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妙法莲华经释39

妙华莲华经释

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39课

(师念藏文传承)

接下来我们讲《妙法莲华经》。现在讲《法师品》。

这里先讲一下。这一品当中,主要佛跟药王菩萨讲了很多功德。《妙法莲华经》可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不管是遇到什么事情,都有特别殊胜的加持力,有信心的人来讲,更不用说了,即使你没有信心的话,在生活当中的一些,包括一些疾病、灾难,这些都是依靠佛的加持力,可以消失。

以前唐朝的时候有一个病人,很多年一直是病魔缠身,非常痛苦。他得的痛风病,他父母都是对这个孩子特别担心,一直他们都基本上吃不好、睡不好。这个孩子比较孝顺,他觉得父母这样的话也很不好,他为了消除自他的一些痛苦,开始准备写《妙法莲华经》的第一卷。但是因为他自己身体不好,手可能不好用,他抄的这个经,像飞禽爬似的,非常难看。后来他又请了一个写书的人,但后来这一卷还没有写完的时候,这个病人已经死了。

死了之后,他到中阴见到阎罗卒的时候,了解他在现世生活当中的一些善恶因、因果的时候,他为什么得这个痛风病呢?实际上是他以前在老鼠的脖子上,掐死它,害过老鼠。以这样的异熟果,即生当中感受痛苦。后来阎罗卒说:“你因为缮写《法华经》的原因,你做了大善事,你还是可以回到人间。”后来说他的寿命可以活到八十岁,他的父母双亲也活到九十岁。他大概是一天一夜的就回到,他因为当时断气的时候,尸体也没有处理,而且他胸口是暖暖的,这样的原因,他又苏醒过来了。苏醒过来之后,他就特别特别地相信善恶因果的道理,然后他舍弃自己的一些家产,他一辈子抄了十部《法华经》,有这个历史。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有些是可能确实,身体一直看什么医生也一直治不好的,吃什么药也一直不好的。有些甚至经常爱打卦,我们现在有一些,天天都是动辄就打卦、动辄就打卦,其实这样也没有必要的。如果相信因果的人来讲,自己今生当中的有些痛苦,应该有很多的因缘。所以我们自己,包括有些工作很不顺利、家庭很不顺利,在这个时候自己也可以大概知道:“噢,也许它是前世没办法改变的一种异熟果。”也许前世个别的业通过忏悔、通过放生、通过念经的话也可以扭转。

所以有时候打卦、算命这些,不如自己观察自己的。我是经常,虽然我会打卦,但是我经常也不打卦,自己感觉,应该这次生病是不是跟什么有关系,应该念个什么什么经。自己应该自己抉择的话,其实我们很多人的第一个念头,这是未来的授记,以前法王如意宝也是讲过。比如说我这次是什么原因呢,你自己感觉:“噢,可能是,因为我前世杀生的原因,我还是要念经,可能好一点。”“噢,这次不顺的话,我可能欠得人家太多了,我还是做个忏悔之类的。”这样的这种善事很重要的。

打卦的人当中,部分的人可能会打得准,有些的话也碰运气。所以不敢说百分之百都是好的,但是我们自己的这种善恶因果的取舍,来读《法华经》,供养《法华经》,这样应该是非常合理的。

所以我们前面,简单地讲这样的一个。以前我刚来学院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堪布给我们讲“弥勒五论”,我印象很深的。当时法王当年夏天的时候去新龙,我因为来了大概是一两个月,法王讲了一个《中观庄严论释》。后来法王已经走了,大概是两三个月了,那个时候也没有通信,我们给法王写了一个信。那个堪布让我来写,第一句说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强盗,因为我们学院那个时候人很少,然后我也没有——刚来的嘛,也不可能跟着法王去的。然后我们就给法王写信,不知道那个信法王收到没有,后来也没有什么。

因为法王走了的话,学院很寂静的,每天都上课,上课的时候那个堪布,每天都是讲一些弥勒菩萨的公案。在上课之前,他对相关的每天都是讲一个故事。有时候我很喜欢听,有时候的话不太喜欢,但不管怎么样,堪布这样讲的话,还是装着特别聚精会神地听着。有时候故事很生信心,特别欢喜;有时候的话好像,因为那个时候分别念比较重吧,也没有那么,也有一些上师有这样的传统。

我们以前《金刚经》讲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讲过一个。但是《妙法莲华经》不知道,到了后面的时候,我可能找不到什么资料吧。好像唐朝,宋朝、还有元朝的时候,还是感应录比较多的。如果方便的话,再给大家讲一点。

这是我们前面简单地讲一下,为了生起信心吧。我们现在有很多的疾病,一辈子都是治不好的,每天都是吃药,每天都是看病,一直很痛苦的有些人。那这样的话,你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法华经》这样的手写、或者它的读诵,来消除自己心里的痛苦和身体的疾病。

【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

下面讲到,这个时候佛告诉药王菩萨,大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的经典,是无量无边、千万亿,非常多的。

其实佛陀所说的这些经典,在我们藏地和汉地只是一点点的。我们讲《俱舍论》和《现观庄严论》的时候,都是讲过吧。那个时候的八万四千法蕴当中,我们现在藏地、汉地、印度兴盛的这些特别特别的少。有些是迎请到龙宫里面,有些当时迎请到三十三天,有些的话,因为印度出现了三次灭佛的运动,这样的话,几乎很多都已经……。在我们藏地和汉地的这些大师,没有翻译之前的很多都,在印度也是没有的。当时阿底峡来到藏地的桑耶的书库里面的时候,他说这样的续部和经论,好像在印度都很罕见,这样说过。

【已说、今说、当说,】

佛陀的经书是非常多的。这么多的经书,佛陀在以前已经说过的,包括《般若经》,第一转法轮的这些经论,已经说过的特别多。还有佛陀正在宣说的,将来说的。正在宣说的,就像我们现在的《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佛陀是当时在眷属当中正在宣说的;未来宣说的话,佛陀当时还没有示现涅槃,后来讲的《时轮金刚》、《涅槃经》这些吧,《法华会义》里面大概这样讲了。

【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在这些当中,《法华经》应该是最难信的、最难解的。

这个因为太深了,它里面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加持,所以很多人是很难以相信它的。还有这里面的很多一乘法的甚深空性的原因,很多人是很难以了解,很难以通达的。所以佛陀在三时所说的经论当中,《法华经》应该是最难懂的,最难以解释的、难以相信的这么一个。所以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人,相信这个法,这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 

佛告诉药王,这个经典是诸佛的秘密之藏,也就是密法当中的最甚深的精要的密藏。它不可以分布给各种各样的人,非法器面前,不能随随便便讲,因为所有的十方诸佛世尊都已经保护着它,一直守护着它。那么,从来也没有把《法华经》的甚深的意义,特别明显地,给所有的非法器面前详细地宣说。所以这个经典,如来在世的时候,很多的人有舍弃或者怨嫉。对这个不满、嫉恨,也有这样的。

藏文当中说是,如来在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舍弃这部经。因为这部经是特别甚深的,特别甚深的原因,很多众生都是没办法接受。如来在世的时候,不接受的人特别多,有五千个人已经抛弃了法华会议。

【况灭度后?’】

这样的话,如来在世的时候也是有很多很多,更何况说如来灭度之后舍弃。

所以我们现在有些人不能接受,听到这个时候,大家心情非常复杂的。我们去年刚开始讲的时候,当时大家也很清楚。有些人是非常欢喜的,有些人特别痛苦,甚至以前阿赖耶上面的很多烦恼,全部都翻出来了。这里面已经讲了,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经常说密法是不可随便传给所有的人。那么不仅是密法,实际上大乘的甚深法门,也不能随意地传所有的人,你看这里,也是如来一直保护着。而且也不能随意,并不是因为密法有特别大的过失,不可告人的一些事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不能接受。

我们世间上的任何一个人,每个人的智慧还是有差别的。有些人智慧非常不错,这种人的话,他对甚深的道理都是可以接受的;有些的话,这个没办法的,所以给他讲一些普通的教言,普通的法。

因此在显宗当中,也有保密的这么一个。我们密宗里面经常有这样的,比如说三昧耶,三昧耶是印印印,应该是把它印持,不能随意传授。其实这样的话,自己获得的加持也是更多的。比如说《妙法莲华经》在没有因缘具足的情况下,你自己保存,好好的修行的话,你这样的特殊的保护,自然而然对你的相续当中带来无穷的力量和加持,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

佛告诉药王菩萨:药王菩萨你应该知道,如来灭度之后,其实《妙法莲华经》,不管是书写、受持,还有读诵。读的话,一般我们有声音地读,或者默默地读也可以;诵的话,背诵这样都可以。然后供养,为他人宣说的话,则如来的法衣来覆盖着他的身体的。

这样给别人自己读诵,然后供养,还有为人宣说的,当然有些是其中具足一个功德,比如说自己读诵、自己背诵、或者自己作供养、或者为他人宣说。有些人可能全部都具足,自己又书写、又受持、又读诵、又供养、为他人宣说。那么这样的话,实际上如来始终是,用他的智慧的法衣也覆盖,意思就是如来的加持经常保护着他,不会让他受到一些邪魔外道的阻扰。

【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

还有他就获得了十方诸佛的护念。

这个“护念”藏文当中也有,十方诸佛的珍视和加持。也是经常关注他,护念和加持他。

我们看到这里面的好像,当时鸠摩罗什翻译的话,里面很多的加持,他用“护念”,我们现在什么叫做加持,这个加持一下、这个加持一下。这个加持,好像鸠摩罗什的词里面没有出现吧。意思就是说,我们对《妙法莲华经》特别重视的人,诸佛菩萨都经常对他作加持。

【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

这个人有大信力和大愿力、还有大善根力。因为你经常喜欢这本书,这个佛经的话,实际上他有大的信心力,不像小乘和世间的这种信心。大乘的这种信心,有大的志愿力,他的前世的发愿非常弘大。还有他有大善根力,跟普通的善根根本无法相比,像大乘的菩提心摄持的这种善根力。

【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这种人跟如来,可以共同居住在一个地方,如来亲自对他摸顶加持。

所以我们一般很多人,我要见见某个上师、某个大德,我也想获得他的摸顶、他的灌顶、他的加持。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灌顶?什么叫做摸顶,我在路上遇到的时候:“您快快给我灌个顶。”然后给他摸一下,灌完顶,“噢对对对,我得到灌顶了。”其实灌顶跟摸顶还是有差别的,摸顶的话比较容易,灌顶还是有一定的资格才可以灌顶的。

那么我们《妙法莲华经》经常受持的话,实际上这个人,应该说是有如来的灌顶和如来的加持,跟如来同住在一个地方。

【‘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需复安舍利。】

佛告诉药王,不管在任何地方,如果有人说《妙法莲华经》,读《妙法莲华经》,或者诵《妙法莲华经》或者书写。那么这个人所居住的地方,或者经函居住的地方,应该已经有了七宝的宝塔,而且这个七宝的宝塔特别高,各种珍宝已经严饰着。那么这个珍宝的塔,不需要用如来的舍利装藏。

他意思就是说,比如说一个人经常读《法华经》的话,实际上在这里如来的宝藏已经具足。它用两方面来解释可以的。还有一方面的话,一个人在某个地方修《法华经》,实际上这里也可以造佛塔,造佛塔的时候,《妙法莲华经》可以装藏用,但藏文当中,跟汉文两个意思比较相同的,实际上也是这样的。

【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在这个宝塔当中已经有如来的全身。

一般来讲,佛塔当中有佛真正的舍利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你没有佛的舍利,你放《妙法莲华经》的话,也是跟真身舍利没有什么差别。

【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这个宝塔应该是有华香、妙香、璎珞、缯幡,以及伎乐,各种歌舞,进行供养、恭敬、尊重和赞叹。

【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有人见到刚才讲的这个佛塔,然后礼拜和供养的话,应该知道这个人,实际上跟如来正等觉非常近的。

意思就是说,《法华经》修行的这个人,离菩提路很近的,或者说有《法华经》装藏的佛塔所在的地方,或者与此结缘的话,也是非常,比如说转绕、顶礼,这样的话,跟菩提路特别接近。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

佛告诉药王,很多人不管是在家、出家、行菩萨道,如果不能听闻、不能去读诵、不能书写、或者说不能供养《法华经》,这样的这些人,那么知道这个人,实际上不是好的修行人——“不善行菩萨道”。

如果有些人:“《妙法莲华经》有什么,我不想去听、我不想去写、我不想去读、我不想去受持。”这样的人的话,说明口头上再怎么说——所以我们《妙法莲华经》这次一起来闻思修行的人,是好修行人。如果以各种理由和各种借口:“我不空,我不需要,我是修密法的……”。

现在我们密法班的有些都是,只是听一些密法的,不听一些显宗的,他们偏向很重的,这也是实际上,自己孤陋寡闻的一个原因吧。有些还是对显宗的每一门课,特别有信心的,大家都是很愿意修的。但有些好像只是部分的密法,他突然冒出来了,然后一讲到显宗的话,自己觉得我是密法根基的,但密法根基的话,好像密法也没有调伏你的相续,因为平时显宗的这些法没有闻思的原因,好多理论基础特别差,口头上说是我是学密法者,实际上显宗的根基都还没有到。

所以在这里面也讲了,你看不愿意闻思修行《妙法莲华经》的,这样的人的话,这个人是“未善行菩萨道”,他就没有很好地行持菩萨道的。

【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

如果反过来说,有人听闻这个经典,乃至,刚才一样的——读诵、书写、供养这样的话,那么这种菩萨“善行菩萨之道”,这个人是很好的修行人。

“欲求无上道,修学法华经”,应该汉地《法华经安乐行义》,一个大德写的,说是如果想得到无上道的话,那么修学《法华经》。“身心证甘露,清净妙法门”,获得什么呢?身心没有任何痛苦的,甘露一般的妙法的最高的境界。所以如果谁愿意获得无上道的话,一定要闻思、修行《妙法莲华经》。如果很好地学《妙法莲华经》,那么过了以后转变很大的。

我们刚开始听《妙法莲华经》的这些人,原来好像没有什么信仰的,有些人是好奇心来听,现在基本上成了真正的佛教徒。每天都是撰写,每天都是供养、供灯,还有自己哪怕里面的一个偈颂能背诵的话,结上善缘。善法的话,一点一滴地积累,并不是一天积累很大的、无量无边,这也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行持这样的法是非常非常的有意义。

【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其中有些求佛道者,如果能见、如果能闻《法华经》的话。因为闻的原因,因为见的原因,对它产生信心和受持。那么知道这个人,已经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常非常的近,特别近。

所以我们这次大家都是结上这个法缘,哪怕是没有信仰的人,偶尔在旅游的过程当中,或者在我们学会当中,也是开许有些人可以听一听,结上一个善缘,在他的阿赖耶上面,种下一个善的种子,它会成熟的,这个一旦成熟的时候会有开花结果。

所以我们也知道,凡是听闻、能见到这个法本的,能听到《妙法莲华经》传承的人,实际上应该是跟佛地非常的近。

【‘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他这里做了一个比喻。佛告诉药王菩萨,譬如一个人他想得到水,干涸的地方得到水。然后到一个高原的地方去挖水井。他挖着挖着的时候,刚开始看到比较干燥的土地,那个时候他知道,水还是很远的,还得不到。他一看土是全部干的,得不到的。然后他不断地施工,不断地去工作。后来看到这里面,有很多比较潮湿的土,逐渐逐渐再看到里面有泥土,他心里面完全决定,知道现在水比较近了。

现在好多都是机器挖的,挖井的时候,三十米、二十米很快的。我们很多地方的话,给个一万块钱、两万块钱,可以挖二三十米,很快的时间当中就挖。

那以前古人不是这样的,他一点一滴地挖。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地方很干旱,根本没有,然后到后面的时候,基本上这个土也是潮湿的,然后慢慢慢慢泥土,再挖下去的话就见到水。所以还没有知道水的时候,接近挖到泥土的时候,他知道是有水了。

就像我们《般若摄颂》当中也是,在森林当中迷路的人,他最后看到田边,看到森林的边缘的时候,说明里面已经出来了。同样的道理,遇到《般若经》也是一个解脱的前兆。

【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

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的,菩萨也是如此的,如果没有听到,没有了解,没有修行。也就是说没有闻思修,没有闻、没有解的话,没有真正地去思考、思维和了解,没有很好地去修行《法华经》的话,知道这个人,还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特别遥远。

【若得闻、解、思惟、修习,】

如果得到闻、解、思维、修行。

我们藏传佛教当中经常讲闻思修行。在汉传佛教《妙法莲华经》里面,也是有闻、思维还有修行。闻思修行,有些说闻思修行怎么汉地没有,其实汉地是有闻思修行的传统,也有这个词,但是可能在我们平时常用的时候,不像藏地一样。

藏地的话,一般寺院也好,僧人也好,没有闻思修行的话,算不上一个很好的佛教徒。一定要先听闻,然后进行思考,思考当中也有一些包括辩论,互相讨论,这些都是思考的一个前提。然后再进行修行,修行当中有观察修和不观察修,有分别修和不分别的修法,有两种的。

那么这种人,也就是说《法华经》闻思修行,先去听闻然后去思考、然后去修行的,这样的人必定会知道,就像刚才看到有水的泥土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闻思修行吧,不管怎么样我们在场的这些人,也是对《法华经》闻思修行的人。

【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这是佛陀亲口,金刚语说的,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该是比较接近的,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还是有希望的。并不是没有希望,不是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所有的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话,所有的这些获得正等正觉的道理,《妙法莲华经》已经覆盖的,它这里都可以包括的,这部经的这种道理,实际上它是开方便门。从了义和不了义方面,先讲一些三乘不了义的道理,然后真实实相的、了义的、最甚深的道理。

【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

因此这个《法华经》藏,它的内容非常甚深、坚固、幽远、非常广大吧。

因为它是特别的甚深,一般来讲没有一定的智慧之前,没办法通达它的意义。它是很坚固的,不管是它的文字也好内容的话,我们一般愚痴者,没办法穿进去的,非常坚固的,愚钝的人没办法进入。然后“幽远”的话,它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特别广大。

【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一般人没办法能得到,因此佛陀今天以方便方法来教化这些菩萨,为大家做了这个《妙法莲华经》的开示。

《妙法莲华经》的这个开示,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一段藏文当中好像说是,佛陀对《妙法莲华经》,因为非常甚深的缘故,为了教化这些菩萨,讲最殊胜的方便法门的《妙法莲华经》。好像没有特别多的文字吧,藏文当中是比较简单的一句话来带过的。

你们还不打瞌睡,还可以。刚刚吃完饭有些人应该是比较撑。一般来讲,上课的话,下午吃了中午饭,下午的这个课也很容易打瞌睡。然后晚上吃了晚饭以后,听课也是比较撑。但是我在现场当中没有看到人打瞌睡,这个还是比较好的,说明对《妙法莲华经》还是有信心。

所以我们应该讲《法华经》读诵,这些要有信心,要有闻思。我那天看到《法华经显应录》,这里面说是有一个出家人,他是在三十年当中,读了三万七千遍《法华经》,三十年当中他读了三万七千遍。后来在他的境界当中,包括一些动物、野兽经常来听他的课,乌鸦、很多飞禽,亲自来从他的手里啄一些食物。

好像有其他的一个谁介绍的,说是:“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蹈院门尘。”他一辈子当中,可能整个下半生,上半生可能不一定吧,整个下半生当中,他没有踏过寺院的门的微尘,意思就是他一直一心一意地读《法华经》。

所以有些古代的人,心很诚的,不会我们现在的人那样,今天想一个明天想一个,今天跑到这边、明天跑到那边,不是这样的。因此《法华经》的这种修行,古人来讲,他是非常的重视。而现在人可能思想比较浮躁,不一定这样长期地专注。

【‘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

佛告诉药王,如果有菩萨听闻《妙法莲华经》而产生害怕和恐惧、嗔恨心等等。藏文当中没有怀疑,说是恐惧和嗔恨心的话,那么知道这个菩萨是新发心的菩萨。

刚刚发愿的这些人,他怀疑也比较多,恐惧感特别多的。然后有一些老菩萨,经验丰富的话,他一般听到这些法的时候,不会害怕不会痛苦。

【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

如果一些声闻人,在听《法华经》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害怕、恐惧的话,知道他是增上慢的人。还没有真正证悟的,但是自己觉得证悟的这种人。

【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

那么佛告诉药王菩萨,如果有善男善女人,如来灭度之后,想给四众弟子说《法华经》的话,应该怎么说、应该怎么做呢?实际上这个善男子、善女人,入于如来的室,穿着如来的衣服,坐着如来的法座,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四众弟子宣说这个《妙法莲华经》。

这个不仅仅是讲《法华经》的时候,我们讲任何一个经典的话,如果有些人自己想讲经典的话,先你要进入如来的房屋,他的寝室,然后你穿着如来的衣服,坐着如来的法座,来给四众弟子讲。给别人说法的过程当中,应该需要有这样的这种条件也好,需要这样的一种信心吧,本来讲法有很多的要求。

【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

为什么这样说呢?“入如来室”进入如来室,实际上是对一切众生具有大悲心。

我们要讲课的话,先住在如来的房屋里面讲,那么住在如来的房屋,意思是什么呢?我们讲课不是什么,我得到名声,我得到供养,不是这样的目的。应该是为所有的众生,让他们开悟,以大悲心的驱使下讲的话,这是进入如来的屋子,这个意思。

【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然后第二个,什么是如来的衣服呢?以柔和心或者安忍心。

我们在讲法的过程当中也好,修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安忍心。其实很多传法者,我们有些法师一定要有安忍心。不然讲课的过程当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违缘会出现的。这个时候不管是你的身体也好,你的外在的因缘的话,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心,如果有了坚定的心的话,说明你穿着如来的衣服。

讲法的时候,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呢?第一个条件是对众生有大悲心。大悲心叫做是进“入如来的室”,然后第二个条件是,你一定要穿着如来的衣服。这个是自己要——就像坚忍的铠甲,邪魔外道根本没办法害你的。

我都自己可以说三十多年以来吧,遇到没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一些危害有没有呢?遇到过很多很多次的。包括有时候自己的身体不行;有时候是外在的环境不行;有时候是我们四众道友当中有各种的观点。人类是很复杂的一个群体,所以我要想说法的话,有些人可能以嫉妒心引发的,有些人是以各种声音,不同的这种。在这个时候没有坚忍心的话,不要说是传很多年,传一个学期,讲课的话,也需要面对很多问题。

所以传法一定要有如来的安忍,也就是穿着如来的衣服。你穿着如来的安忍的衣服的话,无所谓,不然有些人心很软的:“我遇到痛苦了,我本来想想给大家讲个《佛子行三十七颂》,我讲到第二十三颂的时候,遇到了特别大的违缘,好像觉得所有的人对我反对,所以我讲不下去了,实在对不起,我退了。”这样的话,我们穿着如来的法衣都不行的,没有这个的。

【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

然后坐如来的法座,那么这个是什么呢,我们所讲的法一定要有空性的基础,要通达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因为如来的教法的根本原则,万法皆空的道理。如果这个没有,完全是讲一些世间的,人间的一些,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生活佛教的话,实际上他还没有坐在如来的法座上。所以心一定要有清净心来讲,这个很重要的。

《十住毗婆沙论》当中也是讲了,说法的话,有四种:一个不轻毁自己,不轻自身,对自己有信心的,不要觉得:“我这样的人怎么能给别人说法呢,肯定不行的”。自己在那个时候很谦虚、很轻毁的,这个也不行的。

第二个是不轻毁听者,对所有的听众要有信心。不要你觉得:“啊,听课的人全是坏人、全是野蛮人、全是六根不调伏的人,我不想讲,好像我的因缘不在这里”。我们那天也不是有个教证嘛,真正善巧的菩萨的话,就像《四百论》的教证里面讲的是“所有的众生都是你的所化众生”,不可能没有的。除非可能有个别的邪知邪见的话,那你把他开除就可以了,除此之外,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应该是好人。

第三个是不能轻毁所说的法,我说的不管是空性法、大悲心法,不管什么。我都好像不管讲什么法,我自己很有信心的。

第四是不为利养,也就是说讲法的过程当中,不是为了获得供养。现在有时候比较复杂,灌顶,有些人说法的话,好像收多少钱。也是为了供养,在某个地方要开个什么法会。这是目标不正确,非常不好的。

所以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前面讲的是具有三种条件,大悲心,安忍心,还有讲到什么呢,空性。这几个希望大家应该记住。我们每天讲的课当中重点要——以后我们给别人讲课也好,自己听课也好、修行的话,一定要对众生有大悲心、自己有安忍心,还有对空性法门的重视。这三个非常重要的。

【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如果安住在这样的当中,然后以不懈怠的心,为菩萨,还有四众弟子可以广说《法华经》。“不懈怠心”如果有懈怠的话肯定讲不了的。

【‘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

佛告诉药王菩萨:如果我在其他的国家当中,也可以幻化,派遣人。这些菩萨在讲课的话,召集一些听众。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哪里讲《法华经》的时候,实际上他可以派遣很多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来听法。所以你们很多都是佛派来的,比丘、比丘尼和优婆塞、优婆夷,全部是佛派遣安排来听课的。

【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

这些幻化的人,这些“便衣”的话,听了《法华经》以后,用信心来接受,并且随顺如法,不会逆道而行,不会违背所有的经的内容。

【若说法者在空闲处,】

如果说法的人在空闲的地方,没有很多的人。刚才很多的人当中,可能佛陀专门派一些四众弟子来听课的。

我也觉得是不可思议,我们现在听《法华经》的人还是很多的,一般来讲是不可能的。原来我刚刚讲课的时候,我想有几百个人、几千个人还算是可以的。但后来突然冒出来特别多的,可能你们很多人是佛陀派来的。所以我也非常相信。

【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

如果有些人在空闲的地方,一般我们人不太多的,在那里诵《法华经》,这个时候,佛陀说是,我可以派一些天龙、鬼神、乾闼婆,还有阿修罗等等,可以听的。

如果你们在山洞里面,你们在什么的话,其实很多阿修罗也是佛陀派来的,也是很好的。我们这个“阿修罗”的特别名词,是十年前出来的。如果在空闲地方读《法华经》,也是这样的。

【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读,我还为说,令得具足。’】

然后佛陀说是:“我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但时时可以让说法者见到佛的法身,佛的真身。如果对这个经典的有些道理和文字,或者是词句忘掉或者失坏的话”,佛陀说是:“我通过给你一种梦见,或者是一些境界当中,你原来漏掉的这些文字、句子,可以完全都是补上,完全具足”。

我们有些时候可能念传承的时候,个别词已经念丢了,或者你在读诵的时候,有一些的话,佛陀又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让你很好的方式来弥补。

我们这里也是讲了吧,我们这次讲《法华经》的过程当中,有个别的人不得不断传承。有些是为了学院的利益,有些是个人的一些身体的原因,有些是虽然在网络上听,但是偶尔有个别的词断掉的话,那么自己在念诵的过程当中。我想我们一般一节课当中,当天如果你听的话,不会有,即使你藏文听得不全,可能在汉文我后面讲的时候,基本上以白话文的方式来都讲了,不会有漏掉的。如果以汉文,中间信号不好,或者网络不好的话,藏文的十几分钟的时间当中给大家已经补上。

所以这种传承很重要的。如果这两个都已经断掉的话,以后有传承的人,我们一般有传承还是很重视的。即使有些人不是什么高僧大德,但是他有清净的传承的话,他不是坏人,可以在他面前听的,如果太坏的话,也许用这个手段来做什么文章也不好说。

但是这个,一般来讲是没有的。我们也应该对人要有信心,不能除了自己以外都是看作坏人的话,那自己就变成坏人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那下面讲到什么呢,佛陀用偈颂的方式来重宣此义。

【欲舍诸懈怠,应当听此经,是经难得闻,信受者亦难。】

想舍弃一切懈怠,应该听受这个《妙法莲华经》,这个经非常的难闻,非常难以得到信心的。

这一个偈颂,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在座的各位,应该要舍弃自己的懈怠心,舍弃自己的欲望。藏文当中是舍弃一切欲望而接受这个经,汉文当中是舍弃一切的懈怠心。

如果我们没有舍弃懈怠心的话,的确听一节课也是很困难的。不过你们听课的过程当中,大家很专注。我看到的现场的这些人很专注,也特别感谢,不然的话直接给我一种作用力吧。如果现场听得不专注的话,我就讲得更不专注。但是看来你们好像是,虽然没有那天讲考班那样的专注,但也算是比较可以的。那天是我们每天都是下课的时候要考试、讲考。所以那个时候,基本上是非常非常专注,人的一些注意力,还是需要有一种因缘来维护的,大多数人来讲是比较满意的。

这个法特别难闻,而且对它产生信心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人渴须水,穿凿于高原,犹见干燥土,知去水尚远,渐见湿土泥,决定知近水。】

下面讲这个比喻。如人干渴的时候他需要找水,然后在高原上去挖井。挖井的时候,刚开始看到一些干燥的土地,知道水还是比较远的。后来逐渐逐渐他发现有潮湿的土、泥巴,这个时候他就决定知道这个地方是有水的,水来了马上就发现了。

【药王汝当知,如是诸人等,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

佛告诉药王菩萨,你应该知道,人也是这样的,如果不闻《法华经》,说明去佛的智慧还是很遥远的。

我们旁边不听课的这些人,你们就直接说,你们不听《法华经》,你们得佛果很远很远的,我是听《法华经》的,我跟菩提还是比较近的。

【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

如果听到一些甚深的经典,决定了他是声闻。

也就是说他只是听,没有好好地去修,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他获得声闻的果位有希望的。

【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当知此人等、近于佛智慧。】

如果对这个一切经的“经王”听了之后,不但听了,还进行思考还进行修行的话,这个人接近于佛的智慧。

所以我们还是尽量地,修的时候也在修,思考的时候也在思考,听完了以后你们也多想一想,为什么这个《法华经》有这么大的功德,应该去思考。

【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著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处众无所畏,广为分别说。】

如果有人说这个经典,应该入如来的室,著如来的衣服,坐在如来的法座上,在众人当中,无有畏惧地为他们进行广说。具足上面所讲到的四个条件来讲的。

【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

那么什么是如来室呢?具有大悲心,这个叫做如来之室;具有柔和和安忍的话,这个就叫做如来的衣服;诸法如果通达为一切空性的话,这就是如来座。所以我们为他人说法的时候,必须要具足这个,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

我们这里有很多将来,现在不出名的。那天有一个人也说:“堪布我现在不出名,我也没有得到什么很高的境界,但我相信凭我的智慧,凭我的人格,凭我的精进,凭我的戒律,凭我的安忍力等等,诸如此类很多很多的功德具足的原因,我将来一定会成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大法师。”

所以我也相信你们当中有很多,将来特别了不起的大法师。大法师的话,一定要具足上面所讲到的,对众生的悲心,自己的心的安忍。

其实在我们世间当中,非常成功的这些历代大德,他们都具有这个的。首先你没有对众生的大悲心的话,他的说法到了一定的时候会停止的;然后你自身没有一个非常坚强的意志的话,因为末法时代的时候,弘法利生并不是很容易的,所以,他最后坚持不下去了。他在遇到任何一个违缘的时候,忍不下去了;你没有空性的境界的话,到一定的时候,你所传的法,没有很深的味道。有了空性的一些觉悟和证悟的话,哪怕是你说一个特别简单的世间的语言,里面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有非常甚深的意义。

所以一般从我们回顾历史也好,很多大德的故事和传记来看,肯定他们都具足如来的这三个条件吧。如来之室和如来之衣,如来之法座。有了这三个,比如说我们现在讲课的话,一个是需要一个经堂,这个叫如来之室;一个需要如来的这种法衣;还有如来的法座的话,那说法者自然而然具足很多的因缘和条件。这是我讲的,刚才说法者一定要具足这个。

【若说此经时,有人恶口骂,加刀杖瓦石,念佛故应忍。】

如果说这个法的时候,说这个《妙法莲华经》的时候,有人恶口谩骂,还有用各种刀杖、瓦砾、石头等等,来进行攻击的话,你应该念着佛陀的智慧和恩德来安忍。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里面讲了,如果他人骂我们的话,我们不回报,应该知道语言像虚空一样的。我们“沙门四法”当中,他人骂的话,我们不还骂,把声音当作什么呢,像虚空一样的;如果别人打我们的话,我们不还报,要想到自他的身体如虚空一样的,打我的时候不去还打;如果别人对我嗔恨,我就不还报,应该想心如虚空一样的。如果别人来“掉戏”我,戏弄我,挑我的毛病,揭露我的过失。这样的话,我也是把他意识转为虚空。后面两个一个是心,一个是意识当为虚空,所以“沙门四法”的修行当中,我们遇到的别人对我的打骂全部应该安忍。

【我千万亿土,现净坚固身,于无量亿劫、为众生说法。】

这个偈颂里面说是,佛在千万亿的国土当中,显现清净的坚固身,于无量劫当中为众生说法。

【若我灭度后、能说此经者,我遣化四众、比丘比丘尼、及清净士女、供养于法师,引导诸众生,集之令听法。】

佛说如果我灭度之后,能说这个《妙法莲华经》的话。我就派遣四众弟子,比丘和比丘尼还有清净士女,优婆塞和优婆夷,供养于这个法师,而且引导很多众生,全部召集起来,在这个法师面前去好好地听课。

【若人欲加恶、刀杖及瓦石,则遣变化人、为之作卫护。】

如果有人想给他们,制造一些违缘,恶加诽谤;还有各种兵器,刀杖、瓦石等进行对他们攻击的话,那么佛陀那个时候也会派一些幻化的人为他们作卫护,给他们当一些特警。拿一些武器来保护他们,自卫队,或者是一些来保护他们。

【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若人具是德,或为四众说,空处读诵经,皆得见我身。】

佛陀说,如果说法之人在独自空闲的地方,寂寞、没有人的任何声音的地方,读诵《妙法莲华经》的话,佛陀说是我在那个时候在他面前显现,以清净的光明身相现前。

以前讲过吧,天台宗的叫做慧思大师,智者大师到他那里去的时候,他的师父,思师父就跟他说,我们在往昔的时候,灵山法会里面,都已经共同发过愿的。我们这次一起坐《法华经》三七,然后到了二七的时候,好像《药王品》,在那个时候,智者大师已经入于禅定。入禅定的时候,在他的禅定的境界当中,完全看到佛在灵鹫山的所有的法华的现场。他就在出定的时候告诉他的师父,他的境界告诉了他。当时他的师父说,这个是“非尔弗证,非我莫识。”如果不是你的话,证不了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我的话,辨别不了这样的事实,所以你现在所见到的这种情况是真实的。

智者大师后来也造了很多的论典,整个天台宗的话,依靠他的这种加持力也好,证悟的这种力量,弘扬起来。

所以有时候在空闲的地方,或者在众会当中思维法义的时候,如来亲自现前。

当时智者大师在那里,亲自见到佛陀的这些层面的话。我们以前去灵鹫山的时候,我当时在灵鹫山下,也给上师如意宝讲这个公案。我说汉传佛教当中有智者大师,在灵鹫山如何见到,还有见到迦叶尊者,见到当时的整个场面,有一个历史书里面讲得比较广。当时法王也说,一个是仓央嘉措去灵鹫山的故事,还有智者大师的这个故事。当时法王讲完了以后,他老人家也入定了很长时间。

去了印度是这样的,下面很快了。一般真正的讲课一个小时左右,刚才念传承十几分钟吧,还有两个颂词。

【若人在空闲,我遣天龙王、夜叉鬼神等,为作听法众。】

如果人在空闲的地方,读诵《法华经》的话,那么佛陀说我派遣一些天人、龙王、还有一些夜叉、鬼神等等来听法。

我们没有眷属的话,大家也不用担心,自己在自己的屋子里,自己在一个寂静的山洞里面,你就自己读《法华经》。你可能肉眼看不到,但是佛陀肯定会派人,派一些天、龙、魔鬼在你面前听课。你不要怕,就对了,对吧。

【是人乐说法,分别无挂碍,诸佛护念故,能令大众喜。】

这些人,有些是安乐说法,分别没有任何挂碍、阻碍。诸佛也是护念的缘故,护持他、垂念他的缘故,让这些众生获得了极大的欢喜心。

有一个汉传佛教的叫做《安乐集》,好像它是一个汉地的大德作的,历史上说是它后来在日本也是很受欢迎的。主要是净土宗的一些公案,往生的一些事例。它这里面讲的是“有二种人,得福无量无边,何等为二。一者乐说法人,二者乐听法人”,两种快乐的人,一个人喜欢讲课,一个人喜欢听课的。

这个人实际上是,看起来是两个人,我们以前也是引用过一些教证吧,但实际上这两个人所作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也是现在一般,有些人是听课,有些人是讲课,包括我们下面的辅导,这些都是一样的。大家听闻佛法和讲经说法不要看成一般的行为,应该对我们的生生世世来讲是意义重大。

【若亲近法师,速得菩萨道,随顺是师学,】

如果亲近这个法师,如果我们亲近说《妙法莲华经》的也好,念《妙法莲华经》的这样的法师的话,那么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了菩萨的道。

随顺这样的法师而学习。你光是遇到一个法师,我要亲近你,我一直跟着你,你走一步我也跟着你一步,你到哪里去,我一直形影不离,我不会放过你,这样的话也不行的。应该跟着法师要学法,跟着法师不学的话,根本——我们现在很多依止,依止上师的话,目的根本不知道,应该是要好好地学、跟着法师学。

【得见恒沙佛。】

这样的话,很快的时间当中,得见恒河沙数的如来。

这一品都已经讲完了,也是很圆满,两堂课这一品都已经圆满了。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好好地跟着法师,但是跟着法师光是追着他不行的,还是应该好好地学。要学他的戒定慧,我们说是三学,三学大家一定要知道。要学什么呢,学戒律,清净的戒律、学禅定、学智慧,这样才算是依止善知识,才算是真正跟得上法师的脚步。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