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前行广释》第95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前行引导文》。《前行引导文》有共同前行和不同前行,还有破瓦法。这些修行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证悟实相的修行方法。这些修行方法主要是对心的引导,既然是引导文是对心的引导,那么因为在身语意当中心是主要的,所有的修行都以调心、修心成为佛法当中的主要核心的修行的部分。身和语是辅助,主要是修心。如果心修好了,身语自然而然也会调正,在修心过程当中身和语的配合也可以帮助我们修心,它是这样的关系。

共同前行也是为了让我们的相续成熟为能够修持不共前行的法器,那么不共前行也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修正行的法器。那么通过这样次第的修行,我们的心就从一个纯纯粹粹的世间凡夫人,逐渐到了一个修行者,修行者最终可以通过修行正法成为觉悟者。成了觉悟者自利圆满了就可以利他。

当然在成办自利的过程当中,也可以跟随自己修行的进步,通过自己掌握的智慧等等去帮助他人,这个都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但真实的利他还是要在自利圆满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可以真实地利他。

像《大乘经庄严论》等等的这些大乘的经论当中就说过,基本上来说凡夫人在初地之前的利他,很少的众生可以得到利益,真正得到利益很少很少。登地之后到八地之间有一部分众生得到利益,然后八地之后就很多众生、绝大多数众生可以得到利益。这个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自利的能力和利他的能力是挂钩的。我们有多少自利的功德其实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众生。

凡夫人自利很欠缺,所以在利他的能力上面也是不圆满。也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要发誓成佛,为什么要发誓成佛呢?因为觉悟了之后利益众生的能力就很殊胜,对众生能够做到的利益就像前面讲的一样,登地之后真实的一部分众生可以得到利益,还有大多数的众生可以得到利益,和最后成佛之后他就可以用自己圆满觉悟的力量真实的帮助所有的众生,让一切众生都可以得到利益。

所以,现在我们了知这个要开始修行,修行共同前行、不共前行其实也是让我们的心阶段性成熟的重要的修行。一下子让我们觉悟佛果很困难,一下子让我们登初地也很困难,所以这些就必须要循序渐进。虽然也有一些是顿悟的根基的人,顿悟根基的人也有,他自己相续当中的福德很圆满,他的智慧也很敏锐,信心也非常的坚固,这些就不一定在今生当中还要经过这一系列的修行,他虽然今生当中可能没有学很多,但是他宿世以前,他的前一世再前一世他在这些修行方面已经下过功夫了,在这世当中不需要再过多的下功夫。

有些时候我们不要看着利根者,他们是这样那我也要这样。他是以前就以经努过力了,那么我们现在是以前没有努过力,现在上师让我们该修的这些加行认认真真就要修,该生起的一些境界、功德、觉受该生起来就慢慢生起来。所以利根者有利根者的修行方法,钝根者有钝根者的修行方法。这些方面有些时候没有一个可比性的。

对我们大多数的中下根基来讲,循序渐进的次第修行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能够像利根者那样,一下子顿超然后得到佛地,得到解脱的果位。所以我们必须要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相续当中不具备的这些功德要具备。利根者有利根者的表现,比如说他就表现成悲心特别的清净,信心非常地稳固,相续当中邪见很少,这些方面都是利根者他自己的体现的方式。我们自己有的时候相续当中的很多邪见,每天从早到晚不断的生起来,然后还有悲心很欠缺,这些方方面面都不够,那就不是利根者的表现。既然是利根者有利根者的表现、一种相,钝根者没有这些那就可能不是利根者了,所以我们就按照钝根者认清楚自己的现状,接受自己这种状态,然后慢慢的修行。不管怎么样利根者他也是多生累世逐渐逐渐的能够沉得下心来、静得住气慢慢的修炼上来的,他也不是一下子怎么样的。

有的时候我们盯着别人的果,会忽略别人的因,别人的努力我们就会看不到,别人成功时候的光环我们就很羡慕怎么怎么样。我们就问:你是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窍决吗?有什么发家致富的捷径?赶快告诉我。告诉你你觉得这个不是,你可能在忽悠我,还有一个另外的让你快速致富的。其实很多人他是通过很多很多的努力、打拼之后慢慢获得这样状态的。

佛菩萨的功德也好,现在很多利根者的修行者也好,他们也是通过很多的艰辛。他在前世、上一世也可能经历了很多闻思方面的困惑,还有很多修行方面的困惑,包括工作生活方面的折磨等等,他在经过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通过智慧来面对了,他通过智慧来进行观修、修炼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的。所以我们自己在修行过程当中有些违缘、有些障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这个是不是没办法对治呢?肯定是有的,佛菩萨出世的完全的核心的目标就是为了帮助众生,为了帮助众生在修行正道的过程当中具足一切的顺缘,包括教法、包括提供道友的帮助,包括方方面面的对我们修行方面有利的所有的因素,佛菩萨出世了会带给我们,然后遣除我们很多很多的违缘。只要我们真正的按照佛菩萨的教言去做、去修的话,相续当中的障碍、违品这些都是完全可以调伏的。

前面我们学完了共同加行,现在我们学的是不共加行。不共加行前面我们也是学习了皈依的修法,皈依的修法修完之后就让我们对三宝完完全全的生起一个不动摇的信心。那么这个信心就是宁舍生命不舍三宝,无论如何宁可舍弃我的生命也不舍弃对三宝的皈依,也不舍弃对佛法的观修、对三宝的皈依。这个方面我们就要在相续当中反反复复的去观想、去发誓,只有这样经常去观修、发誓思维皈依的功德、它的必要性,很深入细致的思维之后我们再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这种心才不会动摇。

当然我们真正遇到生命危险让你舍弃三宝的事情可能不一定每个人都遇得到,这个必定是在有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之下才遇到,把你抓住了,让你舍弃三宝,不舍弃就把你杀死。这样事情几个人遇到的呢?很少很少的。除了极端的一些情况,有些时候佛法遇到违缘的时候,这个有可能会遇到,但是很多时候基本遇不到的。

但是和这个相似的,比如说我们在生活、在工作、在修行过程当中遇到违缘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动摇——这个三宝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呀?我皈依了三宝是不是没有力量?这个相当于类似于要舍弃对三宝的信心,其实差不多的。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这个容易,反正我被抓住的时候我也可以,好像脑袋里面观想我被捆住了,外面一个人用刀顶着我,然后我就可以说:我宁舍生命不舍三宝。好像观修的时候想的时候可能是在我们脑海里面不断的浮现出这种场景。这种情况不一定每个人都遇得到。但是在生活工作过程当中在遇到违缘的时候、内心当中会生起这样那样的怀疑,这种怀疑就和那个差不多。有些时候这些违缘让我们自己的信心动摇,有些时候外面别人用奖励、用威胁,反正方方面面的让我们自己对三宝动摇的话,其实都是我们在修皈依过程当中要面对、要观修、要发誓的地方。

无论如何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不管出现什么问题,不管内心当中的分别念还是说外在遇到很多违缘、违品,我自己对三宝的信心都不动摇,这个不容易。真正我们被抓住的时候,如果遇到那一天的时候,平时我们皈依的心不坚固的话非常可能内心当中就畏惧了,然后嘴里面就开始说我舍弃三宝舍弃三宝,非常有这个可能性的。所以说我们在平时遇到这些违缘的时候也很容易对三宝的信心开始动摇——如果你是这么大的力量为什么我遇到事情的时候没有帮助我遣除违品?没有怎么怎么样……?有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这种想法。这种想法其实对佛法的修行本身就是一个障碍。

所以我们要在观修的时候把所有的这些类似于这方面的问题都要考虑进去,都要发誓:不管怎么样,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对三宝的信心都不动摇。这个必须要不断的去观修三宝的功德,综合性地观修自己作为一个修行者欠缺的地方。三宝不共的利益和功德方方面面去观修的时候把这个准备做充分了,遇到违缘的时候自己的信心就不会动摇了。

那么这个就是我们修道的第一步,趋入觉悟之道的第一步就是皈依。这个当然是很关键的,这个就是基石。那么在皈依完之后我们现在学习的是第二个修法,就是发菩提心发殊胜菩提心。殊胜菩提心是我们正式进入大乘道,正式选择大乘究竟觉悟之道的一个关键的修法。第一个它也是一种心,相当于确定一个目标;第二个它也是大乘道的核心。所以一方面这个菩提心的修法是让我们进入大乘道的相当于是一个仪式一样,你必须要发了菩提心受个菩提戒,这个时候就标志着你进入了大乘,发起一个心,宣誓发起一个心然后就开始进入了大乘

一方面来讲发菩提心也是我们入道的一个标志一个仪式,但是不仅仅是这个。如果它是一个标志、仪式的话,那就像我们在世间当中宣誓宣一次以后不需要每天宣誓了,那么是不是这样呢?不是这样的。除了我们在进入大乘的时候我们要发誓——要利益一切众生发誓成佛,这个之外其实整个大乘道是以菩提心为核心的,整个大乘道都是以菩提心来体现。所以这里面菩提心不单单就是发一个心。

菩提心有两种,一个是世俗心一个是胜义心。所以说世俗谛的发心和胜义谛的发心他都有了。而发心当中有愿心和行心,愿心就是平时我们讲的发誓要利益众生。行心就是我要实践这个发心的种种行为,体现就成了什么?体现的方面就是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然后布施摄、爱语摄还有利行摄、同事摄,六度四摄全部包括在菩提心当中,都是属于菩提心。

所以说菩提心是入大乘门的,而菩提心也是整个大乘道修行的所有的内容,都包括在这个菩提心当中。所以我们说这个菩提心不是说我十万遍念完了,好像觉得菩提心就修完了,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只是我们要内心当中生起菩提心的一些训练,让你生起来。生起来之后所有的修行都是在这个通过十万遍或一百万遍的念诵观修生起了这种真正、真实的利他心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它来摄持我们去做布施,用这种心摄持我们去做持戒,这种心摄持我们去做安忍,然后就修持空性,然后就修持密乘等等。

整个所有大乘道全都是可以包括在菩提心当中,那么这个是不是一辈子的修行我们就很清楚了,这个是不是生生世世的修行就很清楚了。所以不是说在两个月当中念完了,好像我们就感觉菩提心就修圆满了,以后可能再不需要,最多每天念三遍,最多怎么样…,这个不行。其实每天我们都要在这个菩提心的基础上去实践所有的大乘显宗和大乘密宗的修行。而且已经成就之后利益众生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去展开利益众生的事业。

所以说,菩提心的修行对我们来讲是所有大乘道的核心,除了这个之外没有大乘了,哪里有一个大乘修行者没有菩提心修的大乘?绝对没有。没有菩提心即便是念大乘经也不会变成大乘种性,你念的是大乘经,那会不会变成大乘修行呢?不会,因为大乘的修行不看你修的是什么法,而是你以什么心态去修,去做事情去修什么法。

如果以菩提心摄持即便是造一些罪业它也会变成功德的(后面我们要讲),即便是你去修小乘的法它也会变成大乘的。这个方面来讲不是说我们修的是什么,而是说我们以什么样的心去修这个法,如果有了菩提心之后行、住、坐、卧这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全部都可以变成大乘的资粮,都成为相应于大乘道了。修小乘禅定也好,或者是守八关斋戒也好,或者说是守别解脱戒也好,或者有些时候前面极端的来讲的话,即便有些时候菩萨通过菩提心摄持去杀生、偷盗等等这个也会变成菩提心的资粮,后面这个道理我们慢慢要学习到。所以这个心的转变是很重要的,只要这个心一转变了,就像点金剂一样,这个菩提心像点金剂一样,它所碰到的任何事情通过菩提心一接触都变成黄金。点金剂就是它只要一接触这些铁器都会变成黄金。

所以我们的菩提心像点金剂一样,心相续当中有了菩提心你不管是走路、吃饭还是做别的事情,它都可以变成成佛的资粮。即便是生起菩提心用菩提心摄受去看电影、去打游戏它也会变成成佛的资粮。当然“我发了菩提心了”,如果是一个幌子就另当别论,是为你找借口另当别论。我们说的是真实的菩提心,如果有了真实的菩提心摄持的话,其实你有菩提心之后你的行为不会错得离谱的,这个不可能的。因为菩提心本身就是一个很清净的心,也是具有智慧的一种心。

所以,只要有了这个菩提心之后,它就像点金剂一样,任何人接触这个发了菩提心的菩萨,还有他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成佛的资粮。这个是非常非常殊胜的,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在相续当中生起这个菩提心。

菩提心之前现在我们学的是四无量心,前面舍无量心已经学习了,慈无量心也学习了,现在我们学习的是悲无量心。悲无量心就是要修大悲,修大悲心。大悲心是菩提心的灵魂,有的时候大悲心等同于菩提心的这个情况也是很多的。意思是说我们内心当中一定要生起这个大悲,真正有了大悲心的话我们才愿意真实的去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去奋发,真是太想解脱众生的痛苦了。菩萨他自己的心(上堂课我们讲了)通过这样大乘的修行非常的柔软,很柔软,所以说很柔软他根本没有办法忍受---眼睁睁的看到众生受苦,他自己是完全忍受不了的。

那么忍受不了怎么办呢?他就会把这种很柔软的悲心,没办法忍受众生受苦的悲心转化成修行的动力:为了让自己尽早的获得这种力量,帮助众生的力量,而不是永远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他就会非常的精进,很精进,他的修行会非常的认真,很严格。每一个修行的细节完完全全去落实。而不是说法本里面讲了,我看了之后好像大概差不多理解了,就放过了,他绝对永远不会这样的。他就会理解法本当中讲的这些全都是让自己觉悟的方法,佛经当中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一个多余的让自己没办法成佛的、没办法解脱的,一个字都没有。所以,他会对佛经当中所讲的每一条教言,对于论典当中讲的每一个教言他都会非常认真的去对待,去思维,去观修,努力把这些法义融入到自己相续当中,去改变自己的心。他自己的态度,对法的态度,他就会这么认真去对待。

什么时候我们对于法,有了这么殷重的心的时候,我们对于法有这么殷重的心,那么我们的心也差不多被调伏了。如果我们觉得法是法,法是这样讲的,我也许不需要这样,无所谓。这个时候就说明我们的心还没被法调伏,法还没有入于我们的心,对我们自己的心还没有产生影响

所以,现在我们修行就是让这个法对我们的心产生影响,哪方面影响呢?就是朝着经论当中、教言当中的指引,达到这里面所讲的状态。比如说悲心的状态,法本里面讲的悲心的状态,一段时间,真正我们修好之后,我们再对照这个法本,和我的相续一对照,完完全全符合。法本里面讲的就是我心的状态,一看法本,完完全全都对得上,这个修行当中悲心就算是修圆满了。空性也是一样,你如果空性证悟了之后,你拿出来《金刚经》印证,或者禅宗《金刚经》印证或者《楞伽经》印证,一对,全都是对得上,对得上这个就是可以印证的。

所以,我们自己修行到底成不成功,或者我们烦恼调伏得怎么样,就把法本拿出来看一下。如果这个地方这一段也是很惭愧,那一段也很惭愧,翻过来还是很惭愧,这就说明我们可能离这个标准的境界还有差距,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的去努力。

但有些时候我们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拿出法本一对,这段话对得上,那段话我对不上,这就说明我有进步了。以前是完全都对不上,每一篇都是惭愧、惭愧,每个都做不到。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可能这个可以做得到了,这个可以相似对得上一点点,这方面就说明我们在进步。我们心和法本的印证,用法本来印证我们的心,什么时候高度相同,就说明我们的心修到量了。我们心和法本之间能不能够完完全全的高度重合,这个就要看我们自己的努力。因为法本所讲的都是佛菩萨的经验,佛的经验,菩萨的经验,还有这些高僧大德他们自己的对道的体会、体悟,都写在法本当中。所以就让我们随学。随学是一方面,印证也是一方面,到底我们学得怎么样?你把法本取出来看一下,对照一下就行了。认真公正的对照一下,这方面就很好印证。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也不会盲目,对自己的一些境界也不会盲目的高兴。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对照很多地方都做不到的话,其实我们也不要过度的沮丧,因为法就是引导我们达到这个境界的。关键就怕我们对法不殷重、不重视,也不认真对待他,相当于他也不认真对待你,他也不会进入到你的心里去的。如果你对待他高度殷重,他就慢慢慢慢入你的心,这就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闻呢?要听闻,要思维,要观修,然后在座下反复用法、用法本当中法去接引自己,以他作为前导,去接引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用这些方面来做指引。

前面我们讲了一些没有悲心的人的情况,今天我们继续讲。

现在我们认认真真地思维这些道理,看到那些旁生痛苦而观想感受者就是自己会怎么样?

这段修行就是要让我们设身处地的去观想一下众生的痛苦,让我们去模拟,相当于是模拟众生的痛苦。经常我们在打游戏的时候,模拟游戏里面的人物,或者是什么什么,我们就把自己带进去,我就是这个人,我在里面干什么干什么。那么观修的时候,修悲心的时候,就要让我来模拟这个受苦的人,我就是模拟他,模拟的越真实我就越能够体会到众生的痛苦。因为现在我在这儿,虽然我很惨,但是还有比我更惨的,我不知道更惨的人到底是怎么个惨法。这个时候我要去看,以前是法本,现在我们也可以借用现在的视频,世界各地很惨的状况看了之后,我们就设身处地去观想。

观想如果是我会怎么样?如果我遇到这个痛苦会怎么样?如果我现在正遇到战争,现在到处都在爆炸,现在子弹到处飞,我是怎么样恐怖的心情?就把自己带到那个场景当中去,很无助的那种感觉,很痛苦的感觉,这个时候去体会现在正在遭受痛苦的人的心态和他内心当中的恐怖、肉体上面的痛苦。方方面面去高度的模仿,相当于模拟受苦的情形。

我们真正模拟佛经当中讲的地狱众生的痛苦,首先了知地狱众生在受什么苦,然后把自己带到那种场景当中去模拟受苦的那种情况,就是自己在受苦。旁生道怎么样受苦的,然后饿鬼道是怎么受苦的,人间的这些是怎么受苦的,如果是我应该怎么办?这样自己的心就会越来越柔软,因为心和境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如果你经常这样观修的话,我们的心就会从以前很漠视,漠不关心,或者很坚韧的心,逐渐逐渐就软下来了。软化了之后就可以体会得到,相似能够感受得到对方的那种绝望、对方那种痛苦。如果是我应该怎么办?如果是我的话,我是不是特别的希望能够从这种痛苦当中抽离出来,肯定希望,一秒钟都不想呆在这种环境中。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众生的痛苦,这个众生的痛苦就不是和我没有关系了,这个时候就联系起来了,就把我和众生之间联系起来了。联系起来怎么办呢?现在很多众生,以前很多众生受过这个苦,现在很多众生正在受这个苦,以后还有很多众生将会受这种苦,只要轮回存在,这个苦就无法终结。而平常我们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方法是没办法彻底的摆脱痛苦的。如果真正要摆脱痛苦,必须要在因上面去下功夫,必须要修解脱的道,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的缘故,那么我要认真的修行。把这些思维之后,对于现在我正在做的事情,现在我正在做的闻思修,我就会觉得意义很重大,这个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个听法不是今天高兴就听一下,不高兴就不听。思维观修,就不是那种走走过场而已,的确是感觉到了身上的重担感觉到一种责任。我就有这种责任,不是说没有关系的。我就是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因为我现在走上了觉悟之道我懂了,我懂修行,还有很多人根本不懂。所以,为了能够利益他们的缘故,我要好好的认认真真的去修行,非常认真去修行。所以,通过这样观修之后,也许以前自己是随随便便修一点,随随便便听一点,思维一点,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非常必要的,或者最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以前我们也讲过,如果我们对于法,对于修行的必要性不了解的话,很多时候修行佛法在我们自己的排序当中,可能排在第三、四位,乃至排在最后一位。修行要为所有的事情让路,今天来个客人,让路,把修行让到后面去,我首先接待这个人;然后朋友聚会,好了,佛法让路,然后和朋友聚会;然后别的事情也要让路,反正全都要让路。最后说,如果有时间我就修一点,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就算了,觉得自己重要的事情完成了,佛法嘛明天再说。很多时候佛法是永远排在后面的,佛法为其他所有的事情让路,这个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自己对于最重要的事情还没有真实的了解,对真正能够帮助自己和他人获得究竟解脱的佛法认识还不足够。所以,我们要认真的看一下,佛法当中佛陀打的广告,菩萨打的广告,到底怎么样?我们这个佛法的产品到底怎么好?就是我们要认真对待一下,看一下,在宣传的时候对佛法这个产品,我们是不是认真看了这个广告了?其实从某个侧面来讲,的的确确,比如菩提心的功德、利益,它怎么样使用?这些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广告。如果上师不讲法,不广而告之的话,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事情,我们不知道有佛法解脱这回事,我们也不知道菩提心这回事到底是什么。

所以,上师每天都在打广告,给我们讲这个很殊胜很好,把它的原理完完全全地告诉我们,打消我们的疑虑,让我们自己慢慢慢慢开始了解了,了解之后就可以去使用佛法这个产品。所以,这个的确非常好,这个不是虚假广告,的的确确非常好的,遣除我们的痛苦,帮助众生解脱痛苦很好的方法。

现在我们修行是切身去体会一下,但是真正去体会就很困难了,正在被杀的众生我们现在去体会,体会不到。虽然我们可能在无始以来被杀过无数次,但早就忘了。但是现在我们要大概去体会一下他内心当中的痛苦、绝望,这方面是这样。

下面是华智仁波切他就通过当年牧区的一些习惯,让当时的修行者模拟的去体会一下被宰杀的众生的痛苦。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试,但是我们还可以针对当前对我们自己来讲,我们身边的,或者我们看到的某一个事情对我们触动大的,我们也可以去观想一下,这个时候就可以让我们去体会。我们在打坐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个方面来进行观修,这个也可以是观修的一部分,修行的一部分

怎么样来做呢?

我们不妨试一试,自己用手捂住口鼻中断呼吸停留片刻,看看会有怎样的痛苦、何等的恐惧?

就是我们自己用手把自己口和鼻子都捂住,不让呼吸,看我们能够怎么样,基本上来讲,一两分钟之后就会受不了了。受不了之后怎么办?马上就自动把手取下来了,马上恢复呼吸,感觉就顺畅了。但是被杀的众生可没有这样的,他没有这样——受不了了,赶快把绳子解掉了,或者怎么样,这个是不会的。他一直要在这个状态当中,一直要持续,持续到命终,持续到死亡为止。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样情况了。我们捂住口鼻模拟一下它的痛苦,其实这个完完全全还不是。因为我们在感觉受不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己把手取下来了。但是被杀的众生可不是这样的,对方就是要把这个旁生也好、把这个人也好置于死地,根本没办法逃脱。

这种恐惧这种痛苦一直会延续,延续到他死亡为止。所以,我们体会一下到底怎么样痛苦?何等的恐惧心呢?有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这样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去真实的理解。即便是有的时候我们想:我们在这个地方,我们坐在房间里面,我们坐在舒适的垫子上面,正在舒舒服服听法的时候,现在地狱的众生,正在感受痛苦,现在饿鬼的众生,正在感受痛苦,现在很多旁生正在被遭杀,还有很多众生正在感受很难以忍受的痛苦。

我们现在根本没有体会,没办法去感受很多众生正在感受的痛苦。我们现在在听法,正在种下安乐因的时候,还有很多众生正在种下以后受苦的因,这个也是我们要观修的。世间当中是有很多很多,那怎么办呢?让他们自生自灭吗?如果让他们自生自灭,就不是一个修行者应该做的事情,不是一个修行者应该有的心态。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想:我有责任,他们的确是愚痴没办法了解,但是我自己要主动的发起利益他们的发心,利益他们的工作我一定要自己承担起来。这个也是佛菩萨告诉我们的,希望我们做的,那么也是我自己有责任,有义务的。

这也是大乘修行者内心成熟的一个标志。什么时候这个家庭,男孩也好,女孩也好,什么时候开始想到分担家庭负担的时候,什么时候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责任的时候,说明这个时候他内心就成熟了。那么什么时候我们自己作为大乘的行者真实地体会到了,真实的认知到了,利益众生主动去帮助众生是我的责任,如果真正体会到这个的时候,就说明他的相续当中种姓已经苏醒了。他如果真正体会到这个压力、重担,这个责任在肩的时候,他就会很认真的去学习,非常认真学习。

以前可能是上师鼓励你学,有的时候做一点小威胁,或者有的时候呵斥一下,或者有的时候给点小奖品,反正这个时候让我们这样去学。但是什么时候当我们自主的认识到这个学习的重要性,不需要上师道友再来鼓励我们,我还照样非常精进的去学习,这个时候从某个方面来讲,佛陀也很欣慰,上师也很欣慰,也是自己成熟的一个标志,需要达到这个标志,是这样的。

所以,现在很多时候都是上师带着我们走,哄着我们走,因为我们不懂事,根本不懂,随时想撂摊子撂了,想把这个撂了就撂了,这个好像没感觉怎么样。不发心了,好像丢了就丢了,扔了就扔了,不学了,随随便便一样。所以,有些时候上师老人家也会,佛陀、上师们也会经常性的对我们劝慰,或者有的时候呵斥等等,做了很多让我们继续地留下来。留下来有的时候,好像就是说我们需要给佛菩萨做事给三宝做事,给上师做事,但是其实对我们最好的就是留下来做,继续做。

就像小孩子不懂事一样,有的时候大人也会用很多很多的方便,劝他继续学习,劝他怎么怎么样,他自己是不懂。但是大人们他们是知道,他们看得更远一些。佛菩萨的眼光和我们来讲,我们就是小孩子一样,我们现在修学有些时候像玩耍一样,高兴了就学一些,不高兴算了。这个时候我们要认识到修行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责任很重大,这么重的责任,绝对不允许我们以特别休闲的心态,然后一边很放松的心态怎么样放逸,一方面想起来就学习佛法,不是这样的。什么时候我们感觉到一种重任的时候,主动的把利益众生的重担,自己主动挑起来的时候,这个时候会非常的勤奋。对众生来讲,也会非常的慈悲,很柔软,然后也会很勤奋的完成自我的修学。所以这些观修完完全全都是让我们种性苏醒的修行方式。

经过这样一番慎重观察之后,心里默想:连续不断感受这般剧烈痛苦的一切众生实在可怜,如果自己有能力将他们从所有不同的痛苦中解救出来那该有多好!

所以,自己要发自内心的怜悯连续不断的感受剧烈痛苦的众生。前面我们阶段性的把自己的鼻子捂住,这个是阶段性的感受。但是现在众生是连续不断的感受这样痛苦,而且现在很多的地狱有情基本上不停止的,他的痛苦基本上是没有停顿的时候,一直是感受很强烈的痛苦。

有的时候我们被火烧一下,被水烫一下,我们就感觉非常难受,但是地狱的有情,他是持续不断的感受的,这方面来讲的话就太可怜了。而且所谓的连续不断是什么意思?连续不断其实还可以延伸成轮回,就这个轮回当中漂流了,只要他在轮回当中漂流,他这个痛苦就是连续不断的。像这样就连续不断的感受这样非常剧烈的、难忍的痛苦。

而且有些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很痛苦。比如说,变苦或者行苦,有的时候就根本没有意识到,但其实也是一种痛苦的体现。因此说自己了知到这个,自己的观修越深入,自己对众生痛苦的体会也就会越深刻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从大悲的种姓出发,就会发自内心的希望所有的众生,从不同的痛苦当中解脱出来该多好啊。

像这样你非常非常渴望所有的众生都离开这种痛苦,就马上离开这种痛苦,永远不再感受这种痛苦,那个时候他的心修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如果在这个心态上去修自他相换,他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在修自他相换的时候就是真实的愿意所有众生的痛苦我来感受,让众生马上从这种痛苦当中解脱出来,这个时候他的心就非常的迫切,也很清净。

这个其实也是代表你的心的成熟,就是说如果真正发自内心的,不是说一次两次,而是说持续性的、稳固的生起那种非常非常愿意让众生从痛苦当中解救出来,就完全忍受不了众生受苦,完全看不了也忍受不了众生受苦。如果内心当中生起这种感觉的时候,就说明自己相续当中的悲心已经到达一定程度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再进一步升级的话,他就愿意代受众生苦,他就愿意自己受苦,情愿自己受苦也不让众生受苦,这种心态这种行为慢慢慢慢就会被引发出来。所以这些修行是一环套一环,首先前期的善心,前期的这个悲心生起来之后,后续的这种完全为了利益众生,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利益的悲心,很纯净的悲心在这个基础上才生起来。

否则的话,我们现在修悲心多多少少都带了一些自私自利的功利的思想,想我这样修对我有利益,多多少少都带一些。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心修下去,这种自私的心,这种为自己考虑的心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这个悲心会越来越纯净,最后完全就是一心一意的想众生得到解脱,众生不要再受痛苦,他完完全全就是想这个。自己受再大的苦,自己受再大的委屈,这些完全不是事,对他来讲不考虑的,只要众生能够离苦就好了,至于我受多大的损失无所谓。所以,总有一天菩萨通过这样的观修他会到达这种地步。

对于以上的道理要反反复复地观修。

因此华智仁波切教诲我们说,以上的这些道理要反反复复的观修,去模拟众生受苦的情况,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捂着自己的口鼻去体会。

有些时候,比如在很冷的时候,以前好像是日昌法师他为了体验寒地狱的痛苦,在很冷的冬天,很冷的地方,他在外面用冷水洗澡,像这样体会寒冰地狱的痛苦也有。有时候当然我们也可以相似的去感受热地狱的痛苦,这方面我们去体会一下,感受一下,有的时候就很难忍,非常非常难忍。以前在学院的时候,我第一遍学前行的时候,也是看到上师讲的这些教言的时候也想体会一下,当时我们在生钢炉,以前里面烧牛粪,最后烧完之后的火烬还是红红的那种,我想体会一下就放到手上放一下,特别难忍,非常非常难忍。也是感受一下热地狱的痛苦,只是一部分,而且温度也是马上要灭的那种,也不是特别的烫,也不是温度最高的时候,放一会儿的话就受不了了,所以这个方面感觉非常难忍。

有的时候我们在汉地的夏天,很热很热的时候我们就特别难受,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想一想热地狱啊,这些方面也是一样的,有时候我们想一想市场上的一些泥鳅、鱼被杀的时候,就像泥鳅用剪刀剪到肚子上,剪开然后把内脏掏出来,那如果是我们自己怎么办?黄鳝被钉在钉子上面,然后竖着拉一刀,然后把它的骨头内脏一起剔出来,那如果是我怎么办?吃猴脑的时候,如果是我们被固定住,把天灵盖取开,然后用滚烫的油倒到我们的脑袋里面,我们会怎么样?

有些时候想一想的时候的的确确的话难以忍受的,但是业力成熟了它没有办法,一点都没办法,谁去帮助它们?是吧?有些时候有一些有悲心的人看到了,他会想方设法去把它买下来,买下来放生,但是还有很多根本碰不到,也没有这个因缘,碰不到,它就只有这样忍受了,没办法了。

还有太多太多,这个素材在娑婆世界太多,关键我们要去寻找,寻找把它转为道用,成为自己修悲心的一个素材,让自己的心修得很柔软,柔软之后我们自己就有了一个想要帮助他们的动力,为了帮助他们我一定要精进修行,这种动力,这种精进的动力很深,很宽广。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学佛,学一段时间没有动力了,没有动力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刚开始的动力是来自于新鲜感,刚刚学习是新鲜感,什么事情都很好玩,但是这个劲一过了之后,修不动了,他的动力已经消耗完了。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找一个更深的动力,那什么动力呢?要不然就是自己知道轮回痛苦求解脱,这个也是动力。还有一个就是这么多众生的痛苦,我为了帮助他们,我一定要精进修行,这个动力就更深,更宽广这么多痛苦,这么多众生正在受苦,我怎么可能这样非常悠闲的而住?也不去修行,也不去念诵,也不去观修,也不去学习,就是这么悠悠闲闲的就打发了日子呢?

这个时候如果想到这点的时候,我们动力重新生起来,而且这种动力很强劲,而且关键是很深远,他的责任很大,他真正是认识到了责任了。而不是说这个小孩子读书很新鲜,学校很新鲜,这个新鲜劲过了之后,很无聊,很枯燥,这个时候他有的时候就学不下去了,天天想逃学。但是如果真的发现到,他自己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的时候,他就会很努力。

但是我们自己修行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只是靠一些很肤浅的动力推动我们的话,他走不了多远的。上师说修行佛法的人必须多学法,一定要闻思经教,闻思经教知道这些道理之后,就会触发我们的深层次的动力,了解道理之后的动力生起来了,这个就很难退了,这个不会被消耗掉,这个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热情被消耗掉了,这个是不会的。

所以这个方面对我们来讲真的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动力的话,有的时候搞两三年他就学不动了,麻木了,有的时候说油了,不管是什么样的词,反正就是学不动的意思。但是如果我们真正认真的观修、思维,把自己的心修的很柔软,没办法忍受众生痛苦的时候,这种悲心一旦生起来了,他的动力一定是非常强劲的,而且真正的完完全全的去想帮助众生,只要众生还在受苦他这种努力就不会被终止。

这个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核能吧,是不是叫核能还是叫什么,反正这种动力就很强劲,所以说我们应该生起这种犹如核能一样的动力,必须要生起来。所以说我们要多闻思,一方面要闻思,但也需要观修,有的时候单单闻思是不够的,单单闻思你不去观修的话,内心当中没办法触及到内心深处,所以说必须在闻思之后,要挑时间来打坐,座上去观修,把法义深入到自己的内心当中去,深入到自己的骨髓里面去,这个时候让自己的心有个转变。

当然你只打坐你不闻思也不行,因为很多你要打坐的内容,你需要观修的需要打坐的内容,必须要通过闻思提炼出来,然后去用在你的打坐当中,所以说你只打坐不闻思也不对,你只闻思不打坐也不对,两个都是不对的。所以为什么叫闻思修呢?闻思修的话既要闻思也要修,像这样的话可以保证我们的修行比较顺畅。

但这个过程当中也会有些违缘,所以我们就要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多祈祷上师三宝,供护法。这个时候供护法就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了,不是为了自己事业顺利了,这个时候供护法就是我在修行过程当中,不要让我的修行停滞,我的内心分别念不要让我的修行停滞,这个时候愿护法神加持我。护法主要是保护修行佛法的人和佛法本身的,你不修行他保护你干啥?所以像这样,如果我们要修行他就会保护你、护持你,这个方面来讲方方面面都要去做。

所以这里面告诉我们要反反复复观修,就是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个观修,不是说我学了知道了,然后就放下了,不是这样的,这个必须要反反复复观修,要生起来,一定要把我们的心改造成这个样子。观察修一定是要通过这种观察,很深入的观察然后就要生起来,一定要对我们的心有个扭转,一定要有一个改变,改变过来。

因为我们以前的心根本不考虑别人的利益的,甚至于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伤害别人,不关心别人是不是有痛苦,身体的痛苦、心的痛苦根本不在意、不在乎。但现在我们的心很柔软了,对于苦果和苦因我们都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知,这个时候别人的痛苦就放在我的心上了,我很在意,很在意众生的痛苦,就像我自己不愿意忍受一样,众生也不愿意忍受。第一,自己不愿意再给别人制造痛苦和痛苦的因,第二,如果别人有痛苦和痛苦因的时候,自己就有走出去真正主动去帮助他的动力,这个也是很关键的,非常关键的。

尤其是,所有的上师和僧人本该身先士卒作为慈悲的表率,然而遗憾的是,如今有些上师、僧人无有丝毫慈悲心,对众生造成的痛苦甚至比在家人还严重,这真是到了佛法末期,已经是将食肉罗刹作为供养处的时代了。

这是当时华智仁波切对身边有些修行者的棒喝吧!像这样下一记重锤,把他们敲醒。出家人本来是佛法的代表,他应该是慈悲的表率,有时候有上师的名称,有时候是僧人的表相。不管怎么样,所有的上师、僧人应该是作为慈悲的表率,身先士卒的修慈悲心、利益众生,但是很遗憾,有些法没有入心的一些修行者,正法没有入心,也就是没有修悲心的过患,他跟着以前的习气走,虽然叫上师、僧人,但是作为一个上师或大乘的僧人,应该有的最基本的不伤害众生,和利益众生的心一点都没有生起来。不仅完全没有生起来,而且对众生经常造成很多很多的痛苦,有些时候甚至于比在家人造成的痛苦还要严重。当然并不是说那么普遍,就是说有一些情况,这个情况的确存在。

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讲,有些时候虽然这是个人的行为,但是我们也会很自然的就把他划归成佛教的一些过患了,这个方面当然要分析清楚,他是一个个人的行为,不代表佛法。反过来讲的话,作为一个修行者,虽然这里面讲上师等出家人,但是在家人其实也是一样的。作为一个佛弟子的话,我们自己的行为也要尽量符合佛陀的教义。别人这样看到了,别人这样说了,有些时候也是对我们的一个监督,这样其实也是有必要的。虽然我们说这是个人的行为不代表佛法,但是有些时候别人不管你是不是个人行为,他会自动的归类到佛法里面去,而且他也不懂。我们学习佛法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才可以把这是个人行为,不代表佛法分清楚。你还想说从来不学习佛法的人,就可以自动把他分清楚,这对他来讲也不公平。很多时候非常容易被别人自动归结成佛法的过失。

作为修行者的我们也应该注意,最好是内心调伏,内心成熟外表也成熟,如果说内心没有成熟,我们至少在外表上不要去做伤害众生的事情。因为我们代表的不单单是自己的利益,有的时候也代表佛法的利益,还有众生的利益。因为别人看到你的行为,马上会对佛法对修行人整体做一个诽谤,对他来讲也是一个伤害,因为对佛法诽谤,是对严厉的对境诽谤,他自己也是造下了不好的因。所以我们作为修行者,不是说我把自己管好就行了,你怎么样看我我不管,反正我问心无愧。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讲的确也是这样的,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不是代表自己的,我们也是佛法的一部分,如果是别人缘我的行为产生一些不好的看法,对他也不好。

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心调伏是最好的,有些时候我也想,《亲友书》当中讲四种芒果,四种芒果当中内熟外熟,这是最好的,还有内熟外生,里面熟了外面看起来是生的,还有一个外熟内生和外生内生。最好的是外熟内熟,外面看到也熟了,里面也熟了。还有一个内熟外生,看起来外面烦恼粗重,内心已经成熟了,这个也有。实在我们做不到这个,至少要在外表上装一装。这个其实不代表我们自己,一般人只看外表,即便我们内心没有调伏,内心是生的,但是我们至少在外表当中装得成熟一点,就是说不要通过我们的外表,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身语让别人生邪见,去伤害别人这样做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对别人负责的一种心态吧。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想,还不至于差到哪儿去。这样我们至少还愿意护持一下佛法的形象,让别人不要缘我生起烦恼,对不对?我内心当中的确很差劲,内心当中贪嗔痴非常的炽盛,但是我外表上面要装一个很好的佛弟子。

有些时候上师们也会批判这种思想,但是我想批判这种思想是你内心不成熟,你外表装的很贤善这个不对,但是这个批判是什么场合,就是说修行者应该把这个法往内观,虽然你只是注重形象很不好,但是在刚刚我讲的前提之下,的的确确我是做的很不好,但是我至少不要因我的行为使佛法蒙羞吧,不要因为我的行为让别人对佛法生邪见吧。如果有这种心态也至少算是一个善心,也算是比较好,不算是纯纯粹粹的法油子,不是纯纯粹粹的外表做的很贤善,内心一无是处。这种心一生起来,至少代表他的内心还是有一分护持佛法和护持众生的心,算是一种可以利益的心。外表装的贤善一点,这方面来讲至少还是有一点羞愧的心。

这里讲了有些上师没有慈悲心,下面再讲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往昔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将转轮王的王位弃如唾液而毅然决然地出家(通过修道最终证得了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首先看释迦牟尼佛,他如果不出家的话是可以成转轮王的,释迦牟尼佛也是把转轮王的王位犹如唾液一样抛弃了,毅然决然的出家,通过修行、通过苦行之后,最后证得了圆满正等正觉的果位,成佛了。成佛之后所有的烦恼,所有的障碍调伏了,证得了最圆满的果位。这个时候应该是三界最尊贵的,因为不管是帝释还是梵天,虽然在世间当中的他们的地位很超胜,但是内心当中的烦恼是没有调伏的,而佛陀所有的障碍都完全调伏了,所以他在整个天上、天下真正是唯佛独尊的,因为他已经完全超离了三界,成为了三界的导师,身份最尊最贵。这么最尊最贵的世尊,他是怎么样做的呢?行为是如何的呢?

当时世尊与眷属阿罗汉众全部是手托钵盂、持执锡杖徒步前去化缘的,非但佛的眷属没有乘马骑骡,就是世尊也从没有乘过一匹坐骑,正是因为佛陀想到令众生痛苦不是佛教的宗旨,否则世尊怎么会想尽办法而得不到一匹马骑呢?

当时世尊和很多小乘无学的眷属阿罗汉,他们的功德已经超越三界了,但是他们在利益众生的时候,行为非常的调柔,完完全全以不伤害众生为宗旨,自己也是走路步行,手托钵盂,然后很谦卑的一种心态、行为去托化缘。然后持执锡杖,现在我们看到南传佛教的一些僧众们,他们在化缘的时候,并没有用锡杖,只是托钵。以前托钵要用锡杖的,这个锡杖是什么意思呢?因为锡杖上面有铁环,走到人家门口的时候,不能铛铛敲门,说化缘了、化缘了,不会这样的,就在外面摇锡杖,先摇三次,过一会儿,再摇五次,然后再摇七次,没有人搭理他就走了,再到下一家去。锡杖是在化缘的时候,为了提醒里面的人,也不会打扰别人,有这样一种作用。

还有一些锡杖,有的时候为了防备蛇等野兽的伤害,比丘也会摇这个声音就让它们走,不会伤害他们。佛教国家现在是不一样的,以前在印度不一定是这样的,现在为什么不用了呢?因为现在这些佛教国家都知道这个时候僧众出来了,他们是在路边等,再拿一个锡杖去摇就没有必要了,他们就在路边等,你来了,他就把食物放在你的钵盂里面,现在很多不用这个以前就要用锡杖。

他们也是这样的徒步前进化缘,非但佛的眷属没有乘马骑骡,就是世尊也从没有乘过一匹坐骑,完全都是走路。为什么这样呢?正是因为佛陀想到令众生痛苦不是佛教的宗旨,佛陀自己也不骑。虽然有些时候我们想,如果这匹马被佛骑过一次,可能是它莫大的福报。我们可以这样想,但是其他很多不学佛法的人怎么办,还有外道也不会这样的想,所以佛陀他出现在世间当中的时候,考虑到很多众生的感受。佛法的很多戒律,都是为了避免一般的不信佛的世间人,对修行人心生讥嫌、生起厌烦心,而制定了很多的戒律,为了避免他们不要对僧团生起不好的心,像这样也制定了很多的戒律,连佛陀自己在修行、度化众生的时候,给弟子和后代人留下的都是——一方面自己好好修行,另一方面不要伤害别人。所以法王如意宝的教言就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法王如意宝讲过莫舍己道,勿扰他心。像这样我们不要失坏自己的修行,也不要损害别人的心,这个方面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自己在修行的时候如果有了这种观念,其实就是一种悲心,悲心的影子就在里面,要考虑到随时随地的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如果经常性的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人在世间当中也是一个很好的人,在佛法当中也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者。因为他的的确确把别人的事情放在了心上,而不是说为了我,什么都不管,只要是我过的好,能够得到利益,别人的死活完全不在意,这样也不对的。

世间人好的人他都是尽量多的考虑别人。何况一个立志于度化众生的一个大乘的修行者,肯定要率先考虑到众生利益的。否则的话,世尊他老人家这么大的威德力,也不可能想尽办法,最后找不到一匹马来骑,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这是通过了佛陀他老人家的示现来让当时的一些修行人心生羞愧,让他们知道没有悲心是多么的可怕。其实对我们来讲,虽然没有像公案里面的僧人一样,去骑一头牦牛,但是平时我们在家里面,我们在对待一些旁生的时候,可能我们还是会有类似的一种不考虑其他旁生痛苦的情况,在我们身上也会体现。有些时候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人,有的时候获得自己的利益对旁生伤害,这个方面的话只不过是不同的版本。前行当中是一个版本,僧人骑牦牛版,这个版本是这样的。如果在我们身上呢?有可能我们在家里面打老鼠版,或者粘苍蝇版,虽然版本不一样,但是伤害众生的行为都是类似的。

这个公案我们在学的时候,不能认为:哎,这个跟我没有关系,我反正从来没有骑过牦牛,这不是说我。虽然这个公案跟我没有关系,但是在生活的过程当中,可能我也做了一些事情,还不知道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就用这个来反思一下:佛陀是怎么做的?而我作为佛陀的追随者,我又是怎么做的?那么我做这个行为的时候是不是有些羞愧的心呢?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这些有情的感受?如果我是这个老鼠,我会怎么样呢?如果我是这个蚊子,我会怎么样呢?这个时候要多想一些。

对于不学习佛法的人来讲,这个例子很极端,觉得也太极端了如何如何。其实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人,它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无所谓,有些时候在战争年代,那些老百姓的生命何尝不是这样微不足道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叙利亚战争,很多被轰炸的老百姓,他们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当我们去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他们是很弱小的一方,随随便便的被大炮轰炸,随随便便的被飞机轰炸,他们何尝不是一种很卑劣的生命?他们也很无助,其实他们在这些炮弹面前,就像蚊子在我们的面前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人,一个是旁生而已。以前二战的时候,犹太人被屠杀的时候,何尝不是这个样子呢?在纳粹军人的面前,他们的生命根本不值钱,不是一个什么生命,随随便便可以杀的。如果我们杀苍蝇、杀蚊子,这种心态如果合理的话,那么他们杀人是不是也是合理的。有些时候就是这样子的。我们觉得无所谓很卑微,其实只不过是自己没有到这种境地,什么时候如果我们到了战争的环境当中,就会感觉到真实发自内心的恐怖和无助感。那个时候我们就感觉得到,当时的蚊子和这些苍蝇在我们的手下是怎么样的无助,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很卑微的生命,我现在就可以随随便便的来。

在人道当中也是一样的,有的时候在社会当中,也有很无助的弱势群体。有的时候也很无助,不管是哪个国家都有,战争的时候不是战争的时候都有,没有什么差别。不要因为我们现在属于人,比较强势,随随便便的就漠视其他有情的生命,这是不对的。尊重其他有情的生命,其实就是尊重自己,真正的来讲就是尊重自己,因为他的生命和我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保护众生也是保护自己。

这里面讲到了,一些对众生没有悲心的人的体现。依靠这个反面教材来让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反观一下,那么在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处理?我是不是也是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顾及到对方的死活,很多时候的确是如此的,以后遇到这个事情怎么办呢?慢慢的我们就要想一想怎么样去面对。

如今我们有些僧人去俗家做经忏等佛事的时候(可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透过一头牦牛的鼻孔穿入一根粗糙的尾毛绳子。

首先把这个牦牛的鼻孔穿一个孔,然后在鼻孔里面穿一条粗糙的绳子,本身这个牦牛的鼻孔被打穿之后就很痛,再穿上一个很粗糙的绳子。我们穿的时候无所谓呀,都是这样穿的嘛,像这样觉得很正常,作为一头牛来讲,如果我们是这头牦牛,鼻子被这样穿了之后,马上又用一个粗大的绳子,在我们的鼻子上这样捆住,那我们会怎么样呢?也是非常的痛苦。

僧人骑在牛背上,两手用力拽着绳子,每拽一下,那头牦牛因鼻子疼痛难忍而转过头来,僧人就用鞭子使出全身力气连连抽打它的屁股,这时那头牛疼痛难忍而疾驰奔跑,僧人又拽住穿鼻的绳子,它又因为鼻子痛得受不了而停下来时,僧人依然如故用鞭子抽打,就这样轮番不断。

僧人骑在牛背上,双手拽住这个绳子,拽一下的时候牦牛很痛,难以忍受就把头转了过来,这个时候僧人的感觉到它不走,就用鞭子使劲的抽它,然后它很痛的时候就使劲的奔跑,使劲跑之后,他又觉得跑得太快了,怕把自己颠下来,然后使劲儿地把绳子拽住,这个牦牛受不了又停下来,停下来之后又打,就是这样反反复复、轮番不断的这样做,他觉得很正常,整个过程当中完全没有考虑到牦牛也是有疼痛感觉的。

到了最后,牦牛身体疲惫不堪、内心说不出的痛苦,每一根汗毛孔里一滴滴向外流着汗水,伸出驮罩般的长长舌头,实在是走不动了,在那里气喘吁吁,发出“呼呼”的声音。

这样一直轮番不断的折腾,到了最后的时候牦牛非常的疲惫,身体和心都很痛苦,每一根汗毛孔都在滴汗水,然后伸出驮罩般的长舌。(“驮罩”就像毯子一样的东西。牧区在牦牛的背上,驮货物的时候,类似于一个毯子盖在后背上。)最后实在是走不动了,就站在那喘气。

这时骑在牛背上的僧人认为现在这头老牛不肯好好地走,便生起嗔恨心,用鞭柄棍棒猛击它的屁股,因为嗔心大发用力过猛,结果把棍棒折成了两段。只见那僧人将折断的棍棒插入腰间,又俯身捡起一块尖石从牛鞍上转过身来继续捶打那头牦牛的脊背。

它不走的时候,这个僧人就觉得他是不是不听话,生起了很大的嗔恨心,然后用棍子使劲击打。因为他用力过猛的缘故把棍子都给打断了,这个时候还没有觉得怎么样。把棍子打断了牛应该是特别的疼痛,但是打的人没有觉得没有感到牛的痛苦,他马上就把这个棍棒插入腰间之后,又捡块石头狠狠的砸这个牦牛的脊背。

这些都是因相续中未生起少许大悲心所导致的。

华智仁波切讲这段之后,做了一个归纳说,这些都是因相续中未生起少许大悲心所导致的。

虽然形象是一个出家人、佛弟子,但是内心当中,离佛弟子的标准相差甚远,这是告诉我们,显现上是一个僧人的形象,当然从他自己穿着僧装的某个层面来讲,也是我们应该顶礼的对境,但是内心当中如果没有悲心的话,就会做出这样种伤害众生的行为。

平时我们也是一样,在佛面前顶礼、皈依,我们在出门之前在佛堂面前好好的修行打坐,发菩提心,但是出门之后,下座之后,对其他的有情没有悲心,然后做出这样情况,也是相续当中没有生起悲心而导致的,这个方面表面上形象上可能是一个佛弟子的形象,但是骨子里面还没有被改造成真正的一个佛弟子应有的素质。

悲心是一个佛弟子的素质,无论如何如果我们暂时利益不了众生,最低的限制最低的限度也不能够伤害众生。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伤害众生的话,那肯定是没有悲心,这就完完全全的体现出来了。

此时我们专心意念那头牦牛就是自己,观想自己的背上承受着难以支撑的沉重负担,鼻子由绳子穿着,臀部被鞭子抽着,肋骨被脚蹬顶着,前后左右全部是疼痛的感觉,

前面是一个公案,有的时候我们可以观想自己就是这个僧人为什么观想我们就是这个僧人呢?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工作过程当中,也做过这样的事情,这个就是我没有悲心的体现,这方面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醒;有些时候观想我们就是这头牦牛观想的时候背上有一个人骑着,鼻子用绳子穿着很痛,背上也是有一个沉重的负担,还有臀部被鞭子经常抽打,肋骨用脚凳顶着,前后左右都是疼痛的感觉。首先就这样去观想,如果这只是一会儿问题不大,但是关键是时间很长。

没有片刻休息的时间,还要爬上高坡,冲下陡壁,渡过大河,越过平川,连吃一口食物的空闲都没有,从早晨天明到傍晚日落,一直在不情愿中来来去去,感受何等的艰辛劳累、疼痛饥渴,如果这些痛苦落到自己头上,想必不管是谁都一定会生起难以堪忍的强烈悲心。

这时候就没有片刻休息的时间,经常是从早晨到晚上,因为藏地的地形不是一马平川的,有的时候需要爬山,有的时候需要过河。虽然我们说牦牛的负重能力和体力要强,但是再怎么强,在这种情况之下,连续不断的去这样劳累,也会受不了的。有的时候要爬很高的坡,上坡很累;有的时候要冲下陡壁,我们自己在爬坡的时候也知道,背个包爬山的时候非常的累,累了你可以自主休息。往下走的时候,通过陡坡的时候,所有的重心往前倾,压力就在你的膝盖上面,也会感觉到很难受,上山容易下山难。

冲下陡壁的时候,在上面骑的人感觉很害怕,但是牛本身更加的痛苦,重心往下的时候也是很痛苦,在下坡的时候也是很费劲的,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然后是渡过大河,人骑在牦牛上面,真正渡河的是牛自己,渡过大河,越过平川,连吃一口食物的空闲都没有。它能够吃草、喝水是什么时候呢?就是骑牛的人下来休息的时候,他自己感觉到肚子饿的时候,牛才可以有点时间休息,如果他一直在牛背上吃东西、喝水,那牛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这样不情愿当中来来去去。

有些时候我们去爬山,自己有自主的,累了你自己可以坐下来休息,补充体力,都可以。即便是这样我们都感觉很累走一天下来。何况是根本都不情愿,没有办法,不走屁股上面挨鞭子,还有这些其他的,都会在身上遭受到更大的打击。所以完完全全的不情愿当中来来去去,感受何等的艰辛和劳累、疼痛和饥渴,如果这些痛苦全部落在自己的头上,想必不管是谁,都会产生难以堪忍的强烈的悲心。

我们也会产生悲心,这个只是缘一头牛这样去观想,还有很多景区当中的马,景区当中的狗,它们也是没有办法,每天都要做这个事情。也看到一些报道,有些马都累死了,狗都累死了,所以有些人都呼吁不要去做。有些人可能会听,有些人也不一定,他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反正我交了钱,我交了钱怎么样怎么样?他就觉得应该的,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是这头牦牛,如果是我们是这个景区的马,我们是这个景区的拉雪橇的狗,我们会怎么样的呢?没有办法,不跑就挨打。马戏团的老虎狮子平时是山中之王,到了马戏团的时候也是经常挨打,还有很多的人道众生也是这样,被欺负的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我们如果是这样的,也会经常性地生起悲心,这个时候就要知道,别人有很多很多的痛苦,而我们反过来想这样一种痛苦的前因是什么呢?这些牦牛受苦的前因在前世当中是它也造过类似的罪业,今生当中就感受这样的痛苦。如果我们现在这样对待别人,以后我们的角色就会反转过来,我们也会感受这样发痛苦,所以说我们生起悲心之后,我们对他生起悲心,不愿意去做伤害众生罪业,那么如果我们不愿意去做伤害众生的罪业,也不会感受这样的痛苦,首先把自己保住,然后在去利益众生,这个方面的话是有必要性的。

本来,所谓的上师僧人是无偏救护一切众生的依处与怙主。(可是如今有些上师僧人)心里认为对自己热情款待大作供养的施主是自方的人,口中也说“我保护你们、救护你们”并且赐予灌顶加持。

下面这一段主要是说什么呢?有偏袒之心,有贪心有偏袒的修行者没有平等的大悲,还有魔鬼、非人方面,我们也要了知它们的痛苦,对它生起悲心,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本来上师和僧人无偏救护,无偏救护就是说对亲人也要生大悲心,对于所谓的怨敌,或者是伤害亲人这些也要生起悲心,他本来是无偏救护、平等饶益,应该是这样的,但是有些上师僧人有偏袒,认为对自己热情款待的施主是自方的人,口中也经常说“我保护你们、救护你们”并且经常性的给他们做念经、加持。

而将那些由恶业之因牵引转为低劣身份、兴风作浪的饿鬼、鬼魔等看作是敌方,心里对它们生起嗔恨,口中喊着“杀杀、打打”,身体做出各种打击的姿势,真正认定那些加害于人的鬼神该打该杀,这说明自相续完全落入了贪嗔的控制中,也是没有生起平等悲心所导致的。

他认为施主是自方应该保护,谁伤害了这些施主,我们就观察是谁呢?可能是非人,这些饿鬼、鬼魔对施主财富、健康造了很大的损害。这个时候就对于伤害施主的这些所谓的饿鬼、鬼魔看成敌方,内心当中生起很强的嗔心,然后开始修一些仪轨,就是口里说“杀杀、打打”,然后用嗔恨心喊杀、打等等,身体做出各种打击的姿势,手上拿着金刚撅,插这些食子,有些仪轨当中要把鬼魔勾招到食子里面,然后再用金刚撅来降伏。他认为这些实实在在的饿鬼,应该被打击的对象,被降伏的对象,然后对他生起嗔恨心,做了这些事情。这样做的时候对于供养自己这些施主,自己的亲人认为是自方,然后伤害的他们认为是他方,然后开始用愤怒法,用很多很多的回遮法,这方面用降伏法开始对伤害亲人的人和非人做很多很多的伤害。

如果这样做了的话,第一首先就说明了他自相续没有生起悲心,完完全全落入了贪嗔的控制,他对亲人方面很贪着,对怨敌方面很嗔恚,他落入了贪嗔的控制中;也是没有生起平等悲心所导致的,他这个时候没有生起平等悲心所导致的。

下面我们看要这么看待这些作害者,作害者就是非人。

我们如果好好加以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作害的鬼神其实比施主还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些加害他众的鬼神由于恶业之因感召而转生为低劣身体的饿鬼,有着无量无数痛苦、恐惧的感受,常常是饥渴交迫、疲惫劳累,始终处于忧虑的状态之中,相续中充斥着嗔恨、野蛮与粗暴,大多数死后会立即堕入地狱,没有比它们更可怜的了。

我们要观察,虽然好像这个施主被非人饿鬼伤害之后,健康又不好了,他的财富也损失了,家庭也过的不和睦了,好像的的确确受到了损害,但是真正观察的时候,更可怜的应该是作害的鬼神,它们更可怜。我们对鬼神的伤害,我们对这些魔、非人等等对它们的态度,要不然有时候就很恐怖,非常非常畏怖它们,其实有的时候来讲也不需要太过恐怖。不管怎么样它们也是有情,没什么恐怖的,也有它们自己的业,它们自己有时候也很害怕,所以有时候对它们来讲不需要恐怖。有的时候另一种态度对它们非常嗔恨,很嗔恨也是不对的,太恐怖也不对,太嗔恨他们也不对。事实上它们可能有些力量,有些时候给我们造一些违缘,有些时候的的确确好像伤害到了我们的利益,我们好像似乎有一个理由可以嗔恨它们,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根据。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加害我们这些鬼神,首先它们是恶业之因感召的,它们以前造了恶业,现在也是三恶道的身份,它们是转为低劣众生的饿鬼,属于三恶道的众生,三恶道的众生当然有三恶道的痛苦。首先来讲有无数的痛苦,我们在学饿鬼道痛苦的时候,也学习过外障饿鬼、内障饿鬼、空游饿鬼,像这样的话对于各式各样的痛苦,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还有每天处于各式各样恐惧的状态当中,而且常常饥渴交迫,然后是疲惫劳累,始终处于忧虑的状态当中。这些饿鬼的众生也是很可怜的,只不过我们没有走近它们,我们离它们比较远,就觉得很可怕或者它们很讨厌,假如说我们有机会走近它们的生活,走近它们的家庭(也许有家庭,也许没有),而走近它们的城市,走近它们的家庭,走近它们的生活,和它们相处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恐惧,它们的无助,它们的饥渴交迫,它们的疲惫劳累,它们种种的忧虑,有的时候比人道还要多得多。其实有些时候我们就不理解而已,也不了解,了解之后我们通过佛法的智慧走近它们去看一下,它们是不是我们认为的一种情况。

走近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们的确也很可怜,第一个也没什么好可怕的,第二个来讲的话它们的确也是很可怜的众生。经常处于忧虑的状态当中,而且相续当中经常充斥着嗔恨、野蛮与粗暴,前面这些饥渴交迫、疲惫劳累、忧虑这是它们的果,它们的痛苦,它们正在感受这种的痛苦,还有相续中充斥着嗔恨、野蛮与粗暴,这是又在造苦因。它们这种状态又再造以后苦因,可怜加可怜,由暗入暗,本来恶道就是暗,它又再造伤害众生,嗔恨、野蛮、粗暴,他又把以后的黑暗因造好。所以说在今生当中的时候,处于痛苦当中,然后死后它们也是大多数立即堕于地狱,不是所有人,大多数立即堕于地狱,所以没有比它们更可怜的了。

我们这样去观修的话,对于鬼神、饿鬼、非人等魔鬼的态度,我们就不会再恐怖的,没有什么恐怖的,然后也不会再嗔恨,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也是在感受痛苦,也是在造恶因的人,它们也是可怜的众生。对于一个大乘行者来讲,害怕它们也不必要,然后嗔恨它们更没有必要。所以我们要如实的了解,如实的了解之后我们对它们的态度就会改变,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给它们念观音心咒,通过菩提心化解它们的嗔恨心,然后通过这种菩提心去消解它们的痛苦。如果我们真正的了知它们的痛苦,生起悲心之后我们愿意帮助它们,通过菩提心大悲心烧烟施,通过烟施能满足它们,通过这个仪轨化解它们的暴戾之心,让它们化解嗔恨和粗暴野蛮的心态,这是作为修行者应该做的。尤其是作为我们这种初级阶段的修行者,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用大悲心给他们念观音心咒烧烟施的方式利益它们,这是最好的。

而对于施主来说,虽然暂时遭受一些病痛或苦恼,但是依此只会消尽恶业而不会积累恶业。

虽然施主是受害者,但是对施主来讲,通过这些非人的障碍暂时遭受一些病痛和苦恼,但是对他们而言这种病痛和苦恼是消除他们以前的恶业而不会积累恶业。单单凭借着伤害这个事情来讲不会积累,但是如果他被伤害之后,你作为一个怙主福田,没有好好地开导他,他被伤害时通过你的语言和行为让他生嗔心了是另外一回事情单单受苦这一点是消除了恶业的因,受痛苦只会消尽恶业而不会是积累恶业的因。

那些加害于人的鬼神怀有恶心危害其他众生,结果必然会被这一恶业之因引入恶趣的深渊。

我们在观想时候,一定把这些问题要方方面面都要考虑细致,内心当中要把这些修法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去思维,因为只有这样的细致思维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加地走进饿鬼状态,更加地走进怨敌的状态,更加地体会他们的苦和苦因,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对他们生起慈悲的心,就会用我们的悲心替换掉以前对他们的嗔恨心和畏惧心。其实畏惧心没必要,嗔恨人更不必要,怎么样的心最好呢?慈悲心是最好的对自己也好,对施主也好,对饿鬼也好,三方都得利的心就是慈悲心,这也是修行人应该有的心态。我们要认真思维。不单单地思维,如果泛泛地想,打动不了相续,没办法引发我们的共鸣。

所以,释迦牟尼佛才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利用强力与现行的方式驱逐、降伏鬼神的法门,这也是悲悯那些鬼神,就像母亲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

因为他很可怜,所以释迦牟尼佛通过他的遍知的智慧方便善巧地宣讲了一种降伏法。愤怒法是通过强有力和现行的方式驱除鬼神,降伏鬼神的法门,这样的法门具有大慈大悲。慈悲方便的缘故,也是因为悲悯那些鬼神,所以调伏他们就像父母用悲心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其实上师是为了他好,不是真正的生起了嗔心去调伏他,怎么样地去伤害他。

这种降伏的事业只对于那些有能力断绝无恶不作众生的罪业并且将它们的神识引到清净刹土的人才有开许。

这种法和前面我们说用慈悲心面对的话,有没有矛盾?没有矛盾。这个法的确存在,但是关键是对我们而言,我们有能力使用吗?我们没有能力使用这个降伏法来做降伏的事业,对我们来讲最好的方法就是慈悲心,对他用慈悲心念观音心咒,念这些比较寂静的法,然后就烧施等等来利益他们,来善巧回向他们。那么如果说是一些有能力的成就者,有能力的瑜伽士,第一个这些有能力的修行人,相续中的大慈大悲的心是圆满具足的,所以修这个法的先决条件一定是内心当中有非常深的,非常真实无伪的大慈大悲心。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他的生圆次第也是非常的精通的,而且降伏他们一定是要对他作利益的。一定是对鬼神作利益的,有些时候是把这些鬼神通过这些塔,通过这些食子镇压在下面,也是对他们间接的饶益,有些时候把他们降伏之后超度到净土当中去。有些就压在地上,那压在地上的时间中他不会继续造恶业了,相当关禁闭一样。有些是把他们关禁闭,有些是把他们超到净土当中。第一个要看他们的因缘,还有一个是修行者本身他的慈悲心非常非常的强烈,而且很真实很强烈,也有能力断绝他们的恶业的相续,可以把他们的神识引到清净的刹土。这些成就者、瑜伽士他们可以修,一般的人通过这个法来降伏鬼神是很危险的。

否则,认为施主僧人眷属等为自方的人而贪执他们、认为鬼神及作害的那些众生为他方而嗔恨它们,这种以贪心护持自方、以嗔心打击他方的方便法门,佛陀又怎么可能宣说呢?

如果说对自方非常的贪著,对他方很嗔恨,有这种心态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做降伏众生的事业。所以说作降伏事业的先决条件就是平等的慈悲心,而且真真实实地看到鬼神造这种滔天大罪,要继续造这个罪业的相续不中断对他很不好,他自己有能力阻止,所以他就用大慈大悲的心去阻止他的恶业相续,所以要修降伏事业的人,第一个是对自己的修行不会有伤害,因为他慈悲心而且自己也懂得超度,对自己当然不会有伤害了。第二是对超度对方不会有伤害。

如果说是一般的人,假如是没有平等心的,他有贪嗔的偏袒心的人,像我们这样普通人,如果用嗔恨心去修降伏法,首先对自己有伤害,你自己通过这样偏袒心去修这个法,生起嗔恨心你去降伏,你自己以嗔心是现行的一种罪业的,像这样的话对自己有伤害了。

第二个是对对方有伤害,因为有些很强烈很威猛的咒语有力量很强大,力量特别大的话,你念了之后就会对对方造成特别大的伤害,但是利益不了他,就是给他伤害而已,类似就是用一把刀给对方捅死,差不多就是这种效果。本来来讲瑜伽士修降伏法对自己是完全没有伤害的,而且降伏完之后对对方完全是利益。他需要把被降伏的鬼神的神识要超度到净土当中去,一方面终止他的恶业,一方面要超度到净土当中去,这方面对对方是没有伤害的,而且这样修对施主也没有伤害。但是你用嗔恨心去修的话,对自己也伤害,对被杀的鬼神,或者没有杀死他但是对他造成一些伤害,这个也是不对的,然后对施主方面,你这样去修,你这个修法不清净,对他其实也是没有多大利益。所以说我们就应该知道对这样人是完全不开许的。

所以说,佛陀不会宣讲这样护亲伏怨的所谓的方便法门,佛陀不可能宣讲。我们要清楚,降伏法的确是有,显宗也有,密宗里也有,而且这是善巧方便的,但是在什么情况下谁可以用,这方面都是严格的有讲究的。不是说看到一个降伏法我就要修,好像这两天的梦兆感觉有个魔在整我,所以我要马上找一个金刚橛、大威德来修,把他降伏了,把他怎么怎么样,这方面来讲如果不懂得这里面的善巧方面的话,那么肯定会造一些很深重的罪业,造了罪业还不知道是很危险的。

具有这样贪心、嗔心的人,驱逐、打击那些意生身的鬼神,非但不能使它们言听计从,反而会使自己深受其害,

如果有贪心、嗔心等自相烦恼的人想要通过降伏法去驱逐鬼神,打击那些意生身的鬼神。鬼神很多都是幻化身、意生身,意生身不一定都是没有肉体的,物质的肉体比较微细,微细得我们现在看不到,有些非人可以穿墙过壁,可以穿墙过壁不等于他没有色身,他的色身很微细,而我们人间的墙这些方面的缝隙完全可以让他穿过去。这些化身有时叫意生身。有些时候就那种在饿鬼道在《俱舍论》当中,讲了鬼通胎化二,就是说饿鬼有胎生也有化生,很多都是意生身,但是有些也是胎生的。

如果我们驱逐打击那些意生身的鬼神,有些时候非但不能让他们言听计从,反而会使自己身受其害。深受其害的表现第一个是在前面是通过这种嗔恨心在修这个法,对自己本身来讲自己造恶业了,会对自己有伤害。还有一种伤害是什么?有些鬼神的力量特别大,如果你用嗔心去降伏他们,你没有能力,修降伏法的人被鬼神降伏了(在历史上也有很多)。这个情况也是有,像这样修降伏仪轨的人,最后发现就死掉了,这个鬼神的力量特别大,没有办法降伏他,压不住他,这个时候反而让鬼神给降伏了,这个也有很多,丢掉性命的在历史上也不少。像这样冒冒失失地修这个法,而让自己深受其害的这个也有。

不仅是怀着贪嗔之心不能降伏,甚至执著那些鬼神自相实有者也同样制服不了它们。

有些时候你用这种不清净的贪嗔痴心降伏不了,甚至于有时认为鬼神是实有存在的。什么是自相实有?就是认为他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的一个鬼神,叫做自相实有。不知道他是幻化的,不知道是自心的一种幻变,不知道他是一种假立的,叫做执著自相实有。如果执著自相实有,有些时候也同样制服不了他们。下面就讲了一个米拉日巴尊者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从前,米拉日巴尊者住在穷隆穹县时,有一次出门去拾柴。

在米拉日巴的《十万歌集》当中,好像是第一篇《米拉拾柴记》,里面就有这个故事。

回来时发现魔王哦那雅嘎利用神变而幻化出五个瞪着碗大眼睛的丑角坐在他的卧室里。尊者祈祷上师、本尊不起作用,修本尊的生起次第后念诵猛咒还是不能赶走它们。

米拉日巴尊者在深山里闭关修行,有一次他的柴用完了,他就捡点柴回来生火,做些简单的饮食。外面就吹了很大的风,把他的衣服吹飞了,把他的柴也吹飞了,那个时候他就在石头上安住心性就坐了一会儿,不一会儿风平静之后,他把剩下的柴捡回来,回到山洞里面。发现山洞里有五个丑角坐在卧室里面,他首先认为是不是山神,因为有些时候山里面有些山神,有时会开些玩笑,有些时候想得到一些赞叹,想得到一些供养。所以米拉日巴赞叹他,赞叹他之后承诺了给他做些食子,这个不起作用,也不走,他自己知道这不是山神,这个是魔王的幻变,这个时候他开始祈祷上师加持不起作用。然后又祈祷本尊不起作用,而且又修本尊的生起次第修本尊观,修本尊的生起次第后念诵猛咒还是不能赶走它们。这些魔鬼还是如如不动的安住。

尊者心想:上师玛尔巴罗扎曾经传授我现有一切直指为自心,心性直指为空性光明,将魔障执为实有外境肯定起不到什么作用。

这个时候米拉日巴尊者心里就想了,我的上师曾经传给我窍诀是什么?所有一切的显现,一切外界直指为自心。什么是直指为自心呢?就是所有外境的显现都是我心的幻变,叫做一切的执著为自心。心性直指为空性光明,就是一切的心显现的,心的本身也是本性空性和光明的。如果现在我把外境的魔障执为实有的外境,肯定起不了作用。

于是他安住在鬼神为自现的定解中径直走入山洞。

他就安住在魔障是心的幻变,而心也是空性的境界当中,径直走入山洞。这个时候就安住在一切鬼神都是自现的,没有真实的本体,安住在很甚深的本体当中。

五个丑角非常害怕,眼睛咕噜噜地环视着,当下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那个时候这五个丑角非常恐怖,四个小的一个大的,小的融入大的里面,最后大的就化为一阵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个公案就说明了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修行者,他的悲心也很圆满了,他有时把这些鬼神、魔障自现执为实有的话,那有时也起不了作用,何况说你通过贪嗔的心想去调伏,降伏鬼神更加不可能的事情。这个公案其实就说明了,从这个地方说明了有些时候最好的防护措施就是空性,最好的防护措施就是不执著,当然这个不执著是了知本性不执著。这种最好的防护就是不执著,就像《修心七要》等窍诀当中讲了,最好的防护就是安住无自性,安住无自性就是最好的防护。如果你有执著,就有着力点如果你安住一切无自性,全都是虚幻的,一切都是空性的,心也没有着力点,然后外魔障也没有着力点,这是最好的守护,也是最好的调伏。调伏烦恼也好,调伏这些外相也好,调伏魔障也好,都是这样的。

有的时候我们打坐的时候也出现幻想,不注意的就所谓的走火入魔,像这样有时打坐的时候,在定境中也会出现佛菩萨的像,有的时候也出现上师的像,然后出现光,听到一些声音,各色各样的都有,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修行者来讲,最好的就是不管,那是心的幻现,这个不是什么,即便是真的又怎么样。很多时候修行者在这个时候就生起欢喜了,本尊现前了上师来了,他就开始执著,执著之后这个魔障就趁虚而入,所以很多时候也是这样的。最好的就是什么?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说对治的方法,在禅宗当中,禅宗当中讲的时候,魔来魔斩,佛来佛斩,魔来我也不管它,佛来我也不管他,像这样的话我都不执著,他就没办法伤害你。

如果是真的佛你根本不用操心,如果是真的佛像这样的话会加持你的,这个你根本不用操心,而且就是他来了你不执著,他最高兴了,如果他真正来了你很执著他,他有点失望,我想的话他很失望——我这个弟子在这还有点执著,修行还不够还没到量。如果真正的是上师来了,真正是佛来了,你安住如如不动,他很高兴,第一个你修行他来了看你,这个说明你的修行有点可以,但关键后一步是更可以的一点,就是你安住那种状态中没有执著,他可能非常欣慰,他可能就回去了。然后如果是那种真正来了的话,肯定会加持你,你不用操心,所以你不执著他更高兴。

所以说我们不用想,万一他真的来了怎么办?万一他真的来了,给我赐悉地怎么办?这个根本不用管,他走了怎么办?根本不用管这些,如果你因缘到了,该给你赐悉地的肯定给你,你该成就的你就会成就的。你一直执著的时候,那个时候本来是给你赐悉地,当你执著的时候,这个因缘还差一点点,或者就是说有可能在这里就入障碍的。因此说最好的就是不执著,不执著就是最好的防护。不管任何境界,坏的境界——当你打坐的时候显现天崩地裂也好,显现魔王波旬也好,那个时候你还是安住你的本性,都是假的都是心显现的,出现像佛菩萨也好,出现庄严的坛城也好,出现极乐世界也好,你也知道这个是假立的,这样你能够护持自己的心性,这个就是一个成功,而且不会因为这个误入歧途。而且你如果在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能够如如不动,其实你的修行又进了一步。真正的修行就是这样的,而不是说我打坐有没有状态,或者打坐有没有什么,这个我们觉得是一种,怎么样一种成就的相,有些时候甚至把梦境拿出来经常讲,更加没必要了。这些都是我们心的显现,都是习气的显现而已,出来与不出来。其实即便我在梦中梦见我成佛了,醒过来发现烦恼还在,反正梦中梦的再好,该是什么还是什么。

为什么佛菩萨告诉我们最好的就是安住本性,安住本性任何的魔障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根本不用管,如果你执著了,他就有办法了,因为一切都是从执著而生的,你心不动他就没有办法。这个时候就要训练我们的能力,我们刚开始的三五分钟可以安住,时间长了有点抵挡不住了,这个情况也有,但是这个方向一定是对的,我们按这个方式训练下去,是对我们最好的防护措施。米拉日巴尊者是这样示现的,当然对我们来讲的话,我们也做不到这么圆满的,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去做。这个讲的和前面的不矛盾,遇到这些魔障的时候用慈悲心对待他,用慈悲心去念诵观音心咒也好,真心诚意地知道他很痛苦,愿意帮助他,这个时候念诵观音心咒,或者有的时候起坐之后,做一些烧施做一些烟施,像这样去帮助它们。不管他起不起作用,对自己来讲自己该做的做了,而且是正确的选项,做了之后,如果你念了观音心咒,对他发了慈悲心,对他烧施了,他还伤害你,我该做的都做了,我不可能用嗔恨心去对待你,那才是我的失败,不管怎么样守护自己修行者应该有的一种心态是很好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