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妙法莲华经释54

妙华莲华经释

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54课

(师念诵藏文传承)

开始讲《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现在一大半都讲完了,争取今年,后面好像不太多,是吧?我看看。哇!还不错!现在只剩下一点点。很好!不太多。很好!

《妙法莲华经》讲完了以后,不知道今年或者明年开始初步的,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没有什么违缘的话,就开始讲...什么?《维摩诘经》,初步的计划是这样的,根据情况再说吧。

今天我们紧接着讲《法华经》里面的应该卷第六,《随喜功德品》。《随喜功德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以前在历史上的话,比如说《法华灵验传》当中也有很多公案,《法华传记》里面也有很多公案。

《法华灵验传》里面有一个公案,有一个出家人,他从小出家,他经常念《妙法莲华经》。后来他好像三个月当中都已经贯通,里面的内容遍通吧。他说是每天念七部,念七部的话,是不是念七遍,不知道,可能是这样吧。但他到二十岁的时候,他到京城准备去受戒。受戒的时候,当天晚上应该唐朝第七个皇帝,肃宗皇帝,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有一个出家人念《法华经》。念《法华经》念到《功德品》的时候,他口中发出光芒,当时国王生起非常大的信心。

第二天早上他下命令召集一些出家人,当时两百多个出家人召集,国王过来看。但是,他并没有发现他晩上所梦的那个人。当时刚才这位和尚的话刚刚进城,当他进城的时候,门卫问他是哪里来的?他说:“我是法华寺来的。”他来的地方叫法华寺。说:“法华寺,我经常念《法华经》的。”他知道是国王最近正在下命令,国王的“微博”上也是发了,推特上发的,国外也经常用推特。当时他比较高兴,把他带到皇宫里面去了。去的时候国王确实梦中看到的就是,他说:“朕昨天晚上梦到的就是你。”很欢喜地让他坐在妙高法座上,传《妙法莲华经》。他读《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到了《随喜品》,到了这里的时候,确实也口中发出光芒,出现各种各样的瑞相。当时国王、还有眷属生起极大的信心。后来让他住在一个寺院,叫做千福寺吧,国王让他住在千福寺,当时好像出家的话,也需要国王批下来,很困难的。他马上让他可以办戒牒,给批文,后来他叫大光禅师,国王赐名。

后来这个人他返回到其他寺院去的时候,有一个人没有什么信仰,后来他看到这个出家人念经的时候出现各种瑞相,他虽然对佛法没有信心,但是对这个法师很有兴趣、很有信心,也有这样的。这是《法华灵验传》当中的一个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

还有《法华传记》里面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特别特别恶,无恶不作的,最后他死了,到了阎罗王那里,下面的那些狱卒统计他的善和恶,他的恶特别特别多,相当于是三车一样的,特别多。阎罗王要求他们再细致看,后来问他有没有有一点善法,后来那些下面的狱卒说,没有什么其他的善法,只是在某一个地方,他稍微听过了一点《法华经》,在某一个法师那里他听了一点点,短短的时间里面他听过一个《法华经》,暂时地听了一个,除此之外,什么善法都是没有的。当时阎罗王说:“虽然你的恶很大,但是‘不如一善’,所以你的善根,完全把摧毁以前所造的。”

因为这个人是特别特别恶,一辈子都造恶业,传记里面说各种各样的恶业,特别特别坏的一个人,但是后来他只是听了一点点的《法华经》的原因,开始获得了什么呢?当时阎罗王也是让他返回到人间,这个人最后真正深信因果,念了很多《法华经》,有这个公案。

刚才从两个方面讲吧,一个是持诵《法华经》的话,度化众生,不管是国王也好,领导也好,在其他人面前,他有一种威力。有了威力的话,降伏别人,或者调伏别人很容易的。一个人要调伏其他众生的话,他自身应该有一种加持力,这个很重要。如果你自身的身口意,没有上师的加持,没有三宝的加持的话,虽然你可能嘴比较会说,长得也比较好看,什么事情都是非常非常的努力,但是调化众生的事业不一定很广大的。如果你自己对比如说《法华经》,经常祈祷护法神,经常祈祷自己的根本上师,这样的因缘具足的话,也许这个人是一般般的,但是他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可能有这方面的。

所以我们刚才从两个方面也应该知道,佛教当中经常也是讲,除了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以外,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很多人也是依靠自身的努力来也可以争取的。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那么今天我们紧接着讲第十八品《随喜功德品》。《随喜功德品》的话,我们随喜别人听《法华经》也好,或者随喜别人学《法华经》,讲《法华经》的话,那个功德非常非常大的。当然我们可能每个人一定要有一种自己虔诚的信心,对佛的金刚语有不变的信心很重要。不然的话有些道理我们听起来,可能也是很不可思议的,尤其是我们有些人的智慧比较狭隘、狭窄,基本上除了自己分别念的境界以外的话,一些大的道理和不可思议的境界很难相信。所以说我们下面也应该以佛语作为金刚语,以自己真诚的信心,还有用自己的智慧结合起来接受法。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

下面讲,在这个时候,弥勒菩萨摩诃萨向佛陀请求,说:世尊,如果在这个世间上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了这部《法华经》,不但他听到了,还有随喜。自己听到了,自己听到之后很欢喜,随喜别人参与听法、修法,这样的话,那他所得到的福德,功德有多少?

这样问佛陀,并且他先用长行文的方式来说。

【而说偈言: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若能随喜者,为得几所福。】

然后用偈颂的方式来说:“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佛陀您肯定会离开世间的,你灭度之后有些人听到这个经的话,不但是闻到,还有“若能随喜”的话,他会得到了什么样的福德?

当时在佛陀面前,有些上师——您死了以后怎么的话,马上生气了。佛陀不会这样的,不然的话有些法师听有些人说是,他活着的时候说:“你如果死了,我就怎么怎么?”这样问的时候,有些都不高兴,但佛陀肯定不会这样的。

其实佛教当中经常,一般可能人死后的,比如说财产怎么处理,这些方面他佛教徒,上师、弟子都不会很重视、很在意的。但是他的佛法,法宝流传方面,大家都很重视的,包括我们上师如意宝在世的时候,他也是在课堂上经常讲:一旦我离开世间的时候,你们对喇荣也好,对学院怎么护持,如果有知恩报恩的人,他还继续呆在这里,会想起我这个老父的一些教言等等。经常会说这样的。所以一般佛教跟世间人,有些地方也不太相同的。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

这个时候,佛陀告诉弥勒菩萨大菩萨摩诃萨,他说:阿逸多,“玛朋巴”,弥勒菩萨的意思。如来灭度以后,如果有比丘、还有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以及不是四众弟子以外的,其他的一些学者、智者,这些智者当中有一些年长的,有一些年幼的,那么不管是什么人,听到了这部《法华经》,并且非常随喜。

听到了,比如说在某一个课堂上,把整个完整的听完了也好,部分的听完了也好。

【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

听完了以后,从法会当中去到其他地方。不管是他去一些经堂,寺院的僧坊里面也好,或者是他去到一些空闲的地方,或者说在一些城市当中,或者一些街头、巷陌,或者一些村落,或者去到一些田地里,牧区。

凡是不同的场合当中吧,听到《法华经》以后,每个人可能是集中的地方都不同。我想我们以后很多道友,也会去到各个不同的地方,有些是大城市里面去,有些是其他国家去,有些是一个小村落里面去,有些是到农村里面去,有些是到寺院里面去,有些是在空旷的地方,像阿坝草原,若尔盖草原,色达草原、甘孜草原、金马草原。在草地上一个人这样打坐,无边无垠广阔无垠的草地上一个人打坐,也有可能这样的。

【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

不管是怎么样,凡是自己所听到的这个《妙法莲华经》,为自己的父母,亲朋好友,善友,以及善知识,给他们随力地宣说。

随着自己的这种,并不是一定要通达,一定要完全明白里面的所有的密意和所有的甚深意义全部通达,“随力”,佛陀这里,随着自己的、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给他们讲说。

这些人回到自己的地方之后,跟自己的父母、亲朋好友,这些人面前:“噢,我到某个地方去,我得到了《法华经》,《法华经》很好,要不要我跟你们讲一下?不需要任何供养,免费的来听。”

现在很多免费听的话都不来,如果收一些票,比如说一堂课两百美金,七百人民币的话,他们就很喜欢报名。我们一般现在免费讲课的话,很多人都怀疑,肯定是不正规的,哪有免费送餐的。

【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

如果我们跟他们讲,这些人听到以后又随喜,自己也很欢喜,随喜别人听到,多好啊,他又开始传到其他人,这样地一直展转,一直展转。

比如说我是一个藏族人传给一个汉族人,汉族人传给蒙古人,蒙古人传给新疆人,新疆人传给其他的人,这样转转转,一直转到其他人,最后每个人都随喜,又开始传。

其实如果我们各方面的因缘具足的话,很多人都短短的时间当中可以转。包括现在尤其是信息时代,我们有时候是发一个东西。我昨天晚上发了几张照片,我看了一下,五分钟,阅读都是已经上万了。现在我有时候觉得是很可怕的,好的信息也好,不好的信息也好,我们一般随心所欲,自己简单的吃吃喝喝,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很多人都好像马上看一下。

【至第五十,】

所以现在像《法华经》这样的,如果真的一直展转地转,一直这样的话,已经辗转,最后从一到传到五十个人。

我首先这里一直给当面的人讲,这些人又转,最后到了五十个人。

我们佛法的传播很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不要认为:“噢,我不是法师,我评堪布、堪姆的时候没有得到证书。所以我现在完全都没有什么,失去信心了,没有证书我怎么会讲课。”但有时候是得证书也不一定是很那个的,有些人得了证书马上跑了,目的不是很纯的,那这个证书以后起不到什么作用的。但没有得证书有些心很虔诚的,真正对佛法很有信心的话,对众生还是有很大的利益。所以我们还是谁有真正通达佛法的一些能力,其他人也应该学会恭敬。

这一点可能藏传佛教确实很好的,不管他是什么样的,只要是具足讲经说法的一些能力,清净戒律,这样的时候大家都很恭敬的,其实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大般涅槃经》当中也是讲过:“有知法者,若老若少,故应供养,恭敬礼拜。”如果知道佛法奥义的这些人,不管你是年老的人也好,年轻的人也好,或者长得好看的也好,不好看的也好,什么样的身份的话,我们为了对法的尊重和尊敬,应该供养、恭敬、顶礼,这是《大般涅槃经》当中讲的,很重要的。

所以我们平时在展转的佛法的过程当中,不管你是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我以前也是引用过很多,如果心很清净的话,居士也是起到很大的作用。原来在民国时期的时候,当时汉地很多城市里面有特别著名的一些居士。好像现在的话居士当中非常著名的,对佛法非常精通的,在世间当中影响也比较大的,这样的比较少。其实在家人和出家人,在某种戒律和有些方面,出家人有他特殊的一些范围,他的权限。一般来讲,佛教都是都很多都可以享用的。

因此我们刚才讲经说法里面讲,“随力演说”这一点很重要的。我们有些人觉得自己没有证悟,或者自己相续当中有烦恼:“我怎么会给别人讲经说法?”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我看到《成实论》里面也说了,如果有些人只能为他说法,名为利他。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人虽然不是“随法行”,相续当中并没有按照佛法里面讲的,是如理如法的,虽然没有做到。但是为他说法的缘故,“自亦得利”。因为他为别人说法的缘故,其实他自己不会有损害的,自己也得利,好心好意给别人讲的话,对别人也是有利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怎么讲的,得到法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的家乡,父母也好,亲友也好,善友善知识,对这些随力说法,这句话大家还是一定要记住。

坐着可以,没事,是不是膝盖痛是吧?如果痛的话,外面坐着也可以。太胖了是吧?

所以我们刚才也讲了,如果给别人说法的话,名叫利他。我们自利利他,自利利他的话,用佛法来自利利他是最重要的。因为真正的断除别人相续当中的无明烦恼的根本,无明烦恼的种子。

我中间好像讲到其他地方去了,意思就是说,刚才听到《法华经》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然后传,一直传,传到了第五十个,第五十个人。那么第五十个的话,我们顾名思义,《法华经》的其他注疏当中也是讲了,传到五十个的话,最后一个,他功德不是很大的。为什么?因为最后一个人,他没有传给其他人了,前面的四十九个人他会传给第五十个人。所以前面的这些人,既听到前面的法,又随喜,还要传给别人,所以他有双重的功德。

到了第五十个的话,他自己很欢喜,别人那里得到了,但是他还没有传给别人。所以从功德层面来讲,到了最后第五十个,他的功德是比较弱一点。因为他只是单向的,没有双向的功德。

但是他的功德也非常大,所以叫做“佛赞五十随喜”,佛经里面专门有一个名词叫做,经常说是:你看看“佛赞五十随喜”。“五十随喜”是一个很大功德的一个公案。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当时佛陀说:弥勒菩萨,第五十个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天告诉你们,你们好好地听一听。

“因为在五十个人当中,第五十个人的功德比较而言是比较弱的,但是他的功德也特别大,我要告诉你们。”所以这个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但是我们还是即使难想象也要去了解。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如果百千万亿阿僧祇的世界,这么多的世界,六趣的这些众生包括四生,四生是哪四生?卵生、胎生、湿生、还有化生。

像我们欲界的话,三个都有,像色界的话一般都有化生,像无色界的话,《俱舍论》里面什么生?无色界,有没有生?化生是吧,意化生吧?哎,《俱舍论》的专家们,你们造的《俱舍论》的什么真相里面写了很多论文,无色界的什么生?化生是吧?谁说的?有个居士是吧?化生是吧?什么化生?身体都没有,怎么生?

比如说,还有些是化生,像地狱的话,全部是化生的,幻化而生的,饿鬼当中的话都有,旁生也都有。旁生有化生吧,有。这些是六道的众生。

【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还有些是有形的,我们色界的,还有一些是无形的,无有无有身体的。有些是有想和无想,我们无色界里面,“识无边处,空无边处”,没有任何想的,还有非非想天等等这些,非有想、非无想。

【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

无足的,像蚯蚓这些;两足的,像人类、鸟类;四足的,动物当中很多旁生;多足的一些昆虫。

【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

各种各样的众生吧,我们世间当中有各种各样的种类,各种各样的形象的众生的话,他们如果有一些想获得福利、快乐,那么随心所欲地,有些人专门——这么多的,包括四生、包括六道的所有的众生,给他们,给予每个众生,想什么得到什么。

比如说蚯蚓的话,它喜欢土地,它天天都是吃黑土,但是蚯蚓有一种吝啬,它舍不得吃,不然的话这个大地都用完了,它经常有这样的,蚯蚓还是很节约的。

【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

给每个众生,给予他自己所需要的,这些一一的众生,已经与满整个阎浮提的,当然我们人类为主。天界为主的话,可能金银财宝,其他像旁生,有些众生的话,七宝这些都是不一定为主的。但其中可能以人类为主。

【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

以阎浮提的人类为主的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还有各种各样的珍宝,以及象、马、象车、马车,还有七宝所成的宫殿、楼阁等等。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

这是一个大施主他可以提供。所有的这些布施满了以后。

大施主他自己,好像藏文当中是这些众生,但这些众生可能不对的。

【满八十年已,】

他已经用了八十年的时间。

大施主的话,他给所有的四生所摄的、六道所摄的。它是一个假设句吧,他把所有的这些众生,已经经过八十年的时间当中,给他们随心所欲地作了布施。

【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

这个时候过了八十年以后,他自己这样想:我现在布施这些众生,不但是给了各种各样的娱乐、资具,所需要的一切一切的这种财物。但这些众生也已经哀老,按照人类的年龄,过了八十的话,这些众生也已经衰老,过八十年了。

可能后面以人类为主而言的。

【发白、面皱,将死不久,】

这些众生白发苍苍、满面皱纹,死亡的话并不是很遥远的。

“死亡并不遥远,香巴拉在眼前”,有一个歌里面这样讲。他说死亡并不是很遥远的,所以我现在的话,以前是我所有的资具、享用,前面是四生所摄的,后面以人类的满足为主吧。

【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

这些人,我应该用佛法来训导他们。

【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

他就下命令,召集所有的他自己所布施的这些众生,然后宣布佛法,示教利喜。

我们前面也讲了。那么这个时候,因为通过佛法的这种教导之后。

【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

这些人,他们很多都得到,次第地,先得到须陀洹果,还有斯陀含道:一来;阿那含道,这个是不来果。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得到以后的话,所有有漏的烦恼都全部没有了,进入一个特别甚深的、自在的、禅定的境界当中,并且具足八种解脱等等所有的功德。

【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否?’】

那么这样的话,佛陀告诉弥勒菩萨:你是怎么想的,这个施主他所得到的功德多不多?

你看看,他一个人经过八十年当中,对所有的以人类为主的众生,先用世间各种各样的财富来满足他们,让他们获得快乐。到了最后的话,这些所有的众生通过佛法来,让他们获得阿罗汉果位。从预流果到最后,好像后面讲的是全部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当然这个一般来讲是不可能的,这可以说是一个假设句吧。这样的话,你说多不多?当时他是这么讲的。

【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这个人的功德是非常非常多的,无量无边的。若这个施主仅仅是对众生布施一切的娱乐资具的话,功德是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

我们一般都是做一个慈善,两三年当中做个慈善,搞一个什么活动的话:“啊,我今天作了很大的功德!”参加了一次放生的话:“我今天参加了放生活动,我也想跟鱼类一起自拍一下。”啪,炫耀自己。放生也好,现在很多人做什么事情都这样的。

但实际上,这些功德大不大呢?八十年不间断地作布施的话,那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何况令得阿罗汉果。’】

更何况说是这么多的众生获得阿罗汉果位。

让他们所有都断除人我的执着,获得了阿罗汉果位,那功德是更不可思议了,不用说了。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那么佛告诉弥勒:我今天明白地告诉你,这个人以一切的乐具,包括刚才给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的六趣众生,让他们获得阿罗汉果位,这个功德根本不如第五十人,第五十个人仅仅是闻了《法华经》的一个偈颂、随喜的功德,那么这个功德的百分、千分、百千万分、都不能比的。甚至我们用比喻或者是用道理、推理,以各种方式来的话,没办法说的。

确实听《法华经》的功德还是很大的。如果你不太相信的话没办法。不过有些有前世的善根,有前世的大乘佛法的善根的话,不容易产生怀疑。因为前世呆在其他的,像包括饿鬼、邪道当中,邪知邪见的群体当中的话,即生当中很容易产生邪见的。如果你没有邪见,真正用正信来接受,并且在因缘具足的时候可以告诉别人的话,那不管是别人听懂也好、没有听懂也好,只要有一种随喜心、欢喜心。然后他又告诉别人,展转到五十个人的话,第五十个人在整个五十个人当中功德是最微弱的。但是他所得到,那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些众生,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的这种功德,也没办法与之相比。所以真的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所以我们讲《法华经》的时候,我都是在想,如果当时法王如意宝讲的话,可能更是很感人的。因为法王以前讲我们《释尊广传》,包括《百业经》,《贤愚经》、《八大菩萨传》,比较简单的这些公案的时候,可能法王老人家大菩萨的行为,跟我们凡夫人有点不同。而且他讲的时候,很多都很真实的当时的一些境界,每一个遇到一些公案的场面的时候,有时候是有一些回忆,有时候是真正、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感触吧。我们听课的人好长时间都是,那种感觉不容易散去的,很长时间影响非常大的。

而且善知识的这种加持力,好像平时我自己翻一翻书,也可以知道大概的公案的意思。但是这种力量跟一些真正的,具有加持力的善知识所讲到的法的这种力量,完全都是不同的。如果我自己看的话,我可能自己稍微感动一会儿,马上消失了。但是上师如果讲到这部法之后的话,好像在自己的一生当中也好,乃至很多生世都是影响颇深。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不管怎么样,上师如意宝当时没有讲。讲过了非常大的功德。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

佛告诉阿逸多,弥勒菩萨:第五十个人他展转,最后闻到的《法华经》随喜的功德,无量无边阿僧祇。那这个功德的话,都没办法比,更何况说是最开始的五十个人当中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第三个人,那些人。因为那些人,首先第一个可能最大的善知识面前,他有亲自听的机会。他的传承也是越来越近。这样的话,那这些从听闻当中所得到随喜的话,那这个功德也更是无量无边。没办法,肯定是无量无边阿僧衹。“不可得比”,这个都没办法比。

所以我们佛经当中也好,论典当中,经常有一些赞叹——像憨山大师,他的一些教言当中,也讲过了一些大乘佛法。比如说憨山老人的《梦游集》里面讲到,大乘佛教的一些功德全部集聚在,相当于是《普贤行愿品》吧。他这里面讲:“见闻瞻礼者,赞叹及称扬,”见到的、闻到的,礼赞的,赞叹赞扬的。“一念随喜心,顿成无上种,”甚至一念的随喜的话,有无上的种子,有无上的功德。因此我们佛教当中有个别的一些,我们可能不太知道它的甚深意义。比如说我们顶礼有多少功德,赞叹有多少功德,包括我们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供花、供水这些,很多人这种形象觉得很简单的,但实际上他播下了非常多的功德。

你看我们在这里听闻的话,一般来讲我听一个《妙法莲华经》,跟看一个《妙法莲华经》,这个有什么嘛?听不听一样的,我自己看也是一样的吧,但实际上还是有些不同的。所以在这里面的微妙的因缘,很多人不一定清楚。尤其是没有信心的人,没有皈依的人,没有这方面专门研究的人,心灵的这种功德的因缘很难知道的。

所以有些佛法的真正的道理,应该唯一上师的教言才可以得到的。(师念诵藏文),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里面,有个什么意思呢?大概在后面部分,我当时翻译的,意思是这样的,他说:“我们遇到了无上佛陀的教法,实际上是善知识的恩德,所以以这个善根,愿所有的众生有善知识来摄持。”这个意思是什么呢?这个意思还是很重要的。我们遇到了佛法、懂得了佛法,应该是上师的恩德。所以我所作的这些善根,希望所有的众生有善知识来摄受。善知识摄受是有办法的,如果善知识没有摄受的话,光是遇到佛法他也不会懂的。

所以《缘起赞》的后面的结语——我刚刚来佛学院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颂词是很重要的。当时我对德巴堪布是很感恩的,因为遇到了上师如意宝。来到了佛学院以后,上师如意宝每天都是开示一些佛的道,觉得:“哇,我如果在茫茫的其他世间当中,包括我”,当时我们是当老师吧,我想:“我的同学一样,我当老师的话,我不会遇到这些”。我当时的信心还比较不错的,我就经常念刚才那个教证。凡是你们看吧,《缘起赞》的话,已经给大家,以前都是用过吧,大概是在后面部分(师念藏文),我们好像有些《念诵集》里面也是有。(师念藏文)

确实我们要经常这样发愿,希望很多众生,包括我们今天听法、闻法、讲法的这个功德,愿很多众生没有被善知识摄受的这些众生,还是漂泊在轮回的大海里面,特别可怜的。希望他们得到真正的善知识的摄受。这也是一个发愿。

为什么这样讲?我不知道刚才为什么讲到这个地方。讲到这里了,忘了。有时候迷路了,对不起。

【‘又、阿逸多,】

“又阿逸多”是吧?(念藏文)好像平时我们也不说弥勒菩萨,不叫阿逸多,所以这个名字很陌生的一样,从此以后我们经常说“阿逸多”。

【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

如果有人为了听这部《法华经》到一些寺院里面,到一些经堂里面。在那里站着也好、坐着也好,在须臾间,短短的时间当中。

有时候我们这里有些旅游的人,在那边站一下,或者是坐一会儿,脚特别痛,实在是坐不住,脚这边伸一下,那边伸一下,这样坐一会儿、那样坐一会儿,很痛苦的。刚才都是好几个人,应该是他们是新来的旅游的人。

【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

这些旅游的人这样、这样。凡是在那里坐一会儿,站一会儿,或者稍微听一下的话,以这个因缘的功德,让他们将来,这辈子不一定,那么将来的话,转生到比较有财富的地方去,获得了非常好的一些马车。

现在可能马车、象车都没有,应该以后会买豪车,奔驰、宝马、劳斯莱斯,还有什么……,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汽车,这个也是很方便的,只要手机上。还有直升飞机,现在很多富裕的人,有自己的一些豪华轮船。

【珍宝辇舆,】

这些都是珍宝的辇舆。

辇舆是以前国王有好几个人抬着的。我们现在很多电影里面也是这样的嘛。

【及乘天宫。】

还有一些天宫。

特别好的,说是比尔·盖茨都是90年代的时候,享受全人工智能的各种各样的设施吧。

【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

如果有人对讲《妙法莲华经》的地方,有些人来了,比如说到了门口的时候,劝别人坐在那里听课:“今天这里要讲《妙法莲华经》,你要不要听一节课?”让他进来,在别人的座位上坐着。或者自己的座位的一半让别人坐。

把自己的座位分给,不是把别人地方都是占着:“不要在这边坐,去,干什么?”我们有些人对座位上还是很执著的。不是这样的,应该把这个座位,比如说不熟悉的人、新来的一个人的时候,本来自己座位这边的话,这样:“坐、坐、坐,这儿、这儿、这儿”。

【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这样的话,这个功德,将来你会得到了帝释天、梵天、转轮王。

如果帝释天、梵天说不上的话,国家总统、国家主席,或者是局长、科长,包括一些站长等等,凡是得领导的位置。不然如果听《法华经》的时候,把别人的位置抢了的话,自己也会容易下台。

真的这些功德是不可思议,我们为什么有些人很想升官发财,但是始终是不成的;有些人的话因缘很巧妙,自己能力都是一般的。真的,我都有时候是,全世界的这些高官、领导啊这些聚集的时候,心里面一直想:“哎,这些人肯定以前,比如说以前国王阿那律,他多少个转轮王位的话,也是以前一个佛陀面前做过供养的功德。”所以因缘真的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即生当中抢别人的位置、害别人的话,自己在将来的人生和生活当中,会遭到各种各样的……

有些人的人生是很不平的,可以说是很不顺利的,他要想做什么事情处处都碰壁,特别麻烦的。有些人的话,好像特别顺利,不管什么样,只要自己一想,甚至有些都是根本自己没有特别地去争取,但是自然而然获得。这也是这种因缘,因为我们众生的确也是,不是特别懂这些因果方面的东西,因此,我们劝别人行持善法的功德非常大。

《不退转法轮经》当中也是讲了:“佛法中智人,自信劝他信”,我以前用过吧,佛法中的一些有智慧的人,自己信佛,劝别人信的话,“如是展转教,增长诸功德。”这样的展转,最后的话,增长很多很多的功德。因此我们还是把自己所懂得的这些教言,经常也是劝别人享用,这个很重要的。劝别人的功德还是很大。

这是一段意思,还有一段意思。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

佛告诉阿逸多:如果有些人对其他人说,这里讲《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讲的名称叫《法华经》,我们一起可以听。

刚才是有人来的时候给他分座位的,那这里,他可能还没有来的时候,在门口上或者是在其他时候,我们一起去听《法华经》。

【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

这个人当时已经接受了“即受其教”,然后一起到现场去听课。听的话“乃至须臾”,短短的几分钟、十几分钟。

所以我们为什么,我那天刚开始的时候,以前上师如意宝的一些的话,一般是讲一个公案或者是讲几堂课。但是我们这次《法华经》功德太大了,你们哪怕是听一节课也可以,听一节课实在不行的话,到了中间的时候,拉肚子、出现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时候,那也允许离开,当然不允许也没办法。

【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

那么这个人的功德,你看短短的时间当中听课,这个功德“转身”的话,那以后获得了能与陀罗尼菩萨生活在一起。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经常跟好多善知识一起呀?一直从小都是。我原来也说过我都好像很有福报的,读小学的时候、读中学的时候,凡是很多善知识在那里出现。在不同当中,包括我去放牦牛的时候,也是有个很好的出家人。所以我一生当中都是一直是,怎么说,不知道他们有没有陀罗尼,陀罗尼的话有不忘陀罗尼、法陀罗尼、这些应该有吧。

有些人可能跟前世确实是有一些福报,可能是带过有些人到“法华讲堂”去听过课,这样的话,一路走来,旁边都是有善知识、很好的人,一直是这样的。

【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口气不臭,】

而且智慧也很利根的,百千万的世当中不会变成喑哑的,口中也不会出一些臭气。

不然有些人怎么样刷牙也不行的,旁边坐的时候马上很明显的。

【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

而且舌头没有什么病,没有什么口腔病,口中也是没有什么严重的病。牙齿也不黄、不黑、不疏,也不缺、不脱落,并不是不整齐的那种。

【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

嘴唇也并不是很下垂的,也不褰缩,是吧?好像嘴唇上下都很不均匀的那种;也不粗涩,有时候嘴唇特别特别粗的,看起来不太好看的。

有些国家的人也有差别的,包括有些黑人,我们这里没有黑人吧,不然他们不高兴。不过他们自己说,嘴唇比较粗一点的话,他们的美女和帅哥,他们还是有他们不同的一些标准。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这种,南赡部洲,或者我们以亚洲人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

【不疮胗,】

包括嘴唇的话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疾病。

有些嘴唇天天都是破烂,有些居士到了藏地高原反应的时候,嘴唇有点的,但是可能回去就好了。因为刚才以前劝别人听《法华经》的原因,因为他嘴里说:“我们一起去听。”以这个因缘,他嘴唇、牙齿、舌头,都非常好的。

【亦不缺坏,亦不喎斜,】

所以他嘴唇也不会缺,不会兔唇,嘴也不会斜的,不斜。

有些人嘴一直歪着的,也不是。

【不厚、不大,】

然后不厚不大。

刚才前面是不粗,这里有不厚不大。

有些嘴唇特别粗的话,粗涩是吧,粗涩怎么解释?嘴唇粗涩,怎么说?嘴唇粗糙啊?不是很那个,是吧?现在很多人粗糙的话,涂一点口红可以,现在很多男的也是这样的。不粗糙、不干涩。嘴唇不厚,嘴不是很大的,好像现在听说明星也很多都是特别大嘴巴,很喜欢。

【亦不黧黑,无诸可恶,】

也不黧黑,嘴不黧黑,凡是没有可恶的这些相。

【鼻不匾㔸,亦不曲戾,】

鼻子不匾㔸,不是塌鼻子。鼻子不歪曲的。

以前我们有一个出家人,他鼻子一直这样歪着的,不曲戾。

【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

面色不黑,也不狭长。不窊曲是吧,不是那种,怎么说?

我们说的“鞋拔子”,原来我们读中学的时候,我天天学一个领导,呵呵。

【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

无有一切不喜欢的相,嘴唇、舌头,牙齿,这些都非常的庄严,鼻子妙高,没有歪曲,很直的,面貌圆满,端严。眉毛的话高而长,额头的话广阔平正。

【人相具足,】

人相具足。

总而言之整个人的面相,因为他劝听《法华经》课的话,所以以后还是,有人还是劝,为了自己好看。这辈子如果好看确实有点困难,但是下一辈子好看的话,还是劝一个人,如果路上看到的话,过来过来,我们一起去听课。你们赶快劝,不然《法华经》马上讲完。可能以后门口看到一个人,很多人都抢。

【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这种相貌的庄严“世世所生”,而且“见佛闻法”,能见到佛,闻佛法,并且用信心来教授这种。

生生世世的,因为前世我们跟《法华经》结上善缘的缘故,生生世世都是见佛、闻到佛法,还有自己的不容易生邪见。这个很重要,生生世世都产生信心。

所以我们闻法的功德也是很大的,以前我用过一个《正法念处经》吧,好像当时讲《缘起赞》还是什么:“听法功德,于一切功德,最胜最上。”闻法功德,所有的功德当中是最胜、最上,所以我们这里也劝别人听法的话,这个功德也是最上、最胜的。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佛陀告诉阿逸多:你劝一个人令听法的功德是这么大的,何况很多人一心一意,如果听这个佛法,《妙法莲华经》,然后读诵,还有对别人分别宣说,并且如理如法地修行的话,那这个功德更是不可思议的。

好像《诸经要集》里面讲的,有一个沙门日日夜夜念诵大乘佛法,这个时候他的宿舍里面有一个小狗,狗天天听到他的声音。后来它死了以后转生到舍卫城的一个女孩子,她长大之后,因为前世因缘的缘故,她最后在那个法师面前又继续听课。

原来是小狗听课的,我们现在有些出家人,也天天抱着一个小狗,他也可能想给它转法轮吧。有些人吃东西,自己吃一点(师模仿动作)。

后来都是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也有这样的功德。我们听受正法的话确实有很大的功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下面世尊把这个重宣此义。

今天是不是讲得太广了,好长时间没有讲到这个,所以一讲到随喜的话,有点……。下面还比较长,讲还是不讲?(众说“讲”)讲啊,反正现在习惯了一个多小时。

下面我们讲偈颂啊。

【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于一偈,随喜为他说,如是展转教、至于第五十,】

如果有些人在法会当中,闻到了《法华经》,对一个偈颂随喜,并对别人说,这样的展转功德到了五十个人,到最后第五十个人,所获得的功德不可思议。

这里没有什么新的内容,跟前面的基本上作为偈颂的方式来说的。

【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

佛陀告诉:我现在把第五十个人的功德告诉你们。

【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众,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

如果有一个大施主,他供给无量的众生,在八十年当中一直这样,随心所欲地满足这些。

【见彼衰老相,发白而面皱,齿疏形枯竭,念其死不久,我今应当教、】

最后见到这些众生也老了,自己也老了,看到很多人白发苍苍,满面皱纹,牙齿也已经脱落,他的身体也是衰竭。这个时候他就想到了,自他都可能离开这个世间不会很遥远了,这个时候他心里面想,我应该用佛法来教化他们,我一辈子帮助他们的话也没有什么。

现在有些企业家也是这个意思,我帮助他们一直就业,到最后的时候还是精神上给他们种下一些善根。

【令得于道果。即为方便说、涅槃真实法,】

所以最后在道和果当中,用方便宣说涅槃真实的法。

这个老头子他自己转的,还是请别人转法轮,不太清楚,凡是讲了佛法的内容。

【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

我觉得这个偈颂很好,他说世间的一切不牢固,像是水沫泡和阳焰水。

讲了两个比喻,一个是阳焰,一个是水泡。

【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

那么你们也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并且很快的时间当中对世间生起厌离心。

这个偈颂大家一定记住,我们对世间的名声也好、地位也好、才华也好、感情也好,很多很多的事情,虽然暂时,像我们最近讲的——水月和镜子里面的影像一样显现,但是确实它不稳固的。地位也是不稳固的,财富也是不稳固的。无论是你遇到任何美丽的对境,也不稳固的;你遇到了任何的一些丑恶的环境,也不稳固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特别的去在意、执著、痛苦,一直这样的话,没有必要。

应该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的话,要懂得世间的,你看这么多的众生,当时老尊者,这个八十岁的老翁,他给他们讲了这个道理以后,他们都获得阿罗汉果位。虽然现在得阿罗汉果位,也许有点困难,但我们对佛教应该是有所认识,这一点应该很清楚,如果我们对佛教,有这么很深的一种认识,那真正是有意义的。

《正法念处经》:“以闻正法故,能知真法相”,因为我们听闻了正法的缘故,最后我们知道什么呢?知道一切万法的真相。三界轮回当中的这些众生都是不知道真相而迷惑,我们如果知道真相的话,确实我们没有必要痛苦。“是故有智者,当勤听正法”,这句话我不知道以前用过没有,《正法念处经》特别好的一个偈颂。

因为我们听闻正法的话,知道真相,因为知道真相的缘故,智者还是很喜欢听课的,不会听着听着从中间跑了。如果不愿意听课的人,按照某种经典的意义,不是智者。听一节课,再也不想听课了,这种人的话,确实在轮回当中苏醒过来有一段的距离和时间。

因此你看这里我们还是,世法不是牢固的,确实这种道理还是比较容易的。

【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

这些人听了以后,获得阿罗汉果位,具足六通,三明和八解脱的。

【最后第五十,闻一偈随喜,是人福胜彼、不可为譬喻。】

最后第五十个人闻到一个偈颂随喜,有这么大的功德和不可思议,没办法用比喻来说明。

【如是展转闻,其福尚无量,何况于法会、初闻随喜者。】

如是展转而来的话,有这么多的福量,那更何况说是在法会当中的最开始的那些人,第一个、第二个的这些,听闻《妙法莲华经》并且随喜的话,那这个功德更不用说了。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

如果有人劝一个人,引导他听受《法华经》,并且告诉他,这个《妙法莲华经》非常非常的,千百万劫当中是非常难遇的,你就好好地去听,这个人已经接受了,到了经堂里面去,短短的时间当中,须臾间听了这个法,这个功德的话,今天也可以告诉你们。

【世世无口患,齿不疏黄黑,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舌不干黑短,】

那么这个功德是什么呢?生生世世当中口中无患,没有什么疾病,牙齿也是不疏,不黄,不黑,嘴唇也不厚,不缺,不褰,无有可恶相。其实人的嘴还是很重要的,嘴、鼻子、眼睛,凡是都重要。舌头也很重要,如果舌头太短了的话,说话都说不清楚。舌也是,有些是(师模仿),根本说话说不好的。

【鼻高修且直,额广而平正,面目悉端严,】

鼻子也很重要,鼻高,还有鼻子修长,正直,额头广阔平正,整个面目非常端严。

【为人所喜见,】

别人看起来也是很欢喜的。

人的这种庄严,正相,其实这是前世的福报。所以我想前世福报,即生比较庄严、好看的人,还要再接再厉,不然的话,这辈子很好看,下辈子如果造的恶业很多。有些好像人很好看,但是经常生嗔恨心,显得各种各样的——按照《入中论》的话,我们即生当中经常不修安忍,经常谩骂,这样的话,下辈子就变成特别难看的。所以这辈子好看的人,不注意的话,下辈子也是很难看的;如果这辈子不太好看,好好修行的话,那下辈子也许是真的特别特别好看。

【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当从其口出。】

口气无有臭气,而且口里面经常有一些莲花的香,常常都是从口里面出现。

这是一部分内容。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

还有些人把他带到僧坊、经堂里面去听《法华经》,在须臾间听了《法华经》,并且欢喜的话,他的福德也可以在这里告诉。

【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

他转生以后,在人天当中得到妙象,马车,珍宝的辇舆,以及天宫,非常好的这些宫殿,温馨的屋室。

现在有些人是很有福报的,有各种各样的、特别好的,包括自己的住处,这些都是无勤当中获得的。有些今生当中福报不够吧,我们修行人当中也是不断地搬家、搬家、搬家,一会儿在牛粪棚里面住几天,一会儿在别人的那种——这也是跟自己的前世有关系,对吧?有些人的话,像宫殿一样的,卧室也是宫殿一样的。但是有些人,这个宫殿拆的时候,也是很伤心的,牛粪棚没有很多的房屋,牛粪棚拆的时候也是没有什么痛苦的。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

在讲经的地方劝人听经,这个因缘获得了梵天、帝释天、转轮王的果位。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量。】

更何况说是一心地去劝很多人,把所有的经论全部听完的功德,更不用说了。那么这样的修行,福德是不可思议的,不可限量的。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