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妙法莲华经释14

妙华莲华经释

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十四课

(师念藏文传承)

下面我们紧接着讲《妙法莲华经》的第三品,第三品讲譬喻品。

昨天前面已经讲了舍利弗欢喜,佛陀对声闻众也作授记,将来可以成佛。今天紧接着讲长行文。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

在这个时候佛陀告诉舍利弗:今天当着天人、沙门、婆罗门,还有很多很多的其他众生,在大众当中告诉你们:我很早以前,经过两万亿个佛,在那里已经为无上道的缘故,教化过舍利弗你。

他这里有一些注释当中,他们的解释方法都不同的,但意思就是说:我今天在这么多的众生当中直接地告诉你,昔日已经经历了两万亿的佛,非常非常多的。在这么多的佛面前,实际上我就是为了你通达无上的觉悟,所以常常用佛法来教化你舍利弗。

【汝亦长夜随我受学。】

那么你也是长夜都随着我受学。

你也不是今天依止,明天就不依止,两三年特别虔诚地一直跟着,过一段时间又跑了。不是那样的,应该说是很长时间。佛陀说,我也对你,这么多佛的刹土,在他的教法下,可能他们也生生世世这样的。

我们看《白莲花传》的时候,佛陀跟舍利弗、佛陀跟迦叶尊者、佛陀跟文殊菩萨,这种因缘是非常的特殊。这样的原因,讲到:我也是对你一直,不是一世两世,也并不是短短的时间当中,生生世世都是通过大乘佛法来教化你,那么你也是应该很坚定的信心,一直随我修学。

【我以方便引导汝故,】

我当时就是以方便方法来。

我们藏文当中说是:我当时以大乘菩萨道的一些窍诀,还有大法的一些秘密、秘诀,也可以说是一些大秘密吧,用这些来给你饶益、引导。

【生我法中。】

你也一直在我的教法当中。

生生世世都不离我,他们之间的度化或者说交往,不是一生一世,应该是生生世世这样的。

【舍利弗,我昔教汝】

舍利弗,我往昔也是对你加持。

藏文当中有加持的意思。

【志愿佛道,汝今悉忘,】

还有你的这种志愿、求法和发愿,还有你行大乘菩萨道的这些,都已经做过不共的加持和努力,但如今你都已经忘了。

生生世世当中我劝你修菩萨道,让你发愿,让你行持大乘的妙道等等,这些行为,如今你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而且你自己还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修学而获得阿罗汉果位,你自己一直这样认为的。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

佛陀告诉舍利弗:我今天还是想提醒你,让你真正能回忆你曾经有什么样的发愿,有什么样的菩萨行,有什么样的道心。

这些的话,我今天有必要给你提醒,让你回忆起来。

【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为了回忆这样的道理,我今天为你们这些声闻众会宣说,一切佛陀所护念的,一切菩萨所需要教化的,大乘的《妙法莲华经》。

其他的这几个词应该是它的定语或者是状语,藏文当中这样就比较好懂一点。意思就是说,我就有必要今天提醒你,让你回忆前世所有的点点滴滴。为了让你苏醒,我通过大乘的《妙法莲华经》给你宣说。

大乘《妙法莲华经》是什么样的呢?它就是教化大乘菩萨的非常殊胜的经典,也是三世诸佛时时刻刻都昼夜六时都护念的,非常殊胜的这么一个大乘的《妙法莲华经》。

所以我今天通过这种方式来。其实我们可能在座的人,很多也是曾经发大乘菩提心,或者是对大乘佛法,有不可思议的一些深愿等等。但是没有一种佛法的因缘来提醒或者连接的话,自己不一定能想得起来。我想根据前面的《妙法莲华经》的一些教义,我们在座的很多人也应该是对大乘佛法有密不可分的这样的殊胜因缘。但是因为你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恐怕很多善愿已经隐藏在阿赖耶上面,没有让它开发出来。但通过讲经说法,通过殊胜的一些发愿,通过不同的因缘,我们也照样可以的。佛陀跟舍利弗是有这样的因缘。

实际上我们包括现在求学的时候,每一个上师也好、每一个弟子也好,不同的上师有不同的一些因缘。就像《阿阇世王经》当中,恒河沙数当中,阿阇世王没办法度化的,但是唯一文殊菩萨才可以度化,其他都没办法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可能经常也是说,三世诸佛都是没有办法调化的,唯一的自己的根本上师慈悲摄受以后,自己有缘、有幸遇到正法,并且在这个教法当中自己精进修行以后,能认识自己心的本来面目,也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这里通过舍利弗和佛陀之间的对话、因缘,也可以在不同的时代当中,看出每个修行人自己的影子。每个人在自己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其实这不一定是偶然的,应该说是有前世的、有很多生世的不同的因缘。

我们有些道友的话,每个上师都还可以的,这个上师法恩也是很大的,那个上师对我的恩德,那个道友也是对我很不错的,这个堪布也是可以的,那个堪姆也是可以的,有些人是这样的。有些的话,好像听了法以后就开始过河拆桥,并且说各种各样的。

我们有些堪布、堪姆,现在培养人也是,已经十到二十多年了,接近三十年了吧。可能三十年没有,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遇到好的听法者和不好的听法者。有些刚开始来的时候特别乖,非常非常的…,但是慢慢慢慢,有一点名声、有一点势力、有一点金钱,逐渐逐渐开始自己宣传,最后变成各种各样的。

有些的话,即使已经超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但是始终都是对自己以前有过法恩的这些,上师也好、堪布堪姆也好,都是懂得恩德,懂得报恩、知恩,这应该是很好的。

比如说我们一些堪布堪姆,到一定的时候,可能年龄也已经差不多了,名声这些都是不一定有的,但是也许我们培养出来的这些人,已经变成了举世闻名的,应该是非常有能力的。那个时候,以前的有些可能,包括当时你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你参加某个班,那个时候你还是特别的,连《佛子行》的顶礼句都不会解释,但现在好像也变成辅导员了,变成堪布堪姆,根本不理的。

我想这样一讲,你们很多法师的话,噢噢噢,是是是,在我的辅导的课里面就是这个人。刚开始来的时候,他好可怜啊,连房子都没有住的,最后我还是一直帮助,现在这个人走路的姿态都不同,来的时候都是带一大堆弟子,特别傲慢。也有这样的。

也有一些弘法利生,各方面是非常有报恩心的、非常负责任的。所以我们在弘法利生也好,在摄受有缘道友的过程当中,都有不同的状况。实际上我们都应该有报恩、知恩的这样的心态。人在任何场合当中,我觉得是不可缺少。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

下面讲到:舍利弗,你未来的世,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劫当中,还要去供养若干个、非常多的、千万亿佛,非常非常多的。并且奉持正法,具足大乘的菩萨道,菩萨所行的道。

这样以后,当时他就开始授记。佛陀对声闻乘,佛陀对大乘菩萨授记很多的,声闻乘的舍利弗等等这些也有授记的。

【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你具足这样的道心之后,将来可以成佛,佛号叫做是华光如来。华光如来已经具足了如来的十种名号,也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师念藏语)。去年我去一个格鲁巴的寺院,他们赞佛的时候,那个维那师很……,我坐在旁边一直悄悄地看着他,他根本不看我,一直都……。他念如来的十种名号,其实维那师也有这种。

如来的十种名号,我这里时间关系不讲吧。实际上有《佛说十号经》。当时是天息灾翻译的,以前看过。这个里面讲了,比如说“无上”,是在所有的人当中,他是无与伦比的、无法相比的,对佛陀的每一个名号都有解释的。

一般天息灾翻译的,稍微难懂一点。原来《入菩萨行论》,他翻译的叫做《菩提行经》。他是印度的一个沙门,非常了不起的,他到中国的时候应该是宋朝,公元980年的时候,宋朝好像是从960年开始的吧,他在汉地也受到皇帝特别的尊重,也建立了译经院。

其实汉传佛教的《大藏经》里面,好多好多的翻译都是印度的沙门,其他地方来的。像我们藏地的一些《大藏经》和论著的翻译的话,我们藏地本地的一些译师到印度去,他们协助,藏地本地的人做主译,主要的译师。但汉地好像很多的除了玄奘,极个别的以外,也是大多数是从印度、别的地方来翻译的。

当时天息灾他翻译了很多,包括《大乘庄严宝王经》。《大乘庄严宝王经》那天我听了一个传承,当时我把藏文和汉文都对了,对的一模一样的,以后有机会的时候也很想讲。那个里面讲了很多,“嗡玛尼巴美吽舍”的功德。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里面讲闻法功德的时候,说是《大乘庄严宝王经》的功德非常大。当时我也看到这句话之后,从《大藏经》里面听了《大乘庄严宝王经》藏文的传承,当时用汉文的天息灾的译本来对的,对的时候跟藏文基本上一个字都不差。

像《妙法莲华经》的话,在跟藏文对照的时候,大体的意思是相同的,有些地方藏文好懂一点,有些地方汉文比较好懂一点,里面稍微有一点出入,但跟其他的有些不是非常吻合。所以你们如果方便的话,也知道如来的十种名号,《佛说十号经》里面也有明确的说明。

下面说这是佛陀授记,舍利弗将来变成了华光如来。

【国名离垢,其土平正,】

他的国土的名称叫做是离垢世界,整个国土非常的平正。

它代表我们心没有高下、傲慢、低贱,没有这样的。

【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

而且国土是非常清净、庄严,那里安隐,财富都丰富,人们都过得非常非常的快乐。那里的天人和人类非常多。由琉璃做大地,中间有八种不同的——就像我们现在的一些街道一样,其实这八种道、八圣道的表示。八种不同的道,而且每一个道和界之间的分界,用金色的绳索来做道路两边。

藏文当中有各种璎珞的金线缀着各种璎珞、半璎珞,中间跟街道,界限非常明显地分开。

【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

然后它的旁边表示七圣财的七宝行树,春夏秋冬都有,这些树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鲜花、果实累累。华光如来在这个世界当中传授的是什么法呢?三乘法,用三乘法来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

佛陀告诉舍利弗:你那个时候出世在这样的一个——刚才讲的离垢世界,这个时候虽然不是恶世,但是因为你的本愿,发愿的缘故,你会说三乘佛法。

像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话,因为当时这个国土极其野蛮、恶劣,这样的众生当中他也发愿。但在这里的话,其实这个国土应该是很清净的、庄严的,所化众生的根机也非常不错的,但是因为你的愿力,你原来六十多劫当中行持菩萨戒,后来中间因为退失菩提心,暂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想开了,又发大乘菩提心,在那个时候又开始发愿,以三乘来饶益众生。那个时候你可能也觉得声闻乘还是不可缺少的,直接讲大乘的话有点受不了。因为自己有经验,是吧?

这个就是讲到三乘法。

【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

那个时候的劫,劫的名字叫做是大宝庄严劫。我们现在的劫叫做贤劫吧。为什么叫大宝庄严劫呢?因为这个国土当中大多数的菩萨全部叫大宝。

大宝是仁波切。“仁波切,我们的仁波切”,台湾那边也特别喜欢讲“仁波切、仁波切”,有些说是“银波切”。这个宝,如意宝的话,仁波切、银波切。这里的菩萨全是仁波切,现在汉地也是有仁波切,仁波切特别多。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这些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特别多。

他们说北京有一个街有三十万仁波切,但是这个不算仁波切多了,仁波切多的时候不可思议的、无量无边的。所以那个时候新闻记者也可能很害怕。

【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

数目要算的话,没办法用比喻来衡量的。除了佛陀的智慧以外,其他人都是没办法知道的。

佛陀的智慧肯定知道,佛心中有数,有多少个仁波切在这个街里面,他就清楚。所以我们现在有些城市里面,除了一些国安知道仁波切有多少,其他就没办法。

所以除非佛的智力以外,其他都没办法知道的。

【若欲行时,宝华承足。】

这些仁波切在行走的时候,是在莲花上行走。

他的发愿力和功德力,基本上有这样的特点。

【此诸菩萨,非初发意,】

而且这些菩萨,都不是初发菩提心者。

已经很多时间发了大乘菩提心的。初发心的刚开始可能发的心比较好一点,但是不一定很稳固的。就像我们出家人长期闻思修行的话,完全是不相同的,包括我们修行也是这样的。我们修没修加行的话,也基本上有时候看得出来,如果真正是共同加行和不共同加行已经修完的话,这个人的心态完全不相同的。比如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的痛苦,这些修了一定的量之后,这个人的人格、心态完全跟其他刚学的人不相同。

所以初发心跟一般长期发心的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初发心的话,虽然表面上看来可能比较愿意度化众生,比较热情,什么事情都是愿意拿到自己的肩上来扛。但是过一段时间遇到一点点事情的时候,还没有说话的时候眼泪都流出来了。

因为发心过程当中遇到一些,“我又碰到了违缘”,“我又碰到了障碍”。所以初发心者经常有很多:“又碰到了违缘”。

【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

他们不是初发心的,而且很长时间以来种植功德、积累资粮,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的佛陀面前,已经修持清净的戒律、梵行。还有为诸佛得到过赞叹。

有些时间长的发心的菩萨的话,十方诸佛都已经称赞。

【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坚固。】

而且自己也是常常的修持佛陀的智慧。具有利益众生的大神变,他会善知一切万法的真相。他的性格“质直无伪”,非常正直,没有什么虚伪的行为。然后他的志念,心志也非常坚固。

其实真正的大菩萨会这样的。他的性格也好,人格也好,极其正直。从来没有诈骗、欺骗,或者说欺惑别人的,这样的心态。而且自己的心态也非常坚定,并不是“我今天绝对绝对,我永远永远不会退失的,我发誓,我向三宝发誓。”过一段时间自己所有的这些所承诺的,全部变成水中花纹一样的,就无踪无影,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一些大菩萨也会这样的,真正的一些修行人也是这样的。真正的修行人,在生活当中,他所承诺的,比如说我们这里有些人发心一年,发心三年,那在过程当中,可以看得出来的。有些人不要说是一年,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不是那么好过的。三百六十天还没有过一个月的时候就开始退失信心了:“因为这个人欺负我,因为我看不惯,因为我吃不饱,因为我什么什么。”凡是有无数无数的理由来,自己当前的承诺都退下来了。虽然这是一个世间的发心,但是从世间的发心当中,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心的这种愿力。

为什么《二规教言论》当中,专门讲誓言坚定。作为大乘佛子来讲也是非常不可缺少的。你看这里的菩萨都是人也很正直,志念也极其坚固。

【如是菩萨、充满其国。’】

这样的菩萨充满这个国土,多好啊。

这样的话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什么什么仁波切呀。噢,今天有这个,好吧。

【‘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

佛告诉舍利弗,华光如来的寿量十二个小劫,“除为王子未作佛时”,也就是说,他当时在因地的时候做王子,他就发菩提心,这个时间没有算。其他的住世的时间,应该是成佛以后的时间,十二个小劫。这里人们的寿量八个小劫。

一般在这里,佛的寿命长,众生的寿命比较短的。有些经典当中讲这也是,比如说上师和弟子的话,弟子的寿命比较长,上师的寿命比较短的话,这跟弟子的福报有关系的,弟子如果福报比较不错的话,他的上师的寿命比自己还要长。他这里可能众生的福报也很不错吧。

【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

华光如来过了十二个小劫之后,有一个叫做是坚满菩萨,他会得到三藐三菩提的授记。告诉诸比丘:坚满菩萨做华光如来的后面的接班人,后面的佛。他的佛号叫做是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菩提”——实际上这在藏文当中的话,就像我们前面的如来十种名号,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等,三藐三菩提。刚才“多陀阿伽...”佛号是前面的,刚才的弟子坚满菩萨最后变成了这个如来,他的国土也是同样的跟前面一样的。

【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佛告诉舍利弗,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个小劫,像法住世三十二小劫。

佛法的住世时间也有不同的差别。我看《佛祖统纪》里面还是在哪里,讲的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住世时间,它分为解脱坚固、禅定坚固,还有分五个时期吧。第一个五百年是解脱坚固,第二个五百年叫做是禅定坚固,第三个五百年是多闻坚固,第四个叫做福德坚固或者像法坚固,最后一个五百年就是末法或者斗诤坚固。意思是刚开始解脱坚固,解脱比较快;第二个五百年禅定很容易修成的;第三个教法期意思是多闻非常重视的;第四个五百年大家都造佛像、作功德,功德很足的,闻思修就没有了;最后一个五百年的话是诤斗,作为佛教徒的话,互相斗诤很厉害的,很坚固的,稍微有一点事情网上也是传来传去,人与人之间也是传来传去,除了斗诤以外,基本上没有很多的闻思修行,三学这样的时代。这是一般汉传佛教当中也有,藏传佛教当中也有比较相同的。

当然这里面正法坚固当中,以前也有这种说法。比如说女众出家的话,因为佛陀的教法已经减了五百年。但这个其实在《大毗婆沙论》当中有回答的,他并不是说所有的教法已经减少了五百年,只是在正法期本来有一千年。有两种说法,《大毗婆沙论》有200卷,其中183卷当中,有以前唐僧(唐玄奘)翻译的那个里面。那么这里面怎么讲的呢?实际上它有两种回答,一种回答的话,有些人认为有解脱坚固密意的,所以减少了这个五百年,有这样的说法。

还有一些认为,实际上这是当时根据印度的国情和他们的习惯而言的,佛陀要求女众守八敬法,如果没有守八敬法的话,实际上减少五百年,但是受了八敬法之后,后来就没有发生这个事情。大多数的智者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实际上女众出家并没有减少佛陀的教期,而且女众出家,实际上只不过是当时印度来讲男尊女贱,有这么一个国家的法律和他们有一个传统而已。实际上在其他任何佛的教法下,我们也知道,不管是《阿弥陀经》也好,其他经的话,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所以这里面并没有说是比丘尼一出家的话,这个如来的刹土也不利,那个如来的刹土也不利,没有这么说的。

所以21世纪的时候,很多女众应该要抬起头来。我们现在有一种说法,世界的一半是女众的权力,地球的一半是女众,一半是男众,所以这样的时代当中,应该佛陀的有些教义的确有一些方便说,也有一些密意的。所以我们要善于懂得它的解释方法,应该大家都应该知道,为什么当时这么说,当时如果没有这么说的话,佛陀受到了什么样的。因为佛陀的教法下,完全男众女众都要平等的话,那么当时的国家怎么看待的,而且其他当时的宗教也是什么样的历史,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如果这方面我们学习的话,佛陀为什么当时这么说。还有女身自身也有不同的,个别的一些特征。这样的原因,给男众女众的戒律的都不同。

包括现在南传佛教当中,有些比较保守一点的和尚的话,对女众的出家、受戒这些,我都遇到过一些南传佛教的。比较而言,我们藏传佛教还算是开放多了,他们南传佛教有些时候特别特别的解释。很多方面都是有一些不同观点的。但是我们在这里应该要大家知道。

我想起来了,教法和住期,以前我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我们最好翻开一下《大毗婆沙论》。《大毗婆沙论》的话,后来克什米尔和很多班智达,有些说是有五万阿罗汉集结的,有些说有很多,佛陀涅槃六百年的时候,应该说是对声闻乘来讲是最可靠的一个论典。这个论典作为依据可以看。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关经典当中都有不同的说法,应该我们这样来解释。希望我们有些道友关于这些问题应该去研究。怎么样研究?怎么样懂得佛陀的密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舍利弗来世,成佛普智尊,号名曰华光,当度无量众】

下面用这个道理,当时世尊用偈颂的方式来宣讲。舍利弗,未来的时候你就可以成佛,具有“普至尊”:一切智智的尊者。你的佛号叫,刚才前面讲的一样:华光如来,你会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供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十力等功德,证于无上道。】

当然这个之前,你要供养无量无边的佛陀,还要具足大乘的菩萨行,最后你会具足十力、十八不共法,还有相好圆满等等功德,证于无上的妙道,至高无上的智慧一定会证悟的。

【过无量劫已,劫名大宝严,世界名离垢,清净无瑕秽。】

过了无量劫以后,你的这个劫叫做是大宝庄严,世界的名称称之为是离垢,这个离垢世界清净,无有任何的垢染。

【以琉璃为地,金绳界其道,七宝杂色树,常有华果实。】

而且以琉璃为地,金绳做他的界限,七宝杂树两边排列着,常常有花果累累,果实累累。

【彼国诸菩萨,】

这个国家的菩萨都是仁波切。

仁波切都不是心很散乱,很痛苦,天天都是喜欢挣钱,化缘,不是这样的仁波切。

【志念常坚固,神通波罗蜜,皆以悉具足。】

那些仁波切应该是具有信心、具有悲心、度化众生为主,然后他的志念也极其的坚固,还有度众生的神通波罗蜜多。

很多仁波切的话,不要说神通,连基本的一些佛理都不懂,世间的道理也不懂,佛理也不懂,只不过我们个别人用各种方式不同地称为仁波切。现在我们藏地真的有些在家人,什么字都不懂,什么文化都没有,连可能小学的文化都没有,有些都已经变成了很那个的,可能他们的有些目的也比较明确吧。但是我不敢说,说多了就不好了。

有神通啊,其实《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菩萨若远离神通,不能随众生意善说法”。如果菩萨没有神通的话,想要随着众生的意乐,没办法宣讲佛法;如果菩萨具足神通的话,那随着众生的意乐,直接讲经说法,度化无量的众生。所以到一定的时候,度化众生的神通很重要。

当然其他的一些神通,不管是飞到天空当中也好,这样那样的神通,包括取伏藏,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这些也不好说。

他们这些菩萨,都具足利益众生的神通波罗蜜。

【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

而且于无数的佛面前,已经善学菩萨道,如是的大士可以说是华光佛所化。

华光佛很容易,他的国土全是大菩萨,而且大菩萨一个个都比较听话,素质都比较高,各方面不是那么……。因为人的素质还是很有差别的,人的素质比较不错的话,虽然有时候有一些比较古怪的脾气,或者说一些顽固的性格,但是稍微表示一下,人有自知之明,自己就。但是整个人的综合素质就非常非常地低,文化也没有,佛教的知识也没有,基本的一些人品都不具足的话,你一个一个地都要让他教化是非常非常累的。

所以即使华光如来,他也会可能有时候生厌离心的,但是幸好他的刹土全是仁波切。仁波切就是大宝,刚才说了,真的是这样的,就是仁波切。

原来1993年的时候,法王去台湾,台湾有一个居士说我们这边堪布不太懂,你是不是仁波切?他问我:你是不是仁波切?我说我不是仁波切,我是堪布。“噢,那堪布我不懂,堪布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们这里有很多仁波切,你应该把堪布的名称换成仁波切,这样的话,很多人来你面前求法”。当时是这样的,现在他们也懂一点吧。所以仁波切的话,它有不同的名词。

大宝法王,宝的话,如意宝,法王,现在这个称呼。其实有时候,比如说我们上师如意宝曾经也讲过,对他称呼如意宝的话,给每个弟子以如意宝一样的利益,当时我都并没有理解,但后来好像感觉确实是。凡是对上师称呼如意宝的,包括我们法王的弟子当中,很多人对上师有如意宝的称呼的这样的人,后来好像在修行过程当中是与众不同的,可能这种名称的缘起,也是有一定的差别。这个是这样的。

【佛为王子时,弃国舍世荣,于最末后身,出家成佛道。】

当时这个佛为王子时候,刚才应该华光佛,他舍弃了自己的国家,舍弃了整个世间的荣华富贵,最后他就出家,修成佛道。

你看这个也是最后王子身份的时候出家的,包括达摩祖师,寂天论师,莲花生大士,很多的大成就者和修行人,都是以王子身份出家的。

佛陀在《大宝积经》里面也是讲了:“在家具众过,不得无上道”,在家的就是有很多过失,有一些痛苦。“出家修远离,尔乃得菩提”,那么出家就是修远离,能获得菩提。

昨天在这里出家的道友面前,我也讲了:如果真正的修行,当然是出家,很多的束缚,压力,拘束,这些都是已经没有的。作为在家人有很多的不方便、痛苦,当然我们从长远考虑的话,其实在家也有修行的方便和顺利。

现在有些出家人的话,为了自己快乐、自己幸福而出家。其实这是非常不好的。以前印光大师也是说:如果是自私自利心而出家的话,这不是很好的,他不赞同。他觉得一个是要有自利利他的菩提心才可以出家,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他觉得应该是,有饶益众生的这样的一个天姿,一个责任。有了这两个的话,那么就可以的。

所以我们很多人,我要想出家。为什么你要出家?因为我家里太烦了,太累了。太累了的话,不一定要出家,你可以在一个地方好好休息。因为累了而出家的话,其实出家人更累。出家人不管吃饭也好,守戒律也好,出家人并不是躲避、享受,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为了逃避现实,为了特别累,在生活当中压力太大了,所以我要出家。这是我们七八十年代很多电影的思想也是这样的,到最后实在是走投无路的时候开始想出家,到寺院里面去住两三天,各方面因缘具足的时候又开始出来了。

这种很不好的,出家人不要因为自己累了,自己辛苦了,自己没办法,自己吃不了饭。自己实在是没办法,这样的出家的人群,也是很糟糕的。出家人的话,应该是人天导师,自利利他,而且出家人不应该是自私的。

尤其是大乘出家人,你如果是声闻乘的一些出家人,相续当中有个出离心就可以。但是大乘的出家人的话,不仅是有出离心还要有菩提心。有菩提心的话,你天天都是想睡懒觉,这样的话,寺院里面都不要了,早上起不来的这些,在寺院里面。因为现在寺院里面都是早上四点钟要去念经,所以有些特别懒惰的出家人的话,哪个寺院里面都呆不下去了。

所以我们出家也要,自己越来越勤快,越来越度众生,越来越能苦行的,越来越闻思修行的,这样的出家人。我给昨天出家的这些,都是给他们讲了五个方面的看法,我的建议。不知道记了没有,但我们一般很多人都是说完了以后也不会记下来。真正的听课,真正的一些教言,每一句话,哪怕是一天听一堂课。这些重要的事情记下来的话,可能有一点点意义。

【华光佛住世、寿十二小劫,其国人民众,寿命八小劫。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于世,三十二小劫,广度诸众生。正法灭尽已,像法三十二,舍利广流布,天人普供养。华光佛所为,其事皆如是,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

下面我讲到什么呢?就是出家。华光如来住世十二个小劫,国民的寿量是八个小劫。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有三十二个小劫,度无量的这么多的众生。正法灭尽完了以后,他的像法三十二个劫,这个时候他的舍利流布于全世界,世间的人类、天人都会供奉。华光佛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就是这样的。他应该是智慧福德的两足尊,人类当中的两足尊。他的所作所为,弘法利生的事业,在世间当中也是无与伦比的。但这个人,不要想到别人,舍利弗,就是你,你应该值得欢喜。

然后舍利弗:啊,是我啊。原来真是,佛陀您好慈悲哦。我好开心,今天应该要好好吃火锅。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

舍利弗得到授记之后,当时的四众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还有紧那罗,摩睺罗伽等等这些大众。他们见到舍利弗,当时佛陀当场就开始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授记。大家非常的欢喜。

一方面,舍利弗得到授记以后,大家很欢喜,因为他们的群体当中没有嫉妒心,不然如果有嫉妒心的话:“啊,怎么舍利弗今天佛授记了,我为什么不这样啊。”所有的人都不高兴了。

但其实这个场合不是这样的,跟可能现在人的心态有点。现在人的心态我都有时候是很有必要的,有些发心人员,有些堪布堪姆、有些法师的,很有必要赞叹,但是又不敢赞叹。一赞叹的话,有一部分人可能高兴,但是只是少部分。大多数人都是:“为什么?他不是那么好的,他其实有很多毛病,我发现了。今天他赞叹他,其实这个人有好多好多,我都已经知道了。”所以我们现在人可能很多这样的。但当时不是这样的。你看他们见到舍利弗,当时佛陀授记之后,大家都是非常“心大欢喜,踊跃无量”。

【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

各个都是脱自己身上的这些衣服。包括比丘尼、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当时他们把自己身上的上衣脱下来供养佛陀。

原来顶果钦哲仁波切他的一个好像《明月》还是有一本书,我去年看过。在书里面说是他在8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闭关修行,做瑜伽黑日嘎的,他从此之后基本上上身全部都一丝不挂的。包括我们90年的时候到印度新德里见过,朝拜过顶果钦哲仁波切。当时我都想可能因为,确实当时印度首都特别特别热,我想是上师太热了,他以前在藏地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现在可能受不了了。但是后来他的传记里面说,实际上他不仅仅是在印度,包括后来到藏地来过几次,那个时候基本上大多数都是上衣都不穿,有些弟子劝他穿上衣或者披单,这样的话。他说是,如果你们还给我这样的话,那我把下身的衣服也要脱掉。然后弟子们又不敢说了。可能每个上师都有不同的吧。

我当时也不知道,那个时候他脖子上有很多,好像他的一些上师的念珠还有麦彭仁波切的文殊菩萨像,蒋扬钦则旺波的一些加持品。凡是有一些天珠、文殊菩萨的像,他给我们一直看,也给我们作加持。但是这里面,他传记里面说是有一些黑日嘎的服饰,穿个骨饰,缘起应该是这样的。包括他戒指上的金刚铃杵有不共的缘起。

法王原来也是,一般出家人的话不著戒指,但是法王有一次钻石,他也是为了一些密宗的特殊的缘起,在法王晩年的时候,也戴戒指。

有些出家人可能也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这样的?但实际上这里面就是也有密宗的一些甚深的意义。可能我们无法想象的,有很多诸佛菩萨的形式也好,这些都是有不同的缘起吧。

这里说是,这些人把衣服都开始供养佛陀,不知道怎么样的。

【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

当时的帝释天、梵天、无数的天子,他们也把自己的妙衣,还有曼陀罗花、大曼陀罗花等等供养于佛陀。当时他们所散的妙衣、天衣飘洒在虚空当中,一直回荡回旋。诸天人当时也放起不同的音乐,在虚空当中一直回荡。而且这些天人们也是降下就是各种各样,各种颜色五颜六色的花雨。

【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罗奈、初转F轮,今乃复转无上最大F轮。’】

那个时候所有的这些天人都是想:佛陀以前“波罗奈”,也就是鹿野苑,鹿野苑转第一次法轮的时候有这样的,那么今天的话,佛陀转了第二次,也就是说是再次地转妙法轮,他们想这样的瑞相也好,这样的缘起的话非常殊胜。

下面用这个道理做一个简单的偈颂。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昔于波罗奈、转四谛F轮,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今复转最妙,无上大F轮,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

当时诸天人又把上面的内容以偈颂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往昔在印度鹿野苑的时候佛陀转四谛法轮,分别说诸法,五蕴有生灭。“五众”指的是五蕴,分别说诸法。五蕴有生灭,有生有灭。今天佛陀再次转了无上的妙法轮,这里面五蕴皆空,无生无灭,分别宣说就是佛法的甚深奥义,可是有些没有智慧的人很难相信。

《四百论》里面讲:“如是甚深法,愚夫生恐惧。”这样的甚深法,一般愚笨的人很容易生怖畏心。所以很少有人真正能生信心。

【我等从昔来,数闻世尊说,未曾闻如是,深妙之上法。】

“我等”对于这些佛陀的话,从往昔以来,不断地也听过很多次世尊的说法,从来都是没有听到过这么殊胜的。

当时应该天人也好,包括舍利弗。舍利弗都是现在已经授记了,应该满意了,什么的话都不说了。该赞叹的已经赞叹了,该授记的已经授记,得奖的得了,所以什么都不说了,应该看个奖品就可以。我们有些道友已经得奖以后,有些没有得奖的时候心里不舒服,得奖的人他一直看自己的奖品,就不说话了。所以舍利弗什么都可能不说了。

但是天人们说:“我们以前在佛陀面前听过很多次法,但从来没有讲过这么甚深的法。”的确《妙法莲华经》很殊胜的,我们在座的人,也是应该以前都是不同程度地听过很多的妙法,但是这次也是这么殊胜的法。

【世尊说是法,我等皆随喜。】

世尊说的法我等都很欢喜的。

【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我等亦如是,必当得作佛,】

大智舍利弗今天都已经授记了,我们的话也是一样的,将来一定会得授记的,没有嫉妒心。舍利弗已经今天得授记了,我们也有希望的,我们是一个种姓。

原来我的护照中间一直没有办到,后来办到了,办到之后有个堪布说:“那我的护照也应该可以,我们两个是同一阶级。”

天人和其他的声闻说:“既然舍利弗已经可以的话,那跟大菩萨不同的,大菩萨得佛陀授记是正常的,但今天已经舍利弗这样的人都得授记的话,那我们也应该可以作佛,有希望了。”所以他们没有生嫉妒心。

【于一切世间,最尊无有上。】

于一切世间当中可以最上的,我们也是可以作佛,而且在整个世间当中,但愿我们变成最无上、最了不起的圣者。

【佛道叵思议,方便随宜说。我所有福业,今世若过世,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

佛陀的这个道,实际上也是不可思议的,有种种方便来宣说。藏文当中的话:但愿我们也是以种种方便方法来宣说佛道。好像这个有点点——叙述方面有点不同,后面两句有这样的。但愿我们以方便方法来宣说佛道。所有的善根和福业,今世也好、其他世,包括见到佛陀的这种功德,都回向于一切众生得到佛道。

藏文当中说:我今天所有的这些福德,还有令佛陀欢喜的这些善根,今世也好、其他世回向于佛道。“见佛功德”跟“令佛欢喜”,好像藏文当中是“令佛欢喜”,有一点点不同的差别。你们以后有不同译本的时候,可以自己选择。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