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佛说善生经6

《善生经》(6)

索达吉堪布传讲2019.04.24

我们今天还是讲《善生经》,可能下一周星期三、星期四和星期五连续讲三天。本来星期四和星期五是讲密法的,但考虑到我们有些密法班的人“五·一”期间不方便出去听课;而《善生经》有兴趣的话,现在各个地方都可以听,“五·一”期间也比较方便——不想听课的人也方便。

《善生经》还有几堂课我还不知道,看情况吧。这次我们讲《善生经》,感觉上应该还可以,因为它比较好懂,跟其他一些大经大论相比较起来,内容比较简单;而且它跟我们世间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大多数人比较容易接受。我这边得到的反馈,讲了《善生经》以后,对我们的生活佛教,或者说世间为人处事方面,应该说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它不仅仅是像儒教思想一样,只是今生当中的一个教义,而是涉及到来世,涉及到生生世世。所以有时候我自己单独思考的时候、睡前睡后思考的时候,心里想,这次讲《善生经》应该还是可以的。

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先自己学,以后有机会的时候要去弘扬。所谓的弘扬不一定非要以讲经说法的方式,找部分弟子,然后整个《善生经》全部非常真实地传讲,不一定这样。将你觉得非常好的一些内容跟大家经常分享,这也是一种转法轮,这也是一种弘扬佛法。

平时我们学到的知识,如果经常去跟别人分享的话,这也是一种弘扬佛法。比如我们前面刚刚讲到的“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世间当中也很需要这种鼓励和劝勉大家的寄语,这很重要的。不管做任何事情,不怕寒冷、不怕酷热、不怕劳累,夜以继日地努力,那没有一个不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你肯攀登,世间任何的事都可以成办。如果你想办的事情都已经成办圆满,那你心里也不会忧伤,而且会非常快乐。

所以世间当中的很多成果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勤奋;而且勤奋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很多细微的部分。有些人可能是心态的原因,对粗大的方面比较关心,对一些细微部分不关心,这样不行。很多细节问题也去关注的话,不管是出世间的法还是世间的法,都很容易成办。

我们一说弘法利生,你们有些人觉得:“我现在还没有法师的称号,没有堪布堪姆的称号,我可能即生当中没办法弘法。”不一定这样的,其实我们有些人虽然没有什么名声,但是的的确确能利益无量众生的;而有些虽然有一些非常好的名誉,但是后来不但用不上,反而可能给大家带来不太好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想到,每一个学到的知识,一个是要尽量地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另一方面,还要用在我们周围的人群当中。在实际行动中,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了这些善的力量,有了这些调整自心的方法,那我们如法而行的话,依靠缘起力,自然而然对整个周围会带来非常好的气氛。

所以有时候看到很多年轻人对佛法方面的探讨也好,讲考、研讨也好,确实非常欢喜。我想真正的佛法就是要依靠这种方式来弘扬,不是一味的迷信,不是盲目的信仰。崇拜个人,做一些非法的行为来谋取财物、谋取名声,那并不是佛陀讲的真正的正法。

所以大家听闻《善生经》的同时,希望每一句都应该反反复复地思考,以后任何场合当中都有机会弘扬。有些人说:“我现在一定要下山,我很想去弘法,但是没有机会。你快把我放了吧!”我也没有绑架你,但是你也不一定马上下去,如果太着急的话,可能找不到弟子。有些时候没有前世福分的话,可能找不到弟子的,你看提婆达多和佛陀之间也经常互相避开而走,你下去的时候,也许好多弟子都不理你,有这个可能性。

所以我们有时候不一定要下去,也不一定要上去。自己有这颗心的话,对自己周围的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有慢慢教化的机会。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亲,汝当觉知。

今天紧接着下面讲。佛陀告诉善生,有四怨如亲,你应当觉知。意思就是说:有四种怨敌看起来像亲人一样,但实际上对你的世间处事非常有损害,像怨恨的敌人一模一样,你应该觉察得到。

何谓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顺,四者恶友。

这四种人下面都会有详细的介绍,以前慧远大师的《大乘大义章》里面也说到这四种恶友——实际上是不同恶友的四种特点。

第一个“畏伏”,表面上别人好像对你特别特别畏惧,服服帖帖的,特别恭敬;但实际上他有其他的目的。这主要是从心态方面讲的,心理方面带有畏惧性的虚假的恶友。

第二个,表面上对你赞颂,经常宣说你的功德,但实际上对你并不是真的恭敬,是带有一种奉承语言的恶友。这是从语言上面讲的。

第三个主要是从身体行为方面,表面上看对你特别敬畏或者说随顺、敬重,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如此恭敬。以上是身语意三方面。

第四个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恶知识也好、恶友也好,身口意三者都是比较恶的,表面上可能不会看着像亲人一样,是真正的身恶、心恶、意恶,身口意都恶的这种人。这种人世间当中也有,可能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经常遇到。

现在社会的一种状态——很多人不相信别人的话,一方面可能跟你从小的教育导向有一定的关系;但另一方面,确实很多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面甜言蜜语,背后可以说是非常的恶劣。《别译杂阿含经》中说“屏处极毁骂,百千种诽谤”,就是暗处又谩骂、又诽谤,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来诋毁你;然后“面前而赞叹,言是善好人”,当着面的时候,他就用各种赞美的语言说你是唯一善良的人,你是如何如何好。

可能很多人会这样,当面对你用各种语言来赞颂,这样的人如今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是比较多的。尤其是稍微有一点身份、钱财、端严的相貌,或者有一定的智慧才华,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在你面前说出一些比较动听的语言。有些没有智慧的人就会听信——“对的,别人对我说的这些是真的”,自己也特别洋洋得意,最后好像都飘在虚空当中了,认为自己真的被所有人赞美。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尤其是你稍微有一点身份地位,这个时候当面的美誉听得会比较多,但你是不是真正这样具足圆满功德的人呢?也不一定,背后也许有人会说你的。实际上自己可能某些方面也有很多的缺陷,这些缺陷也许别人没有发现,即使别人发现了,暂时为了个人的目的,他不一定揭发出来。

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因别人的赞叹而骄傲自满,不以别人诽谤的话而垂头丧气,会秉持自己的客观行为,不喜不怒,这是非常重要的。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与后夺,二者与少望多,三者畏故强亲,四者为利故亲,是为畏伏四事。

下面每一个道理都有一个广说。

第一个“先与后夺”,先对你恭敬、给予,不管是给你名声也好、财富也好,你需要的一些资具都先给你;但实际上并不是真心给你,之后会夺取你所有拥有的。

我们说的五种邪命当中有个“赠微博厚”,是吧?先给你一点比较微薄的东西,最后夺取你比较多的东西。表面上看别人对你很好,每天都请客,特别热情——“哇,真是个好人,一定是我的好朋友!”谁知道到了一定的时候,因缘成熟的时候,他会显现出真实的目的。

第二个是“与少望多”,给予的比较少,期望的比较多。现在世间当中经常有一些送礼的,比如有些工程队找当地领导官员的时候,可能先酒啊、烟啊地送,然后再慢慢慢慢说“你能不能把这个项目给我,我可以给你如何如何……”先给一些少的,然后自己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看起来是朋友,但实际上是恶友,他会害你的。现在很多腐败分子,也是以前很多的比如工程项目的老板,他们慢慢慢慢官商结合起来,最后自己也非常可怜,也有这种情况吧。

第三个“畏故强亲”,因为遇到一些比较可怕的事情,无可奈何、走投无路,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像亲人一样亲近你。其实并不是真的对你恭敬,只是因为自己遇到了麻烦的事情。

第四个“为利故亲”,为了得到某些利益而亲近你,不是真的对你好。尤其现在这个社会,为了金钱而亲近你的人是比较多的,他并不是真心喜欢你,真心对你恭敬,是为了某个目的才亲近你的。

这四者叫做畏伏四事,这些恶友好像带有畏惧心,实际上在你面前恭敬是有目的的,这种人我们也应该远离。世间当中也经常这样说吧,当你富贵的时候,敌人也亲近你;当你贫穷的时候,亲人也会远离你。《杂宝藏经》当中有一句话讲得很好,“富贵亲友贫贱离,如此之友当疏远。”意思是说,当你富贵的时候,亲友也都是亲友;当你贫贱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会远离你。像这样的恶友,我们如果早知道的话,速速地远离好一点,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清楚吧。

以前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战国时期,有一个叫作苏秦的是吧?刚开始他并不出名,政治梦想还没有真正出现,那时候好像包括他的妻子、嫂子等等亲人,都特别恨他、远离他。后来慢慢慢慢他的事业有成了,变成了比较出名的宰相,这个时候,他们那些人好像是三十里远就开始排队迎接他。对他特别特别地“前倨而后卑”,以前他们都是非常傲慢的,后来又特别的卑下,好像是“蛇行匍伏”,在他面前特别恭敬。

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也是比较现实的吧,也会这样。我以前好像最早的时候也讲过吧,是讲《入行论》还是什么,《庄严论经》里面有一个匝巴扎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匝巴扎刚开始是比较出名、也很富裕的一个人,那个时候他的亲朋好友都对他特别好。后来因为什么原因他变贫穷了,所有他身边的人就都远离了他,并且轻贱他、歧视他,大家都欺负他。他心里特别失望,很伤心,后来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面去流浪了。之后他到了别的国家,凭他自己的本事在那个地方发展起来,最后又变得特别特别有钱。他年龄比较大了之后就准备回国,然后所有的亲朋好友列队准备迎接他。他们对他的迎接非常隆重,大家欢天喜地,特别开心。

当天他穿着贫穷人的衣服,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后面的队伍,骆驼背上全部放了金银珠宝。队伍慢慢慢慢来了,看到他的时候,那些亲朋好友问“匝巴扎在哪里?”他说在后面、在后面,然后他们就“欢迎!欢迎!”一直这样欢喜迎接,到了最后面还是没有见到人。他们又再次问,别人说是最前面穿着破烂衣服的那个人。

亲朋好友有点不理解,回到他身边之后问:“你不是说在后面吗?怎么会是后面?你不是在前面吗?”他说:“因为你们迎接的不是我,你们迎接的是金钱,金钱在后面的骆驼上。”——“乃为财来,不为我生”,你们是来迎接财富的,不是来迎接我的,所以你们到后面去迎接就对了。这应该是一种比较现实的语言吧。

好像这种现象也比较多吧,现实生活当中,有时候有些富贵的人来了以后,大家可能都比较欢喜;同样一个人,一旦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所有人都看不起他了。美国的一个媒体大亨叫默多克是吧?默多克现在应该八十多岁了吧,他也是很出名的。他好像有好几个妻子,现在是第四个还是什么的。应该是今年三四月份,有一次他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摔在地上了,可能生命垂危吧,然后全世界所有他的子女当下就跑回去了。

所以有时候包括对父母,平时父母卧床不起的时候,一般都不会来看,一旦说“这个人可能这次不行了”的话,所有的人都开始来关心他。关心他的原因,不一定是他的身体,也许是“他走了以后……”所以有些成功的大老板,为了了解下面这些人的人心,他会假装,在整个企业、集团中突然宣布自己已经不行了,已经昏迷状态多少天了,这个时候除了极个别的人以外,包括他自己身边最亲的这些人,为了分他的财产开始争夺,根本不去救他、不去看他。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真正遇到最大的困难时,或是当他离开的时候,他们很多人喜欢的是财富。

这种人叫做什么呢?就是真正的恶友。他们心里是有其他目的的,虽然表面上对你特别亲近、特别疼爱,但其实有其他目的。

所以说真正的朋友是无论你在任何位置,非常兴旺发达也好,沦落乞丐也好,应该是一如既往地、一直不会有变化,这种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像纯金一般的人,非常珍贵。纯金的话,不论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它都不会贬值的。所以有些真正的好友,在任何时候对你的看法是不会变的。但大多数人不是这样,是随着自己的需要,需要求他的时候对他好,一旦不需要求他,即使是自己的父母,即使是自己最好的亲友,也不会看他的。

所以我们学大乘佛教的时候,也要分清恶友和善友。真正的恶友是有目的的;而真正的善友,尤其是当你遇到特别无奈、特别困难的时候,那些人会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人可能处处有,当你样样具足的时候,很多人都对你恭敬有加,一旦你真正……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情况,我们看到的历史也是这样的,现实生活也是这样的,没有稳固的,没有恒常不变的,应该会有变化。但是在变化的过程当中,可能我们有些真正的好友,他是不会随着利益而变化的,而其他的人随着利益会变化,这一点大家应该心里也想一想。

比如我们有些人,“我跟这个人是好朋友,我跟那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可能比较好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人关心的。但是有些人真正生病了,或者没有财富来源非常贫穷了,以后对他没有任何需求了,那这个时候,以前最好的这些人都会远远地离开,去寻找对他更有利的人,开始巴结。有这种情况。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

佛告善生:美言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善恶斯顺,二者有难舍离,三者外有善来密遮止之,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挤之,是为美言亲四事。

接下来第二个讲美言。佛告诉善生,爱说美言的这种亲友也有四种分类,哪四种呢?

第一种“善恶斯顺”,不管做得好也好,做得不好也好,经常会随顺你:“啊,你做得非常棒!你好厉害啊,你的口才,你的智慧,你的才华,真的真的太棒了!我特别佩服你!”说得好也好,说得不好也好,有些人就一直赞叹,其实他内心当中不一定是这样想的,他是为了让别人欢喜。

所以稍微有一点能力的人,即使别人赞叹,也不要以为就是真的。有时候别人说的话我马上产生一种怀疑:别人说“哇,你讲得很好!”——“他是不是有目的啊?我讲得也不好。”他说“哇,你好帅哦!”——“不可能的,他肯定有目的的。”“哇,你好厉害哦。”——“怎么厉害呢?肯定有目的的。”我就这样的。如果别人说“你讲得一点不好”的时候,我反而想:“这个人还比较直啊,这个人是不是……要么他是有一定的邪见,要么他还是很直率的人。”(上师笑、众笑)真的有时候我是这样想的。

所以善恶都随顺的话,也不一定是好友,也可能是恶友。

第二种“有难舍离”,当你遇到一些困难,遇到难以推进的一些事情,那个时候,自己很信赖的人也会离开、会远离的。我们有时候看到人生当中,有些人真的已经生病了,在特别特别走投无路的时候,他身边的这些人纷纷离开。包括父母也是,最后衰老,无法走路,这个时候身边的子女也不理他。那可以说是恶友、恶人。

第三种“外有善来密遮止之”,外面对你有利的一些朋友或者好的机会来的时候,这些恶友当面不敢,但是他会背后秘密地遮止,不支持。他可能自己有点利润,有干头的话他会接受,不遮止。当面也许会对你好一点,但背后就对你各方面制造各种各样的违缘,说你的过失或者对你的机会尽量地去遮止,这是第三个。

第四种“见有危事便排挤之”,意思就是说,平时可能没有什么,看不出来,但是当你遇到危难、危险的时候,他们就会排挤你,根本就不管你,甚至过河拆桥,把所有的机会全部断掉,远离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旁边的人会不会来帮助,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藏地有一种说法:“当你富裕的时候,你的客人会多;当你贫穷的时候,客人就没有了。”当然客人没有也好一点,不然贫穷的时候,如果客人多就更不好意思。(众笑、上师笑)

那么这主要是讲美言像亲人一样的四种怨敌,这些人表面上可能会说一些好的语言,但实际上对你一直是欺骗,不是真心的,不是真诚的。《杂宝藏经》当中,我不知道以前讲过没有,有一个老婆罗门很倒霉的故事,可能稍微长一点,但我在这里还是跟大家讲一下。

有一个老婆罗门,他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这个妻子很想请一些年轻的婆罗门来做客,老婆罗门有一种直觉吧,所以不答应。有一次,老婆罗门前妻的儿子掉到火里面,他的妻子没有救他,老婆罗门问她:“你为什么这样?”她说:“因为他是男士,我自从跟你接触以后,再也不愿意跟任何的男士接触。”她说了这句话之后,老婆罗门对她非常信任,觉得她是很可信的,于是就按照她的意愿请了一些年轻的婆罗门。后来一些年轻婆罗门跟他的妻子私通,他发现之后非常愤怒、伤心,对他的妻子非常失望,觉得她说得那么好,但其实不然。所以他很伤心,觉得没办法待下去就离开家了。

走了以后,路上在一个客栈里面,跟一个朋友晚上住在一起。第二天早上他们又继续赶路,到了路中间,那个朋友说:“我身上有一片树叶,应该是昨天晚上我们住的那家客栈的,他们应该是这片树叶的主人。我从小发愿任何人的财富我都不接受,我要把这片树叶还回去。”然后老婆罗门就等着他把衣服上沾着的那片树叶又拿回去它的主人家里。

老婆罗门心里想:“哇,这个人特别好,这样的好人很难找到,我应该信赖他。”然后就特别特别信任他,他们一路走着,后来他就把金钱这些都让他来保管。有一次他上厕所的时候,那个人就跑了(众笑)。然后他又特别伤心,觉得:“唉,这些人都不可靠,说得那么好,树叶都不拿,结果把我的钱全部拿走了。”(上师笑)

后来他在一个树下休息的时候,那个树上有很多鸟,然后来了一只鹳雀。鹳雀嘴里叼着草和树叶,它帮助那些小鸟一起建窝,就是建鸟巢。因为它帮助它们,所以那些小鸟对它也特别信任,它们就住在一起了。后来有一次小鸟飞出去的时候,那个鹳雀就把那些鸟的蛋全部弄破,全部吃掉了。这些小鸟回来以后很伤心,他觉得:“哎,其实动物里面也有很多不好的啊!”就觉得也特别伤心。

然后他又继续赶路,遇到一个婆罗门的出家人,他们一起赶路的时候,那个人一直说:“去去众生,去去众生……”他就问:“什么去去众生?什么意思?”婆罗门出家人说:“我们走路的时候,我这样‘去去众生’的话,意思是让小蚂蚁这些都离开,不然会被我们踩死的。我从小都不害任何众生,我的戒律是非常清净的。”他就觉得“哇,这个人真的是特别好。”就跟他一起了。

然后跟他一起晚上住店的时候,那个婆罗门出家人说:“我们住一个屋子里不行,我要到别的屋子里面住。”然后晚上他听到很多女性的声音,他悄悄一看,其实地下有地道,那个人有一些嬉乐的不好的行为吧。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他就说:“天下万物,不问人兽,无一信者。”就是说天下的万物,不管是人也好、走兽也好,没有一个可信的,都是坏的。

也许这个老婆罗门是比较倒霉,但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人也经常遇到一些坏人,这个也欺骗,那个也欺骗。他们口里面说的语言也许是比较好的,但是没有智慧的人没有经过很好地观察,经常上当受骗。就像《杂阿含经》当中讲的:“口说恩爱语,心不实相应。”就是口里面说的是特别恩爱的语言,但实际上口是心非,心里不一定是这样想的;“所作而不同,慧者应觉知。”有些人口里说的和实际行动是不同的,如果是智者的话,应该运用自己的取舍智慧。如果没有取舍的智慧,别人一说就“对对对……”

其实我们有些人是特别容易信赖别人,包括依止一些善知识、依止一些善友,别人说什么就听。因为别人的话在这方面还是……尤其是爱欺骗别人的人,真的很专业的。爱好是什么、痛点是什么,要通过什么样的语言马上能……就像我们现在的一些商业策划,他们先会调研,观察别人的喜好是什么,观察完了以后,就开始铺设计划。

所以为什么现在有些佛教徒经常就是——“啊,遇到的这个是假上师,那个是什么……”有一部分确实可能是假的,但是有假的话就说明有迷信者这个市场。我们自己也很迷茫的原因,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我们进入他的网。如果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学佛还是在世间上做任何事情,比如市场上的一些消费者有一定的智慧的话,那世界上很多的假冒伪品也不能呈现。因为我们的希求特别热烈,而我们又不具足观察真假的能力,于是就有一些心里存有恶意的人,他就找到了机会。有了这个机会他就不管其他的了,他就会利用他的手段来让我们进入他的网当中。

所以学习佛法也是一样的。现在总体上来讲,大家也会观察善知识,修行过程中不是那么盲目,大多数人来讲我觉得现在还是有进步的。不管是依止善知识也好、学法也好——求灌顶、求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希求吧,当你希求任何一个精神世界的财富、物质世界的财富的时候,先要有一个观察。有了观察的话,最后自己不会后悔。如果没有经过观察,自己也不具足特别深奥的智慧,以非常草率的形式的话,最后可能会受到很多欺惑。这方面也应该看得到。所以看到一些人对我们这样的时候,大家应该有一种警觉之心,这个也很重要。

(不知道刚才谁拿来的。这上面有日月,日月是我们现在很多地方也比较重视的,这个很好。太阳和月亮两个加起来的话,就是汉文当中的“明”。“明”就是“无明”的违品,应该说是智慧,可以斩断一切邪道和非道,有这个意思。太阳、月亮分开,我们世间当中很多阴阳的道理也具足在里面。其他宗教也好,包括我们佛教里面,智慧和方便,胜义和世俗义,阴和阳,白天和黑夜,很多很多这种对立的法里面,那么这个应该说是一切的现空双运的一种标志,这有很好的意思。

所以不管你是有信仰的、没有信仰的,日月的光芒都会照耀到整个世界。我们所谓的五大洲的众生也好,七大海洋的众生也好,都喜欢、都需要日月的光芒。没有日月光芒的地方,他们就处于一种黑暗当中。所以我们佛法的智慧和悲心——智悲的光芒,也非常希望周遍于整个世界。那么有信仰也可以,没有信仰也可以,我们不需要教派、不需要宗教、不需要任何的约束,但是我们需要像太阳和月亮一样照耀万物,给每个众生带来滋润和成长的一种力量,这就是日月的作用。

所以我刚才看到这个,也是很好。日月,不管它放在什么当中都可以,茶杯上也可以,笔记本上也可以,衣服上也可以——衣服上如果有的话也很时髦的。我们这个上面……(上师低头看自己的衣服)肯定不太好看,但是我们有些也带有这种吧……那么它不代表一个宗教,我们想法是可以代表宗教,也可以不代表宗教,因为说日月是哪一个宗教的话,都可能不好说吧。

太阳和月亮代表的是一种光明、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遣除众生相续当中的黑暗、无明、愚痴,也能遣除我们自相续当中的黑暗和怨气。所以依靠僧众、佛陀、正法的加持力,让我们这个日月的标志无论在哪里看到,都让他们的相续当中真正能生起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就像太阳和月亮,谁看到都会“哇,开始有光明了,能看得到色法了。”有这样的想法一样,让我们相续当中都能得到三宝的快乐。

我今天藏微博上发了一个叫《法集要颂经》,我们以前用的是《因缘品》,这个译法跟我的译法有点不同。里面说“诸佛出兴乐,说法堪受乐,众僧和合乐,和则常有安。”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佛陀出生在这个世间,是对众生带来快乐的;正法宣说于这个世间,是让众生快乐的;僧众内部没有矛盾大家和合,对整个世界也带来快乐。那这样的快乐,我们众生都很需要。这种快乐的因缘,我觉得也是依靠日月的光芒。日月的光芒在这个世间上拥有的话,应该说我们众生也是快乐的。开启智慧的莲花,就有很多很多的因缘……)

下面讲第三个。

敬顺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

一者先诳

以前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以前他就有各种目的,以狡诈的行为欺骗过你,这是先诳。

二者后诳

你自己可能不知道,这些恶友将来也会欺骗你的,会以各种行为来骗你。

三者现诳

现在的话,你也许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是会欺骗你的。好像《中阿含经》里面叫“现事必灭”,就是现在你面前显现的实际上不是本来面目,是伪装的。我们有些人,比如你身边的亲人,表面上对你很好,实际上以前一直骗你,现在也正在骗,未来还会不断地骗你,那种人就是恶友。

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

发现你一些小小的过失时,他就马上开始小题大作,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对你进行诽谤,对你一直吹毛求疵。有些人就是这样的,经常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唉,我最开始不要认识他就好一点!他天天在我的身边像提婆达多一样,什么都不放过。”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罪行给他看到,他就开始用放大镜不断地放大,然后给你带来各种麻烦,这种人就叫做恶友。

这种恶友实际上确实是很可怕的,对我们世间人来讲也是特别痛苦的。因为刚开始你没有很好地去观察,后来想离开也没办法,想依止也没办法走下去,也没办法过下去。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有观察,不然他的有些行为真的是看不出来的。正因为这样,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当中也说过:“狡诈之徒现恭敬,为目的喜非真喜,未经观察知底前,切莫信赖任何人。”意思就是说有些狡诈的人看起来特别喜欢你,但不一定是这样的;看起来对你特别恭敬,不一定是这样的。所以不管是什么人,你最好先要观察清楚,否则你到时候——“哇!当初不应该这样……”那时候已经没办法了。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世间人一样,对谁都不信,从小对孩子也是灌输:“你不要信任何人,这些都是坏人!”现在西方有些父母从小对孩子也有这种教育。这个刚开始可能确实有必要,但也并不是要完全不信赖所有的人。你看我们世间当中也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不相信所有人可能也不对;但是在你没有观察之前,没有摸清他的底之前,确实不能随意信赖。

当然观察可能需要一定的过程,“人的花花绿绿在里面,老虎的花花绿绿在外面。”所以我们一般看不出来,“哇,看起来你特别好。”但日久见人心,慢慢见得到吧。不然刚开始有些人还是有很深的底,他根本不暴露,到一定的时候他的恶心才毕露无遗,会这样的,这个之前很难观察。但不管怎么样,有些人确实需要去观察,这是第三个。

恶友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

一者饮酒时为友

第四个恶友也有四种事,哪四种事呢?

第一个是我们前面讲的那种饮酒的朋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酒肉朋友”,这些朋友不一定非常可靠,大家应该也清楚。佛教徒在这方面,这种酒肉的朋友可能很少了。以前很多人喝酒、抽烟、吃肉这些,现在都没有了。都没有的话,很多人就对你有意见,“你以前不是这样的,现在怎么突然变成和尚一样?你怎么这样的?别这样!”就好像和尚是没有什么知觉的石头一样——“你怎么变成和尚一样?”

二者博戏时为友

第二个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博戏之友”,经常赌博的朋友。前面已经讲过吧,这些我都不广说,前面都已经讲了。

三者淫泆时为友

第三者是“淫泆时之友”,也就是有一些不良行为的、狼狈为奸这种行为的人。

四者歌舞时为友

第四者就是前面也讲过的“歌舞时之友”,而且这个歌舞可能不是平常我们所谓的歌舞,应该是不清净行为的那种歌舞之友吧。

是为恶友亲四事

那么这些就是“四种恶友”,其实这里面所谓的恶友,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四种恶友。《大宝积经》当中也讲了“远离善知识,常亲近恶友”,有些人经常远离善知识,经常亲近恶友,这样的话就“随彼教诲转,数堕诸恶处”,因为你后来随着这些恶友的教诲转,然后慢慢就会堕入三恶道当中,非常可怕。

我们即生当中最可怕的就是恶友。甚至有些高僧大德,你看像阿底峡尊者、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包括六祖大师,他们都是远离恶友的。所以大家对恶友还是应该要谨慎,很重要的。

世尊说此已,复作颂曰

接下来佛陀就宣说偈颂。好像支法度的译本和《中阿含经》当中,前面的每四个内容都有一个偈颂来做结尾,你们方便的时候看一下《中阿含经》和支法度的译本。但是这里面和《长阿含经》里面都没有,只是有两个偈颂来作全部的结文。

畏伏而强亲,美言亲亦尔,敬顺虚诳亲,恶友为恶亲。

此亲不可恃,智者当觉知,宜速远离之,如避于险道。

佛陀当时是这样讲的:“畏伏而强亲”是一个恶友。然后“美言亲亦尔”,通过美言的方式来亲近的恶友,这是第二个恶友。第三个是“敬顺虚诳亲”,就是表面上对你特别尊敬、顺从,这样来欺诳亲近的,这是第三个恶友。第四个恶友就是前面的什么赌博啊、饮酒啊这种恶友,这些叫做是“恶亲”,看起来是亲戚一样的,但实际上对你有危害,完全跟怨恨的敌人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我们应该远离。

“此亲不可恃”,这些恶友我们不能依靠,不能依止。“智者当觉知”,有智慧的人应该通过智慧来抉择。抉择什么呢?就是要很快的时间当中远离他。不远离的话有什么危险呢?就是你肯定会堕入于万丈深渊,特别可怕。就像我们逃避险道一样,特别危险的地方都不敢亲近。下面是特别深的河,然后上面是悬崖,这上面有一个特别窄的路,你敢不敢过去?不敢过去,因为你一不小心的话,肯定掉在河里面死路一条,没有什么存活的机会了。同样的道理,世间当中对你的行为、对你的智慧、对你所有的一切都有危害的话,那么尽量地不要经常跟他们一起吃喝玩乐。因为自己的闻思修行,自己世间当中很多的行为,其实依靠恶友都是有危害的。

我去过很多的监狱,每次去监狱的时候……其实监狱里面我有很好的朋友(众笑),因为有一些跟他们很谈得拢。跟他们聊天的时候发现,其实他们自己还是有一种悲伤感,实际上有些是一气之下干了坏事,最后堕到监狱里面。大多数与恶友有关系,因为这个社会当中有很多就是——哇,他投资得如何好,然后如何骗钱,如何做各种各样……我们前面所讲到的这些恶友,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刚开始好像觉得这些人很好,然后慢慢自己也没办法了,放逸过度,就开始造各种各样的恶事吧,最后就关进监狱里面了。

所以,不管是国外也好、国内也好,哪一个民族,有些我们今生当中觉得最可怕的牢狱里面的这些人,其实很多人是心很善良的。真的,有些人心很善良的,他们在监狱里面变成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慈善家。他们还是有他们很多的……包括有些是有信仰的,有些在那里是特别好的,可是就因为以前环境的原因,因为教育的原因,因为什么什么,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精彩的故事。

我有时候给他们讲:只不过可能是你们的有些命跟我们的命有点不同而已。很有可能我们堕在你们那边的话,也许因缘已经具足了;你们有些人跟我们相比较起来,可能你们还在世间当中……也许世间人不承认,但是我自己有时候会这样想。

所以不管你是修行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上面讲到的这些真的很重要。也许我们以前喜欢喝酒、喜欢赌博、喜欢去一些不清净的地方,没有发觉这些是不好的。但其实慢慢地,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有不同的影响。每个人都应该过一种清净的生活,其实清净的生活表面上看来可能是单调,不是特别有意义,但实际上是没有痛苦的。

就像《亲友书》里面讲的,你身上如果有瘙痒的话,抓痒很快乐,但是会越抓越痒;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病,那实际上是更加快乐的。我们世间当中很多五欲妙乐也是这样的,不求的话,你看有那么多的出家人,那么多清净的修行人,其实他们过的生活应该是很开心、很简单、很朴素的,而且这样的人生确实是有意义的。

所以以上讲到的这些道理,希望大家很好地思考。尤其今天我们这里讲的,可能负面的东西多一点,比如谁都不要信之类的。可能不像我们前面讲的观清净心,全部都是菩萨。其实因为每个经典都有不同。前面一看“哦,动物也是菩萨”,一讲《维摩诘经》里面全是佛菩萨一样的;今天看到的就都是坏人,都不能依止。其实都有道理,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这样对自己的修行才有帮助、有意义。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