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佛说善生经10

《善生经》(10)

索达吉堪布传讲2019.05.08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善生经》。《善生经》可能后面还有一堂课吧,基本上讲完了。

现在《善生经》当中主要在讲六方。六方的话,前面讲了父母、师长还有夫妻,这三方顶礼的对境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亲朋好友,还有主人跟眷属之间的关系。

今天第一个应该是讲亲戚、亲族。我们这个译本当中讲的是“亲族”,安士高和支法度的译本当中都讲的是“亲友”,亲戚还有朋友。我们这里的亲族,可能是跟自己有血统关系的亲戚。《毗奈耶经》当中经常讲的“脐带”,脐带的亲戚关系就叫亲族,有这样讲的。

亲友的话就不仅是自己的亲戚,还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也包括在里面。那么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吧,巴利文当中具体怎么样没有查到。但我相信佛经有不同的版本吧,不同的版本表达的内容也许是不相同的。

善生,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

东南西,下面是北方。佛陀告诉善生,作为人的话,对自己的亲属、亲戚应该有五种事来亲近、恭敬,有这样的要求。其实我们的亲朋好友也好,或者上下级关系也好,应该说在我们当今的社会当中也非常重要。

可能在座的各位都清楚,以前可能以个人式可以承办很多事情,现在这个时代应该说更需要有一种团队精神。不管是东方也好、西方也好,世间任何事情需要通过团队来承办。包括我们佛教当中,也是由团队来承办的。

当然佛教最高的团队实际上是僧团,僧团对我们而言应该比较容易。佛陀在所有的别解脱经当中,僧团的管理、僧团的运作模式讲得非常非常细致。我们经常说,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团队管理方式也许在佛教当中;而且僧众叫“根登巴”(音),就是和合众,和合的团体。

我们经常说“六和敬”:“身和”就是住在一起,我们的僧团经常都是住在一起的;“语和”就是住在一起但是语不争,互相之间没有很多的争论;“意和”就是今生有共同的事情,来世也有共同的发愿;在这个上面还有“戒律和”,不管是居士戒、出家戒、菩萨戒,大家都有共同的戒律;还有“见解和”,就是我们的见解,对于不虚因果、往生清净刹土以及人生难得等等,包括空性见解、利益众生的见解,这些见解上面都非常相同;还有“利和”,我们有共同的事要承办,比如说念经、闻思修行、度化众生等等,有很多共同的利益。所以从六和敬的意义来看,我们应该是一个和合的团队,而且这样的和合的团队如今对我们每一个世间人来讲也非常重要。

现在很多人认为团队非常重要。团队的构建、运作一定要依靠个人,那么依靠个人的什么呢?首先我们要善于沟通,如果不善于沟通,可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一点困难。之后我们要有畅通的信息,彼此的价值观、愿景、目标等等这些,应该有一种非常畅通的信息,否则很难和合,很难合作的。

还需要互相尊重,因为世间当中的人各式各样,每个人的特点、爱好、性格、习气,包括长相,每个人的口味、兴趣都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不会尊重的话没办法合作的。

还要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人很多的时候肯定就有是非,有些是非可能自己也参与其中,有些可能自己没在里面。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这样那样的事情,出现一些矛盾的时候,你要善于和解,要懂得如何调解。

最后,不管怎么样,都要有一种勇气,要勇敢。不勇敢的话,刚开始我们的语言沟通也好,最后的解决问题也好,都没有勇气。现在很多人是怎么样的呢?不敢面对人。包括我们有些修行人,如果封闭在自己的屋子里面,拿个转经轮“嗡嘛呢巴美吽、嗡嘛呢巴美吽、嗡嘛呢巴美吽……”这样他还是有能力的;然后出来看见人,需要跟别人合作、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或者可能别人呵斥了你的一些行为和观点的时候,就崩溃了,心里就承受不了了。本身心是一个玻璃心,稍微遇到一点点事的时候,“啪!”已经不行了,然后两三天起不来。伤心啊、绝望啊、痛苦啊,最后整个世界已经变成灰蒙蒙的,马上要接近圆寂了,就这样的。因为人的心态很重要,心态出问题的时候,整个世界好像没有什么色彩,这个时候合作啊、和合啊都办法的。

所以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如果学佛的话,在我们这个学佛的团体当中,大家也应该敢于面对。肯定会发生一些事情,发生一些矛盾,但是这也没有什么怕的,自己还是应该……我们有些人特别不敢得罪人,特别害怕接触人,尤其是以前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工作经验的。刚开始在学校里面或者母胎里面觉得这个世界是很美好、很温和的,跟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人接触的时候,“哦,原来不是想像的那样,原来人心那么复杂,那么麻烦!”这个时候不要说度化众生,连跟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工作,继续发心、继续利益众生的心态都没办法了。

我们佛教当中的僧团应该要有一种合作的精神。我想,我们如今这个时代当中,作为佛教徒,各个地方都有团队精神的话,那么做事情就非常方便。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如果很多筷子搓在一起,就有强大的力量。我们世间人也经常讲“团结就是力量”,也是有这种意义的。

因此我们佛教徒,当然你如果特别喜欢独自修行的话,变成独觉我们也随喜。“人无我”你全部已经证悟了,“法无我”的一半也证悟了,一旦你真正有一些神变神通的时候,你在虚空当中,上身燃起火焰,下身降下甘露,这种神变我们也随喜。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话,还是要学会面对,不要因为别人说的一句话,就跟别人一起吃饭的力量都没有了,勇气没有了。真的,有些人是不敢跟别人面对的。当然有些可能是心理有一些疾病,那这个我们就不说了。

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是可以面对的,不管语言上别人说你也好,你说别人也好,都不要特别去执著。做事情也是这样的……我觉得自己应该还可以,我跟什么样的人接触都不烦恼,跟没有信仰的人接触也可以,跟高僧大德接触也可以,包括我们这里的一些工人、农民,跟各种各样的人接触,我应该都没有问题的。

以后我不讲课的时候,到一些农民当中去种菜,这样待着也许我的心态也是很好的;或者到一些工厂里面去,帮他们一起做一些事情的话,我可能也没有什么大的压力。因为我观察自己的心态,跟什么样的人接触,可能表面上你们看我可能“很坏啊,对我们这样严厉”,但实际上我内心当中对谁都不排斥的。即使别人天天对我不满,我也不会有什么,无所谓的——佛陀面前都有人不满,更何况我们这一大堆烦恼的臭皮囊显现在这个世间当中的时候,肯定别人是呵斥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暂时来看,我自己觉得,自以为,以这种傲慢的心态来讲的话,我还可以的。

团队精神里面是需要合作的,这个在这里稍微讲一下。因为今天讲的亲友也好,下面要讲的主仆之间的关系也好,其实都是人与人的合作,这个真的很重要。

对我们佛教徒尤其重要!佛教徒里面大多数非常好,但是极少数我们不得不说,确实心情啊、性格啊,特别怪。我有时候想,这个人可能在社会上混不下去所以出家了?是不是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就像现在有些电影里面讲的一样,所以学佛了?那这样的话,他学佛也不成功的,因为跟谁都没办法……不要说合作,很多方面都有毛病,这种佛教徒也有。包括我们穿出家衣服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我们恭敬顶礼、合掌、赞叹、赞扬、祈祷应该都可以的,可是极少数的有些人不敢恭维,对吧?

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

下面我们继续讲。面对自己的亲友,需要以五种事来进行承侍。

第一种“给施”,就是应该给予。财富也好、地位也好、金钱也好,还有吃的穿的等等,凡是亲戚的话,还是应该尽量地满足他们,毕竟是与你有因缘的。

有些人觉得“啊!亲戚是最麻烦的”,我也遇到过一些高僧大德,说是:“亲戚面前千万不能给任何东西,他是最麻烦的,贪得无厌,他就是你最大的祸害者,最好不要接近他们。”其实这个也是不对的,毕竟是你的亲戚嘛。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当中也讲:“不违法律与法规,应当尽己之所能,饶益亲戚及眷属,满足彼等一切愿。”在与世间当中的法律,佛法当中的法规不相违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对于跟自己有缘的亲戚、眷属这些,要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满足他们。当然这里说的“一切所愿”,有时候也有一定的困难,要看你的亲朋好友贪不贪,如果特别贪的话,那一切所愿你不一定能做得到;但如果是你有这方面的能力,也应该给予他。

所以我们有条件和能力的话,对亲朋好友还是要给予一些。

第二种要“善语”,应该对他和言善语,对他讲一些比较温和的语言。佛经里面也讲过“常乐利益他,将护一切心”,我们要经常帮助亲人、朋友;“出口说爱语,安隐决定言”,跟他们说话的时候要用一些爱语、温和语,应该让大家都获得快乐。

这个很重要。有些人对自己的亲戚特别不客气,就像来到仇人群里一样;有些人对家人也好、亲戚也好,说话全是不客气的,这样也不太好,毕竟是你相熟的人嘛。这是第二个。

第三种是“利益”。就是说自己有能力的话,尽可能地对他们的身语意也好、工作也好、事业也好、生活也好,很多方面都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因为这样的帮助,其实对自己来讲也是很好的。

有些人的亲友以前在自己比较衰败的时候看不起自己,最后自己有钱有势的时候也看不惯他们,其实也不一定要这样,如果我们对他们特别好的话,将来关系也会很好的。

佛经里面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父亲离开人间的时候把大儿子叫来,要求他一定要维护他的小儿子,然后就离开了。大儿子的妻子比较贪,她悄悄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你的弟弟长大之前最好把他处理了,不然他长大之后要分我们的家产。”所以古时印度也有,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是经常说家产、家产、分家产。刚开始哥哥死活也不干,后来因为妻子一而再再而三这样说,不得不听——有时候妻子的权力还是蛮大的。

后来他把弟弟带到一个比较恐怖的像尸陀林一样的地方,把他拴在一棵树上面,说:“你经常违背我的一些要求,经常冒犯我。我今天把你拴在这里,明天我来接你。”他心里想这里有很多野狼饿狗,晚上肯定会来吃掉他弟弟,然后他就走了。到了晚上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獠牙毕露的猛兽来准备吃他,弟弟非常害怕。“三界当中,有没有谁能救护我啊?”他就诚心地祈祷和求救。

这个时候佛陀度化他的因缘已经成熟,佛陀就发出三种光:第一种光遣除黑暗,当时是黑夜嘛,所有的黑暗被遣除了;第二种光解缚,就像我们念的解缚咒一样,他本来被用绳索捆绑在树上,现在全部就已经解除了;第三种让他饱满,他一天都没有吃饭,特别饿,现在就已经饱了。他非常开心,自由之后他沿着光到达佛陀那里进行皈依。

后来他获得了一些圣果,他想了想,其实来龙去脉和他的哥嫂有一定的关系,现在他已经得圣果了,他不但不抱怨、不报仇,还想利益他们。他依靠神通来到了哥哥家里,哥哥看到他可能特别不好意思,因为他不但没有死,反而回来了。他说:你们不用担心,我不会要你们的家产,我现在已经得到圣果。我本来差点死了,你们也非常非常清楚,但我依靠这种因缘获得了正法的圣果。这也来自于你们,我非常感恩你们,我现在得到的这些法也可以给你们传授。然后他给他们传授之后他们也获得了相应的果。

从这个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可能人的因缘是非常复杂的。有时我们看到印度的一些佛教故事,非常精彩,很有意思的。应该说现在我们生活当中人面的复杂性、人心的复杂性,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展现。历史的明镜当中,我们经常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们如今各式各样的形象。

亲人之间的话,可能就像《前行》当中讲的一样,上半生的某个亲人,下半生可能变成仇怨仇敌;上半生仇恨的敌人,下半生可能关系非常好。本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是无常的。

所以我们能帮助亲人的话,还是有必要。当然有些帮助的时候可能有点不合法,过分地帮。包括什么三宝的财产,还有现在的有些贪污腐败,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被自己身边的妻子、身边的人,让他不断地产生、增长贪心,最后误入歧途。有这种现象,这样的现象肯定是过于地帮忙了。但有些廉洁的领导也好、清净的修行人也好,好像对自己身边的人什么都不管,这种方式合理还是不合理也不好说。

有时候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一些故事,佛陀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以后,对他以前的家人,包括他的释迦族,的确还是非常关心。原来法王如意宝也讲过,像佛陀那样的最高境界,显现上对自己的亲人非常慈爱。

法王如意宝他自己也是,对包括他老人家的阿里美珠妹妹,还有门措上师她们,我们一般人可能很难想象的,对他们特别特别好。尤其法王身边的包括一些侄女啊、侄子啊,对这些也是特别关心。

我们作为修行人,对自己身边的这些人一点都不关心的话……也许修行的境界有点高了——会不会太高了?太高了顾不上,那这是好还是不好也不好说。

你们可能也知道吧,佛陀跟琉璃王之间的有些故事。以前也讲过,但是这个故事想在这里再讲一下。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情况也是很复杂的,前世有一定的因缘,今世也有一定的因缘。前世的因缘我们就不说了,很多公案当中都已经讲了。那今生是什么因缘呢?

琉璃王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应该是波斯匿王还是谁,那个国王以前势力不是那么强大的时候,到释迦族来求婚。那个时候释迦族国势比较强盛,所以看不起他,后来把释迦族摩诃难的一个婢女——婢女也是释迦族的,给了他,说是我们皇宫的王女。

他刚开始真以为是这样,但后来知道不是,但那个时候已经怀有琉璃王了,就没办法了。然后琉璃王降生了,稍微长大一点,他父亲又把他送回到释迦族这边来学知识。那个时候释迦族的王子们特别看不起他,经常侮辱欺辱他,说是婢女之子。琉璃王受到他们欺负之后特别不高兴,他想:我以后国力强大的时候一定要发动军队,灭绝释迦族。因为他有前世的因缘,所以今生当中的因缘很容易凑成的。

佛陀成佛之后,当时下面很多人提醒琉璃王:你原来不是发过愿吗,你现在怎么还不向释迦族发动军队?后来他就出兵准备去杀释迦族。当时佛陀亲自坐在他们必经之路的一个枯树下,在非常炎热的印度,当时他就坐在那里。

琉璃王对佛陀还是比较尊敬的,他们到了这里之后,琉璃王首先过来问佛陀:“旁边明明有荫凉的树,您为什么坐在枯树下?”佛陀说:“亲族之荫胜过外人。”亲族的影子胜过其他人,他暗示我是释迦族的亲人,我今天在这里给你示现。那个时候琉璃王知道了佛陀的意思就是不让去,最后他就把他的军队全部撤回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很多人劝他:“为什么现在还不去消灭释迦族?”这次他带着他的军队从另外一条路去了。佛陀同样依靠他的神通来到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又在一个枯树下面打坐。然后他又问同样的问题,佛陀也是同样的回答,说“亲族之荫胜过外人”。这次琉璃王还是对佛陀很恭敬,所以他觉得不太好,然后又退回去了。

然后好像是第三次还是第四次,佛陀没有再出来阻挡。当时应该是目犍连要去救释迦族人,佛陀告诉他:“你看我都挡不住,你虽然神通第一,但是你肯定没有办法的。”后来目犍连把释迦族人放在钵盂里面藏到天界,但最后也没办法。

后来那个叫摩诃男的,就是印度佛陀的传记里面说的——可能历史也是这样的吧,他是五比丘之一,后来释迦族实在没有国王,佛陀好像开许他还俗当国王。当国王的时候刚好琉璃王带兵过来,然后他就出来说:“可不可以让我跳到水池里面,我没有出来之前,你们让释迦族的人可以逃跑?”当时琉璃王想,他肯定在水里面呆不了很长时间,肯定很快就会出来,然后他就答应了。国王摩诃男在水池里面好像把自己的头发拴在什么上面,所以一直不出来,那个时候释迦族很多人都已经跑了。琉璃王一看,原来国王牺牲在水里面了。

所以当时部分是这样逃脱的。还有五百个美女琉璃王当时想带到皇宫里面去,但是那些美女都不想跟他一起生活,他就把她们的手啊、脚啊全部都砍断了。后来佛陀通过其他方式来给她们说法,她们得到法眼以后转生到天界。

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本师释迦牟尼佛不管对净饭王也好、罗睺罗也好,还有其他释迦族的这些人,都特别地疼爱、慈悲,可以这么讲。更重要的,尤其是释迦族当时遭到灭绝的时候,佛陀也是亲自到那里不断地想办法……但是确实业力非常不可思议。

有时候我们可以这么想,我们帮助亲人、帮助朋友应该竭尽全力;但是有些时候就像佛陀也没办法、目犍连也没办法一样,真的业力现前的时候我们可能也没办法的。就像有些病人业力现前的时候,可能谁都没办法。我自己经常想,不可逆转的有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想这个肯定是前世的业力现前。那前世业力现前的话,比如生病吃药也没有用的,发生一些事情的话怎么样阻挡也是没有用的。

原来2017年的时候,一个道友的房子被拆掉了。他说他想了很多很多的办法,但应该是前世的业力,没办法的,最关键的时候他的房子还是靠不住。本来水泥钢筋都是非常结实的,但是最后变成一堆废墟了。所以他对因果很有感触,这种感触不是他的上师给他讲的,是他自己的房子被拆了以后对因果产生的定解——呵呵,对他的上师、对他的破房子、对他的知识……这里我就不广说。

这是第三者“利益”。

第四者“同利”,对亲戚应该同利,亲戚也得到利益,自己也得到利益。比如我们现在所谓的一些财富方面、共同的工作方面,让他们也加入一起来行持,对他们也是有利的。

比如我有一个项目,我用合法的途径让他们也参与的话,那他们也同时得到利益,可以这么讲。其他个别的一些教义当中可能也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吧。互相帮助,提供一些方便吧,可以这么讲。

第五者“不欺”,不能欺骗亲友。本来欺惑在人心当中就是最肮脏、最可恶的事情,尤其是对自己很信任、很有信心的这些亲友,要尽量给他们一份诚信。不管是从钱财上也好、地位上也好,经常欺骗自己身边人的话,那他们也会非常失望。

善生,是为五事亲敬亲族。

佛告诉善生,以这五事来亲近、恭敬自己的亲族,是非常好的。

亲族亦以五事亲敬于人。云何为五?一者护放逸,二者护放逸失财,三者护恐怖,四者屏相教诫,五者常相称叹。

亲友对我们自己也应该有同样的五种事。哪五种呢?就是反过来说,其实这个是互相利益的。比如我对亲人应该像刚才讲的那五条,作为亲人也可以用刚才那五条对我,或者是用下面要讲到的五条对我进行帮助。其实亲友之间应该共有十条,这样来理解应该也可以。

第一者“护放逸”。前四条跟我们前面讲亲友的时候基本上一样,首先是保护,让自己的亲友不要过多地放逸。

杀人、偷盗、喝酒,经常做很多不如法的事情的话,那作为亲友你不应该不理不睬,还在旁边幸灾乐祸,“你看我的亲友现在如何如何……”好像更加高兴一样,这样是不合理的。

毕竟是你的亲友、你的兄弟,他们做很多不如法的行为的时候,听不听是他的事情,但是你应该去劝:“不要这样放逸,对今生没有意义,对来世也没有意义。”应该想尽办法保护,不要让他过度地放逸、放荡,否则以后对家人也不好,对整个家族也不好。

第二者“护放逸失财”,因为有些人可能钱乱花,有些生活太过于奢侈,做许许多多不如法的事情——失坏财富下面还会讲六种事。这样的话作为亲友,应该保护他的钱财;为了保护他的财物,应该想尽办法帮助他。

当然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当中好像有时候也是没办法帮助吧?每个人可能都想通过什么理财啊、股票啊……现在很多人一接触的时候也经常讲这些,然后很多人也是特别地伤心。包括这几天全球股市下跌,很多人本来还是比较富裕的,突然一下子就成穷光蛋了,然后大家都对这个无常有特别深的感触——“哇,昨天我有多少多少万,今天就全部都没有了!喇嘛钦!”那个时候对上师就更有信心了(上师笑,众笑)。有时候看到世间人啊……

昨天有一个道友说,别人身上发生的时候就“不要执著”,自己身上发生的时候就“受不了了”。确实也是,如果别人痛苦哭的时候就“哎,没事没事!不要紧不要紧!一切万法皆是空性,这是上师给你的一个加持,也是一个机会”,但是自己身上发生的时候,可能想不了这个……但有时候这些对你还是有帮助的。

确实我们有时候看到世间人,所有的家产都放在那里,最后早上起来的时候就没有了,那个时候感受也是不可思议的。当然,这种不知道怎么保护,也没办法保护吧(上师笑)。看看这个世间的动荡,这种快速的变化,包括一些财富的流失,的确也是佛教里面所讲到的“无常”两个字。应该感受颇深,对吧?

这是要保护财富,这是第二个。

第三者“护恐怖”。如果人的心特别没有安全感,经常患得患失;或者说经常处于一种恐怖的状态中,晚上都不敢出门,白天也经常……有些是非人的干扰,有些是人类的干扰,有些是地水火风啊、猛兽啊、国王啊等等。其实,这种应该不太好。

不管你的亲友、道友,保护他不要让他恐怖很重要,我们可能在生活当中确实遇到一些恐怖,但是不要怕。有些道友特别胆小,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像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什么非人也好、阿修罗也好,怕得就一直……(众笑)其实也没有什么的。如果是面临死亡啊,比如说飞机要失事,那确实这种可能谁也受不了。前两天俄罗斯的一个飞机刚起飞的时候掉下来了,那里面大家的恐怖声,我也理解的。但见到一个穿着比较特殊衣服的人,路上遇到什么都特别害怕,不敢说话,本来不是禁语的马上变成禁语,这样可能没有必要。

在这个世间当中,如果是造了特别严重的恶业,可能会害怕堕地狱;如果有非常严重的犯法,比如说杀人、偷盗,确实是会判刑的这些事情,那你可能会害怕的。除此之外,不管是你处在哪个国家当中,你懂得这个国家的法律,你没有犯法的话,如果平白无故地把你怎么样,除了你个人的业力显现以外,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大家平时不要有这种恐惧感,不然好像自己的朋友来了都害怕——“魔鬼来了!”那这样就不是很好。即生当中我们应该没有经历到特别大的一些灾难,但是毕竟也遇到过很多事情,应该心很平静的。没有任何事情的时候就杞人忧天,或者是特别恐怖,这没有必要。

道友们也要互相保护别人的这种心态,这个很重要。有些人可能特别害怕自己堕地狱,其实也没有必要。《大智度论》里面,我刚才讲的那个摩诃男国王,有一次他到佛那里去说:“我可能没有希望了,我特别害怕。”佛陀说:“为什么?”“因为我骑马也好,看到大象也好,马上有一种恐惧感,这个时候我念佛的心都没有了。我丧失了正念,那这样我害怕死的时候堕入恶趣。”后来佛陀告诉他:“比如一棵树,它成长的时候是趋向于东方的,那最后砍掉它的时候,它的树枝树叶会掉在东方。同样的道理,你如果是一个善人,尽心尽力行持善法的话,什么时候死了,即使你不能忆念佛陀,你也不会堕到恶趣当中去的。”

这一段话我还是很有感触。我们这里有些人确实是经常观想佛,但是见不到本尊,很多比较高的要求我们都做不到。但我们毕竟每天都尽心尽力地行持善法,这方面我们一直在努力当中。那万一我什么时候死了,我没有做那么大恶的话,也不会平白无故地堕到恶趣当中。所以还是有一种欣慰感,有一种安全感。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要这样想,应该说除了极少数以外,造的恶也不太多,大多数是行持善法方面的话,你也不要整天都恐惧。佛陀都说是“无畏无惧”,就是对摩诃男说“不要怕,不要怕。”

所以,我们对来世有些担心的话,也“不要怕,不要怕”;然后今生当中有点儿害怕的话,也经常说:“别怕,别怕。”有些道友也经常安慰那些胆小鬼(众笑)——有些确实胆子特别小。没有什么的话,我们说话也好,做事也好,都应该正常面对,“没有什么的,有什么了不起的”,胆子应该稍微大一点。不然我们在这个世界当中太脆弱的话,最后可能连走路都不敢走了,有这样的现象。

你看前辈的高僧大德,我们前段时间刚刚讲过的法显的故事,他在六七十岁的时候想要出国,路上的雪山也好、猛兽也好、沙漠也好,有什么样的恐怖?他是没有畏惧心地直接就走。那现在我们学佛,现在我们的很多道场,真的还是不必要那么地……有些因为特别胆小脆弱的原因,很多学佛的机会没有了。

我以前也讲过,我们上师如意宝确实是很勇敢、很英勇的一个人,否则可能后来的这种道场也不一定有。包括我们也受到了上师的影响,对一般的一些小小的事情,我们不会恐惧、不会放弃的。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很坚定,勇往直前,对吧?这个很重要。“不要怕!”对吧?“别怕!别怕!”

这是第三个。

第四者“屏相教诫”。作为亲人,不要在公开场合呵斥他,如果有一些事情需要说他的话,应该暗底下对他进行教诫。

第五者“常相称叹”,就是对自己亲友的行为要经常赞叹,互相鼓励。因为现在的人还是很喜欢讲一些功德,对一些不太好看的人也说是“你长得太好看了!”他就很高兴的;对不太勇敢的人“哇,你太棒了!你是狮子座吧?你好厉害哦!”这种还是很喜欢的——狮子座是不是有勇敢的特点?(上师笑,众笑)是不是?是吧?估计应该是。

我们就应该这样来说,尤其是对亲友。我们藏地好像对亲友还是比较重视的,有些是部落的观念、亲戚的观念。比如说一个亲人生病了,他所有的亲戚就过来看;如果谁欺负了他的话,也都来帮他。

以前维萨空行母从拉萨来到这里,她就受到很多欺负,她自己在自传里面也说:“因为我是从拉萨来的,这里没有什么亲人,所以还是有些人欺负我。”我们有些部落、有些家族,有一种说法叫做“快乐的时候应该有。”什么宴请啊、结婚啊,那个时候亲友们都要去聚;然后“痛苦的时候也要有”,比如说生病或者别人欺负你的时候,也要出现。可能很多地方也差不多吧。

但是我看西方的有些家族可能不是这样。最多可能子女跟父母之间有这样的;然后父母跟他们的父母,有些地方关系比较淡。现在可能城市里面的很多人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比较特殊一点。

其实亲朋好友这样的仪式,强烈好还是不强烈好,可能大家要观察吧。但是藏地来讲,一段时间当中这种传统不会消失,因为在心里面都是比较根深蒂固的。现在科技发达的时候,他们有些微信群,亲友聚会这些都是经常有的。

所以,亲友之间应该互相赞叹,互相沟通。

善生,如是敬亲亲族,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佛告诉善生,如是地敬亲亲族的话,则他们会安隐,而且无有忧畏。这是讲到亲友方面的。

善生,主于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为五?一者随能使役,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四者病与医药,五者纵其休暇。善生,是为五事教授僮使。

接下来讲主人和眷属——仆人可能不是特别好听,但实际上就是主仆,或者是主眷吧。那么作为主人,对他的僮使,对他的眷属、下属,也有五种事来教授。那是哪五种事呢?

第一者“随能使役”,就是根据他不同的能力,安排他所做的事情。

比如他做门卫比较好的话,就安排他做门卫;适合文字工作的话,就让他做文字上的工作;让他做管理工作的话,那他应该有适合这方面的特点。

作为主人的话,应该根据下属不同的能力、特长、特点,对他安排适合的工作,人才要选用,这很重要。有智慧的人,刚好把他选在有用的地方,而且跟他的专业完全匹配,放在这样的位置上是非常适合。这是第一者。

第二者“饮食随时”。作为主人,自己下属吃的也好、喝的也好、穿的也好,应该随时提供。你不能让下面的人无吃无穿,特别贫穷,还让他做很多的事情,那事情也是不成功的。有能力的话,饮食、生活应该比较好一点。当然太过于奢侈和浪费也没有必要,应该是在节俭和适当的情况下,让大家有个很好的饮食。这是第二者。

第三者“赐劳随时”。他劳务的薪水、应得的财物,也应该随时给他兑现,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他连工资都拿不到的话,那是不行的。现在有些企业,因为老板特别吝啬,下面人的工资都舍不得发,下面的人一直等等等,最后全部跑了,就没人用了,那个时候老板也很痛苦。所以对他的待遇、财物方面适当地好一些,其实这个很重要的。

我前段时间也讲过吧,我们佛教徒有些有能力的人,尽量地给下属,给你工作上的这些人安排一些工作,安排一些就业机会。现在就业是全世界的一个大问题。我每去一个地方都问:“你们的就业问题怎么样?”本来我一个出家人,不是管他们的就业、失业的,但有时候确实发自内心地,看到有些失业率特别高的地方,就觉得很可怜;到了有些就业率比较高的地方,就感觉很好。

所以我们佛教徒有些有福报、有能力的话,至少也帮助了一些人生存。给他们提供很好的工作,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功德。

第四者“病与医药”,生病的时候应该给他医药。我们现在所谓的“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等这些。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我们有没有五险一金啊?”刚开始有些企业根本没办法的,可能有些上市公司这些方面能解决。但有些虽然暂时能解决,到最后所有的保险都不太保得住,有这种情况。

作为一个真正的主人,对他们的病也好、医疗也好,这些方面都要关心。

第五者“纵其休暇”,应该给他们提供适当的休息。不能什么“996”啊,就是早上九点钟上班,晚上九点钟下班,星期六必须上班。这样的话,很多人可能都比较累了。

西方好像很多都是双休息日,比较有规律的。尤其是像欧洲那边,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假期全部集在一起,然后一年出去大概三个月左右,一家人到海边去玩。他们也不攒钱,不像我们个别地方,拼命地挣钱挣钱,死的时候钱也全部死在银行里面——钱死在银行里面,人死在殡仪馆里面,他们不是这样的。他们基本上不攒钱,好多都是一年当中七八个月上班,休息的时候开着私家车到海边去,钱花完了以后又回来继续上班。这样也是很好的吧,不管怎么样休息也很重要的。

我们有些道友一直熬夜——熬夜也是很好的(众笑),包括我们现在有些发心人员一直做讲记,特别感谢他们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便。但是长期熬夜的话,确实担心身体啊!做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儿也可以吧,不然的话……一两次熬夜倒是可以,但是恢复过来也是很难的。

所以一般来讲建议要适当的休息。当然休息的时间太长了,今天也休息、明天也休息,然后到了上班的地方就愁眉苦脸的,什么都不想做,“钱要挣得多多的,事情要就得少少的”,这样肯定也不太好。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付出,付出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诸经要集》当中说“惟古思今,富贵非一”,从古到今,富贵和贫贱实际上是不一定的;“生灭交臂,贵贱同尘”,我们的生死、生灭都是刹那之间的,你今天是富贵的人,明天就可能是贫穷的人,贵贱确实如同尘埃一样,没有什么可靠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不能傲慢,“啊,他永远是我的仆人。”其实不能这样的。

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一者早起,二者为事周密,三者不与不取,四者作务以次,五者称扬主名。是为主待僮使,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接下来讲僮使也有五种事来承侍他的主人。哪五种事呢?

第一者“早起”。上班的时候,要准时、按时到,是吧?其实上师和弟子之间关系也可以这么想吧。作为弟子的话要早起……原来法王去很多地方的时候,我也有机会一起去嘛,我们一般是法王休息了以后才休息,早上法王还没有醒过来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早起。现在有些时候想起来,早起晚睡也是很好的一种锻炼吧。有些人说“睡得越来越多就越来越健康”,那也不一定。

所以,我们道友们的话,不管你有没有主人,最好也不要睡得太多,因为现在是春天,更要起得早一点儿背书。我早上起来的时候,看到有些地方,包括山对面有些道友在背书,有些道友在念经,听到这种声音是很舒服的。现在也不太冷,希望我们这里闻思修行的道友们,应该尽量地不要睡得太沉了。有些我听说枕头上放一两个闹钟都醒不过来,睡得比较沉吧,可能有这样的,这是比较特殊的。

早起还是很重要的。有些在公司里面上班的,有些学生,特别爱做梦,喜欢在梦中云游,这样也比较好,但最好还是早起晚睡来闻思修行。这是第一个。

第二者“为事周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考虑周全、稳妥、周密,一定要把事情认认真真地做好。要么你不接受,接受的话一定要从头到尾很真诚地去做。不然有些人把事情已经接到手里,然后又……就像我们藏族说的:“老狗前面的骨头,自己也啃不动,也不愿意给别人。”那这样的话就耽误了很多事情。

所以,做事情应该要非常认真、细致,应该做得深、做得细,做得比较投入。这样的话,事情都圆满,别人看到也——“哇,他做事非常……”其实我们身边的人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哦,那个人做事你放心好了,没问题的!”“哇,那个人做事,开头的时候他讲得很好,你们看着,他肯定不会做的。”经常会这样讲嘛。

所以做事一定要严密、严谨,一定要认真对待,事情全部圆圆满满地画上一个句号,这是很好的。

第三者“不与不取”,主人没有给你的话不要顺便取。因为你在主人身边的话肯定有很多机会,他没有给予的话,今天这里取、明天那里取,到时候主人发现了,你们之间弄得也很尴尬的。在主人面前,这样也不好的。

第四者“作务以次”,就是做事情应该有次第性。主人的观点,你自己的观点,有意义的、重大的事情先做;然后有一些比较难的,或者不重要的事情后面做。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有计划、有次第,不是东做一个、西做一个,到最后什么事都没有成就,这是不合理的。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有次第性。

第五者“称扬主名”。在别人面前,不管是你的主人也好,你的同事也好,这些都尽量地赞叹。不能一提到就是“啊,我们的领导太差了……”现在有些人经常说自己的领导,这说明自己比较差。因为领导管你的时候你看不惯,然后就……所以你部门当中的,你团体里面的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尽量在别人面前不要宣扬。

原来我们学校建立的时候,我跟老师们开会的第一件事情,我说我们学校里面一般来讲不会发生什么特别丑恶的事情,但是即使有的话,希望家丑不要外扬,因为是我们自己内部的事情。

有时候修行人也是这样的,包括你们在班里面,你们在什么里面的话,全是讲一些过失的话特别不好。从世间层面来讲,如果有尊重的话……比如说一个弟子,他对自己的上师恭敬和赞叹的话,别人一看都是“哇,他应该获得了上师的加持和悉地”;然后口口声声说“我们的上师不好,我们的国王不好,我们的领导不好,我们的这个什么什么不好……”一方面别人可能认为“也许他们的这个主人真的不好”;但另一方面别人觉得“你自己可能有问题的”。

所以,一般经常说别人不好的人,他自己肯定也有很多缺点。什么样的缺点呢?第一个是他不善于沟通,说别人过失的话他肯定不善于沟通;第二个是他在别人的眼中也不会很好的,因为我看不惯他的话,他也肯定看不惯我,这样的话,别人看来他也是不好的一个人;第三个,他的心态也不是很好。如果他有菩萨心肠、观清净心的话,他不可能在任何场合当中说别人坏话。

有些人确实自己性格的问题,一开口就说别人的过失,就赞扬自己:“啊,我是如何如何,非常了不起的。”一提到别人的时候就开始用这个指头(上师伸出指头示意),然后说到自己的时候就“我是怎么怎么……”其实别人不一定觉得,也许别人是这样的(上师伸出大拇指示意),而你自己是这样的(上师伸出食指示意),有这个可能啊。

这里说最好是赞叹自己的主人,这也是很好的吧。我们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应该有一种团队精神。比如你是学藏传佛教的,要尽量地宣扬藏传佛教;如果有一些过失的话,当然也并不是不能说,但是你要懂得这些。藏传佛教的大德们也好、历史也好,你自己真的已经从中得到了成就和获益的话,那是怎么样的大家都知道。

我们以前经常听到上师如意宝赞叹他的根本上师、他的传承上师,在他的上师当中没有一个不好的,他经常讲他们的功德。尤其是讲托嘎如意宝的时候,他就特别特别地……然后我们下面听的人——“哇,老人家真正已经得到了他上师的意传加持。”我们也希望像上师那样得到意传加持,心里自然而然都有这种感受,间接的一种。如果我们的上师整天批评他的上师的话,我们也可能多多少少有这个习气,也会说同样的。

所以,我们对主人怎么样的话,其实将来你有机会有下属的话,下属对你也会是这样的。你经常说主人的过失,那么下面的人也会说你的过失。这方面也有一种因果规律,大家也应该注意。

所以主仆之间的关系如果这样对待的话——上面不是有十种法嘛,这样来互相对待和承侍的话,则彼方是安隐的,无有忧虑和畏惧,可以获得快乐。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