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 《中观庄严论释》第05课

二、内容归摄

本节课继续学习所说支分全论内容,即通过二理明确开显二谛无倒真如所摄的道理。我们依据索达吉堪布于20055月至20065月期间于喇荣五明佛学院传讲的内容(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讲记》)进行学习。

 

在通过二理衡量二谛时,由于颠倒分别、片面理解以及真实了达的差别,出现了内外各自迥然有别的各种宗派。前面已经简述了外道各派的观点,归纳而言,各类外道都不离开有实见,属于颠倒分别。下面介绍佛教各派的宗义,本节课所学内容如下:(详见科判坐标)

 

(一)有部与经部

1、二谛的安立:无分刹那心识与无分微尘无情法在胜义中必然是存在的,即为胜义谛;经过摧毁与分析可以抛弃执著之心的粗大诸法为世俗谛。

2、承许二微的理由:假设无分刹那心识与无分微尘不存在,那么所有的粗大无情物与心识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因而两个极微一定要存在。

3、所许解脱之道:通过对人无我道理的修持,最终断除坏聚见,获得有余罗汉和无余罗汉的声闻乘果位。

4、如何诠解无实空性等经文?

以实有的量非常微薄或实有的数量非常鲜少,诠解佛经中一切万法皆为无实等词句。

(二)唯识宗:最主要的观点包括在三大法——遍计法、依他起、圆成实当中

1、二谛的安立:能取所取所摄的一切法是显而无有自性的,这就是遍计法,也叫世俗谛。所谓的遍计法在依他起上根本不存在,从不存在的这一角度叫做圆成实,也叫胜义谛。

2、承许实有心识之理由:自明自知的心识或者轮回和涅槃显现的本基——依他起心识一定要存在,否则,万事万物就会如同空中鲜花一样,有从无因无缘中产生的过失。

3、答疑解惑:如果外境不成立,那眼前显现的高山、柱子、瓶子等是如何存在的?

4、依他起属于胜义还是世俗?

从究竟实相的角度来讲,依他起属于胜义谛的范畴;从现相的角度来衡量,依他起则可摄于世俗谛当中。

5、如何安立二无我?

6、所许解脱之道:通过兢兢业业地修持二资粮道才能成就转依五智本性的佛果。

7、作为名言真如的合理性及美中不足之处:抉择胜义谛时,承认自明自知的心识成实存在,这是唯识宗唯一的缺点。从世俗名言角度而言,唯识宗对于五道十地的抉择非常圆满。

(三)总结并依教证树立真正无垢的中观宗

1、至此简单叙述了内外道关于二谛的观点,我们在学习时要掌握各宗如命根般的要义。

2、内道有实宗的共同点,都是离不开一种实有的现基。

3、在本论从头至尾的所有内容中,根本不承认一丝一毫的成实之法,为真正的中观宗。

 

至此,本论已经阐述了外道以及内道声闻缘觉乘和唯识宗对二谛的观点,下节课将开始宣讲中观和唯识融会贯通的中观瑜伽行派的观点。

在学习笔记中,《中观庄严论释》中的文字用来标识。

 

【注:本学习笔记主要依据《讲记》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中的内容撰写,有兴趣可直接阅读(https://zhibeifw.com/jx/kt/wl/zgzylsjj)。】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接下来介绍佛教各派的宗义:)远远胜过世间道的自宗内道佛教之中,也因为对二谛之义的大概了达与如实证悟的不同而层层递进。

 

重难点分析

1、由于对二谛的认识不同,佛教各派当中有大概了达和真实证悟的差别。大概了达的,比如经部宗和有部宗;真正证悟的,可以说是唯识宗和中观宗。其中,下下的观点不能超越上上的观点,上上的观点完全超越了下下的观点,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2、各宗派见解从低到高依次是:未学过宗派的人——学过宗派的外道——小乘有部宗——小乘经部宗——大乘唯识宗——大乘中观宗。

教证

《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云:瑜伽世间破,平凡世间者。复因慧差别,层层更超胜。

思维讨论

外道对于二谛的见解与内道有何关键性的不同?

提示:外道与内道之间,主要是从存不存在这一概念进行区分的。(源自《讲记》)

 

(一)有部与经部

1-1)二谛的安立

其中有实二宗内部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实际上均是如此承认的:经过摧毁与分析可以抛弃执著之心的粗大诸法为世俗谛;而无法舍弃的无分刹那心识与无分微尘无情法在胜义中必然是存在的。

 

重难点分析

1、有实二宗均承许:对于某一法,经过分析以后,把粗大的法完全抛弃而再不能趋入的,叫做胜义谛;还能趋入的,则称为世俗谛。或者说瓶子,用铁锤将它摧毁时,还能摧毁的叫做世俗谛;实在不能摧毁,已经到了最小的微尘,就叫做胜义谛。

2无法舍弃的无分刹那心识与无分微尘无情法,从时间角度称为无分刹那,从外境角度则是无分微尘。

3、经部和有部在很多观点上不尽相同,比如,在抉择灭这一问题上,有部宗认为抉择灭是实有的,而经部宗并不承许抉择灭实有;在见外境的这一问题上,有部宗认为是以根来见外境,经部宗认为是以识来见外境;对于相应行等,有部、经部之间也存在着实有和非实有的差别。

教证

《俱舍论·第六分别圣道品》中云:毁彼以慧析他法,则心识不趋入彼,犹如瓶水为世俗,除此具有为胜义。

 

1-2)承许二微的理由

他们觉得:假设无分刹那心识与无分微尘也不存在,那么所有的这些粗大无情物与心识显然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这样一来,如是显现的万法也就不合情理了,如同无有毛线的氆氇一般。

 

重难点分析

有部和经部认为:无分刹那的心识应该存在,如果这一无分心识不存在,一切粗大的分别念也就根本不可能建立;山王大地等万事万物的来源,应该是无分微尘,如果这一无分微尘不存在,就不可能形成世间粗大的物质。所谓的无分刹那和无分微尘如果不存在,就像空中鲜花一样,一切万法都会出现无因生的过失。

 

1-3)所许解脱之道

其实,有部与经部的论师们只不过是缘众多极微尘与刹那心识聚集、刹那生灭自性的此近取五蕴而想当然地认为是我而已,认为除此之外的我(指外道所许之我)不可得,由于这(指外道的我)与他们自诩的我(指五蕴之我)之法相不符合,因而与它绝非一体。所以,他们认定(外道所许的)具有恒常、唯一、自在等特征的我实属子虚乌有。

(从胜义的角度来说,)此宗承许以我而空的所有最极微尘与最极微识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而且极微尘也是刹那性,并认为通过修人无我的正道便可使以坏聚见为根本的轮回烦恼荡尽无余,依此脱离三界轮回,无取而证得涅槃果位。

 

重难点分析

1、按照麦彭仁波切的观点来讲,小乘最有力的论典就是《俱舍论》,依靠它来修持,必定会获得阿罗汉果位。实际上,按照小乘《俱舍论》有关人无我的道理进行修持,最后可以断除坏聚见。也就是说,可以从根本上断除《入中论》所说的我和我所的萨迦耶见,如果已经断除了萨迦耶见,那么转生于轮回的所有烦恼也会随之断除。

2、《俱舍论》中也讲,萨迦耶见是轮回的根本、一切烦恼的根本。对此,《俱舍论自释》以及各大讲义都引用了很多教证加以说明。既然萨迦耶见已经断除,获得有余罗汉和无余罗汉的声闻乘果位也是无需丝毫怀疑的。

3、坏聚见,印度梵语叫做萨迦耶见,也即对自己五蕴执著的我见。

4、关于证悟人无我的阿罗汉是否存在,宁玛派、格鲁派和萨迦派各自有不同的一些观点。有兴趣者可参阅麦彭仁波切《定解宝灯论》或者其他相关论典。

 

思维讨论

有部和经部是如何破斥外道所承许的常有自在的存在的观点的呢?

提示:外道承许的是常有的、自在的、独立的、享受万事万物的,它是一切万法的根本,或一切万法的创造者,这种绝对不可能存在。

有部和经部认为:在未经观察的情况下,众多微尘和刹那心识积聚的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被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是。依靠理证智慧详详细细分析时,所谓的五蕴只不过是许许多多的微尘和刹那心识的积聚,是具有毁灭性的一种法,依靠此五蕴积聚的根本不可能存在,而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则是存在的。

在小乘《阿含经》或其他经典中都是如此承许的: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应该存在,而所谓的,在还未证悟无我之前,每个众生不可避免地对五蕴假合执著为,但以智慧进行剖析时,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源自《讲记》)

 

1-4)如何诠解无实空性等经文

这些有实宗论师在讲述无实空性等经文时,则一概解释成微量或鲜少之义等。他们讲解说:一切有实法是下劣的,故而称无实(意为以下劣加否定词,其实还是不空的),因为在现阶段此等均是无稳固性可言的缘故。或者说,由于一切有实法中多数无有实质(意为经中是就大多数而言的),因此说是无实,其原因是前际已经过去、后际尚未产生。

 

重难点分析

小乘对于个别宣说空性法门的经典并不否认,但对宣说无实、空性法门的《心经》等《般若经》进行解释时,并不承认一切万法皆为空性,因为他们认为最细微的微尘和最细微的心识应该实有存在。

思维讨论

对于佛经中一切万法皆为空性一切万法皆为无实等词句,有实宗论师如何解释?

提示:对《般若经》所说一切万法皆空一切万法无实等词句,他们解释为:一切万法当中,实有的量非常微薄或者实有的数量非常鲜少。

对于微量,有部宗论师讲解说:因为有实法本体是下劣的,是刹那刹那改变的,以低微加上否定词,因此称之为无实。比如力气很小的人,人们会说:这个人没有力气。所以,万法的本体并不是全部为空性,只不过有实法的含量很少,故而称之为空性、无实。

对于鲜少,经部宗论师讲解说:很多经典中说,一切有实法大多数是没有实质的。因为过去的法已经灭尽、未来的法还未产生,现在的法并不是很多,而是很少很少,因此承许为鲜少。(源自《讲记》)

 

 

(二)唯识宗

2-1)二谛的安立

唯识宗:这一宗派认为,无而显现的能取所取是遍计所执法,为世俗谛;而能取所取之现基——最究竟的自明自知依他起心识,则是以外境所取与执著它的能取来空的,是圆成实,也就是胜义谛。

 

重难点分析

1、此处的唯识宗,主要指随理唯识。唯识分为随教行派与随理行派两种。随教唯识主要随行无著菩萨的观点;随理唯识者主要随行陈那论师与法称论师的观点,又有真相唯识与假相唯识之分。本论下文对此还有广说。

2、唯识宗最主要的观点可以包括在三大法——遍计法、依他起、圆成实当中,依靠这三种法,可以涵盖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

3、能取所取所摄的一切法,就像外面的毛发一般显而无有自性(即虽然显现,但真正去观察时,没有一丝一毫的自性),这就是遍计法,也叫做世俗谛。所谓的遍计法在依他起上根本不存在,从不存在的这一角度叫做圆成实,也叫做胜义谛。

4、一切显现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心——自明自知的阿赖耶识,也叫做依他起。关于依他起属于胜义还是世俗,将在下面(2-4)进行回答。

 

2-2)承许实有心识之理由

他们认为:如果作为轮涅所有现分之现基的这一心识也不存在,那就成了空中鲜花一样,为此说唯识是胜义谛。对于心识以外异体的无情法,他们依据遮破微尘的理证等予以推翻,由此证明外境不成立。

 

重难点分析

1、唯识宗认为:自明自知的心识就是依他起,它是一切万法显现的根本因,也就是所谓的胜义谛,从最究竟来讲,这个因必须存在。

2、唯识宗认为:除心识以外的微尘以及万事万物都是不存在的。这一点,他们是依靠遮破微尘的理证进行推理的。《释量论》和《中观庄严论》当中,都讲到了唯识宗最强有力的一个理证,就是对六种微尘进行观察的推理。因明中讲到的显现理、俱缘理等等推理,也可以推翻所谓的外境存在这一观点。本论下文对此会有广说。

思维讨论

为什么说除中观应成派的观点以外,其他中观自续派、唯识宗、经部宗、有部宗以及世间上各宗各派的外道观点都不合理呢?

提示:因为他们认为,万法显现时一定要有一个法作为现基,如果这一现基不存在,任何法都将无法显现。这种观点,就是中观应成派的所破对境,将中观应成派称为显宗至高无上的宗派的原因也在于此。(源自《讲记》)

 

2-3)答疑解惑

有人不免产生这样的想法:那么,高山围墙、住宅房屋等真实不虚、不可否认而显现的这一切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重难点分析

对于唯识宗认为除心识以外的微尘以及万事万物都是不存在的观点,有些人提出疑问:我们亲眼见到的高山、围墙、柱子、水瓶、胡萝卜等等,究竟存不存在呢?既然你们唯识宗承认一切都是心造的,我吃胡萝卜的时候是不是心吃心?外面无情法的这些现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一切的一切在外界根本不存在无情法的自性,然而在迷乱者前却现似存在,犹如迷梦中的现相一般。如此显现的原因也在于,明觉本体的心识本来犹如无垢宝珠一般,却被清净不清净的各种习气涂料染得面目全非,致使心识显出这样那样的行相,这就叫做依他起心识,与缘起的含义相类似。

 

重难点分析

1、唯识宗的观点:万事万物的一切显现全部是迷乱心的自现而已,根本不可能存在单独的外境。在迷乱者前现似存在的外境,可以用迷梦中的现象类比:做梦的时候,外面有山,有胡萝卜、白萝卜……有些人做梦的时候在吃牛肉。但正在做梦的时候,所谓的牛肉是否在外境上真实存在呢?根本不存在。但是,对于正在做梦的人而言,外境是无欺存在的。

2、依他起的本体原本像宝珠一样清净无垢,但是这样的宝珠,有些被清净的染料染上了,有些则被不清净的染料染污了。比如,有些人对清净的习气串习以后,会显现极乐世界、铜色吉祥山、诸佛菩萨等等;而以不清净的习气染污串习以后,现在的娑婆世界,包括地狱、饿鬼的世界,全部都可以显现。

3、按照因明观点,外面的一切迷乱显现,只不过是习气比较稳固而已。在这样的稳固习气面前,外境的的确确牢固存在。但真正来讲,所谓的外境根本不存在。

教证

《量理宝藏论》云:现外境乃识本身,此者显现外无有,习气坚固不坚固,能立真实与虚妄。

思维讨论

为什么说依他起心识与缘起的含义相类似?

提示:清净的因缘具足时,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也是可以现见的;不清净的因缘聚合时,所有不清净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也是可以现见的。中观宗所承认的缘起,与唯识宗所承认的依他起基本相同。(源自《讲记》)

 

如同长久串习贪欲、恐怖、不净观等一样,以无始时来久经熏染的习气作为缘,造成心识显现为身体、受用、住处等千状万态的事物,然而愚痴凡夫全然不知这实际上就是自心的本性,反而认为外境在那边,内心在这边,所取能取各自分开、互相隔离、真实成立,其实这并非事物的本相,完全是一种遍计妄执或错乱幻觉,好似不了知梦中的大象为自现而执为外界真正的大象一样。

 

重难点分析

1、人们所见到的万事万物并不是事物的本相,只不过是心的一种错觉、幻相而已。由于众生长久以来对实执进行串习,不仅器世界的山河大地等可以现前,而且有情世界的身体等也可以显现。此处用了三种比喻(长久串习贪欲、恐怖、不净观)来说明,以无始以来久经熏染的习气作为缘,最后心识也会显现身体、各种各样的房屋、瓶子、受用等。

2、串习贪欲的相续中始终贪著一些人或财物,如果整天这样观想,那么,这个人会在他的梦中出现;继续观想下去,有时会感觉真正的人已经出现了。有些人精神错乱时,感觉这个人真的已经来到自己面前,这就是过分串习贪欲而显现的外境。

3、有些人对外界的人或事物一直特别害怕,始终感到恐慌不安,认为自己面前出现了毒蛇或怨敌等恐怖外境,每天都这样观想。最后,梦中确实显现了自己的怨敌。再继续串习下去的话,即使白天,自己根本不愿意见到的怨敌也会出现。这也是串习过多的一种表现。

4、小乘对治贪欲的一种观想——不净观,比如整天观想三十六种不净物、观想白骨,最后看见人的时候,马上会把这个人看成骨架,有这种情况。

公案

1、从前,龙猛菩萨的弟子观想自己的头上有角,最后,角真的出现了,不仅自己可以摸得到,而且别人也能看得到。他自己从山洞里出来的时候也非常困难。后来,龙猛菩萨又让他观想这个角不存在,如是观想之后,角真的消失了。(源自《讲记》)

2、佛经中也曾记载:鹿野苑有一位老妇女,她把自己的身体观想为老虎,最后她真的变成了老虎,把整个城市的人全都吓跑了。(源自《讲记》)

3、从前,米拉日巴尊者住在穷隆穹县时,有一次出门去拾柴,回来时刚进山洞,他发现五个丑角鬼,瞪着碗大的眼睛,在他的洞中。一个丑角鬼坐在他床上讲法,另两个坐在下面听法,一个在旁边伺候,还有一个则在随意翻阅他的经书。……米拉日巴发觉它们是魔的化身,马上祈祷上师、观想忿怒本尊,持诵猛咒,但起不到作用;然后又观大悲心,讲因果法门,仍不能赶走它们。

尊者暗想:上师玛尔巴曾传授我:轮涅诸法的一切显现,全部是心的幻化,而心的本体也是空性光明。若将魔障执为实有,肯定起不到什么作用。于是他安住在鬼神为自心显现的定解中,唱了一首大手印道歌,然后径直走入山洞。

这个时候,五个丑角鬼非常害怕,眼睛骨碌碌地东张西望,找寻逃处。慌乱中四个妖魔消融于一个主魔身中,这个主魔变成一股旋风,当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源自《前行广释》)

思维讨论

作为凡夫,应该如何对治自己对外境的贪执?

提示:凡夫众生不可能马上理解柱子不存在,柱子是自己的心其中的甚深含义,但从道理上应该知道:外境的柱子与梦中的柱子没有任何差别。以此类推:外境所现的万事万物只不过是心的一种幻觉,根本不可能真实存在。然而,人们根本没有通达这一点,由此对外境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执著。

因此,首先从理论上了知这一道理,然后再逐渐逐渐串习,自己对外境的贪执就会渐渐消失。(源自《讲记》)

 

如是二取正在显现时,依他起心识的究竟本相不会超离自明自知,仅此一点从二无我的反体而言已完全探究到了真正圆成实本相的堂奥。如果详细分析心识显现形形色色万物的道理,首先务必要从八识聚之理入手,方可弄得明明白白,为此当从无著菩萨的论著中了解有关八识聚的深入细致的论述。由此可见,如果对各论中所出现的有关依他起是胜义还是世俗的说法要点一窍不通,则势必会像巴瓦匝草一样心里杂乱无章、混成一片。

 

重难点分析

1、唯识宗认为,外境的一切万法都是心王和心所的显现。而心所包括在心王当中,心王则可分为八识聚——六识聚(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加上阿赖耶识、染污意识。也就是说,整个心识可以包括在八识聚当中,依靠八识聚的习气熏染,最后可以出现外境各种各样的一切现相。

2巴瓦匝草是藏文音译,《藏汉大辞典》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马兰草,还有就是菟丝草。菟丝草可能更好一些,《辞海》中说:菟丝草是千缠万绕之思绪的一种比喻。

 

2-4)依他起属于胜义还是世俗?

实际上,依他起如果从究竟实相意义这一立足点出发,则可归属于胜义的范畴;倘若从现相的角度来衡量,则可摄于世俗谛之中。这是关键的意义。唯识宗认为,即使断除了非心自性的一切客尘,然而自性光明的心识甚至在佛地也不会消失,而依旧作为显现刹土与(色)身的本基。

 

重难点分析

人我和法我或者能取所取在依他起的上面根本不存在,从这一究竟实相的角度来讲,依他起属于胜义谛的范畴。从现相的角度来衡量,心识的本体就像透明的水晶球一样清净无垢,但也可以显现各种不同的形象,从这一角度来讲,应该是世俗谛。

思维讨论

1、为什么唯识宗一再强调心识的光明应该存在?

提示:唯识宗认为:虽然已经断除了非心自性的所知障和烦恼障的客尘,但是心的自性光明,从凡夫地一直到佛地都不会转移,也根本不可能消失,依然是存在的。如果这种自明自知的心识不存在,成佛时,各种各样的刹土以及甚深的如海功德也就不可能显现,因为没有显现的来源。所以,唯识宗一再强调:心识的光明应该存在。(源自《讲记》)

2、密宗、中观、唯识所承许的自性光明是否相同?

提示:中观应成派或密宗当中根本不承许自性光明实有,而唯识宗承认从凡夫地到佛地之间的心识光明是实有的。(源自《讲记》)

 

2-5)如何安立二无我

唯识论师满以为自宗的二无我已经十分完美了,原因是他们已将以遍计法而空与无本性生等许为法无我。可是,当用中观理来观察分析时,就会发现,由于他们承认现基心识真实存在,因而并未彻底圆满法无我的体相,只是相近的法无我而已。

 

重难点分析

在整个万事万物当中,如果一法成实不空,就不可能将法无我抉择得非常圆满。因此,以中观理来抉择时,可以了知唯识宗的法无我抉择得并不是很圆满。如果见解上抉择得不圆满,所谓的证悟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2-6)所许解脱之道

这一宗派主张:只有通过兢兢业业地修持二资粮道才能成就转依五智本性的佛果。在世俗谛名言中,菩萨要心怀救度众生脱离苦难的大愿,披大盔甲,久经无数劫再三励力修行无量无边二资粮道,从而证得一切智智的果位,满足所化有情的心愿。然而,这并不是仅仅历经一生一世就能一蹴而就的,心相续的功德需要循序渐进,最终方可圆满具足一切智慧与功德。

 

重难点分析

1、从抉择见解的角度来讲,唯识宗的观点稍显不足(抉择胜义谛时,承认自明自知的心识成实存在);但从世俗名言角度而言,唯识宗对于五道十地的抉择,可以说是完美无缺、非常圆满。无著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对世俗谛中如何发心、如何积累资粮、怎样经过五道十地等广大的道理,讲得非常细致。之所以将唯识宗称为广大行派,其原因也在于此。

2、所谓的佛果,并不是仅仅在一生一世中就可以获得的,需要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不断增上所有功德,最后方能圆满成就无上佛果。这就是广大行派的特点。

思维讨论

既然声闻缘觉都有自己的解脱,唯识宗怎么会没有自宗的解脱呢?

提示:所谓的解脱并不相同。小乘只是人无我的解脱、阿罗汉的解脱。按照小乘自宗观点,可以成立经部和有部具有断除人我的阿罗汉果位。但从大乘观点来讲,所谓的解脱必须是获得佛果。而唯识宗的见解当中有一个自明自知的心识成实存在,如果这一点不空,在依他起实有这一基础上,想要获得佛果是根本不可能的。

《功德藏》认为:从见解的角度来讲,唯识宗连一地菩萨的见道都得不到。如果没有获得见道,不可能获得修道;如果没有获得修道,无学道更不可能得到。这样的话,又怎么可能获得佛果呢?(源自《讲记》)

 

2-7)作为名言真如的合理性及其美中不足之处

广大行派的这一宗旨合情合理,因此,必须以这样的名言安立方法奠定牢固的基础,再进一步拓宽广大的轨道。我们要明白,众所周知的无著菩萨所开创的广大行派是所有大乘不可或缺的一大关要。

 

重难点分析

1、无著菩萨所开创的广大行派,并非仅仅是唯识宗的教派,也不是世俗名言中范围很小的一种教派,中观应成派、中观自续派甚至包括密宗在内的所有修行人,都应该依靠无著菩萨的广大行派来修持。

2、宁玛巴的很多论师经常说:见解上应该跟随龙猛菩萨,行为上应该跟随无著菩萨。见解如果跟随龙猛菩萨,就可以圆满抉择释迦牟尼佛二转法轮的究竟奥义;行为如果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来行持,也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唯识宗的这一法理作为世俗名言的真如本义可以说是千真万确,但美中不足的是,此宗耽著自明心识的自性成实存在这一点实属所破。

 

重难点分析

耽著自明自知的依他起心识成实是唯识宗的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本论的所破。

 

(三)总结并依教证树立真正无垢的中观宗

 

3-1)总结

关于内外道对此二谛的各自观点以下行文中也稍有阐述。在此只不过是简单扼要地叙述了二谛的观点而已。

 

重难点分析

至此,已经阐述了外道以及内道声闻缘觉乘和唯识宗对二谛的观点。

慧浅多言有何用?如命诸根之本源,

彻证各宗深要慧,似天鹅于水取乳。

此为暂停偈

 

消文释义

智慧浅薄的人说得再多有什么用呢?根本抓不住重点。有智慧的人能抓住各种宗派的如命根般的甚深要义,对此彻底证悟并以这种智慧进行取舍,就像水和奶汁混合在一起时,天鹅依靠它自己的特殊能力可以将奶汁吸取出来一样。(源自《讲记》)

重难点分析

1、暂停偈是麦彭仁波切暂时休息时写的一个偈颂。

2、如命根是诸根之源一样,彻底通达各宗派的要义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学习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或者学习印度的各大论典,最关键的就是要了知其见修行果方面的要义。

 

3-2)内道有实宗的共同点

由上而观,内道佛教的这些宗派,根据智力的高低程度不同,证悟空性的范围也有大小的差距。虽说从越来越靠近二谛本相来看,的确呈现逐步向上的趋势,然而所有这些宗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均未能超越一个成实的现基,为此只能称得上是相似的空性。

重难点分析

以上所说的有部、经部、唯识等宗派,由于在智慧的高低上完全不同,导致趋入二谛真相的方式也不相同。但是,除中观应成派以外,其他所有宗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离不开一种实有的现基,这就是他们的错误,他们与中观应成派的差距也在于此。

 

3-3)依教证树立无垢中观宗

而本论在所知万法当中,自性成实的法一丝一毫也是不承认的,《月灯经》中云:诸法恒常自性空,诸佛子破所有法,一切世间尽本空,持相似空外道宗。依据诸如此类的教证中所说,足可树立起这样的中观宗。

消文释义

诸法恒常自性空,诸佛子破所有法,一切世间尽本空,持相似空外道宗。

诸佛菩萨所遮破的,就是诸法的实有存在。器世间和有情世间林林总总的一切法是恒常空的,我们应该通达此真正的胜义空性。外道也承认一些空性,但他们所承许的只是一种相似的空性,就像瓶子里没有水一样,根本不是真正的胜义空性。(源自《讲记》)

重难点分析

1、《中观庄严论》中从头至尾的所有内容,根本不承认一丝一毫的成实之法。

2、依据《中观庄严论》或《月灯经》所说的教证,可建立起真正无垢的中观派。

至此,本论已经阐述了外道以及内道声闻缘觉乘和唯识宗对二谛的观点。由于各宗派在智慧的高低上完全不同,导致趋入二谛真相的方式也不相同。

最后引用大恩上师在讲解《入菩萨行论》时的一段教言,帮助我们加深对各派不同见解的理解,并对下面将要学习的殊胜的瑜伽行中观宗轨生起欢喜和希求之心:

在平凡士中,没有学过宗派的人不如学过宗派的一些外道。比如山上放牦牛的牧童、田地里干活的农夫,没有接受过任何知识,一旦外道告诉他有神、有上帝,他们的心很容易被引诱,马上就改变了。所以说,外道邪派的见解,超胜于没有学过宗派的一般人。

平凡士中的外道与瑜伽士相比,就远远不如了。即便是小乘最低的有部宗,最起码也承认四法印——诸行无常、诸受是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完全可以遮破外道认为我存在、身体干净、万法实有等观点。譬如有部宗的《俱舍论》中说,诸法刹那变化,所以是无常的;我由众多部分组成,所以是不存在的……依靠这种方法,对外道的观点可以一一驳斥。当然,不仅仅是外道,在不知道十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世间人面前,有部宗的观点也是超胜的。

有部宗承认未来、现在、过去实有存在,无为法是成实法等,有许多自己独特的观点。但这类观点若用经部宗《俱舍论自释》等中的理论观察,也是无法成立。

小乘的有部和经部,最终皆承认无分微尘、无分刹那实有。但通过唯识宗世亲论师的六种微尘观察方法(随教唯识),或者《释量论》中的生似理来剖析(随理唯识),他们的观点根本无法立足。

然而唯识宗还承认成实的依他起心识。这个观点,以中观自续派和应成派的离一多因、金刚屑因等理论,完全是可以破除的。

佛教中有小乘和大乘,由于宗派的见解层层递进,上上的智慧胜过下下的智慧,所以大乘能遮破小乘的观点,我们应该学习大乘。大乘包括唯识宗和中观宗,而最究竟的就是中观应成派,它所承认的法,一点一滴也是没有的。就像《中论》所抉择的,轮回乃至涅槃之间的万法,没有一个是存在的。

编写师兄:定解G09

初审师兄:定解G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