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 《中观庄严论释》第40课

二、内容归摄

前面已经抉择了胜义中万法不存在、世俗中万法存在的道理。本节课继续“遣除于胜义之争论”和“遣除于世俗之争论”。(详见科判坐标)

(一)辩论无自性不成宗法等故所立与因之名言不容有

1、真实答辩

(1)对方观点:“一切万法(有法)无有自性(所立),离一与多故(因),犹如影像(比喻)”这一推理中,运用离一多因来证成万法无自性是多此一举的,因为有法已经不成立的缘故。但如果对能立的离一多因不提及,所谓的一切万法无有自性只是一个立宗而已,真正来讲根本不能成立,所以也不合理。如果说离一多因存在,所立也必定不成立,这样一来,一切万法应该成立了。

(2)答辩(颂词:“抛论所安立,分别有法已,智女愚者间,共称之诸法,所能立此法,无余真实成。”)

对此,中观宗回答说:我宗并非先承认一切万法无有,随后再运用理证。在最初对一切万法根本不作分析,完全抛开论典所安立的有法,而是将智者、女人、愚者等所有人共称之法作为有法,因此,上述推理中所说的能立所立,根本不存在不成立的过失。

2、否则不合理(颂词:“非尔事不成,此等如何答?”)

此处进一步回答:如果不是这样,一切的一切都将不能成立,所谓的推理、比喻、能立、所立等,对这些问题又该如何作答呢?肯定无法回答。

至此,“遣除于胜义之争论”科判学习圆满。

以下学习“遣除于世俗之争论”科判的内容。此科判分三:一、总说能立所立之安立合理;二、别说前后世因果缘起之安立合理;三、以赞叹远离常断而结尾。

(二)总说能立所立之安立合理

1、解释颂词(颂词:“我于显现性,实法未遮破,如此能所立,安立无错乱。”)

静命论师说:我对于现在名言中显现的有实法并未遮破,所以此处所安立的能立、所立不会有任何错乱,是非常合理的。

2、详细分析

(1)分析对方观点

对方对于所谓的“无自性”,理解成在名言中也否定一切法显现,认为眼耳鼻舌身的对境——色声香味触全部不存在,从而对能立、所立全部已经推翻了。

(2)辨析“不破显现”

此处所说的“不破显现”,是为了承认共现有法而宣说的。在说“不破显现”之时,并不是指瓶子等的自相永远不空,对除此之外存在的一个实有进行遮破,也不是要将空性理解成毫无显现之义。

空性与显现之间的关系是,一者无有则另一者不可能存在,一者存在另一者也必定存在。

(3)“不破显现”非常有必要

在名言中,如果连这一显现也已遮破,中观宗后得为主的名言和唯识宗的名言也就无法安立了,正因为显现和空性都是在同一个法上安立,才说不破显现,这就是自宗不共的观点。

(4)依此道理修行(中观四步境界)

中观四步境界分别为:空性、双运、离戏、等性。中观自续派作为度化渐次根基的宗派,在趋入无分别意义而确定中观之要义的道理时,可以分四步境界逐渐趋入。

麦彭仁波切在此宣讲了非常殊胜的甚深窍诀,首先破除对一切万法实有的执著,再对一切万法的实相进一步观察,通过这样的观察,所得妙慧或智慧的范围逐渐逐渐扩大,经过长期的努力修持,自相续中现空双运的境界自然会越来越广泛、深入。

下面(三)(四)(五)所说内容属于“别说前后世因果缘起之安立合理”科判,宣讲前世后世、业因果如何存在的道理。

(三)略说立宗

1、解释颂词(颂词:“故无始有续,执实无实等,同类之种子,以比量推断。”)

众生的相续从无始以来就是存在的,执著有实无实等全部有其同类的种子,这一点通过因明的比量可以推断。

2、略释此因之合理性

对于这样那样的无边显现,无有因不可能存在,唯有同类的种子才成立为各种各样的这一显现之因。人的前世后世可以通过这一点来观察。

(四)破非理观点

1、详细分析

(1)破非同类种子之因生(颂词:“此非以法力,以彼无有故。万法之自性,详细尽遮破”)

万事万物的一切现象只是了然呈现于心前的一种影像,或者于心中显现而已,除心中显现以外,外境上根本没有一个另行异体存在的法,想要依靠这种法的力量于心中呈现也就根本不可能,因为一切有实法根本不存在的缘故。有关有实法不存在的道理,前面已经分析。

(2)破无因生(颂词:“渐生故非客”)

一切万法全部以次第性而产生,因而不是无因而生。在无因的情况下突然产生,无论偶尔生还是次第生都不合理,因为必定会永远出现或永远不出现。

(3)破常因生(颂词:“非恒现非常”)

一切万法均为生灭之本性,而不是不灭不变恒常出现,是故绝非由一个恒常的因所生。

如果由恒常的因中产生,所谓的果永远也不可能消失。假设果消失,那因也就不合理。

2、总结

所有万法不可能无因而显现,也不可能依靠外境的力量产生,大自在等因也根本无法成为万法的因。所有万法都是依靠自己同类的因而产生,是由存在于心中的习气界完全成熟所导致的。

(五)建立合理观点

1、建立前世

(1)解释颂词(“串习如意故,初由自类生。”)

就如同我们的意识一样,通过无始以来的串习,可以产生各样各样的显现,而在最初的时候,它也是依靠自己的同类因产生,并不是从其他的一个事物中产生的。

(2)详细分析“串习如意故”

串习任何事物无不是随着串习的力量而在后来现为明显不明显的情形,就像学习读诵等一样。正如具有贪欲者在屡屡作意对境的美女、懦夫反复作意蛇等可怕的事物,依靠一再串习的力量结果在他们前面他们所想的对境似乎真的了然呈现了一样,修禅、不净观等心的一切流转无不与之相同。

(3)详细分析“初由自类生”

众生的心以外不可能有其他法成为心的因。依靠这种理由,前际无始这一点可以成立,因为众生刚刚出生时的心是以前面中阴身的心作为因,中阴身则以前世的心作为因……一直往上推,从无始以来,众生就在轮回当中流转。

2、建立后世

如果未能断除贪心和我执,我和我所执的烦恼习气与最后的死心相连,必定会产生后世之心。因为因缘具足时,果一定会产生,就像前面所观察的前际无始的推理一样。

3、总结安立名言合理

上述所说的,不管前世后世还是业因果的关系,在名言中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按照瑜伽行中观派静命论师的观点来安立名言,也是以事势理可以成立的。

4、以要点旁破有部宗

依靠在名言中存在、胜义中不存在这种分开二谛的方式进行抉择,可以遣除其观点。

至此,“别说前后世因果缘起之安立合理”科判的内容学习圆满。

(六)以赞叹远离常断而结尾

1、解释颂词(“故诸常断见,此论悉远离,灭尽及随生,如种芽茎等。”)

依靠这部《中观庄严论》,已经将所有外道承认的常见和断见全部远离了。为什么呢?因为因灭尽以后果随之产生,就像青稞的种子和青稞的苗芽一样。

2、详细如何远离三种常断见

此处分析了粗大的常断见、观待空性的常断见和细微的常断见。

3、总结

遣除粗边、细边、极细边的前前见解是后后见解的基础。当离戏达到究竟之后,即是符合至高无上之实相的见解。

在学习笔记中,《中观庄严论释》中的文字用


来标识。

《中观庄严颂》原文文字用红色加粗字体标识。

【注:本学习笔记依据索达吉堪布于喇荣五明佛学院传讲的内容(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讲记》)Chapter 109、Chapter 110、Chapter 111、Chapter 112和Chapter 113中的内容,有兴趣可点击文章底部的原文链接阅读。】

三、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己二(广说彼义)分二:一、遣除于胜义之争论;二、遣除于世俗之争论。

首先学习“遣除于胜义之争论”科判的内容。

庚一(遣除于胜义之争论)分二:一、远离四边之胜义中无有承认之理;二、遣除于彼之争论。

辛二(遣除于彼之争论)分三:一、辩论自性若是空性则成众生皆现量通达;二、辩论若空而不现则成谁亦不证悟故因无义;三、辩论无自性不成宗法等故所立与因之名言不容有。

本节课遣除第三个疑问。

(一)辩论无自性不成宗法等故所立与因之名言不容有

壬三(辩论无自性不成宗法等故所立与因之名言不容有)分二:一、真实答辩;二、否则不合理。

(1-1)真实答辩

癸一、真实答辩:

抛论所安立,分别有法已,

智女愚者间,共称之诸法,

所能立此法,无余真实成。


消文释义

1、中观宗通过自续因推理:自他所承认的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离一与多故,犹如影像。这时,对方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中观派既然承认一切万法不成立,能立也就不成立;如果能立不成立,所立也不可能成立。这样一来,整个三相推理就不合理了。

2、对此,中观宗回答说:我宗并非先承认一切万法无有,随后再运用理证。在最初对一切万法根本不作分析,完全抛开论典所安立的有法,而是将智者、女人、愚者等所有人共称之法作为有法,因此,上述推理中所说的能立所立,根本不存在不成立的过失。


(1-1-1)对方观点

如果对方认为:那么,你们承认万法无自性而一口咬定说无有,如果事实真是那样,则运用建立它的因也成了画蛇添足,因为有法不成立等之故。假设认为不说能立的因,则仅仅是立宗而已,实际并不成立。如果说出因,那么由于因存在而导致万法不成无自性,如此一来就会矛盾重重。


重难点分析

1、对方认为:中观派既然一口咬定一切万法无有自性,那么,前面所说“一切万法(有法)无有自性(所立),离一与多故(因),犹如影像(比喻)”这一推理中,所谓的运用离一多因来证成万法无自性就成多此一举了,因为有法已经不成立的缘故。但如果对能立的离一多因不提及,所谓的一切万法无有自性只是一个立宗而已,真正来讲根本不能成立,所以也不合理。如果说离一多因存在,所立也必定不成立,这样一来,一切万法应该成立了。

2、归纳起来,在三相推理中,有时候立宗不成立,有时候因不成立,有时候比喻不成立。在这里,对方认为:中观宗说一切万法无有自性,这时再运用离一多因来证成,则说明一切万法已经存在;如果不运用,说一切万法无有自性也就无有任何理由。所以,中观派的观点实在不合理。对方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1-2)答辩

(1-1-2-1)解释颂词

这样的辩论实在浮浅,如是所安立的所立有法,其实是指开宗派典中所安立或所提到的分别有法,也就是说并不将这其中的有法定为欲知物,而是将者、平凡的人以及愚者共现共称的一切万法确定为有法,立与能立之因的名言无余无有妨害而真实成立。


重难点分析

1、中观派站在自宗观点来说:这种辩论实在很浮浅,其实是你们对基本的推理方式尚未通达,才出现了这种十分荒谬的辩论,实际无有任何意义。

2、各个宗派所承认的一切万法并不相同,比如外道承认一切法实有,而在佛教中,小乘认为极微存在、唯识宗认为明心之法存在……如果将各宗派所承认之法作为此处所说的有法则非常困难。因此,上述推理中所安立的有法,并不是将这其中的任何一种法定为欲知物。这里所说的欲知物,所谓的“一切万法”是将智者、平凡的女人以及愚者之间共现共称的一切万法作为有法。所以说,“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离一与多故”,所立能立的一切名言,在无有任何妨害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成立。


(1-1-2-2)详细分析

如果将论著的不同观点所提及的有法作为辩论的焦点,则由于共现的有法不成,而导致所有因不能证实有法。如此一来,具有所立与能立二法的比喻也不可能存在,故而所有因均成泯灭。


重难点分析

如果将各个宗派、论典所说的不同观点作为有法,并将此作为辩论焦点,则由于共现的有法无法成立,必定导致所有因都无法对这一有法作出完整的结论,如此一来,辩论双方共同所承认的比喻——无论同品喻还是异品喻,都不可能例举出来,到最后,所有的推理依据也就不复存在了。


假设论典中所提出的分别观点完全一致,那么还有什么可辩论的呢?辩论也将不复存在了。如果明明观点一致仍旧辩论不休,就成了不顾自宗一网打尽的结局。


重难点分析

在辩论之前,首先需要设定一个欲知物,比如我认为这个瓶子是有为法,刹那无常之故;对方不承认这个瓶子是有为法,由于双方还没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将它作为我们共同的辩论焦点,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双方都承认这个瓶子是有为法,大家的观点已经一致却还争论不休的话,最后必定出现不顾自宗一网打尽的结局,这样没有任何意义。


(1-2)否则不合理

癸二、否则不合理:

非尔事不成,此等如何答?


消文释义

如果不是这样,一切的一切都将不能成立,所谓的推理、比喻、能立、所立等,对这些问题又该如何作答呢?肯定无法回答。


(1-2-1)解释颂词

未鉴别万法存在、不存在的不同观点,而将显现许的欲知法认定为有法,如若不然,你们对“推理的不成立”“比喻不成立”此等问题将如何给予复?根本无法予以答复。


重难点分析

对于万法存在、不存在的不同观点未作鉴别,只是将显现许的欲知法认定为有法。比如:暂时不提柱子存在、还是不存在,单单将眼前见到的“柱子”作为有法进行辩论,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不是这样, 比如中观宗说“一切万法是无常的,刹那性的缘故”,外道根本不承认刹那性,因此说不成立。由于未安立一个共同所现的欲知物,对方对于我们所说的因和比喻都不承认,这样一来,对这一切问题也就无法作出回答了。


(1-2-2)详细分析

比如,佛教徒在外道徒面前,运用“声音〖有法〗,是无常〖立宗〗,万法存在之故〖因〗”或者“山上〖有法〗,有火〖立宗〗,有烟之故〖因〗”的推理时,如果将外道论典中所提及的分别有法认定为有法,那么他们必然认定为“山上”指的是有支的山,“声音”是指虚空之功德的声音,这种情况不可能存在,因而有法事物不成。由于有法不成,依赖它的因也不可能立足,如同兔角的花纹一样。结果与有法同品的比喻也不可能存在,最终所推断的有法与作为推理的依据或能立的所有因都将不成立。


重难点分析

1、佛教徒在外道徒面前,运用“声音(有法),是无常(所立),万法存在之故(因)”这一推理。这一推理在佛教徒面前可以成立,因为一切法只要存在,就会有一种毁灭的过程,这是一种自性因。外道由于认为色声香味触是五大的功德,对所说的“声音”也会承许为虚空之功德的声音。或者,如果在推理“喇荣的山上(有法),有火(所立),有烟之故(因)”中,将外道论典所提及的分别有法认定为有法,他们必定会说:所谓的“山上”是指有支的山。外道对于平时共称的山并不承认,而是说有支的山,这是他们自宗所安立的一种观点。

3、这样一来,佛教徒以自宗论典进行理解,外道也完全按照自己所承许的观点进行理解,最终双方都不可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因为外道所承许的“有支的山”与“虚空之功德的声音”并不存在,因而有法不能成立。既然有法不成立,依赖它的因也就不可能立足,如同兔角不存在则兔角上的花纹也不可能存在一样。结果,与有法同品的比喻也不可能存在。到最后,所推断的有法与作为推理依据或能立的所有因都将不成立。


对于共现的事物与对它的执著方式细致分析而建立名言时,如果像对上述的定解与增益的对境所作的分析那样,自可掌握理证的核心。


重难点分析

所以,切记不要以各自论典所承认的法作为有法,而是对于共现的事物与对它的执著方式进行细致分析,并以此建立名言,对上述定解与增益的对境从本体、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自然会通达理证的核心。比如声音,外道认为声音是虚空的功德,佛教认为“声音是无常法,存在之故”。那么,二者所执著声音的对境是不是一体呢?从耽著境来讲,外道与佛教所缘的都是这一声音,可以说为一体。但从执著方式上,外道认为声音常有,佛教承许为无常,在这一点上出现了非理与合理的差别,因此不能说为一体。或者,从同时产生还是非同时产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很容易明白其中所说的真正意义。实际上,只要掌握上述所说的三相推理,一切理证也就比较简单,否则可能会稍微难懂一点。

至此,“遣除于胜义之争论”科判学习圆满。下面学习“遣除于世俗之争论”科判。

庚二(遣除于世俗之争论)分三:一、总说能立所立之安立合理;二、别说前后世因果缘起之安立合理;三、以赞叹远离常断而结尾。

(二)总说能立所立之安立合理

辛一、总说能立所立之安立合理:

我于显现性,实法未遮破,

如此能所立,安立无错乱。


消文释义

静命论师说:我对于现在名言中显现的有实法并未遮破,所以此处所安立的能立、所立不会有任何错乱,是非常合理的。


(2-1)解释颂词

智者至愚者之间的一切众生共同耳闻目睹等具有显现性质依缘而起的有实法加以遮破。对此,如果依靠妙慧与智慧进行分析,则如芭蕉树一样毫无实质可现,因此否认在胜义中成立。


重难点分析

1、依靠凡夫妙慧和圣者的智慧进行分析,万事万物的所有法,从胜义角度全部如同芭蕉树一样无有丝毫实质,所以在胜义中,无论中观自续派还是中观应成派都承认为无有。

2、中观派在抉择的过程中,对于显现法不会遮破。寂天菩萨《入行论·智慧品》和《中论》当中都说,中观派是在胜义中遮破一切万法,对于世俗中从智者到愚者之间一切众生共同耳闻目睹等缘起显现的有实法,并未加以遮破。


由于未破显现的事物,如此一来,能遣除对有实法的颠倒增益,并且其无倒立的比量之因、依此因所立或所推断的安立不存在些许错乱、成为混乱的过失,为此无自性才得以成立。


重难点分析

由于中观派并未遮破名言中显现的事物,对于将不净执为净、痛苦执为快乐等很多颠倒增益全部可以推翻,并且,这一切能立、所立根本不存在错乱的过失,全部如同莲花花瓣一样了了分明。因此,中观自续派、应成派所承许的“一切法在胜义中无有自性”,这一点完全可以成立。


(2-2)详细分析

(2-2-1)分析对方观点

而反方的观点(此偈颂中)已间接体现,所以无需再宣说。其实,对方就是指将所谓的“无自性”理解成对此显现也予以否定的含义进而认为能立与所立的一切安立都不合理之人。


重难点分析

颂词中虽然并未直接宣说对方的观点,但已经间接体现出来了。对方对于所谓的“无自性”,理解成在名言中也否定一切法显现,认为眼耳鼻舌身的对境——色声香味触全部不存在,从而对能立、所立全部已经推翻了。


上师开示

我们以前也说过:现在有一部分人,《金刚经》《心经》中说眼耳鼻舌身不存在,如果眼睛不存在、鼻子不存在,那我怎么办哪?《心经》说的不合理啊……。这种人认为,一切万法空,显现许的法已经不存在了,这样一来,因果也不存在、前世后世也不存在……这种具有邪见的人就是此处颂词中所说的对方。


(2-2-2)辨析“不破显现”

这里与总的一切中观是一致的,在说“不破显现”之时,千万不要理解成自性不空的显现另外存在。譬如,水月正在显现即是空性,而抛开显现后另外一个空性是绝不存在的。同样,空性也不需要理解成毫无显现之义,假设连显现也不存在,则它的空性也杳无踪影。


重难点分析

本论此处所说的与其他中观论典的观点完全一致。在说“不破显现”之时,大家一定要理解,并不是指瓶子的自相或者柱子的自相永远不空,对除此之外存在的一个实有进行遮破。譬如,水月当下显现的本体即是空性,抛开显现之后绝对不可能另外存在一个空性。同样,也不要将空性理解成毫无显现之义,如果连显现也不存在,那它的空性也就杳无踪影了。


因而,空性与显现二者相互之间一者无有,则另一者不可能存在,一者存在,另一者必定存在。存在的方式既不是像黑白线搓在一起那样各自分开存在,也不是像排除一者后另一者才接踵而至那样轮番交替,而凡是空性决定为显现,凡是显现决定为空性。


重难点分析

1、空性与显现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者无有则另一者不可能存在,一者存在另一者也必定存在。比如说,瓶子是空性就必定有显现,有显现的话,其本体也必定是空性的。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也在于此。而二者存在的方式,既不是像黑白线搓在一起那样各自分开——空的时候不是现、现的时候不是空;也不是排除一者后另一者才出现——瓶子首先显现,被打烂后就变成空性了,或者对心的本性最初没有认识时不是空性,一旦认识之后已经成为空性。

2、在凡夫人相续中,暂时可以通过分别念轮番产生的方式进行修持,但实际上,凡是空性决定为显现,凡是显现决定为空性。

教证

《定解宝灯论》中云:“任何显现定空性,所有空性定显现,若现不空不可能,空亦不成不现故。”


如果对这两者永远无合无离的本相生起了即使千佛遮破也不退转的诚信,则证明对中观论典的闻思观察已臻究竟。从此以后,无论认真修行显密任何道,都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重难点分析

如果对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这一道理,并非人云亦云,而是通过中观正理的分析,自己真正抉择并产生了千佛来到面前也不退转的信心,说明对中观的闻思已经到达究竟了。一旦生起这种境界,从此以后,无论修行显宗密宗任何道,都已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思维讨论

在凡夫位是否可以生起中观现空无二的定解?

提示:按照麦彭仁波切的观点,这种境界,不一定要获得阿罗汉等圣者果位才可以,即使在凡夫位也可以生起。首先依靠龙猛菩萨、麦彭仁波切的教言进行修持,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定解在我们的相续中可以生起来。

以前有很多上师也是这样讲的,学习中观一段时间以后,不论你观察还是没有观察,中观的理念和正见始终都可以安住,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并不仅仅在文字上,而是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万事万物根本无有任何实质。到最后,对于里里外外的任何法都不会有太大的实执;对未通晓这一真理的众生,自然而然会生起强烈的大悲心,这就是闻思中观最好的一种结论。(源自《讲记》)


(2-2-3)“不破显现”非常有必要

这里所谓的“不破显现”只是为了承认共现有法而宣说的,


重难点分析

此处所说的“不破显现”,就是为了承认共现有法而宣说的。假设以宗派观点来安立,比如柱子,小乘认为它最后变成无分微尘、唯识宗认为是心的一种妙力显现、中观宗认为名言中也不存在等等,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由于未能达成共识,也就无法安立一个共同所见。或者从个人喜好来讲,对于我前面的茶杯,有些人觉得非常好、有些人觉得特别难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因此也就无法成立一个共同所现。但实际上,根本不必作这种分析,只是一个杯子放在这里,这就是共同所现的法,也叫做共现有法。


但如果有人刨根问底道:“为什么不破显现呢?”

这并不是仅仅为了辩论而承许的,而需要彻底理解成与自宗观点不相违才“不破显现”的含义。如果通达了这样的道理,那么甚至在名言中也极其便于承认。


重难点分析

1、因为显现和空性都是在同一个法上安立,才说不破显现,这就是自宗不共的观点。对于这一点应该如此理解,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中也是如此宣讲的,《中论释》以及《入中论释》中也都讲到:不破显现非常有必要。

2、通达共现有法不破这一道理,在承许名言时极其方便。不要说其他宗派,甚至从中观应成派来讲,名言中如幻如梦的显现应该存在,如果遮破了显现,也就很难安立名言了。


由于不依赖于各种宗派的浓厚执著,因此可无有妨害而趋入世间共称之理。如云:“不依浓厚执,名言极成立,若知诸名言,于论义不昧。”


消文释义

“不依浓厚执,名言极成立,若知诸名言,于论义不昧。”如果未依靠浓厚的宗派执著,所谓的名言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成立;如果了知各种名言,对各宗派或各大经论中所讲的内容也会很容易精通。

重难点分析

外道以及佛教小乘、唯识、中观自续派等各宗各派,都存在一种浓厚的执著,如果将此作为正量,也就不可能出现一种共识。所以,上述推理中所安立的有法,是不分任何宗派、完全抛开所有论典的说法,而将世间人们共称共现的法作为有法进行辩论的。


(2-2-4)依此道理修行(中观四步境界)

渐次趋入无分别的意义而确定中观之要义的道理(即中观的四步境界):


重难点分析

中观自续派作为度化渐次根基的宗派,在趋入无分别意义而确定中观之要义的道理时,可以分四步境界逐渐趋入。


(一)空性:初学者依靠离一多因等进行观察时,如果思维瓶子等了不可得的意义,则在未经观察的侧面存在,而一经观察则不存在,以思索这一实相的现空轮番方式显现空性境界。


重难点分析

第一步境界是空性:

1、所思维之法:初学者依靠离一多因等进行观察,思维瓶子等了不可得的意义。

2、思维之定解:在未经观察的侧面存在,而一经观察则不存在。

3、现出之境界:以思索这一实相的现空轮番方式显现空性境界。


上师开示

在初学者面前,首先就是抉择单空。现在很多法师讲经说法,口口声声都是一切万法皆空、五蕴皆空,这就是第一步境界。麦彭仁波切在本论前文也说过:将一切万法的显现抉择为空性不是很困难,但显现空性双运的境界对初学者来说的确很困难。对于这样一种单空,不要说佛教,甚至现在的很多物理学家、研究量子力学的知识分子,在对一切事物分析对比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出万法根本不存在的结论。因此,第一步空性境界比较容易。


(二)双运:当时,通过思维它的单空也不成立或者本为空性的同时即是显现的道理,从而对如水月般“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生起殊胜定解。尔时,现出缘起性空无违的境界或者称为通达现空双运。


重难点分析

1、第二步境界是双运:1)所思维之法:思维它的单空也不成立或者本为空性的同时即是显现的道理;2)思维之定解:对如水月般“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生起殊胜定解;3)现出之境界:现出缘起性空无违的境界或者称为通达现空双运。

2、就像水月一样,天月虽然在水月上丝毫也不存在,水月仍然可以显现。这就是现即是空、空即是现,对此生起不可退转的定解,并非随他人所说,而是自己内心真实生起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的定解。这时,了知缘起的显现和性空的空性二者丝毫也不相违,就可以称为通达现空双运。

思维讨论

此处所说的双运与平时所说的最后中观应成派圣者入根本慧定的双运存在什么差别?

提示:二者还是存在一定差别。此处所说的双运(首先将万法抉择为空性,然后空性与显现无二无别),是作为一个初学者通过智慧进行观察时,于其相续中次第次第产生的。

也就是说,首先将实有的执著逐渐观察抉择为空性,然后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空上。对单空的本体进行观察时,除瓶子等法的显现以外并不是另外存在一个单空,由此了知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的道理。这种境界,不一定要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才可以获得,初学者通过理证观察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源自《讲记》)


(三)离戏:彼时显现、空性这两者虽然在词句表达的方式中异体存在,但就本体而言丝毫也不可分割,对此无二无别的道理生起定解,破基显现与所破空性结合起来而执著的妄念自可消逝,现出远离破立而能自然安住的离戏相。


重难点分析

1、第三步境界——离戏:1)所思维之法:显现、空性这两者虽然在词句表达的方式中异体存在,但就本体而言丝毫也不可分割;2)思维之定解:对此无二无别的道理生起定解;3)现出之境界:破基显现与所破空性结合起来而执著的妄念自可消逝,现出远离破立而能自然安住的离戏相。

2、显现、空性二者,虽然从文字表达和分别念的角度分开存在,但从本体而言丝毫也不可分割。比如我们心中想瓶子的空性和瓶子的显现时,会分别出现两个总相概念,但真正去观察时,现和空无法分开。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水月正在显现的当下就是空性的。其中并不是说水月是显现的,除水月以外没有真正的天月,而是指天月在水月上根本不存在。同样,柱子显现的本体就是空性,此显现与空性只是从文字上分开而已,实际是不可分割、无二无别存在的。

3、对于基的显现必须从根本上遮破,将这一显现抉择空性之后,应该对显空无二无别的道理生起信心。这时,对此显现和空性二者结合起来,如同白绳和黑绳搓在一起的执著也会消于法界,从而现出远离破立、自然安住的离戏之相。


上师开示

这里所说的离戏与平时所说远离四边八戏的离戏也有一点差别。以柱子为例,柱子的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就是柱子的显现,这就是第二步境界时应该了知的。随后在第三步境界时,柱子的显现和空性全部消于法界,虽然如此,却仍然停留在柱子这一小小的范围当中。在第四步境界——等性时,便从柱子这一小范围中扩大开来,柱子也好、瓶子也好,在任何有法的本体上进行分析,所谓的现空双运并不是针对柱子、瓶子、人、牦牛等某一法。对于这些差别一定要分清楚。


(四)等性:对于这样的离戏长久串习,从而观待有法的法性各自分开的偏袒所缘之行境得以清净后,对诸法自性等性生起殊胜定解而趋至究竟。


重难点分析

1、第四步境界——等性:1)所思维之法:对于这样的离戏长久串习;2)思维之定解:从而观待有法的法性各自分开的偏袒所缘之行境得以清净后,对诸法自性等性生起殊胜定解;3)现出之境界:趋至究竟。

2、上述讲到离戏时仍然存在有法的偏袒执著,比如这是柱子的现空双运、这是瓶子的现空双运,每一个有法各自分开。平时我们讲虚空也是如此:瓶子里的虚空、口里的虚空……。而在讲到等性时,各自有法的所缘对境全部消失、得以清净。


上师开示

原来讲《中观四百论》的时候,哦巴活佛将此四步境界与《心经》对应说:色即是空是第一步境界,空即是色是第二步境界,色不异空是第三步境界,空不异色是第四步境界(藏文版本中这四句的顺序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与汉译版本不同)。总的来讲,大家一定要通达中观四步境界的意义。


如是空性、双运、离戏、等性即是中观的四步境界,依靠逐步修习前前而对后后之理生起定解。这些是极为关键的殊胜窍诀要点。


重难点分析

1、作为中观自续派的所化众生,如是空性、双运、离戏、等性的中观四步境界,在每个人的相续中必须逐步修习前前而对后后之理生起定解。如同读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时,在每个阶段的智慧完全不同一样,最初学习中观时将显现抉择为空性;之后,空性与显现无二无别;第三步除具有有法的偏执外,所谓现空无别的执著也已不存在;到最后,一切有法的耽执所缘境也全部消融于法界,就叫做等性。

2、由于中观应成派的所化众生是非常利根的缘故,可以直接通达中观的真实胜义、顿悟诸法的究竟本体,因此不需要经过上面所说的次第,所抉择的直接就是最高的空性境界。


上师开示

麦彭仁波切给诸位学习中观者,宣讲了非常殊胜的甚深窍诀。大家在平时观察的时候,首先破除对一切万法实有的执著,再对一切万法的实相进一步观察,通过这样的观察,所得妙慧或智慧的范围逐渐逐渐扩大,经过长期的努力修持,自相续中现空双运的境界自然会越来越广泛、深入。

比如刚开始对中观闻思的时候,首先对瓶子、柱子等一个一个观察,发现中观所讲的确实是对的,这些法就是空性的。但对尚未观察的法,认为它们仍然实有存在,又去观察才发现这个法也是不存在的、是离戏的。未加观察的时候这个法又会出现,于是又开始出现贪心、嗔心、痴心等烦恼。虽然如此,经过长期反复地修习,对万事万物除自心的妙力以外根本不可能存在这个道理就会逐渐生起定解。

辛二(别说前后世因果缘起之安立合理)分二:一、略说立宗;二、以理广证。


科判分析

本科判讲了前世后世、业因果如何存在的道理。这个问题在中观当中经常提及,从名言角度来讲,这是相当重要的。下面(三)(四)(五)中的内容都属于这一科判。

(三)略说立宗

壬一、略说立宗:

故无始有续,执实无实等,

同类之种子,以比量推断。


消文释义

众生的相续从无始以来就是存在的,执著有实无实等全部有其同类的种子,这一点通过因明的比量可以推断。


(3-1)解释颂词

如上所述,虽然有实法自性丝毫也不可能存在,但(三)有中形形色色的显现却不可泯灭而纷纷呈现。因此,对于无始以来的三之心相著有实无实、自他与本身同类的种子存在这一点,可以靠因进行比量推断


重难点分析

通过离一多因等中观的有关道理进行抉择,所有万法在胜义中不可能存在。但三有各种各样的显现、各种业力的感受,在众生面前纷然呈现,这一点无有任何欺惑而存在。对于形形色色的所有法,不管执著为有实还是执著为无实,一切执著的来源就是自相续中无始以来就存在的这个种子。比如,执著柱子为实有,正因为相续中存在执著实有的种子习气,才会出现这种执著。如果因不存在,就不可能产生这些问题。


如果以易懂的缀文法方式将(此颂重新)组合成(实无实等念,同类之种子,以比量推断,无始之相续。)来解释,即柱子、瓶子等有实法与虚空等无实法是显现各种各样分别念的因,各自同类分别念的种子或者习气一直跟随无始以来的相续而存在,这一点凭借理证可以推断。


重难点分析

由于翻译不同,若以缀文法(即声律学,小五明之一,主要论述诗句组合规律各梵文偈句轻重音组合规律)方式将此颂重新组合成:“实无实等念,同类之种子,以比量推断,无始之相续”,可以解释为:执著这是柱子、这是瓶子等有实法,以及认为这是虚空、这是石女儿等无实法,诸如此类各自同类分别念的种子或者习气,一直跟随无始以来的相续而存在,这一点凭借理证可以推断。

上述两种解释方法都可以,只是翻译不同。


(3-2)略释此因之合理性

也就是说,尽管在胜义中万法远离戏论,但有实法与无实法的戏论之想林林总总,以此完全染污了无有白法智慧之人的心,对于这样那样的无边显现,无因不可能存在,所以因需要存在,抛开各自同类的种子而以理无法证成其他因,是故唯有同类的种子才成立是各种各样的这一显现之因。


重难点分析

1、虽然在胜义中一切万法根本不存在,但从世俗来讲,林林总总、包罗万象的形象,已经玷染了可怜愚笨人的相续。在凡夫相续中,因为无始以来留存下来的种种习气,才产生了执著各种各样显现法的分别念。对于这样那样的无边显现,无有因不可能存在,而抛开各自同类的种子也根本无法证成其他因。如同青稞应该以青稞的种子来产生,不可能由稻子或麦子的种子来产生一样,唯有同类的种子才成立为各种各样的这一显现之因。人的前世后世成立可以通过这一点来观察。

2、《俱舍论》里说:对境现前、烦恼种子未断除、具足非理作意,随之烦恼就会产生。所以,相续中的种子已经全部烧光,就不可能再产生烦恼。正因为从无始以来就在心相续中有这些种子,依靠种种对境才会现前各式各样的烦恼。

教证

《俱舍论》中云:“由具尚未断随眠,境住非理之作意,此三因中生烦恼。”

壬二(以理广证)分二:一、破非理观点;二、建立合理观点。

(四)破非理观点

癸一、破非理观点:

此非以法力,以彼无有故。

万法之自性,详细尽遮破。


消文释义

世间上的任何一个法,尤其外境显现的一切法应该具有与它同类的因,此同类因并不是依靠其他任何有实法的力量而产生。为什么呢?有实法根本不存在的缘故。怎么不存在呢?万事万物自性就是不存在的,有关这方面的道理在前文已经详详细细地说明了。


渐生故非客,非恒现非常。


消文释义

那么,一切万法怎样产生呢?依靠自己各自的同类因,前前作为因后后渐次产生。这些法并非由常有的因中产生,因为它是偶尔性的,并非永远存在;也并不是非常有的其他因中产生,否则这一法就应该恒常不变了。所以,每一个法都应该从它自己的同类因中产生。


(4-1)详细分析

(4-1-1)破非同类种子之因生

此处分析颂词:“此非以法力,以彼无有故。万法之自性,详细尽遮破。”

如果有人想:这形形色色的显现,为什么不存在非同类之种子的其他因呢?


重难点分析

如果有人想:外面万事万物形形色色的显现,为什么一定要由同类因中产生?比如花朵的因产生花朵而不产生石头,柱子的因产生柱子而不产生瓶子等等,这些法难道不存在非同类的其他因吗?


之所以不存在其他因是由于,假设瓶子等一切有实法独立自主而成立,则依赖它分别这样那样的现象固然可以产生。但实际上分别或显现瓶子等的这种情况只是了然现于心中,而并不是依靠另行异体存在之有实量而呈现的,因为有实法本身不存在之故


重难点分析

正如本论按照唯识观点所抉择的名言那样,万事万物的一切现象只是了然呈现于心前的一种影像,或者于心中显现而已,除心中显现以外,外境上根本没有一个另行异体存在的法,想要依靠这种法的力量于心中呈现也就根本不可能,因为一切有实法根本不存在的缘故。


如果对方认为:这一理由〖因〗不成立。

答复:通过上述的理证已经对所知万法的自性地进行了全盘否定,你们为什么还说理由不成立呢?完全成立。一切有实法除了在自心前的这一现分以外独立自主是无法成立的,当然在真实义中,他们安立的显现也无有容身之地,就像无有印章的印纹一样。


重难点分析

1、关于有实法不存在的道理,前面通过运用离一多因的推理,已经详详细细地将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的万事万物全部抉择为空性、离一切戏论,无一遗漏,所有的法全部已经全盘否定了。

2、按照唯识宗的观点,在我们面前显现的各种外境,只是在心面前呈现而已,除此之外,外境当中不可能独立自主存在。当然在真实义中,所谓心前的显现也无有容身之地,就像无有印章的印纹一样,心和外境同样不存在,最后应该将一切法都抉择为不存在。但暂时可以说:外境所有的法不存在,其本体不存在的缘故。


如果有人想:那么,虽然有实法本不存在,但它是以无因而显现的还是依靠非有实法本身的一个其他因而显现的呢?


重难点分析

既然有实法不存在,那它到底是无因显现,还是依靠非有实法本身的其他因而显现的呢?对方又提出了这个疑问。


(4-1-2)破无因生

此处分析颂词“渐生故非客”。

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不是,由于这些显现是次第性产的缘,显然不是在无因的情况下突然间随随便便而生的。如果在无因的情况下突然而生,则无论是偶尔性生还是次第性生均不合理,因为必然成了恒常存在或恒常不存在的结局,关于这一点正如前文中所阐述的那样。


重难点分析

现在我们眼睛所见到的色法,或者耳朵所听到的声音等,这些包罗万象的一切万法,全部以次第性而产生,因而不可能无因而生。如果是无因而生,夏天不一定要有鲜花,或者冬天也应该有鲜花,无因产生的缘故。在无因的情况下突然产生,无论偶尔生还是次第生都不合理,因为必定会永远出现或永远不出现,关于这一点,正如前文所阐述的那样。


(4-1-3)破常因生

此处分析颂词“非恒现非常”。

如果又有人认为:瓶子等显现是由大自在天等其他因所造或者神我、识等常物所生又有什么相违之处呢?

有相违之处,因为无分别识与分别念前显现的形形色色的这些事物是刹那生灭的自性,而不是不灭不变常出,是故绝由一个恒的因所生。


重难点分析

分别念所执著的柱子、瓶子等法,或者在眼耳鼻舌身无分别五根识面前所显现的任何法,这些法均为生灭之本性,而不是不灭不变恒常出现。如果是所谓常有自在的我或者梵天作为因而产生的话,这些法就永远不会成为生灭之本性,如此就会有相违的过失。因为如果由恒常的因中产生,所谓的果永远也不可能消失。假设果消失,那因也就不合理,因为在因的反体上出现了存在和不存在两个阶段。


(4-2)总结

无分别识与分别念前各种各样、不可否认的显现许不可能无因而现。尽管因存在,但由外境有实法本身的力量或者有实法以外的因任何一者中产生都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是由存在于心中的习气界完全成熟所导致的,这一点依理极明显能予以证实。


重难点分析

1、无分别念面前也好、分别念面前也好,各种各样无欺显现的这些法,不可能无因而显现,绝对是依靠各自因缘而产生的。尽管存在一种因,这一因也不可能是外境的力量,正如我们这里所抉择的一样,任何万法全部抉择为心的本体,因此依靠外境的力量产生是绝对不可能的。一切法都是由自己的心来造作的,外境中独立自主存在之有实法的本体不可能成立。而除有实法以外,其他如大自在等因根本无法成为万法的因。

2、因此,是由存在于心中的习气界完全成熟所导致的。这就是此处中观瑜伽行派所抉择的观点,外境全部是自己心的一种幻现,全部是心的一种迷乱习气显现的。


上师开示

一切万法应该是心造的,而心也是以前前的同类因来产生后后。有关这些道理,大家在闻思的过程中应该经常思维:现在所有的显现是不是心呢?应该说是心的一种显现,就像梦中的外境一样。了知外境都是心以后,心是否存在它自己前前的刹那呢?应该存在,心依靠前前的习气逐渐流转而不断展现出来。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不能仅仅在口头上说说,一定要在自己内心再三思维,通过梦喻以及不净观的比喻来观察,尤其要以唯识宗的教言经常观修,长此下去,对于外境不存在的道理应该会很清楚。智悲光尊者在大圆满的教言中说:依靠无垢光尊者的加持,我今天才领悟了万法唯心的道理。所以,大家不要以为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定要经常祈祷上师加持,依靠自己的理论智慧,才能逐渐通达这些道理。


(五)建立合理观点

癸二、建立合理观点:

串习如意故,初由自类生。


消文释义

就如同我们的意识一样,通过无始以来的串习,可以产生各样各样的显现,而在最初的时候,它也是依靠自己的同类因产生,并不是从其他的一个事物中产生的。


(5-1)建立前世

(5-1-1)解释颂词

刚刚所说的原因可以表明,内外的各种显现均是由串习的习气所产生,同串习贪欲与恐怖之一样。因此,前后世存在也同样成立,如是刚刚出生的第一刹那的心也是由自己前面同的心所,这一点以此正理可以证实。


重难点分析

1、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里里外外所展现出来的万法,全部由心的习气中显现,就如同串习贪欲与恐怖之心一样,前后世存在也同样可以成立。

2、任何一个法都应该有它前面的一种因。《量理宝藏论》中运用火的微尘来比喻:火分子是依靠前面火的微尘分子来产生的。我们可以观察:世间的婴儿刚刚生下来的时候,他的心的来源是什么?应该是前面的中阴身。中阴身的心来源于什么呢?应该是他的前世。那前世的心又来源于什么呢……如此逐渐向前推,可以成立前世是存在的。

教证

《量理宝藏论》中云:“石及柴等非火因,火因本为火微尘。”

思维讨论

现在有些科学家,从人或者绵羊的身体中提取细胞,然后制造克隆人、克隆绵羊,他们认为这其中不具足父母不净种子的因,是由他们创造出来的。这样的说法合理吗?

提示:这样的说法不合理。无论绵羊还是人,细胞在结合的过程中,任何科学家都找不出无有中阴身趋入的依据。本来所谓的生并不是肉眼能够见到的,也不是分别念能够想象的,中阴身的趋入,唯一依靠瑜伽现量才能了知。但这些科学家是否具足瑜伽现量呢?

佛陀在经中已经明显讲过:中阴身遍满一切方所,只要因缘条件具足,任何地方都可以趋入。而且,众生通过胎卵湿化的方式都可以产生,并不是所有产生都需要父母的不净种子。所以,如果某位科学家认为人的前世不存在,一定要举出一个最合理的理由,如果真的能够举出来,并且确实非常有道理,我们不承认前世后世也是可以的。(源自《讲记》)


(5-1-2)详细分析“串习如意故”

依靠这种方式,足可证明具贪者后世也存在的事实。就拿今生来说,以往依靠接触对境少女的感受之心,足能引发在相续中存留习气的如今也追求接触同样对境的心。现在享受这样交媾的心能引发将来的贪心。同样,串习任何事物无不是随着串习的力量而在后来现为明显不明显的情形,就像学习读诵等一样。


重难点分析

1、依靠这样的理证,可以推出具有贪心者的后世肯定是存在的结论。比如阿罗汉或菩萨,以无我的智慧对治自相续的我执和贪执,最终全部得以断根,因此不可能有后世。但世间的具贪者,种子尚未烧毁之故,因缘具足时必定会生根发芽,因此,正因为往昔曾有接触少女的感受,在相续中留存了贪心的习气,依靠这种习气,无须任何人教就会希求这样的接触。因此,不论男人女人,对于对境的贪爱从无始以来就在相续中存在,即生因缘聚合便可以引发。

2、我们现在学习的任何知识,在后来的生活过程中有些特别明显、有些不太明显,实际都与习气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有些人背诵、学习经论非常费劲,这说明前世没有好好闻思的缘故。萨迦班智达也说:今生比较笨的人应该在即生中好好闻思,为什么呢?因为前世没有认真闻思,今生才会如此。今生好不容易具足了这么好的机会,再不好好闻思的话,来世会更愚笨的。

教证

《格言宝藏论》中云:“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身成愚者,因恐后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又云:“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

思维讨论

为什么说仅仅依靠贪心也可以推出人的前世后世存在的道理?

提示:众生肯定有前世,因为任何人都不必教,到了一定时候,他相续中的贪心就会自然而然增长,依靠这种不清净的心同样会引发未来的贪心。

不仅人如此,比如,牦牛刚生下来的时候,不需要其他众生来教,几分钟之后就可以慢慢站起来去寻找乳汁,这说明从无始以来就在轮回中做过众生,在它的心里具有这样一种意识。众生从无始以来在轮回中一直流转,在流转的过程中,对对境产生贪心的种子始终没有灭,一直留存在阿赖耶上面,一旦因缘具足就会起作用。(源自《讲记》)


上师开示

当然,引发贪心的问题还是存在一些差别。比如在今生中,不管转生为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将人作为对境产生贪心;如果是旁生,也会对自己同类的对境生起贪爱。这个原因是什么呢?自相续中具有贪心的习气,这是近取因;身体则有一定俱生缘的作用。比如一个人会对人产生贪心,但对其它旁生不一定产生贪心;这个人死后转生为牦牛,就不会对人生贪心,而是对同类对境的牦牛生贪心。


因而,正如具有贪欲者在屡屡作意对境的美女、懦夫反复作意蛇等可怕的事物,依靠一再串习的力量结果在他们前面他们所想的对境似乎真的了然呈现了一样,修禅、不净观等心的一切流转无不与之相同。


重难点分析

具有强烈贪心的人每天想着他的对境,到一定的时候,在他的幻觉中或者梦中可以出现这一对境,再继续想的话,甚至白天也会显现。有些懦夫每天担心会不会出现毒蛇,有时候毒蛇真的会在他面前出现。同样,修禅和修不净观等一切心的流转全部与之相同,比如以前龙猛菩萨的一个弟子,通过修持禅定,最后头上也长出了牛角;也有些人修持不净观以后,自己所见到的景象全部现为白骨等。


上师开示

现在遇到菩提心和空性法门的时候,大家不要仅仅在理论上讲。当然没有闻思肯定不行的,必须精进闻思,与此同时,应该依靠空性和悲心来改变自己的相续,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现在不去改变这种心的状态,即使所有三藏十二部全部精通,到最后临终的时候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5-1-3)详细分析“初由自类生”

因此,第一刹那产生的心既不是由外界事物的力量所生,也不是由常因所生,又不是无因而生,而是由分别本身前面的同类事物等所生,因为现在的此识分别有实法等的缘故。关于这一问题,《成量论》中宣说了名目众多的理证,但如果在这里一一写出,会造成文字繁冗,故而搁置一旁。


重难点分析

心前面的因应该是心,我们可以这样立宗。第一刹那产生的心绝对不是由外界事物的力量所生,比如婴儿刚刚出生时第一刹那的心,绝对不是由地水火风等外境的事物中产生,也不是由外道所说的常因中产生,更不是无因而生。它是由分别心本身前面的同类事物等所生。比如我前世分别柱子、分别瓶子等,依靠这种同类的分别因来产生。为什么呢?比如牦牛,它分别绿草、分别清水等,这说明有同类因在它的前世存在。


上师开示

大家通过今天所讲的内容应该知道,自己的心并非无缘无故而来,一定要具足因缘才能产生。这种产生并非无因,也不是依靠其他事物或者常因而产生,这个问题相当关键。

大家听完课以后应该想一想:心应该有它前面的因,这个因是心还是心以外的他法?不可能是外境,本论在总义中已经对外境着重作了遮破,在宣讲论义时也作了遮破,真正的外境是不存在的。应该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均是以自心作为近取因而产生的。


其中的要义也就是说,明知之识的近取因是除了识本身以外的无情物等绝不合理。因此,以不观待心外他法的理由〖因〗建立前际无始的彼等要点,作者在此处宣说的这一理证已完全涵盖了。


重难点分析

1、此处所讲最甚深的要义,也就是说,心的本体本来即是明知的,这种明知并非明明清清或者说是一种光明,所谓的明知之识,即指心的本体是自明自知,具有了别、辨别外境的一种能力,这就是心的法相。而此处所说明知之识的近取因就是明知之识。

2、心识的近取因就是心识,除心识以外,其他的石头、柱子或者苗芽等无情物作为因不合理。为什么呢?非心本性的一个法不可能产生心识。当然,对因缘不太精通的有些人,将作为俱生缘的身体安立为近取因,这是非常大的错误,《释量论》中已经对此作了遮破。从表面来看,自己的身体受到损害时,心情也会不快乐,因为心和身体有能依所依的关系,一旦所依受到损害,能依也会起变化,但不能以此就说身体是心的因。

3、众生的心以外不可能有其他法成为心的因。依靠这种理由,前际无始这一点可以成立,因为众生刚刚出生时的心是以前面中阴身的心作为因,中阴身则以前世的心作为因……一直往上推,从无始以来,众生就在轮回当中流转。


(5-2)建立后世

正如前际无始成立一样,未离贪欲的死心由于也与颠倒贪著我与我所的习气相联,所以能结生到他世的心,如前者一样。某法在因具全而无有障碍的情况下,无疑会生果,因而正如现在之前识产生后识一样,在死亡的时刻,作为因的根本我执以及由其所造的业与烦恼这些齐全,并且无有证悟无我的障碍,为什么不结生于三有中呢?由此可见,在尚未证悟无我之前三有就不会销声匿迹。


重难点分析

1、同样,如果未能断除贪心和我执,未能获得阿罗汉果位,我和我所执的烦恼习气与最后的死心相连,必定会产生后世之心。因为因缘具足时,果一定会产生,就像前面所观察的前际无始的推理一样。依靠前刹那心产生后刹那的心,这一点根本无须比量推理,因为我今早的心一直不断地产生,到晚上休息时心仍然产生,直到我临死之前,我的心相续都是连续不断的,这一点现量就能知道。

2、如果证悟无我,所谓的不清净心当然不会再产生,因为它已经有了障碍。就像种子被烧毁以后,虽然具足地水火风等缘,青稞也不可能产生。同理,我在临死之前已经证悟了二无我,转生轮回的近取因就已经不存在了,不清净的业和烦恼全部断除,所以心不可能产生。但如果业和烦恼等全部齐全,不具足证悟无我这一障碍,也必定会结生于三有当中。


光明的心却不观待我执等而是以本身前面的同类所生,因此,虽然证悟了二无我,但由于障碍一无所有、因完整无缺而不会退转。这种说法是诸位理教主(陈那、法称论师等)所共许的。


重难点分析

光明的心不观待任何我执等其他法,虽然已经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光明的心仍会继续产生,或者说,它的本体存在的障碍丝毫也不具足,即使在佛地,光明大心也不会退失。有关这方面,在学习《宝性论》等释迦牟尼佛第三转法轮的教义时已经解释过,从大乘了义经典的角度来讲,众生乃至佛陀的智慧都是无有任何退转的。所以,不清净的心是无常的,依此不清净心产生佛陀的无二智慧,但心性光明不会退转,这一点也是诸位理教主陈那、法称论师等共许的。


按照观现世量的观点而言,不清净的心虽然已灭、但智慧不会间断的道理,也需要依这种方式来建立。

这以上宣说了附加内容。


重难点分析

按照观现世量的观点而言,不清净的心虽然已灭、但智慧不会间断的道理,也需要依这种方式来建立。有关这个问题,麦彭仁波切在《三本性论》等很多论典中讲得比较清楚,《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也提过,《入中论》中也说:获得法身时,所有的心和心所全部灭尽,但是智慧的本体不会间断。这是实相现相分开的角度可以这样讲。这种道理,依靠理自在的因明方式可以进行论证。


上师开示

众生的心都具足一种光明分,有时也称之为如来藏或者说佛性,从语言文字表达时,这叫做心性光明。这种心性光明并不是在获得成就时马上断灭,为什么呢?《定解宝灯论》中也说:显现上,我执的心断了以后不会再产生,而光明的心与此有一定的差别。这一光明心的本性,从显现上虽然有一种同类因,从实相来讲,同类因也不存在,但光明部分应该存在,因此说,转生为天人时,人的所有习气都不具足,或者六道众生所见不同,最后到佛位时仍然有光明的显现,原因就在这里。


(5-3)总结安立名言合理

如是名言总的安立不仅合情合理,而且依照所知内派〖瑜伽行中观派〗所主张的方式来安立名言这一点以事势理成立,并且能将不符合缘起事物之实相、抹杀因果之道的一切观点尽摧无遗。从而对因果之理超胜他道生起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定解。


重难点分析

1、抉择空性时,依靠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来建立,但在抉择名言时,以事势理轻而易举便可成立的,就是中观瑜伽行派的观点。为什么呢?因为通过因明的理证或者法尔理等四种理来观察,万法唯心造这一问题非常容易,用梦的比喻或者幻觉的比喻均可了知外境确实不存在,全部由众生不清净的心造成。

2、一切万法,在胜义中不存在,而在名言现相时可以说无情法存在,在名言实相上则是万法唯心造。有关这方面,前面已经运用非常多的理证作了论述。对此完全通达以后,不符合因缘缘起实相以及抹杀因果道理的所有恶见、邪见,全部都会烧尽无余,所以,这个问题相当重要。


上师开示

有关业因果等佛法的道理,的确具有超胜之处。现在世间的科学家,都说自己所研究的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但实际上,不要说胜义当中非常深奥、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道理,甚至名言中非常简单的,比如寿命无常、人身难得的道理,他们也是从来没有观察过,甚至对自己的生活处境也从不观察。


(5-4)以要点旁破有部宗

有部宗等由嗔恨胜义之理的心态所左右而声称:“主张万法无自性这是强有力否定因果等一切事实的观点,因此可叫做‘全空灌顶派’。”并且他们说:“如此损减因果者,以邪见摈诸善法,妙法稼雹虚空花,求善妙者当远弃。”

这些人由于未通达“万法自性存在则因果不合理、若无自性则因果更富合理性”的要点,因而他们的谬论依靠这种方式也能予以遣除。


重难点分析

有部宗等对中观派所抉择的胜义中一切万法不存在的道理不能接受,他们认为中观派是“全空灌顶派”,此处所说的“灌顶”,不一定是密宗所谓的灌顶,而是让所有人弘扬一切法都是空性的说法。这些人由于未通达“万法自性存在则因果不合理、若无自性则因果更富合理性”的要点,才发表了以上这番言论,实际上,依靠在名言中存在、胜义中不存在这种分开二谛的方式进行抉择,他们的谬论全部可以一并遣除。

至此,“别说前后世因果缘起之安立合理”科判学习圆满。

(六)以赞叹远离常断而结尾

辛三、以赞叹远离常断而结尾:

故诸常断见,此论悉远离,

灭尽及随生,如种芽茎等。


消文释义

依靠这部《中观庄严论》,已经将所有外道承认的常见和断见全部远离了。为什么呢?因为因灭尽以后果随之产生,就像青稞的种子和青稞的苗芽一样。


(6-1)解释颂词

任何法在无因的情况下不会生果、倘若因具全则果不会消失的无欺因果缘起的现象原本如此,而我们应当了知,一切有实法非刹那性的见,与有实法无有因果关系相续断灭的断见,在安立二理的中观典中不相共存,皆远远离开,就像在光芒下黑暗无机可乘一样。


重难点分析

1、名言中只要因缘聚合,它的果必定会产生。比如你在山谷里面大声叫,便会传出一种回音,这就是一种因果;做善业会有快乐的果报,做恶业会有痛苦的果报,这也是因果。所以,名言中因果的本体无欺存在,而在胜义中,它的本体就像水月一样是空性的。

2、应当了知,承许一切有实法非刹那性的常见,以及有实法无有因果关系相续断灭的断见,在《中观庄严论》这部建立胜义理与世俗理的殊胜论典中不可能共存,就像在光芒下黑暗无机可乘一样。


由于常断见是依赖有实法而产生的,因而在胜义中连有实法也不存在又岂能有常断见?可是观待世俗本身的常断也不可能存在的道理如下:前前之因刹那灭尽,以后后之果着因而产,如果因应有尽有则必定生果的这一连续不断的因果规律用比喻来说明,即子生,芽中生茎等一样。


重难点分析

1、胜义中不会有常见和断见,因为所谓的常见和断见,实际都是依靠有实法来安立的,比如柱子是有实法,承许它是常有的;或者说柱子原本存在,现在已经断灭了。在胜义中连有实法也不存在,又怎么会有常见和断见呢?

2、世俗中也不会有常断的过失,其道理如下:种子的前前之因灭尽,必定会产生后后之果;而因应有尽有则果必定产生。对这一连续不断的因果规律用比喻来说明,就如同种子生芽、芽中生茎等一样。下面《宝云经》中的教证对此也进行了具体分析。


如《宝云经》中也说:“菩萨如何精通大乘?菩萨皆修学一切学处,不缘修学、亦不缘所学之道、亦不缘学者,依彼因、彼缘、彼事亦不堕入断见。”


消文释义

菩萨是如何精通大乘甚深广大法门的呢?从名言来讲,菩萨学习一切应该学习的知识;在胜义中则得不到修学,也得不到所学之道以及学习者。虽然一切都得不到,但依靠“彼因”“彼缘”“彼事”也不会堕入断见。其中,“彼因”是指如种子一般的因,“彼缘”指地水火风等,“彼事”则指它的果。


又云:“善男子,于此菩萨以正慧而分别色、分别受、想、行、识,若分别色,则不缘色之生,不缘集。不缘受想行识之生,不缘集,不缘灭。亦即以分析胜义中无生之智慧,非是于名言之自性中……”


消文释义

在名言当中,菩萨以真正的智慧分别色法,在胜义中根本无法得到色的产生和来源,“集”也即来源之义。在胜义中,不仅色得不到,识也是根本得不到,其来源同样得不到,最后它的灭法也是得不到。当然,无生的智慧并非针对名言,也就是说,名言中所有的法都存在,而在胜义中全部都是不存在的。


(6-2)详析如何远离三种常断见

粗常断见:执著有实法非为刹那性是常见;诸如认为现在的蕴不生后世的蕴或者业中不生果,进一步地说,虽然有实法的因存在,但它却不生自果,这种执著为断见。能遣除如极险悬崖般外道所执的这种恶见的对治法,即认定一切有实法刹那灭尽、如果因样样齐全则必定生果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

1、粗大的常见和断见:执著有实法非为刹那性是常见,比如外道认为瓶子、柱子等并非刹那性,而是永远存在,这叫做常见。认为现在的蕴不生后世的蕴,或者业中不生果,这就是断见。进一步说,虽然有实法的因存在,但它却不生自果,这种执著为断见。比如说我们的心现在存在,但以后不会有,所以即生中尽情享受就可以了,现在世间上的很多人都是如此,他们认为每天在这种状态下生活非常快乐,这就是断见派。

2、对治法:认定一切有实法刹那灭尽便可以对治常见,因样样齐全必定生果则可对治断见。因为一切法是无常的本性,必定不是常有;一切法依靠因缘可以产生,必定不是断灭。


也就是说,认定前因的刹那灭尽非但不是断见,反而是遣除常边的对治法。认定由因中产生后刹那的有实法非但不是常边,反而是断见的对治。这两种对治法虽说是符合名言实相的执著智慧,可是仅仅依靠这一点还无法如理生起出世间的见解,因此必须要通晓万法无自性。


重难点分析

对这个问题再详细说明:认定柱子刹那刹那灭尽这一点,非但不是断见,反而是遣除常边的对治法;由因中产生果非但不是常边,反而是断见的对治。这两种对治法,在名言中虽然是非常合理的执著智慧,但仅仅依此不能产生胜义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境界。因此,必须通晓万法无自性这一道理。


这时便出现了观待空性的常断见:也就是指执著万法实有(的常见)与甚至名言中也不存在(的断见)。彼之对治:以名言存在作为遣除无边的对治,它不是有边与常边。无自性是遣除有边的对治,它不是无边与断边。


重难点分析

1、观待空性的常见和断见:一切万法,即使在胜义中也实有存在,这是常见;不要说胜义中,甚至名言中也不承认,即是断见。一般来说,学过宗派的有些人认为,胜义中一直实有存在,如有实宗认为微尘、心识等在胜义中实有,或者一些世间人,认为某种法在名言中也根本不存在,这就是常见和断见。

2、对治法:在名言中,一切形形色色的万法全部存在,以此不会堕入常边或有边,并可对治无的边;胜义中一切万法均无有自性,它不是无边与断边,并可遣除有的边。


尽管如此,但“有与无”的这些执著仅仅是所取能取分别念的自性,因而仍旧需要生起入定的无分别智慧。

当达到超出如是“有”“无”分别念的无分别离戏等性的境界而灭尽一切执著相之时,执著名言存在、自性无有的戏论二边也将一并远离,当时,边执见荡尽无余,从而摈除了一切见解。


重难点分析

1、细微的常见与断见: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的这些道理,全部属于能取所取分别念的范畴,属于细微的常见与断见。

2、对治法:需要生起远离一切戏论的中观境界来断除。真正达到中观应成派所抉择万法离戏的境界,或者说诸佛圣者各别自证的境界时,便会灭尽一切执著相,这时,可以完全超离名言中存在的常边与胜义中无自性的断边。就像《中论》所抉择的一样,到了最究竟的境界,一切见解全部扫尽无余。


(6-3)总结

由此可见,遣除粗边、细边、极细边的前前见解作为后后见解的基础,当离戏达到究竟之后也就是符合至高无上之实相的见解。


重难点分析

比如,外道、佛教有实宗、中观自续派,以上上宗派的见解可以遣除下下宗派的常见与断见,在这一过程中,上上的见解逐渐产生。也就是说,外道所承认的常见和断见遣除后,佛教真正的因果正见可以在自相续中生起来,因为外道认为人死后不再流转,或者认为神我始终存在,这种观点能否作为佛教的见解呢?根本不能。这种见解遣除以后,有部宗或者唯识宗所承认的中等常见和断见,以及中观自续派细微的常见和断见,全部都遣除,自相续中可以生起中观应成派或者密宗的究竟见解。


如云“有无此二亦是边”等,应当明白入定无二的智慧与后得辨别的妙慧对应所遣之细粗边的方式。


重难点分析

1、当离戏达到究竟之后,即是符合至高无上之实相的见解。这时,既不堕于常边也不堕于断边,就像《现观庄严论》在抉择遍智时说:此边彼边全部远离。这就是佛陀至高无上的究竟智慧。并引用《三摩地王经》的教证:“谓有无者即二边,净与不净亦为边,是故舍弃二边后,智者亦不住中间。”

2、因此,入根本慧定时,完全安住于远离一切戏论的状态当中,而在后得时,根据菩萨或者宗派见解的不同,可以遣除粗、中、细的各种边执,当所有常见断见全部遣除以后,所谓的真实正见也可以建立。


编写师兄:定解G52、定解G03、定解G09

初审师兄:定解C62

终审师兄:定解C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