生看了之后,说,这个病可以治。必须要用活人的肉作为药引,很多药很奇妙,搭配有些东西就会变成治疗一种病的药方。良医懂得很多配药的方法,不像有些医生只能开一个药,除此之外就不能开了。以前我碰到一个医生,除了拔火罐之外,啥都不能做,什么病都是拔火罐,肚子痛火罐一拔,风湿火罐一拔,感冒也是拔火罐,他除了拔火罐之外,什么方法都不会。有些良医通过饮食搭配之后就可以治病了,高明的医生就是这样的。我们觉得活人的肉怎么能治病呢?其他的药都齐全了,如果不加这个效果就出不来,中药里也有药引,这里也许就是药引。

如果有就可以治愈,但是谁愿意把肉割下来做药呢?不可能找到的缘故,看来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达玛日杰达上师说:“如果能治愈他的病,我施给肉。”说完便割下自己大腿的肉交给他。病人吃了肉,果然见效。达玛日杰达尊者由于当时还没有证悟空性而感受了剧烈的疼痛,

他吃了这个肉之后,见效了,病就好了。这个上师因为当时还没有证悟空性,感受到了非常剧烈的痛苦。

但因为悲心极其强烈而并没有生起后悔之心。

佛陀为什么不开许一般的人布施自己的身体?因为布施自己的身体会感受很强烈的疼痛,所以疼痛的时候很容易后悔。生起后悔心是灭善根的四因之一,平时我们在做善法之前要考虑清楚,比如哪个地方劝你布施,要修个大佛像、大庙,或者某个病人需要爱心捐助。自己想也不想,然后就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布施了,布施完之后,才意识到我这个月咋办呢?这个月不是没有生活费了吗?早知道不给好了,后悔的时候可能善根也没有了,钱也没有了。

上师告诉我们,在做善法之前,要看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我先想这个事情可以随喜多少,然后随喜这么多对我的生活没有影响。为什么呢?主要怕自己生后悔心。因为我一个月有三千块钱,布施一百块钱,对我这个月的生活不会有任何的影响,所以我就可以把这一百块钱欢欢喜喜的布施出去。否则的话一下子钱拿了很多,自己又舍不得,后悔心生起来之后,就会摧毁自己所修的善法。

后悔有两方面,善和恶都有。如果我们造了罪业后悔,叫厌患对治力,会成为一个善法。我们造了罪业后,觉得不该造,生起了后悔心,这个恶业就会减弱,会成为一个摧毁恶业的因;善法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修了善法后悔的话,后悔心就会摧毁我们的善根。我们在修善法的时候,尽量不要后悔,造了恶业尽量去后悔,后悔心越大越好,如果后悔了,就容易忏悔;如果不后悔的话,那就不容易忏。

这个时候他没有生起后悔心,佛陀也是讲了没有登初地之前,不要布施自己的身体,因为没有证悟空性的缘故比较容易产生后悔心,这是总的原则。《入中论》中讲了,加行道的菩萨布施自己的身肉时,他就会观想热地狱当中众生的痛苦,观想地狱众生的痛苦之后,感觉到我的痛苦比起他们的痛苦极其轻微,就可以安忍,不会生起后悔心。一般悲心很强的人,虽然没有证悟空性,也有疼痛心,但是他有其他的方便,他生起方便之后,这个方便就是悲心,悲心很强烈的时候,不会生起后悔。

这方面其实也容易理解,怎么理解呢?我们打个比喻,像世间当中的父母非常疼爱的一个儿女。父母给他做很难忍的事情,比如割自己的肉,或者子女忍受很多的屈辱,也不会后悔。为什么?因为他的悲心很强烈,虽然这种悲心不清净的悲心,是一种偏袒的心,带有贪欲成分,但是因为他悲心强烈的缘故,对他的子女所做的一切,没有觉得后悔。这不是假的,而是发自内心,真正愿意的。

世间当中如果悲心强烈的人,愿意为自己的儿女等等做这些事情。如果修行者悲心很强烈,这种极其强烈的悲心也可以让我们不生起后悔心。要是我们既没有证悟空性的功德,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悲心,就要想方设法的保护自己的心,保护好我们的修行,要量力而为,我们做多少就去慢慢做。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积累资粮去帮助别人,一方面逐渐让我们的相续成熟,只有悲心特殊强烈的人不会生起后悔心。

他问病人:“您感觉好些了吗?”

那人说:“是的,我的病已经好了,却给您带来了痛苦。”

尊者说:“只要您安乐,即便是死我也心甘情愿忍受。”

有时候我们说一些客套话,没事没事,反正你好就好,其实内心当中还是有点不舒服,但是他不是客套话,只要你安乐,即便我死了也不要紧。因为他的悲心很强烈,所以如果别人能够安乐的话,那么我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

这也是一个大悲种姓的人的正常思维,如果我们的大乘种性成熟了,这种思维就会变成我们常态思维,现在对我们来讲这种思维还不是常态思维,现在我们的常态思维是首先考虑到自己利益,然后再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在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之下,再考虑别人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和菩萨之间的差别,什么是菩萨的心?什么是大乘种姓的人的常态思维?就是这个,只要对方能安乐,即便是死我也心甘情愿忍受。这就是菩萨的常态思维,我们要通过修行让我们的心达到这种状态,只要一起心动念就是这种常态思维,根本不需要去作意的,不需要刻意去想的,就是自然而然的就生起来了。这个叫菩萨,真正菩萨的心就是这样的,这就是菩萨的常态思维。

我们要学菩萨的心,要入菩萨行的话,必须要知道菩萨的心是怎么想的,他遇到这个事情是怎么想的?他的行为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我们要去了知,然后我们要去随学,要把它当成目标,慢慢的去靠近。我们要通过修行,慢慢把心修得非常清净,让自己的我执消亡,心中充满了对众生的关爱,对众生的慈悲,这方面就是菩萨平时的想法。

因为疼痛难忍,晚上根本无法入睡。

虽然悲心很强,但他还是很痛,这也不矛盾,有的时候说你这么痛,怎么可能悲心很强烈呢?他就可以,虽然他的悲心强烈没有后悔,但是仍然非常疼痛。

到了黎明时才稍稍入睡,梦中出现一位身着白衣之人对他说:“要想获得菩提必须经历像您这样的苦行,善哉!善哉!”

梦中出现了一个白衣之人,她说,如果你想成佛的话,像你这样的苦行是必须要经历的,而且赞叹他,善哉!善哉!

之后用唾液涂抹他的伤口,用手擦拭。

用唾液涂抹他的伤口之后,用手擦拭,相当于给他做了加持。

他醒来以后伤口果真已经完全康复如初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所有的因缘具足的时候,这些都可以出现。我们念佛、持咒,或者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如果我们的信心非常的强劲,绝对可以得到上师三宝不可思议的大悲加持。我们在祈祷的时候,还夹杂着一些疑惑心,念佛念咒的时候,也夹杂了一些疑惑的心。很多这些事业的修法,很多咒语的力量,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不要怀疑,真正的用信心去念。如果真正通过信心地去念,它的力量就可以通过信心激发;如果有怀疑,信心不是那么清净的话,虽然还是这个咒语,但是被自己的疑惑心所障蔽,力量就显现不出来。

以前我和一个道友去上师那里求一个减少睡眠的咒语,上师传了,传完之后,道友就说我回去试一下,上师说,什么试一下,如果你没有信心,根本就修不成。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因缘,反正我一直没有修成。虽然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但是这个咒语现在也没有修成,现在睡眠仍然很多。

如果你没有坚信它可以帮助你的话,生起怀疑心咒语对我们的加持力量就会减弱;我们如果对上师三宝的本体有强劲的信心,然后对佛号咒语有强劲的信心,通过专心的念诵,它的力量非常的大。我们念诵的时候,一定要产生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是非常关键的,这个信心其实也是需要通过很多的因素才能生起来。我们虽然很想生起来,但是缺少因缘,有的时候还是有怀疑,那怎么办呢?就通过闻思、集资净障、祈祷,慢慢的让我们的信心从无到有、由浅入深,逐渐有怀疑的信心会成为清净的信心,这方面通过自己的福德增上,信心也会逐渐逐渐地引发出来。

为什么说越往后修越快?因为越往后修很多的违缘障碍、阻碍的东西,通过长期的修行该消失的消失,然后应该有的东西通过长期的修行该有的就有了。所有修行的起步都是很缓慢的,障碍很大,顺缘很少。如果我们坚持修的话,修行的规律就是这样的,只要你去修行障碍会越来越少,福德也就会越来越深厚。如果这样良性发展下去的话,后来就会越来越快的。因为他的顺缘越来越多,违缘越来越少,你的速度当然会越来越快,没有阻挡的东西,所以刚开始我们起步是困难的,最困难的就是我们现在的阶段,如果我们真正的能坚持下去,过了这个阶段之后,以后的修行就会越来越顺畅。

上师会通过方方面面方便来鞭策我们,鼓励我们,有时候骂一下,有个时候安慰一下,有的时候发奖,通过很多的方式让我们走过去。走过去之后,当我们真正的菩提心生起来之后,通过几次五加行、闻思之后,福德上来了,罪障清净了,该有的境界就会生起来了,境界一生起来,你的心稳定了,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上师也不会天天盯着你了,像这样上师就终于放心了,这个弟子可以过关了,再去度化别的弟子。

我们这里传达一个什么消息呢?现在这个困难的阶段是暂时的,只要坚持的修行下去,这些很困难的阶段都可以过去,我们的身体的状态也好,心的状态也好,这些很重的违缘也好,反正只要修行一定就会过去,这就是因缘法,没什么,它不是大无为法,永远不变化的,并不是这样的。

梦中的人就是大悲观音。

其实梦中的白衣人,就是大悲观世音菩萨。

从此以后,尊者相续中如理如实地证悟了实相密意,并且对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观理集五论词句全部能够朗朗流畅地背诵。

从此之后,他的相续当中证悟了实相。悲心很强烈的情况之下,也可以通过很强烈的大悲心引发了对于空性的证悟,而且对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观理集五论的词句全部能够背诵。他没有学过,也可以很流畅地背诵。理集五论上师在注脚中也讲了,一个是《中论》,昨天晚上上师刚刚传完了,这是龙树菩萨五论当中的根本论,也叫《中观根本慧论》。还有一个《回诤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细研磨论》,有些地方也叫做《精研磨论》,这就是中观五论。

有些地方还有中观六论之说,六论是在前面的五论之上再加一个《中观宝鬘论》,还有些宁玛派大德,不能加中观宝鬘论,要加一个《名言成立论》,到底是哪一个,这方面有争论。不加《中观宝鬘论》的根据是因为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教诫乐行王,如何修持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的很多方法,真正讲空性的颂词并不多。所以不能真实地叫做中观的论典。有些人说不能加《名言成立论》,虽然有这个名称,但是并没有这个译本。虽然中观六论有争议,但是五论的说法是没有争议的,中观理集五论就是前面所讲的论典,尤其《中论》是属于根本论,对于很多根本的推理讲得非常的细致。如果你要通达中观的话,一定要好好的学《中论》。

世尊转生为莲花国王时,一次他的领土内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瘟疫,

这是佛陀在因地修行时的一个公案。佛陀转生为莲花国王的时候,有一次他的领土内发生了一场非常严重的瘟疫,其实菩萨们在投生之前,也会观察,观察投生哪个地方对众生最有利益,他观察到这个国家的众生,可能在若干年之后,会遇到一场很严重的瘟疫,如果没有菩萨去救度,他们可能会因为瘟疫而死亡,很多人由于造罪业的缘故就会堕入恶趣,所以观察完之后,就会故意的投生到这些地方去。

并不是说这些菩萨投生到这个地方,怎么没有办法制止这个瘟疫呢?他是观察到之后,故意投生到这个地方去利益众生的。

许多人因此而丧生。国王唤来医生问:“如何才能有效地消除瘟疫?”

国王问医生怎么样才能有效的消除瘟疫?

n     医生回禀:“如果有如河达鱼的肉便可医治,其他的办法因为瘟疫之毒所遮蔽而无法知晓。”

医生观察之后,说如果有如河达鱼的话,这个鱼的肉可以治疗瘟疫,其他的办法因为瘟疫之毒的障蔽,没有办法知道到底什么样的药对这种瘟疫是有效的,目前为止观察到的就是如河达鱼的肉有效。

听到此话,国王选择了一良辰吉日,清晨沐浴、更衣、受持八关斋戒、对三宝做了广大供养、猛烈祈祷之后便发愿:

听完医生的话之后,这个菩萨已经立誓了,他要通过自己的能力让众生得到救度。既然只有如河达鱼可以救治,而这个如河达鱼现在可能在这个国家也找不到,没有听说过有一个叫如河达鱼的物种,所以他就发愿自己变成如河达鱼,通过如河达鱼的肉来救治自己的子民。

他选择了很好的日子,清晨沐浴更衣之后,受持八关斋戒,对三宝做了广大的供养,这方面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愿望满足。有些时候如果发一些愿,我们要让这个愿圆满的话,必须要有清净的善根来支撑,而受持斋戒也是让自己的相续清净,让自己得到很广大的利益和善根。有了广大善根支撑的话,善愿就容易成办,一方面是持斋戒断除恶行,一方面对于三宝座做广大的供养,然后猛烈的祈祷之后发愿,

愿我死后立即转生为斗雪河中的如河达鱼。

他就发愿,愿我死后马上转生为斗雪河中的如河达鱼。

说罢便从数百丈高的皇宫上纵身跳下,

在守斋戒的过程当中,如果结束自己的生命,按照常规来讲,也不太合适,但是他发了很广大的菩提心。即便看起来这是一个自杀的行为,因为他并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烦恼心而自杀的,他是为了利益众生这样做的。

结果即刻化生为斗雪河中的如河达鱼。

胎生或者是卵生可能时间很长,而且胎生卵生不太现实,可能国家里面有没有这个鱼,或者即便有,可能也不是那么大的,数量也不一定够。如果够的话,国王也不愿意为了人们的生命,把真实的如河达鱼杀了去救助这些人,这样国王也很难做取舍。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心甘情愿的化身。这是通过自己的悲心摄持,而且化身的鱼数量够大,肉可以辗转不断的长出来。

只有自己化生的如河达鱼,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了,既能够帮助子民,能够不伤害其他的鱼,自己也可以很快的时间当中投生一个数量够大肉够多的如河达鱼。他这样发誓,而且愿望特别强烈,因为化身的速度很快,所以立即就化生为如河达鱼。

l   接着那条鱼以人语对众人说:“我是如河达鱼,你们取我的肉吃吧!”

他说,我就是如河达鱼,你们来吃我的肉。大家都知道瘟疫只能如河达鱼能够救度,大家听了这个之后,如河达鱼现在出现了可以治我们的病。

于是众人纷纷割取它的肉,身体的一侧被割完后,它又翻到另一侧让人割,一侧的肉割下后,又长出来,就这样轮番交替。

因为这是一个大愿力、大菩提心和善根成熟的如河达鱼,所以也不是常规的方式。一般的鱼吃完之后不可能再长出来。因为他的悲心很强烈,愿力成熟的缘故,所以永远吃不尽。

食用鱼肉后,所有的病人全部恢复了健康。

所有的病人都恢复了健康。

那条鱼又对众人说:“我就是你们的莲花国王,为了让你们摆脱疾病而舍弃自己的性命转生为如河达鱼,

他说,我就是你们的莲花国王。作为国王不管怎么样,都能够有更多的资具和环境保护好自己的,但是他舍弃了自己的利益,自己转生为如河达鱼。

你们如果想报答我的恩德,就应该竭尽全力断恶行善。”众人也依照他的教诲去做。从此之后,他们都没有堕入恶趣与邪道中。

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你们一定要断除恶业、修行善法,众人也非常的感恩,纷纷去断除恶业、修持善法。因为他们断恶行善的缘故,死了之后生到善趣,没有堕入恶趣,所以莲花生国王也是自轻他重,为了利他,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完完全全以众生的利益为重。上面的达玛日杰达上师、仁慈瑜伽上师都是自轻他重具体的表现。

此外,世尊曾经投生为一只庞大的乌龟,有五百商主去大海取宝的途中,船只毁坏,接近死亡。

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投生过很多众生,有天人、国王、大施主,也有蛇、乌龟、青蛙等等,所以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修行不圆满之前,也会因为业力而堕落的,在《百业经》里讲,虽然他的身体堕落了,但他的心还是安住在大悲种姓里。还有一种说法,为了利益有情的缘故,故意投生为旁生,再通过旁生的身份接触到其他的旁生,去利益他们帮助他们。

世尊曾经投生为一只庞大的乌龟,有五百商主去大海取宝的途中,船只毁坏,接近死亡。前面我们也讲过,大海当中有很多危险,有时是大海的暗礁、摩羯鱼等等,有很多的违缘,他们遇到违缘之后,船毁坏了,接近死亡。大海很大,去过大海的人都知道了,仅凭自己的能力游到海岸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这时,乌龟以人语对他们说:

上师也说,很多经典记载,在特殊的时间段,比如劫初的时候,人和旁生可以对话的。有些人按照自己现在的状态,觉得这不可能,这是典型的神话,乌龟怎么可以说人话呢?你找出来一个乌龟说人话的过来,如果你找出来我就说是真的,否则统统归入神话当中,这就是《聊斋》而已。现在没有,不能代表以前没有。现在的科技在一二百年之前,也是一个神话,都认为是神话,怎么可能,一个时间一个时间完全不一样,我们的思维不要太过于狭隘了。只要是看不到的,接受不了的,统统归入童话。通过这种思维方法会阻碍自己的很多善根。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接触到的一概去否认,也是智慧不广泛的表现。现在没有这个情况,不等于以前没有;以前没有的东西,不一定以后不会有。

刚刚讲了,现在的汽车、飞机、高科技,如果再退后一二百年,那是根本不可思议的,别说一二百年,就是几十年现在的东西可能无法想象。我们以前求法要跑很远,现在根本不需要了,坐在家里面就可以听法了。如果我们在几十年前这样讲的话,没有人相信。但现在不单单是相信,而且也是在使用这些。劫初的人和旁生可以对话,我们不能说现在不可能,以前也不可能,这不一定,每个时间段都是不一样的,以前就是这样的。

“你们全部骑在我的身上,我救渡你们到彼岸!”于是它将所有商主载到岸边。因为疲惫至极,一到岸边它就睡着了。

一方面海很大,一方面人很多,五百个商人,这个乌龟也很大的。它把五百个商人载到岸边的时候,非常的疲惫,来不及游回大海,它就趴在岸边睡着了。

这时有八万只蚊子一起吸吮着它的鲜血。

这个时候来了八万只蚊子,一起趴在它的身上去吸它的鲜血。

乌龟醒来后,看到这种情景,心想:如果回到水中或者就地翻滚,恐怕这些蚊子就会死亡,于是它依然如故地躺在那里,舍弃了身体与性命。

虽然看起来只有几行字,但是这里面菩萨的心是非常地清净和伟大的。蚊子很多,八万只蚊子,有时候十几只蚊子、二十几只蚊子趴在我们身上已经感觉很恐怖了。

在石渠江玛佛学院上面有一块大石头,我也去过。以前华智仁波切坐在上面,把上身衣服脱掉之后,修血肉布施的时候,别人在远处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全部是黑的,走近一看,所有的都是蚊子,整个身体上面都是蚊子。他正在随学世尊修行,布施自己的血液给这些蚊子。华智仁波切他老人家是大悲的自性,所有的蚊子吸他血的时候,也说他通过悲心加持的,通过吸他菩提心的血液之后,以后肯定都会成为佛子,都是修行大菩提道的人。

八万只蚊子一起吸它的血,那个时候它想了,如果我回到水中,自己机会没事;如果就地翻滚也会没事。而回到水中,或者就地翻滚,这些蚊子就会死亡的,悲心很强劲的时候,根本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众生利益,这就是典型的自轻他重了,自己可以损失,自己可以死亡,自己可以受到伤害,绝对不会伤害众生,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众生,为了自己离开痛苦而伤害众生,菩萨心中没有这个,根本不可能的。

我们再再地讲,什么是大悲心成熟的心态?就是这种心态。完完全全是考虑众生利益,完全不考虑自己。它依然如故地趴在那个地方,舍弃了性命,八万只蚊子一直这样吸它的血,然后这些蚊子可能也不是我们现在的蚊子,蚊子也是很大,很厉害的,所以把它的血液吸干了,把它的肉也吃了。它的身体舍弃了,性命也舍弃了,就趴在地上死去了。

还有一个地方讲,它在布施的时候也发了愿,现在用我身体的血、肉满足你们需要,以后我要用正法来满足你们的法身慧命。

世尊发了愿之后,菩提心一直在这儿,也是为了八万蚊子在修行。

世尊成佛时,当时的八万只蚊子转生为八万天子前来闻法,最后现见真谛。

因为他发愿的缘故,在佛陀成佛时八万只蚊子首先转为八万天子,听法之后,现见真谛了。有一种说法,五比丘是人间第一批眷属,八万天子在天上是第一批眷属,五比丘和八万天人证得圣谛,五比丘证得了阿罗汉果,一般天人是得初果比较多一点。

发愿了之后,也可以说佛陀的整个修行是为了八万只蚊子修行的。因为现在我用血肉满足你们身体的需要,成佛之后,要用正法满足你们法身慧命的需要。他有这个愿力,菩萨的布施不单单是满足于众生暂时的需求而已,关键后续的发愿很重要。我们在布施的时候,不要小看给他布施了一元钱,好像没有什么,看起来利益不大。关键是后续的发愿,现在我用这些钱财满足你暂时的需要,以后我成佛之后,或者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还要用正法满足你法身慧命的需要,让你获得解脱,得到正法的满足。

可以说佛陀是为他们修行的。以前我看到《贤愚经》里面有个女居士,她见到佛陀,见到正法之后,很感激佛陀,好像得到了初果。她坐在房顶上想,佛陀三个无数劫的修行都是为我修的,的确是这样的。对于这些人来讲都是这样的,佛陀的三个无数劫的修行都是为我一个人来修的,如果佛陀不修三个无数劫的修行,我现在不能得度,我现在得度了,就是因为佛修了三个无数劫的善行,所以佛陀所有的修行都是为我修的,对他来讲的确是如此,对八万天子也是这样的,对五比丘也是这样的。只要发愿之后,这个菩萨的修行就是为他修的。

现在我们和众生结缘之后,我们的修行就是为他们修的,我们缘一切众生发了菩提心之后,我的所有修行也是为他们修的。因为发了这样的善愿,所以佛陀后面不断地回向,不断地发愿,最后他成佛了,愿力就现前了。佛陀刚刚证悟的时候,他们第一批在佛陀面前,听闻甘露法而获证了真谛。

菩萨的修行不单单是满足众生暂时的需要,而且发愿跟随三乘种姓的成熟通过正法来饶益,所以佛陀怎么做,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发愿也是这样的。当然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像佛陀、华智仁波切那样,这么多蚊子吸我们的血液。我们也没有禅定,会很痛很痒,有时内心当中也有恐怖,关于这些蚊子带来传染病怎么办,给它血液一点点倒是无所谓,给它一点点血就可以饱足了,万一给它带来什么疟疾、寨卡病毒,我们担心这个,有的时候也不敢做。

如果悲心很强烈,华智仁波切肯定没有考虑蚊子有没有带病毒,带了病毒又怎么样?只要对它们有利益就可以了。虽然暂时我们的心还达不到,但是我们会慢慢地靠近。夏天对于蚊子一只两只观察,据说这个夏天没有带病毒的蚊子,开始给一两只蚊子布施一下,可以慢慢来。当我们大悲心成熟了之后,也可以像华智仁波切、释迦牟尼佛因地的修行一样,把我们的身体用于布施,而且同时很欢喜地发愿,现在我在随学佛陀因地的修行,虽然我做的很差,但已经在慢慢地做了,像佛陀的小跟班一样。可能佛陀也会感到欣慰。

我们一边做,一边生起欢喜心,我现在布施给你这个,以后我成佛的时候,或者我所有的修行都为你修行,以后要救度你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佛陀的作意在《大乘经庄严论》当中,有很多大乘修行的窍诀,我们学了以后,知道菩萨是怎么想的,知道菩萨是怎么做的,逐渐把我们的心从自私自利狭隘的心,逐渐就修得很广阔。

我们的心其实是很广阔的,就像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我们的佛性也是没有阻碍的,我们的无明,人为的把我和众生之间划了一条界限。我们要了知它的本性,本来就不存在,为什么修不成呢?为什么不能把我的心修得无比广大呢?一定是可以的,只不过暂时来讲达不到,按照这个方法来做一定可以达成。

这是佛陀给我们示现了自轻他重的一个标准的公案,作为佛弟子来讲我们要发心逐渐逐渐地随学佛陀和大菩萨们的修行,发愿总有一天我们也要达到这样圆满的标准。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