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中论广释83

思考题:
1、以教证来说明,作者宣说《颠倒品》的根本原因。
2、以教证说明,三毒是由分别妄念而生并不成实本体不成立之理。
3、请结合《七十空性论》的教义分析三毒无有自性。
4、怎样以无所依因而了知烦恼本体不成立?

 


中论广释第八十三课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讲《中观根本慧论》。《中观根本慧论》抉择时间已经讲完了,现在从果和因两个方面抉择轮回相续空性。从果方面的抉择,对方认为,轮回相续的果应该存在,如来存在的缘故。二十二品当中已经抉择了所谓的如来不存在,轮回的果肯定不存在。

然后第二个科判,对方认为,三界轮回的因——颠倒应该存在。今天抉择颠倒不存在。

二十三、观颠倒品

《观颠倒品》主要抉择四种颠倒,即《中观四百论》等里面所讲的我净常乐,这四种颠倒实际上是众生的分别念引起,这些颠倒引起贪嗔痴。

龙猛菩萨这里利用显宗最有利的教言来抉择所谓的颠倒的本体是怎么样。众生平时所执著的贪嗔痴的本体根本不可能成立。所以这一品当中主要宣讲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抉择烦恼,也就是说遮破烦恼,显宗有显宗的教言,密宗有密宗的教言。显宗一般是通过各种中观的推理,抉择烦恼的本体无有自性。密宗依靠续部和传承上师们的教言和指点,认识烦恼的本性,把烦恼的本性直接抉择为五种佛陀或者是五种智慧。

我们这里主要是按照显宗大乘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来抉择所谓的烦恼其本体无有成立。

我们大家也知道所谓的烦恼,无始以来给我们带来了无量的痛苦,如果没有认识它,没有对它的本体加以抉择,它在将来比较漫长的轮回当中给我们也是带来无量祸害,所以非常有必要认识所谓的烦恼的本体。

己二、破轮回相续之因——观颠倒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庚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破烦恼自性;二、破烦恼之能立。

辛一、破烦恼自性分二:一、总破三毒;二、别破三毒。

壬一、总破三毒分四:一、以缘起因而破;二、以无所依因而破;三、以无因之因而破;四、以无所缘因而破。

今天大的科判和麦彭仁波切下面分的科判一样,分法方面和宗喀巴大师,全知果仁巴在大的方面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我基本上也是按照麦彭仁波切和宗喀巴大师结合起来而安立的。

癸一、以缘起因而破分二:一、三毒由分别念而起;二、烦恼无有自性。

子一、三毒由分别念而起

从忆想分别,生于贪恚痴, 

净不净颠倒,皆从众缘生。

然后第一个,我们刚才说是依靠缘起因而破三毒,这个也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烦恼以分别念而起;第二个是烦恼无自性。这个可能别的讲义里面没有这么详细地分。最好你们能掌握科判,对于颂词的大致内容一目了然,比较清楚。

第一个问题讲缘起因当中的所谓的三毒烦恼以分别念而起,刚才科判里面这样讲的。

从忆想分别,生于贪恚痴,

净不净颠倒,皆从众缘生。

“从忆想分别”,首先众生因为不同的对境起了各种各样的妄念,然后妄念当中生起了贪心、嗔心、痴心。那是什么样的对境?清净、不清净和颠倒。贪心的对境是清净、悦意、可爱的;嗔恨心的对境是不清净、不可爱、丑恶的;痴心的对境,本来它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的,但是反而人们都是以自己的无明颠倒执著为是这样的,是一种颠倒的对境。以这三种对境产生了所谓的贪嗔痴三毒,这些全部是以各种各样的因缘而产生。字面上可以这样解释。

下面加以分析,所谓的八万四千烦恼,或者《俱舍论》里面所讲的六种根本烦恼,或者十种根本烦恼,再加上二十个随眠烦恼,根本烦恼和随眠烦恼,首先可以包括在五毒当中,五毒可以包括在三毒当中,这是大小乘公认的。

这些烦恼实际上就是一切恶业的因,就像《中观宝鬘论》所讲的,贪嗔痴所起的一切都是不善业,非贪非嗔非痴所起的全部都是善业。

不善业的来源就是我们所谓的贪嗔痴,贪嗔痴的来源是什么?所谓的贪嗔痴是从分别念而起,而分别念依靠对境而起。比如对柱子生起贪心,是由于执著柱子,觉得这个柱子非常好,不管颜色形状等等,对它生起分别妄念,然后对它起一个愿意自己获得的贪心,贪欲心就这样来的。

嗔恨心也是同样的道理:看见不悦意的怨敌,或者不清净的对境,起了一个分别念“这个人特别坏,这个人如何如何不好”,这个时候开始生了嗔恨心。

无明即痴心的因就是非理颠倒。《缘起经》当中也讲了无明之因作为非理颠倒。非理作意就是无明之因。比如说本来柱子是一刹那一刹那无常的,但是我们把它执著为常有。本来我们的身体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的物质构成,但是人们反而把它认为是非常清净,非常可爱的,这样去执著,按照《中观四百论》的意思,无明遍于所有的烦恼,贪嗔痴当然都有一些颠倒的成份,但是最根本的是无明。没有认识到外境的本来面目,这样一来所谓的贪嗔痴都已经起来了。

所以第一个颂词当中,所有的这些烦恼应该是以妄念分别而起。首先知道这些烦恼不是独立自主的,它是依靠非理作意而起的,依靠清净或者不清净的对境而起的。这样一来它是依靠种种因缘而产生。

如果它是因缘而产生,那这个烦恼的本体是不是实有存在?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前面第一品当中也已经讲了,前两天二十品当中也已经讲了,凡是因缘和合所生的这些法,它的本体根本不可能实有的,也根本不可能是不可摧毁,它不可能有自性存在。这一点就非常清楚。所以这样以来我们应该知道,所谓的贪嗔痴,不可能真正生起。

《七十空性论》当中说“爱非爱颠倒,缘生贪嗔痴”,爱、非爱和颠倒这三个当中生起贪嗔痴,“是故贪嗔痴,非由自性有”,宗喀巴大师在他的讲义当中也引用了《七十空性论》的自释,自释里面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所谓的贪嗔痴依靠因缘而产生。月称论师在《显句论》里面也说了,凡是因缘所生的,我们前几品讲,它的本体不可能实有。

所以从这个颂词当中,首先我们大家都应该明白,我们经常认为非常可怕的,我相续当中生起贪嗔痴,这也是确实在没有经过观察的时候是特别可怕的,但是我们真正详细观察,所谓的烦恼是依靠对境和非理作意而产生,既然它是因缘而产生,那它的本体肯定不可能成立。这一点大家会深信不疑。第一个颂词当中所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子二、烦恼无有自性

若因净不净,颠倒生三毒。

三毒即无性,故烦恼无实。

这个跟前面的问题直接有联系,因为众生对不同的对境执著为清净、不清净、还有颠倒,与不同对境有关的三种非理作意产生贪嗔痴三毒,贪嗔痴三毒实际上没有自性。(藏文当中没有两个“三毒”,麦彭仁波切下面解释的时候也是,只有一个“三毒”。)

意思就是说,根据前面所讲,如果不跟有境联系,只是说是清净不清净,藏文当中是可爱、不可爱,就像《七十空性论》里面说的那样,意思是悦意的外境、不悦意的外境、颠倒的执著这三种因产生了贪心、嗔心、痴心这三种烦恼。

那么这三种烦恼依靠外境或者是非理作意而产生的,它的本体是不是实有?所谓的这些烦恼、三毒的本体不可能实有。这里烦恼和三毒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汉文的翻译,意思应该是对的,但是那个词句,当然我们不敢说是鸠摩罗什译得不好,因为大的问题上没有差别,所以没有改。

意思就是依靠不同的外境而产生,所谓的贪嗔痴的本体不可能存在。

一方面我们应该要认识到这些烦恼的本体,它的性质不存在。刚才依靠三种:清净、不清净、非理作意所产生的烦恼三毒,实际上是无实有的,它的本性跟石女的儿子一样不成立,但是众生反而去执著它,这是不合理的。

《七十空性论》里最后一个颂词还是讲这个问题讲得也是很好:“了知此缘起,遮遣恶见网”,了知缘起法,遣除一切恶见网,“断除贪嗔痴,趋无染涅槃。”意思就是说如果通达了一切诸法都是缘起生的,所有的恶见网全部会断除,然后贪嗔痴也同时能断掉,这样以后,我们会趋入清净的涅槃。原来我们最后印的缺了一页,可能后来补了,讲义里面后面的解释,好像后面才补的。那个上面大概有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把这个颂词跟这两个结合起来,应该认识烦恼的本体,这方面有很大的利益。意思就是说,我们平时也是自相续当中生起贪嗔痴,这个时候看看它的本性存不存在,如果它的本性不存在,那么所谓的它的本体也是空性的。

比如嗔恨心,它是依靠什么对境,依靠什么样的因缘而产生的?这些因缘和对境全部是因缘和合,既然是因缘和合,那全部也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那所谓的烦恼的本体也不可能成立。这是第二个颂词。

癸二、以无所依因而破分二:一、以无所依之我而破;二、能依之烦恼不成立;三、以无所依之心而破。

子一、以无所依之我而破

我法有与无,是事终不成。

无我诸烦恼,有无亦不成。

第一个问题,所依之我不成立。烦恼和我,首先以能依所依来观察,所依靠的我不成立。

“我法”,是指人我、法我。印顺法师说这个法字没有也可以,清辩论师的讲义里也没有提到。藏文里面所谓的“法”也不是很明显。意思就是说所谓的人我,有和无都不合理。“有与无,是事终不成。”前面在十八品——观我法品中已经观察了,虽然人们经常认为“我我我”,但所谓的这个我根本不可能成立。

如果我不存在,所有的烦恼也不可能成立。因为很多人认为,所谓的贪嗔痴就是我的贪嗔痴,前提应该要我成立,如果我没有成立,也就是说如果瓶子没有,瓶子里面的水根本谈不上;山没有的话,山上的狮子也根本谈不上。同样的道理,人们的执著当中,所谓的烦恼是什么?所谓的烦恼就是依靠我而产生。我们经常认为,“我的烦恼”,我是烦恼存在的基础,唯一的条件就是我存在。

但是我们先观察,到底所谓的我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两方面都是不能说的。因为我存在的理由,不管是教证理证,在哪里都找不到。这是我们前面已经讲了。然后如果我存在有和无都不成立,如虚空一样,一切都不存在,这样的话,依靠我的烦恼是怎么样起的?这方面我们自己也可以观察。

未经观察的时候,确实在外境可爱不可爱当中,可以产生贪心、嗔心等等,但实际上所谓的我是不是跟身体一体异体?前面通过五相观察,所谓的我和蕴一体异体根本不可能成立,那么我的烦恼也没有了。

清辩论师讲义里面说,如果瓶子不成立,瓶子的红色、黄色、蓝色也不可能成立;如果石女的儿子不成立,石女的儿子长得如何如何也不成立。同样的道理,平时在人们认为的“我起烦恼,我起烦恼”,这只不过是未经观察的一种特别不符合道理的说法和执著而已。如果你详细观察“我的烦恼”,首先第一个条件就是,所谓的我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这一点并不是口头上说的,我们平时在修行过程当中,或者是日常生活当中也可以观察。

就像根登群佩所说的那样,经过观察的时候确实不存在,但是自己的手接触小小的针的时候也觉得我是不是真的已经存在了?我们凡夫人还没有修到一定程度之前,当然是有这种执著。但是从道理上应该知道,这种执著是错的。如果知道我们自己说的是错的,我们自己看的是错的,那么我们的执著也一定会减少。

比如说人骑马,所骑的马不成立,骑马者也就不存在。同样的道理,烦恼所依靠的我即烦恼者也不成立,这在第六品(观染染者品)当中所谓烦恼的自相不成立,还有第十六品(观缚解品)当中也已经讲了,到底烦恼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这些进一步地讲了,但实际上我们平时没有修练,真的烦恼一生起的时候,当下可能来不及对治,有这种可能。

但总的来讲,作为一个修行人,首先知道所谓的烦恼本质是什么?我到底存不存在?我这样生起烦恼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如果不合理,在自己修行过程当中进行对治,这个非常重要。

“我法有与无,是事终不成”,如果我没有,所谓的烦恼也根本不可能成立。这个问题已经讲了。

子二、能依之烦恼不成立 

谁有此烦恼,是即为不成。

若无有所依,烦恼亦不成。

颂词当中“谁有此烦恼,是即为不成。”谁有这个烦恼?刚才第一个颂词已经抉择完了。

谁有这个烦恼?所谓的我根本不可能成立,如果没有我,谁有这个烦恼?烦恼具足者不可能成立。如果有我,当然有烦恼也可以的,但是即使说烦恼存在,它的主人根本不可能成立,那他的烦恼怎么能说?根本没办法说。

“若无有所依,烦恼亦不成。”如果没有这个所依,那么烦恼怎么会成立?这是从烦恼的本体来讲,刚才从所依的人我根本不可能成立角度讲,所依的人我不可能成立,能依的烦恼也不能成立。

能依的烦恼怎么不成立?麦彭仁波切和《显句论》都用墙上的花纹来比喻,比如说墙不存在,墙上的花纹也是土崩瓦解,根本不可能成立。同样的道理,前面的几品已经观察完了,所谓的我只不过是人们认为是我而已,实际上跟石女的儿子没有任何差别。如果我和石女的儿子没有任何差别,所谓的烦恼实际上也是跟石女的儿子没有任何差别。这样的话,所依不存在,能依怎么存在?

一方面烦恼和我是能依所依,能观待所观待的关系,如果一个不存在,另一个根本不可能存在。所以人们平时认为自己起烦恼,从这个烦恼的本体来观,我们前面观烦恼本体不成立的道理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这里是讲所依不存在的缘故,能依也不存在。

如果我们知道这样的话,虽然在名言当中也是有如梦如幻的显现,但是在胜义当中确实也不存在。那么这个显现有的话也没有什么可高兴的,如果在胜义当中抉择这种显现不存在,也没有什么可痛苦的。

《中观四百论》中说“若知佛所说,真空无我理,有亦无所欣,无亦无所怖。”有也可以,无也可以,意思就是说如果佛陀所说的无我和空性的这种道理,那么我们显现当中如梦如幻的有一些显现也是有,但实际上是空性的,所以我们现在世俗的显现,有也没有什么可高兴的,也没有什么可执著的,没有的话,也不像现在小乘根基的有些那样,我们对中观的见解有所认识,也没有什么害怕和痛苦的。

所以说大家对无我的道理应该先生起定解,这样的话,所谓的烦恼的本体也自然而然会摧毁。所以这两个科判是能依所依方面来分析。

下面一个科判,所依之心不成立,明天再讲,今天只讲这几个颂词。我每天讲四五个颂词,希望你们能背诵,应该背起来也不会有困难,因为刚才讲完了以后,它的内容应该记得比较清楚。再加上讲义给大家读一遍,就比较清楚了。

讲义内容:

二十三、观颠倒品

丁二十三、观颠倒品分二:一、经部关联;二、品关联。

戊一、经部关联

【《般若经》云“以贪清净故,色法亦清净” 等,宣说了无有颠倒的道理。】

在《般若经》里面已经讲了贪和嗔清净,但是具体怎么样清净?密法当中所讲的清净和显宗里面所讲的清净也有些不同,密法里面所讲的清净,名言当中与五佛无二无别,在胜义当中远离一切戏论。但这里所谓的清净就是贪心的本体不可能有实质,从这个角度来讲。

戊二、品关联:

【如果对方提出:轮回的相续是存在的,因为相续的因(——烦恼)存在的缘故。众生以烦恼而积业,并由业而产生了轮回的相续。(所以,轮回的相续应该存在。)】

唯一建立轮回的因就是烦恼存在。

【为了证明烦恼的自性不存在而宣说本品。】

此品分二:一、遮破烦恼;二、遮破烦恼存在之能立。

己一(遮破烦恼)分二:一、广破烦恼;二、分别而破。

庚一(广破烦恼)分四:一、以缘起因而破;二、以无有所依之因而破;三、以无因之因而破;四、以无所缘之因而破。

辛一、以缘起因而破

从忆想分别, 生于贪恚痴,

净不净颠倒, 皆从众缘生。

【烦恼是不存在的。如果要追究其原由,(则可归结为以下几点。)正如经中所云:“贪惑汝之根,由识分别生。”】

贪心是转生在轮回当中的根本,这个贪心也实际上是分别念而产生。

【一切烦恼的因,不外乎妄想分别,(妄想分别)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切三毒烦恼的罪魁祸首。】

这个我们大家也是清楚,所谓的三毒是所有烦恼的根本。

 【依靠清净可爱的分别妄念,而产生贪欲;依靠肮脏可恶的分别妄念,而产生嗔恚;依靠颠倒的分别妄念,而产生愚痴。

诸佛也教导世人:“贪欲、嗔恚、愚痴之共同因,皆源于分别妄念。”】

 在佛经当中由分别妄念当中产生贪嗔痴,我们讲《俱舍论》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先非理作意作为贪嗔痴的因,如果没有非理作意,所谓的贪嗔痴也不可能生起。

(麦彭仁波切这个讲义,一个藏文颂词下面有点点记号的,一个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这个讲义整理的时候,麦彭仁波切的原话可能是前面的,后面他们也觉得需要字面上的解释,这样就经常好像有跟前面重复的感觉,原因是这样的。)

【该三者依靠各自分别的因:清净可爱的外境、肮脏可恶的外境以及颠倒的外境而产生。】

刚才前面是这些可爱不可爱同分别念结合起来讲,在这里是外境而讲的,但实际上跟分别念结合起来讲比较好一点。比如说在我看来柱子是清净可爱的,我生贪心,但是别人看起来这是不清净、不可爱的,然后生嗔恨心,很有这个可能。

所以直接从外境上讲,也有一点困难。有些人执著外境清净可爱,生起贪心,有些人则执著外境不清净不可爱,然后生起嗔恨心,所以我认为应该分别念和外境结合起来讲,贪嗔痴容易生起。否则这个外境永远都是清净可爱的,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一百个人看这个柱子,有些人觉得这个柱子肯定是常有的,或者从来没有学过宗派的人认为这是常有的;然后我看见这个柱子很好的,我就生一个贪心;一个人就认为这个柱子没有好一点,他挡了我的视线,如果没有这个柱子的话我可以看到什么什么人,他这样想的;这样的话,如果只是从外境上讲可能有点困难。

若因净不净, 颠倒生三毒。

三毒即无性, 故烦恼无实。

【如果是依靠清净可爱的外境、肮脏可恶的外境以及颠倒的外境而产生的法[三毒],其自性都不可成立。因此,诸等烦恼也并非真实。】

 因为它是依靠因缘而产生的缘故,刚才汉文里面有“众缘生”但藏文当中不是很清楚。其实清辩论师也说是众缘,也许印度梵文当中有众缘的意思,但是这个问题不是特别大,所以在这小问题上就没有改动颂词。但我们从表面上解释,应该有“众缘”就比较好懂。《显句论》当中也是前面依靠各种因缘而产生,所以说它这个烦恼的本体不可能成立,以这个理由来讲。

辛二、以无有所依之因而破

我法有与无, 是事终不成。

无我诸烦恼, 有无亦不成。

【补特伽罗人我自性的存在与不存在,都是不能以本性而成立的。关于这一点,在《观我法品》时已经予以了遮遣。既然作为所依的(补特伽罗人我)都不存在,诸等烦恼的存在与否又怎么能成立呢?无法成立。】

如果人我都不成立,烦恼怎么成立?

谁有此烦恼, 是即为不成。

若无有所依, 烦恼亦不成。

(原译:谁有此烦恼,是即为不成。若离是而有,烦恼则无属。)

【烦恼如同墙上的花纹一样,是依靠所依才能成立的。但具有这种烦恼的人我或者众生,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成立的。】

 不仅仅是我不成立,所有的六道众生,真正去观察的时候,成千上万个文学家,或者是哲学家来到我面前,他们都没有理由建立所谓的我。只不过是假立的我,他们也可以称呼,我们也可以承认。除了这个以外,真正的一个实有的我,有多少个人来到这里,他都没办法建立。既然这样,所谓的我不存在,那烦恼怎么存在?根本不可能成立。

【既然所依都丝毫不存在,则能依烦恼也绝不会有一星半点存在的可能。

在所依境具备之前,烦恼不可能成立。因为人我并不存在,而且,(人我也是)需要依靠烦恼者的心才能产生的缘故。】

因为人我应该具有烦恼的心才可以产生,不然的话人我不可能承认,那么这个烦恼的心也依靠人我而产生,互相都观待,这样一来其本体就无法成立。

今天就讲到这里。


温馨提示:因各种因素,听打稿难免有错误,仅供参考。应该配合录音来看文档,避免错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