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妙法莲华经释21

妙华莲华经释

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妙法莲华经第21课

(师念藏文传承)

十五分钟啊!下面讲《妙法莲华经》是吧,不要打瞌睡啊,打瞌睡的话传承都得不到,不要说听到这个……。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讲《妙法莲华经法》。《妙法莲华经法》当中前面第一品、第二品,第三品讲的是譬喻品,第四品信解品。信解品像以前汉地的一些,窥基大师他们有些人认为,这个信解品跟释迦牟尼佛所转的法轮当中的第三转法轮密意相结合,也有一些智者这样来解释的。

信解品主要是讲对大乘的信解方面的。所谓的信解就是信心,大家都知道。对大乘法有信心,而且这种信心完全是无碍解、通达的。一般的迷信,简单的信心不叫信解。

这个我们先应该跟大家讲一下,《法华经》,如果我们修行它,功德很大。这里讲两个故事,一个故事也是出自于《法华传记》里面的。《法华传记》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梁武帝那个时候,当时他要求整个全国各个省和州里面的领导,要求每个地方所有的人都要抄《法华经》,并且这个工作布置完了以后专门有人来排查。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妇女,她的名字叫神母,圣母玛利亚的圣母。然后她有点邪见,《妙法莲华经》特别不愿意抄。她自己想:“那我这一个月当中在别的地方躲着,‘运动’过了以后再出来。”然后,她就躲在一个庙里面过了一个月。过了一个月,觉得肯定这个事情已经完了,然后出来的时候,她在路上看到一些这个士兵“警察”,这个时候她特别害怕、拼命地跑,认为是来追她,她很害怕!后来她路上没有注意,就摔倒了,摔倒之后好像昏过去了。最后到了中阴阎罗法王那里,阎罗法王就开始呵斥她,但是说:“你寿命还没有尽,你还是回去!”。她自己也承认以前对《法华经》不恭敬,阎罗法王也说,你对这样的经不恭敬而导致你差点不是死了!她自己也特别的后悔。她回到人间之后,她就拼命地抄了两部《法华经》。原来是不想抄,后来她就真的做了,并且出家为尼,有这样的故事。

所以我们对《法华经》的法本,包括抄写也好、印法本也好,很多人都是比较重视,这个是很有意义!当然有些人故意为了自己出名,烧《法华经》。现在最近也有一些人,这些人可能外道,不是佛教徒。

这是一个,还有一个。

有这样的一个公案,好像不是《法华传记》里面,另外一个《法华经》的一些功德当中。有一个人她原来是个出家人,后来她还俗了,一个女众。还俗以后,生活特别特别贫穷,后来她生个孩子衣服都没有。她以前出家的时候把《法华经》抄在一些白布上,然后把那个白布拿来给孩子做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的母亲身上就生各种疮,并且有很多白虫吃她的身体,非常非常的痛苦,后来她在哀嚎当中已经死去了。死去的时候,在空中发出一个声音说“坏经为衣,得此华报,果在地狱”意思是毁坏这个经典,为衣;“得此华报”得这种暂时的果报,“果在地狱”真正的果在地狱当中。

所以我们对《法华经》的法本也好,对《法华经》包括包它的布、抄《法华经》的纸,这些应该要恭敬供养。有生之年当中大家应该这样,否则的话,也许不一定能毁坏别人,比如说有些人故意烧《法华经》、有些人诽谤、有些人甚至以各种语言来攻击的话,也许在即生当中明显地自己也会有感受的,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注意。

一个是功德方面的,一个是不恭敬、过失方面的,讲这两个公案。

【信解品第四】

下面接着讲,我们今天讲第四品,也说是信解品。这个信解品讲的时候刚开始说: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稀有心,欢喜踊跃,】

“慧命须菩提”,也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他这里的这个须菩提,对,应该可以这么讲。还有摩诃迦旃延尊者,我们经常说嘎达雅那,还有摩诃迦叶尊者、摩诃目犍连尊者,这是当时在声闻团体当中非常年老的长者。那么他们从佛那里闻所未闻的前面非常稀有的,释迦牟尼佛当时亲自授记舍利弗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授记。当时他们亲自在佛的法华现场当中听到这个授记的时候,大家整个法会当中非常欢喜、稀有。而且他们也并不是,因为这几个尊者他们都没有得授记,但是他们很随喜、很欢喜。

不像我们有些人,在同一个场合当中得分高了,别人得奖的时候,一大堆不高兴、起嫉妒心、伤心:怎么别人得到我没有得到。并没有这样的,你看这些阿罗汉还是跟其他有点不同,他们非常的欢喜,觉得也是非常稀有,以前都是没有这样的事。

【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屈躬恭敬,瞻仰尊颜、】

他们欢喜踊跃以后,从坐垫站起,整理各自的衣服,然后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向佛合掌,并且身体恭敬地鞠躬,一直非常欢喜的姿态看着世尊的面容。

他们这里说是,对,这些长者,他们都是,当然这些长者也是这样的阿罗汉的话,他们也是整理衣服。

我也在这里想说一下,我们有些出家人,希望衣服应该经常,你如果是出家的话,应该出家的衣服随时都是要整理好,尤其是出门的时候、进城的时候,或者说僧众里面的话,有些人随时都僧衣穿得非常整齐、文雅,看起来也是很如法的。有些人的话好像疯疯癫癫的,济公和尚的妹妹和济公和尚的哥哥出来了一样的,有点颠颠倒倒的、看起来也是,有时候看起来也是特别不庄严的。

希望不管在任何场合当中,一般汉传佛教很多出家人的行为很寂静的,但是跟南传佛教相比,的确我感觉南传佛教的很多出家人的威仪是更加清净的。比较而言,我们藏传佛教的有些出家人,有些还是可以,有些的话,就有点看起来的时候比较......这个怎么讲呢!那天我们说,最近喇荣饭店这边不是有个咖啡店嘛,我说要求管家不要让他们来,不然看起来有些喇嘛的行为不是很舒服的,也没有什么很严重的、犯什么的,但是整个走路也好、说话也好,很多行为不像一个很寂静的出家人。有时候也可以看得出来吧,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大概也可以推测,出家人方面,出家人的威仪也很重要的!

作为在家人也是一样的,作为佛教徒希望,我们有些佛教徒特别陋,穿衣服也好、也不洗脸、也不洗头发,穿的衣服也是特别脏。尤其是藏地呆着的有些居士,看了都是特别——接近的时候,好像还没有来,都是有个臭味。有些人,不是所有的。有一些是根本在藏地也许条件比较差的,但现在不管在哪一个寺院里面都不是那样的,应该搞好卫生的话,有些是比藏地老乡还差的,藏地老乡的话他本身卫生观念比较差一点。

但是我希望有些学藏传佛教的居士,你到藏地去、你学藏传佛教,不要没有成就,装着成就者,这样的话不是很好的,尤其是衣服的一些整理、庄严。我们看到一个场合当中,别人的衣服、别人的气质,可以看得出这里的品味。所以有时候,没有素质的这些人吵吵闹闹的,到哪里都是大声说话,有些场合当中,有些一看都是不是很有素质的一个场合。所以作为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威仪。作为在家居士的话,在家居士也有威仪。到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时候,有非常明显的感觉,很多地方是我们的整个综合素质,的确还待有提高。

所以有时候,我们这里说是像阿罗汉的话也要整理衣服,更何况说我们凡夫人,经常自己在各方面应该要学会用正知正念来观察自己的身心。自己说的话怎么样的,说话也是在不同场合当中应该是比较文雅的。

好像走路的时候,那天看两个出家人在那儿走路,也是我们这边的。我问了:你们是哪个班的?虽然他们没有做什么大的不如法的事情,但是还是行为上是,不是很如法的,包括走路,可能没有学过戒律。因此我们要求出家人最好还是要学戒律,威仪上你应该要懂得出家人有什么样的行为,这个也重要,作为居士也是一样的!

这里,阿罗汉都是需要整理衣服的话,我们其他人更不用说了。

【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迈,自谓已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时这些阿罗汉,四大阿罗汉,代表一些声闻在佛面前陈白,这样说的:我等这些阿罗汉已经居住在僧众之首。他们是长老。还有谈年龄的话也是年老体迈,已经很高龄了,还有自己认为已经获得了涅槃。所以现在度众生,这些的话“无所堪任”,其他没有的,也没有求大乘所讲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他们在佛陀面前很真实地讲了,我们在这边听法已经很长时间了,而且算是我们是长老。我们现在这里有些大法师:我们已经是大法师了,现在已经年老了、身体也不太好了,现在我们就不求什么度众生啦、出去讲法、带班啦、讲五部大论啦,这些都是没办法的!现在我们还是去附近的马尔康、康定呐,在那边修行修行就好了!这样也不是很好的,对吧?长老的话也应该要,他们最后还是自己也认识到自己怎么样的。

【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

世尊往昔一直说法,一直到现在,说了这么多年的法。我们也一直听着世尊说法、讲课。因为时间太长了,现在我们在世尊面前听法有点——身体也疲厌、心也有点劳累,而且我们只是单单地观想一些我们小乘当中讲到的本体空性、自性无相、果无愿,无作无相,也就是说三解脱法门,而对大乘的菩萨的游戏神通,还有清净国土、成熟众生、成就众生,这些心都没有什么欢悦,没有什么欢喜心!

他们就直接地讲了,因为我们在佛面前已经很长时间听法,这样一来,我们就一味耽著小乘的果位,没有度众生和菩提方面的欲乐。

【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证,又今我等年已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

这是为什么?主要原因也不怪我们,世尊让我们出离三界,获得涅槃。您刚开始讲四谛法门的时候,跟我们都已经讲三界犹如火宅,要出离三界,一定要获得阿罗汉和涅槃的果位。所以,我们现在年龄都已经高了,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话,我们“不生一念好乐之心”。

他们说:我们可能发菩提心、一念的善心,度众生,这些都是没有这个想法。

可能我们有些道友也有这样:噢,现在听了那么多,十年二十年,现在都算是可以的!我度啥子众生哦!我还是自己好好地修行修行,这样可以了。其实这样也不太好。我们大乘佛法听了那么长时间,越有这样的话,我们还是要有一种度众生的心,而且不仅仅是度众生,除了讲经说法以外什么都不干。

我们有些法师也是,我好像每天这几个法师作为这个例子一样的。但实际上他们是代表,法师的话,广义上所有的男众、女众都是法师,所以你们不要认为几个堪布堪姆,哦,天天堪布批评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有些法师的话,觉得只讲经说法是可以的,其他什么事情都不想参与,这也不一定是很好的。你以后真的有弘法利生的机会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有时候,可能一边培养讲经说法,一边的话也会懂得基本的人的一些交往。

所以我都有时候自己在想,那天有些人说我累不累,我说:不累!他说:为什么?您现在学校、做慈善还要在这边讲课,还要建经堂。我说这些事情,哪怕是我跟世间的唯物论的一些领导开会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修行。如果是修行的话,是善法!善法的话,我们很多人是愿意做的。所以表面上看,我今天去跟孩子们讲课,我今天跟建筑工人一起谈建寺院或者一些设计,我就谈这个。但表面上看来好像我是谈工程,我跟政府领导一起天天“同流合污”,也不是,但实际上是我自己把握我自己的心态。我确实觉得这是一种善法,我的意乐,我也没有想自己搞什么,应该是为做什么,这样的话,如果我觉得这是善法,这是一种修行。

所以我们很多道友也应该有时候思想稍微就有点儿,除了闻思以外什么都不会的话,到一定的时候真的变成书呆子。就像现在汉地有些大学里面有一些书呆子知识分子,只是课堂上讲的话他会讲,下来之后做人特别差,什么都不会,连特别简单的一个问题,他自己最后也是很苦恼的。所以有时候接触一些人应该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学习。你遇到一些脾气不好的人、见解不同的人、行为不一样的人,这样的时候,你从中也可以学到,也许你的行为和你的有些语言逐渐逐渐能感化他们。或者有时候我可能烦恼有一点,但是从总体上讲,我把它当作一个修行的话,我不会累的。修行人,你看怎么从这里到拉萨,走路过去或者是磕头的话,他心里面觉得是这是一个修行。如果修行的话,有一个非常坚强的意志,不会有特别的劳累。

所以我们有时候不要老是认为,我现在老了,我现在身体不好。身体真的不好的话,也可以我们检查嘛,你检查报告给我,我看看真的这么严重吗?我自己不懂的话我请几个专家看看,这个是真的这么吗?有些时候心有点生病的话,认为身体也生病了,也不一定。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稀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下面就是说,他讲了:我们不想学大乘佛法的,但是我等今天在佛面前已经亲自听到了,有些声闻,代表性的。因为下面有个授记品,授记品里面有好多好多声闻得授记了。首先第一个是舍利弗是已经得授记的。所以他说:今天我们听到了,有些声闻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授记,这是非常欢喜的事情,从未有过、非常好的。我们“不谓于今忽然”,万万没有想到,不料——没有想到今天突然听到这么非常稀有的、而且自己也感到特别特别荣幸,获得了大的利益和大的一些欢喜的事,就像是天上降下了无量的珍宝一样,“不求自得”。

声闻的话从来都是一直想着自己解脱,也没有特别求菩提,也没有想度化众生,也没有想清净国土。但是我们在没有求的过程当中,突然自己已经这样得到的话,那这是特别开心的事。所以他下面要讲一个故事,今天的这一堂课当中讲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我没有详细看不知道会不会讲,不过不会讲的话你们也会。讲故事方面你们应该比较不错的。声闻得这样的授记,感到非常稀有。

《法华传记》当中我记得还有一个,一般的一个僧人得授记的有一个公案。这个的话,可能像舍利弗那样了不起的声闻也有授记的,有些人修行比较好的话也有授记的吧。

《法华传记》里面,这里面有一个出家人叫做是僧定,僧人的僧,决定的定。他从小都是特别喜欢通过《法华经》,每天基本上是夜不倒单,也说是不睡眠,但不知道真正睡不睡眠。他就非常专心地依靠《法华经》来忏悔、修行,一直是这样的。但后来有一天的时侯好像七月十四日,他在自己的道场前面的光明当中见到佛,见到很多佛对他一一的授记。

首先是毗婆尸佛跟他说:你在将来某个时候,通过《法华经》你罪业得以清净了,你将来会得授记,我们只是作证而已等等。后来七佛都已经出现跟他这样说的。还有我们贤劫当中的九百九十六尊佛都出现,最后一个释迦牟尼佛出来给他授记说,他将来变成普明如来。这样授记,这是一般的一个僧人他通过修行而得到。

释迦牟尼佛的话,因为他是我们教法的本师,他亲自授记。因此有些时候想,《释尊广传》当中也讲了,其他的所有的佛对我们也很亲近,也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跟我们自己有缘的佛陀的话,我们祈祷的时候也是更重要的!

我们每天念诵的时候也是一起念释尊的祈祷文,我们祈祷的时候,有时候应该,怎么讲?祈祷还是有一种方法,比如说我要念莲师祈祷文的时候,有时候发出一些声音,然后内心当中一直观想,好像把眼泪都流下来了,还有内心当中汗毛竖立,那样的信心的话,佛对自己的加持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念诵当中也是勉勉强强的,边打瞌睡边吃东西:“嗡玛尼巴美玛吽”,这样的话它的效率也不是很高的。所以我们有时候祈祷的时候,祈祷的这种方法也很很重要!

所以在这里就讲到,佛陀释迦牟尼佛给他也是有过授记。可能有个别一些人,利根者的话,在一般的修行过程当中,在他的清净显现当中或者是梦中,也有得这样的授记的,这是在这里讲一下。

下面主要讲,刚才那些声闻很高兴,觉得是我们没有这样求道的话,今天怎么会是得到这个授记,多么高兴啊!不求自得,非常荣幸!这样讲的。

那下面讲一个比喻。

【‘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

 “世尊”,这四位比丘都是跟佛陀讲的。说是我等今天想说一个譬喻来说明,我们刚刚讲的不求自得的这个道理。

曾经有一个人,他有一个年幼的孩子,后来不小心,父亲和这个孩子离开了,那个孩子已经离开了这个父亲。这个父亲他也是离开之后去其他的国家过了十年。

他们父子两个可能,他孩子的母亲是死了呢,还是是抛弃他跟别的人去了呢,不知道。凡是古人也是这样的,现在也是这样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吧,就各种各样的情况。然后凡是这个母亲没有提。那这个,我也没有必要去查,呵呵。

【或十、二十、至五十岁,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然后他过了很长时间,过了十年。因为父子离开,孩子很小的时候都已经离开了。然后过了十年、二十年,结果五十年了,五十年以后的话,刚才这个孩子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他非常穷苦,穷苦潦倒,并且到处流浪,四方求衣求食。渐渐地,他就回到父亲所在的本国去了。

他们两个中间可能不知道什么原因走失了,孩子都是已经五十年跟父亲没有见到,已经走失了,最后的话就回到一个地方来了。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

他的父亲也是,刚开始很想来寻找吧,但寻找的话,一直得不到他的孩子。他也是到处寻找、到处去,后来终止在一个城市里面,最后安居落户吧。

在一个城市当中的话,这个父亲,其实这个跟我们现在的有些公案、有些故事,包括有些电影的题材和框架比较相同的。

【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

但是这个父亲,跟孩子的命有点不同。他特别的富裕,他家中有,他后来安家落户以后,他家中有特别大的财富,财宝无量无边的,有金子、有琉璃、珊瑚。藏族人特别重视的是珊瑚,好像汉地最重视什么?钻石是吧?钻石还可以。珊瑚、琥珀,还有玻璃珠,玻璃珠是水晶念珠,等等等。还有他的整个宝库都是满满的珍宝。

现在很多富翁,珍宝不一定觉得很重要的。现在藏族有些人是把金戒指,这里一个、这里一个、这里一个、这里、这里、这里、这里,把十个手指全是金戒指,也有这样的。

【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客、亦甚众多。】

还有他有很多的仆人,臣佐,可能跟随他的一些居民,一些跟他的仆人、丫鬟,有很多侍从他的。然后有大象、骏马、车辆,牛、羊等等有特别多的,那个老富翁还是比较多的。然后“出入息利乃遍他国”,也就说是他整个经济的收入涉及到很多国家。现在我们有些上市公司,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当中都有他们的分公司,或者说他们的一些连锁店等等,像这样,各个国家都有。还有他的一些“商估贾客”,商人吧,做生意的这些人的话,熟悉的人也特别多。

因为有钱的人,他可能跟其他各个国家的人,包括各个做生意的人,来自各个国家的这样的人。父亲特别有钱,孩子的话特别没有钱,他们两个的命运也是不同的。

【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这个时候刚才贫穷的这个孩子,到处都去流浪,最后他也是,不可思议的缘分,经历过很多的国家和城市以后,最后他父亲所在的这个城市当中,他也已经到了那里。

【父每念子,与子离别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

正在这个时候,这个父亲经常都是特别特别思念他的孩子。他就经常心里想,现在都是离开孩子已经有五十多年了。藏文当中五十年,这里汉文当中是五十余年。但是他一直从来没有跟别人说,我有个孩子从小都是已经离开。

他可能有一点自尊心吧,他也没有说,也没有说他孩子的母亲怎么样、孩子怎么样啊,什么都没有说,因为他现在比较成功,他不愿意。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的吧,“你们这个家里有多少?”“我们家里有,还是挺好的;”“你们家是哪里的?”“我们家很复杂的,东南西北都......”。有些人特别好像连自己的身份什么都特别特别,其实这个也没什么。如果你的家是比如说北京、上海的话,上海有那么多人,光说个上海也不要紧的,但有些人特别注意。“你们家有多少人?”“我们家还是有很多很多人。”用很多、很好,用这些来说。

【但自思维,心怀悔恨,】

这个老父亲也是这样的,他从来跟别人没有说过“我有个孩子已经离开了”,没有这么说。但是他每一次独自一人的时候特别思念他、特别想他。有时候特别思念,有时候很恨他。

是不是恨的原因他当时跑出去了呢?还是后悔啊?反正有各种心态吧。人一般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很多痛苦、烦恼、开心,然后离开的时候也有很多烦恼、痛苦、思念。这些是一个正常现象。

【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珠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没,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殷勤、每忆其子。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他自己想:我现在已经年迈了、已经老了,老了以后这么多的财产,什么金子、银子、珠宝,全部都是已经满满的仓库了,没有孩子后来一直继承下去的。一旦我离开了这个世间,我死的时候,所有的家产全部都已经散失了,没有人托付、没有人来管。所以他就特别特别地想,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重新得到,得到之后,他把他的所有的家产,让他来管的话,那多么快乐,没有任何忧伤。一直是这样想的。

其实这个有很多程度上面比喻,比如说《楞严经》里面讲,佛陀经常是想着众生,众生也是。佛陀就像父亲一样,众生就像是孩子一样的,如果佛陀经常想,众生没有想的话,那这个因缘也很困难的。如果我们众生心里面念佛、忆佛的话,那么佛也会现前的。《楞严经》里面也是说过:“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所以如果众生经常想佛、经常忆念佛,这样的话,当前也好或者是将来一定能见佛,去佛也不是很远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比如说老父亲思念孩子的话,他也是有这样的。佛跟众生或者孩子跟母亲之间的比喻经常说明什么呢?经常说明互相有一种忆念,互相有一种忆念的话,依靠忆念的无形的力量也有聚合。比如说这个父亲经常想到孩子,而孩子也可能会想到,但是很好奇的、很稀有的,因为他们两个的思念,突然或者好像表面上看来是凑巧的,碰在一起的,连世间都是也有这样的因缘的话,更何况是我们真正的、不违规律的忆念佛陀的这种功德,更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我们如果忆念佛、经常想佛的话,那么佛的加持自然而然地现在我们的心里面!虽然佛经常加持和垂念众生,可是我们众生没有去想、没有去忆念的话,也是得不到的,这个因缘。所以我们有些人说是:“不用念佛,念佛是一种执着,没有必要的。佛陀慈悲平等一切众生。”是,这个说法是对的,佛的慈悲是一视同仁,对所有众生,可是我们自己没有恳请的话,都没办法的。就像是一个特别有钱的人,但是他看不到哪些乞丐是需要帮助的,所以如果乞丐没有来乞讨的话,这个有钱的施主不一定能给他。

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学会祈祷,作为佛教徒的话,学会祈祷上师也好、祈祷本尊也好、祈祷佛陀也好,这样的话,如果你越用虔诚的心来祈祷,你获得的加持是越多的。《前行》里面也讲了吧,如果你有上等的恭敬心和欢喜心,得到上等的加持和悉地,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同一个人、我们现在同样的场合当中,有些是恭敬心来每天祈祷佛陀的话,佛陀的加持每天都是得到的。有些人听完课,《妙法莲华经》扔在很远的地方,自己边唱个歌,开始看一些明星、看一些的话,那得到明星的加持。你就看哪个歌星的歌、哪个明星演的电影,这样的话你会得到他的加持。但是他的加持是什么样呢?你也不可能变成一个明星,所以你的烦恼也许是更多的。如果我们祈祷出世间的这些诸佛菩萨,让我们的心态更加平静,烦恼逐渐逐渐消除,非常有意义。所以修行好不好的人,也是靠自己的忆念和修行,也很重要。

那么下面紧接着这个故事,刚才不是那个父亲一直在思念,刚好他在正在想的时候,他的穷孩子也,穷孩子说是孩子,但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那这样的话父亲肯定也是七十多岁了。我在算,因为他可能二十多岁以后,不知道。不过现在好像生孩子——那天我们去非洲的时候,有些是十二岁的时候生孩子,有一个十七岁的一个女孩子,她生了两个孩子,已经结婚五年了,当时他们的这个传统是什么样,我不太清楚。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

当时尊者们告诉世尊,这个时候的孩子,他到处都是打工、佣赁,他到处可能做一些比较低级的工作,辗转、最后因缘很巧缘合,缘起不可思议。打工的这个儿子他到处——我们现在很多的电影里面也是,最后落到这里,其实这个专门来演一个的话,还是可以的。我当导演,或者是,可能演员不行,导演可以。到时候电影已经弄好了以后,别人呵斥,最后我都,不出名的话不行了。也有这样的吧,大家知道。

【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

然后辗转,最后到了刚才很富贵的父亲他的那个院子里面了,然后这个时候,那个穷孩子,他站在门的侧边。

【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

又远远的地方看见了他的父亲,他都没有认识,当时孩子没有认识他,看到父亲他坐在师子宝座上,双足都是在宝几上。珍宝的坐垫和凳子上。

【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值千万,庄严其身,】

然后有很多的婆罗门、刹帝利、居士,许许多多的人都已经围绕着。

有钱的话,肯定左边、右边,很多人围绕着。然后有珍珠、各种璎珞,价值千万的这些,他自己身上也可能特别喜欢装饰的。像泰国,有些国王的话,身上还是有很多的装饰的。以前藏地也是这样的。现在汉地的一些官员的话,越有钱的越——我以前看到一个特别有钱的,他那个鞋都是破破烂烂的,有些是装着比较贫寒一样的,看起来。这也是一种修行。

【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

刚才这个老富翁还是有很多的仆人,有些仆人拿着这个白色的拂尘,在左右两边持着。然后他上面有宝帐、宝盖,还有垂着一些各种花鬘的幡,香水也是满地都是洒着的,满地都是“名华”,各种花。还有很多的宝物取出,有可能有很多珍宝进来,收入,也有很多珍宝,给别人的。“出内取与”外出、内进,有很多给予、得到等等,如是各种各样的装饰,他的威严和尊严跟其他人都是根本不同。

他的儿子的话,远远的地方看到那个,哇,这个人很有,不但是他有这么多的财富,而且他摆的架子也是周围的人很多都是拥护着他。

【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我作。”】

这个时候穷孩子见到自己父亲的势力,他都有点害怕了:哦我怎么突然进到这个地方来了,看起来有点——他心时就恐慌起来,他后悔来到这个地方。他就暗自地想到:哎呦,这个人是国王呢,还是个大臣呢,还是个什么人啊!我不应该来到这里,不是我该来的地方,有点害怕。然后他说:哎呦,我不如早一点去一个比较贫寒的地方,来求自己的衣食就好了,如果时间长了住在这里的话,很有可能我会遇到一些危险、逼迫、压迫等等等,他就有点害怕。

【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然后他想完了以后,赶快跑。

他一看,远远地,他没有认识父亲,但是他很远的地方看到父亲各方面的一些行为,他就觉得:哇!这么富贵!可能我们有些人,比如说觉得自己身份比较卑贱,一下子就进到一个特别金碧辉煌的皇宫,这个时候就有点害怕。哎呦,我可能不该呆在这里,我不是这里面呆的人。他就准备往后跑,很快就往后面跑。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

这个时候,他父亲,长者在师子座上见到,很远的地方见到他的孩子,他马上认识了。已经隔了五十年了,现在我们有些孩子十几年以后互相都认不得,也有这样的。但是这个父亲他比较不错的,智慧和那个。他一看都是很远的地方看到那个穷孩子。穷孩子那个时候他也不是个孩子吧。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在那边看到了,看到之后他已经认识了,他心里面非常非常的欢喜。他心里面想:哎哟!我这么多的财富终于还是落地,有希望了、有依靠了,我天天日思夜想、天天想到的这个孩子,今天我已经见到了,他自然就来了,来了以后我特别特别高兴。他想,我现在年龄虽然老了,但是我对我的财富、我的孩子的贪执和我的执着还没有老,应该是还是跟我年轻时候的一样,今天我见到孩子多么高兴。

如果其他人的话,大声地哭着去抓着他。但他是比较有智慧的人,他并没有这样的。因为那个孩子,他的穷子可能看了以后害怕就走了。

【即遣傍人,急追将还。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闷绝躄地。】

走了以后,他马上派一些人,要求他们尽快去把这个人抓回来,刚才那个穷流浪汉抓回来。当时那个穷子特别害怕,他们在后面追他的时候他也特别害怕,他认为可能刚才真的不该来。他一边跑一边说:“我没有犯什么罪,为什么要抓我啊?”但是结果,因为那个长者要求他们必须要抓过来。所以说,他们就不听他,他喊也好、哭也好,不管怎么样,他们就听长者的话。他着急的时候,他们追的越厉害,最后把他抓回来了。抓回来的时候,当时那个穷子心里面想:我没有什么罪,既然他们把我抓的话,那肯定结果是不会好的,要么当我囚犯,要么可能把我杀死,这个时候他就特别特别的更加惶恐、更加紧张。后来在特别紧张的心态当中,他已经闷绝,已经昏倒在地了。

他就昏过去了,他特别害怕。有些人可能身份比较低贱的话,别人这样抓的话,还没有做什么惩罚的时候,他就害怕而昏厥了。这也是对小乘的一个比喻,小乘者的话,他对大乘的有些行为实在是没办法接受。

我们不是《前行》里面讲了,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的时候,刚开始有两个比丘来了,讲十二头陀行的,给他们讲人无我的时候欢喜的不得了;给他们讲法无我的时候,他们有点开始害怕起来了;然后讲《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时候,他们捂着耳朵就跑了。所以我们给他们讲空性的话也是这样的,有些人让他学佛的话,他特别特别的害怕。我们有些道友的家属、家人,“你只要不跟我说学佛,我什么都给你可以;你只要一说学佛,我从此之后一定会反对你所有的人身权。”有些听说是说的特别厉害的,所以这是没有缘分的,有些只学小乘,不学大乘,也有这样的。

当时这个孩子也特别可怜,他害怕,最后昏厥过去了。

【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需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复与语。”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贵、为子所难,】

父亲看到他儿子抓回来了,抓回来的时候,他跟这些旁边的人,他远远的地方看到他们抓回来以后,他就说:“你们不要把他强迫带过来,想办法先给他身上倒一些冷水,在他的脸上倒冷水让他苏醒过来。”这也是一个办法。有些人昏过去的话,给他头上倒凉水,这样的话他会醒过来。然后说:“你们也不用跟他怎么讲,不用跟他说我说的任何的语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亲知道他的儿子现在身份比较低劣,他的意志、整个心识,也没办法跟他这样的富贵对话,想跟他直接对话的话,他根本没办法接受。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比喻,表面上看来好像是两父子的一个关系,跑来跑去,这是很简单的。但实际上,的确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大乘和小乘之间也好或者是不学佛的跟学佛的,对自己的如来藏的认识方面,有很多甚深的意义在里面。

【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趣。”】

当时父亲知道他意志比较下劣,没办法跟自己这种豪贵互相对话,知道这个情况之后,他就要求说:“你们不要给他说任何话,他是我的孩子,我是什么,什么都不要说。”要求他们“你们把他放了,他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让他醒了以后把他放了。其实他很有智慧的,有时候人的智慧还是很重要的,人没有智慧的话,做小小的一个事情最后就搞砸了。现在世间人说的是,这个弄不好,家庭的事也是弄不好,因为自己的智慧没有。因为自己没有智慧,我们有些团体,任何的事情都做不好的。如果有了智慧的话,利用他的智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应该用自己的(师用手指头脑)。

那天我见到一个世间的领导,他说:“你们也有智慧,我也很有智慧啊!我的这个脑子也是很厉害的,你们也好像写书各方面可以,我也很不错的。”他自己对自己很有这种信心。我看了以后,觉得:“是啊,我们有时候应该自己还是要清醒一点,跟人说话也好,做什么、考虑问题应该要清醒一点。”不应该糊里糊涂地一直就说:“唉!什么都可以,反正我有个吃的就可以。”(呜哇呜哇师学吃饭的声音)这样的话也不对。

有时候人不管是你有智慧没有智慧,可能也有天性的一些差别,但是稍微,一个是,人始终都是要有一种——不要天天都是痛苦。有时候我们心情不好的,这个是正常现象的。但是有些天天都是很痛苦的、天天都是很卑微的、天天很畏缩:“噢,好冷哦、好苦哦、好累哦。”有些人什么事情比较大的事情发生的话:“哎,这没有什么,我们人生当中会有这样的,比这个更大的事情也会发生的,这个有什么!”这样的话,心态一调整之后,显然外面的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如果我们心态没有调整好,哪怕是下一点雨也是:“下雨好痛苦喔!太阳很热好痛苦!唉呦,走路特别累!看到这些人也看不惯,一个个都是好像对我不好唉,哎呦,吃得也不好!现在这个世界不知道,什么都不行。”这样不行,对吧?

所以人还是有时候有点差别,你看刚才那个孩子,他说,让他放了吧!很有智慧的,那个老头子,当然他还是.....。真的,你们这个故事好好看一下,我觉得很有意义的。而且《妙法莲华经》有加持的,其他看小说这些的话,有些人跟我说他看了四遍《红楼梦》。

【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他这样说:你把他放了吧。穷子就已经醒过来了,醒过来了以后就把他放了,他很高兴,他这种欢喜心从未有过。“从地而起”,然后他就跑到贫穷的一些比较容易打工的,做一些苦活的这样的地方去了。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值。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长者他还是为了引诱这个孩子,他就设了一个方便法,他就秘密地派两个人,而且这两个人形象比较特殊,比较憔悴、消瘦,比较没有威德的,看起来脸色都是自然而然灰扑扑的。有时候没有洗脸,好像自然而然灰尘从毛孔当中开始出来了一样,一看都是,整个身上,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威德。他就看起来长相各方面都是比较憔悴的,这样的两个人,委派。说是:“你们两个出去跟这个穷子慢慢地跟他交谈,你们说你们也是做比较下等的工作的,而且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工作的话,他的工钱、工资加倍地给他可以添。穷子如果答应下来的话,你们开始跟着他这样做。如果他想知道你们两个是做什么的话,你们也说是我们是专门除粪便的。”可能穷子对除粪便方面比较有经验。如果他问的话,你们两个跟他说我们是专门做这方面工作的,这样的话比较好。

【时二使人即求穷子,既已得之,具陈上事。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

这两个去找穷子,找到他之后,就按照长者的意思跟他这样说了。说了以后,穷子他要求先付钱,不然的话,他可能比较困难吧,要到别的地方打工。但他们还是愿意给他,把工钱先付给他。然后他们一起开始除粪,做一些扫不净粪的这样的工作。

【其父见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遥见子身,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著粗敝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

因为他们还是在父亲那个院子里面,父亲那个地方做一些清洁的工作。父亲有时候看到这个孩子,他每天都是跟,还有两个工人嘛,跟他一起做除粪便的工作的时候。他有时候有点悲悯,对他生起有点悲悯,有时候有点责怪他。有一次他从他的窗户当中远远地看到他孩子特别消瘦、憔悴,特别可怜,而且他的整个身上全部都是污秽不堪,还有各种各样,特别可怜的样子的时候。父亲他自己脱下了自己身上的所有的璎珞、珠宝,特别高档的服饰和衣服,全部脱下来。自己穿着一个比较陈旧的、破烂的衣服,身上全部都是灰扑扑的,手里也是拿着除粪便的一个工具。然后他自己装着“有所畏”,有畏惧的,畏畏缩缩的,他自己也是跟一般的做这种活的人一样。前面派了两个人,他自己也装着一个这种身份跟着他们,然后告诉他们:“哎,你们快给我扫,快给我做,不要懈怠。”

他还是装着领导,本身是他这个家的主人,他自己当着这样的时候,然后这个孩子,因为他这种身份,现在父亲把自己的身份已经降低了。其实这个我们度化众生的很好的方法,我们如果是一个法师,一个出家人,这样的话,不行。这样的话,你也装着一些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不是你们出家人穿在家衣服的意思。但是有时候,他还是以这种身份,刚才那个除粪的形象,然后他就告诉他们,好像扮演他们的领导一样的。

【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汝价。诸有所需、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亦有老敝使人、需者相给,好自安意,】

然后他方便跟自己的孩子有亲近的机会。有机会之后,他就告诉他:好孩子,你可以经常住在这里,你的工作态度各方面都是比较不错的,如果你一直这里呆这下去的话,我是这里面的管卫生这方面的主要的副主任。

我给你可以加钱,钱“古鲁木”多多地给,还有你需要的盘子、米面还有盐醋等等,凡是你需要的,藏文里面说是衣服之类的。你想要什么的话,我可以给,没有任何的问题,全部都是满足你的这种愿。

【我如汝父,勿复忧虑。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

你可以把我当作父亲一样的,不要有任何的怀疑,为什么呢?因为我年龄已经大了,你这么少壮,看起来你身体也是棒棒的、不错的。这样之后我们长期,而且我发现你,所有我们的粪扫工当中。不是粪扫工,叫什么?所有的工作人员当中,你是没有懈怠的、没有嗔恨的、没有怨言的,好像其他人的恶习,在你的身上几乎都是看不到的,你是最好的。

所以他在他们的群体当中表扬一番,我们对一些声闻度化的时候也需要这样的。

【自今已后,如所生子。”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

你在他们当中是最好的,所以我也没有什么,我今后把你当作我的孩子,我的亲生的孩子一模一样的。他现在这里一模一样,没有直接,还不敢说。那么你的话,也是把我当作父亲一模一样的,我们从现在开始的话,建立这样一个关系,你把我当作父亲一样,我把你当作儿子一样,我管这项工作的,宫殿里面的这样的。

【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这个时候穷子非常欢喜,感到他自己有这么好的一个领导,很高兴。但是他自己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低贱人,所以他一直也没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没有这么讲的。

这样的原因,他已经把他当着随顺他的儿子,他的身份不明显已经过了二十年,原来是五十年了,现在在这里已经七十年了,老父亲可能九十岁了。这个过了以后,二十年过了以后,好像整个心态、行为各方面的话不像以前一样,他也不会自卑的,因为在这里呆的时间长。

我们有些人的话刚开始是特别害怕的,过了两三天以后就没有那么害怕,包括有些发心人员、有些工作人员,刚开始来的时候什么话都不说,(师模仿动作语言)打个电话(师模仿动作语言)。(师笑)但是慢慢慢慢不会这样的,有时候我们工作,工作刚开始来的时候,可能有些不熟悉,我们有些发心人刚开始招的时候也这样的嘛。最后出入各方面都比较自然。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我心如是,当体此意。所以者何。今我与汝,便为不异,宜加用心,无令漏失。”】

这些对世尊说是:这个时候长者有一次开始生病了,他自己知道自己活得时间不会很长了。然后他就告诉他这个孩子:“我现在有很多的金银财宝,满仓库都是,多少、怎么取、怎么管,这些你也比较清楚。”原来是做粪扫的,现在提升到管家。还没有说这是我的孩子,但是他现在把他提升到管家。“我这里仓库的钥匙,里面的一些进进出出的话,你来关心”,然后他说:“我也很放心的,你开始这么做”。他说:“我实际上,我跟你也没有什么差别的。你要用心地、很认真地、不要浪费地去保护这些。”这个时候穷子得到父亲的教授之后,他知道金银财宝所有的这些财富,包括他有一定的权力。这个金银财宝,包括仓库当中有一定的权力。

【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但是他那个时候还没有希望取一餐的意乐。好像对整个财富,他没有想是“我的“,比如说,我们一顿饭的食物的执著都没有,他没有这种希求心,但是他还是住在这个地方。

藏文里面说的他住在还是茅棚里面,可能也并不是完全跟皇宫般的豪华的宿舍里面吧,藏文里面说是,他还是住的地方依然跟以前的住处,然后他的心态也依然没有舍弃,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低贱的人。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忽于此间、遇会得之,此实我子,我实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父亲知道他的心态跟以前都是不同的,现在有一定的宽容,心态完全不同。以前那种自卑的心逐渐逐渐没有了。到那个时候,有一次老长者真的要接近去世,临终的时候,他把所有的亲戚、国王、大臣,包括刹帝利、居士,所有的人集聚起来。他就告诉:“你们在座的各位,你们今天应该知道,现在这位某个人”,他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有个名字好一点,不然我们就一直叫什么呢?他叫圆悲,给他取一个。“圆悲是我的孩子,是我亲生的,原来在某个城市里面,因为发生了某个事情,我们已经离开了。最后过了五十年。那么实际上我的姓名是怎么怎么,他的姓名是怎么怎么。在这个城市当中一直很长时间没有遇到。后来我们一起相遇。实际上他就是我的孩子,我就是他的父亲。今天我所有的这些家产全部让他拥有”。他里面的所有的这些财富让他拥有。

【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这个时候,孩子就已经知道了,他这个时候已经知道了,穷子听到父亲的话之后,他非常欢喜。这种非常欢喜以前是没有过的。本来他以前是没有想得到的,他没有想,从来没有想过,你看二十年他没有想得到,我要求,但结果他本身是,家产的主人是他。

其实这里面有很深的,声闻的话,他虽然没有求,但是后来授记的时候,哦,他就不求自得的。其实不求自得,也实际上是自己有如来藏的,自己有这样的权力。本来这个孩子他自己流失这么多年了,已经五十年、七十年了,七十多年都是一直流浪。但实际上到晚年的时候,他父亲死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家产的主人是自己。

所以他这里:最后的话,本来是他没有希求之心,今天如果得到这样的话是非常的欢喜。这个儿子他也认可了。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如来常说、我等为子。】

这个大富长者实际上是如来一样的,我等这些佛的弟子,跟这个孩子也是一样的。

可能后面讲其他的道理吧,也是跟上面有一点相同的。

今天讲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