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中论广释45

第四十五课

思考题:

1、请以教证说明为什么宣说本品。

2、其他的论师(有实宗等)怎样承许诸法虚妄之说?

3、中观论师对诸法虚诳性有何究竟观点?

4、若诸行抉择为空性为什么不损减一切法?


今天继续宣讲《中观根本慧论》。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分二:一、破有实法之本体;二、破彼之能立。

己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教证安立诸法无自性):

今天可能颂词讲得不多,因为下面麦彭仁波切《中论释》解释的讲义比较多一点。如果颂词讲得太多,下面的解释联系不上,这样一来可能偏差比较大。因此我今天就只是简单讲一下颂词:

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

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

首先是佛经里面的教义宣说。大慈大悲的佛陀远离了一切障碍的遮蔽,现前了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这样的佛陀在小乘的《阿含经》等经典,以及大乘的经典中讲到,一切有为法、一切行全部是虚幻不实、如幻如梦,但是关于“虚诳妄取”,小乘和大乘的观点不同。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说:涅槃是唯一的真如,一切有为法和一切行全部是虚妄的,名言中是如幻如梦存在的,经详细观察的时候并不存在,就像水泡和彩虹。而小乘的有实宗所谓的虚妄不实,根据《阿含经》的教义来解释,他们认为一切虚妄的法一点也不存在,是空性的无有的法。

佛陀在佛经中说,一切有为法是虚妄的,为什么是虚妄?因为它是妄取相,这里“妄取”解释为欺惑。为什么一切法全部是虚假的?因为它是欺惑我们的,所以“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

下面龙猛菩萨说,既然佛陀说一切诸法都是虚妄不实的,因为它是欺惑的缘故,那么我们现在耳闻目睹的所有的行,“行”就指的是有为法的所有的行法,全部是欺惑的缘故,肯定是虚妄的。

上面引用一个佛经的教证,说佛陀已经说一切妄取的法都是虚妄不实的,我们眼耳鼻舌身六根面前所显现的法,没有一个不欺惑我们。比如我们分别念中认为柱子是常有的,但是真正去观察的时候,它的变化一刹那也没有停留过。原来我觉得这个柱子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我的眼根面前是亲自看见的,但是如果你去观察的时候,从来没有看到过。为什么?因为柱子的本体都不成立,怎么看?

凡是六根面前所显现的,全部是虚妄的。为什么是虚妄的?因为是欺惑我们的。就像我认为这个是很好的人,我就特别信赖,但是没有想到有一天他却欺骗了我。那天有一位居士哭诉:“我原来认为那个是个好出家人,原来是个骗子,骗了我的钱……”我对他说:“这怪你自己愚痴,为什么不观察一下就把钱给他呢?”

这个世间本来就充满了欺惑性,当你了解到这一点时就会知道:不曾受过欺骗的凡夫确实是没有的。外在形形色色的东西会欺骗我们,比如我们小的时候,有很多玩具,觉得这个是真的特别好;年轻的时候或者到了中年,又会希求名声和感情;到了老年的时候,又会觉得这些都是没有用的,但仍然会去希求一些快乐的事物来充实生活。

这些分别念也是欺惑的,也全部都是虚妄。我们在一生中,分别念换过很多次,当你童年、年轻、中年和晚年的时候,全部心思的分别念和追求的目标完全都是不同的。

如果在外境上真是有一个实有的法存在,那我们就根本不可能受这样的引诱。为什么佛经中说欺惑?原因就在这里。龙猛菩萨说一切有为法全部都是欺惑的。可是现在世间上的很多人愚痴,根本不知道这个道理。他认为这些真真实实地存在,而且日日夜夜地奔波祈求,这样最后他自己获得的是什么?除了苦果以外什么都没有。

我们学过中观的人,跟世间人的有些见解行为,确实不应该相同。虽然因为自相续中还有一些障碍的缘故,有些可能不得不随顺世人,但是作为大乘修行人,跟现在世间人,以及那些从来没有学过宗派的人是不同的。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的目的也是不同的,而且获得的感应也完全不会相同。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事物的真相,实际上我们现在所求的一切世事,除了欺惑性以外根本不可能存在。懂得这个道理也相当重要。

刚才是以教证来建立诸行没有自性的道理。

辛二、(破他宗解释之教义)分二:一、破无实为教义;二、破无常为教义。

把无实有的法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教义,这样来解释也不合理,需要破掉。因为有些小乘宗认为释迦牟尼佛在佛经里面说一切万法不存在,它认为只有一个单空,好像什么都不存在,这应该是实相,但实际上这并不是释迦牟尼佛真正的教义。

壬一、(破无实为教义):

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

佛说如是事,欲以示空义。

虚诳的法,全部是妄取的。我们的一切行为,全部是妄取的。不管是空性也好,有实法也好,什么所取都没有。小乘宗认为一切万法如果一点也不存在,这就会毁谤因果,毀坏我们前世后世。小乘宗认为中观宗否认一切现实生活,是彻头彻尾的断见派。

中观宗回答:我们的见解并不是断见。因为一切诸法都是虚妄的,在这样的欺惑性中还有什么实质可取?当然名言或者胜义中承认它是存在的,但是一切万法都是虚妄的缘故,没有什么可取的,对方却认为有可取。

释迦牟尼佛将万法抉择为空性,所强调的空性也是实空而已,对方如果这样认为,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佛经里面所讲的空性的意义,并不是指单空,而是指一切万法本来都是离一切戏论的空性,而且现在我们所作所为的法全部不存在。比如现在名言中如幻如梦的法,佛经并不是说它是存在的,而是说显现的法全部是空性的。刚才我们如果说一切万法是虚妄不实的,不但不诽谤佛教的教义,而且很好地解释了佛教的究竟密意。

“佛说如是事”,佛陀所说的事情,全部解释了空性的意义,并没有诽谤空性。而且佛陀所宣说的现空双运是指现在正在凡夫人面前所显现的法,它的实质全部是空性的。并没有说另一个法是空性,也并没有说它的空基不空,上面有一些实执的法空着。

下面把讲义里面的解释ー下。

第十三品是《观行品》,这里的行,和《俱舍论》里面的行一样,是指一切万法。以前《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也经常讲,诸行无常,这里面的行也有诸法的意思,相应行和不相应行。《俱舍论》里面主要是把这个意思扩大了。

丁十三(观行品)分二:一、经部关联;二、品关联。

戊一、经部关联:

【经云“诸比丘,胜义谛乃唯一真如,】

胜义谛是真正的真如,这就是万法的真相。

【无欺之法即为涅槃,】

无欺之法也叫做涅槃,这里涅槃并不是指佛陀死了以后的寂灭法,而是指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我们讲《现观庄严论》的时候,所渭的涅槃包括基涅槃、道涅槃、果涅槃;世间名言中有些显现上面的涅槃,自性的涅槃,这些分得比较多。

一切万法的本来实相就是胜义,所谓的胜义也叫做真如,麦彭仁波切其他论典中也叫涅槃、中观、真如、如来藏,原来我们学过的《如来藏大纲狮吼论》《澄清宝珠论》中都有不同的译名。

【诸行乃为欺惑之法”等,】

而且佛陀在佛经里面说,所有的有为法都是欺惑法。

【宣说了诸行皆为空性的道理。】

戊二、品关联:

下面讲品关联,这个品关联跟前面品关联的出发点有点不相同。前面全部是站在声闻的角度来发问,中观宗为了破斥它的观点而继续宣说。本品的品关联中,中观宗首先立宗。

【倘若像前面那样进行观察,则可以断定:因诸法远离了四边生的缘故,所以其自性也就不存在。】

我们通过前面的观察,一切万法没有四边生,在我们讲《观因缘品》的时候也破了自生、他生、共生和无因生,前面第七品里面也破了四边生。昨天第十二品中也破了四边生。这样一来已经三次破了自性不存在的道理。

【但是,在被无明眼翳将其智慧之眼遮障的人们面前,却显现以自性而生的本体。】

在被无明眼翳所染污的人面前,万法好像确实自相存在,有这样的误解。

【如同不了知幻术的人们,被幻化的马象等所欺惑一样。】

不了知幻术的人会被幻变出来的象马欺惑。听说有一个杂技团在洛若表演得特别精彩,他们搭了大帐篷,很想学院的很多金刚道友被欺惑,但结果好像没有达到目的,昨天下午他们实在没办法,把帐篷撤下了以后,就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学院的这些人一般都学过中观,不容易被欺惑。

一般来讲真是这样的,学过一点中观,自己有一点境界,看电视这些外境就根本不会被欺惑。也许有一点点实执的人会去看一会电视,但是大部分都会觉得这些都是欺惑性的,是幻化中的幻化。本来我们现在已经住在一个幻化中,如果再看一个幻化,那像疯子喝美酒再醉了一样。本来已经疯疯癲癲,然后再喝酒再醉,那整个世界都已经晃晃悠悠的,就没有什么可依了。如果修行好一点,知道这些都是具有迷惑性的,没有多大的意思。

为什么有些道友经常会被这些欺惑?我觉得是由于你们的习气使然。以前在城市里面过着没有意义的无聊生活,现在一看到这些外境,原来的习气马上就萌发。比如以前对中观空性方面有善根,现在听到法音或者看见法本的时候马上习气萌发,对空性生起信心。

有些道友以前经常看电视、生活在无聊中,后来在寂静山上的时候,都还是老老实实地住着,他的修行也很不错,一样就很精进,然而只要回到城市里面,一到旅馆里面就被那个电视箱子迷住了,可以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地沉溺里面。我想这种人以后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很难成功,因为心中没有境界,很容易受欺惑。

所以刚才也讲了,没有正知正念,被眼翳无明所遮住的人,眼前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迷乱显现所欺惑。

【因此,照见一切所知,远离一切眼翳垢障的佛陀在经中云:】

佛陀完全远离了一切迷乱的因。

【“诸比丘,有为欺惑之诸法皆为虚妄,无欺涅槃之诸法乃为胜义谛。”】

在这品关联中,也引用了不同的教证。(我们昨天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面的教证:“诸法即缘故,住于意乐上。何处发何愿,彼等定成就。”在《开启修心门扉》里面,我忘了当时是什么译本,后面的两句翻译不相同。昨天教证的来源也说的是《宝积经》。但我以前看见《文殊根本续》中也是有的。佛经中内容相同的在不同的经典中也会有出现。昨天我都是按照藏文来边翻译边讲的。)

【欺惑之法不但引诱诓骗,并且顛倒而显现,犹如旋火轮一般。下面将就此内容详细进行宣说。】

下面主要介绍如何起迷惑。

此品分四:一、宣说教义;二、破承许其他立宗;三、驳斥其他争辩;四、宣说空性之必要。

己一、宣说教义:

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

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

【佛陀云:“欺惑之诸法皆为虚妄。”】

欺惑的法全部是虚妄的。

【因此,诸行是并非其自性的欺惑之法,其显现分也是颠倒的。】

它的意思就是说一切诸行的本体空性,并不是迷惑之法。但是我们也并不是被空性迷惑,全部是以显现而迷惑,所以它的显现分是迷惑的。如果从名言的自性角度,用欺惑性来解释也可以;如果胜义的自性,非欺惑性也可以解释。

【所以,诸行的安立也或者是空性,或者是虚诳,或者是世俗,犹如阳焰之水。】

因此一切有为法都是空性,在名言中根本得不到的原因是它具有欺诳性,或者说是世俗谛,也可以说世俗都是是假的意思,就像阳焰水一样。

【如果对方提出争议:“虚诳’与“欺惑”二者的内在含义,就是指不存在。】

“妄取”是当时鸠摩罗什的译法,我翻译成欺惑,这样可能好懂一点。

【那么,又怎么能以欺惑之法而成立虚诳呢?倘若诸行皆为虚诳与无有,则在任何条件下,具有作用的法都不可能存在,(然而,具有作用的法在名言中是存在的,)所以,这种见解就成为损减一切名言法的邪见。”】

对方认为:所谓的欺惑性,应该是不存在的意思,所以你们中观宗这样的见解是完全抹杀一切名言的特别可怕的邪见。

【前面所引述的经教,也是声闻乘共许的经典内容,然而彼等之人却将其中的虚诳理解为犹如兔角一般原本不存在。】

他们是把里面的虚诳或者欺惑性,理解为根本不存在。

【将在以本性不成立同时的诸法之显现也安立为虚诳,并对仅现之法如同幻觉般在名言中能起作用的道理一无所知。】

中观宗认为,虽然本体中不存在,但是名言中虚妄不实,如幻一样的显现应该是存在的。对方对于这个道理一无所知。

【因此,针对你们以及如你们一般之辈认定诸法是以自性而存在,】

像你们这些小乘宗那样的还有很多的迷途之人,执著万法的自性存在。

【并为这些(假象)所蒙蔽欺惑的情况,才将这些法安立为“欺惑之法”的。】

为什么佛陀安立一切万法是欺惑?因为愚笨的众生经常受欺惑。佛陀为什么在佛经中说幻术的比喻?因为愚笨的人容易受幻术的迷惑,电视也应该可以解释为幻术,很多迷迷糊糊的人被电视迷乱思想。为什么叫世俗法?因为我们这些可怜的众生经常处于迷乱中。

虽然万事万物的迷乱显现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我们再继续迷下去就真的太可怕了。有些人整天都是喝酒,在社会上的这些人也是真的特别可怜,本来众生就已经是在迷乱中,却一点都不知道,还要再想给自己增加很多迷乱的因,这样真的没有任何实义。

很多年轻人感觉也比较强烈,再加上以前根本没有看过很多世间的事情,因此就觉得特别稀有。而老年人对于快乐的事情也是迷迷糊糊的没有什么感觉,对于非常痛苦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痛苦的感受。我自己也觉得这种受觉已经老了,以前在年轻的时候,比如说今天吃一顿好的会觉得多么快乐啊;遇到一个违缘的时候,就会特别痛苦。但现在我对于特别快乐的事情,比如说在汉地到了一些花园里面,也是这种迷迷糊糊的感觉,遇到了特别痛的事情也是没有多少觉受,感觉可能是我已经老了。

很多年轻人对于外面的一些世界刚接触的时候,总是特别地去执著,但是如果懂得中观的一些教义和道理,对这些也不会特别地执著,而且也明明白白地知道这没有意义,唯有行持善法才有意义。

定解稍微好一点的和定解不好的人一起到外面去,后者一直会被外境迷惑,而前者可能会受一点迷惑,但是他还是会有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他内在的刹车就刹得好一点。但是后者的刹车根本不行,尤其是到了大城市。

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

【如果某法是以欺惑性的能立,而安立为“虚证与自性不存在”的所立,那么此法又怎么可能为欺惑性的呢?】

如果这个法是虚妄的,它的所立也是虚妄的,能立也是虚妄的,那它的本体是怎么存在的?根本不存在。

【诸法本身不存在的所谓损减又怎么可能成立呢?】

本来存在的东西说不存在,这叫损减。小乘宗认为一切诸法具有欺惑性,这是一种毁谤,业因果都全部已经毁掉。但这并不是毁谤,为什么?一切诸法本来都是不存在,本来不存在的东西说不存在,肯定不是毁谤。

【如果自性存在,而宣说为不存在并具欺惑性,就可称其为损减。】

或者说抹杀也可以。

【然而,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承认过诸法以自性而成立,又怎么会存在对诸法现象的损减呢?】

中观派根本就不会有损减诸法的过失。

【因为其自性就是欺惑性或者可以说是不成立的缘故。】

因为本性本来都是具有欺惑性,那么我们说这个不存在有什么过失?根本不会有过失。

【还有,区分所谓“虚诳”与“非虚诳”,如果是建立在某法真实存在的基础之上,却认为(该法的本性)是与其相背离的、虚诳的违品,才有可能出现损减的情况。】

如果一个法真正存在,却认为它是欺诳或者不欺诳的,这时候有可能有违背的,或者有损减的事情会发生。

【如同认为(已经真实存在眼睛的)天授没有眼睛一样。】

比如说本来天授是有眼睛的,然后我们说天授是瞎子,这样说可能天授会不高兴:我的眼睛长得这么好,你怎么说我是瞎子?但是如果天授本来就双目失明,我们说天授是瞎子,那他有什么不高兴的?这不叫损减,也不叫毁谤,是真实的描述。如果对于好看的人,你说他不好看,对他来说是有点不公平。本来不好看的人你说他不好看,那有什么不高兴的?不应该不高兴。

【如果是建立在认为某法的自性根本不存在的基础之上,也即在诸法已经以自性而成立为虚诳法性的情况下,而安立该法为虚诳,又怎么会成为损减呢?】

万法本来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所显现的这些都是欺诳性,那这有什么损減的?根本没有什么损减。本来都是非常难看的人,说他难看也是可以的。认为本来不存在的法万法是不存在的,这不叫毁谤。

麦彭仁波切在其他讲义中讲,顺世外道不承认因果,中观应成派最后抉择空性的时候也不承认因果,但是这两种不承认并不相同。不相同处在于:顺世外道不管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承认前世后世和业因果。而中观在抉胜义谛的时候,确实承许业因果包括涅槃在内的一切万法都不存在。但是在迷迷糊糊的世俗中,业因果还是存在的。我们世俗的梦没有醒过来之前,就像梦境般的业因果,前世后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全部都是成立的。但是从最究竟的角度来讲我们也不承认因果。

【如同“影像不成立色法自性”的说法一样。】

佛说如是事,欲以示空义。

【如果对方又提出:倘若(刚才所引用的经教)不是为了表明诸法不存在,那么又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呢?】

中观宗不是说诸法都不存在,都是虚妄无实的吗?但又认为这并不是把一切诸法抉择为不存在,那么到底前面的经典中叙述了什么道理?

【佛陀所宣说的“欺惑诸行,皆为虚诳”,所要表达的观点不是为了表达“不存在”的概念,而是为了阐释自性为空性的观念。】

这个观点就是我们在这里要宣说的,一切万法的本体确实是空性的,只不过有一种如幻如梦的显现,这种显现是不实的。佛陀转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就是让众生要了解这个意义。我们也每天都在讲课,你们也是辛辛苦苦地在听课,这个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众生通达一切万法皆空的道理。佛陀转法轮的目的也是这样。现在我们首先不得不转弯,否则很多人都没办法理解。

【因此,对这些世俗欺惑诸法的诠释,根本不存在损减其自身的问题,而是抉择了其自身的情形是远离一切增损的观点。】

我们中观派并不是毁谤佛陀的教义,也不是误解佛陀的教义,而是更进一步地解释了佛陀的究竟甚深的密意,因此没有损减和增益的过失。

【尔等之辈一口咬定:所谓“欺惑”,就是不存在的意思。】

你们这些小乘宗一口咬定说所谓的欺惑就是全部不存在的意思。

【(如果欺惑就是不存在,)欺惑又怎么会存在呢?不会存在。既然如此,那么谁又会被欺惑呢?(欺惑的法)根本不成立。】

如果名言中也不存在欺惑性,那佛经中为什么说这样的欺惑?所以你们根本不能解释佛陀的真正教义。比如上师课堂上说一句话,聪明的人马上通达上师的密意,不聪明的人往往都会误解。小乘就是这样的,佛陀在同一个场合中,给他们宣讲诸法是虚妄的,诸法是空性的,但是小乘就认为,今天佛陀已经在课堂上说了,一切渚法都不存在,业因果前世后世都没有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然而,释迦牟尼佛在同一个场合中所宣说的空性的教义,大乘行者就完全都明白。知道一切万法离一切戏论的实相,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乘和小乘之间的辩论,经常在佛经中也会出现。《中观根本慧论》主要是针对小乘佛教徒的观点不究竟,大乘的观点是究竟。龙猛菩萨主要是从这个观点出发。

【因此,此经所要申明的道理,是现空二聚,或者其自身在此两方面的破立。】

在空性方面就是破一切,全部都不存在,从显现方面来讲,也建立了一个如幻如梦的显现。中观应成派也是这样,现即是空,空即是现,这个也是建立的观点。或者从显现方面来讲,如幻如梦应该存在,这个不用破;从空性方面来讲,破除一切显现。

【欺惑在这里的含义,不是承许为无有。而是承许为存在欺惑之法。如同不能承认幻化的马象不存在,却可以承认因为马象的自性不成立,所以具欺惑性一样。】

如果连幻化的马象也不存在,那就已经毁谤名言了,不能这样承认。但是我们却可以承认,因为马象的自性不成立,所以具有欺惑性。

因为马象的表演全部都根本不可能成立,所以它专门是欺惑我们的。如果通达这样的道理,也不会去看马象的表演。我们如果通达中观的一些道理,对于如同马象一般的万事万物的显现,也不容易受迷惑。可是世间人因为没有通达中观的道理,对于外面这些虚伪的假象太过于执著。如果越去执著,自相续中的痛苦也一直会接连不断地出现。

我们平时也应该好好地祈祷上师和本尊,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中观的教义:胜义中离八边,世俗中如幻如梦。我们现在虽然已经转生到这里,幻化的身体住在这样幻化的生活中,但是不要有特别强烈的实有的执著,这一点非常重要。

讲的时候大家都好像有点开心,但是等一会下课以后,又去执著万法实有,这也不太合理。


温馨提示:本听打稿仅供本班道友学习使用,请勿对外传播;因各种因素,听打稿难免有错误,应该配合录音来看文档,避免错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