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妙法莲华经释3

第三课

讲《法华经》,我们大家应该,从总体上讲都很重视传承。整个听课的精神,都还比较不错,当然也有人可能刚开始,就好奇心。然后,后来也有退转的、退失的。我想这个《法华经》,每天直播的那一堂课,如果圆满的话,到时候,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都发一个闻法传承证。因为过了一天以后的话,虽然可以得加持,但是真实的传承,得还是不得也不好说。

所以,如果真的这种传承要得的话,现在很多人是通过录音和视频来得。其实这个从长远来看,不是很好的,传承应该当场可以得的,过了以后的话最好是当时传授者面前听过的一个人,在一个人面前得。

今天有些人跟我讲,他以前听那个《大幻化网》的时候有一段,好像好几堂课落了,那么现在很想用我的录音带,或者说是用视频来接传承。但是后来的这个视频来接传承,有些人说是可以,有些人说不可以,所以也不好说。最好,比如说我以前讲过《大幻化网》,就像我们藏地一样的,哪些法师,稍微应该有德行的人。不然的话,当时虽然在场,但是行为非常不好的话,不一定听得圆满。

所以应该在一个人面前听受,这个很重要的。以后汉地要,包括《法华经》,其他很多经的传承,最好是当场得到。或者将来在当场有传承的人,在他们面前得到。

所以我也这次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在传讲的过程当中,尤其是我在念传承的过程当中,大家很认真地听。如果我念藏文传承的时候,有些文字没有听清楚。我们现场可能没什么困难的,但是在网上有时候很不好说。网络效果不好,信号不好,有这种情况。如果藏文的那一段听得不是很清楚的话,那么在讲汉文的那一段的时候,大家要听清楚。我想应该没有差别的,如果汉文的那一段听不清楚的话,前面藏文的那一段就要听清楚。

总的来说,我也希望你们这次听受的人都圆满传承。当然死亡无常,有些是可能,我也在想,生命如果没有无常的话,我也很喜欢把这本书,也就是说这个经文,全部传讲圆满。

然后你们也是一样的,最好没有什么其他的一些特殊的违缘的话,尽量地把这个传承圆满。有时候可能,我们这个寿命是无常的。

前一段时间我母亲,她很想听圆满。但是,刚好整个要开始的时候,都已经离开世间了。所以可能有些时候,就是无常随时都会来,这个也没有办法。本来她也听不懂,但是她可能会一个是听个藏文的传承;第二个:多年以来听一下我的传承、声音,包括念《普贤行愿品》,这方面就很执著的。所以说,当时我也没有间断课,这个也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整个这次,我们这个期间,你们也知道,我也没有中间间断吧。

我那天跟慈诚罗珠堪布也说了一下。慈诚罗珠堪布说,他也是以前他母亲圆寂的时候,他也中间没有为她而停课。当时他接到那个通知的时候,从喇荣这边包个车,然后到他家乡去领尸体。当时说我们学院没有公路,在洛若那个地方,他和他弟弟大概晚上十一二点钟的时候,轮流背着上来。第二天照样上课,当时讲《量理宝藏论》。

当时他母亲死的时候,刚好我是,学院里面当时不是每一个月当中,我们学院这边念经的时候有个管家嘛。我当时刚开始轮到当管家,好像还没去五台山的那个时候。1986年吧,是《时轮金刚》灌顶的那个时候,也是个春天吧。当时我给僧众要求他们所有的人参加念破瓦,因为管家可以在僧众里面讲嘛。有一个我们的根登洛若堪布,他给我说开玩笑。当时慈诚罗珠堪布叫古比堪布。然后那个根登洛若堪布:“是不是你当管家也有点偏心啊?你说:所有的僧众全部必须参加。你说了两三遍,其他的有些念破瓦的时侯你没有这么强调,是不是你有点偏心啊?是不是你给古比堪布的母亲有特别的强调,是不是啊?”

那天我们在谈这个,其实我也希望我们以后,有些父母、家人死的时候,有时候可能没办法,家里没有人照顾,这种情况可能比较特殊。但是尽量为这些亡者,为其他的人,不要断传承。对他来讲,可能我们听课的传承也尽量不断,讲课的传承也尽量不断的,这样可能比较好一点的。

只不过我母亲倒是这次,有些网上说的是什么身体缩小,这些完全是一种传言,是不符合实际的。比较符合实际的,前一段时间我来见面的时候,当时我们的小侄子,他就偷偷地拍了一个镜头。后来我看到之后,其实我们当时也有个对话。这个对话,对我来讲,应该是这一辈子当中,跟母亲最后的一个,跟她的一个对话吧。

但是她好像该讲的很多事情都已经讲了,比如说她身体比较重,但是没有什么病,很困,说话的时候都是经常就睡着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她的子女,全部都已经来了。因为这次母亲生病的时候,我们三个妹妹和弟弟全部都是白天、晚上都一直护着,大概一个多月一直是看着她。

她就好像觉得是这样的话,实际上是很快乐的,然后说她死的话也没有什么恐惧,肯定往生。还有她在学院当中,听到的法也多,参加法会的功德也大,再加上来到学院接近三十年,也没有伤害过、没有扰乱过任何一个人的心。这一点我看她好像,也是,来到这里以后,我们学院的出家人也好,以前在居士里面也是比较随和的。

所以我也希望我们很多人来了学院之后,也不要扰乱别人的心。应该有些地方的话,老年人一般离开的时候,有一种罪恶感的话,可能也不太好。不管是老年人,年轻人也是这样的。如果离开世间的时候,好像无有什么后悔,应该是有种成就感,或者对修行胸有成竹的话,这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吧。再加上他们很多可能,我们藏地的很多老年人,的确在这方面是比较可以的,随时都是好像,比如说上师如意宝、莲花生大士,祈祷三宝,随时都是有一种很虔诚的信心在里面。

我也很希望我们很多人,到了学院之后也好。不在学院,在各个城市当中的话,大家修行方面应该很重视。我以前从来也没有提过我母亲是怎么怎么样。其实对我来讲,她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她还是从小都是培养我,应该也有很多的付出,也有很多的一些,包括什么《普贤行愿品》、《极乐愿文》,很多都是她给我教,小的时候。只不过她自己不认识,所以她教的有些不是很标准的。我在念的时候,因为从小都已经习惯了,她不认识字的话,好像也不知道怎么学来的。教了以后有些地方不是特别标准。但后来看到文字的时候,但也可以。

所以,我对母亲,一方面也没有什么伤心的,但有时候毕竟是母子之间的感情也好,这种互相的忆念,也是有一些执著。一有执着的时候,我就念一个《大圆满愿词》,安住于这个境界当中,这样的话也比较好一点的。包括我前天去尸陀林,看到那些老鹰,獠牙毕露地出来的时候,有点残忍,好像接受不了一样。然后就想各种办法吧。

不管怎么样,我今天想说的什么呢,一个是我们很希望每个人不要扰乱别人的心,尽量地,不管在任何环境当中,其实对每一个人应该很重要的。同时我们有文化的人应该有文化的方式来闻思修行;没有文化的人至少也是念观音心咒。我母亲不知道念了多少。我那天问的时候,她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说是可能有一个多亿吧,一个多亿是已经念了的。她平时习惯嘴嘴唇一直一直习惯了,一停下来的时候,说话也好,什么时候,一停下来的时候,一直习惯“嗡嘛玛尼巴美吽……”一直在不断地念,已经变成习惯了。

其实在修行方面的话,我也不愿意讲什么功德和赞叹她。一般来讲,父母赞叹自己的孩子,子女赞叹自已的父母,这不是很好的,但是事实哪里有的话,真相也可以说吧,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所以,我今天说的一个想法刚才就引出来了,要想说的:大家以后为了亲人,为了其他人,尽量的不要断传承,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们很希望每个人死的时候没有这种——好像母亲当时没有什么病痛,这是很好的。我刚开始来跟她说说话,又下去复查一下,然后再上来的时候病得比较严重。当天晚上慈诚罗珠堪布也给她念了一个破瓦,也很清醒的,而每一个——我今天跟堪布说,开玩笑“你可能有点厉害”:他每次念“贺”和“啪的”的时候,她抖得很厉害,感应很强烈的。

虽然他是在加拿大,但是加拿大的声音,已经穿破了她的头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然后第二天早上,还有丹增洛若堪布和图尼堪布,他们刚好念完破瓦的时候,刚好八点钟,那个时侯就安详地,好像也是非常——没有什么痛苦。

虽然八十五岁吧,身体还是很虚弱的感觉。但头脑很清醒,她自己也说好像这几天一直很困,不太想老年痴呆症。她也知道什么是老年痴呆症。

所以我的意思,我们很多人——我也在自己想,寿命是无常的。如果是活到七八十岁,算比较高龄的了。有些年轻的时候也是离开,但不管怎么,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最好不要有很多的罪恶感。离开世间的时候,那种心态很重要的。即使你有很多的罪恶,但是那个时候觉得我已经清净了,我已经很好了,这样的感觉很有帮助往生的。

本来是修行很好的,但你接近死的那个时候,如果你觉得你是很坏的人,你造了很多罪,这个时候很痛苦,生嗔恨心,这样的话,这个也是对你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今天跟大家这么说一下吧。

最近有些人也想知道一下,到底我母亲死了,我有什么感受没有。听说有些新闻记者也是专门各个不同的地方来采访我,其实人死了也没什么可采访的,不过也可以的。不管怎么样,我们很多人——其实藏地传统比较好,念四十九天,很多念经,这些都应该是比较好的。

我们汉地现在可能现在没有完全这样的,但是也可以。我们那个《生死救度》,确实加持非常大。希望这次也是我们学院的各个班的堪布、法师、堪姆,都在念诵,也特别感谢。我倒是并没有要求,但是后来很多人也在说,如果不开许好像也不行,后来我也想,也可以,随缘吧。这次我也没有特意去执著怎么样,比较随缘,一切都是随缘的。

我今天好像耽误了很多时间,也算可以吧。这个在这里说一下,下面我们念传承。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念藏文(藏文传承)。

十分钟,念传承已经用了十分钟。

下面文字上,汉文上讲《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当中,我们第一节课主要讲《妙法莲华经》的题目和译者鸠摩罗什的一些故事。然后第二节课讲了五种圆满:本师圆满、法圆满、眷属圆满、时间圆满,还有环境、处所圆满,讲了五种圆满。那么,这样的五种圆满具足之后,下面就开始正式讲讲经的缘起。

实际上《法华经》,有很多前辈的大德,他们的注疏非常多,尤其在汉传佛教当中特别多。有一个法师讲《法华经》的时候说:以前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无尽传灯师,他当时说天台宗的《法华经》,应该从汉朝到唐朝之间,大概有四千多卷《法华经》的注疏。大概在宋朝的时候,宋朝以上,整个《大藏经》有五千多卷,这样的话,占五分之四的比例,全是讲《法华经》,也有这样的说法。

的确在一段时间,尤其是从汉朝到唐朝之间,看到有些历史,有些资料的介绍,说是《法华经》在汉地,流传得非常非常广,只不过今天,应该也不算特别的兴盛吧,可以这么讲。实际上不仅仅它是天台宗的传授,应该也有很多的,比如说唯识宗的窥基大师,他也是有《法华经》的注疏和讲义。还有三论宗的吉藏大师,他也曾经做过《法华经》的注疏,这样一来,从整个汉地的历史或者是佛法的弘扬来看,实际上它并不是天台宗独一无二的传承当中的弘法。

所以我们这次不偏堕,不偏教派,什么教派都可以。《法华经》都是佛陀所宣讲的,那么具有加持力、具有殊胜的功德力的这么一部经典。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以欢喜心来接受。

也许我个人的兴趣有关,我不管讲什么经,我还是很重视它的功德,也很喜欢。我讲《俱舍论》的时候,我说《俱舍论》特别重要,因为当时确实心里也想,哇,学了《俱舍论》应该很好的,我以后一定还要多讲一下《俱舍论》;然后我讲中观和因明,或者是戒律和任何的包括密法、现观,这些的时候,每一部论典也非常的赞叹。

那么这次我们讲《法华经》,不用我来赞叹,实际上下面佛陀也是讲了它的功德,这样之后,我们有智慧的人就可以知道这个是什么样的。从历史上也可以看出来,这么多的大德,这么多的学者和修行人,重视过这部经典。

因为后来时过境迁,历史的变异,到了今天的时候,人们都是特别特别重视金钱、地位、名声,这么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看《法华》,读《法华》,真实修行和弘扬的人也不太多。

这次是一个特殊的缘起,特殊的时代当中我们每一个人是特殊的人。我也希望你们每一个人发愿,今生或者乃至生生世世弘扬《法华经》。你们自己也在三世诸佛和上师三宝面前,可以发这个愿。到时候方便的时候,我也要求让你们举手。有些可能实在找不到眷属,实在找不到眷属的话,看看下一辈子,或者只有这样吧。有些只要有机会的话,以后我也特别希望,比如我离开这个人间之后,传承已经圆满、清净的话,你们也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讲。我也根据藏文的有些道理讲的话,希望你们也好好的记住。

因为我毕竟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法师和以藏文的这种传承为主的话,你们以后给别人弘扬的时候——我曾经在藏传佛教的,如果不想提我的名字的话,有一个法师,有一个人那里得过。得的时候,藏文当中是怎么说的,这样的话,可能互相对应。我看到汉文的很多大德讲的时候,有些道理可能讲得不是很清楚的,藏文当中一目了然,所以藏文当中不是很清楚的,在汉文当中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下面讲的时候,大家也经常要关注。

不然的话听是听了:“不知道,反正我原来听是听过的,但是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凡是我听是听过,不知道怎么解释,反正你就自己祈祷就可以了。”

这样就比较麻烦,对吧。

我们下面就开始讲。眷属全部都已经圆满,当时法华的现场是非常庄严的。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这个时候,世尊有四众眷属围绕着,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这叫做佛陀的四众眷属。他们供养、恭敬、赞叹、尊重。然后佛陀为菩萨宣说了大乘的经典,名字叫做是《无量义》。教菩萨的这种法,诸佛所护念的《无量义》的这个经典已经讲了。

其实《法华经》按照天台宗的观点,他在前面讲了六种瑞相,依靠自身的六种瑞相和依靠其他的六种瑞相。

第一个瑞相。他们说的是说法瑞,说法瑞就是佛陀当时为菩萨说大乘法,说什么样的大乘法呢?《无量义》的经典。《无量义》的经典有两种说法。有一种说法确实有这么一部经典,现在好像汉文《大藏经》当中也是有。汉文《大藏经》里面一个是《无量义经》,还有叫做是《观普贤经》,然后《法华经》。这三部经典叫做是“法华三经”。有些认为这个是《法华经》开始的一种缘起的这么一个经典,也有这样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所谓的《无量义》,只不过是《法华经》的异名。智者大师的《法华文句》里面说过,《法华经》有17种异名,其中《无量义》也是它的异名,不同的名称而已,也是这样说的。

按照藏文的话,这个不一定是另外一个经典。按照藏文的话可能前面加上一个——“为诸菩萨欲说大乘经典”。想说——“欲”,我们欲界的欲吧。“为诸菩萨欲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然后“佛说此经已”,这一句藏文当中没有看到。这样的话也是可以的。因为刚才所有的眷属已经围绕着,所有眷属围绕着的时候,佛陀为了这些菩萨想说一个大乘法。想说的大乘法实际上《无量义》。其实《无量义》在藏文当中是《大抉择经》,《大抉择经》就是指的《妙法莲华经》。所以按照藏文的《大藏经》的观点,好像不需要单独一个经典。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一切诸佛教菩萨的方法。也就是说一切诸佛所护念的,这么一个《妙法莲华经》。这个“诸佛所护念”,也有很多汉传的智者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但是这个全部变成一层意思,意思说,佛陀在四众弟子围绕的时候,佛陀想说大乘的法,大乘的什么法呢?无量义或者说大抉择的经典。那么大抉择的经典是什么呢?教一切菩萨,诸佛所所护念的,也就是《妙法莲华经》的教义和它的意义,诸佛菩萨都是护念的经。

《阿弥陀经》也叫做诸佛所护念经,有这个说法。所以说《妙法莲华经》,实际上是诸佛所护念的非常重要的经典。我们学习它的话,诸佛也是会忆念我们、加持我们、垂念我们,它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以上叫做是说法瑞相,第一个。

【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

第二个。下面是入定瑞相。按照天台宗的话,那么这个叫什么呢?佛陀结跏趺坐,然后入了三昧定。入什么样的三昧定呢?叫无量义或者是大抉择义的这么一个三昧定,禅定当中,身心不动摇。因为要说经典的时候,先佛入定。

我们有时候讲经说法也好,有时候修行的话,心完全静下来,分别念全部断开,这也是很重要的。佛陀要说经典之前,他就入于这么一个无量义或者是大抉择的三昧定当中。这个叫做是什么?入定瑞。

第三个。雨华瑞相,降下花雨。当时佛陀入定的时候,天上降下了什么样的雨呢?

【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曼陀罗华雨、摩诃曼陀罗华。曼陀罗的花,曼陀罗应该是白色的莲花。摩诃曼陀罗就是大的白色的莲花。还有曼殊沙华和摩诃曼殊沙华,这是小的红莲花和大的红莲花。这样的花雨降在佛陀的身上,还有整个聚会大众的身上。

这个叫做什么呢?降下花雨,出现这样的瑞相。当然有些禅师讲,它不仅仅是一个花,它是一种加持,它是一种表相。它外在是一种花雨,但实际上内在的话,所有的眷属和佛陀,处于另一种境界和状态当中。也有这样的说法。这是第三个:降下花雨。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第四个叫地动的瑞相:大地震动。“普佛世界六种震动”,所有世间的佛刹出现六种震动。

六种震动,一般很多佛经里面,比如动,起,涌,震,吼,觉,有几种不同的,其他经典当中也是这样讲。但是这个是不是像地震一样真实震动呢?也不一定的。出现这样的瑞相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六根——智者大师,还有很多大师讲,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识,所有的六根得以清净。应该是宣化上人他们是以六根来解释的吧。智者大师说,大地震动的每一个瑞相又分三种,这样的话,十八界。十八界清净的一种现相。实际上我们六种根得以清净,四十二种无明,得以破灭、摧毁,也有这样的说法。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大地震动,这么一个意思。也可以说,比如说以前的莲花生大士,很多大德传讲的过程当中,外面出现花雨,大地震动,真实大地震动的,也有这样的瑞相。但是大多数的话,它是内在的一种动摇,内在的一种六根得以清净的表示,也有这个意思。

这是第四个。第四个的话,地动的瑞相。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第五个,众喜瑞相。这时候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夷和优婆塞、还有天龙、夜叉、乾闼婆和阿修罗,迦楼罗和紧那罗,还有摩睺罗伽、人和非人以及小的国王和一些转轮王,他们都有未曾有的欢喜心,非常非常地开心,一直观着佛陀。

因为当时整个,一般来讲,有一些高僧大德说法也好,大菩萨转法轮也好,还有佛陀转大法轮的时候,他的整个会众,所有的这些人,都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欢喜心。

以前上师如意宝每一次传佛法的时候,的确我们下面的人都有一种,非常非常的欢喜。包括我都,每一部法我现在翻开的时候:啊,法王当时讲《大乘经庄严论》的时候,我们有特别欢喜的心;法王讲那个《白莲花传》(《释迦牟尼佛广传》)的时候,也很欢喜;法王讲《戒律根本论》的时候,也很欢喜。好像每一部经的时候,我们下面的人全部都觉得是:哇,这部经典圆满的话,我的人生真的有意义的。也有这样的。

所以当时佛陀要准备传讲,出现这样整个内外的好的瑞相,出现以后的话,所有的这些人和非人。人是大家都可能肉眼看得到的,但是非人的话,我们一般肉眼都看不到。但是他们也是非常非常多集聚在一起的,全部极其的欢喜,都一直以欢喜的眼神看着佛陀。这个叫做什么呢,应该是“众喜瑞相”,大众欢喜的瑞相,这是第五个。

【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

第六个叫做,当时佛陀发光的瑞相。这个时候,佛陀的眉间白毫那里发出光芒,照耀东方的一万八千个世界,整个无所不周遍的,全部周遍的。下至阿鼻地狱,无间地狱,上至有顶。

这里阿迦尼吒天,有些好像《佛教大辞典》还是什么,我看到那个里面说是色界的最究竟的。但色界最究竟的话,还有上面的无色界,所以应该是有顶。藏文当中也是说的有顶。整个一万八千个世界,所有的这些,下至地狱和上至非非想天之间的一切世界,都全部照耀,显现得非常清楚的。

这以上叫做六种自己方面的瑞相。天台宗一般用,但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瑞相,这是一个缘起吧,但是他们经常用这样的词,所以我们按照天台宗的有些观点来讲的话,可能也好一点。我们很多人来讲,也是对天台宗的一种学习。本来《妙法莲华经》用其他的一些论师的方式,所以我也尽量地,没有时间,不然有时间的话,我也想尽量地参考。

刚才楼梯口有一个师父说天台宗的什么部,我说稍微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他说:“要不要现在给您看?师父、师父要不要现在给您看?”我说:“没事、没事、没事,等会儿、等会儿,再过两天吧,因为我这几天有点忙。”不过我还是看吧,方便的时候还是给我带过来。我看看天台宗很多的,这次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一下天台宗的很多观点。学《妙法莲华经》的同时,我也希望你们看一些其他的讲义,比如说智者大师的讲义,比较古老,文字不是很好懂。

但是宣化上人也是直接讲,宣化上人的叫《妙法莲华经浅释》,那个就直接解释智者大师的古文。如果看它的话,也基本上懂智者大师的很多观点。

这以上叫做自身的六种瑞相。

【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

那么下面叫他方的六种瑞相。这个瑞相,在这个世界可以看得到那个地方的,刚才东方的遥远世界的,这个地方的六道众生,这是一个瑞相,看六道的那里的众生。

【及闻诸佛所说经法。】

然后第二个。见到这个刹土当中所有的佛陀,还有闻诸佛经的场面,是第二个瑞相。说法的,刚才是六道众生,然后佛陀在那里说法,其他四众眷属在听经的状况,说法的状况。

【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

然后第三个,见到那里的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夷和优婆塞,还有一些其他的修行和得道者的状况,那里的修行人。这是第三个。

【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

第四个。又见到了诸大菩萨,以种种因缘、种种信心、种种相貌行菩萨道,这是第四个吧。这个也可以这么说一下,其实菩萨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这个很重要的。

很多上师也实际上是以种种的方法,有些可能是比较钝根的众生面前讲一些比较简单的法,有些讲一些甚深的法,有些显示这种行为,有些显示那种行为,有些可能通过比喻来说明;有些是通过让别人,另一种方式来生起信心。在我们世间当中,生活方式也是不同的,有些是喜欢吃月饼,有些喜欢吃酸辣粉,有些喜欢吃麻辣豆腐,有些喜欢吃酸菜等等,每个人的爱好不同。所以菩萨弘法的时候,也是有种种行为的。

因此我们有时候,自己看不惯的时候,尽量不要说别人的过失,如果别人真的有这种过失的时候,你也可以说出来吧。看到别人真的搞世间八法,这样的时候,你也可以说出来。

但是一般来讲,每个菩萨,你看这里是说有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我们可能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个相貌对我不适合,所以很不好。因为这种信心,他是信大乘的,他是信小乘的,他是信其他宗教的,我们也尽量地不要去非议或者是诽谤他们,这个很重要的。

这是第四个,见到菩萨的种种行为,在这里也可以看得到的。

【复见诸佛般涅槃者。】

还有第五个,见得到诸佛示现涅槃的状况,从这个刹土当中。

【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第六个。涅槃之后,做佛的舍利宝塔——七宝塔,这个状况,他们去供养,去顶礼,后来示现涅槃以后的整个状况,这是六种瑞相。

当然有其他的一些讲义当中,好像第三种瑞相并不是很清楚的,但是按照我的理解、对照,虽然藏文当中没有这样分的,但实际上按照这样解释的话,应该是可以的,

所以按照天台宗的观点,自方的六种瑞相和他方的六种瑞相,以上可以这样介绍。

下面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刚才知道,佛陀当时入定以后发光,现前东方所有的世界。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

这个时候弥勒菩萨是这样想的:今天世尊现的这么不可思议的神通。你看他这样一入定之后,所有的眷属能看到东方世界当中的很多的状况。这是什么因缘呢?看到这些瑞相。

【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

那么,今天佛陀入了这样的三昧定之后,有不可思议的这样的稀有的瑞相,这个状况应该问一问,为什么佛陀示现这样的神变?它是什么意义?究竟为什么要这样现?到底这些东方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很多问题就出来了。

弥勒菩萨想,我要问谁好?谁能回答?这个一般天台宗叫“三念”,三种念头。当时弥勒菩萨就产生三个念头。

第一个念头:今天佛陀为什么出现这么好的神变、瑞相,这些为什么?这是一个念头。

第二个念头:这个瑞相到底象征着什么?我要问谁?这是第二个念头。

第三个念头:问谁才能真正对我回答,让我得到满意的答复的是谁?这是第三个念头。

当时弥勒菩萨就产生这样的三个疑问。

【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希有之相,我今当问。’】

在这个时候,他就心里面想:噢,我们今天所有的眷属当中,文殊师利菩萨是很厉害的,文殊法王子,他曾经供养、承事,恭敬过无量无边的佛陀。他应该是有经验。这个稀有的瑞相,他应该可以回答,应该问他。

他当时心里是这样想的。他先,这个问题跟谁问,后来他一想起来了:哇,这个跟其他人问,跟一个凡夫人问的话,他肯定不知道,没办法的。跟一般的菩萨问的话,他也没办法回答的。但是可能问文殊菩萨好一点,为什么呢?因为文殊菩萨以前在无数个如来前,也是作过承事,作过供养。

所以我们有些问问题的时候也是,一般稍微有一点经验的人。不然你刚刚出家的时候,你自己都还不知道什么,要跟他问问题,他不一定能回答。你要回答的话:“噢,这个上师、这个堪布、这个堪姆、这个道友的话,听说他已经在学院里面呆过多少多少年,他依止过多少上师,要问他,他应该有智慧。”不然到时候:“不知道、不知道,你不要问我这些事情,不能问问题。首先跟你说清楚啊,今天这个场合当中不能问问题。如果你们问问题,我要走了。”

我听说有些人开始讲经,有点害怕别人提比较尖锐的问题。“我可以给你们传法,我可以给你们传法,但是,唯一的一个要求,唯一的一个条件,不能给我提问题,因为我今天、不说了,这个缘起不说了,有一个缘起”。这是个别人的故事。

所以弥勒菩萨他就想,今天这样的瑞相应该问谁好?可能文殊菩萨好,因为他有经验,他肯定以前在很多诸佛菩萨面前供养、承事的时候,肯定其他的佛陀也会发光,有很多瑞相。对,佛陀说法和有些发光的话,现在我们这个《法华经》,佛陀的白毫间发出光,变成这个缘起。

《大般若经》的话,佛陀的整个身体,从脚掌一直到头顶的,全身发光,后来讲《大般若经》的。像《大涅槃经》的话,佛陀的面部发光,变成这个因缘。《华严经》里面,有些品从脚掌发光,有些从心间发光,好像我也看到《华严经》的很多品,每一品都有不同的一些缘起。

所以通过发光而示现的因缘也是非常特殊的。因此当时弥勒菩萨想,发这样的光到底是什么缘起,要问文殊菩萨。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

在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弥勒菩萨产生这个怀疑,还有其他的当场的眷属当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天、龙、鬼、神,他们也在想。

其实我们人还是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很多刚开始学佛的人都问问题,路上一般,我都不让过路。过路的时候一大堆问题,路上挡着,“你等一等,我要请教一个事情”,走路的时候的背后都大声喊:“哎,堪布等等,我要给你问个问题”。

所以有时候我都一般——提问题都是可以,只要有机会。路上要提问题的话很麻烦的,路上都在过路,哪有路上一边问问题,这样还是不行的。可能弥勒菩萨问文殊菩萨的时候也是,大家都坐在这里问的,不是在背后或者是路上看到的时候,“你坐着我要给你提个问题。你站着,我要给你提个问题”。

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很多人有问题,然后慢慢慢慢,时间长了以后什么问题都没有。我们现在学院里面呆了十年以上的人,基本上问题全部已经解决完了,就没有了,还是比较可以的。所以可能天龙、夜叉他们也是这样的,刚新来的一些天龙夜叉他们有很多的问题,然后比较旧的,就像我们那个香格拉姆,木天女,我们龙泉的那个。龙泉湖这边有一个非常厉害的龙,以前“敦珠法王”那个时代的龙。还有我们西山有个护法神,他们的话,以前在,像敦珠第一世法王、法王如意宝,很多大德面前都是听过法,他们肯定不想问问题的,这些人可能没什么问题。

【‘是佛光明神通之相,】

所以当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夷和优婆塞,他们也开始心里想:佛陀发光这样的瑞相还是很稀有的,他们并没有怎么详细说,但藏文里稍微广一点。

【今当问谁?’】

到底是跟谁问好,你看他们天、龙、夜叉、比丘、比丘尼的话,他知道是问,但是不知道到底跟谁问。弥勒菩萨知道这个只有文殊菩萨才能回答,其他的天、龙、夜叉、比丘、比丘尼的话,这是个问题。但是不知道跟谁问好呢,他们很有可能天、龙、夜叉都互相问,但互相问的话不一定能回答得很好。

【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

在这个时候,弥勒菩萨一方面解决自己的一个疑惑。

另一方面他了知四众弟子的心态。藏文里面说是了知。

【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

在汉文里面说:“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夷和优婆塞还有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他观所有的心,也说他知道所有的,他自己一方面也想解决;另一方面的话,他也看到好像也有很多天龙、鬼神,优婆夷、优婆塞当中,很多有这个问题。知道大家的心之后,他开始确定问文殊菩萨了。

【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

弥勒菩萨就开始问文殊菩萨。

他就这样说的:以什么样的因缘,出现这样的瑞相?放大光芒,照耀于东方的一万八千的国土,都照见了佛陀的庄严世界。弥勒菩萨把这个问题重申得比较广,以偈颂的方式来宣说,因为这个问题。

下面是弥勒菩萨问文殊菩萨,大家要知道这个情节是怎么来的。弥勒菩萨问文殊菩萨的这个,他问的问题基本上是上面的一些疑义。但是下面,他还是进一步地,每一个问题,他代表,代表谁,代表菩萨众、代表所有的阿罗汉、代表所有的鬼神,所有的天龙八部,所有的众生来问的——“我今代表”。

下面弥勒菩萨以偈颂的方式来问。

我在这里也跟大家说一下。有些长行文,下面在《妙法莲华经》当中是比较多的,作偈颂。有时候长行文和偈颂的意义是比较相同的,那为什么这样呢?这个原因应该是龙猛菩萨《十住毗婆沙论》,略说是《毗婆沙论》,当中有原因,整个很重要的。我们有时候看经文的时候,为什么这个长行文说一遍,你看《普门品》,《普贤行愿品》很多都是。长行文当中讲一次,然后下面又偈颂的方式也讲一次,那为什么反反复复地这样讲,难道没有重复的过失吗,为什么这样?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

龙猛菩萨在《毗婆沙论》当中说过四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叫做是“散华贯华”,“散”是散文的“散”。它意思是什么呢?“散华”是指的是散文,长行文的意思,“贯华”是偈颂的意思。按照印度的传统,一般作者作什么论典的话,既有长行文也有偈颂的方式,而且内容也有相同的。

后来的有些——智者大师的《文句》里面也说了,汉地的一些文章的话,前面有个前言,后面有个后序吧,前面有个序,后面有个后记,这是一般汉地的传统。印度的话,一般造论的风格,造经典的风格,它整个风格也有长行文,也有偈颂。这是一个传统,这个我们要知道。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的话,因为众生的意乐不同而这样的。有些喜欢偈颂,有些喜欢长行文的,所以我们前面用偈颂的方式,有些一看偈颂,很有意思的,他欢喜;有些是长行文很欢喜。所以第二个原因是众生的意乐不同。

第三个原因,获得的定解不同。有些是依靠长行文,他真正能懂得其中的意义,有些是依靠偈颂才明白其中的意义。所以胜解不同产生的定解不同而已的。

第四个,利钝不同,众生的利根和钝根不同。如果是利根者的话,要么讲一个长行文、要么讲一个颂词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钝根者的话,先讲一个长行文,然后讲一个颂词的话,这样反复,最后钝根者确实是比较明白的。

所以有这么四种原因,佛经当中经常有偈颂和长行文互相有一点重复,这样的原因在这里。那天我们讲《药师经》的时候也有一些吧,大家都知道。

那么下面,我们以偈颂的方式。弥勒菩萨问文殊菩萨的内容。我就不念吧,为了节省时间,我大概的意义给大家讲一下。

【“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雨曼陀罗、曼殊沙华,栴檀香风,悦可众心。以是因缘,地皆严净,而此世界、六种震动。时四部众、咸皆欢喜,身意快然,得未曾有。】

首先也跟六瑞相有关系的。说是文殊菩萨啊,什么原因,导师佛陀为什么眉间白毫发出大的光芒,普照整个世界。当时降下了曼陀罗花雨,还有曼殊沙花,这些花与檀香的风结合起来,让众生心里非常欢喜、悦意、开心。以这个因缘,整个国土,当时我们所在的国土全部清净庄严,而且在这个世界也出现了六种震动。所有的四众,比丘尼和比丘尼等四众眷属皆大欢喜。并且身心快然、畅然。怎么说?畅然、畅快,非常欢喜,未曾有的欢喜。

这是跟自方的六种瑞相有关系的。

【眉间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趋,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

白毫发出光芒之后照耀于东方的一万八千个国土,变成全部是金色的,并且从阿鼻地狱到上面的有顶之间,所有世界的六道众生全部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这些众生有些在死、有些在降生,而且他们的善和恶的因缘,好报和恶报全部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什么原因?他问的一个问题。他土的一些因缘吧。

【又睹诸佛、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其声清净,出柔软音,教诸菩萨、无数亿万,梵音深妙,令人乐闻。】

还有问的什么呢?又当时看到这些佛陀师子,就像野兽当中的狮子一样的。佛陀,人中之师的佛陀为他们讲述微妙、非常微妙的最殊胜的法要。而且他是用特别清净的声音,用柔软的声音,教无数无边的菩萨宣讲甚深——他这里“深妙”藏文当中是“深广”,用梵音,甚深和广大的方式来宣讲,让这些众生闻到以后获得快乐。

【各于世界,讲说正法、种种因缘。以无量喻,照明佛法,开悟众生。】

于所有的这些世界当中在说法,佛陀在说法。而且说的方式,以种种的因缘、无量的比喻。种种的因缘,藏文当中是种种的推理,佛陀在讲法的时候,有些是以比喻来说明,有时候用一些逻辑、哲学,用一些推理,用这样的因缘给他们宣说佛法,让这些众生获得开悟。这是为什么,实际上这些都是在问文殊菩萨。

他下面讲了。这个世界当中,一个是,这个世界当中他宣讲的状况,一个是间接也问一些问题。

然后下面讲到三乘法。

【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槃,尽诸苦际。】

如果有些人遭受痛苦,厌烦生老死病,那么为他们宣说涅槃,最后痛苦都尽了,这叫做是声闻乘。

【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

有些人有了福报以后,曾经供养诸佛并且希求正法,十二缘起法,最后给他宣说了缘觉乘,获得了缘觉的果位,这是缘觉乘。

【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

有些人成为佛的佛子,修智慧资粮和福徳资粮的种种菩萨行,求无上的智慧,为他宣说大乘的菩萨道。

这叫做三乘,宣说了三乘。

【文殊师利,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亿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

弥勒菩萨告诉文殊师利菩萨,我住在这个地方,又听到又看到这个世界,还有非常多的事情,今天在这里可以略说。

下面就是略说。

【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

他说我见到这个刹土,有恒河沙数的菩萨有各种各样的因缘而求佛道。这是一个略说。

下面实际上是六波罗蜜多的广说。六波罗蜜多广说当中,我今天只是把布施波罗蜜多说完,就算是我们今天的课完成。

【或有行施,金银珊瑚、真珠摩尼,砗磲玛瑙、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辇舆,欢喜布施。】

首先第一个,讲布施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有些行持布施,那么布施的财物是什么?金子、银子、珊瑚、珍珠、摩尼宝珠、还有砗磲和玛瑙,以及金刚等各种各样的珍宝。还有奴婢、车乘、装饰的各种辇舆,宝饰舆辇。辇舆的话,好像很多人拉的那个车叫做是辇舆。

这些喜欢布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四匹马拉着的车,是吧,很快,也有说法是吧。孔子时候,春秋战国时候,怎么讲的。这是古代这样讲的吧,现在的话可能用其它的车乘。这是供养布施,欢喜的布施。

【回向佛道,愿得是乘,三界第一,诸佛所叹。】

还有布施的目的。回向佛道,自己愿获得最上乘。三界当中的第一乘就是大乘,大乘的话实际上诸佛菩萨所赞叹过的。

所以布施这样的财物的过程当中——藏文当中有好像六、七个句子,这里比较略,好像藏文当中的比较好懂一点,意思就是说,布施者通过这样的布施、回向,让一切众生获得了最上乘,而且三界当中的最好的乘,诸佛菩萨所赞叹的乘就是大乘,胜乘。愿众生获得了这样的胜乘的妙果位,这样的意思,这是有一些。

【或有菩萨,驷马宝车、栏楯华盖、轩饰布施。】

有些菩萨会布施驷马宝车,还有栏楯。栏楯的话,栏杆,宝盖。一般古代的车都有这样的,还有轩饰,装饰的。这些装饰品都一一的供养。

【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无上道。又见菩萨,头目身体、】

见到有些菩萨,将自己的身体,肉,手脚,还有妻子、儿女等等,为了获得无上妙道而布施;有些菩萨的话,也见到了自己的头目、脑髓、身体。

当然每个菩萨的状况不同,实际上前面也是一个身体布施,这边也是一个身体布施。但是我们看到传记的时候,每个菩萨布施的方法都不相同的,还有一些其它的所有财物。

【欣乐施与,求佛智慧。】

为了获得什么?佛陀的智慧而进行布施。

《妙法莲华经》我就字面上简单这样解释的话,你们也应该打开一些思路吧,我希望这次学习以后,至少也是字面上知道佛经里面讲的是什么。同时也知道每一个情节到底是什么样?佛和菩萨之间的对话是什么样的?这一点,以后你们弘扬的时候,也很需要的。

这次大家也好好的做好将来弘法的准备,同时自己也以欢喜心来接受佛陀的这样的过程,也是非常的圆满。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