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过去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对密法不了解,包括藏传佛教的虹身成就,大家都觉得不可能,或者认为是一种传说。
虹身
彩光身。密乘所证转五蕴成光明身像的果位。
——《涌莲藏真》
原文
现在有些人爱诽谤密法,对莲师、密续、宁玛巴八大法行等不能接受。
八大法行
宁玛派生次所修出世五法行和世间三法行。
前五者为妙吉祥身、莲花语、真实意、甘露功德、橛事业;后三者为召遣非人、猛咒诅詈、供赞世神。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
还有一位大德,是智悲光尊者的弟子无畏盔甲。他很小的时候,听说噶陀的杰美仁真上师在灌莲师的顶,就想方设法地跑去,并得到密名益西仁真(智慧持明),从此对莲师生起极大信心。
密名
受密宗灌顶时所赐之名字。
——《藏汉佛学词典》
原文
在南赡部洲西方的持明空行圣地的西北隅,有一具清净无垢八功德水的大海(也有说是湖),名为达那够夏。
八功德水
乃指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之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八定水。佛之净土有八功德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所谓八种殊胜,即: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同时,包围须弥山之七内海,亦有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彼具有:甘、冷、软、轻、清净、无臭、饮不伤喉、饮不伤腹等八特质。
——《佛学大词典》
原文
从甚深圆满次第的角度来讲,此处是遍具殊胜空性法界明妃的本相;在共同人们的眼前,也富有众多圆满功德。
明妃
陀罗尼之别称也。陀罗尼有能破烦恼之闇之德,故云明,能增长一切之功德,故云妃。亦单称云明。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原文
于此中央,有一堪为花王之莲花,其茎为表示五智的五色,上面开了五种颜色的五朵莲花,明现五部的五花其中红色莲花的中间,有一“舍(ཧྲཱི)”字。
五智
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于尘沙,是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于此六大法界之三昧,名为法界体性智,主方便究竟之德。
二、大圆镜智,是转阿赖耶识所得。显现法界之万象,如大圆镜之智也。
三、平等性智,是转末那识所得。成诸法平等作用之智也。
四、妙观察智,是转意识所得。分别好妙诸法而观察众机,说法断疑之智也。
五、成所作智,是转眼等之五识所得。成就自利利他妙业之智也。
——《佛学大辞典》
五部
一、佛部,又作如来部。表理智具足、觉道圆满,但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大日如来为部主,为白色。
二、金刚部,表智,即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坏,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没泥中仍不朽不坏。金刚萨埵为部主,青色。
三、宝部,表福,即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宝生佛为部主,金色。
四、莲华部,表理,即众生心中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花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阿弥陀佛为部主,红色。
五、羯磨部,表化他业用之德,即佛为众生而垂悲愍,成办一切之事业。以不空成就佛为部主,杂色。
——《佛学大辞典》
原文
他具足佛陀的身、语、意、功德、事业,以大福德之身调化、以随教之语调化、以觉性之意调化、以不可思议神变引导众生解脱的情形即是如此。
觉性
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
——《佛学大辞典》
编写师兄:定解B16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7148-定解B16-004
一、课前教诫
(一)金刚七句之功德
遣除违缘障碍
具足所有修行的顺缘
让自己证悟究竟的实相
(二)末法时期当依靠莲师
1、末法时期的修行人面临何种修道的障碍
(1)外面的违缘、环境的违缘
§ 障碍有些来自于外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你左右不了,一发动之后你马上就受牵连,没办法安住在正常的闻思修当中。
(2)内在的违缘
§ 分别念
(3)密的违缘
§ 法入于心的违缘障碍:内心也很平静、外面也很平静,但是就是法入不了心。因为相续中有些障垢不清净,法义和我们心中间总是隔了一层什么东西,没有办法融入到相续中去。
2、如何依靠莲师
(1)供养莲花生大士的圣像
A、供养处
a、佛堂外
§ 莲花生大士亲自加持过的,或者某个圣地很著名的圣像,有能力的时候就朝拜一下,求个加持也有必要。
b、佛堂里
§ 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也讲过,对一个修行者来讲,佛像也不一定需要多,但是自己特别喜欢的或者说很精美的(龙多活佛老人家也经常这样讲),请一尊作为终生祈祷和供养的所依,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一些画工精美的画像、唐卡或者其他的照片供在佛堂里,供养、顶礼、礼拜也非常有必要。
c、随身
§ 平时身上带一些莲师的挂件也很有必要。
§ 出门在外随身携带一些比较小巧的莲师像。
B、供养的必要
§ 经常看到他、忆念他,他肯定会加持你。
(2)祈祷
A、有时间就念一百零八遍或一百遍,实在不行至少一天七遍以上,三遍肯定是需要念的。
B、想调化某个刚强难调的众生,如果经常祈祷莲花生大士逐渐就会有效果,慢慢他的态度也会软化,或者慢慢会生起一些信心。
3、哪些因素会打动莲师给我们加持
(1)信心、恭敬心、菩提心
其实莲师的悲心是绝对不会有任何隐没或不隐没的情况,但有这些条件更容易得到加持,加持的关键是信心。
要经常学习莲师的功德、愿力、事业、传记等,这样才会很自然地想到去祈祷莲花生大士,和莲花生大士的身语意、悲心、智慧相应。
(2)念诵音调
有些地方说能够打动莲花生大士的条件有时是念诵音调,有时是信心和恭敬心等,有时是泪水,讲法各式各样。
二、正文
(一)秘密授记:守护藏土、护持圣教
1、原文
伏藏大师的秘密授记中记载:“莲生我成忿怒尊,廿五君臣成军队……”宣说了未来制服边陲野人之际,将边陲野人一网打尽,弘扬密乘佛法,也授记这个清凉之境新旧派无偏持教者多数是莲师的化现。而且,大多数智者成就者面见莲师,得受加持、教言等的现象不可限量。有关情节在他们各自的传记中有明确记载。
2、释义
(1)“伏藏大师的秘密授记中记载”
虽然这个法是某某伏藏大师取出来的,但所取出的内容是莲花生大士自己做的授记,所以口吻都是第一人称。
(2)“莲生我成忿怒尊”
A、“莲生我”:莲花生大士我。
B、“成忿怒尊”:大概是二三百年后,莲师我成忿怒尊。
C、“莲生我成忿怒尊”:外道很兴盛的时候,想要把佛法灭掉,那时,香巴拉的圣尊们就会从香巴拉的刹土里幻化出军队降伏这些外道,然后让佛法,尤其是《时轮金刚》等了义的佛法再次弘扬。这位香巴拉的国王是第二十五代国王,莲花生大士化现为勇武轮王,显现忿怒的形象。
(3)“廿五君臣成军队”
莲花生大士二十五位最杰出的弟子会幻化成军队的首领,带着很多有缘的修行者一起从香巴拉刹土降临人间。
(4)“宣说了未来制服边陲野人之际,将边陲野人一网打尽,弘扬密乘佛法”
A、“宣说了未来制服边陲野人之际,将边陲野人一网打尽”:很多授记里说,到那时外道会非常兴盛,势力非常大,基本要把整个世界的佛法都要灭掉。这个时候因缘成熟了,香巴拉会出现很多圣者带领着幻化的军队,来做殊胜的调伏事业。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有些授记说半天就结束了,降伏完之后,有些就被超度到净土,还有一些没有死的就会闻受时轮金刚等殊胜密法,相续得到调伏或者解脱。
B、“弘扬密乘佛”:弘扬尤其是以时轮金刚为首的很多殊胜密法。时轮金刚其实代表无上密宗,是最了义的无上密宗的殊胜教义。
(5)“也授记这个清凉之境新旧派无偏持教者多数是莲师的化现”
A、“这个清凉之境”:藏地。
B、“新旧派”:旧派指宁玛派,新派是宁玛派之外的其他宗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觉囊派等。
C、“无偏持教者”:真正的持教大德是没有偏袒心的,所做的事业可能是以某个为主,但是他心中没有偏袒。他的因缘之所以显现在某个教派里,每个教派之所以有不同的行持,主要是众生根基不同的缘故。
D、“多数是莲师的化现”:佛教的重量级祖师们其实都是一个相续,比如说都是莲花生大士的化身。
(6)“而且,大多数智者成就者面见莲师,得受加持、教言等的现象不可限量”
莲花生大士给他们在觉受、梦境当中,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做了很多的加持,来遣除他们的违缘,加持成就很多顺缘,获得一些觉受。
3、详细分析
(1)瞻部洲五大圣境
A、人能去的
§ 一个圣境是印度中央金刚座,东边的圣境中国五台山,人都可以去。
B、人去不了的
a、南方圣境普陀:这个普陀不是现在中国的普陀山,而是在金刚座南边的普陀,是观世音菩萨的刹土,一般人去不了,必须有神通和很多发愿,才可以转生到刹土里去。
b、西方圣境邬金刹土:是一个空行刹土,不是现在地方上的邬金。
c、北方圣境香巴拉:也是一般人去不了的,必须有神通神变,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净观,否则也没办法去。对我们来讲,香巴拉是是密境,二三百年后就会显现出来。
(2)可以调整法门,但不能诽谤
A、法门可以换:你可以从这个法门调整到那个法门,但对佛法基本的信心不能变。
B、不要诽谤原来学修的法门:不要因为调换法门,就把以前的一脚蹬了,蹬了之后还开始说以前的不好,好像找到了新东家一样,对以前那个进行诽谤,这是不对的。
(3)教派不相违,相违的只是修行人自己的分别念
A、问题出在人身上:各派的祖师都是一个化身,他们的法都是相通的,佛教的各派互不相违,只不过修行者自己不了解才去抵触,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B、所有法、法门的目标只有一个:不管是显宗还是密宗的教法,都是能够让我们现见实相的法,都是调伏我们的相续。密法是直接的一种方式,如果你能够接受,很快就可以成就,现见实相。如果你接受不了还可以用其他方式,通过显宗道次第的方式慢慢成就。所以说虽然方法不一样,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法入于心、心被调伏。如果对这个了解,就对所有的修行者都可以赞叹、包容,对他们的修行方法包容,对他们每天所做的功德赞叹、随喜。这样自己就不会生起很多烦恼,也不会造罪业。
(二)详说莲师未来之化现
1、原文
未来,弥勒佛在这个世界成佛之际,莲师幻化为卓敦(义为调化众生)佛子广弘密法。同样,于此贤劫所有千佛的每一时代都各有一位莲师降临于世。直至未来有情际之间,他始终以幻化基无死金刚智慧身安住,而在等同时空际显现幻化游舞饶益有情。如莲师自己的金刚语说:“共称自然莲花我,无量光佛意幻化,圣者观音语光芒,空行兄长勇士王,三世如来事业主,无等普贤金刚持,现化身具悲大力,随机调化事业广,如意满足众生愿。”又云:“强烈敬信众生前,较余佛陀悲更迅,三界轮回情未尽,莲生大悲不穷尽。”
2、释义
(1)“未来”
从香巴拉的第二十五代国王来说,二三百年不久的将来是未来,但是从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教法侧面来讲,还是属于现在。这里的未来是指在未来佛——弥勒佛的时代。
(2)“弥勒佛在这个世界成佛之际,莲师幻化为卓敦佛子广弘密法”
在弥勒佛时代,莲花生大士的名字叫卓敦,对于密乘根基的弟子弘扬殊胜的密法。
(3)“未来有情际之间”
除了贤劫千佛之外,还会在只要有情还存在的时候,莲师始终都会用不同的幻化来利益有情。
(4)“以幻化基无死金刚智慧身安住”
“以幻化基无死金刚智慧身安住”:幻化的基就是无死金刚智慧身,无死金刚智慧身是佛陀的智慧和本体。无死金刚智慧身获得之后,以这个为幻化基,幻化无量无边的身相、事业,利益众生。幻化基非常稳固,完全显露了佛陀的自性。
“无死”:无生无死。无死就是无生的意思,是已经离开了生死,不在生死的范围当中,示现生死但没有生死。这是很稀有的佛陀和圣者的游舞。
(5)“而在等同时空际显现幻化游舞饶益有情”
A、只要虚空和众生存在,莲师的化身就不会中断,这就是莲花生大士殊胜的事业。
B、因此莲花生大士饶益众生的方式和佛陀的没有丝毫差别。从获得大菩提开始,事业就展开了,乃至虚空未穷尽、众生未穷尽之前,他会不断地化现各种身份,用很多方法让众生解脱。
(6)“共称自然莲花我,无量光佛意幻化,圣者观音语光芒,空行兄长勇士王,三世如来事业主,无等普贤金刚持,现化身具悲大力,随机调化事业广,如意满足众生愿”
A、“共称自然莲花我”:莲花生大士自己的金刚语这样讲,共称的名字叫做“莲花生”。
§ 自然:是指没有通过其他的勤作,自然而然是阿弥陀佛本体的化现,或者法界显现出来的殊胜化身自性。
B、“无量光佛意幻化”:其实我是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的意幻化,是阿弥陀佛智慧幻化的本体。
C、“圣者观音语光芒”:同时也是圣者观世音菩萨的语光芒、语化身。
D、“空行兄长勇士王”:莲花生大士我是空行母的兄长。
a、空行: “行”是指安住、行走、行持的意思,“空”是本性的意思。证悟了空性或者实相之后,在实相中不停地游舞,不停地做事业,这就是空行。
b、勇士:是指证悟了实相之后,怯懦等所有轮回的心态都没有了,是勇猛觉悟的心。获得了觉悟的叫勇士,勇士之王是指莲花生大士是成就者之王。
E、“三世如来事业主”: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陀事业的主尊。
F、“无等普贤金刚持”:他是无与伦比的普贤金刚持。
a、普贤:指法身普贤王如来(密宗里的普贤,一般不指普贤菩萨,是指法身佛普贤王如来)。
b、金刚持:是报身,是普贤王如来所显现的身相,在图片里是蓝色的,双手在胸间交叉,手持金刚铃杵。这其实就是报身佛,他的本体是普贤王如来,也是金刚持的报身在这当中所显现的化身。所以莲花生大士是三身的体性。
G、“现化身具大悲力”
a、“具悲大力”:具有慈悲心,也具有大能力,这种慈悲是究竟的佛性完全显露出来的悲的自性。
b、“具有大力”:具有像佛陀一样无与伦比的威力。因为智慧圆满、悲心也圆满;悲心圆满,能力也圆满。智、悲、力三者是成正比的。有多大的智慧就有多大的悲心;有多大的悲心就有多大的能力。佛陀的智慧圆满,悲心圆满,智悲圆满他的能力就是圆满的,没有哪一个地方是观察不到的、或是善巧方便到达不了的地方,完全没有。
H、“随机调化事业广”:莲师获得了圆满证悟,他的善巧方便就非常多,可以真实的做到“随机调化”,完全根据不同的根基予以不同的调化,事业非常广大。
§ 随机调伏:这也是佛陀的特征,跟随不同的根基予以调化。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能达到随机调化。
I、 “较余佛陀悲更迅”:莲师要比其他的佛陀大悲心更迅速地降临,加持力更迅猛。
G、“三界轮回情未尽,莲生大悲不穷尽”:三界轮回的有情没有穷尽之前,莲花生大士的大悲心绝对是无穷尽。
§ “情”:有情。
3、详细分析
莲师本体为佛,为何不示现化身佛的功德
A、护持众生的心
§ 一期教法只能有一个导师,虽然是佛,但不能示现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佛。因为大家都这样,有时就不知道真假了。所以即便是佛,也会示现为弟子的形象去弘扬佛法。以前也是这样讲的“一佛出世,千佛助化”,一尊佛出世的时候,会有一千尊佛帮助他调化众生,弘扬他的事业。
B、短期嘉宾可以有两个佛示现
§ 特殊情况比如药师佛法会,会迎请其他的佛陀一起来,还有在法华经的法会上也会迎请其他的佛,短期来的嘉宾无所谓。
(三)详说于此刹土显示化身之情形
1、化身示现之地点
(1)原文
在莲师如是不可思议的事业中,暂时于这个刹土显示化身的情形:由自生意种子“吽”字劝请,作为起始,在须弥山南方这个赡部洲六境等分出的西方持明处邬金空行圣地的西北隅,那里有具清净无垢八功德水的大海,名为达那够夏,是遍具殊胜空性法界明妃的本相,在共同人们的眼前,也富有众多圆满功德,在到处具足莲花园的中央,由堪为花王的莲花瓣、花蕊点缀的茎部表示五智的颜色,明现五部的五花中红色莲花部的中间,三世浩瀚如来的所有三密加持、一切功德集于一个“舍”字形象中,融入无量光如来的心间无尽宝藏吉祥结中,带着五种光芒。
(2)释义
A、“由自生意种子“吽”字劝请,作为起始”
§ “吽”就是劝请的意思,这是自生的意种子字。
B、“在须弥山南方这个赡部洲六境等分出的西方持明处邬金空行圣地的西北隅”
§ 南赡部洲在须弥山南方。南赡部洲分为六大块,六境等分出的西方,在西方的持明处,是邬金空行圣地的西北隅。这是祈祷文的第一句话“邬金刹土西北隅”。
C、“是遍具殊胜空性法界明妃的本相”
§ 从圆满次第的侧面来讲,是属于具有空性法界明妃的本相,在佛菩萨清净的智慧当中,是属于空行母的本性。在共同人们面前是一个莲花园。
D、“在共同人们的眼前,也富有众多圆满功德,在到处具足莲花园的中央,由堪为花王的莲花瓣、花蕊点缀的茎部表示五智的颜色,明现五部的五花中红色莲花部的中间”
§ 这花茎开了五朵莲花,表示明现五部,五部的五花当中红色的莲花部,莲花部的颜色是红色。
E、“三世浩瀚如来的所有三密加持、一切功德集于一个“舍”字形象中,融入无量光如来的心间无尽宝藏吉祥结中,带着五种光芒”
§ 三世浩瀚如来的所有身语意加持,所有功德集聚于“舍”字的形象中。然后融入无量光如来的心间无尽宝藏吉祥结中,就像五部的光芒——白黄红绿蓝。
(3)分析
如何理解“三世浩瀚如来的所有三密加持、一切功德集于一个“舍”字形象中”
a、实际是提示我们诸佛无别
§ 从字面上看:所有佛陀身语意的加持力,所有的功德都变成一个“舍”字,融入到阿弥陀佛的心间无尽宝藏吉祥结中。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讲,佛和佛的本体都是无二无别的。当所有佛陀的身语意和功德融入到一个“舍”字时,实际就是为了提示我们,这个“舍”字汇合了所有佛陀的加持,也说明了一尊佛就是所有佛的本体,是无二无别的。
b、诸佛无别并不是与实相相悖的见解
§ 上师和上师的本体、所有的诸佛本来无二无别,这是相应于实相的。
c、出问题的是我们的分别念
§ 是我们的分别念硬生生把他们分开了。
d、修法就是回归实相的过程
(a)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用分别念强制性地把上师和上师的本体、所有的佛陀观为无二无别。而是说打破我们的分别念,还原实相。所有的密宗修法别无其他,就是还原实相的过程。
(b)究竟的法界就是无二无别、一味的,我们和上师的本体也是一味的。只是自己的分别念没有认知实相的缘故,创造了很多差别。现在通过各种修法把这些融入法界,其实就是还原其本性,还原到没有差别的自性中。
e、应秉持着这种见解而修
(a)我们在祈祷的时候也应该有这种正见,就是祈祷一尊佛的时候,应该知道他是所有佛的本体。比如我们在修持莲花生大士的时候,就会想莲师是一切佛的总集化身,修持他就相当于修持一切佛陀。
(b)有些灌顶要求必须念本尊的咒语若干遍,很多人得了很多灌顶,就需要念很多咒语。法王如意宝也讲过:“如果你能够了知所有的佛、本尊是无二无别的,并融入到一个本尊中,那么念一个本尊的心咒相当于念所有本尊的心咒。”
2、示现化身之过程
(1)原文
当调化所化众生的时间成熟时,十方浩瀚无边的如来及佛子手撒鲜花,无余刹土的勇士、空行、护法众伴着金刚歌舞,为了使三地的众生心生欢喜,予以安慰,(阿弥陀佛心间的那个舍字)降临到位于花中央的花蕊当中,从中形成三有无与伦比、无所畏惧的大阿阇黎持明王(莲师)的身体。
(2)释义及分析
显现上莲花生大士就这么出现在众人眼前,降临在莲花上面。但其实三世浩瀚如来、三密加持所有功德聚成“舍”字,融入到阿弥陀佛心间,当因缘成熟时,心间的“舍”字又在莲花上显现莲花生大士。过程那么清晰,说明了莲花生大士的某一个来源就是阿弥陀佛心间,阿弥陀佛的智慧和本体,另外还有一个是三世诸佛所有的加持变成“舍”字融入到阿弥陀佛心间成为无二无别,再从阿弥陀佛心间幻化成莲花生大士。在此反复告诉我们是三世诸佛、三密加持和功德的总集体。
(四)详说以身语意不可思议之神变于此刹土调伏众生之情形
1、原文
他是以如此这般数多殊胜的功德而超胜一切,以大福德之身调化,以随教之语调化,以觉性意调化,以不可思议神变引导众生解脱的情形即是如此:自生无漏身显示相好妙相;授权成为国王恩札布德的太子;舍弃王位;于八大尸林中护持禁行;修行如海内外乘,以不可思议的传记,不乏其数的庄严,示现八种名号莲师的神变游戏,以金刚降伏大力妖魔鬼怪,慑服现有鬼神,将许许多多的人安置于大密成熟、解脱之道。
2、释义
(1)“以大福德之身调化”
莲花生大士的身体是三世诸佛的大福德形成,所以是大福德的身语意调化。
(2)“以随教之语调化”
对有缘众生以随教的语言,通过金刚语进行调化。
(3)“以觉性之意调化”
通过他的加持融入到修行者的心中,以觉性的意来调化。
(4)“自生无漏身显示相好妙相”
莲花生大士显现非常殊胜的妙相,在传记里也如是说到,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等等,具有殊胜的妙相。这类似于佛陀八相成道、十二相成道一样,当然莲花生大士并没有入灭,也永远都不会入灭,没有后面涅槃的这一项。
(5)“授权成为国王恩札布德的太子”
长大之后,授权变成了国王恩札布德的太子,因为他知道成为太子对众生的利益会很多。
(6)“舍弃王位”
通过善巧方便舍弃王位——直接舍弃王位不太好,所以他示现诛杀了一个奸臣之子。传记里面讲,他在房顶玩耍的时候,手上的三叉戟脱手而出,正好砸在魔化现的奸臣之子的头上,一下子就扎死了,于是大家商量就把他流放了,通过这种方式舍弃了王位。
(7)“于八大尸林中护持禁行”
舍弃王位之后,在印度的八大尸陀林中修持殊胜的禅定、调伏鬼神、护持殊胜的禁行。
(8)“修行如海内外乘”
虽然他没有什么可修的(他是佛陀的自性),但是为了利益有情,显现上也是依止了包括西日桑哈等很多殊胜的大圆满成就者、八大持明的成就者、八大法行的传承者等上师、接受了清净的法要,外的显宗、内的密乘包括大圆满在内都修持。
(9)“以不可思议的传记”
显现了很多神通神变,不可思议的传记。
(10)“以金刚降伏大力妖魔鬼怪,慑服现有鬼神”
在印度通过神变,调伏了很多外道鬼神。在藏地也是,从印度到桑耶寺的过程中,通过不可思议的能力,沿路降伏各种各样的鬼神。有情世界、器世界的很多鬼神都已经被摄服了。
(11)“将许许多多的人安置于大密成熟、解脱之道”
A、在印度的时候,让很多人安置在大密,就是密宗的成熟、解脱之道。
B、在藏地的时候,也是通过传法灌顶,让很多众生安住在成熟、解脱之道。
C、我们修持金刚七句,念莲师心咒祈祷加持,也可以通过他老人家,把我们安置在大密成熟、解脱之道,这是对莲师事业的延续。
(五)教诫对莲师生信
1、原文
关于莲花生大师诸如此类三地稀有、美名卓越的奇妙殊胜事迹,要依靠至尊第二大佛的传记(即莲师传)、伏藏教量生起诚信。这样的大主尊并不单单是共同的成就者,而是本来现前菩提的主尊,自在具足拥有或现证殊胜双运成就大金刚持本性的怙主,在浩瀚无垠的一切刹土中被共称为“莲花生”。我们要对大师及其眷属是三皈总集之本体无欺究竟皈依处有着诚挚的信心。
2、释义
(1)“关于莲花生大师诸如此类三地稀有、美名卓越的奇妙殊胜事迹,要依靠至尊第二大佛的传记(即莲师传)、伏藏教量生起诚信”
A、“至尊第二大佛的传记”
a、种类多:很略的、特别广的、中等的,各式各样传记都有。
b、分布广:无垢光尊者的四个心滴里面,有《上师心滴》,还有《布玛心滴》前面有传承上师的历史,有莲花生大士的传记;还有敦珠仁波切的《敦珠法缘》、《藏密佛教史》中,前中后都有莲花生大士的传记;还有很多正在流通的传记,比如《龙钦心髓祖师传记》、《蓝宝石》、《宁玛派源流》等等,这些传记里面也有很多莲花生大士的传记。
c、作者多:有些是伏藏大师写的,有些是大德们写的。现在也有大德在写,可能类似于取一个心中的伏藏,显现上写莲花生大士的传记。
B、“......伏藏教量生起诚信”
通过伏藏的教量,莲花生大士在伏藏品里面也讲了自己的自传,自己的情况也是做了介绍。让我们通过流通的传记,还有取出来的伏藏品中的教量生起诚信。
(2)“自在具足拥有或现证殊胜双运成就大金刚持本性的怙主”
A、“大金刚持本性”:大金刚持就是指报身佛,是属于金刚持本性的怙主。
B、“自在具足拥有或现证殊胜双运成就大金刚持本性的怙主”:他是已经拥有或现证了殊胜双运,即色身和法身双运的成就。
(3)“我们要对大师及其眷属是三皈总集之本体、无欺究竟皈依处,有着诚挚的信心”
A、“三皈总集之本体”
§ 对莲花生大士,不要把他看做是密咒士、成就者、人、修行者、密宗的一个大德。莲花生大士是三皈总集的本体,佛法僧总集的本体。
B、“无有欺惑的,究竟的皈依处”:无欺惑的皈依处,是指圣者的本体是无欺惑的。
§ 真正的无欺必须要有稳定的特点,真正无欺的皈依处是佛法僧三宝的自性,首先必须具备圣者的自性才叫做无欺。在无欺的基础上还有一个“究竟”。世间天神或者有能力的人可以作为暂时的、阶段性的皈依处,可以对我们做些帮助,但本体不是无欺的。
3、分析
在三宝中哪一个是无欺、究竟的皈依处
A、分析究竟的皈依处
a、佛宝里法身是究竟的
§ 真正的法身是不观待有情的情况而变化的,所以灭谛是究竟的皈依处。
b、法宝不是究竟的皈依处
§ 法宝里面道谛是变化的,它虽然是无欺的,但是不究竟。
c、僧宝不是究竟的皈依处
§ 因为他自己还要无常,虽然是往上在变化,但是毕竟要舍弃以前的状态。一地菩萨到二地的时候,一地菩萨的状态就没有了。所以是不究竟的,还有往上发展的空间。
B、分析无欺
§ 三宝里面都是无欺的,共同具备无欺惑的体性。
幕布链接:https://mubu.com/doc/1gMc-Asd60
使用说明:本笔记参考生西法师《莲师金刚七句略讲》辅导笔录梳理、整理而成,若希望阅读法师辅导笔录原文请自行在网络搜索。
编写师兄:定解B04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48定解B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