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妙法莲华经释45

妙华莲华经释

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45课

(师念藏文传承)

今天开始讲《法华经》的第十四品《安乐行品》。

首先讲一下,有一个公案,也是《法华经显应录》里面讲的。《法华经显应录》当中说是有一个,不知道哪个国家,国外来的一个禅师,到了中国,然后开始求《法华经》。有一个叫做慧思大师,他给他讲了《法华经》的《安乐行品》。

因为这个《安乐行品》当中,主要是讲四种行。身安乐行、语安乐行、意安乐行、还有誓愿安乐行,有四种窍诀。这四种窍诀给他讲完了以后,他就已经获得了法华三昧,法华的一种境界。后来他就返回,返回的时候,他乘船的过程当中,听到授记,空中的这种声音,让他请到龙宫里面去,后来他到龙宫里面。七天当中,为龙类的这些众生讲《法华经》。后来回到人间之后,也是世间很出名的一个人。他的弟子得到不同的,比如说地水火风当中的,水光三昧定、火光三昧定,很多不同的等持,已经有所觉悟。所以这个《安乐行品》,也是有特别的加持,有特殊的加持。

还有唐代的有一个修行人,他也是通过修安乐行这一品里面的四法,后来他对众生生起极大的悲心,特别特别大的这种悲心。以前他是一个官员,以前到哪里的话,经常骑着马,但后来他再也不损害任何的众生,他修行都非常非常好。

后来他死的时候,好像他的妻子也死了,然后要一起埋在棺材里面吧。这个时候也是出现非常多的瑞相。后来过了十几年以后,他们翻那个墓的时候,里面的刚才经常行持《法华经》的这个人,他的舌头还是鲜红的,没有腐烂,其他的骨肉全部都已经,过了十年了,十年以后全部都烂完了,但是他的舌头还是非常鲜红的。

所以我想,很多的前辈大德,当时翻译《法华经》的鸠摩罗什,他圆寂的时候,也是他的舌头不坏。我们前面学了很多的公案当中,大家都应该清楚,他的舌头不坏。一般来讲,念《法华经》经的时候,主要我们的舌根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样的话,有特别大的加持力的时候,舌头跟其他的肉身也有不同的力量。

所以我想我们有信心的人,应该对《法华经》,刚才通过这两个公案,我们也知道,现在我们的第十四品,学习《安乐行品》的时候,应该得到不同的三昧定,得到不同的加持,同时我们也经常,哪怕是不能全部都念诵的话,《见宝塔品》,《安乐行品》,这些偶尔读一遍的话,那也有很大的功德,这是我前面简单地讲一下。

接下来我们讲今天的内容。也是我在字面上跟大家简单地讲。当然我讲的过程当中,我们现在很多的人,也是一方面文字记录,这样也是可以的。很快的时间当中,我讲完了以后,基本上文字都出来了,现在网上也有这样的。也有一些跟着我们的进度,包括一些动画片,也是做得比较不错,也有这样的,这些都是我们赞叹的。

但是做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文字上的话,一定要,因为我讲的时候不可能,我们藏族有一种叫做,有一个世亲论师的一句话,说是:“讲和辩,它有很多不确定的。讲、辩、著里面,造论、著论的话,那这个必定是无误的,要确定性的。”所以我们一般讲和辩论的时候,可能也有一些,考虑到当场的气氛,也可能会有很多。但现在很多人整理的时候,也比较不错的,但有些可能口水话比较多一点,所以在弄文字的时候,应该文字上要弄干净一点。

有些时候一些领导讲话,直接把语言全部写出来的话,里面可能会——我们毕竟是,人比较好懂的一些语言,介绍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所以我们以后用文字来整理的时候,一定要准确,而且文字不一定完全都是按我们的口头语言,全部不一定这样的。应该是,比如说我们一般不管是什么人,“什么的话”,“很多”、“很好”有这样的。有些时候有这样的形容词还可以的,但有些时候,形容词不一定特别多。

所以我们以后,一方面是特别感谢有些道友,对《法华经》也好,包括对我个人也好,所讲的这些课重视起来,闻思修行对大家提供一些顺缘。

我也知道下面很多人,在这个下很大的功夫。但是同时一定要,现在文字一弄上去之后,一上网以后,成千上万的人开始看,比如说我们口头上说的时候,也许有一些错误的话,不一定马上听得出来,但文字上的话,完全不同的。以后不管是讲任何的话,最好这个文字上这些资料,一定要很认真地对待。我这边也是这样的。

那接下来我们讲,因为我们前面,刚刚讲了《法华经》弘扬的话,虽然有很大的困难,但是有这么多的菩萨,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发愿来弘扬。

所以我刚才还说,比如说我讲的一些公案,应该是有依据的,但最好的话,原文上面应该看一下。比如说我讲的时候,有些可能思路断了,有些时候前后——我看到这边一个人,不好好听的时候,马上心里面产生一个,也许中间关键的一个词就没有了。噢,这边一个人打瞌睡的时候,我就心马上专注了。这个时候可能中间很关键的有些词都没有了。那这个时候,中间应该是什么样的思路要连上,这个很重要。

【安乐行品第十四】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稀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

下面讲到,在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他在佛面前这样说:“世尊,虽然我们前面诸佛菩萨来弘扬《法华经》,特别不容易。但他们尊敬、随顺佛的密意,发愿弘扬,发了大愿弘扬。未来的恶世当中,护持这部《法华经》,读诵或者给别人演说《法华经》的话,世尊,您觉得这些菩萨摩诃萨,以后是以什么样的方法来说这部经典?”

菩萨摩诃萨就讲,包括我们也是这样的。我们以后实际上,确实昨天的这一品当中,大家都是有感受的。以前真正的这些大成就者、菩萨,他们在弘法利生的过程当中,几乎没有一个不遇到困难的,都有的。不仅仅是《法华经》,包括我们的很多的上师,有的大恩上师,他们一生当中的传记,弘法利生的一些事业看的话,确实有许许多多的坎坷。这些坎坷都没有产生畏惧心,也没有放弃,一直坚持走下来了。

那这样的话,可能我们在座的人,在将来弘法利生的过程当中,不可能没有违缘、障碍和困难。那这个时候,我们看如何好。这里也是当时文殊师利菩萨,代表这些菩萨问佛陀。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如果菩萨摩诃萨在将来的末法浊世当中,想给有缘的众生宣说这部《法华经》的话,一定要安住四种法当中。

我们刚才也跟大家做了介绍,也就是说身安住、语安住、意安住,还有发愿安住,有这么四种法。安乐行也可以说,这四种安乐行。

【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

这四种当中,首先是讲身安乐行。这个身安乐行里面分的话,它有两个,一个是菩萨行处安乐行,还有菩萨亲近处安乐行。安住菩萨行处,还有亲近处。

他这里“处”的话,实际上是下面我们讲的很多的,在修行过程当中,必须要依靠它。

我们前面一品当中,专门讲如来的住处,如来的法衣,如来的法座。如来的处,讲的是大悲心。我们要弘法利生的话,首先一定需要如来的处;如来的法衣是安忍,有安忍的法忍;然后坐在如来的法座,那坐在如来的法座的话,实际上是讲空性。

我们前面凡是弘扬或者修行《法华经》的人,一定需要大悲心,需要安忍,需要空性观,这三个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大悲心的话,他不可能为众生宣说;如果没有安忍的话,中间会退失的,生厌倦心的,我们不坚强的话,不行;如果没有证悟空性或者没有空性观,他只是讲一个世俗法,所以对众生也是利益不是很大的。因为一般世俗的这些知识的话,根本上众生的生老死病和大的痛苦的话,解决不了。唯有的方法:证悟空性。

所以我们前面也是讲过这三种窍诀。在这里,安乐行有四种法。今天我们可能第一个都还讲不完。

第一个也许讲完吧,不知道,等会儿看情况。如果你们不打瞌睡我就全部讲完;如果打瞌睡的话,如果一个人打瞌睡我都不讲了。我自己也有点困,我打瞌睡你们要叫我啊。可以洒一瓶水。开玩笑,我讲课的时候从来没有打过瞌睡,只是表面上这样说说而已。

讲这个安乐处,以这种方式来,能为众生演说这部《法华经》。其实这部《法华经》,最重要的要从心里觉悟,尤其是法华三昧定。憨山大师的《梦游集》里面也是讲了很多,他也是讲《法华经》的时候,他说:“光是一个文字上或者我们的口头上,不是重要的,心一定要觉悟到法华三昧当中,这个很重要的。”他的《梦游集》里面,也讲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道理。所以我们下面如何行处、亲近处呢,下面就开始讲:

【‘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什么叫做菩萨摩诃萨行处?

行处的话,藏文当中好像说是仪轨,也就是说一种威仪,菩萨摩诃萨的威仪,或者是他的律仪。这个是什么样呢?

【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

如果菩萨摩诃萨安住在安忍之地,不管在修行上也好,外面的怨敌迫害也好,这些都是不会心动摇的安忍地;还有柔和、善顺的这种心,特别柔和,温和;还有“不卒暴”,也就是说不粗暴、不急躁,我们有些可能因为嗔恨心、因为心不调柔、经常特别特别急躁。那么心也不惊不慌的。

【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

而且对法无所行持的,没有什么可执著的,而观法的时候,要观如实的实相。也不行——也不会有相的执著;也不去分别——从对境方面不会行,有境方面不会分别,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的行处。

菩萨摩诃萨的行处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最关键的就是心不动摇,安忍,这个很重要的。

以后我们《法华经》要弘扬的时候,从世俗的观点来讲,心要柔和,不要急躁,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稍微缓一缓,考虑一下,这个很重要的。然后从胜义谛角度来讲,万法的本体实相都不存在的,空性。不管是遇到什么事情,你就不要特别去在意。

永嘉大师的《证道歌》里面也是说:“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别人诽谤我的时候,好像是火烧虚空一样。“我闻恰是饮甘露”,不管是听到了任何别人的流言蜚语,我把它好像是饮甘露一样来对待的,对我不会有任何的危害。

所以真正的证悟者的话,不管是网络上还是当面或者是背后,开始诽谤你,开始说一些是非的话,就像火根本不会燃烧天空一样的,我们的心,别人的任何损害都没有。

确实有时候,我们很喜欢看到一些大成就者他们的心灵世界。他们的心灵如是的宽广、如是的自在、如是的洒脱、如是的自由,没有任何的障碍。“心无挂碍,无有挂碍的缘故,远离一切颠倒梦想。”而我们因为有挂碍的缘故,没办法,天天都是在一些希忧或者是担忧,这样的状态当中。

因此菩萨的第一个行处,实际上是心安忍,而且空性的这样的境界当中,这是一个。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

下面第二个亲近处,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亲近处呢?也就是说菩萨摩诃萨不亲近的,他下面有几个,首先是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长官这些,一些当官的。

我们有些修行人为了弘法利生,有时候对这些领导,对这些官员不得不接触,如果没有什么利益的话,整天跟他们一起喝茶,一起旅游,这样的话也不太好。我都见过一些和尚:“我现在跟局长的关系很好的,他现在对我……”。噢不说了。

好像把他看做佛菩萨一样的,特别,这样的话,也实际上是《法华经》修行过程当中的一种障碍。不能亲近这些,如果有必要的、随顺众生这样的话,那不管是国家也好、领导也好、还有世间人、官员的话,经常跟他接触、吃喝,这些都是也有,完全是可以的,善巧方便。

我最近看《维摩诘经》。《维摩诘经》第一品是讲国土净,第二品是方便品,然后三品里面讲一些,当然善巧方便当中,维摩诘居士跟什么人都可以接触,比如说国王的话,他可能用国王的语言;跟孩童的话,用孩童的这个语言;跟世间的,包括一些屠夫、妓女,什么样的人,都有他的一种善巧方便。这也是特别妙的一种做法,我们可能很多人不会这样的。

但是这里的方法有点不同,作为一个真正修《妙法莲华经》的人,没有意义。对他有度化利益的话,那你可以接触。没有度化的作用的话,你不一定非要跟这些人特别地去交往,所以不应该亲近这些。

【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揵子等,】

还有不应该亲近一些其他的外道,婆罗门以及尼揵子。

尼揵子应该是我们所谓的耆那教,裸行宗教的。

【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还有造世俗当中的一些文章,包括一些天文地理,或者是科学、量子力学这些,还有赞叹一些外教的各种各样的书籍。“路伽耶陀”的话,顺世外道。“逆路伽耶陀”,左顺世外道,也是跟顺世外道比较相同的。这些人也没有必要去交往。

【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叉相扑、】

也不亲近一些凶戏,比较凶残的、暴躁的、或者是一些恐怖的、相关的游戏,还有相叉相扑。

现在我们所谓的拳击。日本的相扑两个胖胖的人,好像说相扑是从这边,现在他们国家是特别特别重视。那天金正恩跟特朗普也是比拳击一样的,这可能是网络上故意这样弄的。

诸如此类的游戏、节目,这些去参与的话,实际上损坏道心,没有什么意义的。

【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

还有那罗等。那罗应该是互相攻斗,种种的幻术,一些表演吧。

“那罗”到时你们查一下,我没有来得及看。所以这些的话,作为修行人,应该是与道比较相违的。因为我们真正一个修行人的话,做一些这方面的行为,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又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

还有不应该亲近旃陀罗,旃陀罗的话,就是屠夫。还有蓄养猪、羊、狗、鸡,养猪、养鸡的。现在我们所谓的一些养殖场,与这些人交往。还有畋猎,畋猎是打猎的、捕鱼的等等。有一些恶的行为的、律仪的。这些人我们没有必要去亲近。

当然你有特别的必要,真正能度化他们的话,跟他们交往也是可以的,但平时我们不应该跟这些人交往。

《长阿含经》里面讲:“道当自守,戏笑非道”,修道的话,自己需要有种不放逸的。如果我们去嬉笑,玩耍,看节目,就像《亲友书》里面讲的一样,损坏名誉的六种法。“道当精进,懈怠非道”,真正的道是需要日夜精进的,而懈怠和散乱的话,实际上是非道,作为我们修行人不应该去接触的。《长阿含经》里面的这个教言很好的。

有些道友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自己都是经常守护自己的根门,以正知正念和不放逸来观察自己的相续,该去的地方去。

不该去的地方天天都去——我们现在,包括学会里面的有个别道友,凡是我们新的一个课程,更新的时候他都不去看,在世间上出一个新的电影,非要到电影院里面去看。有时候觉得世间的习气,我们有些人真的特别特别的不错,很有福报的,世间的习气。然后出世间的,比如说,出世间的一些佛法的课堂也好,修行也好,放生也好,这些的时候,他们有特别多的一些理由:“啊!我不空啊!我身体不好啊,我单位特别忙啊,我家里最近出了好多事情,你可不可以再给我请假。”有时候我们考勤当中看,每天都是,个别人一直有很多很多的理由。然后搞一些世间的,世间的一些电影,世间的恐怖片的话,基本上是无所不知,他们都已经获得了“遍知”的果位。也很随喜,对吧,这些人。

但是在真正的修行当中,如果没有特殊必要的话,一般来讲尽量地减少,否则我们初学者,心特别容易,如果你是闻思十年、二十年,也许偶尔去看一下这些,整个你的底子比较不错的,不会被这些马上变化。

而如果我们本身的前世的习气也不太好,即生当中也是,从小都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长大的,只不过中间就像是云间出的阳光一样的,稍微接触佛法的时候,世间的威力和力量特别的强大。然后出世间的信心和解脱这方面,对你来讲,就像风中的灯火一样的,特别脆弱。在这个时候,自己没有好好保护的话,可能很快时间当中,全部以前学过的,全部也是付之东流。所以有时候,应该要多观察一下自己。

【或时来者,则为说法,无所希望。】

有时候这些人来的时候,给他们可以说法,但是无所希望。

你不要指望:“噢,现在他已经皈依了,他肯定很不错的,以后大成就者。”不一定有吧。但“无所希望”的这几个字,藏文当中没有。

【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

又不应该亲近求声闻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也不需跟他们问讯什么。而且如果于房屋当中,或者是一些行经当中,或者是一些讲堂当中,也没有必要去一起共住。

因为我们是学习大乘《妙法莲华经》的宗派的话,可能你跟解脱自身的这么一个宗派的人接触,一起住、一起吃、一起玩的话,慢慢慢慢可能你的道心会有所损害。

【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

这些人如果也是来求法的话,也可以给他们讲讲课,但是你不要特别有希望。

因为有时候我们希望很大的,但是失望更大的。所以我们一般都是,比如说我们讲考班的,他讲的特别特别好的话,我是从两方面去想:“噢,这个今天讲得倒是很好,但是不知道这个人能不能长期待下去,不知道这个人的人格怎么样。”很多方面要去考虑的。有些人刚开始讲得特别好,然后慢慢慢慢就变坏了,也有可能。

所以有时候,不能希望得太多了。如果太有希望的话,到最后还是比较难受。原来这个人是多好的,应该会培养成这个样子,结果最终的话,连真正的见解都不一定有,这样的时候,大家都可能比较失望。

【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

还有佛告诉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不应该著于女人身,贪著于女人。因为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如果女士出家人的话,对男士的身体,也同样不能贪著。

【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

如果对她产生一些欲望,这样的话不合理。“而为说法”,这些的话也可以为他说法。

【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

如果入于这些人的家里面,不应该与一些小女,少女,处女,还有寡女等等共同语言。

因为她们没有守护。像这些人基本上是没有守护的,没有守护的话,应该会破戒、毁坏道心,有这样的。

【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

男士当中也不应该接近五种不男之人。

黄门,五种黄门。在戒律里面也经常讲的,有些《法华经》的讲义里面也讲了。有些刚开始都没有男根的,男根已经毁坏的、无用的,或者是变形的,半个月变形的,有五种黄门吧。

【以为亲厚,】

这些人的话也不应该,更不应该与他们有更深厚的关系。

【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

然后不应该独自入于一些其他人,如果需要化缘等等。如果有一些因缘需要独入时,那就要一心祈祷佛。

不然的话,毁坏戒律,有这种现象。下面颂词里面讲,如果一个人出行,入于别人的家里化缘的话,最好是另外有一个出家人跟他一起的。如果实在没有的话,一心祈祷佛。不仅仅是独入他家吧,实际上我们出门的时候,经常祈祷佛,祈祷上师,这个很重要的。

不然有些出行的话,我都每次离开学院,比如说出去弘法、讲课的时候,一出门的时候就开始祈祷,希望我顺利回来,不要在路上死了,不要在外面再也不回来。因为有时候不祈祷的话,人生的无常都特别特别快的。什么样的无常,什么时候到也不好说。

不过我现在觉得是,三十年都已经快要圆满了。一个人的一生完成三十年的话,即使以后的很多事业没有的话,我觉得也算是可以吧。一个人的人生当中,我看到《释尊广传》里面,有时候是一辈子利益众生,做一件事情,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来叙述。所以有时候也有这样想的。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每个道友,不管到哪里去,做什么的话,经常忆念佛陀、祈祷佛陀,祈祷上师三宝是很重要的。

【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

如果为一些女士要说法的话,不能露出牙齿。

其实有时候露出牙齿的话,别人不是观白骨观,马上就证悟阿罗汉,这样也是比较好的。我都是建议露牙好一点,对别人,一看这个白骨观,马上就证悟空性。

【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

也不能现胸口,乃至说法的时候,也不能特别亲密、亲厚等等,更何况说是其他。

说法的时候都是这样的话,那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不乐畜年少弟子、】

也不能养一些比较年少的弟子。

以前我刚来的时候,有些亲戚的孩子让我看一下,我刚开始还是比较发悲心吧:“可以,我在这里看几个月。”结果特别调皮、特别麻烦。后来慈悲心就变成嗔恨心了,然后再也不敢看了。有时候,原来法王如意宝也讲过,有一次有一只放生的鸡,我就养它,结果它天天都是让我生气。所以也不好弄,有时候慈悲心真的变成嗔恨心。也有这样的。

【沙弥、小儿,】

所以年少的弟子、沙弥,还有一些小孩,不应该经常养他们、经常管他们。

管他们的话,有时候也很困难的,可能对自己修《法华经》有影响。

【亦不乐与同师。】

也不应该跟这些人一起拜师。

我们现在很多人:“来来来,几个小和尚,我们一起去见某某上师;来来来,我包车、我出钱,路上三顿饭你来出,其他的我来出,我们一起去拜师、一起去见上师。”这些的话,刚开始还是发愿的很好,但是路上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事情,回来的时候几乎都不说话。也有这样的。

所以也不建议一起去拜师。

【常好坐禅,】

长期应该坐在——因为这些人有时候亲近的话,对自己的修行也有很大的影响。

《正法念处经》当中讲:“若近不善人,令人速轻贱”,如果我们亲近了不善的人,不管是小人也好、恶人也好、外道也好、渔夫也好、这些人的话,很快很多人都是开始对你进行诽谤。比如说我特别特别爱小孩的话,很多人说,这个堪布天天都是跟小孩一起玩的,他不像一个堪布。如果我跟屠夫、渔夫这些交往的话,可能他在打渔、他在捕鱼。跟这些渔夫天天都是同流合污,肯定不好的。所以别人也是马上会对你有各种语言的。

我们有时候,虽然用菩萨的心肠应该关心这些。但是如果我们与这些坏人,特别地去亲近他们的话,可能别人也会诽谤我们的,自己的道心也很容易退失。

【在于闲处、修摄其心。】

所以佛告诉曼殊室利,应该经常坐在一些清净的地方,安住自心,观察自己的心,于这个清闲的地方,修自己的心。

这样的话,我们先有一种威仪方面的约束。有了威仪上面的一些约束的话,心静下来;心静下来的话,闻思修行的智慧也可以做到。《楞严经》里面讲:“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意思就是说,因为戒产生定,禅定;因为禅定,再可以发生智慧。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戒是一切的根本呢?实际上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威仪,他自己这种威仪的约束。我们有些有智慧的人,他首先都是知道,我不能去那个地方,我不能见这种人,我不能跟这些人交往,不然的话,以后我的修行肯定没办法的。

有些人真的还是,我看到的男士和女士当中都有这样的。首先对自己的威仪和自己的人格,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其实这个就叫做是戒律。有了这个戒律的话,你的心定下来了,心安定下来,这叫做是禅定。有了这样的威仪以后,有了这样的禅定以后,你的智慧自然而然。

为什么我们有些人,他十多年、二十多年闻思修行,一点违缘都没有,原因就是他首先有个很好的戒律,然后心安定下来的。如果你心安定不下来,今天跟这样的人,我们今天跑到东边去,我们明天跑到那边去,这样的话,心就会散乱。心散乱的话,那可能戒律也是出现问题的;戒律出现问题的话,最后你心里面想,我还要继续闻思修行,但是你的身份已经受限制了,最后都是没办法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人,确实佛陀所讲到的戒定慧三学,也是对一个人来讲非常重要。不仅是我们一般学《法华经》的一个修行人,包括我们现在的世间人也很重要的,这个人基本的一些威仪的素养,如果有这个,那心稳定下来;如果心稳定下来的话,那他的工作,他的家庭,都没有什么问题的。

所以我们应该要值得观察。

【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文殊师利,这是我们讲的前面的亲近处。

首先讲的亲近处。我们前面是行处,这个是亲近处。

这个亲近处的话,再讲了一个。这是一个世俗当中的一个亲近处吧。

【‘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

在胜义当中的亲近处的话,菩萨摩诃萨应该观一切法都是空性的。观空性的话,如实相,真正的实相,真正的实相的话,不颠倒的、不动的、不退。

其实这个《涅槃经》里面讲的是十八个空性义,比如说胜义空、外空、内空、一切法空、有为法空、无为法空。我们学《入中论》的时候也有讲十六空。

讲实相的时候,远离一切的执著,也就是说它是实相的、不颠倒的、不动的、不退的、不转、如虚空一样的,无有性,一切言语道断,一切言语都没办法。

《中观根本慧论》里面讲的:“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也无灭,法性如涅槃。”那个藏文怎么背的,我忘了,我最后一句记得清楚,忘了。一切诸法的实相的话,言语和思维都已经断了,不生不灭的。寂灭的,就像是真正的诸佛菩萨所证悟的涅槃一样的。其实万法的本性,就是跟涅槃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我们分别念动乱了,没有懂得而已的。

【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

言语全部断的、不生、不出、不起的、无名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

《法华文句》里面有十八个空性进行对应,但对应的话也应该可以吧,十八种空,不同层面。比如说一个法它的实相是,不是颠倒的,从来没有动摇过的,也没有什么可退的,也没有什么可转的,如同虚空一样。如果这个法的本体,是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真的这样。但这个里面,还是需要懂得二转法轮的空性和三转法轮的光明。

这个我很想到时候讲一下《维摩诘经》,《维摩诘经》里面讲的基本上密宗的见解特别相同。麦彭仁波切也是引用《维摩诘经》,我们《大幻化网》里面引用具髻梵天的那个故事来讲,第一品当中都有的。

先讲《维摩诘经》,再讲《金刚经》也可以。真的吗?想是很想讲,因为这个里面有很多密宗的见解。而且可能声闻乘和菩萨乘里面,根本没有提到的,有些比较深一点的。

如果《维摩诘经》明白的话,为什么菩提是烦恼、自性清净、如来藏具有,还有烦恼即菩提。因为他里面的十大弟子,维摩诘居士生病的时候,佛要求十大弟子每一个去看,他们都说“我们不敢去。”为什么不敢呢?“因为原来我跟维摩诘接触的过程当中,他的见解如何如何高,我们就没办法”。所以,一方面我想,《维摩诘经》讲的话,《维摩诘经》的观点,对密宗和显宗中间的一个,完全相连接的,这么一个观点。

我们如果进一步地通达,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的意义的话,那这个经典,显宗的经典当中特别好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的话,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听众,在家居士,所以我们也应该对在家居士有信心。在家居士很了不起的,因为维摩诘是一个在家居士的身份的话,好多出家阿罗汉的见解都不如他。

所以应该作为一些在家人,让他们知道自己很了不起,虽然有些没有维摩诘居士的这种见解,这种境界都不一定有,但是基本上至少身份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下次有因缘的话,看《妙法莲华经》讲完了。不知道,凡是我有时候讲任何一个课的话,暂时有一点冲动的心,过一段时间又没有了。有没有不知道,我再过一段时间看吧,因为汉地有鸠摩罗什的译本,还有唐玄奘的译本,还有一个译本,好像历史上看来有七种译本,但是好多都已经失传了,已经没有了。

现在像我们学藏传佛教的一个人讲《维摩诘经》的话,也许他的观点更说得清楚。因为很多是和《大幻化网》和一些大圆满的见解比较相同。像我们的这个身份来讲的话,也许里面的,密宗的有些道理结合起来的话,真正把这部经典的观点可能能说得出来。

那我下面简单地把这个颂词。

【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虽然没有这些——十八种空,但是也应该有因缘的假立,从颠倒的梦想当中,在世俗当中可以产生的。“常乐观如是法相”,是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他这里第二亲近处,实际上第一个是从世俗角度,第二个是胜义角度讲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下面讲佛陀重宣此义,用偈颂的方式讲的。

【若有菩萨,于后恶世,无怖畏心,欲说是经,】

如果有菩萨于后来的恶劣的浊世当中,无有恐怖心地、愿意说这部经典。

无有恐怖心,没有什么畏惧心,很勇敢地讲,就这个很重要。大家不要有什么恐怖心,害怕、担心、伤心,我是想法是这样的:“即使我勇敢地讲,万一不成功的话,也没事。不是干坏事而勇敢的,干好事勇敢的,但最后没有成功。”我是这种想法。

【应入行处、及亲近处。常离国王、及国王子,大臣官长,凶险戏者,及旃陀罗,外道梵志。】

然后讲这部经典的话,应该入行处,和前面讲的亲近处,这两个。那么这两个首先是,远离国王和王子、大臣、长官以及凶险戏者,还有旃陀罗,就是屠夫、外道、梵志、婆罗门等等。

【亦不亲近,增上慢人,贪著小乘、三藏学者,破戒比丘,名字罗汉,及比丘尼,好戏笑者,】

也不应该亲近傲慢人,贪执小乘的戒定慧三学的这些人,还有破戒的比丘,有些名称上是阿罗汉,但实际上并不是的。以及这些破戒者以外,还有比丘尼、好戏笑者,就是经常嬉嬉笑笑,不好好修行的。这种人不应该亲近的。

【深著五欲,求现灭度,诸优婆夷,皆勿亲近。】

然后耽著五欲,求现世灭度烦恼的,一直贪著色声香味的,即生当中特别喜欢求一些现世的,我们现在所谓的现实生活特别关心的。这样的优婆夷,这样的女居士也不应该亲近。

对世间妙欲特别的贪著的,世间法特别有执著的,出世间法一点兴趣都没有,一点修行都不愿意,这样的人不应该亲近的。

【若是人等,以好心来,到菩萨所、为闻佛道,菩萨则以,无所畏心,不怀希望、而为说法。】

如果这些人以好心来,以求法心、以解脱心而来的话,到了菩萨处的时候,也是为了闻佛道的话,那么菩萨则应该无畏惧心。也不要怀着很大的希望为他说法。

“这些是女人,不能给她说法;这些是婆罗门不能给他说;这些是裸行外道,不能给他说。”不要有这么畏惧心,有时候在某种意义上面,我们心要开放一点。

我也经常跟我们佛教徒讲,不要特别的——尤其是刚开始初学者,不要吓唬他们、不要经常把他们吓到了:“你这个不能做,你不要在那边坐,你不能在那边坐。”连进入道场的时候也这样的。然后做什么事情:“噢,你要守什么戒,做这个事情”,这样说得太多的话,别人都害怕。所以我们不要太计较很多;也不要心里对他怎么,不管怎么样还是对他种下善根吧。还是我用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在某种意义上面。

其实我们佛教徒,有时候是真的不善巧,有些时候太紧了,什么都不能进入的;有些时候的话太开放了,好像什么都不需要。比如说不灌顶,你随便听密法,不用任何的约束,违越了一些规矩,这也不是很好的。

【寡女处女,及诸不男,皆勿亲近,以为亲厚。亦莫亲近,屠儿魁脍,】

有些寡女、处女以及不男,这些也不能亲近,与他们也不能有深厚的关系。也不要亲近一些屠夫,魁脍。

魁脍好像是杀人的刽子手,以前屠夫杀动物的,魁脍是杀害人的一些,在有些政府机关里面专门杀人的,以前有的。

【畋猎渔捕,为利杀害,贩肉自活,衒卖女色,如是之人,皆勿亲近。】

还有畋猎,打猎,捕鱼的,这些为了自己的利益杀害这些众生。还有一些卖肉类来养活自己,还有衒卖女身的,妓女这些。这些人的话不应该亲近的。

【凶险相扑,种种嬉戏,】

还有凶险相扑,种种嬉戏,电子游戏这些也算吧。

西班牙的斗牛,还有现在世界上整天都是有打拳,那个有时候很恐怖的,这些都不能亲近的。

【诸淫女等,尽勿亲近。莫独屏处,为女说法,若说法时,无得戏笑。】

还有淫女等也是不能亲近的。如果一些有遮障的地方,为女人说法也是不合理的,说法的时候也不得戏笑。

好像《杂譬喻经》里面讲的吧,有一个地方,有一个男的,他长得特别特别的好看,他自己做一个金色的像,他跟父母说,如果找到这样的女的,我就可以结婚。然后另外有一个国家,也有一个女的长得特别好,她也做了一个金色的像。她说如果一个人长得这样的话,我可以结婚。后来两个国家的人打听之后,这两个都长得比较不错的,他们一起成家了。

成家以后,另外一个地方有一个国王,这个国王他长得特别好,他自己也特别自信,他说,世界上有没有我这么好看、庄严的人?然后他们说是,有啊,在某个地方刚刚有一个人娶了妻子,那个人听说是特别特别的好看。然后国王说是那可不可以让我看一下,不可能吧,比我好看的人绝对不可能有的。然后他就派一个大臣,那个男士要请回来。国王请他过来,国王请他过来的时候,因为下达国王命令的话,他肯定不得不听,就跟着来了。跟着来的时候,他就心里想:国王一方面可能看我的长相,另一方面,我内在的素养也会看我还是拿几本书吧。然后他路上想取几本书,回来,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与其他人在一起,他心里特别伤心。因为心里特别伤心的原因,他的长相马上就不好看了。他跟带路的人说,可不可以我们路上休息三天,不然的话,我现在,你看,因为我生嗔恨心的原因,长相特别不好看。

然后他们到了那个国家的时候,在那边呆了两三天。好像他在喂马的地方,看到国王的王妃,跟另外一个人也有这样的关系,他发现了这个。那个时候,他就心里面有点高兴。他想,王妃都变成这样的,那我的妻子更不用说了。他心情一好了以后,马上长相就好看了。然后他就到国王跟前的时候,国王问他,为什么当天让你到这里来,路上为什么这样耽误了三天。他如理如实地告诉国王了。他们两个都觉得,很多人不是很可靠的,后来就出家了。

这个是真实的故事,现在好多电影里面也是这样讲的,但有时候佛经里面也确实有这样的。如果实在生厌烦心的时候,最后两个人一起商量出家了。

【入里乞食,将一比丘,若无比丘,一心念佛。是则名为,行处近处,以此二处,能安乐说。】

如果一个人,到别的屋子里面去化缘的时候,应该带上一个比丘,如果没有比丘的话,那么一心忆念佛陀。这个叫做什么呢?叫做行处近处。这是二处,也能安乐说。

就讲到这里吧,好吧。本来想把这个讲完,结果讲的故事。反正你们笑一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