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 |《前行广释》第24课

1、我们学习佛法,为的是什么?(单选)

A、把佛法融入内心;

B、母慈子孝,不再鸡飞狗跳;

C、飞升成仙,远离人间;

D、拜了老大,啥也不怕。


2、关于《中观宝鬘论》:“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 以下哪几项理解是正确的?(多选)

A、再忙的话,看微信的时间总是有的;

B、获得暇满人身,必须具备布施、发殊胜愿等因缘;

C、要想来世转生善趣,则要护持清净戒律;

D、心诚则灵,信我啥都行。


3、有些人总抱怨自己烦恼深重,看了很多书、读了无数遍《金刚经》,贪心、嗔心还是有增无减,这是为什么呢?(单选)

A、因为看得太杂;

B、因为没有修行;

C、因为没有用心;

D、因为世道险恶。


4、按照莲花生大士的教言,什么叫做“魔障”?(单选)

A、行动反常,像精神病一样,俗称“魔怔”;

B、魔王实体化的一种特殊现象;

C、对你的修法造成违缘的;

D、由他人所致的波折或磨难。


5、本课中“烧茶”的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单选)

A、烧茶不是一件小事;

B、藏地人爱喝茶;

C、喝茶有好处,但要注意防火;

D、成办自他二利的修行正法,需要具足众多因缘。



1、我们学习佛法,为的是什么?(单选)


参考答案:A

A、把佛法融入内心;

解析

原文出处:《前行广释》第24课


解析:在汉地,我有时跟学佛多年的居士、出家人交谈,往往听不到对来世的关心,听到的只是今生利益,或者神通神变,甚至一讲到政治,他们许多术语就自然流露出来,而提到佛法,尤其是甚深因果,基本上都不说话了。这种现象不太可取。因此要知道,我们学习佛法,为的是把佛法融入内心,而这一点,也正是历代上师传承佛法的目的所在。



2、关于《中观宝鬘论》:“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 以下哪几项理解是正确的?(多选)


参考答案:B,C

B、获得暇满人身,必须具备布施、发殊胜愿等因缘;

C、要想来世转生善趣,则要护持清净戒律;

解析

原文出处:《前行广释》第24课


解析:这个人身的确非常难得,从因方面来说,需要守持清净戒律、具足清净信心,如《中观宝鬘论》云:“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从缘方面来说,必须具备布施、发殊胜愿等因缘。从比喻方面、体性方面看,也都极不容易获得。今生有幸得到这个人身,要想来世转生善趣,则要护持清净戒律,而要断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烦恼,就一定要修行。



3、有些人总抱怨自己烦恼深重,看了很多书、读了无数遍《金刚经》,贪心、嗔心还是有增无减,这是为什么呢?(单选)


参考答案:B

B、因为没有修行;

解析

原文出处:《前行广释》第24课


解析:今生有幸得到这个人身,要想来世转生善趣,则要护持清净戒律,而要断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烦恼,就一定要修行。正如世亲论师所言:“为得善趣戒重要,为离烦恼修重要。”有些人总抱怨自己烦恼深重,看了很多书、读了无数遍《金刚经》,贪心、嗔心还是有增无减,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修行。如果你真正修行了,相续中的烦恼绝对会远离,这是一个必然规律,因为二者是相违之法,就如同火非常猛烈时,微小的寒冷自会驱除一样。



4、 按照莲花生大士的教言,什么叫做“魔障”?(单选)


参考答案:C

C、对你的修法造成违缘的;

解析

原文出处:《前行广释》第24课


解析:尤其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故意断传承,或者不愿意修行,就是所谓的魔障。以前莲花生大士对空行母益西措嘉传过一个殊胜教言:“凡是对修行做障碍的,不论影响内心也好,制造外缘也罢,都是魔障。”譬如,你本想听一个传承,有人劝你不要听,应该离开这个地方,这就是一种魔障。魔障不一定非是面目狰狞的恶魔,有时候它也会显现为语言亲切的道友,或者慈悲体贴的上师,表面上对你非常关心,你听到他的话语后,三四天都睡不着觉,心里非常舒服、温暖,一闭眼就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但如果对你的修法造成违缘,那不论他是什么形象,按照莲花生大士的教言,都叫做魔障。道友们对此理当谨慎!



5、本课中“烧茶”的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单选)


参考答案:D

D、成办自他二利的修行正法,需要具足众多因缘。

解析

原文出处:《前行广释》第24课


解析:其实,就算成办世俗中的一件平凡小事,也需要许许多多因缘聚合,那作为长远目标、成办自他二利的修行正法,又怎能不需要具足众多因缘呢?打个比方说:在古代藏地,出远门常会在途中烧茶,烧茶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茶器、水、火等众多因缘,其中单单生火也是一样,必须要有火燧、火石、火绒等许多条件。


【档案编号B02024-定解B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