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妙法莲华经释7

妙华莲华经释

鸠摩罗什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七课

(师念藏文传承)

下面我们讲《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这次我们讲的主要是鸠摩罗什的译本。那么,我们那个法本给我看一下。

有些人说我们这个《妙法莲华经》是会集的,没有说鸠摩罗什,不尊重译者,天台宗的有些法师说的。我觉得他们自己可能智慧还没有成熟,我们明明法本上写的鸠摩罗什译。然后说是天台宗的这个法不用弘扬:“我还在”——他自己说是“我还在”不用来人。但是我们都还没有听说过,也不一定是非要我们来弘扬。但是,实际上有些人可能自己都是......。

有些道理,比如说我们法本上已经写得很清楚。这个呢,如果是会集的话,我们也觉得可能不太合理的。但是按照藏文的话,鸠摩罗什的译本当中,只是调个品——中间,【嘱累品】在中间,然后这个我们放在——我在前面的序当中也讲了,放在后面。一般来讲经典也好、续部也好,都是这样的。

然后【提婆达多品】它是分开的。这个品,藏文当中和汉文当中稍微有一点差别,还有在那个《添品法华经》里面有一段内容,在藏文当中有的,其他的译本当中有的,这是加上的。

所以希望天台宗的很多法师,也应该再继续研究。我知道是有个别法师应该在世界上是存在的,所以,我感觉也是应该是存在。但是如果存在,没有做任何事情的话。原来也说过吧,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的;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这样也不太好。

所以我觉得我们研究,从藏传佛教的研究来讲,很有必要,对汉传佛教也要研究。我研究藏传佛教,也研究汉传佛教。所以虽然各教派的、宗派的一些所有的传统我不是特别地清楚,但是我也跟个别教派当中的有些大德的这种不管讲经说法也好,他们的有些教义也基本上,有些地方我觉得也有相同之处。

所以我今天在这里也讲一下,我们这个翻译的呢,不是我翻译的,也不是其他的译本为主的,而且我这次第一堂课讲的时候呢,先讲《法华经》的题目,然后讲那个《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呢,是鸠摩罗什翻译的。然后鸠摩罗什的整个介绍,也做过一些详细的介绍,这一点应该大家清楚。

所以说,我们有些道友也好、佛友也好,有些辩论是很好的,但是不符合的一些理论提出来的话,最后可能自己的智慧也会暴露,对自己也不一定有利的。这是我在这里说一下。

然后我们今天讲《法华经》。我们这个《法华经》可能过一段时间的话,我们可能很多道友,有不同的一些道友,也在做一些整理。以后可能我所讲的,一般次第性地出来,出来的话您们也应该参考,好好的看一下。然后也对比,就对一下,跟其他的。我那天也讲了,这个到唐朝之间的话有这么多的注疏。然后从唐宋元明清以来,也有很多大德的撰著,包括近代的一些老法师他们也有注疏。所以我是可能一方面觉得是外行,但是一方面的话我还是讲经说法这么多年,同时我对藏文的有些教义结合起来的话,,也许可能有很多的参考价值。一般我们懂梵文的人跟翻译出来的跟梵文比较起来的时候,跟梵文里面的原原本本的意思,也有对照的时候,有很多的新的知识。所以,我的对照的话,我是按藏文的内容跟现在鸠摩罗什的汉译本进行对照,对照的过程当中,跟以往结合起来跟大家讲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要认真学习。

然后我那天也讲了,我们很多人要能做到什么呢?做到《法华经》字面上能解释,但不是因为增上慢而自己认为能解释,不一定。所以,您真正跟《法华经》的字面上能解释,然后意义上,基本上可以思考。如果您这一点实在做不到,根基比较钝的话,也可以——怎么讲呢,就是不断地听传承的话,也有很多的公案。

我以前看到过有一个故事。说是那个《法华经》,有一个和尚天天念诵。但是这个和尚,给皇帝这边需要参政,他经常要到皇宫里面去。到皇宫里面去的时候,原来没有车,他的寺院到皇宫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然后他骑着一匹马,他刚好寺院到那个皇宫去的时候,经常,可能距离不算特别长,他就念那个《法华经》的前面的这一品。

后来这匹马都已经死了,死了以后,他寺院附近的一个家人生了一个孩子,而且这家人就托梦、梦到,说是那个寺院里面和尚的那匹马转世的。父母刚开始不相信,后来到那个寺院里面看,到寺院里面看的时候,确实和尚的这个马死了以后,时间刚好对的。后来父母也是对此深信不疑,把孩子送到寺院里面。但在寺院里面刚开始这个孩子特别特别笨,一直没办法的,后来给他教《法华经》的时候,第一品他很容易学出来,然后其他的都不太会,因为他做马的时候,经常听到法师背那个第一品。所以,即使旁生的话,得到《法华经》的声音也有这么大的这种功德。

我还看到一个。有一个人到普陀山。他母亲死了,他母亲死了以后,好像他母亲死了很多年,就超度。准备超度的时候,在寺院里面有一个和尚念《法华经》,然后给他做一些供养,把母亲的名字写上,让他超度。他回来的时候,他们家里有一头牛突然就死了,后来托梦说是他的母亲结束了做牛的那种——因为让别人超度,通过超度的能力。然后本来是什么,本来是离开那个什么痛苦的,但是那个和尚中间边念《法华经》边喝酒,所以他喝酒的那种过失,对她的解脱产生一定的障碍。后来那个人又去跟那个和尚说,我母亲托梦这样。后来说,我从此之后再也不喝酒了。然后他《法华经》照样念,酒不喝了,也有这样的真实的故事。

其实,我希望我们很多道友多看一下一些汉地的,包括一些高僧传,一些历史的话,读《法华经》和学《法华经》、听《法华经》的功德非常多的。原来我讲《金刚经》的时候也是讲了一些《金刚经》的感应录吧,感应方面的,这样的话,我们自己也是对这部经典自然而然产生信心!

今天都没有热水袋了。不用啦,算了。

因为前面佛陀从入定当中出定,出定之后,开始讲了佛陀的甚深的智慧,他有密意呀、还有意趣等等。这个一般声闻、缘觉都很难以通达的。声闻、缘觉的这种解脱不究竟的,当时佛陀以偈颂方式也讲了,前面就讲了这个道理。

那么前面讲这个道理之后,下面今天我们这个内容当中有一个是整个声闻——在座的所有的声闻产生一些疑惑,然后舍利子代表声闻,大家解疑,他就再三地让佛陀要说法:“您那天为什么要这样赞叹佛陀的智慧、赞叹佛陀的功德。”刚开始佛陀都不开许,然后舍利子在这里扮演比较,一直不断地、再三地求、再三地求。后来终于佛陀就答应了,开始讲《法华经》真实的内容。

真实的内容可能我们下一堂课当中讲。但是今天的内容当中的,主要是声闻、缘觉对佛陀的一些甚深智慧不理解:为什么佛陀这么赞叹?就产生一种怀疑!我们在闻思过程当中,有时候有这种怀疑,有怀疑的时候对法师也好,对个别的一些道友的话,经常提出这种疑问,这个很重要。

那么下面说到,我们偈颂已经讲完了。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

讲完了以后,这个时候大众当中的声闻,全部都是已经离开了烦恼、离开了习气的这样的大阿罗汉。包括当时阿若憍陈如——五比丘之一的憍陈如等等,有一千二百个人,以及发声闻、辟支佛心的,凡是声闻和缘觉吧。还有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居士和居士女。他们都是这样想的:今天世尊为什么那么特别地去赞叹佛陀的善巧方便。

我们那天不是说按照天台宗的观点的话,权智和实智或者是权法和实法。所谓的权智,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述,给别人指出的这种方便方法叫权智。我们说的是方便方法、表示方法。然后实智的话,真正让别人通达心的本来面目的这个叫做实智。

【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

那佛陀为什么当时如此地很重视地赞叹这个方便法,而且佛陀所得的法,也是说特别特别的甚深,一般的声闻缘觉没办法通达的。还有佛陀所言的这些有很多的意趣,这个意趣很难知。

其实在这里讲了三个方面,为什么说佛陀特别赞叹他自己宣说三乘佛法的那种善巧方便,为什么是赞叹善巧方便?为什么是佛陀赞叹佛的智慧才是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为什么说佛陀的这种甚深密意非常难以解的?因为它有了义和不了义,很多的秘密和意趣,这个是一般人是很难以解开的。为什么这样说?还有一切声闻、辟支佛都不能了知。刚才佛的智慧也好,佛的方便方法也好,佛的甚深密意的话,都不能了知,没办法、望尘莫及。

【佛说一解脱义,】

那么佛说的这一解脱的意义,

【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趋。’】

“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本来佛陀所说的这些解脱的意义的话,我们声闻、缘觉认为已经获得涅槃,获得究竟的阿罗汉果位。但今天说我们也没有到达佛的密意和佛的意趣的话,我们也不知道。

在这里一方面,有什么样的问题的话,说佛陀方面的问题。这些声闻、缘觉都觉得佛陀为什么有这么甚深、这么多的意趣、这么多方便方法,这是他们的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的话,他们产生一种怀疑:原来我们自己认为自己的这种解脱是究竟的。但是今天佛陀这样一说的时候,好像我们的解脱还差得很远,我们的解脱也不究竟。这样的话对自己的这种解脱也产生一种怀疑。所有的这些大众的话,因为佛陀一讲到佛陀的智慧如是如是,佛陀的方便是如何,佛陀的密意是难以解释以后,大家又产生这样的怀疑。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

这个时候舍利弗知道整个四众弟子的疑心,然后自己也同样产生,在显现上——本来他是智慧第一,不应该有很多的怀疑,对吧?佛陀所有的弟子当中智慧第一的人,他还有点不能了解的话,那谁知道,真正了解佛的密意。但是他自己也有点未了,他自己也就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呢?

【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

然后他就呈白佛陀言,说是:“世尊,什么原因、什么因缘、何因何果呢?您如是特别真切、殷重地赞叹佛的第一方便方法,无与伦比的方便方法;还有佛的甚深的、微妙的智慧和难以解开的这种密意。这个——您是为什么?我一直以来从来没有如是听过。”

他虽然在佛陀面前,有些资料当中说是已经依止了四十年。但是自从他依止以来都是一直都没有,因为前面的话,比较讲的人天法方面的,所以我们这个《法华经》是唯一宣说解脱一乘的,比较深的。

这样的话,他说,我从来没有这样听过这么甚深的、您赞叹自己的方便法、赞叹智慧、赞叹难以解开的这三个问题呢一直没有这么说过。

【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赞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那今天不仅仅是我,这么多的四众弟子都产生怀疑。不像往年,以前您一讲课大家都是,那现在呢很多都开始产生怀疑,希望世尊您当场给我们作开示:世尊,为什么赞叹您的甚深智慧、您的难以解说的密意和还有您的这种方便法门,请您宣说!

所以说这是舍利子代表所有的这些四众弟子,提出这个问题。

【尔时,舍利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

下面舍利子把他自己所说的语言,用偈颂的方式来跟佛陀面面前讲。他说:佛陀是大圣者,他的智慧像太阳的光芒照耀于世界一样,遣除众生心里的黑暗。他很久以来说法当中,没有这样听过。

意思就是说,您是很久以后才是这样说的,以前的话基本上没有这样说的。

【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

而且今天的话,自己如是说自己的不共的特点,包括十力、四无畏,无量的三昧定、四禅八定还有八解脱等等,不可思议的这些法。

很多声闻当中的话,其实也没有说过大乘不共的这些功德,这是佛陀具有的不共的佛的很多、很多的功德。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

还有佛陀通过修道以来,所得到的这些法一直是在我们整个现场当中没有人能够发问,再说我也是很难以测度,也没办法问,现在一个一个地要问的话,包括舍利子他也很难解释,也很难以提出来。

【无问而自说,】

那么,没有问的情况下佛陀是自己“无问而说”——佛陀自己不知道什么缘起,今天没有问的情况下,因为前面没有问吧,甚深的没有说,只不过是发出这个光是什么缘起?什么因缘?当时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互相对话的时候,可能会说甚深的法,他们这样。

【称叹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

但这种情况下,您是自己说,并且赞叹您的这种方便道行和甚深智慧以及佛陀所得到的甚深密意和一切功德。

我们前面讲的这些功德。

【无漏诸罗汉、乃求涅槃者,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

那么,所有的得到无漏功德的阿罗汉也好、还有求缘觉果位,还有一些菩萨。舍利子不知道他知不知道菩萨的心意,也代表菩萨们吧,求涅槃的这些,都入于一种疑惑的网当中——佛陀为什么今天讲这么甚深的方便方法?到底是什么原因?他就产生一种怀疑,说:“佛为什么这样说?”

【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

然后求缘觉乘的比丘、比丘尼,还有天、龙、鬼神以及乾闼婆等等。他们也互相对视、也产生怀疑和疑惑。大家都看着两足尊——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怎么回事?希望佛陀给我们一一的解答、解说。

【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

而对声闻当中,在所有的声闻当中,我是智慧第一,佛陀您也是认可的,大家也是经常对我还是比较不错的。人人都认为是舍利子是智慧第一。可是今天运用我的所有的智慧,但是也还是产生一种怀疑,不能了解佛陀您的甚深的密意。那么到底究竟法是什么样的?您所行的道的究竟、方便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作为舍利子,自己智慧第一的话,也没办法解开佛陀的所讲的这个法。

【佛口所生子,】

然后佛口中所生的这种,因为声闻缘觉,声闻吧,声闻的话他是什么样的方式来得到的呢?因为佛陀的这种教言听闻之后获得果位。我们藏文当中“年图”,“年图”的话他通过听闻获得阿罗汉果位的。

【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

那么佛陀口中所生的这些佛子,也就说是声闻为主的所有大众,合掌仰慕等待,希望佛陀说出妙音,当下给我们真正的、如是甚深的法要,希望佛陀给我们讲。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

我们这里的天、龙也好、人也好,恒河沙数的这些众生都会求佛、菩萨,还有求菩提的八万数的这些众生,还有无数的很多国家的转轮王。

其实在这里,不一定“万亿”就是真正的万亿。他这里很多的不同国土的转轮王、大王。

【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

他们都合掌,以恭敬心愿意听您所讲的圆满的道、具足的道,也就是甚深的道、缘觉的道。

这是第一个问题吧,也就说是,舍利子代表大家有三次问,这是第一个问。说是您讲这么甚深的法,我代表大家,我作为智慧第一的舍利子,但是我也的确没办法知道。佛陀能不能告诉我们?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么多的众生一直非常恭敬地合掌等待您给我们细说。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

然后当时佛陀就告诉舍利子,他说:“止,止,不须复说”——我就不说了、不说了,不需要说了,如果说的话…

这里我们那天说是:算了算了。有些说是,也可以吧。藏文当中不是很明显的,藏文当中的话,佛陀告诉说:不用说了,不说了、不说了。这个意思吧。

【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如果说的话,如果我今天讲的这个甚深的法,如果说的话,那一切世间当中的天人和人,都会非常的惊讶、害怕、怀疑。

因为这个甚深法,大多数的人都特别难以通达,大家很害怕,产生恐惧心、产生疑惑心。

所以呢,因为甚深的这些法实际上是,不管是密法也好、显宗当中的法也好,没有一定的法器,甚深的这些法直接给别人讲的话都没办法接受。所以,佛陀从究竟意义上来讲,他应该知道是该说了,但是在显现上的话,第一次请求的时候他就说:不说了,如果说的话,一切世间的天和人都产生怀疑。天人都产生怀疑的话,那其他的乾闼婆、阿修罗这些都是更不用说了。因为天和人一般来讲是根基,对大乘和善法非常有缘分的,但他们都如果对甚深法无法接纳的话,更不用说其他的众生。

这个时候舍利子,舍利子他一般请求一次的时候有些不答应,还要再三请求。但这个一般表面上看来可能有点不太合理的,但有些比较重要的时候也会这样的。

原来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我们很多老道友都知道,有个叫做索顿管家。索顿管家他就经常说:哎!在上师面前一定要狠狠地求,不然的话,你表面上说一句两句,一般上师事情很多的,他不会在乎的!该说的事情应该不断地催、不断地说,不断地说!一直到答应为止,这样好。后来法王圆寂以后,他到印度去了,然后他去朝拜一些高僧大德,回来的时候给我拿一些加持品。我说:“您好厉害喔,这么多加持品”。“是呀!我有经验的,一般在上师面前拼命地求,不要脸地求,不然的话,一般得不到的。这算是我在上师身边多年的经验。所以我这次上去的时候也是给你带了很多。我就直接说要给你带个什么东西。”他就拿了一大堆的什么唐卡、加持品,这样那样。

所以有时候可能因为我们有些发心人员,包括我这边的话,有时候说一句,然后我有时候事情也比较多,就忘了,就这样了,然后他说给上师说了,说了也没有什么。很多可能,依止上师也好,包括我们对领导的一些互相沟通的过程当中,有些事情多的或者是很重要的事情,你再三地把事情一直到成功为止。当然有些时候可能太那个的话,也不一定有效果,这个可能要看分寸和智慧,智慧也很重要。

那么,下面呢刚才那个佛陀第一个这样问的时候,他说不能讲,不然要讲的话,你看很多众生会恐慌不已的,更加产生怀疑的,不能讲这个甚深的法。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

然后舍利子又再三地、又再次地讲:“世尊啊!您一定要讲!‘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您一定要讲、一定要讲!一直希望您一定要给我们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在场的所有的众会当中,有千百万亿阿僧祇劫当中曾经见过诸佛的。”

他说:您不知道我们眷属当中,您一定要讲甚深的法,您讲完了,您看我们这里的话,虽然有个别的可能有邪见的、有怀疑的,但是大多数的、成千上万——人倒是不是那么多的,但是可能包括其他的非人这些众生吧,反正这些都是曾经见过,很多佛陀面前作过供养和积累善根的。

【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并且他们的根基,信根非常猛利,智慧也极其的敏锐;对佛陀所说的法,有不共的恭敬心和信心

在佛陀面前,舍利子再三地说:您一定要讲!一定要讲!我们这里是肯定是都是法器很好的。您看他们的信心那么好、智慧那么好、根基那么......这样的群体当中不讲的话,那到哪里去讲,世界上都找不到我们这一群人这么好,这么好的。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个时候舍利子把他自己的语言,自己刚才讲的这些也给佛陀以偈颂的方式来。

这个不多,他就——这是可能按照印度的传统。那天我们不是也讲了吧,有些时候偈颂跟那个长行文要重复的话,按印度的传统吧。

【法王无上尊,】

他就以偈颂的方式说:法王无上尊——“法王”指的是佛陀。

那天有一个人说“对上师叫法王”是不合理的,法王的话应该是有一个国家的政权才叫王。但这种说法可能不太合理的,你看对释迦牟尼佛都叫法王,所以这个法王也并不是后来个别人杜撰的词。《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翻译的时候,对佛陀也叫做法王,对非常了不起的上师,也有法王的这种称呼。一段时间当中,法王是比较多的,这个也法王,不是法王、看起来也不太像法王的,也是称为法王、国王。一般是一个王的话,国王嘛,国王的话,至少也是他有国家、他有眷属,还有很多的。但是这个群体都没有建立起来给他称个法王,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惟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但不管怎么样,“法王”是对佛陀的一种尊称。佛陀法王您一定要给我们宣说甚深的法,您不要顾虑,我们这里都是非常好的眷属,无量的众生都对您有特别特别大的信心。

今天,尤其是在场的这么多的菩萨、这么多的阿罗汉、这么多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很多很多的非人、天、人,您看这么庄严的场面,您不讲,那在哪里讲啊!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

然后这时候佛陀也,你看刚才制止了一次,然后舍利子再三地说了。佛陀又开始制止舍利子说:“如果说的话,一切天人、人间、阿修罗等等都会害怕,都会产生怀疑。尤其是一些增上慢的这些比丘。”

增上慢指的是自己根本没有懂,但是自己认为已经懂了。自己没有证果,但认为己经证果了;自己是一个特别学识浅薄的人,但是在别人面前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种人其实是很危险的。“若见重愚痴,莫说甚深法”——以前在有些经典当中也是讲了:如果见到一些非常愚痴的人,不要给他说一些甚深的法。“闻者生诽谤、受苦百千劫”——听闻者他会“闻者生诽谤”,给他讲了甚深法的话,这个听闻者会对别人诽谤的!还有会感受千百劫当中的痛苦!这样没有必要的。

所以佛陀当时拒绝,说是:“我不讲了,要讲的话还是很难通达的”。其实佛陀对众生的根基,这些是非常明白的,但他如果下面有个别的增上慢的比丘没有离开之前,这个是没有传的,这也是有密意的、有意义的!因为佛陀才真正能知道。

以前有一个《维摩诘经》的一个注释当中,这注释里面说:当时有一个人是在舍利子面前出家,然后舍利子用他的神通去观察,八万劫当中根本看不出他任何出家的善根,后来,他没有开许。然后又五百个阿罗汉面前也去一一地去求出家,但是这些人都没有允许。所以,一般要现出家相的话,要看他的善根有没有,一般善根没有的话,即使有其他的条件,也不一定开许。当时他没有开许,后来那人特别的伤心,跑到佛陀那里去哭,佛陀已经开许了,让他出家了。出了家以后,不久就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当时舍利子觉得特别的意外,觉得自己怎么观察也是没有善根,结果他出完家之后这么快就获得阿罗汉果位。

刚才我在讲那个,佛陀当时让他出家之后,后来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然后舍利子特别不好意思,就很伤心地问佛陀:为什么是这样?我们观察出来根本没有善根。后来佛陀告诉他说:我们一般的人,看不出石头当中有金子的,但是金师、调金师,他的话,知道某个石头当中有黄金、金子,他能看出来。同样的道理,一般的声闻阿罗汉根本不知道我们一般人的心里面有这种佛性的金子,但是唯一的如来,他用智慧观察的时候是会明白的!所以用比喻来说明。

因此佛陀完全知道这个场合当中,哪些人是可以听,哪些人不能听的。但是,他为什么刚开始不传,其实有很多增上慢的比丘没有离开之前的话,对他们不但没有意义的,甚至可能会带来不合理或者是痛苦!这样的原因。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然后,佛陀又把他自己说的这个用偈颂的方式说:现在暂时不能说,我说的这个妙法很难以思量,是不可思议的,而且有些增上慢的比丘者,听到之后的话,他们不但不恭敬,不生信心,甚至他们会可能诽谤,最后堕入三恶趣的大坑当中,非常危险的!

那么接下来之后,舍利子还不放,现在是他的第三次求。就我们经常说的是:再三求!所以他是第一、第二、第三,再三,他还在不断地求。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

这时候舍利弗又再三地在佛面前请求。他说:世尊,您一定要讲、一定要讲。

看来舍利子还是这次是——可能很多大众的话也很感谢舍利子。他们也不敢在佛面前求,但是代表他们一直在佛面前说:“唯有的世尊啊!嗯嗯...呜...快给我们说吧!说吧!嗯呜......呜......佛陀啊!世尊啊!大王啊!”他说:释尊,您一定要给我们讲,一定要给我们讲。

【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

今天我们的会众的话,像我这样的千百万亿,生生世世曾经佛陀您所成熟的。

他说:我等这些千百万很多眷属,在您生生世世、以前多生累劫当中,您曾经成熟、曾经度化过的很多的众生……。

因为佛陀要讲的话,当时的这些眷属跟他前世有缘的,现在舍利子他刚才说是曾经供养过很多佛的,这样也有;现在说是您曾经、佛已经成熟或者是结缘过的这些众生,也在这里。

【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所以这些当中,如果今天用恭敬心来接受您的佛法的话,在轮回的长夜当中,一定会是获得极大的安慰和利益,利益非常大的。佛陀您一定要会讲。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那么,舍利子用他的语言,下面用偈颂的方式来重复。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 

说是佛陀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两足之尊,那么“愿说第一法”——希望您讲胜义《妙法莲华经》的第一法。我作为所有的眷属当中的长子。

他应该是在声闻乘当中长子。如果是菩萨乘的话,那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等这些。

【惟垂分别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那么,唯一的,今天祈求,希望佛陀给我们分别解说。是会无量的众生当中,能以恭敬心和信心来接受此法。而佛陀曾经在生生世世当中,我等这些眷属都是教化过、都是成熟过、都是饶益过。那么我们在座的这些,大家都是您曾经。

这后面没有句号也可以连在一起。意思就是说,佛陀曾经世世跟我们有缘的,给我们度化过的——您的这些不仅仅是今世的,您的很多生世的这些弟子们,今天恭恭敬敬地在您面前合掌,他们都愿意听!

【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佛陀,您千万不要拒绝啊!我们这么多的您前世的这些弟子们,今天在一起给您合掌、恭敬,大家都愿意接受佛陀的语言。我等一千两百个,还有其他的求佛者也是,“愿为此众故”——为我们这些众生,为这些众生的话,也是希望佛陀给我们分别宣说。那么我们听闻这个大法的话,生起极大的欢喜心。

为了让我们这么多的众生生起欢喜心的话,佛陀一定要给我们妙转法轮!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这个时候佛陀告诉舍利子,你已经再三地祈请,那现在不说的话也不行,希望你谛听,“善思念之”,我为汝等分别宣说。

下面佛陀终于已经答应了。再三请求之后,就是说,你既然这样代表大家一直说的话,那我不说的话也不行,那这样呢你就好好地谛听。

一般前辈大德当中说是,“汝今谛听”提出来闻思修里面的“闻慧”,就是闻的智慧。“善思”的话,善思是思慧,也就说您要好好地善于思考。“念之”的话,好好地修行和忆念,“修慧”。一般来讲,你“谛听”在听受过程当中,很专心致志地听,不能胡思乱想,人虽然坐在这个听法的行列当中,但心一直飞到五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做各种事情,这也是不合理。

我们《前行》的闻法规律当中也讲了。然后闻完了以后光这样不行的,还是要思考、思考。所以我们有时候在书上做一点记录,做一点,这样还是可以的,过了很多年以后的话,自己一看就觉得哦,这部法我听的时候也做了哪些、哪些的不懂的地方,也就注释了。然后您光是思考不行的,还要继续修炼、继续思维、继续串习。那么,您有闻思修行的这个条件的话,我就可以给您们分别宣说,准备讲《妙法莲华经》。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

说完这个时候,在众会当中,有比丘和比丘尼、优婆夷和优婆塞,总共有五千人,他们就不想听了,开始从座位站起,然后向佛陀顶礼而走了,因为他们一般是增上慢的比丘。

您看,他要讲甚深法的时候,佛陀一直不讲,中间一直有对话,原因一直拖时间、一直拖时间,其实下面很多人在进行思考,然后进行思考的时候有些增上慢的比丘觉得是下面甚深的这些法,他们都接受不了。接受不了的话,在整个众会当中,提前都已经离开了。佛陀当场庄严的法会当中,比丘、比丘尼,人都是已经五千的话,可能天、龙、夜叉等眷属当中也有一部分。

我们讲《法华经》,这个算是“法华大讲堂”吧。刚才我看到居士当中有穿白色衣服的、红色衣服的、黑色衣服的、花色衣服的,有好几个都是也是,受不了了,走了。包括一些出家人,出家人也走了,不知道什么,他们是增上慢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所以,我们这里有时候也是刚开始听一点嘛,听一点课,然后最后听不懂了,然后就站起来,合个掌就走了,其实这是一种也是对说法者是一种恭敬吧。因为实在听不懂吧,觉得特别、特别累,或者有些时候的话,可能也不想听。

【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

它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五千个人要走呢?因为这些人罪业深重,也是增上慢,他们没有得自己一些功德的话,认为已经得到了;没有证悟认为己经证悟了。有了如此过失的话,坐不住了,就没办法坐在那里了。因为自己有增上慢,自己没有得认为得的话,即使在佛陀面前的话,他们也是没有。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而佛陀的话,世尊也默然而不制止。

他并没有说,哦,我现在马上要讲,你们还是呆着吧。并没有这么讲。哇,你这样走的话,还有其他有些经典当中,每次讲一些大乘经典的时候,有一群人,他会离开的。离开的时候,佛陀有时候会赞叹的。

你们可能记着吧,那个《大宝积经》,应该是《大宝积经》讲的时候,当时弥勒菩萨讲甚深法的时候,好像是有五百个比丘,五百个比丘的话,他们当场还俗了。他们说是我们这样讲甚深法的话,好像我们不具足出家的资格,然后他们还俗以后的话,他们就回去现在家相了,然后文殊菩萨就非常赞叹,就“善哉,善哉,你们这种方法是很公正的,你不要自己都是根本不具足出家的条件,你还要非要在出家群体当中的话,毁坏信财,没有意义的,浪费信财。”所以善哉、善哉!当时用善哉来赞叹的。

所以说,我们一般,有时候,有些法师和有些辅导员的话,他在辅导的过程当中,有些人是不想听就走了,其实这个很好的。他如果坐在那里,又不好好听,然后又产生各种各样的分别念,甚至诽谤的话,对整个气氛、对整个大众带来不利的。他对自己的话也是不利。你如果听了一堂课很好的听完了,当然有功德的。但是你没有好好的听,然后听的过程当中一直产生邪见,产生邪见。然后听完了之后在很多人面前:“刚才讲什么?很不好。”然后毁谤,诋毁,这样的话,过失就更大了。

所以,佛陀也是当时默许,为了保护一些人的话,有些时候,包括在讲法的过程当中,有些刚开始自己认为自己是非法器,自己好像是不适合这种法的时候,自愿地退出就很合理的。我们原来每次讲大圆满的时候也再三的给大家讲:您们自己好好的考虑,对法有没有信心,对讲者有没有信心,对整个讲的过程当中的时间能不能安排?如果你自己各方便的因缘不具足的话,最好刚开始都不要去接受,不然的话你就听,到了最后的时候,好像你跟法师产生一些矛盾,这样的话可能过失就更大了。

现在有些人真的也说不清楚,有时候刚开始好像很有信心的,然后到最后的话,听很多甚深的法,到最后好像抛弃上师很容易的,包括对传法者,对法师的话,好像也有不同的看法、态度。其实作为一些法师和作为一些堪布、堪姆的话,可能不一定是一个人很缺少的。但是,如果对这些人的身上付出了很多很多的时间、生命,到最后的时候,这些都一点,不但是没有感恩之心,甚至好像很漠然的这种态度,甚至抛弃的这种行为的话,也许可能对自他都不一定带来有利的。

前一段时间我们有个发心人,然后我本来想是有些发心的工作上想交代一些事情,我打电话,打电话的时候好像态度就不对了,本来有个别人的话两三年以来好像着魔似的,有点怪怪的这种感觉。后来就给我说是:“噢,我就马上走了,我跟我的上师仁波切一起到印度去朝拜。”我心里想:你是一个出家人,然后你跟上师仁波切,你一个女众跟一个男众这样去的话,合不合理哦。然后我说是:“那你去吧,就不要来学院了。”把电话挂了。

有时候虽然是发心人,虽然是以前在群体当中对法有一定的信心,但到最后,好像有时候——我也看到以前我们“慈慧”发心人员,本来是当时刚开始我们大家都共同发五年的心,很多人都愿意。到了中间的时候有个别人听说是“慈慧”很有钱,有些人也说:“你到我这边来发心。”然后这些人,有一两个人就说:“我要明天跟上师去啦。”中间把工作不好好地交代就走了。后来我打听到好像也并没有成功吧。

有时候人在不同的地位上有不同的一些傲慢,这叫做是增上慢。或者是有些人到一定、刚开始你就不结上这个法缘,这个是很明智的。你就不听密法,不听甚深的法,刚开始用自己的智慧来观察。你不依止上师、不去修行之前,就像我们课开始的时候,“噢,这个是很甚深法的话,像我这样的人可能接受不了、最后产生诽谤了,算了我走了吧。”那这样的话,法师也能接受的。任何一个法师他也不一定非要有很多的眷属,作为一个成功的法师来讲,他根本不在乎多少个眷属和多少个人。但是从真正的自己的善根要增上的,在这方面来讲的话,如果你没有把修行善始善终的话,最后死的时候也许可能很后悔的,所做的事情可能一无所得。

所以我们在这里也说作为一个传法者的话,将来有些眷属实在是没办法度化的时候,也没有必要的。《景德传灯录》当中就讲过:佛陀其实本来了知一切万法皆空的,但是定业是没办法转的,佛陀的智慧也是,定业是没办法转的。然后佛陀本来是度无量的众生,但是无缘者是没办法度的,没有缘分。我们以前讲过《大智度论》里面的公案,即使圆满功德的佛陀,但是跟他没有缘分的众生,他也没办法度的。佛陀本来是度无量众生的,但是轮回的众生度不尽的,即使佛陀他也没办法度空,全部都度完了,没有这样的。

所以在《景德传灯录》里面,我看到过三种不能:没办法度无缘人,没办法度定业者,没办法把众生度尽,可以这么讲吧,这是不能的。所以我们作为一些法师也好,传法者的话,其实也要实际观察缘分,缘分很重要的。有些的话可能刚开始缘分不是很好的,但是后来慢慢慢慢缘分好,就这个时候我觉得人生当中是最有意义的。

但有些人,刚开始给法师也好,很多缘分就比较,最后慢慢慢慢,甚至到最后跟法师和金刚道友之间用敌对、损害,这样的。有些人是一直在某个寺院里面接受灌顶、接受法,最后,把他当作自己的,这种怎么讲,好像把他当、当作……我们学院当中以前也是,包括有些堪布、堪姆当中也是有过的。所以说像这些的话,确实是对某个法脉来讲的话,无缘者。

因此我们今天讲那个大乘《妙法莲华经》的时候,有些无缘者,有一部分是提前就离开了;这个是比较好的,佛陀也是默许了,佛陀也没有制止的。但是有一部分是刚开始接受法,到最后离开;这一群人,虽然可能佛陀也好、法师也好、都认可,有赞叹:“善哉,善哉!”您去吧,你跟谁都去都没什么的。但实际上这种缘分应该很危险的。希望各位道友你既然要学佛,应该要明白佛教的这种甚深道理,这是很重要的。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

然后,这些增上慢的比丘已经,五千个人已经离开的时候,佛陀告诉舍利子,他说:现在我们的众会无有枝叶,都是非常的贞实的——没有那些枝枝叶叶的,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各种各样的。因为很多增上慢的、有邪见的、邪知的这些人都没有,该走的已经走完了的话,那剩下的,很贞实的,是真正的法器,就是虔诚的、有信心的、有智慧的、有恭敬心的这样的人。

【退亦佳矣。】

那么舍利弗:如是增上慢的人,他们退走了是更好的,“退亦佳矣”——这些人走了就更好。

佛陀并没有想:啊!五千个人,那么多都走了!那我们都空了,怎么办啊?他没有这么想,“噢!走了这么多很好!其他都是真正的法器了!所以有时候部分的一些非法器离开是个好事,非法器离开是个好事。

【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然后,佛陀说您们好好地听,我给你们讲真实的《妙法莲华经》。好,今天讲到这里。

噢!还有一句。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舍利弗说是,既然这样的话,那世尊我们愿意听。

然后就这样。那下一节课,佛陀再讲真实的《妙法莲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