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 《中观庄严论释》第01课 

缘起

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在2018年年底的一次网络开示中说:“从现在开始,我给大家布置一项2019年的‘任务’——自学《中观庄严论》。当然,这不是强制性的。这部论典学院的许多班级都在学习。作为佛教徒,一方面,应当懂得世间的知识,即名言谛的内容,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达佛教胜义谛的智慧。”

一、科判坐标 


二、内容归摄

《中观庄严论》是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总的庄严的一部大论典,共有九十七个颂词,由静命论师所造。全知麦彭仁波切按照金刚上师蒋扬钦则旺波的吩咐写下《中观庄严论》的注释——《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我们将依据索达吉堪布于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期间于喇荣五明佛学院传讲的内容(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讲记》)进行学习。

《中观庄严论释》分为两部分,其中“所说支分”为麦彭仁波切以著论五本的方式从总义上对《中观庄严论》的内容进行传讲,“所说论义”则是对《中观庄严论》颂词进行详细讲解。

本课所学内容涉及“顶礼句”、“立誓句”和“所说支分”(见上面科判坐标),具体如下:

(一)麦彭仁波切对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以及本论作者静命论师的顶礼句;

(二)麦彭仁波切对本论的赞叹和立誓句;

(三)略说著论五本(由谁所造、为谁而著、属何范畴、全论内容和有何必要)。

下节课将接着学习“广说著论五本”,详细宣说著论五本的内容。

在学习笔记中,《中观庄严论释》中的文字用来标识。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

 

重难点分析

1、《中观庄严论释》由全知麦彭仁波切著,是对静命论师《中观庄严论》的注释,由索达吉堪布译。

2、文殊上师指麦彭仁波切的金刚上师——蒋扬钦则旺波。

3、关于“中观”“庄严”和“论”的含义,大恩上师在《讲记》中分别进行了宣说,在此不作解释,将在“所说论义”部分结合麦彭仁波切《中观庄严论释》的内容一并学习。

思维讨论

为什么此论也称为“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

提示:麦彭仁波切根据金刚上师的教言,按照金刚上师的吩咐写下这部注释。在后来将这部注释交给上师的时候,蒋扬钦则旺波非常欢喜。

因为使金刚上师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并且宣说了中观方面的殊胜教言,因此称之为“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源自《讲记》)

 

(一)顶礼句

 

宣说稀有缘起道,无与伦比殊胜者,

令解三有之束缚,佛陀释迦狮前礼。

 

消文释义

在宣说缘起道方面,释迦牟尼佛是无与伦比的,就像群星中皎洁的月亮一样,任何人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人们修持、通达缘起道以后,可以令无量无边的众生从三界轮回苦海以及业和烦恼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暂时和究竟的殊胜利益。

在所有野兽当中,狮子无与伦比,释迦牟尼佛就如同人中狮子。在释迦佛陀面前,作者麦彭仁波切毕恭毕敬地向他顶礼!(源自《讲记》)

重难点分析

1、本颂是麦彭仁波切写《中观庄严论释》之前对释迦牟尼佛的顶礼句,不是静命论师作的顶礼句。

2、本颂从缘起空性的角度赞叹释迦牟尼佛,与《中论》《六十正理论》《回诤论》《缘起赞》中的顶礼句是一样的。释迦牟尼佛的不共特点就是宣说缘起。

3、缘起道,即胜义当中不成立一切,世俗当中如梦如幻的现象完全成立。

教证

《般若摄颂》云:“如狮栖山无畏惧,震慑群兽发吼声,人中狮子依般若,慑众外道发吼声。”

思维讨论

释迦牟尼佛的不共特点是什么?

提示:世俗方面,在多生累劫中,佛陀为了利益众生,舍弃自己最珍贵的妻子、儿女甚至自己的身体,这种忘我、利他的精神超越一切;从胜义角度来说,释迦牟尼佛具有究竟圆满的智慧,并且为众生宣说了缘起道。

法王如意宝在宣讲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时也说,要掌握两个要点,即从世俗与胜义两个角度认识释迦牟尼佛的功德。(源自《讲记》)

忆名能毁无始来,长久卧心有暗敌,

与童语日文殊尊,无二恩师庇护我!

消文释义

仅仅忆念文殊菩萨的名称,无始以来一直沉睡在心里面的、无明愚痴的、黑暗的怨敌,全部自然都会离开。与文殊世尊无二无别的大恩上师,请庇护我!(源自《讲记》)

重难点分析

1、本颂是对文殊菩萨的顶礼句。

2、“童语日”,我们经常说文殊菩萨是童子文殊,他的语言用日轮来比喻。

3、很多授记里面说,蒋扬钦则旺波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麦彭仁波切顶礼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蒋扬钦则旺波,请他加持、护佑自己,我们也应该在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面前恭敬顶礼。

思维讨论

一般来说,藏传佛教的论典中有哪几种顶礼方式?

提示:有四种顶礼方式:一种是直接明说的顶礼句,一种是诸佛菩萨护持我、救护我,一种是愿诸佛菩萨战胜一切违缘的顶礼句,还有一种是诸佛菩萨赐予我吉祥的顶礼句。

比如,前面第一句顶礼句是直接明说的,本颂则是诸佛菩萨护持我的顶礼句。(源自《讲记》)

 

邪见暗中各种狡猾伎俩动如闪电恶语舌,

依胜梵王利刃理智斩断蒙文殊剑灌顶者,

令印藏等倚傍我见山峦苯波外道之群兽,

闻名丧胆无所畏惧语狮子尊愿您获全胜!

 

消文释义

这个世界上,无数人沉溺在邪见的黑暗当中,以各种各样狡诈的闪电般的恶语欺惑众生。文殊菩萨用文殊宝剑亲自为静命论师灌顶,使其获得了胜过梵天利刃的智慧,依此砍断了世间各种各样狡诈语言的舌头。

具有坚固我见之山峦的苯波教和外道群兽,听到静命论师的名称以后,全部都非常恐惧。就像雪山狮子发出吼声时,所有野兽全部胆战心惊一样,依靠静命论师你的威力,所有的苯波教和外道全部都会仓皇逃窜。(源自《讲记》)

重难点分析

1、本颂是对《中观庄严论》的作者静命论师——菩提萨埵作顶礼。

2、此处将静命论师比喻成人间狮子,而藏地、印度、尼泊尔等地具有如山峦般强大我见的苯波教以及外道,被比喻成一般的野兽。

3、在著论五本的“由谁所造”中,将详细宣说静命论师的功德。

思维讨论

为什么说静命论师是对藏地雪域的佛教贡献最大的大德之一?

提示:一方面,静命论师修建了藏地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另一方面,当时藏地根本没有出家的传统,静命论师来到藏地以后,开始预试七人,使藏地首次出现了出家僧团。所以在人类历史上,尤其在藏地这块土地上,静命论师的贡献非常大。(源自《讲记》)

(二)赞叹和立誓句

 

彼之妙语精深中观庄严论,

汇聚十万理证江河之大海,

千万胜智龙王游戏之彼处,

劣者我亦满怀喜悦而涉足。

 

消文释义

静命论师智慧中流露出来的、非常甚深的殊胜善说,就是这部《中观庄严论》。犹如百川汇入于大海一般,千千万万智者理证智慧的江河全部汇入于《中观庄严论》这一广阔的海洋当中,藏地、印度以及汉传佛教的很多高僧大德和智者们都在这一智慧的海洋里尽情游泳。

麦彭仁波切谦虚地说:像我这样低劣的人也是满怀欢喜而进入《中观庄严论》这一海洋之中。(源自《讲记》)

重难点分析

1、本颂为麦彭仁波切对《中观庄严论》的赞叹句。

2、“彼”指静命论师,“劣者我”,是麦彭仁波切谦虚的语言。

3、此颂将《中观庄严论》比喻为具有无数无边理证智慧的大海,将千千万万的智者比喻成龙王,大海里有成千上万的龙王在欢喜游戏。同样,在具有深广理证的智慧海洋中,有成千上万的智者在尽情畅游。

 

拥有无等妙慧诸正士,

亦经策励精进方证悟,

不失秉承智者优良轨,

依师宏恩稍析诸法理。

 

消文释义

对于《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即使拥有无与伦比胜妙智慧的大德们,也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精进修持才能证悟。

麦彭仁波切说:像我这样的人,本来没有能力通达《中观庄严论》的根本含义。但是,我如今不失传承上师的优良传统而能解释这部论典,就是蒋扬钦则旺波为主的大恩上师们的宏恩所致,是他们的恩德才使我拥有今天的勇气和能力写出这部注释。(源自《讲记》)

重难点分析

1、本颂为立誓句。

2、麦彭仁波切此处的间接意思是:《中观庄严论》的根本含义是如此胜妙,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通达它的意义并写出这么好的注释呢?这与我的传承上师们的加持和恩德是完全分不开的。本颂一方面表达了麦彭仁波切的谦虚之意,另一方面也说明麦彭仁波切在感念上师的恩德。

车乘道轨胜妙理证火,

虽已暂眠时间怀抱中,

如焚密林于此重复兴,

信口雌黄之众当谨慎。

 

消文释义

开显宗派祖师们传统深妙法理的理证之火(《中观庄严论》),由于种种原因,暂时已经睡眠于时间的怀抱当中。如今,就像被焚烧过的密林重新燃烧一样,依靠麦彭仁波切的智慧之火——《中观庄严论释》,使《中观庄严论》重新得以弘扬。在重新弘扬的过程中,世间那些信口雌黄的人一定要注意,否则你必定会成为众人的辩论焦点。(源自《讲记》)

重难点分析

此处将《中观庄严论》比喻成理证之火,《中观庄严论释》比喻为令被焚烧过的密林重新燃烧的智慧之火,信口雌黄的人比喻为野兽。也就是说,如果不小心,有些野兽很可能会在熊熊火焰中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样,当麦彭仁波切以他的智慧之火燃烧密林时,在《中观庄严论》再度弘扬、理证之火重新燃烧的过程中,世间上的各种邪说、邪见者应当倍加小心,否则智慧的宝剑必定会砍断你们的头颅。间接来讲,在麦彭仁波切智慧的熊熊烈火面前,不具足教理、没有智慧者很难以抵挡。

我等本师真实圆满正等觉释迦佛自从发起殊胜菩提心时起,以浩如烟海般的二资粮彻底净化相续,大彻大悟,已臻究竟。佛陀以其狮吼声令身为外道的大象及群兽胆战心惊,万分恐惧。而佛陀所转无倒开显空性法理之法轮所有纯洁无垢圣教的意趣,通过理证途径引出的就是这部《中观庄严论》,此论也堪为修成不可夺取的殊胜慧眼,并进一步了达诸法如影像等一般在未经观察这一侧面似乎无不存在,而真实中无有自性之理、尽断一切烦恼障与所知障,最终自在圆满行持二利的诸位学人的无上津梁。

 

重难点分析

1、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已经达到圆满究竟,当他发出智慧波罗蜜多的空性狮吼声时,世间上无数如大象及野兽般的外道们全部胆战心惊,万分恐惧。

2、佛陀空性智慧波罗蜜多的究竟深义:诸法如影像等一般,在未经观察这一侧面似乎无不存在,而真实中无有自性。

3、依靠《中观庄严论》,完全能解释佛陀之密意;依靠《中观庄严论》宣说的理证方法,可以使每个人获得不被他转的智慧,修成无与伦比的殊胜慧眼,这就是本论最重要的内容。

对于如是法理,我本人一方面为了自己串习,另一方面也想到劝勉与我同缘的他众,使之普沾法益,因而对此论的意义稍加分析解释。

 

重难点分析

此处宣说了麦彭仁波切造《中观庄严论释》的目的。依靠这部论典,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理证智慧了达释迦牟尼佛所转法轮的究竟意义。

思维讨论

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学习佛教论典?

提示:佛教论典中的每一行内容,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维才能通达,因此要反反复复地看,如此下功夫才会得到法利。否则,表面上囫囵吞枣,肯定没有多大利益。(源自《讲记》)

 

(三)略说著论五本

 

此论分二:一、所说支分;二、所说论义。

 

重难点分析

《中观庄严论释》分为两部分,其中“所说支分”按照著论五本的方式从总义上对《中观庄严论》进行传讲,“所说论义”是对《中观庄严论》颂词详细进行讲解。

甲一、所说支分:

在此应当追随前辈智者们的传统对著论五本略作说明:

 

重难点分析

那烂陀寺的高僧大德们以著论五本(由谁所造、为谁而著、属何范畴、全论内容和有何必要)的方式传讲经典和论典,吉祥戒香寺则是以三清净(本师清净、闻法器清净、所讲法清净)的方式来宣讲。前译宁玛巴一般是跟随那烂陀寺班智达们的传讲方法进行传讲。

一、由谁所造:此论是静命论师所撰著的。人们众口一词、无有争议地共称:尊者智慧超群、戒律清净、品行高尚的丰功伟绩独占鳌头,最终成就了至高无上的果位,是印藏两地宛如日月般遐迩闻名的大阿阇黎。

 

重难点分析

《中观庄严论》的作者是静命论师,他具有三种超胜功德——智慧超群、戒律清净、品行高尚。麦彭仁波切后面将对静命论师的功德详细进行介绍。

思维讨论

为什么在学习本论之前要了知作者是谁?

提示:学习任何一本书,首先看作者是不是大成就者、圣者。否则,因为凡夫的分别念是各种各样的,表面看来似乎非常有道理,实际上对众生不一定有利。

对于作者静命论师,大家应该了知他并非普通人,从他的智慧、戒律、成就以及弘法利生的事业等方面,可以了知其不可比拟的事业和发心。这样一来,首先对作者生起极大的信心,然后对他所造的论典一定会生起信心。在信心的基础上,我们的自相续一定会获得非常大的利益。(源自《讲记》)

二、为谁而著:此论是为了那些力求对所有大乘论典之义获得以正理引发、不被他夺、博大精深之智慧的诸位后学者而撰著。

 

重难点分析

《中观庄严论》是大乘法门,它的所化众生是对大乘具有非常大的信心,而且具有以正理引发、不被他夺、博大精深的智慧的人。

思维讨论

哪些众生不是《中观庄严论》的所化?观察自己是否属于此类众生?

提示:如果仅仅是一种盲目的信心,以正理引发的智慧不可能具足;自己没有详细观察,就不可能有不被他夺以及博大精深的智慧,所以,本论对没有智慧的人无有利益。

有些人对大乘法没有信心,而对小乘法有一定的信心,这种人不是本论的所化。

有些人不喜欢观察,整天闭着眼睛打坐、念一点儿经,或者东奔西跑求灌顶,这种人也不是《中观庄严论》的所化。因为这些人不具足不被他夺的智慧,任何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夺去他的智慧。(源自《讲记》)

三、属何范畴:此论归属于大乘总的教法,尤其是《月灯经》等诸甚深经部的范畴内。

 

重难点分析

1、总的来说,本论属于大乘教法的范畴。分别来说,本论属于《月灯经》《楞伽经》《十地经》《文殊根本续》《华严经》等经部范畴之内。其中,《月灯经》讲了很多空性道理;《楞伽经》首先驳斥了外境的存在,然后也宣讲了有关空性的道理。

2、《月灯经》即《月灯请问等持经》,也就是《三摩地王经》。

 

四、全论内容:通过二理(即世俗理与胜义理)明确开显二谛无倒真如所摄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

“二理”指胜义理和世俗理。胜义理,也就是按照《中观根本慧论》所讲的道理,将万法全部抉择为空性;世俗理,按照《释量论》所讲的内容进行观察。通过胜义理和世俗理,完全能开显或解释胜义谛和世俗谛的真理,这就是全论的内容。

五、有何必要:为令轻而易举对整个大乘的教义获得定解进而证得殊胜菩提。

 

重难点分析

对整个大乘的教义生起殊胜不被他夺、坚信不移的定解,最后证得无上圆满的菩提果位。这就是这部论典的必要。

思维讨论

真正的大乘佛教徒是什么样的?

提示:现在世间上有很多人拜佛、烧香,这是一种佛教行为。只有真正通达经论的含义,不被他夺的智慧在自相续中生起来,这时才是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否则,光是形象上剃头发、穿僧衣,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光是在寺院里磕头、烧香,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

真正的大乘佛教徒是什么样呢?真正通达大乘的教义,而且不被他夺的智慧和定解已经在自相续生起来时,这就是所谓的大乘行人。(源自《讲记》)

最后以大恩上师在《讲记》中的一段教言作为结束语:

表面看来,《中观庄严论》当中虽然只有很少的颂词,但的确是难逢难遇、非常殊胜的一部论典。这一点,恐怕闻思过后才会有感觉,刚开始时我作这样的赞叹,你们有些人不一定相信。但是,对于佛陀的无垢教理,并不是依靠别人所说的、盲目的信心来了知,而需要通过自己真正的智慧才能了达。大家应该清楚了知,真正的修行人必不可少的阶梯,就是这部《中观庄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