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教证宣说莲师之功德
(一)《上师密修要文》
1、偈颂一之分析
(1)偈颂
“苦乐凶吉等,生死今来世,暂时及究竟,乐苦望您知,我无余依处,邬金尽了知,如是而思维,屡屡而祈祷。”
(2)释义
莲师是诸佛菩萨本体的总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遇到快乐或痛苦、吉祥或不吉祥,乃至解决生死轮回的重大问题,获得暂时、究竟的一切安乐,全部都要祈祷莲师,依靠莲师来了知。如是屡屡思维、祈祷,一定会获得成就。
(3)分析
A、依照传统念修莲师心咒必定获益
a、依照传统要念多少莲师心咒
单单是修上师瑜伽,按智悲光尊者的传统,念修莲师心咒的数量就要圆满一千万遍。
b、依照上师要求念修莲师心咒必定获益
阿琼堪布的上师要求其念三千万遍莲师心咒,圆满五十万加行,同时还要背诵《大圆满前行》,把上师视为法身。阿琼堪布虽然是布玛莫扎化身,但他仍脚踏实地、依教奉行,始终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修行,以此引导了无量众生。
阿琼堪布的念修方式:在念诵前一千万遍心咒时,每隔一百遍,就会念一遍祈请文,以此轮番修持;念诵后两千万遍心咒时,则是每隔一千遍,就念一遍祈请文。
c、重视世俗中行持善法是修行增上的表现
当证悟越来越高时,对世俗中的取舍因果、念咒语,只会越来越重视。
(4)教诫要长期修持上师瑜伽
A、要有把自己的一切都交予诸佛菩萨、上师的心态,如此必定与法相应
在实际行动中时时刻刻祈祷,把自己的一切交付予十方诸佛菩萨,若能如此,你的相续肯定会与法相应,与圣者的境界相应。
B、长期修持上师瑜伽则不被违缘障碍所中断自己的善心
在末法时代,祈祷莲师的上师瑜伽值得每个人长期修持,若能这样,不论你遇到什么违缘或阻碍,都不会中断自己的善心。
2、偈颂二之分析
(1)偈颂
“修我成就一切佛,见我现见一切佛,我是善逝之总集。”
(2)释义
如果能修成莲师的上师瑜伽,不必对一尊一尊佛单独修,便可成就一切佛;倘若能亲眼见到莲师,也就见到了一切圣尊。因为莲师是所有善逝的总集。
(3)分析
A、现见莲师则自然成就自利利生之功德
a、例说
(a)第一世敦珠法王在12岁时曾亲见莲师尊颜,此后,许多伏藏、境观自然而然显现出来。
(b)无垢光尊者在一次修法中也见到莲师,并且云游空行刹土,得到了《空行心滴》的教授;后于28岁,在一次传法中又见到莲师佛父佛母,获得《空行心滴》的灌顶,并获得莲师及空行母益西措嘉赐名。
b、理说
(a)正面
很多弘法利生事业特别广大的人,都曾不同程度地受过莲师为主的诸佛菩萨加持,有了这样的加持,对众生必然会有利益。
(b)反面
若自相续犹如枯木,没有得过加持甘霖的滋润,也很难以实现愿望。
(c)小结
一个人要想弘法利生,首先要有一定的境界,这样才可以打动别人、摄受别人、加持别人。
3、偈颂三之分析
(1)偈颂
“敬信者面前,我无离合住。”
(2)释义
在具有清净信心、恭敬心的信士前,莲师从未离开过半步,也并未前往罗刹洲,只要时时祈祷他,莲师随时都会赐予安慰、加持,从各方面遣除你的道障。
4、偈颂四之分析
(1)偈颂
“乃至虚空之边际,有情边际亦如是,乃至业与烦恼际,我之事业如是疾。”
(2)释义
虚空无有边际,有情也无有边际,有情的业和烦恼亦复无有边际,在如是无边无际的时空中,莲师摄受、利益众生的加持和事业会越来越迅猛。
(3)分析
A、末法时代的修行人祈祷莲师尤为重要
a、对莲师的信心决定着修行的成败
(a)对莲师的信心决定修行的成败
对莲师和密法没有极大信心,修行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有些人尽管智慧、能力、见解不高,然因从小就对莲师有不共的信心,这种信心得之不易,依靠它,修行一定会圆满成功。
(b)末法时代尤其需要依靠莲师
Ⓐ 如今,面对外境色声香味的不断刺激,大多数人的心很难平静下来。这种环境下,若没有诸佛菩萨的加持及自己稳固的信心,修行想要善始善终,真的很不容易!
Ⓑ 上师如意宝:“末法时代,祈祷莲师的的确确特别重要!”
b、要明白真正佛教的意义所在
(a)目标:内心生起佛法的功德才重要
Ⓐ 自利
认识心性的教言,是我们最希求、最需要的。
Ⓑ 利他
已开悟或未开悟但对佛法有甚深定解的人,在享受佛法美味之同时,理应把它传递给世世代代,这也是延续佛法的慧命。
(b)方式上:不能过于随顺世间
Ⓐ佛教太世俗化了,意义不是很大。虽说佛陀也有“随顺众生”的教言,但随顺不等于一味投其所好。
Ⓑ法王如意宝讲《胜利道歌》时也说过:“随顺他人并不是没有原则,别人生贪心你也随顺,生嗔心你也随顺,不是这个意思。”
(二)《上师密集修教标题》
1、偈颂
“果乘密宗金刚乘,一切广大续与教,速疾圆满二资粮,欲证精义修上师。”
2、释义
密乘(果金刚乘)分续部、修部的广大教法,修持这些虽也能获得成就,但若想更快地圆满福慧资粮,通达万法最究竟的精要,务必要修莲师的上师瑜伽,这个法比什么都快,比什么都深,比什么都重要!
3、分析
想依靠密宗而成就,但如果舍弃上师瑜伽而另修一法,绝对是不会成功的。选择从上师那里求加持,把上师当作真佛看待,以这种信心来修莲师的上师瑜伽,那么一定会成就。
(三)《甘露生续》
1、偈颂
“观修十万本尊身,不如唯观师身胜……”
2、释义
观修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十万本尊,虽说会有无量功德,但远远不如观修上师瑜伽殊胜。
3、分析
A、上师瑜伽特别重要
a、理说
莲师这一修法,可令我们迅速开悟;即便没有开悟,也对今生的生活和将来的死亡,有非常大的利益。
b、例说
喇拉曲智仁波切一辈子修的本尊就是莲师与文殊菩萨,最后住于心与莲师无二无别的境界中,以狮子卧式安然圆寂了。
B、修上师瑜伽的窍诀
修上师瑜伽时,应该尽量安住在莲师与自心无别的境界中。
(四)《初十祈请法》
1、偈颂一之分析
(1)偈颂
“我即邬金莲花生,凭依利他善意乐,一时化一伏藏师,彼者行一深伏藏……”
(2)释义
莲师依凭利他之意乐,在每一时代中都化现一位伏藏大师,每一位伏藏大师都会行一些伏藏法:比如在开取伏藏时,有些是取文字,有些是取佛像、宝箧,有些是取世间的法器等等。
(3)分析
A、《初十祈请法》之殊胜
《初十祈请法》在很多伏藏品里都有。
B、伏藏法的特点
a、伏藏法门是密法的精华所在。
b、语言简洁、文字优美、层次分明。
c、意义极为甚深。
d、不被四大灾害所毁。
莲师教法的精华主要是伏藏法。即使世界上发生战争或地水火风的灾难,伏藏法也毁不掉。
e、不受伏藏师生死轮转的影响。
f、传承不断,不受外道侵害。
g、法源清净,免受世人邪说影响。
h、有极其甚深的智慧力量。
i、开取出来之后,对无量众生的加持特别迅速。
j、绝大多数伏藏都是莲师所藏
2、偈颂二之分析
(1)偈颂
“简言随化无有量,邬金大士恩无比,一一境域一圣地,皆是莲师纪念碑。一一地界一伏藏,皆是莲师纪念碑。”
(2)释义
莲师随顺所化的无量众生,在每个地方都留有一处圣地,分别是他身、语、意、功德、事业加持之地,此皆为莲师的纪念碑。
3、偈颂三之分析
(1)偈颂
“总之调化不可思,皆是邬金纪念碑。未来于我信受者,谁人于我起信解,我即安住彼者前。每月初十之吉日,谁人受持随念我,彼者与我无合离。”
(2)释义
谁对莲师有信心,莲师就会安住在他面前,赐予灌顶和加持。尤其是每月初十这一吉祥日,谁人受持、忆念莲师,莲师会始终不离开他。
(3)分析
每月初十要做相应的修法
每月初十要极力祈祷莲师,并作一些会供等法事,以此相续中定能获得加持。
4、偈颂四之分析
(1)偈颂
“莲花生绝不妄语,当生欢喜信受者!”
(2)分析
对伏藏法有信心者都曾见过莲师
伏藏大师班玛朗巴:“浊世伏藏法有信心者,曾经已见莲师并发愿,皆为有缘善根者当喜。”
5、偈颂五等之分析
(1)偈颂
A、“藏地王臣众弟子,上弦月之初十日,我必降临立此誓,莲花生我不欺他。”
B、“以七句祈祷,得如流加持,觉受感应时,是我降临相。”
C、“我实无来去,自业障碍净,尔时面见我,世俗所化前,真住罗刹境,然悲不间断,我住信士前。”
D、“如是于初十,精进祈祷我,以畏堕轮回,诚心依附我。”
(2)释义
A、莲师离开藏地前往罗刹国时,曾对藏地的王臣承诺:“每月初十你们若祈祷我,我一定会降临。莲师我在此立誓,绝不欺骗任何人!”
B、以七句祈祷文来祈祷时,定会得到如河流般不断的加持,假如你觉得相应、很起信心,说明莲师已经降临了。
C、从世俗角度来讲,莲师已前往罗刹洲,在红色铜山为罗刹众生转法轮;但就实相而言,莲师的本体无来无去,在业力清净者前,随时可以显现,对可怜众生的悲悯也从未间断,无论是谁祈祷,莲师都会住于其前,赐予加持。
D、莲师说:“如是你们应于初十,精进地祈祷我;以畏惧堕入轮回之心,一心一意地依附我。”
(3)教诫不要排斥密宗,还要实地去修习密宗
A、极少数大人物或世间人体会过莲师教法的加持、威力
大圆满祖师释迦光尊者不管修降伏法还是取伏藏都特别厉害。忽必烈依靠其传授的降伏法击败弟弟获得了王位,后又依靠释迦光尊者取出的长寿水伏藏而获得长寿。
B、真正领受莲师教法的是那些寺院里修生圆次第的人
在寺院里修生圆次第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殊胜与微妙!
参考资料:《莲师金刚七句略讲.第六课》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7151-定解B09-009
想要圆满福慧资粮,到底哪个法殊胜?
(一)关于圆满福慧资粮途径的不同说法
1、七支供积资殊胜
最好的积累资粮的方法就是用七支供来供养佛。说得再通俗一点七支供的意思就是七种供养佛菩萨的方法,这七种方法可以使供养者迅速积累起福德和智慧。
2、修曼茶罗积资殊胜
显密之道积累资粮的途径有七支供等多种多样,各自道的本体都是积资的方便,然而在这里宣讲的供曼茶罗,囊括了积累资粮的所有法门,并且最简便易行,是初学者容易实修的法。
3、供养上师积资殊胜
有一次,冈波巴尊者问上师米拉日巴尊者:“积累资粮的方法,究竟是哪一个最殊胜、最无上?”尊者回答说:“密集金刚和金刚四座等续部中都说:‘供养三世一切佛,不如供师一毛孔。’所以,供养上师的功德最大,是积累资粮最好的方法。”
4、修古萨里积资殊胜
修持古萨里的修法,是为了在很快的时间中断除四魔、圆满资粮。
5、修上师瑜伽积资殊胜
“果乘密宗金刚乘,一切广大续与教,速疾圆满二资粮,欲证精义修上师。”
(二)为了圆满资粮,我到底该修什么?
1、这些说法不冲突
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教派犹如甘露一样中边皆甜,对众生都是有利的。
2、着重修自己有信心的法
佛陀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不可能一个法门相应一切众生。如果是这样,那佛陀只要宣说一个法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说那么多法。面对佛法的大海,我们应该在不舍一法的前提下,着重修持和自己有缘的法。什么是和自己有缘的法呢?关键是看自己的信心,每个人起信心的法不尽相同,有些人对密宗有信心,有些人对禅宗有信心,你对哪一个法有信心,就说明这个法和你有缘。
3、和其他法结上善缘
主学一个法不意味着绝对不能接触其他法,如果你有时间和精力,也可以和其他法结上善缘。在短暂的人生里,不可能把所有的法都学得很圆满,所以我们学习要抓住重点。有些地方的学员非常精进,每个双休日,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把所有的课程都听一遍,这样虽然很好,但这些人最好有一个主修的法。在座的各位也是同样,你们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信心和智慧也有差别,所以学习也要抓住重点,一个学年之中要全力以赴通达一个法,其他的法只需附带了解即可。其他宗派的佛友也是如此,如果你是学禅宗的,应该把禅宗作为主修的法,净土、密宗等法只需大概了解一下,只要不舍弃就可以了。
关于禅
(三)“禅”的定义
1、"禅"是"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
2、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
3、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
《心经》中"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行深",就是禅定、深定。观自在菩萨在禅定中发现,当"五蕴皆空"——也就是"无我"的时候,一切的烦恼与痛苦就解脱了,观自在菩萨就是在定中得到这个清净的大智慧而证得大自在成就。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四)禅是一种修持方法
1、生活禅
(1)所谓的平常心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
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宁静的心,质朴无瑕,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的一种。
(2)更高的境界
在生活中有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2、世间禅
乃色界、无色界之禅定,有二。
(1)根本味禅
有四禅、四无量、四空等三品,合称十二门禅。乃厌离欲界之散乱而修四禅,欲求大福则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
(2)根本净禅
逢佛出世,闻佛说法,则得依之而直发无漏智,故称净禅。有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禅三品,分别为慧性多、定性多、定慧均等所修。
3、禅宗
(1)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
A. 如来禅
如来禅以佛祖所说大乘经典,如《楞严经》、《楞伽经》、《金刚经》、《圆觉经》等经为修行法门,用大乘经典的指导,以达到进入禅定境界而明心见性,故有如来禅者即首楞严定之说。
加上修学菩萨道的利人行径,就能入于如来究竟佛果。
B. 祖师禅
祖师禅是佛祖在灵山传法于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传于阿难尊者,一直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菩提达摩祖师再来中国,传至三十三祖惠能大师。
菩提达摩祖师为中国禅宗初祖,惠能大师为中国禅宗六祖,禅宗从佛祖相传以来,不设文字,祖祖相传,心心相印,以达到见性成佛。
又行六度万行利益无数众生,同样得证菩提圣果。
(2)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异同
A. 如来禅与祖师禅都是释迦牟尼佛所传,都能明心见性,成佛作祖。
B. 不同点
a)如来禅依照佛的经典而修。
b)祖师禅不立文字,依照祖祖相传,心心相印而修。
参考资料,《如来禅与祖师禅》、《前行备忘录》、《入行论广解》
编写师兄:定解B19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7151-定解B1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