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前行广释》第126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前行引导文》。前面我们学了共同加行,共同加行引导能够我们生起出离心,如果想要解脱的话必须要有出离心。因为所谓的解脱就是消尽迷乱,迷乱是什么?其实真正来讲,除了二取和六道之外没有其他的迷乱,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见、所闻、所处的环境,还有我们的心识本身是一种迷乱。解脱要消除迷乱,当然要了知迷乱的法不值得耽执,必须要出离。出离心就是让我们知道轮回没有什么可以耽执的,所有希求解脱道、志求于证悟实相的人必须要生起出离心。生起出离心的引导方法、次第在共同前行里面讲得很清楚,我们要学习、思维、观修,然后在内心当中生起不同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出离心。

有了出离心之后,接着讲了出离的解脱道,即第五品解脱的利益。解脱道怎么样才能获得呢?必须要依止一位有经验的善知识,如果他对解脱没有经验,也没办法引导弟子走向上解脱道,所以也讲了依止善知识。这里面讲到了所谓上师善知识应有的条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成为上师、善知识,他有他的标准法相。

作为弟子也需要具足法相,要成为合格的修行者,依止上师成为具德上师的弟子,也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可以的,尤其是对修解脱道的弟子来讲,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如果没有具足法相必须要通过训练,用各式各样的方法让自己具足弟子的法相。虽然众生很多,但是有法相的弟子不多,因为这个原因真实获得解脱道的人很少。如果自己是具足了最基本的法相,也找到了上师,那么如何依止呢?这里面也讲了依止的方法。

后面是不共加行,讲了皈依、发菩提心、修金刚萨埵忏悔,还有通过修曼茶和古萨里的方式积累资粮。

通过皈依的修法让我们的心逐渐从一个想要获得解脱、对解脱有兴趣的状况成为一个真实的佛弟子。前面是想要获得解脱,成为一个想要修解脱道的法器,但是有关解脱的功德,还没有在内心生起来,要通过修皈依生起皈依的觉受,这个时候真实具足了修行者的一些功德。然后再修菩提心,菩提心直接和大乘道相应。然后也要通过殊胜的金刚萨埵修法来忏罪,如果违缘太多了,也修不动。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体太差了,一身都是病,还要去跑马拉松,做很强的体力劳动或者长途跋涉,都是做不到的。同样菩提道也是很漫长的,真正要获得解脱,内心当中很多的违品、障垢必须清净到一定的程度。清净了违缘之后要积聚顺缘,快速积资的方法就是修曼茶罗。通过这些修行我们的相续成熟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可以修上师瑜珈。

上师瑜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不共加行当中的第五个加行——上师瑜伽。瑜伽是相应的意思,上师瑜伽就是与上师相应。与上师相应干什么,上师是代表什么?上师有无上的意思因为上师具有很多不共的功德,所以称之为无上,否则就叫有上,不能叫无上。具有条件、法相才能称之为上师,和这种上师相应其实就是和三宝、实相相应。这里面的上师不是代表一个师父,不是代表一个人,上师是代表实相。因为所谓的上师应该有他的条件,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师父就能叫上师的,这是很严格的。因此,和上师相应其实就是和实相相应。因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是实相的一种外现,真实的实相就是他显现成能够和我们交流沟通的样子。

上师瑜伽就是和上师相应,或者说通过祈祷上师和实相相应。因为每个众生都本具和上师无二无别的本体,本具佛性,现在就是因为有无明、障垢没办法现前实相。怎么样才可以现前实相呢?通过上师瑜伽的修法祈祷上师,上师具有强大的功德,自己带着恭敬心、欢喜心、信心去祈祷,因缘和合就可以清净迷乱,把迷乱清净了自己本具的佛性就可以显现出来,这就叫做和上师相应。在修的时候或者我们早期依止的时候,似乎上师是外面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但是从实相来讲他其实就是实相的外现,这一点要了知。

这种上师相应法就是上师瑜伽,上师瑜伽有很多种修法,有些是通过外在的祈祷,有些是通过风脉明点的方式来修,还有通过生起次第的方式来修。有很多不同的修法。

我们修的上师瑜伽,是通过观想外现显现,外相是莲花生大士,本性是殊胜的根本上师的这种修法来让我们获得加持。修上师瑜伽可以清净我们很多的障碍,积聚很多的资粮,也可以在相续当中强制性地生起证悟。强制性的生起怔悟就是上师瑜伽的一个特点,为什么把上师瑜伽放在最后呢?因为如果你想要强制性地获得证悟,也需要自己的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所以前面让我们非常认真的把四加行修好,要好好的依止上师,然后皈依、菩提心、百字明、曼茶都要修到量。如果把这些都修好了,这种非常强劲的善根和很微薄违缘的相续就是一个很好的法器,他的信心、菩提心都是上品的。如果有上品的信心和菩提心等等,他就可以通过呼唤上师、祈祷上师和上师相应的方式来获得加持。

如果我们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内心还没达到这么殊胜的标准,根基还没达到直接证悟的程度其实也可以通过修上师瑜伽来让我们的法器增上让法器尽快成熟,因为上师加持我的相续,让我相续更快的成熟,也是有这样的作用。

首先依止胜师如教行,中间百般苦行而实修,

最后密意无二得师传,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这是一个顶礼句。“首先依止胜师如教行”,华智仁波切主要的根本上师就是如来芽尊者,如来芽尊者的根本上师我们知道是智悲光尊者,他是龙钦宁提的创始者,也叫做第二龙钦巴或者龙钦巴第二。智悲光尊者三次直接获得无垢光尊者身语意的加持,之后无垢光尊者的所有密意全部融入相续,获得和无垢光尊者无二无别的果位,所以称为殊胜的上师。他依止胜师,然后如教修行,如理如实的依教奉行。

“中间百般苦行而实修”,中间的时候,如来芽尊者也是通过百般苦行来实修上师教授的殊胜的教法,他也是通过依止上师,然后实修正法。

“最后密意无二得师传”,最后密意无二,就是说如来芽尊的相续和智悲观尊者的密意无二无别。在《西藏生死书》里面也提到过,还有其他的传记里面也讲到过这件事,如来芽尊者在深山里面闭关的时候,有一次他从山洞里面出来,眺望上师所在的方向,看到一朵白云正在往那个方向飘,当时他想:白云的下面就是我的上师。他生起了特别强烈的恭敬心,一下子就昏厥过去了,醒来之后上师所有的密意完全和他成为无二无别。

当然这完全也是因为他在依止的时候,所有的修行都是非常到位的,最后通过这样的因缘就证悟了实相。我们知道很多祖师大德证悟的因缘是各式各样的,他是看一朵白云往上师的住处飘的时候,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思念,然后在这种非常强劲、猛烈的信心当中昏厥了,无分别当中醒过来就证悟了实相,成为无二无别了。

这是因为前面努力的依止、积资净障的必然的结果。如果以为只是最后看到了白云而证悟的,然后我也看一下白云,会不会昏厥过去也证悟了?即便是昏过去了,也不一定就能够证悟的。因为他最后证悟只是一个表示,通过这个因缘证悟的,并不是说这是主要的因缘。主要因缘就是早期的如理如法的依止,还有认认真真的修行教言,最后密意无二得师传,得到了真实的意传加持。

“吾等下师足下我顶礼”,华智仁波切说,在这样无与伦比的上师足下,我恭恭敬敬的顶礼。这个顶礼句对应我们的上师也是一样的:上师首先依止法王如意宝如教而行持,中间也是经历了很多的苦行。大恩上师以前讲过,他在学院依止法王的时候没有房子、没有吃的,最早的时候住帐篷,出去上课回来的时候帐篷就不见了,被大风吹走了,还有借房子等等,经历了很多的苦行,这些在他写的一些文字当中也有所体现,所以也是百般苦行而实修。最后就和法王如意宝的密意无二无别,法王如意宝给上师写的祈祷文“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这一句也是印证了的。这个顶礼句也同样适合我们,对我们的上师也是恭恭敬敬的顶礼。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在相续当中生起证悟智慧最直接、最究竟的方便就是上师瑜伽。很多修法修到后面真实证悟实相的最直接的方便就是上师瑜伽,在之前可能要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念很多咒语等等,但是真正来讲,生起证悟智慧的究竟方便、最殊胜的就是上师瑜伽。

第一个是讲上师瑜伽的重要性。上师瑜伽对于真实的修行者,尤其对于根性成熟的修行者来讲,它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或者说是无与伦比的,对此我们必须要知道。知道了之后生起信心,有兴趣有信心来修持,对上师瑜伽的原理很清晰的认知,对修上师瑜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

第二个是上师瑜伽的实修法。怎么样真实的修上师瑜伽呢?上师瑜伽的修法各种各样,有些是上师自己造自己的上师瑜伽,有些就是通用的上师瑜伽。这里面是通用的上师瑜伽,本体是根本上师,形象是殊胜的宁玛派祖师、无与伦比的大成就者莲花生大士,观想他的形象,念他的咒语。其实这个时候莲花生大士的咒语也就是上师的咒语,因为这是上师瑜伽,所以没什么差别。有些人问,我们上师的咒语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让上师讲下他的咒语?其实讲了也可以,不讲的话,莲花生大士咒语就是上师的咒语,这方面没什么分别。

第三个是传承上师的简历。为了让我们生起信心,最后讲传承上师的历史。

丁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

总的来说,要想修行一门正法,首先必须寻找一位具足一切法相的真正上师善知识,

其实在修任何佛法的时候,首先必须要寻找一位具足一切法相的真正上师善知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学习佛法当中人天乘的教法,也要找一位通达人天乘教法的上师,然后依止他,得到修行的关要,得到修行的窍诀;如果想要学习声闻乘的教法,也要寻找一位精通声闻乘教理和修行方法的上师善知识如理如实的依止;如果想要修持大乘的教法,也需要寻找一位精通大乘教义的、有菩提心的大乘善知识;如果想要学习金刚乘,必须要寻找一位精通金刚乘、安住在非常清净的誓言当中的善知识,然后依止。不管学哪一种正法都需要有上师的指引。

然后依教奉行、

依教奉行针对不同的层次、时间段,也有不同的差别。刚刚学习佛法不久或相续当中信心等等还不是那么清净,这时候的依教奉行可以有选择性的。自己通达的,了解的这部分可以依教奉行;没办法掌握的,暂时不做也不要紧。依教奉行的时候,如果上师的教言符合佛经论典,可以依教奉行;如果不符合佛经论典的话,可以不依教奉行。在《事师五十颂》当中也讲,这个时候可以直接说:这个和佛教的精神相违,我不做,也不会有过患,或者自己做不到的,也可以说不做。

这是一个阶段。刚开始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应该这样,这是最如法、最保险的一种依止方式。不是说学习佛法、依止善知识当中有一个依教奉行,上师不管说什么,我们都要去做,只要皈依就被套牢了,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不是这样的。这里面的依教奉行,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对我们来讲必须要了解。你能做的依教奉行,不能做的你就如实的讲这个我做不到,这样不会有过失。

还有如果当我们的智慧到达很高的高度了,有智慧去做非常深细的辨别对于自己所依止上师的信心也是非常地强烈、清净,忍耐力等方方面面都达到了一定程度,那个时候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不管做得到还是做不到都依教奉行,这个时候就可以做一个很大的跨越。如果按部就班去做的话,修行可能很缓慢,当你的根基成熟了,有了很大韧劲的时候,那个时候如果让你自己去选择,可能不敢去做超越的行为,但是如果有一位真实具有法相的具德上师让你去做,自己也愿意做,这个时候就可以超越很多固有的习气,对以前不敢做的就敢去做。这样你的修行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这个也需要弟子具有非常好的法相才行,一般来讲是做不到的。

不管显现上面是好的、不好的,符合佛教教义的,还是看起来不符合佛教教义的,看起来是善法、还是非法,他完全知道这是上师调伏自己的方便,不管怎么样他都会依教奉行。能够完全接受并去做的,要么他的根基非常深厚,要么他的智慧方方面面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完完全全地依教奉行。

就像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承上师在依止他们的上师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言他完完全全地都去做。那若巴尊者依止帝诺巴的时候,那么多看起来如法不如法的,甚至于偷稀饭、抢新娘子很多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根基高度成熟的人来讲,这就是打破他执著的强有力的方便。如果按他自己去选择他肯定做不了,按照常规的方法他可能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因为有了一个很强有力的推手,强有力的助缘,一下子就帮助他突破了。这个时候依教奉行就不加简别了,没什么可简别的。

这个对我们来讲也要注意,如果我们的条件、根基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时候,不要假装自己已经达到了,不管怎么样我都要依教奉行,好像自己已经达到了一种很高的程度,变相地炫耀一样。我们观察自己的相续是不是达到了这么好的标准?其实根本没有。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按照第一个阶段有选择性地依教奉行,这是自己能够做得到的。然后在有选择的依教奉行当中让自己的信心、智慧、福德逐渐地往上走。现在这个阶段的辨别能力、忍耐力、智慧力、信心都不达标,如果你很莽撞地去做了,最后就是后悔、埋怨、诽谤,一系列的问题都出来了。

这些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因为你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然后强制性地去依教奉行,就觉得这个是一位上师,他说什么话我都要听。他也许是一个真正的上师,也可能是一个冒牌货,但是我知道自己的情况,我还没有达到像那若巴尊者那样,或法本里面描述的圆满依教奉行的弟子的标准。没有达到的话,这个时候最保险的是有选择性地去做,这样不会有什么后悔,也不会诽谤、舍弃,一系列的问题都不会出来。我们要了解这个问题,也有责任、义务把这种思想给其他新来的道友介绍:密宗里面不是你皈依了就一定要怎么样,不是这样的,刚开始学的时候应该要有所选择。因为我们的智慧、方方面面综合的素质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标准,所以应该走比较大众化的路线。

对上师生起真佛之想、诚心诚意地祈祷上师,这一点十分重要。

对上师生起真佛之想,而且这个真佛之想非常稳固。我们刚开始可能觉得这是一位真佛,方方面面看起来都是真佛,但是随着依止时间的延长,尤其是看到上师的一些习气毛病,很多平凡的东西慢慢地出来了,刚开始是真佛,然后变成一个菩萨,菩萨变成一个修行者,修行者变成一个平凡人,平凡人最后变成一个很差的人,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这样是不行的,应该从下往上走而不是从上面往下来。如果从下往上走是比较好的,首先把他当成人,然后是一位老师,可以教授一些佛法。也可能是一个修行者,可能是有功德的人。如果他真正是一位具相上师,你越观察就会越发现他的功德,你对他慢慢地了解了,清净心就会逐渐地生起来。如果你从上往下的话,刚开始不了解,了解之后,慢慢地从佛到菩萨,从菩萨到了一个平凡人,这就不好了。

上师老人家说,修行佛法的人应该是有智慧的,有智慧就应该按照上师们教给我们的方法,从下往上走是最好的,千万不要依止的时候是佛,过几天就变了,这样是不好的。刚开始的时候,情愿我们认为他是一位修行者,或者是一位老师、一位善友,对他的期望值不高,然后看到他有一些平凡的行为,也不会太吃惊,因为我的定位就没有把他定太高。如果定位太高,佛应该是十全十美的。为什么他会做这个事情做那个事情?很多时候想不通。如果自己有信心有智慧,这些问题是可以化解的,我们现在没有到达那么高的标准,没有办法解决,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需不需要完全地依教奉行呢?需要。我们需不需要祈祷上师的时候,把上师当成一个真佛想呢?需要。虽然这些都需要,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步骤。真正能够达到标准的应该是完完全全地依教奉行,对上师生起真佛之想,并且真心诚意地祈祷上师,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经中也说:“胜义谛是依靠信心而证悟的。”

佛经里边也讲,真实的胜义谛是依靠信心。《摄颂》等当中也讲了这个问题,真正的胜义谛是依靠信心而证悟的。当然信心有很多种层次,就像我们前面学皈依的时候,大概分了清净性、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等等,这些都叫信心。在“信心”的名词包装之下,里面具备了多少实质性的功德和内容?这个方面我们要去观察,我们的信心里面有多少清净的智慧和有多少殊胜的成分?每个人是有不同之点的。所以,要通过长时间地闻思修行、积资净障等等方便,逐渐地把我们的信心,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有染污的到非常清净地生起来。

如果我们的信心,是通过扎扎实实地闻思修行生起来的。对佛经论典认真地去听闻、思维、观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实打实地可以生起辨别的智慧,通过佛经获得了观察的能力之后再引发的信心,就是具有坚实基础的信心。如果单单通过接触这个人,觉得这个人很温和或者很庄严,或者说这个人有很多的弟子等等,通过这些道听途说的信心,不一定是稳固的。如果通过闻思修行生起了真正的清净的智慧,依靠智慧去观察得到信心,这个就是有保证的。如果我们真正要生起信心的话,要力求通过闻思修行得到智慧,通过智慧去观察生起信心,这是比较清净的、有坚实基础的信心,是非常好的,这种信心就会达到胜解信和不退转信的标准。有了这个信心之后,我们再通过信心去祈祷就会得到加持并证悟实相,这从原理上来讲也是讲得通的。

因为这个信心其实就是信任,相信这样的对境,这里面有一种成分叫做清净心。信心也叫清净心,为什么叫清净心呢?因为对信心的对境,我知道他是很清净的,没有染污,没有过患,是很清净的对境,我观察的时候,这位上师善知识的的确确没有烦恼,他的智慧很广大,悲心很强烈,有殊胜的功德。对这个很清净的对境,缘他清净的功德生起来的信心,所以叫清净心。

缘佛陀生起来的信心也是清净心,因为佛陀很清净,没有烦恼障、所知障,他有清净的智慧,所以说他很清净。法宝也很清净,僧宝也很清净,三宝总集的上师也很清净。我们看到对境清净,缘这个对境,完全了知这个对境生起来的信心,所以是清净心。

清净心和实相是高度相符的,是符合于这个对境的,这里面没有迷信、染污的成分。如果我们觉得佛陀有烦恼,可能功德不圆满,那我们内心当中的信心和对境本身的本体就不符合。虽然他本身是清净的,但是你觉得他有染污,那么你和对境之间不符合的信心叫染污心。这个污染夹杂在信心里面,就叫做不清净的信心。我们闻思修行是干什么的?就是要把夹杂在我们信心里面不清净的成分,通过智慧把它去掉,如理如实地照见、了知这个对境,因为它本来就是清净的,然后对它生起信心,就没有理由退失。有什么理由生起邪见,有什么理由退失呢?没有。通过这样的方式生起的信心,会非常地清净,所以也叫清净心。

清净的心和对境很相符,和实相很相符,当然就很容易证悟实相,证悟胜义谛。如果你完全知道胜义谛的本性,知道佛法僧三宝的自性,知道上师的自性,他们都是代表胜义谛的,你的心已经达到这样高的标准,信心清净,已经如实地和胜义谛的本性、三宝的本性这么接近的话,当然就很容易在你内心当中生起证悟。我们知道胜义谛是依靠信心来证悟的,原因就是这样,因此这个信心应该是高质量的信心。所有的修行者,应该为了生起这种高质量的信心而发愿、回向,或者祈祷上师三宝,加持我一定要生起这样高质量的信心。

此外,阿底峡尊者也曾经亲口说道:“诸位法友,在没有获得菩提之前需要依止上师,因此要依止殊胜善知识;

阿底峡尊者说过一些很殊胜的教言,他说,诸位修行者、诸位法友们,在没有获得菩提之前,还需要依止上师,也就是说只要没有成佛都需要依止上师善知识的。十地菩萨没有成佛,也要依止善知识。那么他的善知识是谁呢?就是十方诸佛,最后他在金刚喻定的时候,也是十方诸佛给他灌顶,获得果灌顶,成就佛果。所以说,菩萨们乃至于没有成佛之前,都是需要依止上师的。对我们所有的修行者来讲,都不知道法界实相,也不知道很多修行的窍诀,非常需要依止上师。

依止上师从某些地方来讲,就是言传和身教。一位标准的上师善知识,除了给我们讲教言,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之外,还有身教,他以身作则给我们做示范,示范一个弟子应该怎么做,菩萨行是怎么回事,然后我们跟他学,我们的身语意逐渐地改变,变成一个标准弟子的状态。所以说,我们需要依止上师。

具有证悟的上师,他本身有很强的力量,有很强的加持力。弟子如果有清净的信心,那么内因和外缘具足了。我们的信心是内因,上师强劲的加持力是外缘,内因外缘具足之后,就可以发生感应,我们就可以获得加持。在相续当中很多的无明和迷乱,因为获得加持的缘故就可以很快地消尽,这样实相就会现前。

在没有获得菩提之前依止上师,第一个就要听他的教言,就是说听法;第二就是随学他的行为。这就是言传身教。还有一个就是祈祷,祈祷他的帮助,因为他有能力,所以我们要祈祷他的帮助:一定要帮助我、加持我,在我修行过程当中因为您的加持而突飞猛进。

因此,我们没有获得菩提之前需要依止善知识。

在没有证悟实相之前需要闻法,因此要谛听上师的教授;

证悟实相有很多种,比如像佛、初地菩萨一样证悟实相,或者在加行道的时候,从总相的方面证悟实相。无论如何在没有证悟实相之前都需要闻法,听受和实相有关的方方面面教法,有时候需要听一些外围的教法,有时候需要听一些正行的教法,有时候需要听一些增上证悟的教法等等,反正对于各式各样的教法都需要听闻。因此需要谛听上师的教授,经常性听上师的教授,这是很重要的。

所有的教授都是实相的等流。为什么呢?因为实相的证悟者,比如佛陀、菩萨们,以证悟了实相为因。“等流”,平等而流现出了什么呢?第一种是对于方方面面实相描述的教言;第二种是依靠这个教言为因,可以获得实相的果,这也算是一种逆向的等流。因为所有的教言都是和实相相关的,所以作为一个想要证悟实相的人,要经常听闻教言,也就是说要经常听法。

一切安乐均是上师的加持,因此要报答上师的恩德。”

一切的安乐都是上师的加持而来,因此就要报答上师的恩德。不管是世出世间的安乐,都是通过上师的恩德而获得的,我们了解了这个之后,就要报答上师的恩德。真正来讲对于上师恩德最殊胜的报答就是依教奉行,对他讲的教法要放在自己的心上去落实,而不是说在外在做点什么事情或者供养一点财产,这是没办法报答的。而且真正殊胜的上师,也不会希求这方面的报答。他需求的报答是什么呢?就是说我给你传法,然后去好好去落实,修持这个法,以后再把这个法给别人传讲。

报答上师法恩最殊胜的方便,第一个是自己修行;第二个就是把这样的教言再给别人去传授,自己好好地去传法,这方面才是真实报答上师的方式。

喀喇共穹格西说:“必须认识到上师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成就的作者。

我们必须认识到上师就是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成就的作者。我们获得世间的成就不完全都是通过世间的老师、善知识,在佛法当中,我们能够获得善趣,以及在善趣当中能够获得功德也是因为学习了人天乘十善的教法。而这也是在上师这里听闻了如何取舍,然后我们再去实践。上师还会用各种方便,有时鼓励我们去做十善业道和断除十不善业道,有时通过稍微惩罚的方式,强迫我们去做。就像现在的父母或者老师对于子女的教育一样,有时候是鼓励,有时候就是恐吓,通过惩罚的方式让他们必须要学、必须要做。因为小孩子那个时候还不懂,所以用了很多方便。强迫他们学完了之后,在长大之后就可以受用这些智慧,这些都来自于父母、老师的善巧方便。

世间人自己很难明白到底哪些是获得善趣、世间安乐的因,这时候就需要明眼的佛菩萨或上师善知识给他指点,你应该守五戒或者修十善。我们做了之后,通过这样的因就可以获得善趣的人身或者天道的身份,以及各式各样的安乐、财富、健康等等。因此我们知道世间成就的作者就是上师。你听到了他的教言并奉行了之后,最后就可以享受依教奉行善法的果。我们现在享受世间的成就是因为以前依教奉行了取舍之道的缘故。

出世间的成就当然更不用讲了,所有出世间的成就都是来自于上师,上师告诉你发出离心、菩提心、修持空性等很多殊胜的教言。你在长时间的修行之后,上师也是对你一世一世的接引。一方面他会引导你,在现在修行的时候发愿转生到一个能够修持正法的地方,这是获得暇满人身的因。上师会引导你去发愿。如果你一边修行,一边按照他的指引去发愿回向,下一世就会重新转生到他的身边或者一个佛法兴盛的地方。观察到你的转生之处,上师有自在的缘故,也会转生到你的旁边继续教导。如果还不行,再发愿继续教导,这样通过生生世世的教导,直到最后真实地获得出世间的果位为止。对于上师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成就作者的原因,我们通过这样分析的就会很清楚了。

即使精通三藏,但如果不恭敬上师,对上师没有诚信及感恩戴德之心也不会有所收益。”

即使我们精通了三藏,对于经律论非常通达,如果对上师没有恭敬心,也没有诚信和感恩戴德的心,根本不会有所收益。不会有所收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所精通的三藏,最多就会变成了一个学问,没办法把这个学问转变成证悟的力量。精通三藏其实应该和证悟成为一个等流的关系。刚刚我们讲了,一方面三藏是佛讲的,这是他的等流,一方面学了三藏之后,可以进入到实相当中。我们精通了三藏,就可以进入实相,进入实相之后,通过我们的证悟也可以讲三藏。三藏和实相二者之间永远是这样的等流关系。虽然你通达了三藏,但是缺少了恭敬和诚信,就没有办法把精通的三藏转化成为一个证悟的资源,这样不会有任何的收益,原因就是这样的。

现在我们所学的任何教法都可以变成一个证悟的因,如果自己没有去通达,也没有恭敬上师善知识,或者说没有诚信及感恩戴德的心,那么我们学了教法,也不会转化成证悟的因缘。前面这一段是总的来说。

尤其是,密宗金刚乘的一切道法中,唯独上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所有续部中都讲述了上师瑜伽的修法,并且指出这一修法比观修一切生圆次第更为殊胜。

尤其是在密宗金刚乘的一切道法当中,唯独上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所有的续部当中都讲了上师瑜伽的修法。那么在金刚乘当中对于上师瑜伽或者依止上师非常著重的原因何在呢?因为已经到了金刚乘,到了金刚乘意味着什么呢?经由前面的小乘道声闻共同乘或者大乘道共同的修炼,他应该有了一个很深厚的基础,对于道的认知,他的信心,都是非常的圆满。在这个基础上进入了金刚乘。所有的金刚乘都是基于这种高度上面讲的修法,金刚乘所调化的众生应该都是上根利智的人,不是根基很利,就是在前面通过长期修学,他的善根非常深厚,信心也很稳固针对这部分众生来讲,直接给他讲上师瑜伽的修法,他们完全可以接受。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接受呢?刚刚学习佛法的人,还有有一部分显宗的修行者,比较看不惯密宗的一点,就是如此的尊崇上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有时候我想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刚刚学习佛法,思想当中对密宗当中所讲的上师的定位就是一位出家师父,最多是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的身份可以和佛并驾齐驱,甚至于排在三宝前面,首先皈依上师,然后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什么把他排在前面?他们非常想不通。我如果处在他的位置也会想不通。把这位师父放在佛陀的位置上,甚至有时候他的恩德还超胜佛。为什么这样的呢?这是他们没有了解金刚乘在讲这个教言的时候本身所处的位置。如果通过金刚乘的修行高度来看这个修法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接受;如果你没有到达这个高度,对于金刚乘前面所要具备的所有条件,自己没有去了解,没有修,也没有通达,直接看到金刚乘的教言之后,很自然就会生起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想法。就像小乘的修行者如果没有通过大乘道的训练,一上来看到了万法皆空,佛、众生、道、涅槃、轮回都是空的,一下子接受不了,就和这个道理是相似的。如果是已经通过训练达到大乘的高度的人,对万法皆空、因果空等等,非常自然就可以接受。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思想到达了这个高度,这种教法是在这个高度讲的,而不是针对刚刚入门或者共同乘的修行人讲的。如果没有学习过,不通达这个原理的人,他看到密宗金刚乘对上师如此的推崇,为什么对上师好像比佛还恭敬,这个原因是什么?有的时候就没办法了解。

其实我们从密乘的信心和智慧来讲,进入密乘的时候,对于前面显宗的比如说空性、如来藏等等都通达了,加行也修了,通过修曼茶或者密乘提供的积资净障的方式,相续当中的福报很深厚,通过殊胜的净罪方法,罪业也很微薄。而且这里所讲的上师也不是平常我们眼中的一位出家人,虽然他从表面看起来就是一个师父,但是密乘当中也不是说随随便便找一个师父就是佛,我们就应该把他看成像佛一样,没有这样讲。尤其是不共的密宗金刚乘,对于上师的条件还要严格。

如果我们看到了具德的上师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时,就会知道的的确确这个上师已经具备所有的功德,即佛陀、正法道谛和灭谛的功德,还有殊胜僧宝的功德,僧宝也就是圣僧,我们把一到十地的菩萨称为圣僧,实际上佛法僧三宝的功德他都是具备的。我们所依止的,对他依教奉行的上师,就是佛法僧三宝的具体代表。

有些人觉得是不是颠倒了,应该依法不依人。我们看到的不是佛,不是法,也不是僧团,就是一个人。其实密宗的上师善知识不是平常意义上的人,他就是三宝的总集。三宝的总集是随便讲吗?不是随便讲的。因为他的条件达到了这个标准,的确就是三宝的总集,所以密宗的弟子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之后,他就不是一位师父或者修行者,为什么要把师父当成佛一样拥护呢?不是这个意思,意义完全不一样。

虽然外表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的内在安住了佛一样的功德。如果这样去依止,其实就是依止三宝一样。因为他本身就是代表法的,他的身体、语言、意都是法,所以他的本身就是一个法的代表。依止这样的上师完全没有违背所谓的依法不依人的原则。

这个一般人眼中的上师,并不是一个所谓的普通人,他其实是具备功德的,就是法活生生的代表。这样讲了之后,我们就可以了解。为什么有些时候会对上师这么恭敬呢?所有的教法都是从上师这儿获得的,密乘的灌顶、殊胜的诀窍都是从这儿来的。

如果我们皈依其他的对境,比如说我们皈依佛,现在一般众生的福德是也只能从塑像、画像上面了解佛,而真佛陀能不能够给我们讲教言呢?这是没办法给我们讲教言的。真正的法宝就是道谛和灭谛,或者就是文字。如果我们没有智慧也会很难理解,尤其是对于最了义的某个成佛的方便,我们自己去看法本也没办法看懂,法本自己不可能讲法,比如大圆满的法本放在这儿,它也不可能开口,把里面所有的密意给你讲出来,这是不会的。真正的僧宝是什么?就是一到十地的菩萨,一到十地的菩萨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一到十地菩萨,他们都在佛陀的报身刹土当中,我们去不了刹土,也看不到。第二种是在人间,显现成善知识的样子,就是我们刚刚讲的看起来是个师父,其实是个圣僧。这样讲还是一样的,我们依止的并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依止了具有殊胜功德的圣僧宝。

平常我们依止本尊也是这样的,虽然我们每天观想本尊、念诵本尊心咒等等,但是现在本尊没有现前,还没办法和我们对话。真正能够引导我们就是现在面前这个上师,他显现成人的形象。一方面可以和我们交流沟通,一方面来也具备殊胜的功德,所以说,他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人或师父,其实就是三宝的总集,是一位完全可以引导我们修法的殊胜善知识或者引导者。

通过很多原理分析的时候,密宗当中针对的是上根利智者,前面这些情况是可以成立的。在密宗金刚乘当中,对于上师的恭敬心达到了如此的高度,而且也把这个作为所有修法的核心,不是说随随便便的,也不是说为了控制其他人,就是基于能够让众生最快的证悟。本尊佛陀都没办法给你直指心性,这位上师可以给你直指心性,而且也可以给你作很殊胜的加持,因为通过实修上师瑜伽就可以直接做加持,所以他是非常殊胜的,这个原因就是这样的。

当然刚才讲的这些,只是所有道理的一部分。我们把这些作为一个思路,可以从这方面去思维,很多人都会产生疑惑。为什么我们要依止这样的上师,看起来就是一个要吃饭、要睡觉、要走路的上师,和佛一样观待是什么原因呢?首先我们要认真的观察,前面讲了不是说你依止一位师父或者他有一个上师的名称,比如听某某道友叫他上师,那他就应该是大圆满法里面讲的上师吧?那不一定。刚开始弟子要长时间的观察,时间短了根本观察不出来他到底是不是具有法相的上师,这方面很严格。因为他在密乘当中的地位如此殊胜,所以需要慎重地长期观察。如果一旦观察到量,就应该像对待佛陀、本尊一样去依止。他就是一切悉地、一切加持的来源,并且此处也讲了上师瑜伽的修法比观修一切生圆次第的修法更为殊胜。

如续部中云:“何人俱胝劫,修十万本尊,不如一刹那,忆念上师胜。”

续部当中讲,任何一个修行人,在俱胝劫,即一亿劫或者十万劫当中,修十万本尊。比如观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等等,按照经典续部的观点,对于佛像仅仅看一眼,观想或者忆念的功德都很大。因为他们是殊胜的福田,所以功德是非常大的。

在俱胝劫当中,修十万数量的本尊,虽然福德非常的殊胜,但是也不如一刹那之间忆念上师殊胜。这不是说我觉得这个上师怎么样,这个不一定,这里面所讲的上师就是一个真实具有最殊胜法相的上师。不管从哪个方面观察,都经得起考验的殊胜功德的上师。对于这样的上师一刹那忆念,功德远远超胜俱胝劫修十万本尊。如果他是一个凡夫人,你觉得他是一个上师,认为忆念他一刹那比十万劫忆念十万本尊殊胜,肯定不是这样的。他本身是一个凡夫,只不过你觉得他是一位上师,然后这样去忆念,觉得自己得到了教证里说的境界,肯定不是的。

上师应该具有真实的功德。虽然前面也有一个观想狗牙得加持的公案,但是一般人来讲,这样的信心难以生起。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地方就是说狗牙待在佛台上面,它也不会给你交流互动,你基本上没有什么生邪见的机会。一般人对于上师要和他互动,就是说要观察他的行为,他会说话、走路,可以做各种行为,有很多生邪见的机会。有些人说反正我对他生起信心,你看狗牙不是也可以吗?虽然从道理来讲的确是这样的,但是狗牙和师父还是不一样的,毕竟狗牙是不动的,即便你有信心天天去祈祷,它不会和你说话,也不会跑下来偷吃,你发现了之后对狗牙生邪见,这个是不会的,它就是待着佛堂上。

这和所谓的上师不是一个标准,你要和上师互动,不能说我只要有信心就可以了。你生信心的来源在哪里?你是有分别念的,心中觉得这个对那个不对。当你长时间观察到这位师父不具备功德,他没有像经书里面描绘的一样,你会怎么想,还能保持这种信心吗?会不会慢慢开始打退堂鼓了呢?很有可能慢慢生起邪见、怀疑了。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如果你有清净的信心,从一个凡夫人那里也可以得到加持,就像狗牙也可以得到一样。假如你对于凡夫人的信心一直不变动,还是可以得到这样的加持。最麻烦的地方在于狗牙是一个不说话的,不会互动的对境。如果他也会说话、走路,做各式各样的事情,信心很有可能会动摇。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功德那么明显都还有人生邪见,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仁波切,身语意的行为都那么清净,还是有人生邪见的,何况是一个根本没有功德的人,你不生起邪见,才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地方。

从这个方面来讲,长时间的观察、依止一位传承、智慧、悲心都经得起观察的上师就是非常好的。有些宣传材料上面讲的不一定是真的,宣传材料我都可以写,写得比释迦牟尼佛还厉害都可以,这个不可靠,有些是如实表述,有些并不是。如果你和他接触,通过他的悲心、智慧慢慢接触,生起的信心可能要稳当的多。

我们应该知道,这里所讲的一定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上师,我们要依止一位具有殊胜功德的上师。虽然有可能我们也会生起一些怀疑、邪见,但是因为他的功德明摆在那儿,所以自己也很容易发现这是我的非理作意、邪见而已,上师根本没有这样的过失,这是很容易的。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应该依止一位比较可靠的上师,这是非常关键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很困难。每个人都觉得我的上师是可靠的,为什么你觉得他不可靠呢?这方面说来说去也要看自己宿世有没有积累清净的善根,我们在前面的依止善知识也讲过,在上一世积累了很多清净的善根很重要。如果你的福德深厚,就会遇到一位清净的上师;如果你相续当中的福德浅薄,很容易会遇到骗子。虽然有时很无奈,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此宁提金刚藏乘自性大圆满的观点,既不是像下乘那样凭借伺察、推理等方式来抉择甚深意义,又不是像下续部那样依靠共同悉地而获得究竟殊胜悉地,

“宁提金刚藏乘”,“宁提”就是龙钦宁提,即心滴派或者心髓派,比如说上师心滴、龙钦心滴,藏文翻译过来就是宁提。金刚藏乘自性大圆满的观点不像下乘那样,小乘和显宗称之为下乘,它们就是通过伺察、推理,比如说《俱舍论》通过很多的伺察,因明当中通过很多推理,学习中观的时候,也通过很多的推理来抉择甚深的意义。比如抉择人无我、法无我如来藏等等。也不像密宗的下续部那样,事部、行部、瑜伽部等等是下续部,不像下续部那样依靠共同悉地而获得究竟悉地。下续部获得成就的方法是首先通过修行获得共同成就。

成就有两种,一个是共同成就,类似于世间当中很多的神通。修禅定的人只要掌握了方法都可以获得共同成就。前面我们也讲过,比如以前的遁地术、金丹术,金丹术就是提炼黄金。还有眼药,不是现在看电脑时间长了用的眼药,而是通过很多殊胜的药物,念咒之后,涂在自己的眼睛上面,可以直接看到地上和地下的宝藏,这是眼药成就。有很多不共的成就。第二个是通过共同成就可以逐渐获得究竟或者出世间的成就,这也是有一个过程,不是直接获得的。

也不是像其他上续部通过第三灌顶的喻智慧来直指义智慧,

上续部就是无上瑜伽,通过第三灌顶的喻智慧来直指义智慧。上续部通过第三灌顶智慧灌顶的喻智慧,首先生起喻智慧之后,来间接表示究竟的句义灌顶或者智慧,就是通过这个比喻来给你直指,这个就是究竟的智慧,和这个类似,所以说也是直接讲的。

而是认为唯一依止一位传承如纯金丝线没有沾染破誓言的锈一样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

在大圆满的传承当中,唯一依止一位传承犹如纯金丝线,就是说像纯金的丝线一样,从传承上师到这个上师之间完全没有中断,而且这个金线也没有被破誓言的锈染污。一代一代的传承上师里面,每一代都是很清净的,没有破誓言,而且证悟也非常殊胜的上师,不是一个普通的上师,而是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因为上师瑜伽的修法直接是强迫性领悟证悟的智慧,如果这位上师没有证悟,也没办法给你证悟的智慧。甚至于你一直祈祷,他完全不知道,这样祈祷的话意义就不大了。

为什么具有殊胜证悟呢?这个相当于是最主要的标准,他具有殊胜的证悟,也有神通。你祈祷他,他会知道,然后给你加持,这就是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

将这位上师看成真佛,以坚定不移的虔诚信心与恭敬心猛烈祈祷,

把这位上师看成真佛一样,这里面讲了一个是信心,非常虔诚的信心,完全相信这样的上师和佛一样,不单单是白天,晚上也是一样的;不单单是在短时间当中,长时间当中也完全坚定不移。不管是上师对你好的时候,具有像佛一样的信心,上师显现上面打骂的时候,或者像在传承上师的传记里面那样,有时候无端的冤枉你偷东西,有时候在很多弟子里面点某个人的名字,说你偷东西、破戒,这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他的信心也不会变,这种信心通过了很多的考验,不是现在我们说的那样对我的上师有佛一样的信心,那还是属于虚无缥缈的信心,根本经不起观察、考验。

真实的信心完全经得起各种考验,不管是打骂,还是完全没有来由地说你破戒、偷东西、人格很差,都是经得起观察的。不管从哪方面考验,他的信心一点都不动摇,这种信心是非常殊胜的。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总有一天也可以达到这样的信心,达到这样的信心离证悟就非常近了。否则的话,想在在我们现在的信心当中,生起很殊胜的证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把它定成目标逐渐靠近。虽然我们现在和生起证悟可能隔了好几层,但是可以通过修上师瑜伽的方式,祈祷上师加持我生起上师就是真佛一样稳固的信心。首先通过祈祷生起这种信心,然后在这种信心基础上,再祈祷就可以生起证悟,然后以非常殊胜的恭敬猛烈的祈祷,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

这样的话,自己凡夫的心和上师的智慧完全成了无二无别,本来自己祈祷的心是凡夫的心,通过上师加持之后,就像修上师瑜伽速赐加持的时候,通过很长时间的祈祷之后,观想上师化成五光明点,从头顶融入到自己的相续当中,这时候上师的智慧和我的凡夫心就成为无二无别。无二无别的意思并不是说上师的智慧和我的凡夫心混在一起,分不开了,不是这样的。智慧进来了之后,凡夫心瞬间就消亡了.因为有法和法性不可能并存,虽然现在我们处于凡夫心当中,如果凡夫心现前的时候,智慧现前不了的,但是现在上师的智慧下来融入到我的相续当中,智慧一旦现前凡夫心就没有了,这个无二无别的意思是这样的,不是说两个混成一起分不开了。而且上师的智慧一降临,就会安住在上师的智慧当中,凡夫的境界就没有了,自然会安住在和上师相应的状态当中。

上师是什么智慧?他就是如来藏、实相、三宝自性,通过这个方式和上师相应之后,然后自己安住就得到了上师的加持。得到加持也有很多种,究竟的加持或初步的加持。初步的加持是得到一种觉受,安住在这个觉受当中。在这种状态当中,他得到一部分的加持,得到一部分的加持时,自己的凡夫心也是减弱一部分,安住在这个状态当中。后面当我们的信心非常坚固的时候,融入之后完全安住在和上师无二无别,这时的凡夫心一点都没有了,完全是上师的智慧其实也就是借助上师的智慧显露我们本性的智慧而已,就是这样的意思。

我们本性的心性和上师的本性本来就是无二的,只不过通过凡夫人的分别心,觉得我和上师是别别他体的,就通过修行来泯灭这个分别,也是有这种原理。

也就是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力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就像前所引用的:“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前面引用过这个教证,我们应该知道胜义谛俱生智慧,只是依靠积累资粮和清净罪障的力量,再加上具证上师的加持力,除了两个方法之外,依止他法诚愚痴,依靠其他的方法完全是愚痴的。这是最直接的,其他方法能不能够证悟呢?也可以,但不是直接的证悟,而是缓慢之道,次第的证悟方法。

萨RA哈尊者也说:“师言入于何人心,犹如现见手中宝。”

上师的教言进入到谁的相续当中,也就是说真正获得上师加持的时候,犹如现见手中宝,就像宝贝放在自己的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手中的宝贝,同样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相。

此外,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也在《虚幻休息》中说:“依靠观修生圆次第等各道本体不能解脱,因为它们还需要依靠行为及助缘等。

无垢光尊者在《虚幻休息》里面也是讲到了上师瑜伽的殊胜性,他说,如果单单只是依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道,没办法解脱,还要依靠其他的行为,比如说积资净障、荟供等等其他助缘的修法,这个时候逐渐才可以证悟,而上师瑜伽不是这样的。

唯以此上师瑜伽自道本体才能使自相续中生起实相的证悟,而得解脱,

上师瑜伽自道的本体不需要依靠其他的助缘、行为,只是依靠上师瑜伽就可以在相续当中生起实相的证悟而获得解脱,所以我们在修的时候,一定要努力让自己生起清净的信心、恭敬心,非常强烈的去祈祷。

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

《誓言庄严续》中云:“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不如刹那念师胜,

这和前面的教证差不多,就是在十万俱胝劫当中,勤观修具有相好的本尊,虽然这个功德利益很大,因为一刹那观想都可以圆满很多的资粮,不如刹那念师胜,但是不如一刹那忆念上师殊胜。

念咒修法千万遍,不如祈师一遍胜。”

念了一千遍、一万遍的咒语,不如念诵一遍上师的祈祷文殊胜。平常依靠上师瑜伽、法王如意宝的速赐加持的祈祷文,能够认认真真的去祈祷,这时候就可以得到殊胜的加持。

《阿底庄严续》中也说:“观具恩上师,于头顶心间,或于手掌中,千佛之成就,彼人亦可得。”

在《阿底庄严续》中讲,观具恩上师,观想具三恩德的上师。这里讲就是《经观庄严》中具有三恩德的上师,第一个是赐予最殊胜的无上大圆满灌顶的上师,第二个是赐予大圆满窍诀的上师,比如说像传授《文殊大圆满》《大圆胜慧》等等殊胜窍诀,第三个就是传续部,比如传授《真实名经》《大幻化网》等等,这些都是密宗的续部,三恩德上师就是金刚上师。这个地方的具恩上师就是具有恩德的根本上师,把根本上师观在头顶、心间或者手掌当中,在合掌的时候,也可以把上师观在手掌当中。千佛之成就,彼人亦可得,一切佛的成就这个人也可以获得,这就是观修上师瑜伽的殊胜的功德利益。以上讲完了一部分修上师瑜伽的必要。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