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闻法时一味地注重优美动听的词句,根本不详细观察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是“五不持”中的哪一种?(单选)
A、持文不持艺
B、持文不持义
C、持文不持武
D、持词不达义
2、为什么不能“持义不持文”?(单选)
A、不持文说明读书少
B、不持文不能给别人讲经说法
C、有师父指导就可以“持义不持文”
D、倘若没有词句的帮助,一般人不可能理解真正的意义
3、关于了义和不了义,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单选)
A、了解意义就是了义,不了解意义就是不了义
B、符合自己想法的就是了义,不符合的就是不了义
C、符合实际真理的是了义
D、佛陀宣说的就是了义
4、修学佛法时如果上下错谬受持,会有怎样的过患?(多选)
A、违背了佛法的规律
B、一辈子修行绝不会成功
C、面临矛盾重重的处境
D、没有过患,直接听高法就能开悟
5、什么叫“颠倒而持”?(单选)
A、头在下、脚在上倒立
B、未领会秘密和意趣
C、错解佛法
D、直接听最高的法
1、闻法时一味地注重优美动听的词句,根本不详细观察文字所表达的意义,是“五不持”中的哪一种?(单选)
参考答案:B
B、持文不持义
解析
出处:《前行广释》第10课 戊一、持文不持义
解析:有些人闻法时一味地注重优美动听的词句,倘若词藻华丽、文句隽永,用了很多成语、教证、对联,他就喜欢。这种现象尤其在一些文凭比较高、写作好一点的人身上经常出现,他们看一个文章或读一部经论,首先看里面的文笔好不好,文字搭配得如何。假如文笔不妙、用词不恰当,就把法本扔到一旁,理都懒得理,根本不详细观察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2、为什么不能“持义不持文”?(单选)
参考答案:D
D、倘若没有词句的帮助,一般人不可能理解真正的意义
解析
出处:《前行广释》第10课 戊二、持义不持文
解析:藏地有句俗话说:“意义的老人必须依靠词句的拐杖,若没有词句的拐杖,意义的老人寸步难行。”任何意义必须依靠词句来表达,倘若没有词句的帮助,除了极个别大成就者,如布玛莫扎、禅宗祖师,通过一种表示即可令弟子开悟外,一般人不可能理解真正的意义。
3、关于了义和不了义,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单选)
参考答案:C
C、符合实际真理的是了义
解析
出处:《前行广释》第10课 戊三、未领会而持
解析:大家都清楚,佛陀为调化不同根基的众生,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其中有些了义、有些不了义。了义和不了义的区别,我以前讲过很多次,这里不广说,简而言之,了义就是符合实际真理的,比如第二转法轮所宣讲的空性,第三转法轮所宣讲的如来藏自性光明,都是了义法,任何理论也无法遮破。但在相续未成熟的众生面前,佛陀暂时说“我”存在,就是不了义的。所以,若想对佛教有所认识,应当全面、完整、系统地学习,否则,断章取义地把一段内容作为最究竟,就会出现很多看似矛盾的说法。
4、修学佛法时如果上下错谬受持,会有怎样的过患?(多选)
参考答案:ABC
A、违背了佛法的规律
B、一辈子修行绝不会成功
C、面临矛盾重重的处境
解析
出处:《前行广释》第10课 戊四、上下错谬而持
解析:佛陀宣讲的一切法,犹如阶梯般循序渐进,非常有次第,若把这些次序上下颠倒,妄图要一步登天,便违背了佛法的规律;假如你把次第搞错了,一辈子的修行绝不会成功;总之,不论闻法、讲法或修法,假如上下错谬而受持,就会面临矛盾重重的处境。
5、什么叫“颠倒而持”?(单选)
参考答案:C
C、错解佛法
解析
出处:《前行广释》第10课 戊四、颠倒而持:
解析:佛法的教义原本正确无谬、清净无染,可有些人因智慧不够、闻思不够,把佛法错解而颠倒受持。
档案编号B01010-定解B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