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前行广释》第97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有三个部分,除了闻法规律之外,还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共同前行,对所有志求于解脱的修行人来讲,必须要修学、必须要生起,也是一个共同的基础。可以通过共同加行的修学成为共同的法器。学完了共同加行,我们要学不共加行,也就是说共同加行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修学不共加行的法器。如果没有出离心修皈依也好,修菩提心也好,都没办法成为真实的解脱道,所以我们现在要修不共加行。

不共加行修成熟之后,可以让我们成为修持正行的法器。我们对不共加行也是需要很认真地去对待,很认真的修行。当然对于很多修学者来讲,修第一遍加行的时候基本上找不到什么感觉,这个很正常。虽然上师们,还有很多地方说我们修加行应该以质量为主,但是第一遍修的时候因为以前基本上没有什么修行的体会和经验,所以说在那种情况之下谈质量的话,有的时候也是有点困难的。或者说换个侧面来讲,虽然完完全全的达到前行法本里面那种标准的质量很困难,但是至少我们要尽量的认真修行,不要只是奔着数字而去。如果我们第一次修行的时候没有只是奔着数字而去而是非常认真的去观想、去作意,这方面也算是一种奔着质量去修的心态、修学的方法。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加行的修学可能还会有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等等,那么我们就不能想——现在已经修完了、已经进入密法班了,还需要重新修加行吗?我们第一遍修完加行之后,很多时候只是数字上已经修完了,说修完了也可以说修完了,但是内心当中需要生起的——比如说皈依,生起了对三宝的完完全全的不退转的信心,或者说对三宝的认知还没有的话还需要修;发菩提心虽然十万遍念完了,但是相续当中没生起来的话,那么这个还要修;百字明十万遍念完了,但是如果我们相续当中还是不断的生起烦恼的话就说明罪障还在,因为罪障和烦恼之间它有一个关系。

在《米拉日巴尊者道歌集》当中也讲过这些问题,如果我们的罪障清净的话,烦恼是很难生起的。如果烦恼还不断的生起的话,说明我们内心当中的障碍、罪业还在。虽然十万遍修完了,但如果我们还在不断生起烦恼的话,说明还需要继续修持第二个十万遍、第三个十万遍等等。反正一直修到我们相续当中的烦恼很轻微,不再生起,或者该相应的这些正法的境界很容易、很轻松的稍微一观修就能生起来,这个时候我们修百字明可能到了一定阶段性的成就。

还有曼扎可能是十万遍修完了,但是如果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一些阻碍或者还是很难相应的话,就说明我们可能福报还没有圆满。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积累善根。然后虽然我们莲师心咒十万遍已经念完了,好像觉得上师瑜珈是不是修完了?但是如果我们还没有得到上师的真实的意传加持之前,或者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感觉,没有得到很明显的加持之前就说明我们还要继续的修行。

虽然一遍可能是不够的,但我们不能说是所有人都必须要修第二遍、第三遍,这个也不能够一概而论。有些人可能一遍就已经圆满、到量了,但有很多人可能一遍是不够的,因此说修完了十万遍之后我们其实还需要找时间再开始第二遍的修行、第三遍的修行,乃至于自己成就为止。并不是说只是有一个十万遍而已,其实我们现在修学加行是干什么呢?修学大圆满前行主要是为了解脱。那么如果是为了解脱的话,解脱的因缘如果没有成熟就说明我们还需要继续的努力。这里讲的十万遍是从那些通过修持十万遍他能够达到标准的人来讲,他也许就不需要再第二个十万遍了。但是对我们而言可能还是不断的要观修、需要不断的去修行。所以说可以有很多次的十万遍。

我们在听到这些的时候有些人他可能就明白这样一种修行的道理,那么有些人可能就害怕,我搞一个十万遍我都那么紧张、那么困难,还让我搞第二个十万遍、第三个十万遍?好像觉得提不起心力来了,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不管我们怎么想的,反正总的原则,修行是奔着成熟而去,不是说我们走个样子就好像把自己骗了,把这些其他人蒙蔽过去就可以了。其实我们修行主要还是调伏自心,所有的修行也是要奔着为自己负责的这种心态。如果我们要为自己负责任就要让这个修行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修行的话,必须还是要不断的反复去观修、反复去串习,有这样心态就更容易成就。如果没有这个心态的话,可能就是说种子可能是种下去了,但是什么时候成熟这个也不好说。那么这个我们是修加行的时候也需要了解的一些思维。

现在我们学五加行了,在五加行的学习过程当中,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皈依,现在我们学的是菩提心。发菩提心它成为大乘道入门的一个标准。如果有了菩提心就成了菩萨,成了菩萨之后所修的道就是菩萨道。如果是没有发起菩提心,那么就不一定就进入大乘道,如果没进入大乘道就谈不上密乘道。因为密乘相当于是大乘显宗的升级版,我们可以这样说吧,加强版或升级版。如果我们要修大乘想要很快的成就大乘的果位,显宗的修行、常规的修行一般的来说三个无数劫的时间,那么密乘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很快的时间当中可以成就佛果。

所以,都是成佛,但是密宗的修行就要快一点,越快的东西要求就更高,它对修行者的法器的要求更高。那么如果是小乘要成就阿罗汉果修小乘道的话它就不需要你去修持自他平等、相他相换,或就需要很长时间修六度,这个都不需要,没这个要求。如果要成就阿罗汉果位,它就强调出离心、戒律还有无我空性见解,有了这些之后那么短短的有的时候最快三生就可以了,就可以成办阿罗汉的解脱果位,大乘道的很多的要求就没必要了。那么如果显宗大乘的修行的话,很多密宗的要求也不会有,也不会出现在大乘的显宗的教法当中。密乘当中的一些教言它相当于应该说是一个比较让我们很快的一种修行。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这样一种原则,就是越往上速度快,速度越快它对这个人要求就越高。你可以坐飞机,坐飞机很快,但是坐飞机的人你必须要更多的手续或者要更多的钱。如果走路的话不需要这么多要求,你走路的话可以用两只脚走过去,对它的要求别的方面要求是很少的,但是它就慢一点,它就很慢。然后如果你坐汽车呢,它可能就比走路快,但它条件比走路要多一些,比如买车票如何如何。那如果你要坐飞机呢它的要求就更高了。

所以说,越快的东西它的要求就越多,我们自己如果想要很快的成就,想要很迅速成就它对于修行者法器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它的标准条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要成就密乘的果位,我们要很快成佛首先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密乘的法器,而这些修行前行的很多观修的修法就是打造我们成为密乘法器的一系列的修行的途径。如果我们对这个不认真去对待、不认真去修行的话那么我们想是想很快成就,但是我们没把自己打造成密乘的法器的缘故,所以说即便给我们传了密法,灌了顶传了密法,但是这么好的法放在我们这也修不动,没办法相应。

前面我们讲了这个原则,上师们也是需经常强调加行的重要性的原因,就是把我们打造成一个堪能修行密乘的法器,那么这个需要前期的观修,积资、净障通过前期的观修让我们的心成熟,能够接受或能够修行这样殊胜的法义。所以,菩提心一定要认认真真的来修行,整个显、密共同的基础菩提心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我们还没有资格进入大乘道。所以说这个菩提心一定要认真修,乃至于没有生起菩提心之前都要把这个当成主要的修法来进行观修。有些时候我们是可以通过这个自他平等、自他相换、四无量心通过这样方式来引发我们的菩提心;有些时候可以通过这个空性、空正见的方式来引发我们的菩提心;还有也可能通过等净见等等来帮助我们引发一个更高质量的菩提心。这方面都是可以的。

反正不管怎么样,我们内心当中应该有那种意识,有什么意识呢?菩提心不能够缺少。虽然我们已经走到前面去了,虽然已经有了空性或正在观空性,但是我们也可以把空性当成菩提心的助缘,反正这个菩提心很重要,无论如何是要生起来的。不管是你前期通过认真观修生起来也好,还是说我修法往下修,但是我还是没有忘记我的菩提心,总有一天我要让菩提心从相似的菩提心升华成一个真实的菩提心。所以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认知,特别重要、特别关键的修行,大乘的入门的窍诀。

菩提心我们现在是按照前行的引导,首先是观四无量心。首先观四无量心,前面舍无量心已经学习了,慈无量心也学了,现在我们学的是悲无量心。大悲心就悲无量心,悲心在大乘当中它是大悲心,然后如果是在一些小乘当中它肯定是指悲心,它没这个大字。或者在世间当中也有那种悲悯心,也有这样一种柔软的心,可能是普通的悲心,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普通的悲心。小乘的修行者对众生来讲普通的悲心,所以说一般的小乘的修行者相续当中的悲心它虽然是普通悲心,但是它是没有染污的,它因为应该断的烦恼障断掉了,它的悲心没有染污,但是不是大悲心。那么世间人的这个悲心是普通悲心,又是有染污的,肯定是有染污的,因为他内心当中的贪心、嗔心这些成分都夹杂在这个悲心当中,所以并不清净。

现在我们要修的是引发大乘菩提心的悲心,所以这个应该是相应于大乘的大悲心。这个大悲心它的所缘,我们要让这个悲心生起来的资粮、它的所缘境很广大等等,这方面它的要求就不一样。

怎么样修悲心呢?关键就是我们要观察众生的痛苦。缘一个痛苦的众生,缘它的痛苦观修。观修的方法要不然把这个众生观成自己比较喜爱的一个对境,父母也好、子女也好,或就是别的自己很亲近的人也好。或者就把这样一种受苦的众生观成自己。原则性是什么?这个原理,观成自己比较容易感同身受,观成父母、观成亲人比较容易引发共鸣,比较容易体会到那种痛苦,容易因为亲近感感受到对方的痛苦。

如果是一般的人,按照我们自己众生的习气,不认识的人他的痛苦,可能我们看到一个:哎呀很苦很苦,然后很快就过去了,因为必定和我们没什么大关系,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很痛苦的人的时候那种悲悯心的时间、持续性的时间比较短。有的时候关注两三天然后就慢慢慢慢这个新闻的热度下去我们的这种悲心也就跟着下去了。有些时候可能就是几分钟、几秒钟这个很惨然后就走掉了,因为毕竟和自己没关系。按照我们的习气,如果是怨敌我们不喜欢的人受到痛苦我们就很高兴、持续性的高兴。像这样的话为什么把这些观成亲人呢?因为只有对这一类的有情我们的关注度才会持久,我们才容易发自内心的愿他离开这个痛苦。但这个只是一步,其中一步,当把这个悲心引发起来之后,我们还要缘普通人的痛苦生起悲心,最后对我们怨敌也要生起这种悲心来。

为什么要观父母?为什么把自己观成这个受苦的有情?从我们的心的特点来讲,这种修比较容易生起来,如果你换一种就要比较困难。所以说佛陀的智慧还有这些大德们的智慧,他们安排这些修行其实都是关系到我们自己心的特点,然后就这样安排的。因此我们自己要观察众生的痛苦而引发我们内心当中的悲心。因为在我们如来藏、我们自己的佛性当中就本来具足,在如来藏当中就具足悲心的最圆满的体性、最清净的体性,在如来藏当中具足的。

为什么悲心可以引发出来?如果我观修为什么可以生起来呢?就是因为我们通过观众生的苦,然后通过这个分别意识造作可以和内心当中如来藏本具的往外散发的悲心容易相应。相应之后就可以开发内心当中、佛性当中本具的这个悲心。

当然如果真实要开发,获得无分别智的时候,大乘的初地菩萨安住无分别智,那个时候证悟空性的同时他也就现前胜义菩提心、胜义悲心,无缘大悲就会生起来。当然如果成佛了所有的障碍都没有的时候佛陀的悲心是彻底清净、彻底圆满的。

我们内心有这个潜质有这个本能,这个悲心本来我们相续当中就存在,但是不观修引不起来,所以我们通过分别念的第六意识的观修引出我们内心当中、和我们内心当中的悲心的光芒和它相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悲心就越来越深入。它的确可以越来越深入,深入到什么程度?本具佛性当中的悲心可以引发出来的。

所以我们现在有一点点的,一般的人都有点侧隐之心,那豺狼虎豹它们对自己的子女对自己的亲属也有那种悲心,也愿它们遣除痛苦的这个悲心。然后社会上的十大恶人也好、四大恶人也好,这些罪大恶极的人他们也是有一定的悲心的种子的,这个为什么?因为佛性当中是本具的,只不过其实的分别念障垢把它障住了,它没办法显示出来。就像太阳它在白天的时候可能是在天空当中,但是云彩太厚了,云彩太厚之后我们直接看不到阳光,但是光明还是通过云层照下来了,我们说这是白天,虽然今天是阴天或者是云彩很厚,但是它还是白天,还是有光明。这种光明是什么?这个光明就是被云彩障蔽之后还是通过云彩在我们世间当中显现成光明的样子。

其实每个众生的侧隐之心,每个恶劣众生内心当中的柔软的悲心其实也是我们内在佛性。内在佛性就像太阳一样,,然后我们的障垢就像云一样,它再怎么障蔽原原本本的那个显不出来,因为它障垢太厚了,但是佛性的光明还是透过这个业还是展现我们的心识当中。所以说它多多少少还是有悲心的成分,还是会展现出来利他的思想,或者做慈善也好,看到可怜的人我们愿意帮助也好,或者哪怕毒蛇猛兽它对自己的子女也有种悲心,关键还是因为内在的佛性,一直在往外散发这种大悲。但是只不过它的障垢太厚了,它没办法。

我们这么观修就把这个障垢越来越薄,它的光明、它的悲心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最后现证之后就相当于云彩开条缝,阳光就照下来了。这个真正的阳光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所以,我们修持智慧、修持空性先是在我们的障垢当中裂条缝,然后让我们感受一下真实的智慧,然后让这个缝越来越大,最后就彻底的云彩消尽之后,蓝天还有阳光完完全全的没有丝毫的障垢的方式展现出来。所以我们要修悲心,实际上我们讲这个是什么原因呢?讲这个就是我们有这个潜质的,不是说悲心是没有的,我们要硬生生的把它修出来,不是这样的。我们内心当中本具佛性本具悲心,现在我们观修只是通过外在的观修把它的障垢去掉之后,让内在的悲心显示出来的一种方便。

我们在了解之后就对自己能够修成悲心就有信心,真正就有信心了,不是说永远看不到希望,希望是肯定是有的。只要我们持续的修下去,我们的悲心一定会从无到有,从浅至深的,从相似到真实的大悲心、菩提心都可以逐渐逐渐引发出来。所以我们要持续性的缘众生的苦去观修引发我们内心当中的大悲心。

今天我们接着讲悲心的内容。

从前,为了法王赤松德赞龙体安康而举行福寿法事,苯波教徒们大兴血肉供养,当时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大智者布玛莫扎以及大堪布菩提萨埵等诸位大译师看到苯波教的彩盘,心里十分不悦,他们说:“一教不应有二师,一法不应有二规,苯波教旨不合法,并非共同寻常罪,若尔我等返故里。”所有的班智达不谋而合、不约而同,国王祈请他们讲法也不传讲,宴请他们也不受用。

这段话就通过当年莲花生大士还在藏地弘扬佛法的时候的一段经历,告诉我们:作为佛弟子来讲,不能够杀害众生,作为佛弟子来讲,应该对众生都生起真实的大悲菩提心。

这是什么情况呢?法王赤松德赞当时作为国王,有段时间身体不好,为了他延寿,为了他身体安康就做这些福寿的法事。当时法王赤松德赞还没有下令封杀苯波教,后面才封杀苯波教的。没封杀苯波教之前,苯波教也给赤松德赞国王也是做法事,然后佛弟子这边以莲花生大士为首的佛弟子这边也是给赤松德赞国王做法事。但是当时苯波教徒用他们自己本教的仪轨大兴血肉供养,就宰杀很多的众生,把众生的血和肉放在彩盘里面,然后开始供养他们的天尊,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持赤松德赞国王的身体安康。

当时他们在做供养的时候,邬金第二佛就是莲花生大士(新宁提传承者)他看到了,还有就是大智者布玛莫扎(旧宁提传承者)(这两位就是在我们大圆满传承当中很著名的龙钦宁提的传承者),那么这两位都是大圆满的上师。还有大堪布菩提萨埵,我们知道菩提萨埵当年已示现入灭了,好像他老人家的头盖骨在现在的桑耶寺的博物馆里还有,去桑耶寺朝拜的时候,殿堂里面有。莲花生大士我们知道是在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布玛莫扎尊者现在是在中国山西的五台山常住,一百年出现一个化身,弘扬大圆满的心滴。据说上一个一百年的化身应该是阿琼堪布,咱们《大圆满前行备忘录》的作者,他应该是那个一百年布玛莫扎的化身。因为当年华智仁波切说布玛莫扎的化身马上要出世,但是我是见不到了,你见得到。华智仁波切给他的弟子纽西龙多讲的。后面就是堪布阿琼,共同的说法,他就是一百年的一个化身。然后再过了之后,下一个一百年是谁?现在还不清楚,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说是我们那个寺院的那个就是这个一百年的化身,有的说,我们寺院那个应该是布玛莫扎的一个一百年的化身。反正说法很多,但是现在公认的上一个一百年的化身应该是阿琼堪布。

然后在五台山,我们去朝拜的时候,当然我们是奔着文殊菩萨去的,但是宁玛派的弟子,还有很多也同时是奔着布玛莫扎尊者去的。因为他就是常住五台山的,真正的还没有入灭。他和莲花生大士一样,也是虹光身,已经成就了虹身的,他是无死虹身的,像这样他还在五台山常住。如果有信心的人去祈祷,有的时候还能见到布玛莫扎尊者,还可以得到很多的加持。很多传承上师的传记当中也是记载了很多在五台山见到布玛莫扎尊者的加持的很多很多的记载,精彩的公案。

那么菩提萨埵等诸位大译师、诸位成就者、诸位传法者和班智达等等,看到苯波教的彩盘。彩盘里面放供品,缠着彩线的彩盘,里面放了很多血肉,就是血淋淋众生的肉。三位大德看到这个之后,心里十分不悦,他们说一教不应有二师,就是一个教法下面不应该有两个导师。如果有两个导师的话,各说各的,我们就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了。

虽然释迦牟尼佛教下弟子里面有很多佛的转世。我们说:一佛住世,千佛助化。肯定是有很多佛的,但是所有的这些佛,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扬教法的佛他们不可能以佛的身份出现,他们要不然是以菩萨的身份,要不然维摩诘居士,以居士的身份,要不然有些干脆以阿罗汉的身份。文殊师利以菩萨的身份,反正都不显现导师的身份。我们知道他们是佛,但是不会显现导师,反正只能有一个导师。即便是后来已经成就佛果的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扎,他们也是显现瑜伽者,要不然显现僧人,要不然显现某个教派的开山祖师,都不显现佛身份。下一尊导师是弥勒佛,中间有很多佛,很多众生即生成佛的,有很多他方世界的佛的化身来弘扬佛法的,不会显现佛形象,绝对不会显现的。因为再显现一个佛形象,就不知道到底是以谁为标准了,这就会乱套了,我们说这个也是导师,他们说我们这个也是导师。所以,在佛法当中,虽然后面有很多成就者,但是不能够显现导师的身份。所以,也是有些人说:你密宗一生成佛,为什么没有显现释迦牟尼佛那样的?我们就说:一教不能有二大师。这个不单单是密宗当中,他虽然是佛身份,但是他不会显现导师的身份。

这里面相当于圣者和圣者之间早就有默契的,我们说默契是容易懂的,比较通俗的讲法。但其实来讲的话,绝对是一期教法当中只能有一个导师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他就是导师。然后虽然其他是佛,但是他不会显现佛功德,也不会显现佛相好,也不会显现佛一样的十二相成道,或者八相成道。不单单密宗是这样讲的,其实我们以前也看到,窥基大师对于弥勒菩萨《辨中边论》有一个速记,那里面也讲了,导师明显的佛就一尊,后来的这些佛是密化,他不显化的。密化的意思就是他虽然是佛,但不显现佛功德。他通过这种秘密的方式,或者显现弟子的身份、显现祖师的身份、菩萨的身份来度化众生,他不会显现佛功德。这个里面显宗也是把这个问题抉择的很清楚的。此处说一教不应有二师,一个教法下面只有一个导师,不会有两个导师的。所以,像这样的话,一个导师一个教言,他不会有相矛盾、相冲突的教言的。

“一法不应有二规。”那么一个教法当中,一个法脉当中,不可能有相矛盾的法规。一教不应有二师,就是一个教法下面不应该有两个不相同,互相矛盾的导师出现,一个说可以杀生,一个说不能杀生。苯教徒他们信奉的他们自己本师的教言,就是可以杀生,可以血肉供养,他们信奉是这个。而佛弟子就不用这个血肉供养。所以,一教不应该有两个相反的说法,两个导师,两个导师说法都不一样,互相矛盾,这个不行。一个法脉中不能有两个规矩,一个说可以杀生,一个说不可以杀生,这个也不行。所以,佛弟子遵循的就是以慈悲为怀,应该对众生修真实的大悲心,他就说不应该有这样的血肉供养的规矩。

“苯波教旨不合法。”苯波教的教旨不符合于正法的规律,也不符合于真实的解脱道,也对于国王的延寿没有什么帮助。“并非共同罪寻常罪,”并非共同罪并非寻常罪,通过杀生来供养的话,是很不符合因果规律的罪业。“若尔我等返故里。”若尔,如果还是这样的话,如果国王不纠正、不叫停的话,我等返故里。因为当时莲花生大士、还有布玛莫扎尊者,还有菩提萨埵,他们都是从印度请过来的班智达,如果还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住西藏了,我们就回国了,就回印度了。当时也是给国王这样讲的。

所有的班智达是不谋而合、不约而同的遵守佛的教规。国王祈请他们讲法也不传讲,宴请他们也不应供。所以,这些大德们也通过他们自己的言教、他们行为做表率,就是作为佛弟子来讲,不应该以血肉供养。所以,当时我们的祖师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制定这样规矩,祖师们也是这样,但是后来,传到后面的时候,有些人没有真正领悟到佛法的核心,然后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对经典的错误理解,他们觉得应该杀生,应该通过血肉供养等等,已经入了歧途了。

华智仁波切的意思是,这些人不知道他入了歧途,不应该弘扬这些,不应该去推广这些。尤其是一般的普通人根本分辨不了,到底那些是善巧方便,那些真正是自相的烦恼引发的罪业。所以,佛陀和这些祖师们早就已经遮止了。

如今我们这些人自以为是往昔诸班智达、大菩萨们的追随者,可是如果将甚深的密宗仪轨变成苯波教的吟诵而损害众生,显然就成了出卖佛教灵魂、亵渎三宝的败类,结果只会将自他引入地狱。

我们自以为是班智达、成就者、大译师们的追随者。但是既然我们要追随,我们是佛陀的追随者,但是我们看他们做了什么?那么我们现在又在做什么?我们这种行为是他们追随者的形象吗?就完全不是。

记得以前大恩上师仁波切,在以前写的一个《放生甘露功德》甘露妙语中,后面最后一个偈颂大概也是讲的这个意思,就是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往昔为了利益众生舍身无数遍,我等弟子应承事,以何行为作追随。我们这些佛弟子应该承事,应该深思: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追随释迦牟尼佛的高尚行为,他老人家为了利益众生,曾经舍弃自己的身体,舍弃自己的身体利益众生。

那么作为佛弟子的我们应该沉思: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行为做追随呢?追随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呢?我们虽然做不到,现在做不到把自己的生命,为了度化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把我们的生命完全布施给有情,帮助众生舍弃我们生命,可能我们还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尽量不伤害众生,尽量在有能力的时候多放生,或者说多给众生讲解佛法,帮助众生,这个应该是可以做的,跟随我们自己的境界、当前的情况可以作追随。但当我们修行成就,或者当我们修行逐渐逐渐到量之后,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为了利益众生,舍弃自己的头目脑髓的这种甚深的行为我们可以做得到。

至少我们要想一想,作为佛弟子来讲,什么样的行为才是追随佛陀的行为。佛陀他老人家是以大悲心摄持的,那么我们也应该以大悲心摄持做一些善法,这才是追随了佛陀的灵魂,追随佛陀教法的精华。当然行为上做放生,行为上做帮助众生的事情,也是一种追随。但是这个行为有没有通过思想,他的行为和精神有没有相合呢?这个还要观察。最好首先我们的精神思想符合于释迦牟尼佛大悲心的教言。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放生,再通过其他的方式利益众生,这个方面他是追随。所以,我们作为宁玛派的修行者,我们自己的传承上师们,布玛莫扎尊者、莲师,还有菩提萨埵等等,他们是怎么样做的,我们也应该追随。否则的话,如果把很甚深的密宗的仪规,慈悲心摄持的密宗仪规,变成了苯波教的唱诵、仪轨伤害众生,显然就出卖了佛教的灵魂了。佛教的灵魂是大悲心,现在伤害了众生,连灵魂都没有了,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就是一个尸体了。

这么好的密宗仪轨,如果没有大悲心这个灵魂了,也就变成尸体一样,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就亵渎三宝了。佛法僧三宝都是以大悲为性的。所以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是三宝的追随者了。结果只会将自己和接近自己的众生引入到地狱当中而已。除了这个之外,给自他没有带来什么利益。

所以,我们应当恒时身居卑位,穿着破衣,尽心尽力饶益一切众生,在没有确定自相续中已经生起慈悲心之前,如果能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精进修持,那么诵经修善、度化众生等表面上虚张声势的佛事不成办也可以。

这段话主要还是强调大悲心的重要性,并不是说让我们不要做这些事情了。主要是说有大悲心摄持的这些所有的善法,就像前面讲的那样,这个善法就有了灵魂,如果没有大悲心摄持,这个善法就是干瘪的空壳,它就没有灵魂了。它是一个善法,但就像一个灵魂的尸体一样,看起来是一个人,但是没有神识。所以我们做任何的善法,应该以大悲心摄持,以大悲心为核心,如果没有大悲心摄持的话,所有的善法都有可能变成虚张声势,变成表面上的度化众生的形象而已。这段话的主要精神是这样讲。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应该恒时身居卑位。当然这段教言并不只是讲大悲,但是大悲心是作为前后文联系的核心所在就是为了凸显大悲心。但是这个教言当中还有别的意思、别的教言:第一个,身居卑位,身居卑位的意思就是说,首先是心处于谦卑的状态,然后是身体处在谦卑的状态。如果只是我们的身体处在谦卑的状态,看到谁都点头哈腰的,听法的时候做在最远的角落里面,不跟你们争,不跟你们抢,好像显得自己怎么样,但是心里面是高举的,他内心当中是很傲慢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可取。所以,身居卑位,首先是心灵上面,他的的确确很谦卑,心里面谦卑了,身体上自然而然的就谦卑了,居于卑位就是合理的。

身居卑位的必要性主要是把自己放得很低,把自己放得越低,就越容易看到别人的功德,尤其是内心。如果内心当中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就越容易看到别人的功德,因为已经把自己放得最低了。再不能低了,别人稍微一点点功德自己就看到了,因为自己的心态的确是很谦卑的心态。自己的心态越谦卑,越能看到别人的功德,也越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

这个对调整自心的人来讲,他有这个优势。如果把自己的心处在很高举的状态的话,别人的功德再大自己都看不到的,自己的过失再大自己都看不到。所以身居卑位的必要是为了发现自己的毛病,对治自己的烦恼,为了看到别人的功德,有大的必要性。如果我们看到别人的功德的时候,我们自己很难生起傲慢心,也很难生起烦恼心。很多时候,我们的傲慢也好,烦恼也好,就是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过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而引发的。

凡夫人的通病是很擅长去看别人的过失,只要一点点的过失就很敏感,马上就捕捉到,马上就放大,自动放大。对于别人的功德一般来讲很难看到的,看到也不承认,然后看到马上就自动缩小,把别人功德自动缩小了,巴不得任何人看不到。

不修行的人心中带着这种习气,轮回里面就有这种习气。那么我们现在修炼就是要反过来,把自己的心放在最低,然后经常看别人功德,就可以扭转自己这样不好的习气。如果这样的话,自己的傲慢心生不起来,然后对别的众生也容易生起欢喜心、恭敬心、谅解心,这方面对自己修行的所有的心态要素,慢慢慢慢都可以有。

“穿着破衣”,破衣的意思就是说,当然,华智仁波切当年主要是对出家人讲的,对出家人讲不要去追求华丽的衣服。破衣,也不必要故意把衣服剪烂,补很多补丁。有的时候我们看百衲衣都是崭新的,这方面当然也可以,反正不愿意穿那种华丽的衣服嘛。有些新衣服故意剪很多窟窿、然后补很多补丁,也是有这些,有些故意穿得很脏很破。上师也是说了,法王如意宝也讲,真正来讲破烂应该内心当中对轮回的耽著应该破烂,如果内心对轮回的耽著没有破烂,只是外在的衣服破烂的话,意义不大。而且有些时候故意穿破衣的话,显得自己是一个修行者,显得自己不执著,有些时候他这样显露出来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供养。有些时候他对供养没有兴趣,但是博得一个好的名声——你看大修行者如何如何,大修行者来了如何如何,有的时候容易滋生这样心态,不执著啊,然后好像是成就者不执著啊,怎么怎么样,他觉得这样做了之后,就好像修行很好一样。那么这个时候主要是内心要破烂,你的心中对穿衣服要穿破衣,而不是说完完全全是身体上面。

对于城市的修行者来讲的话,当然更加不应该经常性的去穿破衣,因为如果你在城市里面修行穿破衣的话,给别人的感觉——你看这个佛弟子以前不学佛还好,学了佛之后你看穿得越来越差了,是不是生意失败了,什么都失败了,一切都是失败者,千万别学佛,学佛就变成这样了。

你看就给别人这样一个感觉,所以说这个教言在不同的地方,应该做不同的解读。上师们也是经常性的教诫在城市里面的修行者,该打扮的一定要打扮,然后该穿的好衣服一定要穿,然后这个方面有必要,当然自己过度的执著一定是要打压的。因为你在别人面前的形象,不单单是说你自己是个修行者,而且有的时候你某种意义上还是代表佛法的。

我不能说像我这样一个小人物,我怎么可能代表佛法呢?这是你的想法,别人可不这样看。别人就看你拿念珠,别人看你家里有佛堂,那就自动把你定位成你代表佛法。所以说你的很多言语,你的很多行为,其实很多和佛法的形象都直接挂钩了。所以说为什么上师们讲,该化妆要化妆,该打扮打扮,反正不要过分,过分不行,走极端都不行。

穿好衣服,穿得漂亮一点,这个都是可以的,因为你的形象示现给别人的时候你是个佛弟子,快快乐乐的佛弟子,他一看可以啊,他学佛好像也很快乐,他慢慢慢慢就愿意学习,至于他进来学习完之后,他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他也可以去示现,虽然对这些没有意义,但是我还是要怎么怎么样。所以这个穿着破衣,意思就是也不要过度吧,但是作为出家人来讲,尤其是深山里面的、寺院里面的一些出家人,他其实没多少人看。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很多的寺庙都是成了旅游的地方了,很多人坐车、包车去,去寺庙里面照相,专门拍僧人,拍的都是那些破破烂烂的衣服的话,一宣传出来之后又变味了。

以前的修行者不存在这个,我们这个寺庙什么时候变成旅游景点了,华智仁波切那个时候是没有的,所以那个时候也没有多少人看,所以说你穿破衣,可以遮止我们对华丽衣服的追求,总的精神是什么呢?总的精神就是不要过度执著这个衣服,如果你有能力买稍微好一点的衣服穿,这个不要紧,但是上师说不要每天换一件,一个星期买一件,有的时候这个也没有必要。太过分的就不行,也不要过于的故意去穿很破的衣服,这样的话看不同的场合。佛学院以前,最早我们去的时候都是那种以脏为美的,以破为美,谁的衣服破、谁脏,然后好像觉得他就是很好。后来大恩上师洞察到了这样一种形势之后,很早很早就开始让这些人注意形象,注重卫生,慢慢慢慢调整了很长时间,现在再去看的话就很少看得到那种很脏很破的人。给别人的印象,应该是这样的。所以不及时讲的话,一下子让大家去改变那种观念,有的时候是很困难的。大恩上师以前甚至说,你们没有钱我给你们出钱买洗衣粉,你们自己去洗衣服,所以也是这样讲的。所以他老人家很多弟子后来慢慢慢慢就开始注意装束,的确应该这样的。

因为我们以前不懂,觉得脏是成就者,洒脱嘛就不执著,好像就是修行。但是上师老人家,这些真正的成就者他们的眼中不是这样的,我们自己认为的那种修行和真正修行人的修行是不一样的,所以通过这样慢慢慢慢学下来之后,真的就体会到一些上师们的教言的确是不一样。所以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很着重形象,觉得修行佛法应该是这样形象、那种形象才是修行佛法的人。但是后面慢慢慢慢来讲,就发现真正的佛法应该是内心,形象是次要的,相对次要的,真正来讲内心当中这个是最重要的。穿着破衣,朴素就行,尤其是作为出家人来讲,差不多就行了,朴素一点就行了,没有必要过度的追求很华丽的衣服。在家人有他的必要性,有的时候也可以不要换那么勤,但是也不要太过分的脏,很旧啊,没有必要。

“尽心尽力饶益一切众生。”然后把所有自己的发心和行为尽心尽力的放在饶益众生上面,饶益众生上面这个意思解读的话,就是尽量的抛弃自我利益的心态,因为有些时候我们自己修行的善根,很多善法都是想我解脱啊,然后我怎么样很快的得到利益成就啊,很少能够想到众生的利益。那么现在也是说,我们虽然在修佛法,但是我们也要想,这些我所修的佛法和我所做的种种行为,应该是尽心尽力饶益众生为前提才对的。

还有在我们没有确定自相续已经生起了,这个里面是生起了,不是随随便便发起来一个松动的、松散的慈悲心,而是真实的生起来慈悲心之前,如果能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精进修持。修持什么呢?修持慈悲心,因为我们慈悲心还没有生起来之前,我们应该把这个生起慈悲心作为主要的修行的法要。

在这个之前,别的其他的诵经修善,搞很大的法会也好,或度化众生等表面上虚张声势的佛事,成办也可以,不成办也可以。这个里面并不是说让我们一定不要去做了,没有这个意思说不要去做了,成办也可以不成办也可以,因为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慈悲心是否生起来了,如果生起了慈悲心,我做这个诵经修善、度化众生,如果我是带着慈悲心做的,虽然可能失败了,或者没有我预想的那么成功,但是如果我这里面加入了慈悲心的成份,我的确以慈悲心摄受去做了,成办也可以,不成办也可以,反正像这样就无所谓。

我们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内心生起真实的菩提心、慈悲心上面,把这个作为主要的,而别的这些没有菩提心摄持的诵经修善、度化众生等等,虽然有一定的利益,但是和内心当中生起菩提心比较起来的话,那么内心生起菩提心的利益会更长远。这个善行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内心当中如果菩提心不坚固,那么这个善行有可能没有延续性,有可能做几次,你参加一个慈善的聚会,你参加几次后面可能就没有什么兴趣了,或者新鲜感过了之后就不想做了,不想去参加了。但是如果内心当中有了慈悲心,这个慈悲心会成为永久的长远的动力,推动你去做,每次都要去做,当你懈怠的时候,你忆念慈悲心、忆念菩提心,你马上起来就做了。

一个是短暂的,难以持续性的善行,一个是长期的善行,这二者比较起来的时候,如果因为我修慈悲心会耽误我去做一些形象上的弘法利生的事业,我情愿舍弃表面上的善法。因为真正来讲的话,内心当中生起菩提心才是更长远的。这方面我们讲这个,是在这个颂词当中,这一段教言当中的原则,我们也不要看完之后马上就开始说:你看这里面讲了,从今以后发心工作我不再做了,因为这个对我来讲没有意义,我现在要修慈悲心了。

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之下,以上师的教言为原则,因为我们自己觉得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的话,教言是这样讲的,那么这个教言所指的到底是什么?像这样我们会认为,现在我菩提心没有生起来,慈悲心都没有生起来,我再做这些虚张声势的佛事,好像这里面讲不成办可以,或是可以舍弃它。大恩上师给我们的教言讲,一边要修菩提心,一边要去做事情,这方面如果是这种情况,抵触的时候以上师的教言为准来取舍。所以我们不能够看到这个之后,学完今天这堂课之后,就好像开始说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我不会去做了,我就去每天打坐就可以了。

有些时候如果我们想是这样想的,我们的想法是——我这个事情不做了之后,我就有大把的时间每天都在座上观慈悲心,每天都观菩提心,很快就生起来了如何如何。这个只是我们的思想,这个只是我们的理想状态想出来的东西,很多时候往往是当你不做这个事情之后,你上座修两三天,你根本不想坐了,根本不想上座修了这种情况。

而且在没有发心做事情的同时,把这个时间没有用在修法上面,都用在别的散乱事情上面去了。很多很多这样的事例,所以有些时候我们的分别念靠不住,为什么上师让我们在学法的过程当中去做一点事情呢?其实做一点事情是帮助我们坚固,对我们修菩提心其实是一个辅助的作用,让我们不散乱的情况之下,通过这样的方式收自己的心,或者增长资粮啊,或成为一个慈悲心的辅助啊,都是有很大的必要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一定要以上师的教言为准,而不要以自己的分别念为准。分别念我可以想——从今以后就不做了,你看这里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念对这个教言的解读。而上师他对这个教言的解读可能更深更远,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要以上师的教言为准,不要师心自是,不要依靠自己的分别念为准,这个我们已经失败了很多次了,不能够在这个上面再失败。

因为上师们他们对这些方面讲的是非常有经验的,他知道这个教言到底怎么样解读,才是最适合于修行者的。历史上有很多修行者也是显现上面有些成功有些失败,失败的原因有些也是太过于相信自己的想法而导致的。在讲这句话的时候,我担心有些人看了之后,他就觉得修心为主,行为不为主,他就开始放弃了,所以为了让大家知道一下这里面上师们真实的想法,稍微讲一下这里面的必要性。

然后下面引用教证说:

如《摄正法经》云:“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

“欲获得佛果”,如果我们想要成佛,学很多法不一定成办,成办不了,学一个法就可以成办,那么所修的是什么法呢?此乃大悲心,就是修大悲心就可以。“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任何人具足了大悲心,他就可以获得佛法,这个佛法的意思是什么呢?佛法的意思就是指平常我们讲的学佛法这个佛法,有些时候佛法是佛的功德法,就是指佛功德叫佛法,就是佛的功德法。佛所拥有的这些法身智慧、功德,佛陀相续当中十八不共法,四力、四无畏等等,这个叫做佛法,获得诸佛法,这个从暂时来讲,就是获得佛法的法义通达,或者生起了这个境界。究竟来讲获得诸佛法,就是获得佛的功德法,佛陀具有什么功德法我们就获得。所以有了大悲心我们就可以成佛的意思,你成了佛了,那么什么佛功德法都可以获得。所以对成佛的这些佛功德法,修习的方法了如指掌,获得之后完全现前之后,也自己完全可以获得这种功德法。

这里面强调大悲心的时候,说一个法就够了,就是修学大悲心就足够。所以我们就知道佛经在教言当中,在不同的地方所强调的不一样,在强调大悲心的时候强调大悲心非常的重要,然后如果在强调空性的时候就会强调空性非常重要,那么到底哪个更重要?哪个是最重要的?其实没有哪个更重要,每个都重要,每个都是最重要的。

因为这些功德我们必须都要具有,所有的这些因素,完完全全都具备了,这个时候这个修行者就成了一个综合素质非常高的一个修行者,只有综合素质很高的修行者他就更容易成就。如果我们比较偏的话,就相当于读书的时候很偏科,严重偏科的话,有的时候就会成为麻烦。但是我们修行者来讲,你很偏,有的时候很注重大悲,对空性不注重,有的时候很注重空性对大悲不注重。这方面来讲,他这个修行者的综合素质就不是比较均衡的素质,不是那么的明显,这个时候还需要补,某个地方不圆满的还要补。但如果综合素质,就是大悲心、空性方方面面都是比较优秀的话,这种人就比较容易成就。

下面讲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怎么样赞叹大悲的呢?

从前,三同门与卡隆巴格西的一位高徒前来拜见仲敦巴格西,

三同门是仲敦巴格西的三位高足弟子,三同门就是三个同学,他们三位很突出,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三同门,博朵瓦格西,还有普穹瓦格西,还有金厄瓦格西,这里面讲法也不一样,有衮巴瓦,三同门的讲法有些地方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所讲的,三同门的和卡隆巴格西的共同的弟子,就一个弟子,这个弟子去拜见仲敦巴格西。

仲敦巴格西我们知道是阿底峡尊者的弟子,是嘎当派一个比较突出的一个人物,他主要寺庙是在热振,热振寺院。在热振寺院也留下了很多关于他们的一些经典的教言、语录、行为,这些很多。宗喀巴大师的《道次第广论》也是在热振寺写的,当时我们去的时候,好像是在热振寺的寺院,看的时候上面有一个房间,有一个台子,他们说这个就是宗喀巴大师当年写广论的地方,当年我们也朝拜过,有一片很好的柏树林,特别好。去了之后心就很安定,很愿意在那儿住下来。还有宗喀巴大师开的智慧泉,还有一些很多文殊菩萨加持的地方,热振寺很稀有。

仲敦巴格西住在那个地方,那个高徒拜见仲敦巴格西。热振寺很多去朝拜西藏的人都不去,他们都朝那些很著名的布达拉宫啊,这些去了之后,热振寺都不去的,但是如果学过那些教言的人他们就知道,学广论,或者学嘎当派就知道热振寺很著名的,而且里面的加持力很大。所以有些时候如果去西藏朝拜的话,热振寺还是应该去一趟。

他来拜见仲敦巴格西,

格西问他:“博朵瓦在做什么?”他回答:“他在为数百僧众讲经说法。”

博朵瓦格西的智慧很高,经常讲经说法。他说博朵瓦格西正在为很多僧众、数百僧众讲经说法。

仲敦巴说:稀有!稀有!那也是一正法。

他说,稀有、稀有,这个也是个正法。

普穹瓦格西在做什么?

他就问普穹瓦格西在做什么?

那人回答:“他在广集自他资具,建造三宝所依。”

他在积累自己和他人的很多很多的资具,用这些钱用这些资具建造三宝所依,建佛塔,印经书,然后铸佛像,塑造佛像,建造三宝所依。

仲敦巴格西又如前一样说:稀有!稀有!那也是一正法。

就是口气不是那么的一种,反正也可以吧,也是一个正法,但是不是那么特别的赞叹。

衮巴瓦在做什么?”他回答道:“他唯一静修。”

衮巴瓦经常修禅定,他就说别的方面他没有什么兴趣,他经常修禅定。他刚刚修禅定的时候,刚开始有一点声音他就觉得很吵,慢慢慢慢他自己就把修行禅定从山上寂静处就搬到寺院里面,最后就搬在经堂门口,在法会时敲锣打鼓的,人来来往往的时候他就坐在那里禅修,根本不受影响。他的禅定的功夫是很高的,有的时候也显神通。好像在《山法宝鬘论》还是《开启修心门扉》里也讲,他显神通被仲敦巴格西批评的也有。

格西又如前一样说(稀有!稀有!那也是一正法)。并接着问:“卡隆巴在做什么?”那位弟子说:“他总是到一个蚁穴的旁边蒙头痛哭。”

卡隆巴在做什么?他总是到一个蚁穴的旁边蒙头痛哭。

听到这话,仲敦巴格西立即脱帽,合掌当胸,边流泪边说:“极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功德要讲。但如果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

仲敦巴格西听到这位弟子他在蚂蚁窝旁边经常性的哭的话,他就表现的不一样,帽子也脱了,然后合掌当胸很稀有,他这个是真正的修行正法,本来关于这一点很多功德要讲要赞叹,需要赞叹的,但是如果现在赞叹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他也没有说很多。

卡隆巴格西之所以蒙头痛哭,是因为想到了轮回中受苦受难的一切众生。

他为什么要去蚂蚁窝旁边哭呢?因为他看到了这些个众生太可怜了,非常可怜。虽然我们感觉不到蚂蚁到底有多么的可怜,它无外乎就是每天跑出去找东西,有的时候脑袋上顶着一个很大的米粒、糖块儿、树叶啊,然后往窝里走,好像总是急匆匆的样子。我们感觉没有多苦啊,但是他们修大悲心的人就会看得更深,这些众生就是因为我执,无明,就不知道取舍堕恶趣,堕入恶趣现在仍然不知道取舍,以后还会很长时间在恶趣当中流转,即便从恶趣当中出来了,他也是在轮回当中流转。他想得很深众生流转的道理之后,就经常痛哭大悲心无法抑制,大悲心无法抑制的话就开始不断的痛哭。

其实在这段当中,仲敦巴格西是为了显示慈悲心的功德和修行慈悲心的重要性,或者是换句话说为了鼓励别的弟子重视大悲心,修持大悲心的必要。所以在和其他的几种修法对比之后,唯一赞叹大悲心,他前面的几种讲法都不是那么觉得很赞叹,但其实真正换另外一个侧面来讲,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也讲过,其实讲经说法的功德是非常的大,如果我们有些时候要赞叹讲经说法的功德的时候,全部覆盖所有的功德,所有的功德没法可比,佛陀的功德,佛陀的事业唯一的就是讲经说法。这个时候就开始出来了,讲这个利益,因为他要让众生的相续当中种下取舍的因果,要真正修行必须要通过讲闻的方式才能够树立的。

如果要赞叹讲经说法的时候,那也会赞叹很多。假如说同时也出现了卡隆巴格西,在蚂蚁窝面前哭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也不会那样的赞叹好好这也是一个善法,然后他一开始赞叹讲经说法这个是最殊胜的。这个方面其实来讲刚刚我们讲,他关键是要调化弟子,要让弟子认识到这个重要性,他必须要这样去做,他必须要把这个功德着重来讲,让他非常不共同,然后众生才能够对它生起信心——这么好,我们才对他这种修法产生一个信心。所以佛菩萨的说法并不是说,这里讲一套,那里讲一套,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好像你都没有一个标准。你都没有一个准则,那到底让我们怎么去做?其实我们要理解,圣者们为什么这样去说,其实我们综合起来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发现,每一个都重要,三宝所依不重要吗?不管怎么样,反正只要三宝所依在就给众生做福田,给这地方带来很多的吉祥;禅修不好吗?禅修非常好,如果你不禅修根本调伏不了相续;还有大悲心,每一个都是非常好的。但是这里边着重赞叹这个是让我们对大悲心生起信心,也许当时我们不知道具体情况,也许当时可能大家对大悲心的修法没有那么重视,所以他就通过这个教言,通过三同门和卡隆巴格西的高徒弟子的对话,把信息传递了出去,传递出去之后我们看到了这个教言之后,我们就会对大悲心殊胜功德和必要性,产生一个认知,就生起一个想修,我要修这个大悲心,我一定要修它,因为这是在修行真正的正法。而且真实来讲也的确是,真实的佛陀的家族血脉,他的法脉的延续也的确是要靠大悲心来摄持。我们绝对相信,百分之百的相信,博朵瓦格西在讲法的时候绝对是以大悲心摄持,普穹瓦格西在修三宝所依的时候,也绝对是以大悲心摄持,衮巴瓦在修禅定的时候,也绝对是以大悲心摄持,这个我们是不怀疑的。但是他们显现上没有着重的在做这个,所以我们这样理解: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你看博朵瓦格西你虽然讲法,你没有大悲心你讲啥?你在修三宝所依悲心都没有,你做这个有什么必要?我们千万不要这样想。

这些大德们做这些事情,绝对是以大悲心摄持,但是显现上面就是一个在个蚂蚁窝面前去哭,他显的这方面就很突出,就为了凸显这个就给我们讲的,讲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那么这是一个事例,还有第二个事例。

此外,金厄瓦格西讲述诸多悲心,前面讲金厄瓦格西他也是仲敦巴格西的弟子,前面我们在讲暇满难得的时候出现过一次金厄瓦格西,一辈子不睡觉,仲敦巴格西劝他睡觉他也不睡觉,说修行人健康固然好,但是我想到暇满难得根本都没有时间睡觉,他一辈子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所以这个也是前面出现过,金厄瓦格西在噶当派里面是相当著名的。

此外,金厄瓦格西讲述诸多慈心、悲心重要性的原因时,朗日塘巴尊者恭敬顶礼并且说:“我从现在起唯一修持慈悲心。”

朗日塘巴尊者就是修心八颂的作者。他就开始在上师面前顶礼立誓:从现在开始,我修行的核心就是以慈悲心为主。

善知识金厄瓦边脱帽边连声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实在难能可贵!”

所以他对慈悲心的修法,生起了一个决定的信心,抓住了修行的扼要,作为导师来讲当然很高兴,如果我们的上师如果发现,就是我们哪一天或者从现在开始大家都对菩提心、出离心等善法,对闻思修高度有兴趣,他老人家就会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因为他就是愿意我们做这些事情,愿意我们被法调伏,所以我们现在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抓住了修行的核心,就像朗日塘巴尊者抓住了修道的扼要就是慈悲心。因为慈悲心是所有大乘的核心,他发愿修行,上师没有理由不高兴,非常欢喜,他是发自内心是这样表态的,而上师也是的的确确非常非常的赞叹。这是讲到了修慈悲心的功德和利益。

不知道我记错了没有?以前我们在学习《大乘经庄严论》的时候,不是上师这次讲的。我记得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注释当中,曾经也说过,对于大乘的修行者来讲,出离心修到一定的时间就不要再修了,一定要修行大悲。修幻化、修行空性。从这个方面来讲大悲和幻化才是大乘道的框架,那么出离心只是一个可以说是一个引导我们进入大乘道的前行修法,如果作为一个大乘行者,过度的观轮回过患,轮回痛苦观得太多,有些时候对于救度众生的大悲心会有损失,他就不愿意去帮助众生,这么苦他就不愿意发菩提心,讲到一定的时候,上师也不能再强调这个,再继续强调的话弟子的出离心厌离心就越来越强,越来越强之后就不愿意发菩提心。讲了一段时间之后,再跟他讲轮回是如梦如幻的,而且讲大悲心,转变他的心态,这里面也是一样,任何地方只要是讲大乘一定是慈悲和智慧,这两个一定是核心的。

前面高度赞叹了慈悲心的功德,也是为了我们后面修行菩提心打下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慈悲心真的是非常重要,通过前面一些大德们的教言对话也可以发现,当年阿底峡尊者他老人家在转绕金刚坐的时候仍然是这样的,在金刚座每一面转饶,有的时候是小佛问大佛的塑像,成佛的核心是什么?是菩提心;有的时候是年老的妇人和年轻的女子对话,成佛的核心是什么?还是菩提心。就是这样的,真正要成佛的话,最快的就是菩提心的修法大悲心的修法。其实我们讲慈悲心和菩提心有的时候是连在一块讲的,其实有些时候来讲二者的差别不大。

如果想要清净自相续的罪障,也再没有比悲心更殊胜的了。

如果我们要清净罪业,最快的方法最殊胜的还是悲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四对治力当中的所依对治力当中也有慈悲菩提心,在现行对治力当中也有这个。现行对治力,就是我们要修持忏罪的真实的善法,慈悲心是非常殊胜的,千万不要小看慈悲心不要认为把它放在前行当中,我们就可以不重视,其实来讲它是一种力量非常大的修行,一方面来讲整个大乘道都是以它来贯穿的,一方面来讲它也是进入大乘道的一个前行,其实也是进入之后,你会发现这个前行自动就变成了核心,所有的修行都围绕它展开了。这样一种慈悲心的修行,不管积累资粮还是清净罪业,还是我们说后面要见本尊也好,都是通过他来成办的。

下面引用了一个无著菩萨的公案,这是很著名的公案,到处都在从不同的侧面来引用。

从前,印度阿毗达磨正法三次遭到外道摧毁,

阿毗达磨就是佛法的意思,有的地方阿毗达磨是指论藏就是对法的意思。阿毗达磨正法就是指整个佛法,整个佛法三次遭到了外道摧毁。大恩上师在讲记下面,讲过引用多罗那他尊者的《印度佛教史》讲到了佛法三次被摧毁的情况。以前我看过《布顿佛教史》的佛教三次遇敌。我们看大恩上师讲注释就可以,我们看一下讲记下面的小字就可以知道。

我们再讲一下《布顿佛教史》里面的观点,《布顿佛教史》三次遇敌是怎么样呢?第一次遇敌,好像是一个信仰佛法的国王送给另外一个信仰外道的国王一件很好看高档的衣服,但是这个外道的国王收了衣服之后,发现这件衣服啊,好像是在背心或者是某个地方有一个痕迹,看起来就像一个脚印儿一样,他就觉得这是这位国王送给我这个衣服穿了之后好像在诅咒他一样,他就很不高兴,开始发动军队摧毁佛法,这是第一次的法难。

第二次起因好像是一个外道的老妇女,她应该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否则发动不了军队。这个外道的妇女听到佛法里面有一个说法。键掷声中出毁灭,键掷就是僧众敲的键锤。她想:如果有这种说法,我就查一下,翻了一下佛教的经书,翻到什么了呢?“三宝胜众擎此椎,粉碎外道邪头颅”有这样一句话,觉得这是针对外道的。其实三宝胜众擎此椎主要是敲碎烦恼的意思。这个外道的妇女认为寺院里面吃饭敲的这个东西可以粉碎外道邪头颅,好像对我们非常的不敬,就开始发动军队,毁灭了很多寺庙,烧毁了很多经书,这是第二次法难。

第三次的法难是什么?我记得是一个比较大的寺庙,不知道哪个寺庙。寺庙里面有一个沙弥,他在倒污水的时候,没有注意倒两个外道的身上。他们就特别不高兴,非常的不高兴,回去修一种法,叫做日火法。日火法修成了,就烧了很多的寺庙很多经书,这是第三次遇到这样一种外道的摧毁,这是《布顿佛教史》记载的一种观点。

大恩上师引用了多罗那他尊者《印度佛教史》的一种观点,他讲的是《布顿佛教史》中布顿大师的观点,我们都可以了解一下,这是三次遇敌。三次遇敌之后,佛法就从很兴盛的状态变得比较衰败,有很多经书被烧毁了,很多寺院都被烧了,相当于三次之后就被外道摧毁了。

当时有一位婆罗门种姓的明戒比丘尼

有些地方讲是一个比丘尼,有些地方讲是一个女子,不是比丘尼,这个地方讲是比丘尼,后面还俗了。

心里想:我生为下劣之身的女人,不能弘扬佛法,应该与男人婚配生子,弘扬圣法阿毗达磨。这样考虑之后她与一位国王种姓的男士为婚,生了无著菩萨,又与一名婆罗门男子为婚,生了世亲论师。

无著菩萨和世亲论师相当于一个母亲,他们的父亲不同,母亲是一个,有些地方说还有第三个儿子,就是狮子觉论师。这里面就是无著菩萨和世亲论师。在很多佛教史里面只是提到他们两个,就是无著兄弟,他们对佛法的贡献特别的大。

两个儿子长大以后向母亲询问父亲的事业。

这是印度的规矩,只能做符合自己种姓的事情,他们就问自己父亲的事业是什么?他们要接着做这个事情。

母亲告诉他们:“你们二人不是为了继承父亲的事业而生的,是为了弘扬佛法而生的,但愿你们好好修学正法,将来弘扬阿毗达磨妙法。”

母亲说,你们不是为了世间继承父亲的事业而生的,生你们两个也是为了你们弘扬佛法的,但愿你们能够好好修行正法,将来可以弘扬阿毗达磨。

他们当然也是不一样的人,否则你让我们弘扬佛法,我们不一定听你的话,但是这两个人是佛陀授记的,佛陀在《文殊根本续》当中对世亲论师、无著菩萨、龙树菩萨,佛入灭之后对于振兴佛法弘扬佛法,最得力的这些大德全部有授记,就是怕以后有些人对他们有怀疑,所以佛陀早就在经书里面早就已经授记了。《楞伽经》里面对龙树菩授记,《文殊根本续》当中,对于龙树菩萨、无著菩萨,还有世亲论师都有授记。

大恩上师在这里面也讲了,普通的比丘尼也不要想我是不是也学这个,也去生两个儿子弘扬佛法如何如何,这个也不一定。因为这个比丘尼要不然是有证悟的,要不然就是福报相当大的。能不能生下来像无著菩萨世亲论师那样的也不好说。像这样如果生两个摧毁佛法的人,那就更麻烦了。上师也说了,这些也不是一般的人随学的,讲记当中大概也是有这个意思。

听到母亲的话,世亲论师前去克什米尔集贤尊者面前学习阿毗达磨法门。

集贤论师也叫众贤论师,去学习阿毗达磨法门,阿毗达磨法门学的最主要的就是大毗婆沙论。我看过了一些《布顿佛教史》里面的说法,他好像是把毗婆沙论每天讲的课归纳成一个偈颂,后面就造了《俱舍论》,现在我们学习的《俱舍论》的来源就是《毗婆沙论》。《俱舍论》是它的一种核心,就是它的精华归纳,他对小乘的教法弘扬很大。早期学习小乘,对大乘佛法有些诽谤,后来无著菩萨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专门派了两个比丘去教化他,然后让他们分别去念《十地经》和《无尽慧经》,也叫《无尽意菩萨经》。早晨念《十地经》,黄昏念《无尽慧经》。念经的时候,听了之后他觉得大乘的法的起因因还可以,但是果似乎就很散乱,他是这样想的。第二天早上一个比丘念十地经,他说大乘的因很善妙,果也很善妙。因为十地经中一地菩萨到二地菩萨到十地菩萨成佛的境界全部很清楚。这是利根者,我们念什么也听不懂,赶快把注释找出来看一下这是念的是什么?他是大班智达,五百世的班智达,他一听就知道里面讲的所有的意思,都听得懂。听了之后,大乘的因很善妙,但是果不行,好像显得果很散乱,第二天早晨听完之后,这个果也很善妙。他想以前我诽谤了大乘法很不好,我要忏悔,就想要拿刀子把舌头割掉,在割的时候两位比丘说不用,无著菩萨那里有忏悔的方法,你可以去依止无著菩萨。

依止无著菩萨,还有很多的对话,有一种说法,他们路上还在对话,在显现上面,世亲菩萨的智慧很快,对无著菩萨的问题,很快就反应过来回答了,然后给无著菩萨提问题,显现上无著菩萨要等一会才回答。那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我回答问题这么快,然后我给你提问题这么慢才能回答。无著菩萨回答说:你以前是五百世的班智达,本来你的智慧很敏锐,显现上我没有做过五百世班智达,所以有些问题呢?我要向弥勒菩萨请示,这个时间我是在弥勒菩萨请示,然后才回答你,显现上是这样的。世亲菩萨马上生起很大的信心,随时见弥勒菩萨。我们说,你的智慧还不行,还要问弥勒菩萨,其实这是示现另外的功德,随时见弥勒菩萨,有问题马上问,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说,我要见一下你的本尊。无著菩萨向弥勒菩萨请示,他说你前半生因为诽谤大乘佛法的缘故,所以你在即生见不到我,活的时候见不到我,但是你死了之后能见到我。后面造了很多注释弘扬大乘佛法的论典。他就是对他的哥哥生起很大的信心。无著菩萨、世亲论师他们俩兄弟的确不一样,后面的话就是说世亲菩萨也是一直弘扬大乘佛法,造了很多大乘论典,《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颂》等等都是他写的,还有很多讲如来藏的大乘论典。

无著菩萨当然不用讲了,后面我们还要讲他的故事。世亲菩萨是这样弘扬佛法的,他母亲的愿力也成熟了。世亲是第二大佛陀,的确是智慧不得了,非常敏锐,而且他培养了几位大弟子,安慧论师、陈那论师,讲因明非常厉害的。以前我很喜欢看这些佛教史,所以讲这些的时候,以前看的一些内容就会浮现出来,但是也不能再讲了,否则时间就不够用了。

无著菩萨来到鸡足山,

鸡足山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云南鸡足山,现在很多人朝拜,还有一种是印度鸡足山,在金刚座附近,金刚座大概过去两三个小时,两个鸡足山都去朝拜过。其实法无定法,到底那个是真的呢?迦叶尊者到底在哪个地方入定呢?有的说华首门,有的说印度鸡足山上面有一个洞里面,也有一个迦叶的菩萨塑像是那个地方吗?无著菩萨到底是在印度的鸡足山修行,还是在云南的呢?其实对于这些圣者境界来讲都是可以的,对我们来讲,有信心就在那个地方,我们觉得是印度鸡足山那就在这里,如果觉得云南鸡足山也在这,所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两个地方都去一下,朝拜都是有加持力的。

如果彻底从唯物的侧面来讲的话,我自己还是偏向印度的鸡足山,因为离那个王舍城比较近,是在王舍城和金刚座中间的,当时迦叶尊者入灭的时候,迦叶尊者入灭的时候,当时是阿阇世王和阿难尊者一起去,如果是云南的话那多远的路程,以前是坐马车,从王舍城坐马车一直到云南的话,当时的条件来看的话,这个可能就不大,单单从唯物来讲的话,这边离金刚座、王舍城很近,过去可能坐马车几个小时就到了,所以这个地方容易理解一点。

换个角度来讲的话,这些国王福报很大,然后阿难尊者也是大阿罗汉,佛陀补处,也是迦叶尊者的补处,他们的神通是自在的。即便是远的话又能怎么样,又不用老老实实的坐马车去。阿罗汉的神通对我们来讲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也很快就可以去了,所以如果这样看的话也可以,反正等于两个地方都讲得通,都可以安立。反正我自己来讲到两个地方都可以朝拜,都发愿,觉得他们都在这,在华首门我也觉得迦叶尊者就在里面坐着,然后无著菩萨就在下面的山洞闭关,然后到了云南鸡足山我也觉得迦叶尊者就在里面坐着,无著菩萨大概就在这里修弥勒菩萨的法。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大家也可以朝拜。

他心想:如果面见弥勒菩萨就可以求窍诀。于是开始专修弥勒本尊,六年期间历尽千辛万苦而修行,结果连吉祥的梦兆也没有出现。

他很专心的修了六年弥勒菩萨,不要说成就,连一个好梦都没有生起。

他想:看来我现在是修不成了。便心灰意冷地下了山。途中看到路边有一个人正在用柔软的棉布擦磨一根大铁棒。他问:“你这样擦有什么用呢?”

那人告诉他说:“我没有针,所以我要将此铁棒磨成一根针。”

他遇到一个很奇葩的人,虽然我们认为很奇葩的人,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讲,他修了六年的弥勒菩萨,这个绝对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或者弥勒菩萨、护法神的一种化现,否则的话哪里有这么奇葩的人,用柔软的棉布磨一根大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如果脑袋清醒一点,拿一个砂纸磨的比较好一点。拿一块很柔软的棉布把铁棒磨成针,我们想想看太那个了。而且前后两次碰上两个非常奇葩的人,按道理说一个村庄里面出现两个这样的人也太奇怪了,肯定是一种示现,弥勒菩萨加持他示现。他问:你这样擦有什么用呢?他说,我要磨一根针。

无著菩萨心想:用这样一块软布来磨擦这么大的铁棒,不可能有磨成针的时候,万一有可能,但到那时他还会在人间吗?看来世间人为了毫无意义的事也这般辛辛苦苦,那么我修行妙法,必须要有坚强不屈、锲而不舍的毅力。

这对他触动很大,这样磨下去,即便磨成了,人早就不在世了,就为一点点利益,把所有的时间,最后磨成一根针,就是为了缝衣服,有多大利益呢?他觉得世间人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也这样精进。我为了弘扬大乘佛法,这么大的利益,为什么我自己就不能不锲而不舍呢?必须要有这种精神,其实对我们也是提个醒,我们现在口号喊大一点,是即生成佛了,喊小一点,也是要成就菩萨的,这些果很大。如果我们不精进,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达成这样的目的,所以不可能。我们也要精进,当我们修不动的时候,不想修的时候,当我们不想发心的时候,当我们不想做事情的时候,也要想一想,我们要发愿成为大乘的圣者,也是需要不一样的毅力,这个时候无著菩萨也是给我们一种示现。

想到这里,他返回到原处又修持了三年,可是仍然没有出现丝毫验相。

他又修了三年,六年加三年,修了九年之后,任何验相都没有。

他想:现在我的确不能成就了。于是又起身下山,行途中看到路边一座高耸入云的大石山前面,有一个人正在用羽毛蘸水拂拭那块岩石。

他好奇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呀?”

那人回答说:“这座石山太高了,我自己的房子在这座石山的西面,阳光照不到上面,所以我准备把这座山拂拭得一干二净。”

他看到一个人用羽毛蘸水去刷岩石,我在云南的时候,也在想哪块岩石,然后在印度鸡足山的时候,也想是哪块岩石是当年那人用羽毛蘸水拂拭那块岩石,搞不清楚。他就说这座石山太高了,我住在那边阳光照不到,为了晒太阳,准备把这座山通过这样的方式擦拭得一干二净。

无著菩萨心里又如前一样想想之后,再一次返回原处,又修行了三年,结果依然连祥兆的梦也没有出现,他真的是万念俱灰了,

这时候他又生起了一样的念头,世间人为了毫无意义的事情都这么勤奋。有时我们也应该想想这些早上卖早点的这些人很早就起来了,然后菜市场卖菜的人很早就去批发了,杀猪的人很早就杀猪了,虽然很辛苦,但是赚了钱很少,而且对后世没有利益,他们尚且都能这样精进勤奋,我们为了度化众生,为了成就大乘道。为什么连他们那种境界都没有?所以有时候也要看一看世间人的作为,然后对我们修行有一种触动,有一种勤奋的因。

无著菩萨的显现上,也是通过这样的策励之后又修了三年,但是还是没有修成,连祥兆的梦也没有,无著菩萨显现就很那个了。一般来讲的话再怎么修修,肯定会做一两个好梦,而且他那种修行,以前我在鸡足山也是想过,他那种十二年和我们的十二年是不一样的,有些时候我们的十二年,还有八个小时的上班时间,这就不算了,还有做饭、看一会电视、应酬,你说在学会学了十二年,这是有很多水分的十二年。无著菩萨的十二年可是除了化缘以外,托钵之外,都在山洞里打坐了,这个十二年完全是实打实的十二年,我们的十二年可能就把所有的时间挤出来可能就是一、两个月。

我们在修了之后没有得到一些感受,或者是怎么样,都是很正常,所以当我们修不动的时候就想一想无著菩萨,他为什么这样示现,就是给我们这些后代的人,当我们沮丧的时候,当我们修行没有上进的时候,我们想一想无著菩萨,第一是佛授记的人对不对,第二个是上根利智者,第三个修道那么精进,然后他十二年尚且连一个好的梦都没有。像我们这样的人生在末世,佛的授记自不必说,不知道是那个魔授的记也不好说,反正就是说佛可能没有授过记了,然后我们的根基也没有那么利。我们也没有那么勤奋,现在没有得到佛法的感受,这也是我们不够精进的原因,当我们想到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要继续勤奋,把这个心力提起来,心力提起来继续修,不管怎么样只要继续修,修下去一定会有解脱的希望。我们修行的时候,首先心力很重要,心力一旦强大了,别的这些障碍违缘不是什么真正的违缘,如果自己心力垮了的话,就不好说了,自己放弃了什么办法都没有。

这时候显现上就有点失望了,并不是要怎么样,觉得这样学下去是不是就是没有办法,他要想别的办法,就下山了,真的是万念俱灰了。

不禁失望地想:现在看来无论如何也无法成就了。便又下山了。

这已经是过了十二年。

途中看到路边有一条双腿残废的母狗,整个下身糜漫着许多小虫,仍然还在对别人生嗔恨心,提起上身疯狂乱叫,拖着下身前来咬人。

十二年的修行就感召了这样一种情况出现,他修行的成果马上要体现了,到底有没有用呢?在事情之前,我们都会认为没有用,但是到底有没有用呢?当这个事情出来之后,以前十二年积累下来,所有修行的能量全部爆发,从这开始集中体现,一爆发之后就收拾不了,只要一成熟一下子就无法收拾了,马上见本尊,然后就开始听法,弘扬佛法,马上一个大转折。

我们自己修行也是一样的,我们感觉修行几年一点消息也没有,那么是不是完全没有用呢?还是时候没有到,如果像这样的话到了一个时间节点的之后,一旦成熟爆发之后,真正是没有人能挡得了我们的成就了,我们也是要通过这样的公案故事这样去了解。

看见这样一条很可怜的狗,一是在果上很可怜,果上可怜就是说它是双腿残疾,下身糜漫着许多小虫。一是因上可怜,因上可怜当然它是弥勒菩萨化现的我们就不用讲了,因上可怜它这样还在生嗔心,还在想要咬人,这是在果和因都可以生起悲心的一个对境,无著菩萨就生起来了。

无著菩萨情不自禁地对它生起了难以堪忍的强烈悲心,

十二年的苦行在这里就要爆发了,当看到这个狗的时候,生起了难以堪忍的强烈慈悲心,没办法忍受狗的痛苦。

他割下自己身体的肉施给那条狗,

这时没有丝毫的犹豫,如果现在让我们拿刀子割自己的肉可能是不敢,无著菩萨修了十二年,相当于他的功德到了一种很高的层次,所以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把肉割下来。首先把肉割下来布施给那条狗,还有一种说法,他要把这肉割下来之后,来安置这个蛆虫,这个蛆虫弄下了放哪儿呢?他就想蛆虫安置在哪呢?就把自己的肉割下来,把蛆虫安置在自己割下来的肉上面,有些传记是这样讲的,这也是合理的,否则的话蛆虫取下来之后,放在其他地方去也会死的,作为一个大悲心菩萨来讲,像这样的话也不会这样去做。

接着想要清除它下身的小虫。心里思量:如果用手去抓,可能会捏死小虫,应当用舌头来舔。

这个时候他想,如果用手抓的话这个小虫很嫩,也许一抓就抓死了,他怎么办呢?他用舌头去舔就比较好,不会伤害它。

但是,因为狗的整个身体已经腐烂,充满脓汁,眼睁睁地看着实在是舔不下去,于是他闭上双目伸出舌头,结果舌头没有接触到狗的身体,反而触到地面。

这个时候他就开始是真正的做,眼睁睁地看着还是显现上有执著,舔不下去,他就把舌头伸出来把眼睛闭上,闭上眼睛去舔。结果就是说没有舔到狗的身体,反而直接接触到地面了。

他睁开双眼一看,母狗不见了,而至尊弥勒菩萨金光灿灿地出现在面前。

十二年的修行,这个时候本尊就现前,这个时候母狗不见了,只看到了金光灿灿的弥勒菩萨出现在面前。

无著菩萨说:“您的悲心实在微弱,一直也不现尊颜。”

当然他是很欢喜的,在显现上面也是说了几句:您的悲心实在微弱,十二年观修都没有显现尊颜。

弥勒菩萨说:“不是我不向你露面,实际上我与你从未分离过,而是因为你罪孽深重,看不见我而已,后来你经过十二年修行使罪业稍微减轻,只看到这条母狗,现在由于你生起了大悲心而使业障无余清净了,才真正见到了我。

这个公案讲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这一句,悲心可以清净罪业。前面我们讲了,清净罪业的最好方法就是大悲心,所以讲这个公案就是这个核心。修持了十二年,大悲心使业障无余清净了,才真正看到了我,弥勒菩萨回答说:不是我不慈悲,我的名字叫慈士,就是慈悲心遍满了才叫慈士。这是我们解读的,不是他老人家讲的,反正就是说不可能没有慈悲心的。为什么说不露面呢?其实你第一天观修我,我就在你身边了,就来了。

这对我们来讲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只要开始修行祈祷的话,不管你祈祷莲师、文殊、观世音,还是像无著菩萨一样观修祈祷弥勒菩萨,反正只要你祈祷了他就会来,但来了之后我们看得到吗?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因为业障深重的缘故,看不到我,他来是来了,但是我们现在被障碍障住了,就像雾霾很重的时候,走到你面前了,我们还问,你现在在哪里,为什么还不来呢?我在你面前,像这样的话就是因为雾霾挡住了面对面看不到。我们有业障的时候,虽然你祈祷了他们都来了,在虚空也好,在你面前虚空也好,在你身边也好,在你头顶上也好,他可能会来的,他们悲心那么强烈,根本没有办法忍受我们的呼唤,所以说我们祈祷他们马上过来,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不要怀疑。

这时候弥勒菩萨把这个秘密给我们讲了,像这样的话早就来了,从第一天修我开始,我就没有和你分离过,因为罪孽深重的缘故,看不到我感受不到我的存在,我的加持力也没有明显的感受到,通过你持续的观修,内心当中在持续不断的变化,内心慢慢慢慢的变化,就好像我们现在三九、四九的时候冰是冻得最厉害严重的时候,过完之后最下面开始慢慢的开化,过完之后下面开始慢慢的开化,只不过上面看不到,到了一定时间五九、六九的时候,慢慢比较明显了。后面有很明显的融化,完全融化的时候和最早的时候,从一滴一滴开始融化,所有的变化从那个时候开始,所以我们修行也是一样的,我们的变化是从修的时候就开始了,只不过这样的变化还不明显,但是变化已经开始了。

第一天开始观修的时候就已经加持他了,所有的障碍都开始逐渐的松动瓦解,只不过没有那么明显,所以这块冰要全部融化掉,一定要等到有一定能量的时候,轰隆一声就融化了,慢慢慢慢就随着河流飘走了,大概也是这样的意思。我们千万不要怀疑修行的力量,也不要怀疑我们念佛、念咒,闻思的力量,这些力量是慢慢地在积累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显现他的功效,所以他看不到,后来经过十二年的修行,使罪业稍微减轻了,然后看到了这条狗,他的这条狗也是罪业清净之后看到的,如果罪业深重就连这条狗都看不到,而看到狗之后,因为这个狗生起了很强的大悲心,然后剩下的业障全部清净了。

前面十二年稍微减轻,然后看到狗之后生起强烈的大悲心之后,大悲心的力量和以前所有的能量放在一起,一下子就把所有的业障全部清净,然后就真正地见到弥勒菩萨,本尊就现前了。

你如若不相信,将我扛在你自己的肩膀上,显示给众人看。

如果不相信的话,你把我放在你的肩膀上,显示给众人看。

于是,无著菩萨将弥勒菩萨扛在右肩上,到集市上去,他问人们:“我的肩上有什么?”

无著菩萨把弥勒菩萨放在右肩膀上,右肩相当于转绕的所依,以前我们讲过,放到右肩上面就到了集市上,然后就问集市上的人,我的肩膀上有什么呢?以前我们在云南,想是不是这个集市啊?有时候在印度的村庄里面,是不是这个集市啊?是不是当年无著菩萨就把弥勒菩萨放在右肩膀上,问这儿的人呢?有的时候这些公案在心里浮现出来的时候,就想,那里面的场景是不是这个村庄啊?是不是那个集市啊?经常这样东想西想的。

人们都说“什么也没有”。

因为大家的罪障很重,什么也看不到。

只有一位罪障稍微清净的老妇人说:“您的肩上有一具腐烂的狗尸。”

这个老妇人的罪障比较清净,她说您的肩上有一具腐烂的狗尸,别人连狗尸都看不到。对我们来讲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息。因为有时候我们也面临着相似的困惑。有的时候修行很长时间也没有显现这样的调伏,罪障还很深重,很粗猛,没有好的兆相,没有好梦,我们就多思维这个公案给我们带来的提示。弥勒菩萨和无著菩萨一起合作给我们后代带来一些修行这样的公案参照,当我们困惑的时候就把这个拿出来了参照一下,也可以重新给我们力量。无著菩萨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呢?其实很有必要,每个圣者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示现都不是无因无缘的,都会给后代人留下一些可以参照,可以帮助我们增长道心,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的事迹。米拉日巴尊者示现也好,无著菩萨示现也好,还是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示现也好,每个示现我们都可以找到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帮我们度过难关的方法,关键我们要仔细去看,仔细去体会,认真去看,看了之后可以找到很多很多对我们修行有用的东西,这个公案当中,也是给我们展示了很多的信息,很多关于修行当中比较重要的东西都会出现。

格鲁派有个说法,就是说无著菩萨当年在山洞里修行的时候,他有个习惯就是吐痰,显现上面就是吐痰擤鼻涕,反正看不到人,就在山洞里面随便丢。最后弥勒菩萨显现上说:我一直在,你看我身上袈裟上都是你的痰,就是这样的。很多格鲁派的修行者至今为止都不敢随便吐,为什么呢?就是有这个的前例,他十二年吐的痰都在弥勒菩萨的身上挂着,所以他们就很恐怖。如果我们修本尊,我祈祷本尊来了我也随便吐,这时候就感觉好像不好,这也是一个证据吧,这些教证在不同的传承当中有不同的说法。在我们看的没有那么多说法,在格鲁派的教言当中出现过这种说法的,他们有这个规矩不会随便来,也是这样说的。就是说在观修的过程中都在我们的左右,在我们祈祷的地方,安住在这儿,我们一定要对这有信心。

随后怙主弥勒菩萨将无著菩萨带到兜率天,为他宣讲了慈氏五论等妙法,他返回人间,开始弘扬大乘佛法。

这个事情完了之后,弥勒菩萨就把无著菩萨带到兜率天,用一个中午的时间就给无著菩萨宣讲了慈氏五论,就是讲了弥勒五论,大恩上师现在讲了《大乘经庄严论》,以前讲了《现观庄严论》。我们如果容易记就是二辨二庄严一宝性。二辨就是《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二庄严,就是《现观庄严论》和《大乘经庄严论》。一宝性就是一个《宝性论》。讲了弥勒五论之后,返回人间。有些传记当中讲,兜率天一个午时在人间返回来,五十三年就过去了,然后开始弘扬大乘佛法。

现在我们学习的弥勒五论是无著菩萨从兜率天带下来的,弥勒菩萨给他讲,他记录之后带下来,现在我们所学的法都是无著菩萨从兜率天带下来的加持力非常大的一种教义。从此开始弘扬了大乘佛法,这里面凸显了大悲心的重要性,见本尊也是由于大悲心的修行,当然十二年的修行生起了大悲,修行的主要的内容可能也是和这个有关的。

由此可见,清净罪业再没有比修行悲心更殊胜的法门了,

我们自己在观本尊等时也一定要有悲心摄持,总相要有菩提心的摄持,就是为了饶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修持大悲心。如果把这个大悲心的成分加进去的话,这种修行就是大乘的修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大悲心和这些仪轨的力量,清净我们的罪业,圆满资粮。我们每一次观修,如果你每天早上起来打座,每一次打座,每天念诵课诵,每一次课诵,每一次念咒语、佛号,都会成为后面成就的因。比如你现在修本尊法的话,每一句心咒都会成为以后见本尊的因,这是肯定的。

并且悲心也是相续中生起不共菩提心的无倒之因。

无倒之因是不颠倒之因,就是由大悲心生起菩提心,

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多种方便途径尽最大努力来修这一悲心。

这个不是随随便便讲的,一定要通过多种方便多种途径尽最大的努力,现在我们是不是为了修大悲心、菩提心,尽了最大努力了?这句话有可能被我们滑过去,但是不能滑过去,什么叫最大努力?也许我们现在对大悲心的重视程度和为了生起大悲心的努力还没有达到最大,那我们就不要抱怨,为什么我们还没有生起。如果我们真正的最大的努力还没有做,那么学习之后内心当中有触动的话,以后还是要把这个菩提心大悲心作为我们修行重点的内容。

下面讲就用一个比喻来讲悲心。

所谓的修悲心就像断臂母亲之子被水冲走一样,如果一位没有手臂的母亲的儿子被水冲走,那么她必然会对儿子生起无法堪忍的强烈悲悯之情,

这里面说了一对母子,这个母亲特别疼爱独子,而且这个母亲没有双臂和手,最喜欢的儿子掉进河里,被水冲走了,这个时候母亲一定会对这个儿子在感受的痛苦生起无法堪忍的强烈悲悯之情。

心想:自己没有手,不能从水中救出儿子,现在该怎么办呢?她唯一考虑救脱儿子的办法,内心无法忍受痛苦,一边失声痛哭一边到处奔跑。

母亲的心里特别的痛苦,见到儿子的痛苦没办法帮助之后特别的苦恼,内心当中就生起了一种强烈的想要救出他的那种心,也有一种强烈的无奈之感,有一种强烈的救脱之心。那个时候唯一考虑的就是想什么办法把儿子从水里救出来,内心当中产生了无法忍受的痛苦,一边失声痛哭,一边四处奔跑,这是一个比喻。前面的四无量心都有这样的比喻说明,这是断臂的母亲的儿子让水冲走,用来说明悲无量。

同样,我们也要在心里想:三界中的一切众生被痛苦的河流冲走,沉溺在轮回的大海之中,尽管我对他们生起了难以堪忍的悲心,可是我没有能力将他们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现在该怎么办呢?诚心诚意祈祷上师三宝,观修悲心。

同样的道理,作为我们这些修悲心的人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想:三界六道中的一切众生被痛苦的河流冲走,众生都在痛苦当中,没有自在,沉溺在轮回的大海之中没有办法自我解救,尽管我对他们生起了难以堪忍的悲心。首先第一步我们就要知道众生很苦,然后要把我和众生的苦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如果不建立联系的话,你苦和我有什么关系?和我没有关系啊,你是很苦,但我没有必要救度你啊,关键是我们要建立这种联系,必须通过各种方法,首先是自他平等,我和众生平等的,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联系,然后我才愿意帮助你,要不然怎么联系呢?众生都是我的父母,曾经都作过我的父母从这方面建立联系,要么就通过前面平等心来建立联系,反正就把我和众生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因为以前我和众生之间人为画了一个很深的鸿沟,我是我,你是你,我和你没有关系,我帮助就是和我有关的亲属朋友。

因为以前很深的鸿沟把我和众生隔离起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通过这种建立起联系,通过自他平等,或者我和众生是父母关系,或者曾经把他看成子女,或者怎么怎么样,反正通过一切的手段要建立一定要帮助他们可靠的一种观修,最后观修完之后的的确确生起了他们不是和我没有关系,我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虽然现在他们忘记了我,但是他们以前曾经是我很好的亲属,也是经常的互相帮助。虽然他现在忘记了,但我现在作为大乘佛子来讲,不能忘记,不管他知道不知道,领情不领情,我都要去发菩提心度度他们,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通过这个方式来建立联系,建立起来了,发现众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了,这就是特意生起了痛苦的心,但这个痛苦的心是很有意义的,我们通过罪业,造罪之后,我在地狱当中被动地造痛苦是两码事,主动的去把众生和我联系建立起来,因为就说这个很明显。

《入行论》当中也讲了,假如说我只有一个朋友,我关心的就只有这一个人,他苦我也苦,他乐我也乐,那么我这样操心就一个人,我承受的苦就有限,他不可能天天苦,但是你的朋友如果有十个人,你就要操心十个人了,这十个人的苦乐和你有关了。如果你操心一百个人,一切众生的话,那所有众生的苦都和你有关了,相当于你主动地去找苦受,主动地去生起这种苦。因为以前没有关系的时候你根本可以不闻不问,甚至怨敌苦的时候你还很高兴,但现在我修菩提心了,我主动地把他联系起来,你们的苦我都要操心,当他们苦的时候我就很难受,但是这种苦有意义,只有这样的苦才打开我封闭很久很久的心胸,这个门扉就被打开了,然后就从这开始,逐渐逐渐我的心胸大了之后就和大乘道相应了。大乘道那么宽阔,我心那么的狭隘根本相应不了,门票你根本拿不到,这个时候拿门票要进入大乘了必须走这一步,只要你把心胸打开之后,才能进入大乘道,这个时候有必要的苦还是要受的,要主动地去观修,而且这个苦很有限。

如果我们就说轮回当中只考虑自己,苦是连绵不断的,层出不穷的,这个苦我要操心很多,但是其实很多众生的苦不是我要真正地去承受,我要承受的苦的程度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就这样观大悲心,当内心调伏之后像这样我就有能力帮助他们了,我不会有自相的痛苦,这个都是有利益的。

那在我就很无奈,虽然我和众生建立起关系了,他们的痛苦我也放在心上了,但是我又面临一个问题我不能帮助他们,就像一个断臂的母亲一样,儿子就在水里漂,心里很想帮助,但是她没有能力帮助,内心当中就非常的痛苦,她就大声的呼喊;谁能救?大声地拼命的喊救命啊等等。

我们也是这样的,凡夫人修悲心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就对了,我们也应出现这种想帮助众生又不能,那种无奈煎熬的心,这一定要生起来,就和这里面母亲的心态相近了,所以这么多的痛苦,而不是我现在看到以后,心疼两秒钟然后就算了,放下就忘了。我要持续的,对于这么多的众生,这么多的痛苦怎么办呢?像这样的话非常非常想救度,但是我也没有能力,生起难以堪忍的悲心我也没有能力,现在可怎么办呢?在这个情况下,那时候母亲做的只有呼喊,喊人来救,我们现在也只有呼喊,现在谁来救?请观音菩萨来救他的,请佛菩萨来帮助他,因为我现在还没有能力帮助他,只有请三宝,请观世音菩萨、莲花生大士来帮助这些可怜的众生,这个时候我请他们帮助,通过不断地修炼。

虽然说我看到众生痛苦我念念观音心咒、莲师心咒,如果我发自内心想帮助他们的话,这就相应悲心了,真正地想让他们拔出痛苦。就像母亲呼喊一样,我们也要呼喊上师三宝,呼喊他们救助这些可怜的众生,这个时候讲我们一边来呼唤,祈祷佛菩萨帮助,另一方面诚心诚意祈祷上师三宝观修悲心,一方面祈祷上师三宝帮助这些可怜的众生,他们已经成就了要帮助他们,还有一个就说我自己要努力,尽量让自己就像母亲一样,如果要有一个方法让我的手长出来,那我就去帮助他了,现在我们是没有办法,没办法了我就一定要通过认认真真地修行,不是浮皮潦草地修行,不是那种表面上的修行。因为这表面上的修行让你帮助众生的能力还是没有办法生起来的,如果你的悲心很切了,那个时候你的修行非常认真,因为你每一个修行都意味着能不能很快的真实地投入到帮助众生的那种力量当中去,和这个有关。如果能很认真地修的话,越认真越有可能更快地得到这种能力。你是如此迫切地想利益众生,所以你的修习一定很认真,因为真的想帮助他们。

有时我想帮助众生,但是我就修行很懒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对帮助众生的事情没有放在心上,只不过有这个概念了,但是不是内心当中非常迫切的,很迫切的真实地想帮助众生呢?这个从我们现在的行为来推的时候,可能还需要努力,什么时候我们真的发自内心地想要帮助众生,那个时候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对我们想修的法,每一个法都很认真地对待。只有认真地修法才能够让你获得帮助众生的能力的缘故,这是挂钩的。因为悲心一旦生起来之后,他就是让我们不断地精进的一个重新的动力,从这儿就来了。

以前我们也讲过,学习佛法的动力刚开始是新鲜感,三分钟的热情,这个三分的新鲜感推动我们精进,共修、放生,做很多事情,这个新鲜感一过了之后就进入一个麻木期,没有动力了,找不到新的动力,以前的动力用完了,新的动力没有找到,怎么办呢?有的时候我们就要说你要生起出离心,通过自己想解脱产生一个新的动力,让你重新精进。这个是小乘道要修的。那么大乘道要用悲心来解决,救这么多众生你的悲心更加强劲了,每个众生都需要度化的,小乘的动力也有限,小乘的动力推到什么呢?小乘的动力推到解脱,然后就没有了。因为只想自己解脱,我自己解脱动力就用尽了。

大乘悲心的动力是最强劲了,因为众生如此之多,而且现在我的确有方便方法,如果发自内心的动力,一旦启动了,这个引擎一旦启动了那就绝对停不下来,让你停也不停,不可能也没有理由停,我们的责任这么重大,怎么可能停下来呢?他是从内心想帮助众生的,他的动力很强劲,他这个时候就没有理由停了,什么麻木啊,什么的,这些以概没有,所以就不可能有修行的麻木了,这些一概没有问题,一直非常精进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内心生起那种永远的动力的悲心。不管对我们修行也好,对利他也好,反正这个动力对我们自利和他利都是有用的。

也许我们的热情期新鲜感已经过了,一定要寻找新的动力,新的动力的来源要么就说是出离心,要么就是大悲心,两个生起来之后就像菩萨一样他永远停不下来,不可能有退休的时候。上师老人家经常那样讲,老是想退休,哪有退休的菩萨,从来也没有退休的菩萨,菩萨永远不退休的,的确是这样的。这个心态我们首先要生起来,这种心态来缘就是悲心,一定是悲心,生起来之后基本上什么大的问题都解决了。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