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妙法莲华经释42

妙华莲华经释

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42课

(师念藏文传承)

开始讲《妙法莲华经》,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今天紧接着讲《见宝塔品》。前面也讲了一部分,今天后面一部分,这个宝塔品功德很大。

《弘赞法华传》里面有一个简单故事。有一个叫法智的法师,他从小出家,特别喜欢读《法华经》。在寂静的地方经常禅修,行持善法,后来他有一次到另外一个寺院去,在寂静的地方,在这个寺院里面晚上读《法华经》。他读到《见宝塔品》的时候,整个外面雷电交加、闪光,像下暴雨一样。这个寺院里面的人看到这个法师他住的上面的虚空中,有特别明显的宝塔,虚空当中。大家都生起非常大的信心。

诸如此类的,现在我们有些历史当中看的话,的确是前辈的这些大德们一般的修行人,都通过《法华经》修行,包括这一品当中,好像《法华经》的每一品,都有不同的一些感应,这个宝塔品我们前面也讲过很多感应,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我们经常讲的清凉国师吧。他经过九个朝代,当上七个皇帝的国师,清凉国师很了不起,他发愿,我看过他的发愿。发愿当中有十大发愿,在十大发愿当中,有一个大愿,长诵《法华经》,然后长读大乘经典,还有长讲《华严经》,所以他的愿里面有一个是:他一辈子常常诵《法华经》。这是他的十大愿之一。还有他经常读诵大乘的佛教,这也是他的发愿之一;还有一个他常常讲《华严经》,历史上他已经讲了五十多遍,五十遍。

所以我们有时候看到这些大德的精神,的确也是很了不起,现在讲《华严经》的很少。以前净空老法师讲过,好像梦参老和尚九十岁左右的时候,好像也是当时讲过,应该讲完了。

但我们现在的这些老和尚,他们讲的话,大概要五年、六年,也有这样的时间才能讲得完。《华严经》特别广,《法华经》其实比《华严经》应该少得多了,因此我们有时候应该想一想。这些前辈的大德,他们也是修行人,我们也是这一代的修行人,只不过我们时代不同。但我们需要解脱,他们需要解脱,都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我们不能精进?他们经常夜不倒单,还有很多修行的原则,而且这些修行原则终身都不退转。古人的意志很坚定,不像我们现在开心的时候发很多很多的愿,伤心的时候所有都退了,甚至可能以各种理由来诽谤大乘佛法,甚至诽谤上师、道友等等。

现在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心态都特别特别的不稳,像是水里面的花纹一样,一会儿显现一个,一会儿出现另一个涟漪。所以我们有时候跟古人的学习精神比较起来,的确是非常的惭愧。

不管怎么样我们今天紧接着讲。昨天讲到佛灭度以后在恶世当中暂时读《法华经》,那这个是非常难。

【假使劫烧,担负干草、】

今天紧接着讲。假设说在未劫火,我们这个劫最后毁灭的时候有个叫做末劫火,在末劫火燃烧的时候,如果有些人他背着一个草堆,前往火里面。

末劫火不要说,我们现在的大的一些森林燃烧,好像前一段时间东北的一个地方,有三千人去扑灭火,一直灭不了。好像上面拨了四千万还是多少,用直升飞机来扑灭,好长时间都是燃烧。像这样的森林大火,不算特别的热,在《毗奈耶经》中经常讲末劫火的热度。

【入中不烧,亦未为难。我灭度后,若持此经、为一人说,是则为难。】

那么在末劫火当中,如果有人背个很大的草堆,进入到里面,那不可能存活,不可能逃脱。但是这个也有一些通过神通,通过一些幻术,他不会被火燃烧,也有这种。所以这个不算特别的难。最难的是什么,佛陀说我灭度以后,如果能受持大乘《妙法莲华经》,自己受持,并且哪怕是为一个人说——不要说是很多人,为一个人说的话,这个是非常难。

我们也希望很多人应该发愿,以后对一个人说法倒不是很难。我都讲过,《俱舍论大疏》以前我都给一个人传过。所以如果真的有传承,你们当中。主要是我觉得汉地这边的话,现在一个很不好的一个习惯,没有求法的这种习惯,这个是特别特别的可惜。好像人都是没有什么“我要求法,你可不可以给我讲一遍,这个经给我讲一遍,那个经给我讲一遍。”我们平时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渴求心,最多是做个佛事,加持一下,给你发个加持品,除此之外没有对闻思修行传统性的,这一点是很遗憾。

也就是说如果为一个人,以前应该有,我们看唐代和宋代包括明朝和元朝,在那个时候,很多寺院里面有讲经说法,你看以前的这些大法师,经常讲很多遍,一部经讲很多遍,也有这样的。所以这个我们要再思维一下。

【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令诸听者,得六神通,虽能如是,亦未为难。】

如果有些人受持八万四千法藏,并且十二部经典为别人宣说,而且让很多的人听受,并且让他们得到六神通,像获得声闻果位的那样的六通,这样做实际上并不是很难。

我们来讲的话确实很难,八万四千法藏和三藏十二部经,全部给别人宣说,并且让听众获得了五眼六通,这个不是很容易。但佛陀说这个不算特别难,最难的是什么?

【于我灭后,听受此经,问其义趣,是则为难。】

佛陀说,我灭度以后,如果有些人听受这个经,并且再三地询问其中的甚深的义趣,这个是最难。

藏文当中说是,我灭度以后,如果听受这个经典,并且对这个经的内容产生信念,产生信心,这个最难。所以产生信念也好,或者是闻这个经典的内容,我们探讨或者对它产生信心,可能通过询问、我们平时的一些研讨,辅导,这样这样的话,这个是非常非常难。

我们很多人确实听完了之后,大家都在探讨,都在议论,这个很好的。如果自己不懂的地方,问其他有智慧的道友,互相询问或者是对答的方式,进入它的甚深的意义。这个是非常难的。

【若人说法,令千万亿、无量无数,恒沙众生、得阿罗汉,具六神通,虽有是益,亦未为难。】

紧接着说:如果有人说法,令千万亿无量无边的恒河沙数的众生,获得阿罗汉果位,并且具足六种神通,虽然这样大的意义大的益处,应该说是非常难。但对有些人来讲,这个并不是很难,让成千上万恒河沙数无数的众生,获得阿罗汉果位并神通,这么大的利益的事情,其实这个并不是很难,那么最难的是什么?

【于我灭后,若能奉持,】

佛陀说是,我灭度以后如果能奉持,如果能真正我们想这个奉持、供养、携带、恭敬,或者说是我们经常对这部经典手写。

其实广义上讲,所谓的奉持,我们以恭敬心来奉持,包括读诵,其实奉持里面有很多的内容。

【如斯经典,是则为难。】

如果我灭度之后,能奉持《妙法莲华经》这部经典,那么这个是最难的。

所以我想我们很多人的确也是,没有离开之前遇到这部经典,我觉得大家也应该——如果你没有大乘佛教的缘分,可能没啥感觉;如果稍微对大乘佛教的功德和教义所了解的人,应该会有一种比较不同的感觉、信心。

【我为佛道,于无量土,从始至今、广说诸经,】

佛陀紧接着说,我为这些众生成佛的这个道,在无量不可思议的刹土当中,从他发菩提心开始到今天成佛之间,己经广说了很多的经典。

藏文里面说将来也会说很多的经典,过去的话说很多的经,将来的话也会说特别多的经典,包括我们讲的佛陀成道以后,像《阿含经》《华严经》《毗奈耶经》《般若经》以及《涅槃经》,在大藏经里面有这么多。还有像《时轮金刚》等,佛陀对密续方面宣说的这些经论,全部当中,所有的这些浩如烟海的千经万论,所有不同的这些经典当中,这部《妙法莲华经》应该是第一的,这是佛陀亲口说的。

【而于其中,此经第一。】

我广说的这些经典当中,过去和未来,现在所宣说的所有这些经典当中,它是第一。

如果你对佛教不相信的话,那无所谓;如果你要真正相信本师释迦牟尼佛的金刚语,我们对《妙法莲华经》不得不重视,因为佛陀亲口这样赞叹,确实是非常罕见。

【若有能持,则持佛身。】

如果有人能受持《妙法莲华经》,那么这个人说明亲自受持佛的身体,他的法身舍利就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带着法本,实际上是真正的佛身带在身上,因此以后,这不是我们口头上说的,光是口头上说漂亮的话,不是修行人的一种行为。通过这次我们学习《妙法莲华经》,应该很多人可能有不同的感觉吧。以后希望这样的热情也好,这种发愿,不要失去。

【诸善男子,于我灭后,谁能受持、读诵此经,今于佛前、自说誓言。】

佛告诉大家:诸位善男子善女子,我灭度以后,如果谁能受持《妙法莲华经》,或者说读诵《妙法莲华经》,我们今天在佛面前应该自己发誓言,自己报名,自己宣说。

我们前面到现在,最近我们学院也是很多,我都是并没有特意地发动大家,很多法师自愿地要求抄经。我看到那天都是在楼梯口,好多道友都是一边喘气,一边背很大的包裹。我说:“这是什么?”“是《法华经》,这就是《法华经》,太重了。”(师模仿道友喘气擦汗)。

所以我们很多道友都开始在抄经典,各个地方都在做这些,其实这是很好的。我昨天法师会议上也给他们讲了,我们不用特别的去,非要怎么怎么做,不然有些人会不会有压力,也不知道。但是毕竟我们这次这么多人,一起听,一起讲,一起学习。学习以后,还是在实际行动当中有一些的话也是很好的,你们也是在有生之年结上善缘。

你看这里也是说,不管是受持也好,读诵也好,这些的话,今天在佛面前,当时佛在世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那么佛不在世的话,佛灭度以后,我们也是可以自说誓言,自己也说。你们在有生之年当中,大家也应该可以,不管是读诵也好、受持也好、抄写也好。读和诵一般古人它是分开的,有些是背诵,然后朗读,或者说给别人宣讲,甚至是携带在自己的身上。如果实在不方便的话供在佛堂里面,这些都是可以。

这些都是我们要发愿的,这里也算是一个缘起,大家有生之年当中谁这样愿意的话,举手——读诵、书写、受持都包括在里面,这个其中应该一个也应该可以。

Ok,凡是你们自己发愿,不是我发愿,以后如果《妙法莲华经》已经圆满讲完的话,我也给一个小小的奖励。(众鼓掌)这什么意思,你们这样拍掌自己也得不到奖励,没有。

【此经难持,若暂持者,我则欢喜,诸佛亦然,】

这个讲的是在佛前发誓言,这个经典难以持诵、难以受持。如果暂时能受持,佛陀说我也是非常非常的欢喜。佛陀能欢喜的话,我们持诵,或者说读诵、讲说《法华经》,佛陀非常欢喜。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欢喜,而且所有的未来过去现在的这些佛也是如是的欢喜。

还有这样的人刚才经常爱读《法华经》,以前确实在汉地,我想在藏地,虽然对《妙法莲华经》很有信心,但是没有像汉地那样。从历史上看的话,没有像汉地那样特别去读诵,这样的习惯都是没有。以前一般藏地各家都读一些《大藏经》,有个别的家里诵《法华经》的也有。但是不像汉地一样的,汉地有特别多,一段时间,原来不是我们看过一些历史吧。

【如是之人,诸佛所叹。】

这样受持《法华经》的人,不仅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有的佛非常非常的欢喜,而且他们也是会经常在各自不同的世界当中,用赞叹语来进行赞美——这个人讲《法华经》,这个人是读《法华经》,这个人是抄《法华经》,这个人是如何如何……所有的佛陀也会赞叹。

【是则勇猛,是则精进,是名持戒、行头陀者,则为疾得,无上佛道。】

怎么赞叹?说读《法华经》的人,真正的大菩萨,他非常勇猛,非常精进的人。而且他是可以称为是持戒者,或者说他是头陀行者,或者说他通过《法华经》的修习以后,在很快的时间当中“疾得无上佛果”,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无上佛果。

所以佛陀在不同的经典当中都有赞叹。

【能于来世,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淳善地。】

在这里讲到,在未来世,“能于来世”,如果读诵,在未来世当中如果有些人读诵《妙法莲华经》,实际上这个人是真正的佛子。他是住于淳善地,他是住于真正的纯粹或者是纯洁的意思,善妙之地,获得佛果的,或者说是获得圣者的果位。

也是《法华传记》里面说,有一个沙门,他在山里面经常读《法华经》。读《法华经》的时候,那个山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猕猴,好像我前面讲过,猕猴特别多,有一百多个猴子有时候听。我们现在佛学院上来,那个叫什么?阿拉神山下面专门有一个地方,他们要供养猴子。跟峨眉山没有什么差别,路上有很多猴子在等着。所以到时候也给它们念《法华经》。

刚才那个沙门给它们念《法华经》,后来有一个比较老一点的猴子已经离开了世间,离开世间之后,好像过了第二天还是晚上半夜三更的时候,在空中给他发出非常微妙的天人的声音,说:“我因为得《法华经》的功德的缘故,我现在转生到天界,现在为了报答你恩德,有个天人的夜明珠供养给你,放在你的山洞,还是什么门口。”后来的确这个人找到一种珠宝,晚上远方看的话,特别明亮,像灯光一样。

古人的话,依靠一些信心,有些感应非常非常多,也有这样的。所以说读诵的话,不仅是我们人,给旁边的这些众生,给他们通过《法华经》来超度。

所以我们有些人,比如说你的亲朋好友,七七四十九天中,你觉得经常想他,经常念他,也应该给他念一遍,比如说你的亲人死了,其实我们学院有些老人死的时候,还是很吉祥,比如说上午开始念好几万佛号以后离开。很多人的离开,不像我们凡人一样,边哭边闹,非常痛苦地离开人间,让后人、家人心里很不安静,不是这样的。

有时候通过修行,真的生命得到了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净化,他们离开完了以后,我们也是为这些中阴身,为这些众生,读《法华经》,也很重要。活着的这些,包括动物耳边,如果不能全部读,部分内容读的话,比如说一品,其中讲一品,这样有非常大的功德。

【佛灭度后,能解其义,是诸天人、世间之眼。】

佛陀说:“我灭度以后,能了解其中的意义,《法华经》的意义,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所有人天的世间之眼。

世间之眼,我们不仅对《法华经》明白,还给别人宣说,或者说自己了达其中的意义,这是世间的明目,世间的智慧的慧眼已经有了。

我们世间的明目,以前有一些翻译师,翻译家,也经常叫“世间之目”,像以前的贝若扎那、宝贤译师。我们在藏地的也特别感恩他们,因为没有他们的话,好像很多的这种,比如说印度的一些特别好的论典和经典,没办法在我们藏地这样的一个黑暗的世界里面发射光芒。所以我们经常贝若扎那、宝贤译师,叫“世间明目”。

所以如果能精通《法华经》的意义,这叫做世间明目。如果对法的道理不明白,实际上这也可以叫做盲人。原来我写《智海浪花》的时候,有一个加拿大的女士说,你是不是引用萨迦班智达的一句话:“除了学佛以外,很多都是没有很高的智慧”,这种说法她不认可。一方面这种说法我也觉得有点对,但另一方面,确实一切万法的真相,如果没有听到、没有学到、没有了解,某种意义上面,也可以称为是盲人。

《正法念处经》讲了:“远离见闻法,是则为盲人”。如果我们远离了听闻和现见真理的法的话,那么这个人可以称之为世间盲人,虽然他有肉眼,肉眼也许能看得到一些事情,可是心里看不到事物的真相。

不过在胜义当中,《中观根本慧论》的《显句论》的第三品的后面,在胜义当中,眼睛看这个法也是不成立,眼睛可以说是不能看法,不能现见一切色法,也有这样的教证。

所以胜义当中,我们说“世间之眼”也是不成立,盲目人也是不成立,但是世俗当中的话,不知真相的这些人说盲人也是可以。

【于恐畏世,能须臾说,】

于恐畏的世间当中,恐怖或者具有怖畏、畏惧,五浊的世间中,如果有人须臾、短短的时间当中,宣说《妙法莲华经》。

我们不能说是多少堂课,或者说是一天一天,包括我们现在每天都是讲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不叫须臾,应该说一个小时比较长的了,但是没有这么长的时间。

【一切天人、皆应供养。】

短短的时间当中宣说《妙法莲华经》,那么这个人,所有人和天的众生,都可以对他供养,哪怕是他脚践踏的微尘也会供养。

所以一般来讲,本身不管是大乘佛法也好、小乘佛法也好,说法师虽然他不是圣者,对他的供养,这个果报也是不可思议。《阿毗达摩顺正理论》当中也是讲了:“父母病法师”——一个是父母,还有病人、法师,“最后生菩萨,设非证圣者,施果亦无量”,虽然他们不是圣者,但是对他作供养和布施,这个功德无量无边。

这个我们以前《俱舍论》讲的时候也讲过,(师念藏文偈颂)是《俱舍论》的语言,第四品。

那么父母不是圣者的话,对他供养也功德很大;然后病人不是圣者,我刚才引用的是玄奘法师的《阿毗达摩顺正理论》的译法,以前我们译,可能译法有点不同,但实际上是一样。父母虽然不是圣者、病人不是圣者、法师也不是圣者,有些人说我对我的法师实在生不起信心,他可能不是大成就者,我觉得他烦恼挺重的。但是法师的烦恼很重的话,他说的法应该是正法,所以你对他有信心。

假设说他不是证圣者果位的人,但是对他的施果也是功德无量。不然你经常观察,有些人跟我讲:“好像比较而言,我的烦恼少一点,我们法师有时候是很痛苦,您不知道,上师,我们的这个法师有时候脾气也有点儿大,但是他一直忍着,我知道他心里很痛苦,但他还是一直忍着。”

有些人该观察的不观察,不该观察的地方,他的正面不观察。有些人他自己是一种,就像一些显微镜的话,它的特点看一些小的东西。有些望远镜,远方的东西它可以收过来。

我们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过失方面,有些人是看功德方面。比如说一个人,他有功德方面的,过失方面的,但是有些人的心眼只能观察过失,不会观察功德。所以有些佛教徒真的是,他自己也是很痛苦,每次都是他吸收很多很多负面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东西,但是对他来讲是特别大的事情;然后一些正能量方面很大的一些事情,他根本没感觉,比如说他得到了如何的快乐,这些的话,他没什么感觉。然后痛苦方面稍微有一点点,他不断地扩大、扩大,最后自己有时候受不了,一直这样。可能人的烦恼,前世的因缘,这些都是有很多很多差别。

不管怎么样,你法师的烦恼重不重也好,也不要经常观察吧。有时候观察一下功德,“我们的法师烦恼挺大,我知道他很痛苦”。

法师不一定都是成就者,都是圣者,所以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也并没有说,所有的法师一定要获得阿罗汉果位以上,上师法相里面也没有这么讲,所以法师有一点烦恼也是正常现象,知道吧。

下面讲《提婆达多品》。藏文当中,中间没有分开,它是两层内容,下面讲《提婆达多品》。

《提婆达多品》,其实这个功德也很大的。有一个公案里面这样讲,以前有一个富贵的人,他有两个妻子。他的大老婆特别爱读《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特别喜欢修。小老婆比较懒惰,也不喜欢看书,对大老婆有嫉妒心。有一次大老婆不在家的时候,她趁这个机会,把《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用脚把它踩毁,特别不恭敬。

这是小老婆做的,做了以后,(她很不高兴产生嫉妒),她后来好像三天当中死了.死了以后,她们家人觉得她的这种行为很过分,没有很快的时间把尸体处理.最后她跑到阎罗法王那里,阎罗法王发现她做了一些坏事,但是又发现最重要的是她的脚下有金色的光,因为她以前踩佛经。阎罗法王赞叹她说,你在人间的时候接触佛经,很有福报的。

然后让她回来了,回来了以后,她特别后悔。她自己的行为,特别后悔、忏悔。她对以前的嫉妒心也特别惭愧,从此之后她开始以恭敬心读经,然后出家了,出家为尼,最后不知道怎么,成就或者后面都没有写。

从这个上面看,即使我们没有善心,有时候是无记的心,甚至恶心,对人可能是当时她有嫉妒心,对《法华经》倒没有。但是一般有些女人的嫉妒可能会这样,看到很多电视、电影也是这样。尤其是以前中国很多历史,比如说一个人有几个妻子,那中间,在宫廷里面的一些嫉妒心,都会这样的。这个时候她对人产生嫉妒心,但对《法华经》当时她用脚踩踏的话,后来产生功德。

我们前面的《法华经方便品》里面也讲:“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南无一称佛,皆已成佛道”。其实我们这个散乱心的话,可能有些解释的时候,比如说有嗔恨心,有这样的心,对这个法结上善缘,也有很大的功德。还有些孩童为了游戏,用什么树枝、木块做一些佛像那样的,或者说抄写《法华经》,也能入佛道,有这个。所以我们这些功德,的确有时候很难想象,不可思议的。

因此下面《提婆达多品》,看起来是提婆达多品,有点害怕,我刚开始想提婆达多品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我学的话好不好?结果学了以后还是很多意思是我们一定要明白的。

这个婆达多品,下面怎么讲的呢?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

在这个时候,佛陀告诉很多的菩萨和天人,四众弟子:我在过去无量劫当中求《法华经》,无有疲倦,无有厌倦。因为在过去的无量劫当中,他经常很多劫里做国王,有一次他做国王的时候,发了这个愿,求无上菩提,并且心里面想不能退转。这个原因,想获得六波罗蜜多,还有进行布施,没有吝啬心,而且他用大象、骏马等等,用七轮宝,还有国家的国政、城市,包括他的妻子、儿女、奴仆等等,自己的头目脑髓,还有自己身上的血肉、手足,这些不惜地全部放弃。也就是说他为了求法不惜一切代价。

《大宝积经》:“为求法故不惜身命,修诸善根心无厌足”,为了求法,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为了行持善根,日日夜夜、千百万劫当中从来没有满足心,从来没有厌倦过。这是佛陀最崇高、最伟大、最了不起的精神。

我们现在凡夫人求法也好,做很多事情,两三天还可以,过了以后喜新厌旧的心态,不能再长期下去。佛陀经常做国王,而且发了无上菩提的心,并且为了圆满六度自己做过这么多的布施,外面的财物方面的,包括里面的自己的身体、血肉等等,这些从来都是不在乎、不顾及。

【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

那个时候人们的寿量特别特别长,应该是无量岁,为了佛法他就舍弃了。他有一次,这个国王为了获得佛法,把自己国家的王位舍弃,整个国政委托给他自己的太子。藏文当中说,举行了仪式、灌顶,太子上台的时候必须要灌顶。

【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

然后他击了鼓,然后宣布,在所有的民众当中,他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他的太子。他对所有的民众宣布,他说我要从现在开始四方求法。如果我们整个国家当中的人,谁能为我说大乘佛法,如果这个人给我说大乘佛法的话,作为国王,我也可追随他,做牛做马,做他的仆使,做事情。

我们有时候,不管是法师也好,我们的有些人,以前可能世间的文凭、世间的才华,比较颜值高一点,或者各种人,有时候觉得是:“我很了不起,我为什么是这样?”内心当中有一个特别大的傲慢心,这样的话身体自然而然僵硬了,也不愿意顶礼,也不愿意恭敬听法,尤其是世间的一些学问。有时候我都看到西方人,跟亚洲人有点不同,亚洲人日本稍微冷清一点,但其他地方还算可以。我亚洲去得不太多,但是可以,西方人有点傲慢,听法的时候好像没有啥恭敬心,当然他们信完了以后还是很认真。

为了佛法确实也是——怎么讲,远离、舍弃一切事情,也就是说终身都给别人做仆人,都可以。

那么这个时候,刚才国王说是我为了求得佛法,可以说是将我的所有地位全部放下。

【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

这个时候有一个仙人,这个国家当中有个仙人,他陈白给国王说:“我有大乘佛法,这个大乘佛法的名称叫做《妙法莲华经》,如果你不违背我的意愿的话,我可以给你宣讲。”

现在这个时代如果国王要求法,很多上师都是:“我给你传,我有传承。”没有传承都可能会说是,因为变成国王的国师的话,很多人是这样的,但是那个时候,有一个仙人他说我有。

你看这里的话,自然也有传承,间接的那种。我们《大藏经》中,我有这个法的话,说明他有这个传承。不然光是有个法本,可能不会说“我有这个法”。因为他接上了上面的传承。有时候我们有些也可能对传承有点……,那这样的话,古代这些求法的人,他说“我有这个法”,他一定会是讲到我上面得过这个法,而且得过这个法,一脉相传地传下来,这就是一种传承。这个很重要。

现在有些人觉得,传承到底是什么样的?传承实际上在每一个经典里面都有,比如说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也是经常说“我有这个法”,我有这个法是不是指法本呢?肯定不是法本,法本很多人都有,现在流通处到处都买。你买的话,我有这个法,我要给国王讲,那国王也不一定听。你有这个法的意思是什么?你卖这个法本的话,我难道一个国王,我买不起一本《妙法莲华经》吗?不可能的。

所以我有这个法的话,说明他有这个传承,因此你们以后也是遇到一些国王的时候,也是说:“我有这个法”。你没有传承,光是得一个法本,这个国王不一定很开心的。

去年非洲有好多小国家,有些国王好像也比较随意吧。去年我去的时候有一个国王,他要求法。然后我说,为了缘起,到时我可以给他讲一点,但是《妙法莲华经》肯定没时间讲,到时候给他念个“嗡嘛呢叭咪吽”。所以以后有一些小的国家的国王的话,大的国家的国王不一定听你的课,但是有些小国的国王,你们觉得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给他讲大乘。

你看这里仙人也是说,我有大乘法,大乘法的名字叫做是《妙法莲华经》。《妙法莲花经》我可以给你宣说。

【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需,采果、汲水,】

当时国王听到仙人的话之后,非常非常的欢喜、踊跃。然后马上在仙人面前,自己所有的这些物资全部供养给他,并且他采一些水果,打水。

“汲水”的话,打水吧,有些讲义里面挑水,挑不一定吧,“汲”的意思打井里面的水。

【拾薪、设食,乃至以身】

还有捡一些木柴,给他安排一些饮食,乃至自己的身体。

藏文里面说是还做门卫,仙人可能还是比较了不起的吧。

【而为床座,身心无倦。】

还有身体做床榻和坐骑,身体和心都没有厌倦之心。

所以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应该所有的侍奉都很需要没有厌倦心的。

【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而且这样的侍奉的行为,实际上他经过千年。因为当时人们的时间也长。为了这个法,精勤地做他的侍者,没有任何的匮乏,没有任何的所乏。

没有什么其他的条件,只是为了得到法,千万年当中为了这个法一直很努力。

在《诸法集要经》里面讲:“有智亲智人,当舍离无智,以智德修养,斯人甚希有”。作为智者的话,他会依止一些智者,远离一些无智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修身养性。也可以说是这种人,在我们人类历史上也好,在这个世间上是非常稀罕、非常稀有。我们人有时候是需要依止善知识,依止智慧的人。依止智慧的人的话,你能得到智慧的功德。

刚才大家应该知道,为了求法是什么样的精神。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劫,为求大法故,虽作世国王,不贪五欲乐。捶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

当时释迦牟尼佛把这个道理重宣此义:我过去在很多劫中,为了求佛法的缘故,虽然做国王,当时没有贪五欲,没有贪五欲——色声香味的欲妙,没有贪欲。当时我击鼓,告诉十方所有的人,谁有大乘佛法?如果有大乘佛法为我解说,我身为国王,也会当他的仆人:“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

我的意思,我们以后求法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自己以前一些傲慢心,以前的一些身价,或者自己很了不起的想法,全部卸下来。应该自己做一个很虔诚的,很恭敬的,这样的一个人,这种人现在也特别多。

包括我们现在听课的这些人当中,有些很了不起的教授、科学家,有些对人类社会非常有贡献的这些人,在听课的时候特别认真。我也看到北京、上海,还有一些国外的一些,确实他们在学校当中也好,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当中,应该说世间的智慧是特别特别的超越。但他们自己也知道,出世间的一些道理,可能还是要系统地学习。如果没有系统学习,光依靠一个世间的学问,无法解脱的。所以把世间所有的地位也好,财富也好,他们并没有特别因此而生起傲慢,而是自己放下一切,然后恭恭敬敬地,欢欢喜喜地,开始听受大乘佛法。

我也希望我们很多人,也是应该有这样的。我都有时候出去的时候,有些教授,世间的学问特别高,自己也觉得有点惭愧。但是为了恭敬佛法,我们互相对谈也是很合理。我有时候也看到,这些人有这么多的学生啊,这些人对学校,对世间当中。我经常去的学校比较多,去学校的时候,经常有很多的教授已经学法十几年,而且从来没有间断,特别认真地学,尤其我们现在正在听课的这些人当中,大学的一些学生和老师占的比例比较多。

可能原因是我们经常讲一些比较系统性的吧,不管是从世间上面也好,从很多方面的话,我们很真诚地给大家提供一点解脱法,并不是先做很好的一个宣传,背后的话什么都是空洞的,不是这样的。我们唯一的目的,大家都受益,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目的,也许很多人也是基本上清楚我们所讲到的道理。

所以你看为了求法,作为一个大国王,他也是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仆人一样来求法。

【时有阿私仙,】

颂词里面的内容,刚才那个仙人的名字叫做阿私。

东北那边有很多仙儿,这个仙儿跟那个仙人有点不同,黃仙儿、常仙儿什么等等。

【来白于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间所稀有,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

这个阿私仙人陈白于大王:“我有微妙、甚深的法,世间当中都是稀有,如果能修持的话,我给你可以传授。”

当时那个阿私仙人跟大王这么说,

【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需,采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倦。】

大王听到仙人的话以后,心里极大欢喜心,并且他随着这个仙人,可以给他供养所有需要的资具,还有包括刚才前面讲的一些水果也好、薪柴也好、还有果蓏,就是草本植物的果,像草莓这些,果蓏,随时都是恭敬。“情存妙法故,身心无疲厌”,他是什么呢?国王的话心里面存着的是什么呢?就是妙法,所以身心都没有疲厌,这一点很重要的。

我们很多人也可能这样,因为心里面有这个妙法的话,好像你时间再长也没什么,不要紧的;你再累了也不要紧,天气再不好也不要紧,身体即使有一些痛苦也不要紧。

原来我去年,我当时做手术不久的时候,因为我发愿马上要讲《妙法莲华经》。后来我们一个老喇嘛那里听《妙法莲华经》的传承,当时听传承的时候,我那个伤口还没有好,有点儿痛,但是我一想起来这里面有很多的功德,为了《妙法莲华经》,即使伤口不好或者怎么样都可以。老喇嘛说:“不要紧,你实在不行躺着。”但我说:“躺着肯定不行,我一定要好好地坐着,一辈子当中听《妙法莲华经》,还没有死,听完这个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说心里面如果有法的话,很多事情并不是很难,我们在座的人也应该清楚。

【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亦不为己身、及以五欲乐。】

为了普度众生,请求大法,也不会对自己的身体这些方面贪执,如果我们身心都贪执一些五欲的话,那可能很痛苦的。《诸法集要经》:“若人于五欲,常生其渴爱,由彼心动乱,诸恶此随转”。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心动乱,心如果动乱所有的恶出现了。

净土宗当中经常讲“一心不乱”,心如果一心一意求法的话,那所有的困难都不会让你的心动乱。如果我们的心专注在外面的色声香味上,那这样的话,天天很苦恼。我想心里有法的人,生活也过得很快乐——没事,为了求法什么都可以,很多人。

我觉得你们现在很多人真的是,不需要苦行。像我们以前在学院当中的很多苦行的经历想起来的时候,我想我们很多人打开电脑,的确是这个网络的方便法,这一点是不可思议。否则的话,一般来讲可能有些在家人,这辈子根本得不到正法。因为你的生活和家庭琐事一直缠着你,紧紧地捆着你,你要想出来求大法,哪有这个时间?我们这里每次都是到学院来的这些人:“我呆一天,转108遍坛城,马上要回去,孩子要读书,又要上班,挣钱啊,哪有时间待在学院。”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大多数的人来讲,到一些寂静地方安心求法是很有困难的。所以我们现在网络,第一时间当中,现场这样直播给大家的话,我觉得是你们也许不懂什么叫快乐吧?因为你如果是为了部分的法,比如说你两年,所有的工作全部辞去,然后你再求法,可能这个是很大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调一下时间,基本上在自己的家里,用这种方式来听受,应该是生欢喜心。

【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

为了求佛法,你看这个国王的话。作为一个国王“勤求获此法”,他是如此的下决心,把王位都不要了,而且在一个仙人面前得到这个法,如此的重视。所以国王为了获得这样的妙法,精进修持之后逐渐获得成佛。所以这样的道理,佛陀说是我今天告诉你们。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下面佛告诉诸比丘,那个时候国王实际上就是我,那个时候的仙人,是现在的提婆达多。但提婆达多你们不要认为他是个坏人,提婆达多是个善知识,为什么呢?释迦牟尼说我具足的六波罗蜜多也好,慈悲喜舍也好,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还有紫磨金色,佛陀身体的紫磨金色,还有十力和四无畏,还有我们前面刚刚《经庄严论》里面讲的四摄,十八不共神通力,以及正等觉的所有的这些功德,广度众生的这些因缘的话,全是因为依靠提婆达多而出现的。如果没有提婆达多,没有现在。

原来有一个人给我发信息:“我现在很了不起了,没有当年的您的话,没有今天的我。”所以她自己也很有信心,也是一个上师的侍者,一个女众,这样讲。她自己现在很了不起了,她说:“我是某个上师侍者,很了不起,没有当年的您,就没有今天的我,很感恩您。”

所以释迦牟尼佛也说,没有当年的提婆达多的话,就没有今天的我。

那就明天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