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妙法莲华经释15

妙华莲华经释

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十五课

下面我念《妙法莲华经》今天的传承。

(念诵藏文传承)

对,这里,藏文的书有时候……。

(师继续念诵藏文传承)

拉索拉索,善哉善哉,善哉善哉。

到时候我们《妙法莲华经》现场听传承圆满的话,应该最后,总有一天我想《妙法莲华经》也会讲完的。那个时候应该有个闻法证,或者怎么样,到时候可能看我们这边怎么统计,一直把这次这个传承和听讲圆满的。我想我们现在,当然这个工程正在打基础的时候,还有好多品。但不管怎么样,希望你们听传承,包括藏文的传承也好,汉文的整个讲说。

我也尽量在一个多小时当中讲完,最多是一个半小时。你们有些工作特别特别忙的话,前后的念诵实在没办法的话,只有中间的听。如果各方面的因缘具足的话,当然前面的念诵和后面的念诵,大家都一起来共修吧。因为一般来讲,晚上两个多小时,实际上每个人来讲,空的话可能很多人都挤得出来,如果不空的话,当然每个人都有一些事情。

我自己认为这次听《妙法莲华经》,对你们个人来讲,人生当中应该是有很多的意义,有很多的功德。我们现在是很方便的,依靠网络来听受。如果我们真正集聚在一个地方的话,恐怕根本不现实的。有了这样方便的因缘的时候,我们大家也应该珍惜这种因缘。这么大的法,肯定我们要下功夫,如果没有下功夫,可能——如果我们听一节课、两节课的话,当然是比较简单的。我讲这部法的话,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下了决心,不管是遇到什么事情,我一定要——除非我不在这个世界,我要讲完,这样下决心。

所以希望你们听课的话,从开头到现在,整个过程看的话应该是比较不错的,整个课堂的纪律也好,网上和现场听课的人数的变化几乎都是没有的。只是那天,我们刚好《妙法莲华经》里面当时也是退席是五千个人,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缘起,确实我们这边也是发生一个风波,有一部分人退了。这个是挺好的一个因缘,其他学习的人比较稳定。

我也希望我们不管多少年,只要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生当中做多少事情也很难说。有些人一个人生当中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有些人可能一生当中没有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有些可能做几件事情。所以我觉得听受《妙法莲华经》,对我来讲,我把它看作人生当中最大的一个工程。希望你们听者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将来我们有些可能需要弘扬,这样的话,传承也好,里面的有些解释方法,可能打一些记号。这样的话,以后正在讲的时候可能更重要的。以前我们年轻的时候在上师那里听到有些法,当时有些很重视的,做一些标记;有些时候的话,没有。但后来看,哇,好像这个地方法王说过什么,但到底说的什么,再怎么想也是想不出来,也有这样的情况。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讲《妙法莲华经》。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苦提心!

本来听传承前面应该发菩提心,但前面都忘了。

下面讲到哪里,对,当时佛陀授记声闻乘的一千二百个圣者,同时也前面授记舍利弗。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在这个时候,舍利弗向佛陀陈白:世尊,我今天因为没有任何的怀疑,您前面跟我们已经讲了大乘《妙法莲华经》整个的过程,我亲自在佛陀您面前已经受到了,将来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的授记。

将来他变成华光佛、华光如来,他的世界、刹土、眷属都已经讲了,所以没有任何怀疑。

【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

我们这次一起参加的一千两百个“心自在者”。

因为他们是圣者,一来、无来,都是见道以上,按照声闻乘的观点来讲,他们是心自在者——心不被烦恼转的,获得了自在的、自由自在的。

今天我们讲考班更认真。

【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槃。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槃。】

心自在者,这些圣者他们,佛陀您的加持,他们往昔安住于有学地,佛陀您经常教化他们。教化这些圣者,他们以前还没有得到圣者果位的时候,您也说过:我的法能远离生老死病,生死轮回一切的生老死病,最后到究竟的时候获得涅槃。所以,我们在座的这些有学的圣者也好、无学的圣者也好,他们各自都是认为,已经离开了我见、有见和无见等等,认为已经获得了最究竟的涅槃。

因为这些有学者和无学者,首先他们自己都认为是离开了萨迦耶见,我和我所执的这样的;还有离开了有见,有见指的是常见。无见指的是断见等等。所以这些圣者阿罗汉他们曾经都认为,因为佛陀您在一些声闻经典当中都说过:通达了人无我的时候,最究竟的涅槃。他们自己都认为是已经获得了最高的境界,包括现在的有些声闻乘也好,南传佛教的个别人也经常认为已经获得了人无我的智慧的时候,已经到达了究竟涅槃,现在也有很多的。

【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

本来是这样的,但是今天佛陀您给我们讲了前所未闻和前所未有的一些《妙法莲华经》的功德,说是:我们声闻、缘觉的话,这种证悟并不是很究竟的,还有更高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证悟法无我的境界。所以在座的这些圣者都陷入一种怀疑当中。

【善哉、世尊,】

舍利弗说:善哉,佛陀。

善哉,可能是一种语气词吧,比如说佛陀呀,世尊呀。不然的话,善哉是拉索,善妙,藏文当中也没有,只是一个佛陀的称呼。可能翻译的时候的一种风格,还是跟其他——他这里也并不是呼唤词,也可以说是一种呼唤词吧,佛陀啊……。

因为今天您的讲法,本来大家都觉得已经是最究竟的涅槃,但是因为您这样说了以后的话,大家都有种怀疑。为什么以前在经典里面说是我们是最高的——获得阿罗汉果位的话最高的境界。那现在又说不是,还要进入大乘,最后还要五道、十地,都经过完了以后才得到无学地。所以他们都有点怀疑,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

因此希望佛陀为我们比丘、比丘尼和优婆塞和优婆夷这四众弟子当中,以这个因缘宣说大乘的最甚深的要诀,让这些人离开一些怀疑和懊悔。

因为大家都可能有点怀疑,为什么是这样啊,很多人可能会这样想的。

舍利弗对佛陀这样提问。因此我们通过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作为佛教徒的话,可能在闻思过程当中、修行过程当中经常遇到一些怀疑,遇到一些疑惑。遇到这些疑惑的时候,在善知识面前也经常要善于提问。然后善知识们也是,如果你自己真的有一些智慧的话尽量地给他们回答。如果不会回答的话,你也可以跟他们说:我对这个问题好像有点不太会回答,我也回去再翻翻资料,我们再慢慢学习吧,这件事情我也不太懂。我们作为法师,这些的话也应该这样。

所以当时舍利弗,他是代表。舍利弗他自己倒是没有什么怀疑,因为他已经将来有希望了,找到工作了,所以他就没有什么的。但是替他们,说是他们的境界是不是最高的,那天说是他们也间接得到授记,所以他可能代表他们问这个问题。

【尔时佛告舍利弗:】

这个时候佛陀告诉舍利弗:实际上跟其他的弟子也是间接的给他们讲的。

比如说一个人提问题的话,其实你给他回答的时候,其他人也应该观察我到底有没有疑问。有的话,上师也好,谁回答的话,你自己应该好好地接受。但现在我们很多人,比如说一个人提问题的时候:“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他的问题”,根本不会想这样的。即使别人回答的时候,也许他需要同样的一种解答,但是他根本没有找到自己的疑惑点,或者自己认为这个问题不需要。

所以有时候提问很重要的,但提问的过程当中,其他人也是要,回答之后,他回答得很好的话,最好记下来。前辈的这些大德们互相问答非常多的,因为我们众生都还是有一些怀疑。我们自己的智慧是有限的,如果智慧非常利根的这些人,利根者他有自己的疑问,自己可以回答的;中根者的话,他依靠别人可以解答;但特别钝根的话,可能别人即使给你回答的话,你都不一定能解除,甚至更加入于迷惘当中,有这种可能的。所以提问这些也很重要。

【‘我先不言、诸佛世尊、】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我前面不是给你们已经说了,实际上所有的诸佛,对不同的众生的根基,他就通达了。

藏文当中有这个,所有的诸佛完全通达了每一个众生的根基、意乐和根性。

【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已通达的原因,根据他们意乐的相应,以种种的因缘、种种的比喻、种种的言辞,还有种种的方便方法,都让他们通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道理,然后作解说、一一回答。

或者是这个调个个的话,可以这么说吧。我先不是已经说了,诸佛的话,为这些众生的根基不同,让他们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种种的因缘、比喻和言辞,已经说了不同的法门。

【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

实际上所有所说的这些,都是为了让这些众生先暂时解除一些怀疑,通达这种法义,然后教化菩萨的缘故。而舍利子你们这些,我今天也可以,既然你们——我前面已经该讲的已经讲了,你们是不是没有很好地听,当时打瞌睡还是什么的,但是今天我还是给你们用比喻来说明吧,不然你们声闻乘的话,好像给你们讲了都是有点不懂,那我只有用比喻来说吧,没办法的。

下面用比喻来说明前面的这个道理,为什么最究竟的时候要进入一乘。

【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我用比喻来说明的话,凡是有智慧的人,他依靠比喻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意义。

其实他这里的比喻的话,我们下面讲三界如火宅,还有牛车、马车、羊车,这样的三大车,三大车的比喻来给他们一一地讲。这种比喻的话,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像一种公案和案例,以一种案例来说明,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个众生的根基都不同的,有些时候,虽然法义是这么一个很简单的,但是有些众生确实也是很难通达的。

《那先比丘经》当中也是有,那先比丘跟国王的一个对话。当时有一个国王问那先比丘:“你说佛陀是遍知的,能通达一切众生的根基。这样的话呢,为什么所有的法,一次性地给他们不讲,为什么?”

那先比丘对国王说:“你这个国家当中有没有非常高明的医生?”

国王他说:“有啊。”

“那有的话,他既然精通一切药物和治疗方法,那为什么所有的病人,不全部都用一个药来治疗?”

当时国王说:“因为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同,虽然这个医生他很精通药,但是他依靠不同的药,给不同的病人的病要治疗,这样的话,他不能一次性地开一个药,或者是一次性地所有的疾病不可能全部治疗。”

那先比丘说:“那同样的,佛陀虽然知道众生的根基是不同的,但是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的原因,他也对每个众生的烦恼要对治的话,也需要对症下药,并不是一个法讲完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也知道,本来比如说讲空性、讲光明、讲一个很殊胜的法,给所有的人马上得到解脱,也可以。但实际上这个也是很难的,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一直传这个法、传那个法,其实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对每个人,法的利益可能不相同的。有些人,在我的感觉当中的话学了《经观庄严论》的话:“哇,觉得这里的比喻、这里的一些利益,对我来讲很适应,我特别喜欢这部法”;有些人可能跟他讲《妙法莲华经》的话,都很喜欢;有些人跟他讲因明的话:“哇,我最喜欢的就是因明,其他的我不太接受”;有些人:“我喜欢《大圆满前行》,其他的我不太……”;有些说是:“我只要《入行论》就可以,我其他都不看,我只看这部书。”……

所以我们可能每个人,包括我现在传的有些的话,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兴趣、意乐或者他所喜欢的法门都不相同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前辈的这些高僧大德们,为什么给我们世间留下了这么多的教言,有些教言可能对这个众生很适合的,有些教言对那个众生很适合的,有些譬喻对声闻乘特别适合,有些譬喻对缘觉乘、菩萨乘最后佛乘的。每个众生的根基都不同。

所以我们有时候在学法的过程当中,好像自己的根基有点不相应的时候,没有必要以嗔恨心来诽谤,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来诋毁。因为这个对我来讲可能不太适应,但是对他来讲应该是很适合的。所以这方面我们也要用譬喻来说明。

尤其是我跟我们学院当中的这些法师、堪布、堪姆们也经常讲:我们培养的原来的这个环境,基本上是在一个学院当中,以传统式的佛教教育下成长的。但是我们将来要弘法的时候呢,可能会需要了解很多人的心态,包括他的一些生活的规矩。我都去一些不同的地方的时候,先刚开始要问一问,不然的话,可能我们这边的有些传统,到了那边以后,也许他们根本不看作是法,反而激怒了他们,有这个可能性。

所以作为一些法师的话,现在我们这里有个别的法师,他还是比较与时俱进的。但也不能太低俗化了,一直天天都是看着一些世间的心灵鸡汤,不愿意深入。比如说新闻里面讲什么,小说里面讲什么,电影里面讲什么,这样的话可能我们真正的甚深的法义都失去了。甚深的法义不失去的情况下,尽量地有一些好懂的比喻和一些很容易了解的这些道理来跟别人沟通。

尤其是我们有些将来弘法利生的法师、辅导员,包括我们在居士当中,现在很多人,我们佛教徒大多数都是依靠法师来弘法,其实我们觉得居士也可以弘法——显宗当中的比较简单的,这些的话,应该。你看我们现在学校里面的所有的老师,基本上是在家身份的,那他们所讲的那样的话,我们佛教的这些道理其实我们佛教也应该讲。其他的宗教,他们的弘扬的方式、弘扬的理念,包括他们吸引人心的方法,这些都是很有研究的。

我们很多佛教徒只是一直专注,如果专注的话,也许在佛教的小圈子里面,他是很著名的。去年我们学院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堪布,但他是五部大论很不错的,但跟其他世间的一些高官,包括讲一些我们学院将来管理上的时候,他就会讲:修行人、金刚弟子,破誓言的过失。对方根本听不懂什么叫破誓言。

所以我们真的有时候,说话的时候要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二规教言论》当中也是有一句话,叫做是什么呢,就是:“尤其大国大政规,广见多闻亦为要。”这句话很重要的。麦彭仁波切说:“尤其是,先讲述我们要通达因果很重要的,尤其是大国的大政规,大的国家、大的政治的一些规矩,‘尤其大国大政规,广见多闻亦为要’”。大的,比如说一个国家政治的动态,经济的趋势,包括新闻媒体的导向,舆论的导向、人心的变化、世界的动荡,以及现在的人们非常关注的新闻,娱乐等等等。

这些如果你不懂的话,仅仅是依靠一个——我是中观派的,一出来的时候,只要中观应成派的一些名词出来的时候,我就抬起头来,其他的话,就是:“除了中观以外,你们不要跟我、不要说,因明不能给我说、《大幻化网》不能跟我说,新闻、世间的人更不用说,我都不愿意这些。”这样的话,可能我们如果住在一个山里面修行的话,可以的。但是你接触一些人,现在社会各种各样的人,你接触、交往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他喜欢的一些词,他喜欢的一些语言。

所以你要可能,一般现在世间上的一些成功人物,明天要见一个人的话,今天通过网络要看这个人到底专业是什么?他的整个生活经历是怎么样?他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我先了解,了解以后明天我们共同有个对话的话,我也知道这个人会说出什么样的。但我不可能,他是一个量子物理学的,然后我给他讲《大圆满前行》里面的人身难得。这样的话,我们两个根本就是没办法的。

所以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语言,但这个语言看我们怎么用。这一点我们佛教徒,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包括我们有些法师可能直接讲一个,比如说《大圆满前行》和《入菩萨行论》的话呢,可能没有问题。但是他提出了另一个,蹦出一个问题:“现实社会当中关注的什么问题,是怎么回答的话呢?”“嗯,这个怎么说呢?好吧,我想想再给你回答,我今天头有点痛。”《量理宝藏论》说这是一种特殊的辩论方法。

所以我们真的要注意啊,尤其是现在我们存在于世间当中,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可能学什么政治、经济、科学,对有些修行人来讲不一定很重要的。但是你如果要弘法利生,如果跟人类的群体当中不能离开,你在别人面前要显示你的一种形象。显示你个人的形象好也好、不好也好,也不要紧,但是你代表着佛教的话:这个佛教徒是什么样的?佛教徒很不错的,他讲医学也会讲《四部医典》,西医、中医,至少也是背几个名词。我原来有一个认识的人,他什么样都知道一点点,但知道的都这么一点,但别人面前一讲起来的时候,他也很有自信的,就把原来熟悉的这几个名词摆出来。别人也觉得很不错的。其实这也不错的。

所以我们有时候看怎么样好,尤其佛教徒,的确现在有些,比如说其他一些宗教通过各种方法来,很有可能将来,包括中国也好,世界上的比较大的这些国家的话,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来将自己的势力逐渐渗透以后,全部都是变成了另一个宗教的国家,有这样的一些方法。所以佛教徒除了佛教内部的一些团体、攻击,就是除了以外,什么都没有想,自己也从来没有想到佛法怎么样弘扬。这些我觉得是我们很多佛教徒要关注的,大家都要值得关心的。

我们内部当中的有些道理应该也符合大乘佛教。比如说最近我们也听到藏传佛教当中的个别的一些所谓的格西,他们对放生特别有意见,放生如何如何不好。其实这些人可能,如果这样说多了以后确实对很多众生的生命带来不利。因此我们汉地的一些佛教徒,希望你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鉴别,这是很重要的,生命的宝贵是什么样的。

当然我们放生的过程当中,可能有时候是不科学,有时候放生的地方对环境有一些污染,这些我们承认的。但是整个放生对众生带来的利益的话,可能用其他的语言再怎么样说也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的确现在穿着我们出家衣服的这些,有些讲一定要吃肉,吃肉的话如何如何好。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要吃素,如果实在是身体不行,实在是自己修行不行的话,那么我们也不强迫的。

但是你应该站在公正的角度来讲,吃众生的血肉不是很好的行为。然后放生的话,的确是,无论是在汉地任何的水生动物也好、畜类也好,这些也好,藏地的牛羊这些的话,的确是,哪怕是它短暂的时间当中,在屠刀下面解救出来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就是。

所以这些问题,我们佛教徒如果没有智慧的时候,我是担心个别人,比较会说的,这些人一讲起来了以后——现在我们藏地都是有些人说:“不能放牛,不能放马,这样的话,好像给屠夫给了钱。”但这个是另一个。“我们放生越来越多的时候,杀生越来越多。”其实是不成立的,不管我们放生也好,没有放生也好,杀生的每天这么多量,这么多的众生不断的在杀。你今天去买也好,不买也好,凡是杀的这些肯定是多的。所以说我们有时候是需不需要有一些科学和有一些方法呢,这个是需要的,但是因为这个理由来,所有的这些全部否认的话——现在有些人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不喜欢放生的话,凡是放生方面的不好的行为,不好的这些东西全部都收集起来,然后给别人讲。讲的时候从来不讲功德,就把这些讲。然后有些没有智慧的人一听到:“哇!真的很有道理,以后都是不能参加放生,不然,参加放生的话,那是个大的错误,大错特错,那我以后再也不参加。”有些可能会这样想的。

所以我们自己有个闻思的机智、闻思的智慧的话,自己到一定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人也是自己能自理。所以我们闻思的目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最后要生活自理。什么生活自理呢?修行的生活自理。

这是不知道刚才什么地方出来的,说是说这么多,本来想多说一点,但是我还是按刹车。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

下面也是佛陀说的刚才,跟他用比喻来讲的:舍利弗,若一个国家的一个城落或者是某个村落当中有一个长者。

长者的话,《法华义疏》里面讲,有德行长者,他的功德特别德高望重。还有一些年龄的长者,人年龄比较老的,年长的。还有一些财富的长者,给孤独长者。有钱的话叫施主,长者。长的话,一般现在也是什么科长、局长、县长、州长、省长,什么长长长,家长、什么队长、团长、长有很多很多的长吧就是,意思是长官,上者的意思。

【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

意思就是说:有一个年龄比较老、年老体迈,财富非常非常多的,而且他有很多的田宅,有很多的僮仆,书僮、仆人等等。

当然这个,其他汉地的有些高僧大德的注疏里面,把它比喻成每个都有一些它的意义上。比如说,年迈的长者指的是佛陀的比喻。他所有的财富的话,无漏的财富,包括他的这些眷属,一个一个都是对应的有一些比喻。我们只是把这个故事字面上这样解释,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其他前辈大德的这些,他们《法华经》的一些讲义进行对照的话,有很多的对应,表述方面的有一些对应。

刚才这个老富翁特别有钱,像美国、英国有些老年人很有钱,有好多房屋、有好多田宅、好多的仆人,特别特别多。但自己身后没有人,死的时侯,全部就不知道谁住了。所以世间上的有些富人,我都经常——我有时候去一些特别富的家里,我很担心:哎呦,他死了以后,这些都谁去?没有必要我们来担忧。他自己都不担忧,我们还去担忧。“哎呦,他就这么多。”有些特别富贵的人:“这是我的房子,我又在哪个国家有多少房子,我哪个国家有多少……。”“哎呦,无常啊,他脸上皱纹那么多,这个寿命,肯定很快他要离开了,离开以后这些都是谁来当家……?”有这种想法。

所以这个老人的话,你看有这么多眷属。

【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还有他的家庭,特别大的家族,地方也是广大无比。他的整个房宅只有一个门,而且里面住的人特别多,有一百、两百、三百、四百、五百人。

他这个表述的话,有些说两百指的是我们人道,六趣众生的意思;一百的话,天人和阿修罗,归于天道;三百是旁生;四百是饿鬼;五百是地狱众生。每个都有这样的比喻吧,因为刚才的整个他的家宅,就是我们三界轮回。一个门的话就是唯有一个解脱的门,一乘的比喻。依靠一个门,这么多的众生要从中获得解脱的话有一定的困难。

【堂阁朽故,】

所以他的家庭当中,其实这个房屋也是很不坚实的。

“堂阁朽故”,整个楼阁有上层和下层,但是都是腐朽的,都是无常的。

上层和下层也表示什么色界,上层就是无色界和有色界。很多大德都是这样解释,这样解释的话也可以吧。

【墙壁隤落,】

“墙壁隤落”,“墙”是指的是外墙,外器世界。“壁”就是内蕴,我们内在的身体。这个也是“隤落”,马上要倒塌,这个墙壁马上要隤倒的。

【柱根腐败,】

然后“柱根腐败”,柱子的根也是腐朽,腐烂了。

这个是比喻成我们的生命,生命也是很容易无常的。

【梁栋倾危,】

然后“梁栋倾危”,梁和栋也是非常危险的,倾斜的。

它比喻成我们的心识。

【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

周围的话,因为这个房子是也是很不安全的,是一个特别危险的建筑。然后它的周围开始燃起火了,“欻然火起”,周围开始燃起火来了,燃烧整个舍宅,非常非常的危险。

【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

刚才前面是房子里面的人,这个长者他自己有很多的孩子,有十个孩子,或者是二十个孩子,或者是三十个孩子。

可能他妃子也比较多吧,以前周文王一样的。周文王,民间的故事上面有,他有二十四个妃子,有九十九个孩子,还有路上捡了一个,总共有一百个孩子。但有些说这不是真实的,真正的历史上他有二十多个孩子,也有这种说法。不管怎么样就是,看到以前的一些国王应该是比较多的。去非洲的时候这种现象也是亲闻目睹的。

长者有这么多,他自己的孩子至少也是十个、或者是二十个就是、三十个,可能是不同妃子的还是什么的。然后这些全部都是在房子里面,很危险的。

【在此宅中。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

长者看到四面开始起大火的时候,特别特别的恐怖和紧张,非常害怕,他就心里面想:我虽然在燃火的整个房屋当中,我自己可以安全地逃脱出来的,但是我的这些孩子们都是在房宅当中,都在玩乐、嬉戏。他们不知不觉、不惊不怖,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察觉,也不知道火的危险性,也不恐怖、也不害怕。

他这里比喻成很多,什么不知不觉这些有很多法师是解释跟其他,但我们还是直接来理解吧。

【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这个火现在开始出来了,苦痛已经就切到自己的身上,如果这些孩子心里面还没有任何的担忧、忧患,不愿意出来的话,整个过程非常危险的。

外面房子都已经开始要燃起来了,但里面的这些孩子也没有想出去,没有什么害怕,也没有愿意出去。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

佛陀告诉舍利弗:长者当时是这样想的,他自己想,我自己“身手有力”。他这里“身手”有些智慧和神通,比喻这样的。当时那位长者他是这样想的:我自己的话身体也很不错的,我的能力也是很不错的,我依靠衣裓或者“若以几案”,可以离开这个舍宅。

这里衣裓的话呢,好像是依靠一些——有些汉地的讲义里面是依靠一些衣服蒙着头、包着自己,依靠一些几案。几案就像我们现在的凳子、桌子,依靠部分的家具,可能是他拿着一些家具和拿着一些衣服,他自己偷偷地跑:这样的话呢,我自己出来应该没有问题的。好像汉地的有些解释当中是这样解释的。

但我看到藏文当中,那位老人心里想:我是身手有力的,如果我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了,全部抱在怀里,然后一起冲出去的话,也有可能,他当时产生两种怀疑。他这里衣裓没有,说是把孩子们全部——因为他自己的孩子比较关心,一个老头子,三十个孩子还是很危险的。

这个老头子真是……,他想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然后抱在怀里,一起拽过去。

【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著戏处,】

他又想到、他又更加地去思维:噢,这么多个孩子一起过去的话,我这个房子——刚才不是前面说只有一个门,而且门很狭窄的、很小,而且这些孩子们又是幼稚,又是没有什么见识的,他们特别特别贪玩。

这样以后,他们没办法一起出去,按照藏文的解释的话是这样的。

如果按照汉文的解释的话呢,如果我自己依靠衣服、依靠部分家具的这种力量,我自己出去是可以的。可是房屋只有一个门,好像这样解释的话,有点——可能藏文的解释方法是不是更适合一点。因为他如果把孩子全部要救出去的话,只有一个门很困难的,而且这些孩子们也是比较幼稚、不愿意出去。这样的话,上下可能接得比较好一点吧。

你们看看吧。看怎么解释的,你们自己也凭你自己的智慧和还有其他的大德的讲解进行对照吧。

【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勿令为火之所烧害。”】

如果这样的话,肯定会堕入火当中,会烧坏的,所以我应该对这些孩子们说现在恐惧的这个紧急事情,如果没有从这个舍宅当中,现在这个房屋马上被烧了,孩子们马上没有出去的话,那这个火一定会落到头上,一定会是危险的,我应该给他们说。他就这样心里想。

他刚才说是:我如果把他们一起抱着出去的话,也可以。但后来他想可能有点困难,孩子们也调皮、爱玩,这样的话不一定就很安全地能出去,那不如我还是跟他们要讲,你们要赶快出去。不然的话,如果没有出去,火一定会是烧我们的,很危险的,还是该直接把真正的情况说给他们。他当时这样想的。

【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

想完了以后,他又思维,并且告诉孩子们,你们赶快跟我出去,不然的话,外面这么大的火。

【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

父亲很怜悯的,用善巧的语言来跟他们说,而这些孩子的话呢,都特别特别的喜欢玩,在房屋里面。

其实我们凡夫众生就是这样的,轮回当中特别贪玩,根本不知道将来轮回当中的这些恐惧,根本不知道。

【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

所以不肯信受。父亲怎么说的话,很危险,你们快走啊、快走啊。但是他们好像根本没有什么,不惊不畏,也不愿意出去,实在没办法的。

而且这些孩子特别的幼稚,特别的愚笨。以前非洲的有些孩子,到了他们那边,学了以后,非洲人还是很聪明的,但是没有学知识的这些好像特别特别的那种,跟他们一起交往这样的过程当中特别费劲。我们那边有一些孤儿院的老师也在讲,跟他们交往,跟中国孩子交往,还是有很大很大的差别。

【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所以有些特别笨的话,你看这里的孩子也是这样的:不知道什么是火,什么是房子,什么是损失。父亲不断地说:“你们快离开这个火宅,离开、离开,马上要起火了,很危险!”但是这些孩子除了贪玩,他们自己的那些玩具来玩以外,根本没有办法。而且他们还是东走西走,远远地看着父亲在那边紧张而已。

这里东西南北,好像有些大德也对应四谛:苦谛、集谛、灭谛。凡夫众生在四谛当中,有些可能愿意解脱,有些不愿意解脱,也有这样比喻的。

不管怎么样呢,这些孩子,刚才父亲也没办法想把他们拉走,最后他们自己也不愿意出去。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

这个时候长者是这样想的:“此舍已为大火所烧”,那么舍宅肯定很快的时间当中大火会烧的。那么我和我的这些孩子,如果不赶快出来,那一定会是很危险的了,一定会是被火焰吞走的。那么我今天马上应该要想一个办法,他要给这些孩子,应该要想一个办法,想什么样的办法呢?他想一个办法让这些孩子也避免火灾的危害。

【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

父亲知道孩子们各自都有特别爱玩的,这样的一种喜好,而且他们种种的珍宝的玩具,他们特别特别执著。他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告诉这些孩子们:你们最好玩的,最稀有难得的玩耍品,我都在外面给你们一直放着的,你们如果不赶快出去的话,你们以后会后悔的。

正在火焰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他说:孩子们,孩子们,我给你们找到了一个特别特别好玩的东西,你们要不要?你们不要的话,你们以后会后悔的,我要给其他的弟弟、妹妹去了,你们不要吗?

【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这个时候,他说有玩具的话,有种种的羊车,鹿车,牛车等等在门外,你们可以随意的去玩、去游戏。你们赶快从这个火灾当中出来,随意地到那边去,到了外面的时候我可以给你们。他们正在玩的时候,我外面给你们好玩的东西,他可能当时是不是有一些东西给他们看了,如果你们喜欢这样的话呢,到外面去,我真的给你们。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

这个时候那些孩子们听到父亲说玩具在外面,他们特别喜欢,心里很高兴很高兴的。各自都是心情特别的勇锐,特别激动。互相都是开始排队,推来推去。

就像我们下课的时候互相都是找着自己的鞋子,“就是不要碰我,不要碰我,我的鞋在哪?我的‘(hai)子’在哪?我的‘孩子’找不到,我的鞋子找不到,呵呵呵,我的拖‘hai’找不到。”

【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互相开始推排或者是推竟,争前恐后地开始走出来。

他们都是非常的——在那个时候根本不用父亲来一个一个的,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力量的时候。

现在还算是好一点,以前我们上课的时候,我都比较担心:门这么小,人这么多,那怎么办呢。有时候我们开金刚萨埵法会的时候,一两个小时都是还没有出来,所以里面的有些人都睡着了。

今天我们就字面上给大家,但字面上有些地方稍微难懂一点,还是跟大家讲一下。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这个时候长者见到这些孩子们平安地出来了,他们在一个四通八达的街头,露地坐着,相当于是十字路口一样的。这里“四”的话也是代表四谛,也有这样。没有任何的危险和障碍,他的心情也是安然无恙,欢喜踊跃,非常的快乐。

【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这个时候这些孩子们跟父亲说:父亲,你不是刚才给我们说是很好的玩具,什么羊车、牛车、鹿车,你现在赶快给我们,我们都已经出来了。

孩子都是这样的。“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维摩诘经》当中讲的吧。所以有时候佛陀慈悲地给众生一种玩具一样的,给他指一个路。比如我们跟他说证悟人无我很好的,这是最好的究竟,然后他到了那里以后,再给他讲更深的。比如说实在是不愿意上学的这些孩子的话,父母给他说,你幼儿园毕业以后不用读书了,你可以到幼儿园;然后幼儿园读完了以后,你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读完了以后就不用读书了。然后他拼命的读读读,到了六年级以后,不行,还要读中学、大学。

所以一个一个地,所以我们声闻乘的话呢,暂时讲一个空性,佛陀暂时让他们离开火宅般的痛苦的轮回。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

佛陀告诉舍利弗:这个时候长者就给他们赐了每一个人一大车,刚才玩具的车。而且这个车特别特别地好,它又高又宽,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宝珠庄严,它的整个周围的车厢也是七宝的栏杆,四面悬挂着一些宝铃。

【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敷婉筵,安置丹枕。】

尤其是在这个上面设有一些幰盖,像佛幢和宝盖一样的,还有以各种奇宝,各种珍奇的宝物、杂宝装饰着。中间的上面都有一些不同珍宝的绳子交错着,还有垂着各种颜色花的缨珞。里面铺着一些好的、柔软的坐垫。安置一些红色的枕头。

【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

白牛进行驾驭,而且这个白牛肤色也是洁白的,形体也特别的好看。它的力量也极其强壮,它在行走的时候也特别平稳。

不会像现在我们坐一些破车一样,路也不好,全天也全身心的按摩,到达那里以后的话,整个内脏都已经不知道变成什么样。

前两天我坐一天的车,到了这里以后又要说开会,又要说上课。上课的时候好像有点晕晕的,感觉整个身体的里里外外,全部是一个很好的运动。

【其疾如风。】

当时他的车不是这样的,非常平稳的、平正的。而且也特别快,像风一样的。

【又多仆从、而侍卫之。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

还有很多的仆人、侍卫,也是保护、护着。那么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这个车这么好呢?其实他这里比喻成解脱的一些,比如说圣者七财,有很多很多的功德,比喻成这样的。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这个长者财富无量无边的,他有种种,伏藏着各种珍宝。然后他自己也是这样想,我财富有这么多,不应该给这些孩子们比较下等的车子,而且这些全是我的孩子。

现在很多富贵的人也是这样的,把钱全部都是留给自己的孩子,不给其他的可怜众生,身边有什么病人、可怜的人的话,他从来都不给。这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亲人的话。现在很多的这种,财富想着自己的。

【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

他也是想:这些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应该给。而且这些孩子们不应该对他们有偏袒的,都是要平等地给。我给他们七宝的大车,七宝大车的数量也是无量无边的。各自喜欢的都可以给,不应该有什么差距的,不应该有分别的,好好的平等地分给他们的。

【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

为什么呢?他想我这么富裕,我的财富给一个国家的人们都不会缺少的,更何况说自己的孩子。

藏文当中说:我的财富给一切众生,好像有一切众生的意思。

【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那么这个时候,这些孩子各自都得到了大车。他们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以前根本没有想到的,“得未曾有,非本所望”。根本前面都是没有想到,父亲给他们这么好的,所有的这些财富。

再讲一点点吧,是吧。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

佛告诉舍利弗:你是怎么想的,这位长者对诸孩子给这样的珍宝的车子。但是他说,你们要出来,给你们这样的车,难道他会说一些虚妄的语言吗?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

舍利弗告诉佛,说:没有,世尊,没有说。因为这位长者让这些孩子避免灾难,保全他们的生命,所以这不是妄语。

其实这里我们发挥的话,还有很多发挥的。佛陀告诉我们这些不了义的这些法,暂时的这些法呢,实际上不是说妄语的,是救度我们的一个目标。更何况是佛陀真实给我们所讲的那个——比如说空性也好、光明也好,我们还是有所得的,所以这不叫妄语。

【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

为什么呢?如果保全我们的生命的话,其实这是更好的一个玩具。

实际上它有两种意思,在汉文当中比较难懂一点。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们,刚才如果在房子里面的话,肯定被烧了,但是他们出来的话,他就已经保全生命。保全生命的话,实际上给他们是最好的一个玩具了。你生命都没有,身体都没有的话,那玩什么,没办法玩的了。所以,这实际上是给他们最好的一个玩具。

【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

更何况说后来真的从火当中已经——不但他们保全身体,而且在犹如火坑般的轮回当中让他们解脱出来。

解脱出来的话,更不用说了,当时长者说,你们出来的话有玩具。但玩具,一个是保全生命,是一个很好的玩具。更重要的他们已经解脱了痛苦的话,那获得的智慧更是最好的玩具了。这个意思。

【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

世尊,如果这个长者,哪怕对他们一个小车都不给的话,也不算说妄语。一个车都不给的话也不算妄语。

【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

为什么呢?因为长者他前面都是想:我应该用方便方法来让这些孩子解救出来。这样的话呢,以这样的想法的话,实际上是他不是妄语的。

佛陀给我们讲一些不了义的话,到底是不是说一些妄语呢,其实不是妄语的。不是妄语的目的,他也并不是为了自己什么,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就是让我们不要在轮回当中受苦,这样的话他有一种方便的语言。因此佛陀刚开始的时候会想:我要把这些救出来,依靠这种因缘,绝对不会妄语。

【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更何况说他自己知道自己有无量的财富,想给这些孩子都分个大车。

所以佛陀所说的根本没有任何欺惑的语言。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

所以佛这样告诉舍利子以后:“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你说的真的对呀,你这个舍利子很不错呀。

好,讲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