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妙法莲华经释4

第四课

下面我们讲《妙法莲华经》。

先念今天的传承。(师念藏文传承)。

我眼镜有时候起作用,有时候不起作用。(藏文传承)。

今天紧接着讲《妙法莲华经》。我们上一次的《大乘庄严经论》也没有讲成,上一节课。我来学院应该三十多年吧,可能唯一的,有一些事情而停课,在我的记忆当中是第一次,因为有些事情没办法推。所以那天,你们共同念《普贤行愿品》,这也是很好的,上一节课,行吧。

那么今天,我们紧接着讲《妙法莲华经》。这次我们整个传讲的过程当中,参与的人很有信心。我相信汉地以后应该有《妙法莲华经》方面的传承也好,将来应该有讲经说法的这么一个新的系统吧,也许会有的。因为传承的这种流传并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应该从长期的历史来看的话。我很希望我们在座的出家师父和在家居士,以后应该有机会,《妙法莲华经》传授给别人,自己也好好受持、修行、观想。如果自己没有很好地去做功课,自己对这个没有什么把握,没有什么修学,我们给别人讲也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所以,首先应该自己得传承,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在辅导过程当中都可以圆满。因此我今年在我们学院的各个班当中没有特别要求让大家必须辅导,没有这样的。但是你们个别人如果愿意的话,找一些辅导员,找一些法师,这次是自愿的,否则我们学院的课非常忙,这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如果法师也是有时间,然后下面的人也有兴趣,比如说我讲的过程当中,好像有些是听懂了,有些没有听懂的话,如果下面的法师再做辅导一次,也许可能更明白。

因为经论的内容的话,我们反复串习,不熟悉到熟悉,熟悉到受持,然后受持以后,最后观入就真正是信受于心,这个很重要。所以这次我们没有特别的。因为上半年我的身体的原因,今年的课也是落的比较多。我们这边的菩提研究班也暂时还没有正式开课。再过一段时间吧,我们就慢慢来。还有我们学院当中的有些……等会儿再说吧,是吧?

我下面讲,为什么要讲《妙法莲华经》呢?其实《妙法莲华经》我会后面也会说的,受持经典的话,应该有很多白法天神也经常保护的。自己在即生当中断除烦恼、熄灭烦恼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

我看到《大智度论》里面有这么一个公案,也就是说我们读诵《法华经》的功德。有一个比丘,他经常在寂静的地方读经,经常喜欢诵经。这个比丘受到了当地的国王的非常特殊的尊重和承侍,恭敬承侍。每一次比丘来的时候,国王把自己的头发铺在地上,让他在上面踩过去。很多修行人对这个比丘,觉得——因为他的功德也并没有发现,只不过是爱读诵经典而已。为什么国王这样呢?有些人问国王,那国王为什么对他这样恭敬啊?他就讲述了他的原委。

有一次他特别想见这位比丘,然后他到比丘所在的地方的时候,他在山洞里面,比丘所在的山洞里面,他刚开始看到了有一个金色的金人,骑着白色的大象,在那里对他恭敬合掌,好像求法一样的。他到了之后,到近前的时候,金人就已经不见了。后来问这位比丘的时候,他说:“我读《法华经》,因为在佛陀面前,普贤菩萨已经发愿,谁修持《法华经》的话,他会始终是保护他、恭敬他。”因此是普贤菩萨亲自来对他朝拜,就是说朝拜吧。

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现在这里的有些道友,在一辈子当中行持《法华经》的,也有很多的出家人和在家人。我们将来也希望这部经典也是非常重视,不管你到哪里去,如果带着或者把它当作如意宝一样对待的话,它会给我们赐给很多的悉地。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种废纸,就八九万字,字数不是特别多,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般的一些资料的话,它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利益也是一般的利益。所以关键是我们的信心也很重要。

现在我们《大乘经庄严论》也是正在讲信心。信心有多少种分类,我们在座的人都知道。那今天我就不多说,所以首先为了让大家生起信心。护持《法华经》的功德,希望有时间的时候,龙猛菩萨的《大智度论》当中也看看,在这里面有非常精彩的公案。我们很多资料、很多公案、很多故事、很多比喻、很多哲理,这些来慢慢慢慢让我们的烦恼、邪见、我慢,逐渐逐渐会摧毁。不然的话我们有些人的烦恼和成见,就像一座山一样的。如果很简单的一种手段,不一定完全能平息,所以有时候可能要方方面面。为什么佛经当中讲种种比喻、种种哲理、种种理论来宣说,原因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听课、学习,这些也是反反复复地,应该越多越好。这样以后对自相续、心相续可以得以净化。

那么我们紧接着,刚才传承已经念完了。那么下面,弥勒菩萨准备问文殊师利菩萨。他所问的这些内容,用偈颂的方式,前面就是用长行文,然后用偈颂的方式来告诉他。那么,他们当时是依靠释迦牟尼佛入定发光的瑞相,照耀整个世界。东方一万八千个世界当中,许许多多的菩萨、声闻、缘觉以及这样的这种景象,他们已经看到了。看到之后,弥勒菩萨不断地给文殊菩萨,一边出问题;一边,他当时在外面看到的这些景象也告诉他。有些是他已经抉择性的,在这里的修行、六波罗蜜多,这些是抉择性的;有些也是带有疑问形式的,以两种方式来对文殊菩萨,还有众眷属,以偈颂的方式来讲。

偈颂和长行文,我们前面也是讲了,叫散华、贯华。印度有这么一个传统,写作也好,平时像我们藏地的话,经常在民间传播的《格萨尔王传》。《格萨尔王传》也是有偈颂和长行文交替的方式来经常出现。这也是在藏地历史上有一些长篇小说也好,或者是一些大的历史的写作风格。

那么下面讲到是什么呢?我们昨天前面讲的布施度。先弥勒菩萨用六度是按顺序: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然后他是用比较交叉性的,一会儿讲布施一会儿讲智慧,以这种方式来,今天讲的。

【文殊师利,我见诸王,往诣佛所,问无上道,】

今天弥勒菩萨说:“文殊菩萨,我见到在那些国土当中有很多大臣、国王,他们到佛陀那里去,并且问无上的道。”

他们去了以后并不是问一些世间的——你吃饭怎么样?你睡觉怎么样?我们一般世间人,互相交流最多的可能是:“你吃得怎么样?身体怎么样?你要吃什么药?”就一直……。

我的今年不想接很多电话,因为每一个电话里面都给我上——比如说养生、健康的知识。每一个人都是要:“你应该吃什么,你应该怎么怎么……。”所以,有时候都比较觉得,啊!怎么我吃饭和睡觉都还要别人教我,连这个都不懂。所以我们世间人可能互相提问题也好,交往的话,经常跟解脱没有关系的,吃喝拉撒比较多一点。

【便舍乐土,宫殿臣妾,剃除须发,而被法服。】

但是这些人到了佛陀那里,去问无上妙道,并且他们舍弃自己最喜欢的国土、王宫、大臣、臣妾等等。然后他们一起到那里去剃除须发,并且穿上佛陀的这种法衣。

这是讲什么?讲持戒度。从表面上看,他这里并没有直接讲持戒,但实际上这里应该是一种——因为大家都知道,到了那里先问甚深的问题。一般出家和修行的时候,每一个人自己有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之后,你才可以去出家、修行。

我们每个人都是,可能先去出家的时候,问这个问那个,包括我出家的时候也是问过很多。就像《莲苑歌舞》里面,今天问这个,明天问那个,有些人回答的是、可以;有些人说是不能出家;有些人说是出家非常好;有些人说你如果出家的话很危险,等等等等,也有各种各样的。

后来的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舍弃,到那里去行持清净的戒律,披上如来的这种袈裟。这是讲的什么呢?持戒度。

下面讲到安忍度。

【或见菩萨,而作比丘,独处闲静,乐诵经典。】

又见到有些菩萨自己作比丘相,并且独自在清净的地方禅修,而且读经典,乐于读诵经典。

表面上看来可能不是真正的安忍,但实际上这也是。我们知道安忍当中有三种安忍。三种安忍当中,作比丘实际上也是——对一切的恶事,一切的外面的危害都需要忍耐,如果没有忍耐的话,不可能当比丘,连沙弥都没办法当。然后独自在寂静的地方修行,也是一个对求法的苦行的安忍。然后乐于诵经的话,也就是对佛法、空性和对大乘法的一种安忍。所以这三种安忍在这里面也可以具足,因此可以解释为:这是修安忍度。

【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于深山,思惟佛道。】

弥勒菩萨又见到那些国土当中的菩萨勇猛精进,这个是精进度。对善法方面,非常乐于行持,勇猛的精进。并且他们入在特别清净的深山密林,思维佛陀所讲的大乘佛法的甚深意义。

当然修任何一个法需要精进。如果没有精进的话,即使你的智慧非常不错的,你的善根也相当好的,但是因为没有精进的原因,最后可能自己的成绩越来越下降。我最近看到我们很多的道友,在讲考、笔考、背考。有些我亲自能参加,有些我用通过其他方式来了解,总的来讲是很欢喜。

大家确实也很精进,有些人一边发心一边闻思修行。好像大家的这种成长,刚来的时候对佛理什么都不懂,然后逐渐逐渐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现在很多道理都比较明白。这一点我自己感觉特别特别快乐,特别快乐。因为,我们佛学院的存在、佛学院的价值就是培养更多的人才。我们为什么修经堂,我们为什么做这些?其实这不是目的。

我们最主要的目的,在经堂里面给大家讲经说法,讲经说法之后,让很多人通过不同的这种方式和方法提升自己的闻思修行的智慧。然后这样的闻思修行的智慧,到一定的时候,不断地成熟,不断地积累、沉淀。最后成熟之后,他可以在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角落当中,都会利益众生。

所以我想这次也可以看出来——我们总体来讲,大家的精进和大家的修学是有进步的。当然我也看到有个别人的话,以前各方面的修行很不错的,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业障现前、烦恼现前,还是善根,中间被其他的因缘已经得到控制,还是什么原因。有些可能进步不明显,甚至可能有倒退这种现象。当然这是极少数的。

我也希望我们全国各地也好,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当中,闻思修行的话,这是一个挑战,这是一个长期的奋斗。如果我们没有长期的奋斗的话,凡夫人的习气一上来以后,所有的善根和妙法很快就被吞没,或者淹没下去的,不是很容易的。如果菩萨的话,菩萨本来无数的劫当中,他们都积累资粮,应该可以说,他自己拥有原有的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非常丰富的原因,一般来说,外境对他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凡夫人,虽然中间出家了,虽然中间学佛了,也遇到过善知识,也听闻过大乘佛法,但是因为自己相续当中的烦恼根深蒂固,极其深厚的原因,一旦遇到外境的时候,恐怕自己也没办法对治烦恼,最后不得不同流合污,然后慢慢慢慢,全部都消失殆尽,都没有什么成就了。

我们凡夫人始终都要提醒自己:我不能倒退,即使没有进步,我能保持平稳。不然的话,我们有些,包括学院里面有些出家是很不容易的,确实自己的地位、财富、家人,都放弃了很多。

你看他这里,国王的话,他也把自己的宫殿、乐土,这些都全部都放弃了。其实我们很多人也是同样的,但是后来在修行上没有成功的话,可能什么都没有了。世间和出世间的荣华富贵都全部消失了,没有了。

所以我在说,精进很重要。然后下面讲禅定。

【又见离欲,常处空闲,深修禅定,得五神通。】

弥勒菩萨又见到有些人远离一切欲望,经常住在一些空闲的,非常寂静的胜妙的地方,甚深地修着禅定,结果获得了五种神通。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世间的禅定。世间的禅定的话,一般五眼六通当中,最后一通是出世间的神通。所以前面的五通,应该说是世间的禅定。我们在《前行》当中:“凡夫行禅定,意分别禅定”,还有缘真如禅定等等。那么这些禅定当中,我们在这里所讲的一般凡夫的禅定的话,明、乐、无念为主的。义分别的禅定的话,有空性的禅定。然后到最后,所有的这些明、乐、无念、空的执著全部都没有的,最高的一种境界。所以他们有些获得了这么甚深的禅定。

我希望我们很多人也要修禅定。现在全世界的人,有信仰的人、没有信仰的人,因为生活特别忙碌,压力非常大,实在是世界上是找不到什么方法。很多人通过禅定,的确能缓解一些压力。所以我们出去的时候,到西方国家也好,到东方国家,也不管到哪里——您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个禅定,我们太累了,太不想活了。很多人包括一些大学教授,政府官员。所以我们一般不说什么佛教的禅定,基督教的禅定,我们不说什么,就大家坐禅。

这也是对众生带来一种快乐,我们还是愿意。虽然我们可能讲不出佛教出世间的一些,解脱的一些、具有胜观和寂止的这样的禅定,但是只要众生,哪怕是短短的时间当中,能缓解他的压力,让他的心平下来,让他跟单位的同事不吵架、不打架,家里的人也不摔碗筷,不作冷战、热战,这也是我们讲经说法和修行的一个功德,所以他们说什么的话,我都很听话。

所以我们在座的很多人,你们也应该经常喜欢禅修。喜欢禅修的话,自己禅修的境界,到一定的时候,很喜欢传,好像自己就觉得:自己的境界很不错的,能不能赶快给我找一个徒弟……。

我听说有一个老师喜欢禅修。他就学校里面经常给学生讲禅修,后来被校长差点不是开除了。有时候也要观待环境,对吧?世间的一些禅修,我们也不可能所有的学生,不做作业然后让他们闭关。不过学生很喜欢这样坐的,因为他学的话比较累,然后老师说:“你们好好地参禅,我们这一节课大家都太累了,我们就闭着眼睛入定的话……”。有些可能睡着了,有些没有睡着也是不敢睁开眼睛,这样一直坐着的话,四十五分钟很快就没有了。

【又见菩萨,安禅合掌,以千万偈,赞诸法王。】

这也是一个禅定。还见到有些菩萨安心合掌,安住禅定,以千百万的这种偈颂赞叹法王如来——佛陀。

这是最高的出世间的一种方法。显现上他通过禅定合掌用偈颂来赞叹,但是真正要赞叹如来的功德,通过禅修而赞叹的话,这是非常高的一种境界。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六祖坛经》里面讲的。外面没有什么相——外离相为禅。什么叫做禅呢,外面没有相,一切相皆是虚妄,相全部没有的话,这个叫做是禅。然后内在的心不乱,没有贪嗔痴。

我们有些人很乱,心乱的时候身体也乱,身体乱的时候语言也乱,每天生活都是乱乱的。《广传》当中讲:贪嗔痴重的人,包括他的住处、处所,什么都是很乱的。所以我们如果心很安静的话,在任何场合当中都是——他就觉得像天堂一样的,很快乐的。

确实我们修行人需要有一种境界,不管是人生当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痛苦也好,挫折也好,或者说是快乐、荣华富贵等什么样的都可能会享受。但无论如何,我们内心如果淡定的话,外在恐怕对你来讲,并不是特别的有利有害。

你看这里,有些菩萨也是赞叹如来。我们也是通过参禅的话,也以这样的偈颂方式来赞叹如来。这是讲到什么?讲的是禅定。

下面是智慧。

【复见菩萨,智深志固,能问诸佛,闻悉受持。】

又见到菩萨,他有甚深的智慧和坚固的誓言。一直能询问佛陀,诸佛面前提出很多问题,而且得到了佛陀对他的答复之后,他全部一一的“闻悉受持”——他所得到的这些答案一一地受持,全部记下来。

其实真正有智慧的人,跟别人提问题也很重要的。有智慧的人会提出很深的问题。有智慧的人,别人给他回答的问题非常的重视。我都有时候去学校的时候,他们有些人乱问,随便想一个问题,好像也没什么可回答的。他并没有思考,也不是一个问题,我即使给他回答他也不记下来。

以后我们包括对法师也好,对辅导员也好,首先你要问问题的时候,应该问的问题要尖锐一点。否则的话不叫问问题。真的是你的疑惑,真的是对你来讲,你的修行当中,人生当中,最难以解开的这个东西,就问一下。不然的话,我们就像过路一样——你吃饭了没有,走了没有,你心情怎么样,你感觉今天舒不舒服,你觉得天气怎么样……。这些事情也可能也没什么可问的吧,对吧。如果你真的要一些甚深的问题,那问完了以后,你看这些菩萨,他问完了以后全部都会受持。

我们从历史上看也是。历史上有些上师身边的这些弟子,对上师提出的问题,请求的法,就像麦彭仁波切的弟子当中——很多人对麦彭仁波切提出问题,请求造论,后来留下了这么珍贵的法宝。宗喀巴大师的很多弟子也是同样的。

所以他这里也是,智慧是这样的。

【又见佛子,定慧具足,以无量喻、为众讲法,】

这个也是在智慧度当中。

又见到佛子具足智慧和禅定,以无量的比喻来为众生宣说正法,而且宣说正法并不是很勉强的。我们有些法师不得不带班,凡是——累啊,身体不好,但是也没办法,我今年还是带下去吧,明年以后肯定要换我,不然的话我肯定没办法,现在老了、累了、身体不好、心脏不好、肺不好、肝不好,病什么……,就很多很多的理由,不太喜欢传法。

而这里的菩萨不是这样的。他用无量的比喻,很多很多的理由来讲。

【欣乐说法、】

而且讲法,他特别特别地乐意。

就像法王如意宝一样的,他终生当中非常地乐意说法。

【化诸菩萨,破魔兵众、而击法鼓。】

并且他对这些“化诸菩萨”,教化很多初学的菩萨。因为这些菩萨他讲经说法,刚发心的这些菩萨,不断地教化,破除很多的魔军。通过讲经说法的话,邪魔外道的军队自然会消散。并且为了众生击大法鼓,转法轮,这个很重要的。

天台宗讲到智慧的时候:空、假、中三观。一个是空,一个是假,假相的假,然后中,中是中观的中,好像在他们宗派当中也是非常的重视。实际上空呢,一切万法没有实相,因缘而生的法全部是空的。什么是假呢?所有的因缘而生的法都是假名的、假立的,没有真实的实相。然后什么是中呢?我们刚才说的胜义谛的空性和世俗谛的假相,这两者无二无别的——中道。

其实这个的话,龙猛菩萨的《中论》当中也有:“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众因缘所生的法,全部是空性的。“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切诸因缘生的法全部是空性的,也是假名的,这里面假也是有。最后说是——也是中道。

天台宗的空、假、中三观,希望大家还是应该要记下来。我们学天台宗的时候,他们有个别的专用术语的也好,其实这是我们在三论宗也好,我们藏传佛教的胜义谛、世俗谛,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名词的用法不同而已,实际上都应该是比较相同的。因此讲到空性的时候,我们会知道——具有智慧、具有禅定的话,才能讲出无量的比喻。

我们在座的各位,在修学过程当中多积累、多苦行,对吧。不管你当一个居士也好,当一个出家人,如果你是想当一个名相上的修行人的话,那你就可以只是办一个皈依证,穿一个袈裟,里面什么都是没有的,空空的。就像我们进百货商场有很多假人一样的,外表看起来人一模一样的,实际上里面没有真正的意识和骨肉。

同样的道理我们当居士和当出家人的话,有些只是非常表面的,有些是真的内在禅定,内在的智慧,内在的利他心。这些一方面是——我们前面讲的一样,是前世的种子成熟;一方面是通过道友和通过闻思修行的环境和周围的因缘组合以后,慢慢慢慢可以开发,慢慢慢慢因缘这样的成熟。

这里讲到什么,我们一切法的很重要的这些道理,一定要记住。

这以上讲的六波罗蜜多,按次第来的。下面不一定是次第来的,它可能会交叉或者是间杂的方式来出现的。

下面是又讲一个禅定。

【又见菩萨,寂然宴默,天龙恭敬,不以为喜。】

又见到菩萨,他们寂静宴然,默然地安住在那里,这个时候有很多天龙夜叉等众生恭敬,对他赞叹、供养等等。但是这些菩萨安住的人,就不以为喜——也没有什么,因为别人的诽谤而痛苦,别人的赞叹而欢喜,就没有。因为他有一定的禅定境界的时候,其实别人对他的谣言,别人对他的一些冤枉,这些是不在乎的。

我们因为没有禅定的境界,好像别人今天赞叹一句话,非常快乐,欢喜,脸色都不同,吃饭的胃口都很不错的。今天别人说你,说你的过失,你如何如何的话,胃口也没有,心情也不好,教课也教得不好,然后走路的话就晃晃悠悠的。好像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没有什么意义的。整个世界黯淡无色,觉得好像所有的人都是忿怒金刚一样的感觉。这也是我们自己的确修行内证太差的原因。

【又见菩萨,处林放光,】

又见到一些菩萨也是禅定里面,他们住在林处发光。

刚才那个是一般世间的禅定,自己安住的时候,就像小乘的禅定,别人对他赞叹,如如不动的,诽谤也如如不动的。

【济地狱苦,令入佛道。】

然后有一些菩萨,他住在林中身体观修发光,救度地狱和饿鬼的众生,让他们逐渐逐渐入佛道。

这是大乘菩萨的禅修方法。

我们平时也是修行的时候,发愿也是愿一切众生早日度化。其实我们真的修行大乘佛法还是很重要的,希望我们在习惯上、生活当中经常口里面也要说,口里面说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说:口里面说没有什么用的,只要境界。其实也不是,凡夫人的话,很多行为对他的内心直接起作用的。你看我们藏地的很多转转经轮的老太太,老年人,他们一边转转那个经轮,一边说是: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愿他们早日往生到极乐世界,“嗡玛尼巴咪吽……”。那这样的话,实际上是他这种语言跟自己的心也在转,这也是一种方法。

所以你看这里禅修的时候也是发光,有时候我们禅修的过程当中,按照大乘的一些禅修,自己的身体发光,观想地狱里面的很多众生的痛苦消失,让他们获得快乐的话,那么禅修的力量和佛陀加持的力量、发愿的力量,还有众生的善根的因缘的力量等等,很多因缘聚合的时候,你就可以让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有些众生,你看有些贫穷的地方,突然很快就有种机缘出来的话,其实这也是应该很多菩萨的加持分不开的。

然后又见到,下面讲到精进吧,就这一段。

【又见佛子,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勤求佛道。】

又见到佛子不去睡眠,非常精进。并且“经行林中,勤求佛道”,这是“般舟三昧”。

汉地的话,九十天当中都是边念佛边行走,也有这样的。但这个一般来讲,我们都不懒惰、不睡眠,然后经常在林间走动、禅修、念诵,这样来勤修,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精进。

现在我们的精进,刚开始很多都有精进。我自己从走过来的一些路,来回顾的时候,有一些高僧大德的确非常羡慕。他们一辈子很精进的,闭上眼之前,他精进的修行没有放弃过的。但有一些人可能年轻的时侯比较精进,最后慢慢慢慢被世间琐事诱惑过去了。

所以希望每个人应该也好好地发愿。现在我已经选择了学习大乘佛法的这一条路,我还是要很努力地、精进地去。当然《亲友书》很多书里面说是:我们上夜、下夜不睡,中夜睡觉。但我们现在有些人的生活都比较颠倒,只有下夜睡觉,上夜中夜都不睡觉。现在很多城市里面的年轻人,凌晨两点钟开始睡觉,有些人反正白天晚上就比较颠倒。有些是可能是工作的原因也没办法的,但不管怎么样,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都是我们不用改变,对吧。有一些习惯方式,有一些烦恼。如果以前当一些猫头鹰,可能晚上睡不着,白天睡得着,这也是跟自己的习气和前世的缘分也有关系。

下面应该是讲戒律。

【又见具戒,威仪无缺,】

又见到有些菩萨具有清净的戒律。戒律威仪没有缺少。

这是比较粗大的。一般小乘的戒律,威仪很重视的。走路、说话,有些是带有一点假装,别人看见的时候很重视的,然后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比较……。

那天我听到有一个人说,他到汉地去化缘,到了成都比较放松了,离开成都之后,他威仪就更加注意,因为他的很多施主在别的城市里面。所以他们自己,现在确实我们这个社会也比较复杂。也不能不管,观清净心也很重要的。

但是的确我们藏传佛教,有时候看来藏传佛教现在全世界来讲,是兴盛得最快的、范围最大的。有时候看我们藏传佛教当中的有些人,为了利益的关系,然后很多复杂的问题,在汉地也是比比皆是、层出不穷。

我们不是佛教有这个问题,但是行持佛教的人当中,的确也是比较乱的。这一点希望大家应该注意。有些,比如说跟某个上师,某个活佛,一起照一个相,以这个相片作为当上师的根据或者是依据;有些有一个活佛证,其实这个活佛证,也不一定是那么困难。因为活佛证当中有很多的类别,就像我们那天所讲的信心一样的,信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所以活佛证尤其是现在也好、过去也好,办一个活佛证——我以前如果要办活佛证的话,实际上应该没问题的,搞一些关系的话,所以活佛证也是比较复杂的。

因为假活佛的原因,其实给藏传佛教也是带来很多人非议,有争论,这样的问题。甚至现在宁玛派的很多,对于一些有钱的,有名声的,有地位的这些,也是汉地、西方的人,全部都是要求在寺院认证:什么前世的某某某某某某个上师的转世。有可能是转世,但是也不一定是转世。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因为有些人,我们完全明白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连世间的功德都不具足的,世间好人的德性都不具足。但是到了某个寺院、某个上师那里,他很快很快就变成了活佛。

以前我们藏传佛教的格鲁派还算稍微好一点。但现在青海,还有在甘孜州和个别的地方,格鲁派的有些上师、有些老格西都是拿着长长的哈达,给这些大施主,帮他们举办一些所谓的活佛坐床仪式等等等等。

前辈的这些活佛当中有相当了不起的一些。现在也有一些极少数的了不起的活佛,这是我们应该承认的。但是可能百分之,占的大多数的有些的话,不一定是真实的活佛。

因此你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很多事情,真正的弘扬正法并没有,真正的修智慧和禅定和戒律清净并没有,而且他们最后所做出来的有些事情,可能对佛法、对社会、对整个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不利的有些行为,人们不难看出吧。所以清净戒律,应该按照释迦牟尼佛的大乘佛教,小乘佛教非常重要的。

可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很多汉地迷茫的居士,他们只要有一个介绍信,只要有一张照片,只要有一种很简单的一种方法,就马上吸引住了,最后可能自己和他人都毁坏,这一点我以前也是讲过。希望依止善知识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

其实所谓的上师,实际上就是老师的意思,我们当一个老师的话,需要什么样的资格,光有一个教师证可以吗?但这个教师证,现在我们开车的驾驶证都是可以造假的,现在有些教师证也有假的。但如果这个真正是佛法的一些修行、戒律,这些具足的话,他可以带领一些佛法的道理的话,也许是可以的。除此之外,大家没有注意的话,自己所有的青春,时间,精力,财富,全部都已经付出了,到最后的话没有得到解脱,没有得到修行,即使你没有得到修行,只要真正的一些善法和三宝结上善缘的话,也可以。但有时候最终得到的邪见、后悔和遗憾,这也是非常可惜的。

去年也关于一些假活佛的事情,所谓的白玛奥色,这些事情的话,也可能大家都非常清楚。这是在当时,现在好像也没有这个了。但不管怎么样,这是其中的千千万万当中的一个例子而已,所以我们如果不谨慎的话。

所谓的藏传佛教不一定是这样的,但是所谓的藏传佛教在别人的手里,各种人以各种方法来开始利用。这样以后,最后藏传佛教真正的本来面目,变成另一种形式,另一种形象。这样的话,它给我们带来的利益还是危害,说不清楚。

我为什么说大家先应该好好系统地学习佛法。你基本上知道,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修行,什么是皈依,什么是依止善知识,什么是大乘佛教。这些道理慢慢慢慢知道,知道之后,修一段时间之后,自己依止上师也是清楚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去承事、供养、恭敬、礼拜,这些都是容易的。

所以在这里刚才讲到一个:具有清净戒律,威仪没有缺少。

【净如宝珠,以求佛道。】

还有一个,不仅是威仪没有缺少,他的心清净得如摩尼宝珠一样的,通过这种方式来求道的菩萨也非常多的。

【又见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

然后又见到了一些佛子,修安忍的这种力量。这些增上慢的人殴打,他们都开始谩骂,全部都是一一地能忍受,而且求佛道的。

这是讲到中间——前面是讲持戒,这个是讲安忍。

下面又讲禅定。

【又见菩萨,离诸戏笑、及痴眷属,亲近智者,一心除乱,摄念山林、亿千万岁,以求佛道。】

又见到菩萨,远离一切戏笑,远离一些痴迷的眷属,而亲近有智慧的善知识。一心除一些散乱,自己的正知正念通过禅定,在森林当中、在深山里面、在森林当中,若干年求佛道。

一心不乱地在森林和山洞当中,通过禅修、摄念。摄念的话,他收摄自己的念头,通过这样的正知正念或者是禅修。很多年当中求佛道的意思。

这是讲禅定,下面讲布施。

【或见菩萨,肴膳饮食、百种汤药、施佛及僧。】

又见到菩萨,丰富的饮食、还有百种汤药、还有各种食物供养给佛陀和僧众。这是饮食方面的。

汉地经常讲“供养四事”——饮食、衣物、卧具、还有汤药。我们经常讲的四事,很多经典当中也是有。

刚才前面是讲的是饮食,供养僧众和佛陀。

【名衣上服、价值千万,或无价衣,施佛及僧。】

然后也很多菩萨用衣服,特别,价值千万的,无价之宝的衣服,全部都去供养,特别特别贵的。

现在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藏地有个别的老乡到了成都。我听说是几个老乡,他们非要买一个很好的衣服。然后有一个人带他们去。那个老乡说是一定要比较好的。

你们把电话关掉好吧。你不要闭眼,闭眼起不到作用吧,电话关掉。闭眼不如捂耳朵好一点。

有几个老乡去,他们要买很好的衣服。然后有一些人把他们带到伊藤洋华,家乐福还是什么,就是比较好的地方。他们看到之后不相信有这么贵的衣服。他们认为是带他们的人是个坏人,不可能有一件衣服是几百万,不可能的。所以当时可能有这样的,价值千万的这些衣裳,都供养佛和僧众,这是衣物。

【千万亿种,栴檀宝舍、众妙卧具、施佛及僧。】

还有千万种檀香、宝舍、无量殿、还有卧具,这些供养佛陀和僧众。

【清净园林、华果茂盛、流泉浴池、施佛及僧。】

还有清净的园林、花果茂盛、清净的泉水、浴池等等这些,这些供养佛和僧众。

【如是等施,种种微妙,欢喜无厌,求无上道。】

如是这样的布施、供养的话,实际上是种种的微妙——刚才衣物、食物、卧具、还有汤药、自然美、环境等等。而且“欢喜无厌”,在供养和修行过程当中,欢喜没有厌倦心而求佛道。

我们现在修一点——有时候累了,没有欢喜心。其实没有欢喜心是最大的障碍,不管是讲经说法。我们很多法师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真的,我不是下唇赞叹上唇,不是这样的。应该说我们学院当中有很多法师,好像讲经说法十年多、二十多年都没有什么厌倦心,很重要的。我们还有很多法师和一些人,虽然有时候参加考试,他们都考得不是很好的,但是求法的精神很好的。一直是永远都是喜欢考试,永远都是在各个班里面,还是很爱闻思的。其实这个也是很好的,不一定要分数都是非常高的,有时候分数特别高的,最后还是做的有些事情,包括清华、北大和哈佛和哥伦比亚的有些学生,最后做事情不太如法的也有。

所以有时候人长期的这样爱闻思的。我也发现我们一些老的道友当中——我说的老的,不是说你们已经老得特别可怜了,不是这样。但是在学院里面呆的时间比较长的这些道友,应该是求法的精神和讲法的精神很好的。这个是有欢喜心,无有厌倦,很重要,对吧?

这是讲到布施,布施可能讲得多一点。然后下面讲的是智慧。

其实我刚才这样的科判,智者大师在他的注疏里面稍微有一些,有些地方的话有点不同的,我自己调的。

【或有菩萨,说寂灭法,种种教诏,无数众生。】

有些菩萨他开始给别人讲寂灭空性的法,用种种的——藏文当中说的是“种种的哲理和比喻”,来引导无量无边的众生。说一些寂灭的这样的道理。

【或见菩萨,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

有些菩萨讲观诸法的实相——诸法的空性、无二相,犹如虚空一样。有些讲空性法门,有些安住,观像虚空般的这样的境界。

【又见佛子,心无所著,以此妙慧、求无上道。】

有些菩萨的话,观心无有所著,以妙慧来求无上道。

那么这些是在他土的菩萨,他们所做的一些事情。

【文殊师利,又有菩萨,佛灭度后,供养舍利。】

弥勒菩萨说:文殊菩萨,在那里有些菩萨,他供养佛灭度以后的舍利塔。佛灭度之后的话,他的舍利做宝塔,然后供养的。

【又见佛子,造诸塔庙、无数恒沙,严饰国界,】

又见到有些菩萨做各种舍利塔庙,就像以前阿育王。佛陀涅槃之后做很多的舍利塔一样的。像恒河沙数那样,严饰整个国界。

就像现在的泰国、斯里兰卡、缅甸,城市里面到处都是舍利塔,到处都是佛塔,其实这个非常的庄严。每一次过一些佛的节日的时候,包括现在的佛诞假期,每一个道场、僧舍,寺院,佛塔,特别特别多的。

比较而言的话,藏地也是应该。去年有一个记者说是——他不到五公里的时候,看见一个白塔;不到五公里的时候看见一个黄色金顶的寺院。他说你们藏地是什么样的地方啊?我说你如果去其他的——泰国的话,你也许更有感觉,因为泰国的城市都比较密集,他们那里的佛塔和佛寺非常非常的多。

所以对整个国家、整个国土来讲,恒河沙数的塔庙实际上是非常庄严的,这也是众生的福报、众生的福气因缘所聚合的。

【宝塔高妙、五千由旬,纵广正等、二千由旬。】

又见到这些宝塔高五千由旬。我也讲过五千由旬的话,也是一种表相,非常高的意思。它的宽、长也是二千由旬。

【一一塔庙,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宝铃和鸣。】

每一个宝塔和塔庙,实际上有各种各样的宝幢、宝幡、还有一些珍珠作装饰,里面有很多的宝铃被风吹动下,发出特别优雅的声音。

【诸天龙神,人及非人,香华伎乐,常以供养。】

还有诸天、龙、夜叉,人和非人,他们拿着各种鲜花、烧香,乐器,常常去供养。

我们这次的目的,一个是《妙法莲华经》字面上大家都能好好地过一下。因为鸠摩罗什所翻译的,有些地方好懂有些地方不是很好懂。所以我们这次给大家的目标,字面上应该能解释,其实跟《因明》、《中观》、《俱舍论》比较起来,我觉得是比较简单。在学院五部大论的五论班,应该我想问题不大,其他的,不知道居士这些。

我们应该有一个讲考好一点。一说有讲考的时候大家都非常认真。有一次我们讲考班,我说明天要讲考《经庄严论》,我在讲的过程当中看到所有的人都没有一个人看我的脸,每个人都看着法本,就这样。我想今天为什么周围的这一块看不到人?结果每一个人在下面注释,这里的。然后不讲考的那一天,大家都比较轻松。讲考还是很起作用的。

【文殊师利,诸佛子等,为供舍利,严饰塔庙,国界自然,殊特妙好,】

下面说:文殊师利菩萨,这么多的佛子等,他们为了供养舍利,造各种庄严塔庙,严饰塔庙。弥勒菩萨告诉文殊菩萨。而且他们对自然,对整个国界的自然环境带来非常胜妙和殊胜。

可能“国界自然,殊特美妙”——前面“国界自然”我翻了很多资料,但是好像不是很满意的。前辈的有些大德,没有很好去解释,跳过去了,有些解释的也就一般般吧,不知道怎么样。凡是藏文当中的话也是这样的。

【如天树王,其华开敷。】

帝释天有一棵树叫做是天树王,这个天树王是会开花的。他这里的比喻,就像天树王盛开花一样的,整个国家的一切环境当中,有塔庙,又装饰得非常美妙和殊胜。

应该这样来解释吧。

然后下面讲到——我看时间,念传承一起还是怎么样,这个偈颂还是讲完吧。

【佛放一光。我及众会,见此国界,种种殊妙,诸佛神力,智慧稀有,放一净光,照无量国。】

然后弥勒菩萨告诉文殊菩萨说:“这次佛陀发出这个光,我和所有的会众,见到了东方的一万八千个国界,种种的胜妙性。诸佛的威力,这种智慧非常非常的稀有,放这样的清净光照耀整个东方这些国家的刹土。

我等见到这样未曾有的、非常稀有的情景,希望文殊菩萨:今天该你回答,断除我们的疑惑——为什么佛陀这样入定,然后发出光,我们见到东方的那么殊胜的。”

刚才前面各种菩萨六度的分析,都已经讲了。所以我刚才也讲了,我们以后有些修行人,尽量在交往、互相对话的过程当中,对自己的修行有关、智慧有关,悲心有关,将来的事业和利益有关的一些话题,很重要的。偶然聊一些吃喝玩乐也是可以的,但并不是经常所聊的全是一些没有用的语言的话,也不太有意义的。

所以文殊菩萨——当然我们也不可能跟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相比较。

【我等见此,得未曾有。佛子文殊,愿决众疑,】

我等见到这样未曾有的稀有的话,今天该文殊菩萨——应该你来进行给我们解决疑惑。

他们解决疑惑的话,按照天台宗的观点的话,下面为了防止文殊菩萨不给他回答,堵塞他的推辞,堵住他的推辞。所以弥勒菩萨比较聪明,首先都是让文殊菩萨不要说——我今天不想回答,你们应该会知道的。有些问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拒绝,所以为了不让拒绝这样的问题,下面有四个方面的。

【四众欣仰,瞻仁及我,世尊何故,放斯光明。】

一个说是,四众弟子今天非常欣然的仰望,眼睁睁的看着。“仁”指的是文殊菩萨,你和我。所有的四众弟子都是看着我们两个。世尊为什么放出这样的光?这个说明文殊菩萨你还是有责任的,大家都看着你的,希望还是寄托在我们,一定要该你回答,我该说的,我看见的已经说完了。然后接下来你不能说是什么某个其他的,阿难,迦叶,这谁……不是他来回答,应该是我们两个,其中是指该你回答,这是第一个。

【佛子时答,决疑令喜,何所饶益、演斯光明。

然后第二个说,你要负责回答的话,“时答”——现在应该回答的,现在应该解决所有的疑惑,让大家欢喜。那么佛陀为什么是利益这些众生,发出这样的光芒,为什么是这样?

所以说又担心文殊菩萨说:现在不要紧的,到时候我再给你回答。所以弥勒菩萨说:你现在应该——这么多人有这个疑惑,所以要解决这个疑惑,让大家要开开心心的,佛陀还没有出定之前,你应该赶快回答——为什么佛陀发这个光呢,你快快快,马上回答,也有这个意思,这是第二个。

【佛坐道场,所得妙法,为欲说此,为当授记,】

然后第三个。佛陀坐在这样的道场当中,所得到的这个法,是为了想说这个法?还是为了授记将来?

当然我们《妙华莲花经》当中有一部分授记的,有一部分也是说这个妙法的。但是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弥勒菩萨担心文殊菩萨说——这是非常甚深的佛陀的境界,我不回答。就害怕这样的,如果给他提一个非常简单的——今天发这样的光,佛陀是不是马上要说法?还是授记啊?比较简单的一个问题的话,文殊菩萨也不好拒绝——噢,这个要开始说什么法,因为这个文殊菩萨非常清楚的,他完全明白。所以他就为了不拒绝,或者说是,佛陀的密意太深了,你和我虽然是十地菩萨,但是我们两个都没办法触及,还是等着吧,佛陀出定再说吧。害怕这样说,就没有让文殊菩萨等待。

【示诸佛土,众宝严净、及见诸佛。此非小缘,】

然后第四个:示现佛土。众宝清净庄严,能见到诸佛,这个“非小缘”,这不是一个小因缘。

害怕文殊菩萨说:这个问题不是很重要的,或者是我们聊其他的,这个事情暂时不回答。他不会这样说的,他不能这么说的,为什么你?弥勒菩萨说是:今天佛陀示现这样的东方清净刹土,让我们所有的人全部一目了然的话,那这个缘起还是不一般的,肯定有一个比较大的因缘发生,而且这种因缘文殊菩萨是肯定清楚。他因为以前在无量佛面前,供养无量的佛陀,能见到无量佛陀的各种不同的稀有的瑞相,所以间接说文殊菩萨该回答,他就没办法拒绝,堵住了他的推辞。

因此他说是——今天的这个不是一般的因缘,这种因缘,我们其他的阿罗汉、国王、大臣、比丘、比丘尼这些的话,可能现在是没办法的。应该是文殊菩萨,该您老人家用您的智慧。

【文殊当知。四众龙神,瞻察仁者,为说何等。】

然后这个时候——文殊当知,四众弟子,还有天、龙夜叉等等都眼睁睁地看着他。

他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话,文殊菩萨也知道了,弥勒菩萨要求让他回答。

那么这样以后的话,下一节课看文殊菩萨回答得怎么样。我们一般上集、中集、下集或者是中间——什么样的地方停下来,大家都等待吧。

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