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佛说善生经5

《善生经》(5)

索达吉堪布传讲2019.04.17

今天我们继续讲《善生经》。前面讲了四种戒还有四种恶劣之心,然后讲了六种损财业。六种损财业当中又有三十六种法——沉湎于酒、赌博、放荡、迷恋游戏或者娱乐,还有依止恶友和懈怠。其中我们前面已经讲了一部分——饮酒的过失、赌博的过失、放荡的过失,这些都已经讲了。

虽然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可能不认为喝酒是一种过失,有些人也不一定认为放荡是过失,有些人不一定认为赌博是过失,但是真正从它的意义,或者从做这些事情的结果来看,多多少少会发现,其中有许多我们难以想像的过患,会给我们的人生造成许多麻烦、许多痛苦。

所以佛经里面的这些教义值得深思,这对我们的人生是非常有帮助的。经常听到很多人说,如果早一点遇见这些典籍的话,可能人生当中走的弯路会很少。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遇到正法,人生当中确实遇到了许多挫折,也造了非常多的业;但后来通过善知识的引导,改邪归正,趣入正道,有了希望——很多人发自内心的有这样的说法。所以这里面的每一个道理都是非常公正、非常合理的方式来分析的,我们多方面来了解这些真理是很有意义的。

今天开始讲沉迷于伎乐也就是娱乐,这方面也有六种过失。

善生,迷于伎乐复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内卑,五者多罗槃,六者首呵那,是为伎乐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伎乐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第一个是求歌,当歌星也好,或者整天唱各种各样的歌,这也是一种娱乐。第二个是求舞,喜欢跳各种各样的舞,对其他知识都没有兴趣。第三个是求琴瑟,就是音乐方面的各种乐器。第四个是波内卑,一般指古代的一些戏剧、说书,还有诗词等等,现在的电视电影这些可能都可以包括吧。第五个是多罗槃,指的也是一些音乐方面的,手上拿着铃子、钤杵,用这些的。第六个是首呵那,就是我们用的大鼓。反正这些是古代印度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类别。

这里总共有六种过失,乐器也好、歌舞也好,从行为上面分了六种。那么我们沉迷于这六种法的话,也就是整天耽执歌舞、耽执一些欲乐,这样就有六种过失。如果长者和长者子“伎乐不已”——一直不间断地贪执这些事物的话,那他的家产也会日夜损减。

大家可能也知道,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人喜欢歌舞等一些世间当中的娱乐活动,如果长期这样,也就是所谓的玩物丧志,玩的东西太多的话,也许我们真正的智慧和内在的德行慢慢慢慢会损伤。

我们如今这个社会,确实有很多人非常喜欢什么唱歌跳舞,包括电视电影上面的一些音频、视频,一些文艺方面的。包括有很多的音乐学院、电影学院,还有艺术团、文工团,许多人依靠它来得到快乐,也有很多人以此维生,这也是确实有的。但是从究竟的意义来讲,对真正追求真理的人而言,整天沉迷在这样的歌舞当中的话,那也许人生当中该做的有意义的许多事情已经没有机会了;还有对来世非常有意义的一些功德也没有机会做了。甚至我们有些人可能把它当作世间当中最美好的事情——也许当前来讲是这样的,但真正对来世而言不一定是这样。

《别译杂阿含经》当中,当时有一个人问佛陀,说古代的时候很多人唱歌跳舞过一辈子,因为让很多人欢喜的缘故,死了以后是不是可以转生到善趣当中?问了三次佛陀都没有回答。后来他再三请求的时候,佛陀就说:“很多的歌舞音乐这些,实际上都是以贪嗔痴心来造作的,之后对它进行耽著。相当于什么呢?一个人被绳索捆绑,再在上面洒一些水,本来绳索绑得就很紧,在上面洒了水的话就更紧;同样的道理,本来众生就被贪嗔痴无明捆得紧紧的,然后再耽著于世间的这些欲乐,那么他的心一直被束缚着,束缚越来越多,造了很多的业,最后会转生地狱和旁生当中。那个人听了之后非常伤心,哭起来了。佛陀说:我本来不跟你说,说了你现在又哭。那个人说:我不是为自己,我是觉得那么多人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确实不知取舍,我替他们感到非常伤心。

所以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可能人们对于歌舞这些非常感兴趣,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真正去耽著这些的话,也许对即生当中的心灵也有一定的危害。包括现在网络上面,有些年轻人特别沉迷玩电子游戏。我们这里课堂上稍微好一点,藏族喇嘛里面,上师一边在讲课,下面有些年轻的喇嘛开始玩电子游戏——这个我们没有发现,其他世界的人发现了……

沉迷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一种乐事,是一种很好的事情,但实际上对自己的心灵是不利的。好像是去年2018年的时候,联合国卫生组织发现,沉迷网络实际上是一种叫做“成瘾病”,它会逐渐逐渐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所以被判定为一种精神疾病。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沉迷在网络当中,一直玩电子游戏,最后沉迷致死的现象非常多。

确实现在这个世界,外在花花绿绿的事情特别特别多,沉迷当中,因为这种心理疾病致死的人特别多。上个世纪、再上一个世纪,包括我们现在说的抑郁症,很多这种心理疾病也许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就像以前一个智者说的:19世纪因肺病等疾病死亡的人是最多的;20世纪以癌症而死的多;21世纪以心理疾病而死亡的人是最多的,它是我们人类的杀手。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得太多了,而且看的有些内容……商家为了吸引我们的眼球,通过各种方式,先去调研,知道我们的兴趣之后,给我们设了很多很多的网,最后我们就陷入其中。有些即生当中无法自拔,有些即生当中基本沉下去了,来世也沉溺在三恶趣当中,这种现象越来越多。

因此表面上看,歌舞这些不是人们特别向往的快乐吗?当然这个佛教也不否定。有时候我们念普贤云供的时候,开始念“学囊根德拉弥哟夏窍……”以前上师如意宝在的时候,各种乐器就开始演奏,有些人理解不了。有些程控室的人还经常放一些西方的流行音乐,“滴度-滴度-滴度……”(众笑)这些歌舞也是对诸佛菩萨的一种供养,而且密乘当中也有很多的金刚歌、金刚舞,并不是所有的歌舞都要排斥,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有些佛教徒,偶尔,你可以听听歌或者自己唱一唱。当然,像我这样声音不好的人唱了以后自己很失望,然后再也不想唱了。如果唱得比较好、跳得比较好的人,偶尔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一直沉陷在里面的话,那可能也没有什么意义。尤其是人衰老以后,你才发现原来沉迷这些好像没有什么价值,以前这方面有特长的人,最后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自己感到一种无助或者说无奈的感觉。

所以我们很多人有这种特长和专业的话,我觉得也没有必要放弃,你心好的话也可以继续。但是我们一般的一些佛教徒,整天都是沉迷这些的话,可能人生一大半都会荒废,这方面应该要知道。

恶友相得复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处,三者诱他家人,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六者好发他过,是为恶友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习恶友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接下来,依止恶友的话也有六种过失。

第一个方便生欺,就是以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欺骗。

第二个是好喜屏处。因为恶友的影响,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都不想干,经常喜欢处在一些暗处,一些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就像现在所谓的藏在背后搞各种各样的坏事,做很多不可告人的事情,这也是依止恶友的一项。现在的一些黑社会团体,一些恐怖组织,表面上看不出来,甚至他们可能有很多的花言巧语,表面有很多比较美丽的装饰,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第三个是诱他家人。不但欺骗他,甚至可能连他的家人、亲戚、朋友这些都会欺骗。包括去参与各种传销的,他的家人和周围认识的人全部都被恶友骗走。

第四个是图谋财物。大多数恶友都想着他的财物,贪执他的财物,想把他的财物全部骗完。

第五个是财利自向。图谋财物如果是为社会、为众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那我们也可以理解;但其实并不是,而是全部归为己有。

第六个是好发他过。因为有恶友的牵连,经常爱揭发别人的过错,经常搞这样一些不合理的事情。

如是恶友有六种过失,如果长者和长者子,经常依止恶友的这种行为不改的话,那他的家产会日益损减。

讲到恶友的过失,在我们佛教当中也好,在世间当中也好,的确很重要。我们有些修行人,恶友对他的作用或者说影响非常非常大。麦彭仁波切说……嗯,我想不起来藏文了,意思就是说:恶友确实对我们的危害很大,恶友欺骗我们的方式看起来也许是很慈悲、很关心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们有些人,一些恶友来欺骗你的话,你自己根本都没有发现,你的善知识、善友对你严厉一点的时候,你就觉得他们是坏人,然后就跟着恶友去了,到最后自己也会明白。

恶友就是这样的,比如《大般涅槃经》当中也讲过:“恶知识者,坏无量善身、无量善心。”因为一个恶知识、一个邪知识的原因,可能无数人的身体、无数人的心都会被毁坏。所以恶知识对我们的影响、对我们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不仅是对我们一般的世间人,甚至对有些善知识或者一些圣者也有影响,所以显现上佛陀也远离恶友。

《出矅经》当中,有一次佛陀跟阿难同行的时候,路上很远的地方看到提婆达多,佛陀当时告诉阿难尊者:“我们绕道走吧,不要跟他碰面。”阿难感觉有点稀有,他对佛陀说道:“您不是已经获得了佛果吗,怎么会怕提婆达多?为什么我们要绕道走呢?”佛陀告诉阿难:“我确实已经获得了正等觉的果位,我在菩提树下成就正等正觉的时候,当时魔王波旬依靠种种方法,有时候变成各种动物,有时候拿各种兵器来损害我,但是连我的汗毛都没有损害到。真正来讲,不可能有恶友能损害我。但是恶友对每一个行者来讲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我们最好远离这样的恶友,应该亲近亲友。”

“亲近亲友”在经典当中也讲了,就是“行齐德同,俱造于善,乃名亲友。”我们经常所谓的亲友,可能认为是亲朋好友,但实际上真正能造一些善法的这些才可以叫作亲友。“不造善行者,不名为亲友”,如果不帮你造善行,不帮你行持功德,那么不应该称之为亲友。不管是你的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这些人经常给你制造违缘、损坏你善根功德的话,那这些人也许不是你的亲友,也许是你的怨敌,因为你的慧命依靠他们的行为全部断掉。

因此,某种意义上,真正的亲友是什么呢?就是使你的功德、善法越来越增长的这些是亲友。所以我们的同行道友应该可以说是亲友,因为跟你最亲。为什么说最亲呢?因为乃至菩提果之间一直不分离,所以可以称之为最亲的友。任何时候,的确要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亲近善友,这是作为一个初学者、一个修行人,行道当中不可缺少的。

有些不是修行人,但是世间人确实也会受朋友、受接触的人很大的影响。比如你跟一个人接触一两个月,这个人非常有德行、非常有智慧的话,逐渐逐渐也会被他熏染;这个人无恶不作的话,逐渐逐渐也会被他熏染。哪怕是一个晚上,比如在宾馆里面住一个晚上,身边床上的人特别精进,早上四点钟起来精进,那你还是会受影响的。你会不好意思,然后在被子里面悄悄地看,“啊,他这么早啊?”然后再过一天自己也不好意思了,开始起来参禅或者念念经。同样如果这个人特别散乱,那你自然而然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将来的时日当中,确实依止善友、远离恶友是非常重要的。《正法念处经》当中也讲了:“随近何等人,数数相亲近。”不管你依止什么样的人,你对这个人数数亲近的话,那么“近故同其行,或善或不善”,因为你亲近于这个人的缘故,你的行为要么变成善,要么变成不善。如果你数数地亲近一个好人,那你的行为潜移默化,你也会变成善人;你如果亲近恶人的话,潜移默化,你的行为也会慢慢慢慢变成恶的了。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熏染上他的功德或者过失,这一点这里讲得非常好。

从我们亲近的人也可以看得出来,比如有些人特别特别散乱,经常喜欢跟这种人一起的话,我们可以推断出什么呢?他也是散乱之人。有些人特别精进,那你跟他交朋友、经常跟他在一起的话,说明你的行为也会进步的。

很多老师也经常说:“我的某个某个学生本来是很好的,但是因为这几天经常跟这个同学吃住在一起,他的成绩会下滑的。”“我们某个同学因为经常跟某个成绩好的人在一起,现在非常有进步。”世间学校当中的老师们一般的推断也是这样的。不仅东方很多国家是这样,其实西方也是这样的,他们也认为人对人的影响非常非常大。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地亲近善友,远离恶友。

懈惰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惰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惰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

接下来我们讲懒惰,懒惰也有六种过失。

刚才前面讲的远离恶友,好像各个版本里面也有点不同。有些版本当中的六种恶友,喜欢饮酒、散乱等六种法是六种恶友,包括什么盗贼啊、小人啊这些。有些版本跟我们这个比较相同。不管怎么样,不同版本的说法,你们如果参考的时候用自己的智慧观察,每一个译本应该都是有利的。我们也不好取一个舍一个,也没有必要,不同的版本肯定有不同的内容吧。

我那天也讲了,本师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典的时候,是他的眷属记录下来的,不同的阿罗汉设计的笔记本都不同。有些把这六种过失全部看成是人,有些理解成人的一种行为。包括我们有时候录音整理出来的讲记也有不同的,有些智慧比较不错的人整理得就比较好一点,有些就根本没有懂得上者的意义。但一般来讲,佛陀的这些结集者全部是阿罗汉和成就者,因此从大的方面应该不会有过错。不过是佛陀应机施教,对每个众生宣说的不同,因此听受者得到的利益也是不同的,也有这个可能。

所以不同的版本里面有不同内容的时候,我们应该要用一种包容的心来接纳。现在有些学术界的人,通过他自己一些所谓的研究、所谓的探索,然后以这个理由——“哦,那是假的!那是伪经!那是不合理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历史,当时的年代,当时学者的心态……”或者“某一个版本当中没有这么说,所以这个是错的。”

现在很多学术界的人,他自己没有信仰,也不知道佛陀所宣说的六道众生的业力和业感是不同的,多方面的内容对他来讲都是不知道的。他只是表面上从一个历史学家或者人类学家的角度,或者说从学术层面来进行分析,可能有些地方还是缺少专业的研究吧。如果不是专业研究的话,的确也是有点困难。

比如我是一个非化学专业的人,我本身对化学专业懂得不是很多,然后我去研究化学,那毕竟还是一个外行;同样有些佛教的经也好、论也好,有些研究者虽然说是“研究者”,但是他自己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那这种人得出来的结论,毕竟是一种外行的学术。

所以我们作为佛教徒,希望既要看我们自己的修法和观念,又要看一些外界对我们的评价、评论。他们的有些评论不合理的话,我想佛教徒也不要一直修安忍。有些人不该修安忍的时候,安忍修得特别好——“他这个地方都是不对的,但是我要修安忍波罗蜜多,我要禅修……”如果很多人都这样的话,可能一些非理的道理就会摧毁我们:真正的经,这个说是伪经、那个说是伪经,最后可能生存的空间都没有。就像本来是一个好人,然后这个也诽谤、那个也诽谤,而且故意有组织地进行攻击,最后这个善人没办法再出面一样。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佛教徒应该要有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什么呢?不仅仅是自己修行,应该要维护佛教整体的形象、整体的真理。这些真理也是自古以来一些大成就者为之付出的,我们作为现在这个时代当中英明的佛教徒,应该也有责任学习、宣讲,还要保护、要弘扬、要推广,等等。这样的责任,我想每一个人都有。并不是像禅宗一些祖师传衣钵一样,传给他了,只有他才可以弘扬,其他人就是旁观者,那这样可能不是很好。

现在这种系统学习,我觉得应该是很好的。尤其你们很多年轻人,包括现在听课的有些法师,这些都不是很出名的。但是你小的时候、你年轻的时候,受到了非常专业的系统教育的话,长大之后,一旦成名天下知,那个时候你应该会有自己内在的一种智慧,自然而然有弘扬佛法的因缘和能力。那个时候看到周围世界当中有一些非理的言行想对我们进行推翻的话,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态度来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也是有必要的,我是这样想的。

懈惰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惰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惰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

下面讲到懈怠有六种过失。

第一个是“富乐不肯作务”。有些人因为特别富裕、富贵,整天享受快乐不肯做事,沉迷财富。现在一般有钱有势的人他不会去修行,经常都是在享受当中,他不会去系统地学习。有些人是很虔诚地在学习,真的很好,有福报的人也是这样的;有些人因为自己有一些财富吧,以此骄傲就根本不去学,学的话就是听一两堂课就不去了;有些人是开心的时候听课,开心的时候学一点,然后又放弃了。

第二个是“贫穷不肯勤修”。因为太贫穷了,连自己的温饱、生活都无法解决,这种人也不做事,也不去修行。一般懒惰的话,可能对工作也好、对修行也好,对世间什么事物都不感兴趣,那种人叫懒惰。

第三个是“寒时不肯勤修”。冬天冷的时候就不肯出来,连听课都不想,一直就是……我们喇荣的有些道友,冬天几乎像旱獭一样,钻在被窝里面不肯出来。一直穿很厚很厚的衣服,最后连夏天都穿得特别厚,好像会容易滚下去一样。所以特别寒冷的时候他们什么也不肯做。

第四个是“热时不肯勤修”。特别炽热的时候懒惰的人也不肯勤修。像东南亚、像印度这些特别热的地方,“太热了!出汗了!”不想听课,也不愿意勤作。

第五个是“早不肯勤修”——因为太早了的话就打瞌睡啊。星期天的时候我看你们很多人都是休息得比较不错的,不仅是你们,那天我去学校,本来初中毕业班离毕业还有60天,但是星期天200多个学生当中,早上我七八点钟去看的时候,只有4个女生在外面读书,我后来就把这个作为一个理由开始说他们。

我们以前毕业的时候,不管是星期天、星期六还是比较精进的。我们这里很多道友,平时不认真,然后明天要考试的话今天熬夜,这其实是最不好的。因为明天考试你今天熬夜,那你考试的时候肯定会迷迷糊糊的,这个方法不太好——但是懒惰的话,早而不肯勤学。

第六个是“时晚不肯勤修”。因为太晚了,有点困了就不愿意学了,就早一点睡觉——“哎哟,再不想看了,明天再说吧,明天再说吧……”

这样的六种法就叫作懈怠的六种过失。如果长者和长者之子一直懈怠——有些版本当中不单是懈怠,还有一直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以各种理由来这样做的话,他的家业、财富也会日日损减。

所以这里讲到什么呢?就是讲应该精进。不精进的话,世间的事情没办法做;我们修行人的话,不精进、懈怠的人,出世间的修行也没办法。《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当中讲:“懈怠懒惰人,一切无堪用。”懈怠懒惰的人一无所成,什么都做不了,可能连自己吃饭都很难。特别懒惰的人连自己的吃饭啊、洗衣服啊、自己房子的打扫啊……我看有些懈怠的人真的是连提一桶水都是喘气——“呼—呼—好痛苦啊!”特别不能干,真的,不说什么弘扬佛法和世间当中各种事情去争取和努力,就连自己基本的生活都没办法自理,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因此,应该要有一种精进,精进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排除什么呢?就是排除懒惰。《入行论》当中讲了同恶懒惰、耽著恶事懒惰、自轻凌懒惰,有不同的懒惰吧。每天沉迷在一些世间的琐事当中,这也是一种懒惰;每天都是自己轻视自己,这也是一种懒惰;还有一直拖,一直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今天不行,明天再做吧”,然后“这两天不行,再过一段时间吧”……

现在我们很多人有一种很严重的病叫做“拖延症”,“拖延症”现在越来越严重。公开的一些资料当中,像中国的大学生,以前的数据是大学里面有大概70%的人有拖延,最近的一些统计数据是90%的人都有“拖延症”。可能我们修行人也是一样吧,念个经的话——“明天再念吧”,做个什么事情的话——“明天再做吧”,一直这样,最后什么都做不成。

所以现在很多人如果没有时间节点的话,基本上都不做事。而且人有一种心态叫做“及时行乐”,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当中,我们有手机、有iPad,有很多玩的东西,如果我们一直看这些的话,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及时行乐的事情一直控制着你的时间,最后一无所成。

所以现在世间的一些高端企业,他们每一件事情都有时间节点的要求,而且这种时间节点是非常精确的。不像我们这里“你明天下午做作业,再过两天要交啊”,不是这样的,他们的话就是“明天下午三点三十分之前你必须给我交作业”。但是很多人作业或者世间的有些事情,会一直拖到差不多到时间节点了才开始。本来给了三十天,然后之前的时间一直散乱、散乱、散乱,到最后还有一天的时候,就开始写论文、交作业、做事情。

包括我们这边一些发心人员写一些统计报告的时候,平时一直不做,然后明天要交了今天就熬夜,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遮止呢?我们要尽量地用正知正念,世间当中这些特别散乱的因要尽量地控制,否则……真正人类现在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一直在拖,修行也一直在拖,世间的事也一直在拖。这样拖的话,可能我们一生当中的很多事情就没办法做下去;如果你不拖而是非常精进的话,虽然也许你不是什么特别成功的人,但是你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做了很多的事情。

现在世界上有一个也是比较出名的人吧,就是科比,他以前是非常著名的球星,后来退下来之后包括写自传啊做了很多事情。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每天的时间安排得非常准确,比如说早上四点钟起来健身,该做的事情就会去做。这种人他没有什么——“因为我今天冷了,今天心情不舒服,今天来了个朋友,今天什么什么……”没有这些的,不管怎么样该做的事他就一直坚持做下去。这种人不管是以前在工作当中,还是后来退休了,还是在其他的场合当中照样会精进。

其实这个是很重要的,但可惜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你在学院当中精进,下来之后就不精进;你夏天的时候比较精进,因为天气比较好,然后冬天的时候就不精进;你有钱的时候比较精进,没有钱的时候就不精进;或者你心情好的时候比较精进,心情不好的时候不精进。不是这样的。真正的精进者他根本不会因为年轻就精进,年老就不精进;或者在这个环境当中精进,在那个环境当中不精进,不是这样的。他的精进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其他的原因——但是这样的精进者是极少数。

很多人是“反正我这辈子都是懒惰人”,自己给自己有个定位,“我就是懒惰,懒惰就是我的特点、我的特长。我该睡就睡,课堂上讲什么跟我没啥关系,我吃我的……”现在可能很多人就一边在嘲笑我一边在吃,“哎呦,这讲谁啊?我怎么懒惰、我怎么不修行……”怎么怎么的,他会讲很多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没办法了,确实是已经定性了;有些人通过这种道理——“是啊,我要是这样下去的话,可能这一辈子当中就做不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了……”

世界上很多的伟人,其实他们都有一种持之以恒、细水长流的精神,依靠这样的精神一直不断地……我们这里讲考的人也好、发心的人也好,很多人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呢?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刚开始的时候都还可以的,“我一定要听课,我一定要做……”刚开始很认真的。时间长了以后,有些人能坚持一年、两年,有些只能坚持几个月,有些能坚持七八年——“哇,都已经七年了,现在该退休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身体不好、因为时间太长了、因为现在听力不好、因为视力不好、因为我有很多的事情……”所以最重要的一些事情,我建议一生当中应该要坚持做下去,只要你不放弃,应该会有结果的。

有些人很聪明,从一口气的智慧来讲确实超越很多人,但是你不能坚持的话,最后也没有办法的;有些人不是那么聪明,但是你有一种持之以恒的耐心,有这个耐心就远远超过他。比如比赛的时候,路程有八公里,刚开始有些人跑得特别特别快,然后过了一公里、两公里他就不行了,走不动了。我听说外面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很有窍诀的,他不把所有的力气在刚开始的时候用完,而是慢慢慢慢……到最后的时候就超越了他们,对吧?

我们整个人生也是一个这样的赛场,这个过程当中,懒惰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敌人。修行过程也是这样,一直坚持下来就是非常伟大的,这方面大家要思考。该做的有些事情不能一拖再拖,这样拖下去最后自己已经习惯了,习惯以后确实有些事情就没办法了。

比如说背诵,我看到你们很多道友刚开始背几个颂词特别轻而易举的,“我要背这部论典!”我们这里有些道友,好几部论典的开头都背了,但没有一个是完成的(上师笑、众笑)。什么《入行论》《入中论》《中观根本慧论》,好多人一二品全部都背了,但是最后真正能背诵下来的也不多。所以精进和长期的毅力,这个很重要的。

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迷惑于酒者,还有酒伴党,财产正集聚,随已复散尽。

饮酒无节度,常喜歌舞戏,昼则游他家,因此自陷坠。

接下来佛陀讲的这个颂词我简单地字面上过一下,这个应该好懂。

佛陀以颂词的方式来讲:沉迷惑于酒,跟很多的酒伴、酒友,也就是那种狐朋狗友,跟这样的人经常一起的话,刚开始他的财富财产也可能会积聚,也许会有一些财富,但经常这样好酒、饮酒,经常跟人一起到什么酒吧去享用的话,那么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果你所有的财富会全部散尽。有些爱喝酒的人,喝着喝着,最后家里就已经贫穷了。因为自己也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做事情,每天都是喝酒混日子,非常可怜。

而且饮酒没有节制、没有控制的话,常常喜欢一些……因为它的特点是这样的,晚上可能喜欢到一些歌舞厅玩,白天就到一些茶楼打麻将的地方,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因此身体也陷于堕落。很多人以前都是很有势力的,但后来因为喝酒……有些领导也是这样的嘛,本来作为领导——我们世间人的一些领导也是很有智慧、很有能力的,但后来整天喝酒,整天不好好工作,最后一无所成。

随恶友不改,诽谤出家人,邪见世所嗤,行秽人所黜。

依止恶友,不改变自己的过失,并且经常诽谤一些上等的人士、出家人,因为他有邪见的原因,世间人们对他嗤之以鼻,对他进行呵责。因为他的行为污秽不干净的原因,“人所黜”——世间人们对他进行排斥、远离。以前没有恶友的时候,人们都对你特别称赞,一旦受恶友影响,世间人对你的邪见、邪行看不惯,然后就会议论纷纷。

我们有些人觉得“哎,世人对我赞叹不赞叹无所谓的”,其实也不是这样,如果世人都看不惯你,大家都对你有看法、排斥的话,实际上在这个世间当中连生存都很困难。有些好人到哪里去大家都很欢迎,这种人不管居住在哪里都是很快乐的;有些恶人因为自己行为的原因,别人都特别排斥。就像一些盗贼,一些特别爱喝酒的人,这种人确实也是世间人不喜欢的,因为遇到这些人最后也给自己带来很多染污。

这个并没有按照上面的次第,可能是所有的内容合在一起来讲的。

好博著外色,但论胜负事,亲恶无反复,行秽人所黜。

好赌博的、耽著外在美色的这种人,经常只是谈论一些胜负之事,因为他们亲近恶友的缘故,就“无反复”——“反复”好像我们前面说是报恩吧,就是没有报恩的心。因为恶友的影响,他没有什么感恩心,没有什么报恩之心。而且他的行为非常污秽的原因,人们也经常排斥他。

因为人其实主要是看你对他有没有用,就像以前丘吉尔所说的那样:“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说的也是对的,一旦你没有用,别人就都不管你;一旦你对人有害,大家都会排斥;如果对人有用,人们就把你当朋友。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孝顺、感恩、爱心这些很多人都没有了嘛,就是看这个人对自己有没有用。如果有用的话,怎么样都可以,比如一个领导,有实用性的时候就对他恭敬、对他很好。

现在不仅是对一些领导,好多地方对上师也是这样的。上师比较有用的时候就对他恭敬,对他好一点;一旦看到这个上师已经无用了,那个时候也会抛弃的。出世间也是这样,现在可能很多人受到世间的影响吧。包括对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父母对自己有用的时候就对他们很好,不用的时候就把他们扔出去。所以这个时代确实也是比较特殊,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自己的行为还是应该好好维护,这个很重要!

为酒所荒迷,贫穷不自量,轻财好奢用,破家致祸患。

一直为美酒所沉迷、所荒迷;自己非常贫穷但是自不量力——就像我那天说的一样,本来贫穷却自己认为很有钱;“轻财”,财物很少很少但是特别奢侈、特别浪费,这样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最后家破或者人亡,或者所有祸害降临头上。每天都沉迷于酒的这些人,真的最后对自己是不利的。

现在有些广告当中对酒的赞美,听起来好像是天人的甘露一样,好像经常喝美酒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你看现在有些酒,一瓶都是好几万块钱。可能这几年稍微好一点吧,以前吃一顿饭主要是喝酒,红酒、白酒、法国的黑酒,各种各样的酒。有些说“喝酒有利于你的健康啊,喝酒快乐啊……”有很多的说法。也许会有一些,但大多数对身体健康没有利益,对财富没有利益,真正利和弊比较的话,是弊多。

我们有些佛教徒,本身是很虔诚的,但是酒一直戒不掉。当然出家人是不可能有的,出家人如果喝酒的话,像在我们喇荣的话是肯定没办法待下去。作为居士,耽著酒的美味,也许对自己也会造成很多很多的麻烦,所以一定要注意。

掷博群饮酒,共伺他淫女,玩习卑鄙行,如月向于晦。

喜欢赌博的、饮酒的,经常共享他人淫女的,经常玩一些比较卑鄙的、低劣行为的这些人,逐渐逐渐他们就像十五到三十号之间的月亮——也就是像下旬的月亮一样,他的名声、财富、地位,所有的一切一切就会慢慢慢慢减损。

因为这些人聚集的话,可能又爱赌博、又爱喝酒、又爱各种不同的不清净行为,什么样的恶行这些人都具足。这样的话,以前很有名声、很有威望、很有利他的,但逐渐逐渐那些行为全部集聚在一个人身上的话,那一切都是向下了,没有什么希望,没有什么理想。即使有时候有一点所谓的理想,但这种对未来的愿望也是成不了的。

行恶能受恶,与恶友同事,今世及后世,终始无所获。

行持恶劣行为的话,最后也会感受恶果;跟恶友相处的原因,今世和来世都是痛苦的,最终一无所获。因为恶友给我们带来的过患太大太大了,今生来世都会毁坏的。

昼则好睡眠,夜觉多悕望,独昏无善友,不能修家务。

这些人是什么样呢?就是白天好睡,因为晚上喝酒,一直忙着各种各样世间散乱的事。我们看到有些晚上爱喝酒的人,第二天都没办法起来,没办法上班。

以前我认识的,也是我们喇荣这边一个管理的领导吧,他晚上就一直喝酒,然后上午就一直吐,一直生病。后来他发誓:“我再也不喝了,这次我病得差点死了,再也不喝了!我这次是下了决心的,我绝对不喝了。”但过一段时间又不行了,又觉得“来了一个朋友不得不喝”,最后“我都不知道晚上变成什么样了……”

白天好睡,晚上分别念也多、希望也多、愿望也多,最后“独昏无善友”。最后很可怜的,没有什么朋友,因为他的行为和性格大家全部都已经清楚了。而且“不能修家务”,连自己家里的有些事情都没办法。

你看现在有些因为家里的丈夫喝酒,一直散乱,晚上半夜三更回来吵架,孩子从小就在一种恐惧、恐慌的气氛当中成长,留下了心理阴影,最后整个一代一代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虽然世间有些美好的词来赞叹它也有原因,但是我们也应该心沉下来,好好地观察观察。

朝夕不肯作,寒暑复懈惰,所为事不究,亦复毁成功。

这些人白天也好、晚上也好,都不想做事。因为耽著酒,耽著散乱——前面不是讲了么,一个是放荡、一个是赌博、一个是饮酒,还有今天讲的贪著娱乐、依止恶友、懒惰,这些真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座的很多佛教徒也好,非佛教徒也好,都应该好好地看看,为什么我们说《善生经》对在家人,对我们的生活佛教很有用呢?原因就在这里。

朝夕都不肯做,冬天也好、夏天也好,天气寒冷的时候、酷热的时候,不断地懈怠,各种名义散乱。这样的话,他所做的事情都不能究竟。即使有时候有一些机会,最后又因为自己的散乱、自己的懒惰、自己的各种借口,全部都没办法成功。

所以我们世间当中最好的是什么呢?就是精进。精进真的很重要,对世间法精进,对出世间法精进。其实我们这里很多人是真的很精进,这一点很不错的。不过在一段时间当中精进的人比较多,长期精进,年复一年、一直不断精进的人也比较少。因此,《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里面讲:“世间诸果实,皆由精进生”“贪恚痴疑惑,皆由懈怠生”我很喜欢这句话。确实世间很多的结果、成功也是来自于精进;而我们的贪恚痴疑惑这些,也皆是由懈怠懒惰而生的。

有些人想“怎么贪嗔痴是懒惰而生呢?”因为贪嗔痴实际上就是不精进、不勤奋。一般爱生贪心的、爱生嗔恨的、爱产生怀疑的这些人,其实都不是很精进。如果很精进的话,哪里有时间生贪嗔痴?一直忙着闻思修行、忙着工作。所以贪嗔痴特别特别严重的话,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不精进。

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

这个大家最好能记住吧。如果我们不计较什么寒冷、酷热,白天晚上一直努力,那么这种人的事业没有不成的,最终他是无忧无患的,“犹如日月不住空”,就像太阳和月亮在空中没有什么阻碍一样。

所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找理由,不管你在寂静的地方也好,不在寂静的地方也好,大家都应该很努力地去做,那世间上的事没有什么不成的。也许刚开始是有困难……我以前去印度的时候,听说贝诺法王他们大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刚去印度的时候,印度什么佛教的痕迹都没有。印度原来是佛教圣地,后来大概六七百年,就是从13世纪到18世纪之间,佛教几乎都隐没了,没有了,全是外道。

他们到印度的时候没有什么资源,贝诺法王为了建佛学院——那个时候他也不是很出名,说是刚开始他买了一些奶牛,然后自己挤奶,还买了一个三轮车,然后用三轮车天天卖牛奶,以此解决少数僧人的生活。后来他那个三轮车换成了相当于我们这里的摩托车一样的。逐渐逐渐,后来他有机会到一些西方国家找到了一些钱,回来以后一间一间房子修起来,建立了佛学院,当初我们去的时候有好几千个僧人。所以他刚开始弘法利生的这种精进、毅力,真的是很难以想象的。

包括创巴仁波切刚开始去西方的时候,当时西方也是基本上没有什么佛教。刚开始他跟那些西方人一起种草、种花、种树,有时候还跟他们一起赛马等等。然后慢慢慢慢他们的兴趣来了以后,就建立了很小很小的道场;然后慢慢慢慢他所有的道场、弘法中心就建立起来了。

我们去美国的时候,有一次法王如意宝讲课……当时创巴仁波切已经圆寂了,法王当时对他的弟子们说:“我听到创巴仁波切刚开始来这里弘法的事迹,有时候特别伤心,刚开始他来到这个陌生的西方国家,一点一滴、一砖一瓦地建立起来非常不容易;有时候我又感到特别欢喜,他这种行为、他这种毅力、他这种坚定的心是不可思议的。”法王当时好像是在加拿大的一个中心这样赞叹——到了那里之后也有很多故事。

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以后不管是弘法利生还是自己的生活,都应该有一种精进的心。有了精进心的话,应该都是可以成办的。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以后不要想“我永远都待在喇荣,我永远……”不能这么想,应该是“我暂时在这里求学,以后要到不同的地方,陌生的地方、偏僻的地方,到野蛮众生当中去建立佛教心灵的、真正智慧的……”真正建道场弘扬佛法、建佛学院,有没有这种机会我不太清楚;但每个人应该都有机会去弘扬佛法,暂时环境等各方面因缘不成熟的话,只要你自己心里面有这种愿力,有这种力量的话,最终应该是可以的。

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很多高僧大德,很多修行人,其实他们成长在并不是特别悦意的环境和时代当中,但是依靠他们自己的毅力和精进一直不放弃,这样的原因,在世间和出世间当中他们都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

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不管你是学什么样的法,不要天天都是想着我个人的健康、我个人的得失、我个人的名声,一直在一个小范围当中、小的牛角里面拔不出来,这样是不行的——除非是你想装成米拉日巴,在那个牛角里面躲雨,这种是我特意开许的。

最后这个偈颂我自己来讲会好好地背诵。我们应该有这种心:以后不管怎么样,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在什么环境里都可以,在什么时代都可以,只要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理由的,我要精进,我要利益众生,我要好好地闻思修行,我要开开心心地活着,我跟什么样的人接触都可以,坏人也可以、好人也可以——但我还是要远离恶友(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