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妙法莲华经释46

妙华莲华经释

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46课

(师念藏文传承)

接下来我们讲《妙法莲华经》,这一品主要讲四种安乐行,也就是四种安住。前面身语意,还有发誓愿。如果任何一个菩萨安住于这四大安乐行,那么这个菩萨能弘扬《妙法莲华经》。

前面我们身安住当中讲了两个,一个是行处,一个是亲近处。行处主要讲修安忍,说柔和语言。从世俗当中,遇到任何的困难,不怕;从胜义当中讲一切都是不可得,无有取舍。然后亲近处,也就是说远离一切的,包括国王等人群当中的不合理的对境,有些歌舞等散乱的因素,以及嘈杂的环境等等;从胜义当中讲,讲到十八种空性。上一堂课主要讲这个道理。

那么颂词当中,有一个地方,“又复不行,上中下法。”从那个地方开始。

【又复不行,上中下法,有为无为,实不实法,亦不分别,是男是女,不得诸法,不知不见,】

我们前面第一处是行处,第二处叫近处,有这两种处。其中前面的行处,菩萨所依止的行处,从了不可得的,我们从胜义层面讲,他不行上中下法。从究竟意义上,这是上乘法、中乘法、下乘法,没有这样的;也没有有为和无为法,也没有实和不实法,还有不分别是男是女。“不得诸法,不知不见”,没有什么可知道的,没有什么可见到的。

就像《定解宝灯论》里面所讲的一样。(师用藏文念)《定解宝灯论》偈颂“未见殊胜见之义”,未见就是最殊胜的见,其实没有见也是一种殊胜的见。

《维摩诘经》当中专门有一品,入不二法门品,入不二法门品里面有三十二位。这么多的菩萨讲各自的观点,从无二方面进行剖析,好像最后一个是文殊菩萨。所以真正的是也好、非也好,男也好、女也好,在究竟的法性意义上的话,都没有什么可得到的。

“若学决定法,知诸法无我”,是《长阿含经》里面讲的。“此为法中上,智慧转法轮”。智慧转法轮的话,在所有的诸法当中得到的是无我的、空性的、无实的。就像《智慧品》里面所讲的那样,这里没有什么相,也就是诸法无相的这么一个观点。

【是则名为,菩萨行处。】

那么这个是什么呢?菩萨的行处。在究竟意义上菩萨的行处应该是这样的。

【一切诸法,空无所有,无有常住,亦无起灭,是名智者,所亲近处。】

然后一切法是空性的,无所有、无有常住的,也没有起、灭,这个生的、这个灭的,没有这样的,所以叫做智者所亲近处。

没有什么所得的。我那天也说了,《中观根本慧论》里面讲的(师用藏文念《中观根本慧论》偈颂“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我们藏文当中里面“银银银”有好多,我算了一下六个,(师用藏文念)有六个“银”。“银”就是如。“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这里面“如”好像只有几个,藏文当中有六个:“如梦亦如幻,犹如乾闼婆”,有三个如。“如是生,如灭”,好像不行,汉文里面。凡是藏文里面有这个,所以菩萨一般真正安住的,其实这个颂词很有意义的一个。

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这些有没有呢?作为通达中观者面前来讲,你说有没有呢?有。有什么呢?有虚幻的现象。有没有真实意义呢?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每一个法,我们自己认为它是这个法,但实际上我们在用中观的智慧,刚才讲的“智慧转法轮”,用智慧来转法轮,用智慧来剖析的时候,确实你得不到。不管是男相女相也好,不管是红色白色也好,或者说是任何一个实相,我们习惯性的概念,习惯性的称呼和分别念的话,得不到真实的你所想得到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最好是用佛教里面的十二大幻化喻,这是非常好的证悟空性的一种方法。

【颠倒分别,诸法有无,是实非实,是生非生。】

同样的,没有颠倒分别,诸法也没有的。同样的,诸法的实、非实、生、灭、生和非生,这些都是不可得。

藏文当中前面有个否定词,没有颠倒分别,没有诸法,没有是和非,生和不生都没有。

【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

在寂静的、清净的闲处,我们把自己的心安住一处,摄于自己的心,如如不动的安住,犹如须弥山一样。观一切诸法的本性的时候,确实是了不可得,犹如虚空一样的。那个时候我们现在认为的这些所有的坚固的法,都没有坚固的。

【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

“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这是什么相呢?常住于远离四边八戏等、等净无二的,(师念藏文)《定解宝灯论》:“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亦为空性之定解”。麦彭仁波切不是讲了,就像我们直视前面的虚空的时候,虚空的话,了不可得。你直视前面虚空的时候,了不可得。同样的道理,反过来观察自己的心的时候,自己的心正在起心动念的时候,它的这种本体也是了不可得。跟虚空很多方面是比较相同的,在这种境界当中,一切都好像也得不到,没有得到的话,幻觉有,但是这个幻觉是欺骗的,不是真实的。

所以我们在真正的修行当中,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或者说对自己没有任何的扰乱,当然有些学习比较好的,到一定的时候得到稳固的话,即使有扰乱也没有什么的,你在嘈杂当中,旁边有什么大的声音,这些都是,应该没有什么的。

我都好像境界不高,但是出去的时候,旁边的那种——晚上车的声音,这些好像不影响睡觉。我倒并不是修行,凡是到哪里,也许比较累吧。他们有些说这个宾馆好吵,睡不着,很痛苦啊。这个宾馆下面有舞厅,唱得很吵,有些修行人特别烦。

我都觉得还可以的,听着妙音的话,也很好的,把它当作一种背景音乐。有些宾馆的话,质量也比较差,隔音效果特别差。下面跳的、唱的、全部听得到的,但好像对睡觉没有什么影响,修行有没有影响,我还没有试。应该影响不大吧。

《六趣波罗蜜多经》里面,也是讲了吧:“于得失无着,忧喜不能动,安住如须弥,是名真智者”。我们安住像须弥山那样的话,世间的一些得失、喜怒、悲伤,这些全部都是对他来讲无有动摇的。

其实一个修行人到达那种境界的时候,应该是很快乐的。我前段时间发一个微博,说是修行好的人,一切都是顺缘,修行不好的人一切都是违缘。不管是你旁边的人也好、事物也好,所发生的事情的话,对修行不好的人来讲,整天都是特别的痛苦。

修行好的人,无论是什么样,我们人间可能最苦的就是监狱,即使你关到监狱里面的话,修行好的人来讲,可以忏悔、可以观空性、可以对狱卒生悲心、可以观想前世的业力、可以自己禅修、可以安住,把它可以当做闭关房等等。我们人间最残忍的应该是监狱,再过了以后,来世的地狱。但我们修行不好的人的话,即使你住在五星级的宾馆、七星级的宾馆,我看到西方的有些条件特别好的这些人特别痛苦,心里一瞬间、一刹那间,都是没有快乐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所谓的幸福和痛苦,也并不是全部依赖于对境。大多数是依赖于我们自己的心,尤其是修行比较好一点的人来讲,这些都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作用。

“一切法如幻,皆从分别起,此非决定有。”《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也是一个大乘经典,说是一切都是如幻的,都是从分别念而起的,实际上是我们的分别念在作怪,所以世间的苦乐不断地出现。这些方面应该大家都非常清楚。

【若有比丘,于我灭后,入是行处、及亲近处,说斯经时,无有怯弱。】

“若有比丘”,佛陀说:我灭度之后,有些比丘、比丘尼,入于上面所讲到的行处,或者入于上面的亲近处,说《妙法莲华经》的时候,无有恐惧。

你当然有空性的见解,有上面的近处和行处的这样的境界倒是,那不管是到哪里去,讲《妙法蓬华经》也好,讲其他的经的话,不会有畏惧、不会有担忧。

否则的话我们有些人:“我明天要准备出去讲课,您要加持我,心里没有安全感,特别紧张,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万一不成功的话,特别特别的担心。我昨天晚上也没有睡好,今天也睡不好,可能明天真的要讲的时候,也许我会崩溃的,会不会?我特别特别的担心。”

可能自己的境界不高的时候,患得患失,确实有点没有安全感。但如果你到了一定境界,尤其是上面所讲到的,一些近处和行处的空性的见解,那就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没有恐惧,没有怯懦之心。

【菩萨有时、入于静室,以正忆念、随义观法。】

菩萨有时入于这样寂静的闭关处,以正知正念来忆念佛陀,随着佛陀所讲到的这个法的意义进行观修。

其实我们不管你到哪里去弘法利生也好,自己开始讲经说法也好,做什么事情的话,先祈祷很重要的,祈祷根本上师,祈祷护法神,祈祷诸佛菩萨,这样以后可以心安住下来。

就像现在西方的有些企业家,他们在上班之前,开会之前静坐一会儿。乔布斯都一直这样,他还没有上班之前,先洗心,他们叫做“洗心瑜伽”,把心洗掉,安住一下。

那我们一般做弘法利生好,甚至念诵等等,这些时候先应该好好地观法。

【从禅定起。为诸国王、王子臣民、婆罗门等,】

然后从这样的禅定当中起定之后,为了国王也好、王子也好、臣民也好,还有婆罗门等等。

不管是什么层次的都可以,商人也好、总统也好、领导也好,公安也好、消防也好,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说佛法,只要他有信心的话,国王、臣民、婆罗门等等。

你看这里——婆罗门,一般我们有些佛教徒说是:“我们只能给佛教徒讲,不一定跟其他中心,其他教派的讲。”其实法没有什么高下。应该可以给每个众生都结上这个善缘。

【开化演畅,说斯经典,其心安隐,无有怯弱。】

给他们宣说《妙法莲华经》,或者是其他经典的话,心会安稳,安乐、有这种安全感,没有怯懦之心,没有恐惧。

如果你先讲法之前,心安住、祈祷,而且自己没有什么自私自利的心,我的发心是很清净的,不是我的未来得财,也不是为了得一些名声,不是这样的,我还是心很清净的。这样的话,那么我们讲法的时侯,自己都没有什么恐惧。如果我带有一种私心,带有一种不清净的意念,那么也很难说,这个心。

所以平时传佛法的话,对所有的众生都讲。我们现在一方面确实很方便的,大家哪怕是听一节课佛法的话,很好的。以前汉地也有这种,叫做是“无遮法会”。没有什么遮止的,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身份的人都可以参与的,能获得。有些“无遮法会”的话,他们喝一些八宝粥,或者是喝一些汤,他们大多数是希求这个。但这个可能不是很重要的,你喝一碗汤、喝一碗粥的话,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

但最关键我们众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是摧毁自己的我执的,大乘法门和空性法门,如果能听一遍的话也很重要的。尤其是我们现在有些时候,应该算是比较方便,我是一直认为通过网络来接受法,暂时来讲这个特别好的。

以前我们有时候求法,确实是要面对很多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的。那现在很多人都是应该,不管是哪一个课堂里面的课,都完全可以听得到的话,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机缘。

所以我想我们平时也是经常开的无遮大法会,无遮大法会的时候,自己也应该,不能舍弃自己的缘分。有些福报没有的人,刚开始可能有;有些人是福报没有,有些人是人格不稳定。

人格不稳定的人,我们经常看得到的。我那天不是讲过,不要忘初心,你刚开始心态是什么样的,中间是什么样的,最后变成怎么样。这个应该不用别人来说,应该自己观察自己的心。也许自己有一些相似的理由,但不管怎么样,自己刚开始所决定的和最后都是什么样,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我们应该要讲一下什么呢?讲一下这样的无遮大法会里面的所有的内容。

【文殊师利,是名菩萨,安住初法,能于后世、说法华经。】

文殊师利菩萨,这种菩萨应该安住于这个初法,我们前面说的第一个安住。这些人能以后的世间当中,可以宣说非常殊胜的《妙法莲华经》。

所以这以上,我们这一品当中有四个安乐法当中的第一个。好像这里的方式,每一个都有一个长行文,然后有一个偈颂,这四个法可能最后一个稍微长一点,这个完了以后,我们这一品就完了。

【‘又、文殊师利,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

接下来说:文殊师利菩萨,如来灭度之后,未来在末法时代当中,如果有人想说《妙法莲华经》这部经典,这样的话应该住于这个安乐行。

因为前面身安乐行已经讲完了。下面应该是语安乐行。

【若口宣说、若读经时,不乐说人、及经典过。】

如果有人口中宣说《妙法莲华经》,或者是读诵《妙法莲华经》的时候,不应该乐于说别人的过失,或者说别人所说的经典的过失。

我们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也好,或者是讲其他大乘经典的时候,尽量地不要说别人的是非。

【亦不轻慢诸余法师,】

也不应该轻慢其他的法师。

“某个法师不好,这个法师不好”,我们有些讲课的时候该讲的法不讲,天天都是讲一些是非,讲一些过失。

【不说他人好恶、长短。】

也不应该说他人的好恶长短。

其实这里好的话,有时候说也可以的,但是一般爱说是非的人,也爱说一些长短。

【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

还有对声闻缘觉的这些人,提着名字说他们的过患,也不应该特别地去赞叹、赞美他们,又不应该对他们生起抱怨,或者是一些特别讨厌之心,不能这样产生。

所以我们在这里讲到,我前一段时间也讲了,任何一个团体,任何一个佛教团体,其实整个群体的素质很重要的。有些人说:“我们这里很乱,我们这里很恶的,我们这里特别特别麻烦。”其实自己的心在作怪,实际上我们不管是什么样,修行比较好的话,就像刚才讲的一样的,不会有那么麻烦的事情。

尤其是我们现在学佛,我自己认为是比较单纯的,不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暴力等等。我们都没有任何的管理方面和这方面的内容,只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希望大家通过佛法的真理来解决自己的人生。

所以这样的话,如果有些人经常说别人的过失,确实也是不好的。“世间恶人,闻善人名,心生憎嫉,闻恶欢喜”。《贤愚经》里面不是这样讲的。世间的这些恶人的话,听到好人的名称的时候,他就心里面特别生嫉妒心和嗔恨心;如果他听到一些恶人的名称,他特别欢喜。

我们人有这样的,包括我们现在有些法会当中的人,经常自己该修的不好好修行,不该讲的整天都是讲一些别人的是非,爱讲别人是非的话,说明自己确实修行不好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好像我们原来学的那个什么——《六祖坛经》里面讲。“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如果我们特别看到别人的一些是非的话,说明自己有差错的,有误差的,有过失的。如果真正的一个修行人,他不会见到世间的过患,在他的眼里都像诸佛菩萨一祥的,都是非常好的人。

我特别喜欢六祖的。虽然我有时候课堂上,也是为了个别的目的,也不得不说一些,包括有些人的过失,有些人的一些情况不得不说,不说的话好像光是旁敲侧击说的话,有些比较笨的人根本没办法的,所以直接说的话也许可能改变有些人的性格。但我从自己内心来讲,应该世间人有各种各样的,世间的菩萨也有各种各样的。

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他根本见不到世间的过失,如果见到世间的是非,如果见到世间的一些过失的话,说明自己有问题,所以在这里大家也应该清楚。

尤其是我们现在学会当中有很多人,可以这么说,大多数的人,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闻思修行特别好的。大家能做到的就做到,如果实在自己没有缘分的话,不会在里面搞很多的是非。

但是有个别人的确是,在任何时候也是有,自古以来也是这样的,但是确实有个别人经常。有些地方的话——有些人跟我讲,我们这个地方很乱的,我们这个地方很复杂的。那说明包括你在内很复杂,因为自己爱说这样的人的话,自己也很复杂的。有些人的修行特别差,因为修行特别差,看到别人的所作所为都不好,再加上自己的很多的私人的一些东西在里面,这样的话肯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因此以后希望你们能学的话,好好学,如果不能学的话不要给很多道友添麻烦。自己默默无闻地退出去的话,我们也没有什么,也不是非要缺一个人,有些人格不好的话,最初可能对他有一点希望,但是最后越来越接近的时候,越来越暴露出他自己的本性,就像吃甘蔗一样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

所以在这里真正的修行人,因为这个安乐心的缘故,所有的这些听者不会对他们——真正能说《妙法莲华经》的人,他以安乐心的缘故,不会对听者产生嫉妒,不给他传法。不生嫉妒,不违背他的意愿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

【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

如果他发出一些问题、疑问,这样的时候,不应该以小乘的方式跟他回答。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小乘的方式来给他回答的话,他可能又很长时间在轮回当中,或者说没办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

所以应该以大乘的见解来给他解说,让他一定要得到一切种智。

这方面的话我都可能做得不是很好的,以前有时候看到有些人确实是根机不太好,或者是他只能有个“人间佛教”,或者是一些声闻乘。没办法的话,我就不敢给他讲大乘,更不敢讲密法,尽量用,他用小乘的一些或者是用一些世间的观念的话——噢,可以可以,那你暂时这样的,应该慢慢慢慢会好吧,可能这样也好一点。

但是在这里的观点,如果别人问一些问题,应该我们要以大乘佛教的理念来给他回答,但有些可能没办法接受,有些通过这种方式应该能接受。

所以这个地方的原则性比较强,以后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要随顺他,不管他接受不接受。我们就完全——我们有些学密法的道友,不管别人什么样,全是讲密法的道理,一开口就讲一些密法的修行。

但这个也是一种原则吧。实际上作为大乘修行人的话,别人的任何问题,我们也可以用大乘的这种观点来给他进行解释。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下面佛陀用偈颂的方式来,上面的道理做了一个简单的回答。

【菩萨常乐,安隐说法,】

菩萨常常安乐,常乐安隐地说法。

不是痛苦地说法,不是勉强地说法,不是很不高兴地说法,很有压力地说法,菩萨说法,对他来讲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非常欢喜的事情。

【于清净地、而施床座,以油涂身,澡浴尘秽,著新净衣,内外俱净,安处法座,随问为说。】

而且说法的地方应该是非常清净的。首先清理一些场地,有一些灰尘的话把它扫干净,然后在这里放法座,床座。说法者他自己的身体的话,也有各种油,用什么其他的涂在身上。并且通过沐浴的方式,所有的尘垢全部洗掉,然后穿着非常新鲜和干净的妙衣,内外都是。

衣服穿得很好,但是里面没有洗的话也不行的。有些人虽然洗得比较干净,但是衣服袖子上有很多的脏垢。你看我们《妙法莲华经》讲大乘佛法的时候,作为说法者也应该具足一个非常清净的内外。

前两天我专门,主要是跟藏族人讲,但后来好像有些汉族的话,不知道堪布在说什么,所以也大概翻译了一下,怎样刷牙。表面上看很多人在刷牙,但是好像不太会一样的感觉,一直我在旁边看的时候,有些人的刷牙好像是不太科学,然后我就讲了几分钟的。

然后沐浴,这个也可能需要讲一下,昨天我也讲了一下。本来这些不用出家人讲,也不用讲,但是确实我们藏地用藏语来可能说一下,藏地的话有时候卫生条件差,这方面的一些观念需要改变。本来藏族是特别可爱的一个民族,但是有些地方,的确是条件,高原气候有限,所以现在有些地方,我觉得应该有必要跟他们讲一讲。

不仅仅是藏族,好像汉族很多也不是特别清楚。因为我昨天讲洗手,每次吃饭的时候,如果没有洗手,直接食物吃下去的话,现在美国为主的很多科学家观察,我们的双手如果没有洗,一两天的话,这上面的细菌有八十多万。我们指甲里面的如果没有清干净的话,里面都是有四到五万的细菌,而且这个种类一百五十种,如果我们吃下去的话,那全部都变成病菌,特别可怕的。

像印度人的话,因为印度人一般吃饭的时候就这样的,喝水的时候,印度人喝水特别好,有一个茶壶一样的,很远的地方直接射到嘴,就这样(师模仿,众笑),很容易的。他洗手和吃饭全是……,但是他还是有个很好的习惯,基本上每个馆子里面洗手。但我们藏族的很多吃糌粑、吃饭的时候也是直接揉,我看到没有洗手,包括我们现在汉族的好多食物都是直接用手来抓,但是手如果没有洗的话,确实对身体还是有很多很多的不健康,不长寿。

像欧美那边的有些,以前人平均一般活三四十岁,现在因为医学比较发达,卫生条件比较好,所以人们的观念跟以前不同,好像平均年龄都是可以活到六七十岁,也有这种情况。也许确实有些地方会有这样的。所以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戒律当中也好,包括密宗当中也是,做一些清洁卫生,讲得特别多。你看这里也是讲内外都是要干净的。

尤其是我们藏地的有些法师,女众这边可能稍微好一点。男众这边的话,我们现在学院也有沐浴的,你看浴室都是有三层、四层楼的。所以希望我们的法师们也应该——偶尔去洗洗澡,对吧?衣服要穿干净的。不然的话,如果藏地条件不太好,到城市里面的时候。原来我们刚开始去五台山的时候,当时都是不知道,而且我们确实那个时候卫生比较差,我们在坐地铁的时候,很多人就这样。我坐在这里的时候,很多人都做着(师演示动作,捂着鼻子),后来实在不好意思,然后我也装着这样。

所以那个时候好像这方面的概念。现在还稍微好一点,但是有些,包括在藏地求学的一些居士也好,有些出家人的话,有时候是条件所限制。但是我经常说尤其是在天气比较热的地方,像印度的话,以前我们去印度的时候,上午、下午,那个时候可能没有空调,条件比较差,三次沐浴,包括法王如意宝当时也是……本来法王一般是天天沐浴的话,老人家身体也不太好,不会的。但是在印度期间,基本上是每天好几次沐浴,因为那边太热了,就没办法的。

所以天气热的时候,大家应该——本来是说法者的卫生方面的。但这个是每一个修行人来讲,也是很重要的。我自己认为,尤其是我们现在食物的,但这些方面不用说吧,反正你们都懂。

【若有比丘、及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士民,以微妙义,和颜为说。】

如果有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还有国王、王子、群臣,以及平民老百姓,他们来听课的话,你应该用这个微妙的佛法的这种意义相结合,然后和颜悦色的态度相结合给他说法。

你光是跟他天天说笑话一样的,让他们大家都很开心的。但是你没有结合佛教的甚深的、微妙的意义的话,也没有什么,讲完课仅此而已,没有什么意义的。

如果你态度特别不好的,整个一堂课都是所有的人都打瞌睡。你的态度很不好的话,也不行的,每天都是板着脸。我都有时候下课的时候:“啊,怎么您今天板着脸。”所以现在包括微信微博上面都是:“啊,今天他怎么了,好痛苦的样子,为什么?”所以我现在有时候心里不是很开心,表面上装着开心一样。这是不是有点假,但是人有时候,你们可能看不出来,我今天开心还是不开心。今天开心不开心都没有,有点累而已。

意思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样的眷属面前,都用佛教的甚深微妙的意义相结合,给他们要说法。

【若有难问,随义而答。】

如果有一些问题,在你面前提出的话,随着佛法的意义。

不要你不会回答的话,用其他的方式来应付,这样不好的。

【因缘譬喻,敷演分别、以是方便,皆使发心,】

应该是根据佛教的真正的意义,用各种比喻、各种因缘、各种方式来对他讲。通过这种方便方法,让他们发无上的菩提心。

你讲得很好,你回答得很好,你当时给他们解答得特别特别好的话,他们觉得:“哇,这个人讲得还可以的。我要发菩提心,我要开始出家了,我要去……”。

有时候我们可能,比如说去学校,这样的时候,提一些问题,真正能解除他的一些疑惑,这个时候他对这方面感兴趣。

【渐渐增益,入于佛道。】

然后马上发菩提心,逐渐逐渐他的意乐就增上,然后入于佛道。有特别多的人。

《大智度论》:“众生有二因缘故得度,一者内有正见,二者外有善说法者”。度众生的话,有两种因缘:一个是我们内有的正见的因缘;还有一个是外有的善说法者。也就是说,一个是内在自己的固有的见解、固有的正见;还有一个是依靠外缘,别人讲得很好,别人善说佛法的那种因缘,《大智度论》里面讲得很好的。

这两种因缘当中,如果我们确实是别人问问题,当然如果自己实在不会答都没办法,觉得有点,回答的话,到时候,确实有时候会有刁难的,故意这样的。

我都——比如说明年去哪个国家的话,因为有时候法讯慢慢慢慢就知道了,三四个月、五六个月就知道了。知道之后,他们有人故意想刁难。别人已经准备了六个月,想刁难你,然后一直等着,当时他问的时候也是特别激动。我原来去的时候都是专门有,听说佛学院的一个堪布要来,我一定要这次让他难堪,他们有些准备。后来问的时候也并没有那么的,我们毕竟也学过一些因明,也知道他的态度。

也有这样的。有些是这样的目的,有些是确实他有一种疑惑。所以我们有时候课堂下来之后,有必要一些问问题,这样的话互相探讨,这个是很好的。

这里也讲了,如果有这样的话,那么用各种因缘比喻公案,还有一些案例,用这种方法来让他接受,然后他也是会以此而发菩提心,慢慢慢慢会趋入佛道,很好的。

【除懒惰意、及懈怠想,】

然后在讲的过程当中,应该要遣除一切懒惰的意识。还有断除懈怠的想。

这个懒惰和懈怠的话,藏文当中好像懈怠的话,就是厌倦心,他对这个有疲厌心。这个可能有两个,有时候我看汉地的很多词典里面,懒惰和懈怠都是是一个意思,也有这样的。但是藏文当中,断除这懈怠,断除疲厌的这种心。

【离诸忧恼,慈心说法。】

远离一切忧恼,以慈心来说法。

我们很多人给别人辅导也好,学习也好,给别人引导的时候,首先不要懒惰:“唉,我太累了,算了吧,不要去。”“唉,这些人挺麻烦的,我就对他产生一种厌倦心。”“还有我心情不好,这几天不开心,我伤心”等等,有很多忧恼的心的话也不太好。完全是用慈悲心来为他讲,慈悲心的话,你再累、再辛苦、再怎么样的话,凡是这个问题,对你来讲生命当中很关心的。

所以说用慈悲心,就像我们昨天前面讲的《经庄严论》里面的一棵树,主要利益众生的根本是悲心,然后树茎、树根、树枝、树花、树果,这个关系大家应该很清楚的。因此用慈心来说法很重要的。

【昼夜常说,无上道教,以诸因缘、无量譬喻、开示众生、咸令欢喜。】

而且说法,昼夜、白天、晚上都是要讲无常法。讲的时候也是以各种不同的因缘,无量的比喻,给这些众生通过各种方法来让他欢喜。

每个众生的根机不同,最好让他产生一些欢喜心,如果他没有欢喜心的话,别人都听得特别特别的累。“随心根所好,说法令欢喜”,《华严经》里面讲的。随着人们的心、根机、意乐、爱好,应该尽量地给他讲一些让他欢喜的法。这样的话,如果他有欢喜心,他接受,而且他真正在生活当中有改变他的话,那他都自己会愿意听的。

如果不能改变他、不能解决他的一些问题,那我们也不可能非要求他:“你可不可以,今天晚上我要讲个课,我求你了,你可以来听一堂课吗?如果你听一堂课的话,我给你一节课333块钱,可不可以?”那不可能吧,我们也不会这样说的。

但是如果你真正能解决自身的一些问题,每次都会有收获的。有收获的话他产生欢喜心,产生欢喜心的话,愿意接受,这个很重要的。

【衣服卧具,饮食医药,而于其中,无所希望。】

但在传法和讲法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能有这样的,比如说衣物,卧具,还有饮食药物等等,这些你不要去求。

现在很多都是为了传法先打个广告,然后在里面化缘,在里面募捐等等,其实这个是很不好的,这叫做是把法作为一种买卖品,过失特别大。

【但一心念,说法因缘,愿成佛道,令众亦尔,是则大利、安乐供养。】

应该是什么呢?一心一念地,以说法的原因,让自己也成佛道,让众生也会成佛道,这么一个理念来,传法的时侯只有一个让众生得到真正的利益。这就是真正大的利益,也可以叫做众生和自己都获得安乐,获得最大的供养。

《维摩诘经》的最后一品当中,藏文当中是最后的《说法品》和《正念品》一起的,里面有法供养品。这里面讲,所有的供养当中,法供养最上、最妙、最第一,它是最好的。

所以你不应该在里面加很多,如果你真正想利益众生的这个心态来给别人的话,这是最好的,最有利的。

【我灭度后,若有比丘,能演说斯,妙法华经,心无嫉恚,诸恼障碍,亦无忧愁,及骂詈者,又无怖畏,加刀杖等,亦无摈出,安住忍故。】

佛陀说我灭度之后,如果有比丘能演说这部《妙法莲华经》,心没有嫉妒心,而且没有什么障碍、没有什么忧愁,甚至别人谩骂他的话,他没有什么恐怖,还有人用各种兵器、刀杖来损害到他的话,也不能摈出。为什么呢?因为说法者安住于安忍的缘故。

因为有安忍的话,所有的在说法过程当中的一些违缘障碍,对他来讲不是什么违缘的。

【智者如是,善修其心,能住安乐,如我上说。其人功德,千万亿劫、算数譬喻、说不能尽。】

智者如是地修行善法,能住于安乐当中,这就是佛陀,我们上面讲的安乐住。依靠住安乐的这种方法来给别人说法的话,这个功德非常大,千百万劫当中数的话,数不尽、道不完的,特别大的功德。

后面的话,有一点还是讲吧。这个是第二个安乐行,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再讲一下。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亦勿轻骂学佛道者、求其长短。】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菩萨摩诃萨,在未来末法时代的时候,如果有些人想受持、读诵这部《妙法莲华经》,心不要怀着嫉妒心、谄曲的心、诳妄的心,也不应该轻毁、谩骂其他的学者,说他们的长短。”

这个本来是意安住行吧,前面是语言,但这个可能里面的有些差别稍微有点相同的,比如说身安乐行当中也有意识方面的,语安乐行当中也有一些心识,当然这个是主要为身、主要为语,主要为心吧。

不应该对他们谩骂和说一些长短。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

如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求声闻道者、求辟支佛道者、还有求菩萨道者,心没有烦恼。而且不能让他们——不管是你求什么道,还是顺其自然,你不要对他产生后悔心,不然的话菩萨道当中也是犯根本戒的,犯四黑法里面的,让其他的一些行者产生后悔心的话,过失非常大的。

【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

不应该对他人说是:“你们去这样的声闻道、缘觉道,或者说你们求世间道的话,那离成佛好远好远啊,终不能得到一切种智。”

【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

为什么呢?因为你们这种修法是放逸的、这种修法是懈怠的。

不能这么说。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是修小乘的话要随喜他,学藏传佛教的话要随喜他:“你学藏传佛教,恭喜恭喜!藏传佛教非常好。”别人学净土宗的话:“啊,净土宗非常好,念阿弥陀佛不是?那特别……我也准备念阿弥陀佛。”别人学禅宗的话:“啊,学禅宗非常棒。你这样学的话,你肯定开悟的,我也以前看过《楞严经》,特别好!”就这样来讲。不应该说是:“哇,你这样修,你应该跟我来,不然的话,你这个修法是并不是很好的,离成佛好远好远啊。”这样的话,这也是一个很不好的。

所以我们有些方式方法上面,作为学习过的、闻思修行人的话,他说话都完全可以听得出来。如果你没有闻思修行的话,有些是特别不懂,但是别人面前装着特别精通的样子:“啊,你不要学不要学,这个法是什么什么。”特别明显地去诽谤是很不好的。

所以你看这里,不能说,这个为什么不能学,因为这个是放逸的法门、这个是懈怠的法门。

【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

又不应该戏论一些诸法,经常都是争执不息。

他这里“戏论”的话,藏文里面讲,天天都辩论,其实现在我们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还是把自己成为修行很重要的。现在我们藏传佛教当中,不仅是有些出家人辩论,现在很多老乡也是开始辩论,啪、啪、啪。但是我想有时候不如还是念个金刚萨埵一百遍,因为有时候好像看起来,也许……当然这个是法义方面的探讨也好。但是有时候这样的这种诤论,包括我们学院里面的有个别人,从学术上天天都是讲这样的话,也是,如果过于的这方面的话,自己肯定是着魔的。以前有些是确实从学术和戏论上面着魔,着魔的时候很容易的。

包括我们学院的有些法师,已经得过一些学士证的这些,慢慢慢慢中间就开始着魔了,最后都是没办法救了,已经离道越来越远了。离道友的见解越来越远了,与我们说法者的观点和密意更不用说了,到最后谁也救不了,也有这样的一群人。

所以像戏论者,也是天天喜欢辩论的。我们大经堂门口上“不要进去看辩论”,不然的话有些在家人天天照相,麻烦的。我们这里有一个老乡天天都护着“阿列阿列”,不要进去。他在那儿一直看着。不过,去看倒是也可以,去看一下藏传佛教,但是别人也看不懂,不知道在说什么,你光拍个照片,拍个视频也没什么用。

按理来讲,应该最重要是什么呢?其实产生一些分别念,贪嗔痴的那些戏论、研究、研讨,这些都是没有什么特别有用的,过于的,过遍。当然有时候我们学术的研究和探讨在某种意义上面是有用的,但是你过于的——有些人戏论特别严重,那种分别念特别特别强,你真正念一个《普贤行愿品》的话,从头到尾都是基本上不念,到中间的时候分别念产生了。特别可怜,真的可怜得要命的。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

按理来讲应该对一切众生生悲心想,于一切佛陀如自己慈悲的父亲想,于一切菩萨的话做大师想,于十方的菩萨应该深信,对他们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有平等说法。

【以顺法故,不多不少,】

而且说法的时候,随顺法的意义,应该不增不减、不多不少。

意思就是说:我该说的法要说;不该说的,不要加很多很多的分别念。该说的不能少,我们经里面的有些语言应该符合经义,符合佛菩萨密意的话,应该不能少,但是不需要的这些分别念没有必要加。

【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甚至对特别爱法者的话,也不为他多说。

汉地的有些解释里面的解释方法,可能有点不同的。我的意思,即使对特别爱法者,你也不要给他说得太多了。

有些人是:“啊,我特别喜欢听您讲,您可不可以一个偈颂给我讲三天。”“噢,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有些法师的话为了自己的口才,一个题目都是要讲很多。其实这样讲,做一点准备的话,这个都应该是可以的。你说东说西,什么样都讲,这样花时间说的话。以前我们藏传佛教当中也有这样的,但这个并不是很值得赞叹的。

按理讲经说法的话,适合听法者的意乐,这个很重要的。而并不是你为了这个口才很好、这个发挥得特别棒、这个是广闻博学、他的教理很丰富,这样都是其实心不清净的。真正对下面的接受者能接受到多少,如果太广了我觉得是末法时代的众生,很难的,如果太略了可能也不好。

所以你看这里,甚至特别深爱法者也没有必要特别多说。最后多说就变成啰嗦了。

【‘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成就是第三安乐行者,】

下面文殊师利菩萨说:菩萨摩诃萨在未来末法时代的时候,如果成就了第三个安乐行者,在我们未来末法时代的时候。

就刚才前面讲到的身语意,成就第三个安乐行者的话。

【说是法时,无能恼乱,得好同学、共读诵是经,亦得大众而来听受,听已、能持,持已、能诵,诵已、能说,说已、能书,若使人书,供养经卷,恭敬、尊重、赞叹。’】

“说是法时无能扰乱”,而且得到了很多的同修跟他们一起共同读诵这部《妙法莲华经》,也得到大众特别欢喜地来听受,听受以后他们可以受持,受持以后他还可以讽诵,讽诵完了以后给别人可以宣讲,然后还可以书写,让别人来书写,供养,这样恭敬尊重赞叹。

这样的话,法的这种内容也特别好。

下面也很简单,把这个偈颂也讲一下吧,刚才前面的,这样的话第三个安乐行就讲完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谄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

佛陀重宣此义,如果想说这部经典的话应该舍弃嫉妒心、嗔恨心和傲慢心,还有谄曲、诳妄、邪心,心的行为。最重要的是应该常常修正直行。

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的话,自己心很直,行为很直,如理如法的,不要谄曲,不要整天都是在烦恼当中、痛苦当中、邪心当中。

说这个法的人也是这样的,听这个法的话也更是这样的。听了这个法之后至少也是将自己原来的傲慢、邪见,嫉妒,这些能不能减少。原来你有一百斤的话,能不能减少二十斤、三十斤。这样的话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减肥,日中一食,慢慢慢慢都是三十天当中减少二十斤,也有这样的。

所以说我们也是听了《妙法莲华经》的六十多堂课,能不能原来的烦恼是八十斤的话,现在能不能减少二十斤,自己看看。

【不轻蔑于人,亦不戏论法,】

也不轻蔑于他人,也不经常戏论在法方面。

不修行,整天都是——有时候我确实很讨厌学术,学术整天都是讲一些相似的理论。尤其是以前上过一些大学,分别念比较重的这些人的话很难调伏。我们学院里面的有些法师,以前自己稍微上过一些学校的这些人,分别念特别多,邪见很重。刚开始都是表面上稍微随顺一下,但慢慢慢慢人格各方面有时候变得特别快。

所以不要整天在戏论当中。

【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

然后不应该让别人产生后悔,说是你不成佛,你修错了等等。

【是佛子说法,常柔和能忍,慈悲于一切,不生懈怠心。】

作为真正的佛的弟子,说法的话常常用柔和的语言,自己心里面有安忍心,而且慈悲于一切众生,不生懈怠心。

你看这句话很重要的。作为佛子应该说法时,要说法的柔和的语言,然后自己能安忍,不要遇到一点点就马上改变主意,放弃佛法,不应该这样的。

【十方大菩萨,愍众故行道,应生恭敬心,是则我大师。】

十方的大菩萨悲悯众生的缘故,他们行持大乘佛道,应该我们对他们产生极大的恭敬心,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大师。

不管什么样,凡是十方讲经说法的也好、一些法师也好、菩萨也好,这些我们都要恭敬,不要有分别。

【于诸佛世尊,生无上父想,破于憍慢心,说法无障碍。】

所有的诸佛,生无上的父想,对他们破除一切的傲慢心,而且这样的话,自己说法也是没有任何的障碍。

其实一个恭敬心,经常有一些祈祷莲花生大士的,经常自己修一些空性法门的人,修大悲心的人,在修行过程当中不会有违缘的。如果你没有经常修,经常祈祷,每天都是处于一种形象上——表面上看你还是很不错的,但实际上内心根本没有融入法的话,的确是很可怕的,一定有障碍的。有时候戒律不圆满;有时候修行不圆满;有时候做什么事情的话,违缘重重特别多的。

其实很多违缘跟我们自己的坚定心,跟我们自己的虔诚心有关系的,如果你经常有坚定的心,真诚地祈祷的话,应该很多违缘烟消云散。

这就是第三个安乐行的法。

【第三法如是,智者应守护,】

行持第三个法安乐行的法的人,所有世间的这些智者也经常会保护你的。

一个好人的话,很多人也经常对你特别的有帮助。我们经常也是看得到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一个好人的话,他的朋友,我们人间的这些众生,对他协助帮忙的人特别多。

【一心安乐行,】

那么这样的一心的安乐行。

我们上面所讲到的那样的安乐行的人,有无量的众生,不仅仅是人,所有的天人,所有的阿修罗,本来是他自己转生于阿修罗,但是阿修罗也毕竟是众生。有时候真正你是安乐行的话,他的好多朋友都是阿修罗,阿修罗对他也是特别好的。

【无量众所敬。】

“无量众所敬”,所以无量的众生也对他特别特别的恭敬。

好,今天就是讲到这里。第三个安乐行讲完了。

噢,还有一个,过一段时间我们每年念金刚萨埵法会。金刚萨埵法会的时候,发愿念40万的人,最好是萨嘎月。萨嘎月一般是藏历。今天是二十六、七号,好像再过一、两天萨嘎月开始。反正现在开始念,到时萨嘎月完成最好,如果萨嘎月实在不能完成的话,因为城市里面的人有时候比较忙吧。我说原来是一个月?最长三个月。那最长三个月的话,今天是5月22、6月22、7月22、8月22、9月1号。9月1号之前能念完的,到时候我微博上可以点赞一下,我到时可以总数。

前一段时间,我不是说每天发愿供灯的。因为你四十万遍的话再点赞、点赞四十万遍,四十万遍念不了,你自己记录可以,反正四十万遍以上在一百天之内,因为我稍微时间那个一下,不然的话我们学院的基本上是八、九天念完四十万遍,但是可能有点困难。

所以我们很多人造的业比较多,这样的话,明后天就可以开始,念100天,如果你们有人发愿的话,到时候我们这边,可能过一段时间以后,再跟大家共同回向。你们自己想如果能的话,大概6月多少号之前呢?6月10号之前吧,6月10号,6月1号开始,对6月10号之前,你们发愿的话,到时可以点赞,应该可以的,我们到时候总数,给一起僧众念《普贤行愿品》一起回向。

我也希望,今天听课的大多数人,我相信你们是相信因果的。大多数人,大多数意思是什么呢?51%点以上。这样的话,凡是我到时看吧,我也看得出来大多数是不是忏悔,需要忏悔的,希望大家好好的忏悔。

其它没有什么,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