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中论广释59

《中论广释》第五十九课

思考题:

1、中观派对于业果不虚的观点是怎样建立的?

2、请默写并解释“诸业本不生……”这一偈颂。

3、“虽空亦不断……”这一偈颂的内容各大论师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请思考分析。

4、为何说“若业有自性”则有作业恒常的过失?


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现在继续讲《中观根本慧论》第十七品。

辛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壬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二、对此进行观察而遮破。

癸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分二:一、业之安立;二、对此断除常断之理。

子二、对此断除常断之理分二:一、对方发出常断之太过;二、对此回答而剖析。

丑二、对此回答而剖析分二:一、说经部宗观点;二、说有部宗观点。

寅二、说有部宗观点分二:一、对经部观点进行破斥;二、承许不失坏法远离常断过患。

卯二、承许不失坏法远离常断过患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辰三、摄义

虽空亦不断,虽有而不常,

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

这句话是总结整个有部宗所承认的因果道理。藏文中解释业是空性、不断、存在和不常的。藏文上这个中间不是转折词连着,全部是用连接词,比如说空性与不断、存在与不常,中间用“与”“及”这些字来连着,汉文中的译法稍微有点差别。但意思是说,这个是最后总结,因为有部宗承认有一种不失坏法,这种不失坏法跟业有四种关系,业是不空的、业是不断的,它不会堕入断边,不会是常有的。

为什么这样?因为业的果报与不失坏法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佛陀宣说了因果不虚的主要根源就是不失坏法,因此“是名佛所说”,这些道理全部是大慈大悲、远离一切遮障无明的具有慧眼的佛陀宣讲的。

这里我们从字面上解释,业本体是空性的,业不会断灭,业虽然在世间中存在,但是业也不会常有。因为具足这四种原因,业的果报依靠有部宗的不失坏法而产生,这一点是大慈大悲的佛陀所宣说的。从字面上也可以这样解释。

很多论师在解释的时候可能也是有点不同的,比如佛护论师、清辩论师和无畏论师,他们在解释这个观点时,所谓的业虽然不像外道所承许的那样,遍计五蕴的法存在,但是因为刹那性的缘故,业是不会空的,乃至很长时间以后,在众生的相续中,业的因果可以成熟。因此,业不会在短暂的时间中,或者一定的时间中断灭,可以这样说。

在轮回中依靠各种各样的因缘,众生依靠业可以轮转,因此业是存在的。既然它是存在的,但它的相续也并不是永远成立的。比如说,众生成熟果报的时候,它原来业的本体现在也是不存在的,它是刹那性的,已经毁完了,所以它不会常有的。这样因果不虚的果报全部都是不失坏法的关系和它的力量得来的,因此大慈大悲的佛陀是这样宣说的,以这种方式来解释也可以。

比如清辩论师跟现在有些论师的解释方法好像不同。慈诚罗珠堪布解释的时候,将“业果报不失”作为第四个条件。但是大多数的论师把前面的空性、不常、不断、存在这四个作为四种条件。这四种条件全部结合起来,也是依靠不失坏法而来的,所以这样也比较好理解。《显句论》中的解释方式也不是特别明显,这四种条件到底是怎么样分的,并没有特别详细地讲。

麦彭仁波切的讲义里面,像我刚才所说的那样,这样解释应该能解释得通。果仁巴解释这一颂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业是刹那性的空性,是一刹那一刹那地灭尽,但是它不是常有的缘故,业的本性不会一下子断灭,是不灭的,这两个连在一个问题中。

虽然在众生面前有业力的果报成熟,但也不会常有,所有这些全部是依靠不失坏法的作用而产生,大概是以这种方式来解释。总的来讲,我们站在有部宗的观点,业果是不虚的。所谓业果不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在不失坏法方面,他们是这样承认的。

宗喀巴大师解释的时候是这样的,虽然业本体是刹那空性的,但是它也不会常有存在,业的本体并不是以后不成熟果报,因此是不灭的。虽然业有成熟的时候,但并不是像你们经部宗所承认的那样相续常有存在。当时宗喀巴大师意思是这样的。

相续虽然不存在,但是依靠不失坏法,实际上业果应该是可以存在的。宗喀巴大师那个讲义里面,对经部稍微有点排斥的语气解释了这个颂词。所以各大论师在解释的字眼上面稍微有一点点不同,但是归纳起来意思就是说,所谓的业是不常不断的;不是有的,也不是无的。那么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依靠不失坏法而发生的,这一点我们有部还是有理由的,因为确实在佛陀的有些经典中有业果不虚的道理。

比如《百业经》“众生执诸业,百劫不毁灭。”这个教证一直是有部宗引用的,百劫不毀灭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不失坏法存在的原因。这是佛陀所宣说的,为什么是佛陀宣说的?因为佛陀在佛经里面说,业在一百劫中依靠不失坏法而不毁灭,如果不失坏法不存在,业早就已经刹那性的,它肯定不会百劫中不毀灭,以这个道理来宣说。

前面对方不是说了吗?如果业存在有常有的过失,业不存在有断灭的过失,有部宗站在有部自己的观点来说,不会有常断的过失患;然后经部宗站在自宗的观点也不会有常断的过失。作为佛教徒,你自已也应该想,我们如果受持经部的观点,能不能对对方有说服的能力?我们站在有部的观点,对方不承认因果或者对方承认因果是堕入常边和断边,对他们有没有说服的能力?这方面自己应该考虑。

以上经部宗和有部宗的观点全部已经破完。下面就是中观宗自宗对业因果的观点。

很多人还认为自己是大圆满瑜伽士,大圆满瑜伽士对业因果应该有更深的理解。但是关于业因果的道理,如果连一个有部宗的观点都不懂,那还自称是大圆满的瑜伽母、瑜伽士,这恐怕有点不好意思。如果连中观应成派的见解都没有,大圆满的见解根本没办法说。

有部宗的见解并不是非常低劣的,有部宗的见解在一般的世间人面前,我觉得是能对付别人的。就像现在有些不信佛教的人面前,你只要受持一个有部宗的观点,就可以打破对方的不存在因果的见解,或者因果常有的见解。我们只要受持有部和经部的见解,都已经不错了。当然你如果有了大圆满和大中观的见解,那就更不用说了。但有些口头上说有大圆满见解,实际上连小乘业因果的见解也没有,那就非常可怕,这方面应该自己要详细地观察。

癸二、对此进行观察而遮破分三:一、宣说业无自性故不失坏;二、宣说业无自性之理;三、宣说业无自性也可安立名言之比喻。

子一、宣说业无自性故不失坏

前面两节课辩论的主题也是一样的,业如果常有,那就会有常边的过失;业如果断灭,就有堕入断边的过失。中观派站在自己的立场这样回答:

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

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

这个是中观唯一的答复方法。如果有人问有没有因果,我们念一遍这个颂词就可以解决问题。现在这个世界上承认因果的有,不承认因果的也有,但是我们应经常念诵这句话。中观应成派就是这样的,当然你这个大圆满瑜伽士念这颂来解决问题也可以。

意思是什么?从胜义的角度来讲,不管是善业、恶业,所有的业的本体根本没有产生过。为什么没有产生?因为它没有本性。比如善业包括自性善业和佛制善业。但是这种业有没有自己的本体?不管从自性的角度、他性的角度、一体异体的角度来观察,业都是不会有决定的性质,它没有本体存在,所以业肯定不会产生。

“诸业亦不灭”,所有的业既然没有产生,那它就不会有灭,否则就会有以前存在业,最后又堕入断灭的过失。但是它不会有堕入断灭的过失,为什么?因为其不生之故。所谓的业从来没有产生,怎么会有灭?比如石女的儿子从来没有来到过这个世间,却说今天石女的儿子死了,希望大家不要哭,或者石女的儿子死了以后,准备把他的尸体埋在哪一个地方?根本不会有这方面的想法和说法。

很多人说业已经断灭,堕入断见,大家都非常伤心。所谓的业会不会堕入常边?大家也特别伤心。但是不管是善业、恶业,它的本体不存在的缘故,业肯定不会产生。而且业根本不可能灭,为什么?因为它的本体不产生的缘故。这个道理就是中观派自宗观点。这一点无论是中观应成派还是中观自续派,都是这样承认。

当然名言中还是可以承认如幻如梦的业因果存在。但是这种因果不虚的道理,也只是名言中的假相,真正的因果在实际中并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依靠这种方式可以论证。所以这个道理非常甚深,应该以空性的道理来了知一切万法,虽然业因果在名言中是不虚的,但是真正业的本体不存在,这种方式来解释非常有说服力。

以前我记得果仁巴大师解释《入中论》的时候,专门有一个叫做《破除邪见论》,这个论中也是引用了这个教证。《中观根本慧论》里面主要是用业本来不生,它没有定性,以不生的缘故来建立因果正见;《入中论》中,则以业的显现不灭的缘故来建立因果正见。龙猛菩萨用不生的角度来安立;月称菩萨从不灭的角度来安立,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因为它的本体不存在,也是根本不可能产生,既然没有产生,就不可能有灭。虽然两位尊者说法上可能有一点点不同,但是究竟密意上是一致的。

宗喀巴大师讲《善解密意疏》解释《入中论》时,也是在那个地方着重地强调灭法实有的观点;解释《中论》时候,他的《理证海》中也已经着重地建立了灭法实有,因为一切万法自性不成立的缘故。在名言中虽然前面的因果灭完了,但是所谓的灭法实有的缘故,因果安立非常合理。

后来果仁巴的《中论》的《见光疏》,我在前面引用了,应该是《见解的光芒》里面,进一步地驳斥宗喀巴大师的观点说:有些人认为有一个实有灭法存在,如果这样承认,那么连有部宗和经部宗的观点都不如。

但是这些智者们也是依靠智慧来显示自己无碍的辩才。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里面这样说的:“双方的诸位辩论对手都是具有超凡妙慧的智者,对于他们之间理证技艺较量的精彩表演,我们当以不偏不倚的雅兴来尽情欣赏”。可是麦彭仁波切下面宣说自己宗派的时候,好像有点靠近萨迦派,说是旁观者,但是有时当旁观者的时候,也是稍微靠近关系好一点的,但这个我们以后学《中观庄严论释》的时候再说。

我刚才一直找《入中论》的那个颂词在哪?刚才家里没有时间找,后来到这里找到了,是在《善解密意疏》的第一百七十九页。《入中论》里面说的这个颂词和《根本慧论》里面的这个颂词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互相可以解释。

《入中论》的颂词中是这样说的:“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有业虽灭经久时,当知犹能生自果。”意思就是说因为业非以自性灭,所以没有你们唯识宗所承认的阿赖耶,因果是可以安立的;你们经部宗所承认的相续不存在,因果是可以安立的;你们有部宗承认的不失坏法不存在,因果是可以安立的,可以全部都以这种方式来推理。

如果能背《中观根本慧论》和《入中论》的颂词,遇到这些相结合的教证的时候还是特别快乐的。把这两个颂词结合起来看,会对中观应成派因果不虚的道理生起更稳固的见解。双方都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总的来讲,所谓的业没有定性的缘故,业不会产生的;所谓的业不生的缘故,业不会有灭。以这两个推理已经建立了所谓的业不生不灭。既然不生不灭,不堕于常边也不堕于断边,所以中观应该是站在胜义的角度来讲,所谓的因果不生不灭,这个道理非常深。在世俗的角度来讲,当然众生的业不会毀灭。

子二、宣说业无自性之理分二:一、承许业自性存在有妨害;二、破业自性存在之能立。

丑一、承许业自性存在有妨害分二:一、应受未作业而破;二、异熟应成无穷而破。

寅一、应受未作业而破分三:一、有诸业恒常不变之过;二、有罪福颠倒之过;三、有毁坏世间一切规律之过。

卯一、有诸业恒常不变之过

若业有性者,是即名为常,

不作亦名业,常则不可作。

如果对方说,你们认为业不生不灭,这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因为佛陀在佛经中已经明显说了:“众生之一切业百劫都不会毀灭”。说明因果是应该存在的。那么中观宗可以驳斥如下:

众生作的一切业是不会毀灭的,这个是佛经中所说的。那么站在中观的角度来讲,认为业不生不灭这个根本不会有过失,为什么没有过失?

“若业有性者,是即名为常”因为业是不成立的,业没有自性。如果业的自性存在,那么这个自性应该有常有的过失。因为我们前面已经讲了,以前的自性以后也存在,那么这个自性是堕入常边的,所以不应该承认业有自性。如果你反过来说,业非要有一个自性存在,那么这个自性不能有迁往其他处的改变,这样业已经有常有的过失。业如果常有,那么业就不可能作业了。

“不作亦名业”,因为常有是没办法作的,那么就不可作。所谓的业,就根本不可能作了。为什么不可以作?因为“常则不可作”。如果常有,怎么可以作?就像虚空,我们用手臂来抓住也是不可能的,它常有的缘故。所谓的业如果有自性,就常有了,有常有也不是所作,不是所作的话,已经有常有的过失。那这样实际上也是与现量相违的。

所有众生的业,是通过造作而成熟它的果报,然而常有的一个业,它永远都不会有异熟果。如果你这样承认,在名言中谁也无法承认,应该有很多的过失。刚才科判中分了两个,其中第一个分了三个,但我今天只讲了第一个,就是有常业的过失。这个已经讲完。

下面再从讲义上过一遍。

【癸三、摄义】

虽空亦不断,虽有而不常,

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

【不失坏法不但将因果关系紧密相连,而且与我们所宣说的我所空等道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不失坏法实际上对因果法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一切万法空性的道理也是有一定的联系。

【下面将陈述以不失坏法与业相关联所具有的四种特征:】

它们之间有相关联的四种特点。

【如果承认我们在前面所宣说的道理,则可以了知。】

前面在广说中已经讲了所谓不失坏法的法相、分类、产生、灭尽等等。如果懂得这些,那么我们也会通达什么样的道理呢?

【因为所造之业在第二刹那不会安住,所以其本身的自性也不会安住,也即为空性;】

这是一个特点,因为业第二刹那不会安住,所以叫做空性的存在。

【虽然业已经灭失,但是业的异熟相续却不会中断;】

这是第二个条件。

【虽然业不是像河流一般连续不断,(而是在产生的第二刹那已经毁灭,)】

像“河流”或者是“相续”,这个地方说“相续”也可以。“相续”指的是刚才宗喀巴大师所说,虽然业不像你们经部宗所承认的相续一般连续不断。对经部宗有点驳斥的语气在里面。因为经部宗承认因果的相续,就像芽和种子。

【但六道众生的相续却可以合理存在。】

宗大师也承认六道众生有相续存在,但不是经部宗所认为的实有的相续,它这里是指不失坏法的相续,可能有这方面的差别。我们辩论的时候一定要善于解释,不然仅仅是抓住一个字,恐怕最后连自己也会落入怀疑的网中。

【因此,森罗万象之三有轮回,可以理所当然地存在。】

这是第三个特点。

【虽然在与业相应的异熟果成熟之间,能够始终安住,但却并非恒常的法。】

虽然业在百劫以后才可以成熟,但是业的能力一直存在。业并非常有,它早就已经毀灭。

【就是所谓的“不失坏法”】

前面广说的时候就是这样讲的。

【因此,诸佛才为我们昭示了具备虽然是空性,却不会间断;】

这个方面的分号没有也可以。

【三界以及六道众生的轮回虽然存在,却并非恒常四种特点的诸业果报之不失坏法。】

佛陀宣说了具有这四种特点的业果不失坏法,后面用“以及”连在一起可能不是特别对。意思应该是,佛陀在各大经典里面已经宣说了不失坏法,那么不失坏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刚才所讲的一样:空性和不断,以及存在和不常。

业具有这四种特点,全部是依靠不失坏法它老人家的恩德所致。如果不失坏法这个上师不慈悲,我们的业果早就无法安立,所以我们有部宗的不失坏法,是我们最大的祖师,它是非常了不起的。有部宗把不失坏法认为是因果相续中最重要的事情。

那天讲《三戒论》的时候,关于戒体存在的地方,当时也有一些分析。比如唯识宗是在阿赖耶上面安立;经部宗和有部宗分别是安立在相续以及心的不失坏法上面。这里业果存在的所依方面,也有这些不同观点。

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应该分析一下。不然作为一个佛教徒,业因果到底是怎么样,我们自己也是糊里糊涂,那与对方辩论就更没有把握。

【己三、(驳斥无咎之回答)分四:一、因无自性故无常断之理;二、宣说能损承许自性存在之理;三、破谛实存在之能立;四、名言中如何安立之理。】

【庚一、因无自性故无常断之理:】

【既然所谓“业”的存在不合理,那么其异熟果又怎么能够产生呢?针对因果关系进行辩论的尔等之辈,简直就像因为担心寻香城的毀灭,而苦心竭力地进行保卫的愚蠢之徒一般。】

这个实际上在《显句论》里面已经讲了。寻香城本来是一种迷幻现象,是八大幻化的比喻之一。寻香城本来没有产生过,那这个城市的毁灭就不可能有,有些人尽心竭力地想保卫寻香城,或者想建立寻香城,这也是徒劳无益。

同样的道理,所谓的业果的本性不成立,它的本体跟石女儿子没有任何差别,如果一定要建立一个实有的因果关系,那完全是一种愚痴之举。这个还是《显句论》里面的月称论师的话,宗喀巴大师也是把这句话这样引用。宗喀巴大师和麦彭仁波切,他们也并不是想不出其他的比喻,引用以前的高僧大德的话,有一定的加持力。

【如果在业自身的本体产生之后,直至其相应的异熟果成熟之间,一直驻留不动,就有恒常之过;】

如果业一直到异熟果成熟之前都存在,当然有恒常的过失;

【而一旦消逝殒灭,没有驻留,又有断灭之过。】

一旦灭尽以后没有驻留,也有这个过失。如果它的本体真正存在,都是有这个过失。

【但业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其自性不合理的理由,我们可以用前面已经论述过的观点进行驳斥。】

前面关于因果不存在的道理,这方面的论证比较少。用下面所论述的道理来进行驳斥,可能会好懂一点。因为讲义中前面全部是说有部宗和经部宗的因果自性成立的观点,除了这个以外,因果自性不存在方面的理证可能没有说很多,只不过万法不存在自性的理证说得比较多。用下面的一些观点来进行破斥,下面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一个推理。

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

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

刚才我读的月称论师《入中论》和《根本慧论》里面的这两个颂词,希望你们也能记住。因为这个在中观派建立因果正见方面非常重要。

【如果对方提出:既然如此,那么佛陀所说的】

刚才说因果不存在不合理,怎么不合理?

【“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毀灭”,又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密意呢?】

好像《显句论》中是这样的。龙猛菩萨建立自宗的时候说:“一切业根本不生,它没有决定性的缘故,一切万法不生”。如果是因为没有本性的缘故业不存在,那佛陀为什么说“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毀灭”?因此业应该有自性吧?“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这是佛陀的密意:因为业不生的缘故,它是不灭的,并不是说因果自性存在。

首先龙猛菩萨说,业是根本不生的,因为它没有决定性,没有本体的缘故。然后对方就驳斥:业怎么没有本体?业肯定有本体,《百业经》里面佛陀亲口不是已经讲了,众生的一切业,在百劫当中不会毁灭的吗?然后中观宗回复说,所谓的百劫中不毀灭的意思就是说,它的本体从来没有产生,不是说它有一个产生,所以百劫当中不毀灭。一般中观的辩论,应该是以这种方式来回答。

【建立在常断基础之上、虚假名言中的诸业本来没有生,其原因是因为业本身固有的自性并不存在的缘故;】

为什么业不生?它就像石女的儿子,从来没有本体的缘故。

【又因为业的自性没有产生的缘故,所以业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毀灭。】

因在前面,所立在后面,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毀灭。这个因会不会有因果断灭的过失?不会有断灭的过失,为什么?因从来没有产生过,没有产生怎么会有毀灭?如果没有产生就有毁灭,就像石女的儿子死了,大家会伤心一样。

【只有在生法建立的前提下,才能提及毀灭的话题。】

【庚二、宣说能损承许自性存在之理:】

若业有性者,是即名为常,

不作亦名业,常则不可作。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业存在自性,则其本身无疑就成了恒常之法,因其自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往他法转变。】

如果业的自性存在,那就不可能有灭亡的时候,为什么?因为自性原来是存在的东西,然后现在又变成不存在,这样是不可能有的。

【如果成了恒常之法,则业也就成了无作之法。】

所谓的业已经成了无作的业。但是无作的业有没有?不可能有。

【其原因是因为恒常之法不可能有作法能够找到切入点的缘故。】

今天就讲到这里。


温馨提示:本听打稿仅供本班道友学习参考使用,请勿对外传播;因各种因素,听打稿难免有错误,应该配合录音来看文档,避免错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