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依靠佛法对治爱别离苦?(多选)
A、自己在执著的对境中无力自拔
B、社会风气的推波助澜
C、佛法本身的优势,能认识心的本性
D、物质财富固然能解决一时的贫困,但却遣除不了内心的痛苦
E、佛教的智慧,才能带来快乐
2、为什么说亲友也不一定是真正“亲”?(多选)
A、父母对孩子情深意切、甚为慈爱,却将他们捆缚在轮回的绳索上
B、父母教给孩子造恶的方法,导致子女无法从恶趣中获得解脱
C、子女偶尔善根萌发,父母也会阻拦破坏
D、子女对父母孝敬,令父母颐养天年
E、子女吸取父母身体的精华、抢夺他们的饮食、夺取他们的财产
F、亲友在富足美满时,奉若神明;穷困潦倒时,视为仇敌
3、以智慧观察,子女应如何对待父母?(多选)
A、母亲去世了,儿子也不应该继续快乐的生活
B、自己学习佛法就可以了,父母自有自己的缘分
C、引导父母学习大乘佛法
D、报答父母但不执著
4、如何对治爱别离苦?(多选)
A、认识爱别离苦的本性是我们的执著
B、利用佛法,如理思维,将痛苦转为道用
C、以智慧观察,认识到亲友未必“亲”
D、如理思维,减轻对亲友、子女的执著,获得修行成功
E、只要是修行人,就一定要完全断除对今生的执著
1、为什么要依靠佛法对治爱别离苦?(多选)
参考答案:ABCDE
A、自己在执著的对境中无力自拔
B、社会风气的推波助澜
C、佛法本身的优势,能认识心的本性
D、物质财富固然能解决一时的贫困,但却遣除不了内心的痛苦
E、佛教的智慧,才能带来快乐
解析
考察点:佛法能够对治爱别离苦的原因。
2、为什么说亲友也不一定是真正“亲”?(多选)
参考答案:ABCEF
A、父母对孩子情深意切、甚为慈爱,却将他们捆缚在轮回的绳索上
B、父母教给孩子造恶的方法,导致子女无法从恶趣中获得解脱
C、子女偶尔善根萌发,父母也会阻拦破坏
E、子女吸取父母身体的精华、抢夺他们的饮食、夺取他们的财产
F、亲友在富足美满时,奉若神明;穷困潦倒时,视为仇敌
解析
考察点:亲友不一定亲的表现。
3、以智慧观察,子女应如何对待父母?(多选)
参考答案:CD
C、引导父母学习大乘佛法
D、报答父母但不执著
解析
考察点:既然子女对待父母不一定是真正的“亲”,对待父母应有的态度。
4、如何对治爱别离苦?(多选)
参考答案:ABCD
A、认识爱别离苦的本性是我们的执著
B、利用佛法,如理思维,将痛苦转为道用
C、以智慧观察,认识到亲友未必“亲”
D、如理思维,减轻对亲友、子女的执著,获得修行成功
解析
考察点:通篇考察对治爱别离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