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中论广释84

思考题:
1、怎样以五相推理抉择烦恼不存在?
2、怎样以无依因推理,论证烦恼了不可得?
3、起三毒的六种对境明明存在,怎么会说它们无有自性,无所缘呢?
4、请根据《般若灯论》分析说明空而显现之道理。
5、当你起烦恼时,能否采用此等对治法,为什么?

 


中论广释第八十四课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宣讲《中观根本慧论》。《中观根本慧论》抉择缘起特法当中,现在讲到第五个问题,轮回的相续不存在。轮回相续的果——如来不存在,在前面二十二品当中已经讲了,现在抉择轮回相续的因——颠倒烦恼不存在。

这一品不是特别难懂,以前我们有关的一些佛教书当中经常涉及。

己二、破轮回相续之因——观颠倒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庚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破烦恼自性;二、破烦恼之能立。

辛一、破烦恼自性分二:一、总破三毒;二、别破三毒。

壬一、总破三毒分四:一、以缘起因而破;二、以无所依因而破;三、以无因之因而破;四、以无所缘因而破。

癸二、以无所依因而破分二:一、以无所依之我而破;二、能依之烦恼不成立;三、以无所依之心而破。

今天讲第三个问题——所依之心不成立。

烦恼和心之间能依所依的关系不成立。因为昨天后面两个颂词中已经讲了,不管是外道还是佛教徒所承认的所谓的所依的我——如果是依靠我而产生,这根本不可能。前面十八品当中已经讲了:如果所谓的我不存在,就如同墙不存在的时候,墙上的花纹不存在一样,所谓的烦恼也根本不可能成立。这个问题昨天已经抉择。

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因为烦恼属于心所,大家回忆学《俱舍论》的时候也应该知道心和心所。心所分为善的心所、烦恼的心所。其中烦恼是在不善的心所当中,也就是烦恼心所当中,烦恼分根本烦恼和随眠烦恼。贪嗔痴实际上就是属于根本烦恼。

这个根本烦恼,从《俱舍论》的角度来分析,它应该是属于一种心所,既然烦恼是心所,它跟心王(主要的这个心)有什么关系?它是不是依靠主要的心?

按照《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里面所讲的,所谓的八识作为心王,烦恼、善心、信心等等这些全部作为心所。那么心王和心所什么关系?心所是依靠心王而产生还是没有依靠心王而产生?今天主要观察这个问题。

颂词当中是这样说的:

子三、以无所依之心而破

如身见五种,求之不可得。

烦恼于垢心,五求亦不得。

字面上解释,是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什么比喻?身见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坏聚见,所谓的我,身体和我之间,我们前面用五相推理来进行观察的时候都没有得到。

前面讲人我品的时候,讲我们的烦恼与蕴不是一体,不是异体,不是互相依靠和具足。然后二十二品刚开始的时候,如来的身体和蕴不是一体异体,以这种五相推理的方式,不管是如来的身体还是凡夫的身体,一点也不可得。这一点大家回顾前面的推理,非常清楚。

我们以身见这样推求的时候,实际上一点也不可得。“于垢心”,这里垢心指的是心王。心和贪嗔痴烦恼,通过五种推相来进行观察,也根本不可能得到。

这个怎么样推?推是比较简单的,根据月称论师的《显句论》,是以两种方式来推。第一种方式,心王作为所依,烦恼作为能依。前面两个基本上是一样的:

1、烦恼和心王不是一体,如果是一体,能生所生就变成一体了,再加上火和木柴也变成一体,然后因为烦恼从心当中产生,烦恼和有分别、无分别全部一体。心和心所方面再详细观察,如果承认它们两个一体,有非常大的矛盾。这是一个问题。

2、如果承认心王和烦恼是他体,也是互相不观待,除了心王以外,烦恼应该存在。有这个过失。但实际上除了我们所谓的心是明清的,按照因明的观点来讲,除开无情法的明识以外,实际上烦恼也是没有的。比如说,除了心王以外的烦恼,任何人都找不到。所谓的烦恼就是我们的心变成染污的阶段。比如说生起嗔恨心,就是心王已经对外境颠倒执著,从而怒火冲天的状态,这就是烦恼。 

按照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心和心所就像太阳和太阳光一样,除了太阳的光以外,所谓的太阳也没有。今天太阳普照大地,除了光以外有没有别的?根本没有。

所以,心和心所如果是他体,除了心以外,心所应该得到;除了心所以外,心应该得到,有这个过失。但这个也是不可得的缘故,心和心所他体不合理。

3、刚才心作为所依,心所作为能依,是不可能的。反过来,心所作为作依,心作为能依,它们也像盘子里的枣核,或者是山上的牦牛一样,这样的能依所依的方式来成立,也不可能。

4、心具足心所也不可能。这个我们通过前面的推理进行观察的时候也完全能理解。

这个推理没有很大的差别。

《显句论》当中这个是一种推理方法,还有另一种推理方法,实际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烦恼作为心所,心王作为能依,以这个角度,反过来又观察一番。实际上就是把前面的观察全部反过来,别的可能没有什么。

通过两方面这样观察,比如说五相推理,我不是蕴,蕴不是我,可以从我的角度来进行五相推理,然后从蕴的角度也是有五相推理。这是从因明的反体来讲,五相推理也是十相推理,反体方面可以这样分。还有月称论师的《入中论》里面的七相推理,也应该有十四相可以推。但这个是不同的反体的角度来讲,实际上只要通达一个推理方式,别的方法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总的来讲,所谓的烦恼和心王不能成为一体他体。我们在这里也会深深地认识到,就是我们经常所起的这些烦恼,如果真正有个依靠处,要么依靠我,要么依靠身体,要么依靠心,除了这个以外根本没有办法。但是我们进一步分析的时候,所谓的心也是我现在正在起烦恼的阶段以外,了不可得。

正在起的这个烦恼,从它的本体上,从它的因上、果上,怎么样观察也是根本得不到。这样一来,我们也认识到,所谓的烦恼确实是和空中的鲜花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人们依靠分别念,对对境起一些邪念,然后产生这些烦恼。

这样一来,我们前面对烦恼和心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了知所谓的烦恼从来没有依靠过自己的心,它根本不可能得到的。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解决。

这是第一个颂词。科判当中以无所依因抉择已经讲完了。现在是第三个,以无因之因而破。意思就是说所谓的贪嗔痴烦恼,它没有因,以没有因的这种推理来驳斥。

癸三、以无因之因而破

如果烦恼产生,我们认为它肯定有因,昨天也讲了分别念也是它的因。但实际上不可能存在因。

《显句论》和宗大师的讲义里面提出一个对方的疑问:烦恼产生肯定有因,为什么?因为可爱、不可爱和颠倒这三种外境是产生烦恼的因。如果有因,就有果。所以从因的角度来推理,烦恼肯定存在,因为它有三种不同的对境,从三种不同的对境当中产生三种不同的烦恼。对方这样认为。

下面我们站在中观宗的立场,所谓的烦恼的三种因实际上不成立,以无因的推断方式可以抉择烦恼无因。

净不净颠倒,是则无自性。

云何因此三,而生诸烦恼?

对方认为应该有三种因,但是我们下面说这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清净的外境、不清净的外境和颠倒的外境,这三者没有自性。因为它的本性不存在的缘故,“云何因此三,而生诸烦恼?”因为它自己的本体都不成立,你怎么说它会产生贪嗔痴等诸烦恼?这根本不可能。

为什么它自己的自性不成立?这个要加以分析。如果没有经过详细观察,确实好像烦恼有,清净可爱的外境产生贪心,不清净可恶的外境产生嗔恨心,还有把外面无常的东西当作是常有,大自在天本来不存在,外道认为大自在是常有的,这样的外境实际上成了我们产生痴心的因,这样一来,贪嗔痴就应该是存在的。

我们可以观察,刚才说清净的因,那么这个清净可爱在它的外境上成不成立?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在颂词当中并没有讲为什么因不成立?而是说因无自性,那怎么会产生烦恼呢?从表面上看就比较简单,但实际上里面藏有很甚深的含义。

意思就是说所谓的清净、不清净还有我们自以为是的这三种外境,实际上就是我们的颠倒分别念进行假立的,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个外境是清净的,对我来说,这个柱子很容易让我生贪心,我认为“这个非常好,我屋子里面有这样的话......”然后我就特别特别想得到。

用麻花来比喻,有些人喜欢吃油腻的食品,就认为麻花是真的很可爱,“尤其是我今天早上没有吃饭,等会下完课堪布会不会给我啊?”,他可能会产生这种念头。但有些有胆病的人,一看都是不能吃,如果吃这个肯定对我不好的,然后就看见那个都生起一种厌恶之心。然后另一个人,比如说他眼睛不太好,他就认为这不是麻花,这是一个琥珀。这三种人有三种不同的贪心、嗔心、痴心。

如果贪嗔痴真正有一个实有的因存在,那刚刚这个麻花上面应该存在的,我看见也是生贪心,你看见也是生贪心,他看见也是生贪心,我们三个人看见应该都会生三种贪心,但并不是这样的。每个人对他生起的因不相同,这样一来,贪心的因、嗔心的因、痴心的因在外境上根本不可能存在,无有自性。

如果自己没有独立自主产生自己这个法的能力,那它不具足因的法相,不能把它安立在因当中。宗喀巴大师和《显句论》当中也讲了,所谓的贪嗔痴的因是没有自性的,为什么?因为缘起性故,因为毁灭之故,他讲了两种原因。

或者我们刚才讲的,如果在真正的外境当中有一个实相的东西,那给谁都应该产生这种果,但是因为它没有真实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它安立为因。因此大家应该非常清晰地认识到,所谓的贪嗔痴三毒,它的因是根本不可能自性成立。

“云何因此三,而生诸烦恼?”既然它的因在自相上没有成立,怎么会说依靠这三种产生烦恼?(这里讲三,可能鸠摩罗什原来翻译当中讲二,有些讲义里面解释的时候说按照藏文版本可能好一点,但不勉强,这样解释下去也可以。不同的讲义当中解释的方法都不同,但实际上按照藏文的版本,意思就是“云何因此三”),因为上面三种对境而生贪嗔痴的这些烦恼,怎么会产生?不应该产生。

因此除了颠倒的外境以外,根本不可能存在实有的,这一点是全知果仁巴也是这样讲的。我们前面讲的清净、不清净这些都是颠倒的,除了颠倒的外境以外,并没有实有的自性。

当然讲的时候我也会讲,你们也可能会听,而且光是从理论上这样讲,大家都很容易认识,但实际修持的时候,我们认为对这个一点都是不生贪心,不生嗔恨心,因为我们资粮道都还没有开始。一点不生贪心、一点不生嗔恨心,这些都是修道过程当中的所断。所以我们对中观进行进一步闻思,有些人认为自己理论上都懂了,为什么还生贪心?为什么还有嗔恨心?这就是我们闻思智慧不够导致的。

懂是肯定懂,比如说有眼病的人,他知道自己带着眼病,海螺的本性肯定是白色的,他只是从理论上懂了,他相续当中这个病的障碍还没有消除之前,不可能看见白色海螺。 

同样的道理,从道理上大家都应该会懂,但是这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自相续当中的障碍没有清除之前,不生这些烦恼是不可能的。这是我刚才说的第二个问题,以无因之因来破。

关于中论,如果没有深入地讲,表面上看可能讲得不是特别清楚。因为你从字面上看,清净不清净没有自性,怎么会说是依靠这三种来产生一切烦恼?表面上看来好像就这样一说,实际上有甚深的推断方式,这个大家应该清楚。

下面讲第三个,以无所缘因而破。

癸四、以无所缘因而破分二:一、宣说所缘之境;二、以显而空性之喻而破。

子一、宣说所缘之境

色声香味触,及法为六种,

如是之六种,是三毒根本。

以无所缘因而破也分几个科判。我今天先分第一和第二,第三有没有明天再说。第一个是所缘六境不成立,第二个是宣说显而空性之比喻。

第一个,在颂词中这样讲:

色声香味触,及法为六种,

如是之六种,是三毒根本。

这里也是前面有一个疑问句:烦恼肯定是存在的,烦恼的所缘存在的缘故,对方这样认为。比如说,我相续当中的烦恼肯定存在,我产生烦恼所缘的外面的色声香味存在的缘故。

中观宗进行回答:首先烦恼的所缘不成立,从这个方面来进行抉择。怎么样抉择?“色声香味触,及法为六种”,色声香味触,我们学《俱舍论》的时候,讲十二处十八界的时候,处有外处和内处,外处是六根的对境——色声香味触(五根的对境),再加上意根的对境(法)。

首先略说,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应该存在,这六种是所缘的六种,是我们相续当中生起贪嗔痴三毒的来源。它颂词当中只讲这个,在讲义当中进一步地分析。因为对方刚才提出,贪嗔痴肯定存在,因为它的所缘存在的缘故。比如说我相续当中生嗔恨心贪心,是依靠色法、声音、味道,或者是依靠外面的法。我们有时候情绪好的时候,外面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马上生嗔恨心;然后有时候看见一个什么不好的事情的时候,马上生嗔恨心;有时候饭做得不好吃,生嗔恨心;有时候上厕所的时候,鼻子接触到不好的外尘的时候,又开始生嗔恨心;有时候身体穿衣服,接触不好的时候,又开始生嗔恨心;有时候心里面执著某一种东西的时候,那个开始颠倒执著,又开始生嗔恨心。所以我们认为外面的六种尘肯定存在。六种尘存在的缘故,自相续当中的烦恼肯定存在。

但龙猛菩萨说这就是三毒的根本,各大讲义里面解释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样说,分析方法跟刚才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这里不同的点就是为什么贪嗔痴依靠这六种外境而产生,这个我们要思考。

我们认为外面有色法、声法、香法,有不同的色声香味的外境,然后产生三毒。如果外面真正有实有的这六种外境,那么所有的众生都应该产生这种贪嗔痴,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这个我们观察的时候,第一个知道这六种外境是我们生贪嗔痴的根本来源,但是不是这六种对境对每一个众生都带来贪嗔痴?不一定。

比如一个人唱歌,对特别爱好音乐的人来讲,高兴得不得了,“你看唱得那么好!”,对他来说生起一个特别强烈的贪心,他想“再唱的话是多么好”,以前我们在外面开金刚意乐法会的时候,有时候人的根基不同,经常非常难以处理。有一部分人特别向往,认为“这次耍坝子,大家都唱歌跳舞,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然后有一部分人想“那个时候特别烦,那个时候我想早点离开学院,不然的话,看见那些人咕咕地叫特别生气”。对他来讲,这种声音是一种嗔恨心的因。

所以我们刚才说,龙树菩萨只说了贪嗔痴的根本,并没有说到底怎么是根本。我们知道贪嗔痴三毒依靠这些外境去颠倒执著,然后才产生贪心、嗔心、痴心,如果我们没有颠倒执著,不可能产生三毒,为什么?我刚才所说的那样,如果外境上真正有可爱和不可爱的东西,比如炒菜的人就炒了一种菜,六个人吃起来都有不同的感觉,有些人觉得吃得特别好;有些人觉得一般般还能过得去;有一个人说“做得一点都不好,我都不想吃,看到都是不好吃。”那没办法的,所以炒菜的人有时候也是特别为难,到底我要随顺哪一个?最后只有权力比较大一点的就随顺他。

所以我们刚才生贪心,生嗔心,可爱和不可爱,色声香味都是生贪嗔痴的因,这是生贪嗔痴的根本,这个根本实际上就是我们众生去分别、去颠倒、去执著。有些把这个声音颠倒执著为可爱的对境,有些把这个声音颠倒执著为不可爱的对境,有些把这个甚至颠倒执著为另一个对境,这就是痴心的来源。这样一来,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色声香味,外面的六境好像是我们生贪嗔痴的因,确实是所缘存在一样的感觉,但实际上真正经过观察,全部都是以颠倒的分别念在中间作怪。除了这个以外,外境上根本没有一个成实的东西作为你的所缘来起作用,然后不断地产生我们的三毒烦恼,这是根本没有的。

所以这个是我们从假立分别念的角度来认识,非常地殊胜,有时候以大圆满的一些窍诀来观察烦恼的来源、烦恼的本体,也是这样没有什么差别。

刚才从表面上看,确实很多人都认为是依靠色声香味而产生自相续当中的烦恼,但这个也是颠倒的分别念在中间造作,如果没有这样,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差别。否则的话,所有的人对外境都应该有同样的执著和概念,但这是我们现量看见不可能的。同样一个色法、同样一个声音、同样一个味道、同样一个触法,它对众生带来不同的贪心、嗔心、痴心。这样一来,说明所谓的所缘并不是贪嗔痴的真正来源。

龙猛菩萨只说是三毒之根本,但实际上月称论师等揭开龙猛菩萨密意的时候,应该这样来讲的。

月称论师的《显句论》当中,讲了很多色法的法相是什么,香的法相是什么,味的法相是什么,这些全部立出来,名言当中是这样承认的,但实际上这些也只不过是众生的分别念,然后依靠这些产生贪嗔痴,中间一定有一个颠倒的分别念,否则众生不可能有不同的贪嗔痴产生。有这样的解释。

下面讲科判当中的第二个问题。讲第二个问题的时候,中间也可以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色声香味在外境不存在,那怎么可以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呢?下面龙猛菩萨说,虽然色声香味的本体不存在,但是我们六根面前显现的这些东西倒是非常多,就像眼翳者面前显现的毛发,捏着眼睛面前看见二月,还有各种各样迷乱的显现是有的。下面以幻化八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子二、以显而空性之喻而破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

皆空如焰梦,如乾闼婆城。

这里说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外境,实际上是空的。色声香味每一个上面真实能产生烦恼的能力都是没有的,只不过是我们自身的分别颠倒在这里进行造作而已。

那么如果这六种外境是空的,可不可以显现?比如色法上面如果没有能产生嗔恨心的因,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嗔恨心?虽然这个上面是空的,它自己的本体都是不存在的,但是色声香味它自己也可以显现,贪嗔痴本来没有本体的,但是它也是没有经过观察的时候,也可以显现。

我们一经观察的时候,所谓的贪嗔痴,或者是外面的色声香味等一切的一切法全部应该是空性的,没有一个是不空的,全部在实质上没有产生过。但是在未经观察的时候,众生的迷乱分别念面前,它还可以显现的。

这个比喻就像阳焰水,天气非常干热的时候,在外面有一些阳焰。色达县上去有一个比较大的草原,那个上面以前夏天也能看见阳焰。做梦可能不用介绍,大家早上不愿意起来,一直进入梦乡......还有乾闼婆城,这三种比喻《般若灯论释》里面讲得比较清楚。

我想,印度论师这些幻化比喻怎么解释,还有《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金刚经》《中观四百论》这些里面八大比喻比较多。显而无自性,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是非常多的,虽然本体不存在,但是我们经常也能看见的。下面可能还有镜中的影像,或者是湖泊当中的月影,还有很多诗学家在外面流浪的时候,他会看见很多幻化八喻。

只不过以前不信佛教的这些诗学家,就是执著非常实有的一个东西,然后进行破立。有时候看这些人也是非常可怜的,如果以中观的理论来推究自心,可能很快的时间当中会醒悟过来,可是他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用在外面,实有的执著上面,有时候他自己也可能觉得比较累。

刚才讲了,所谓的贪嗔痴烦恼作为所缘不成立,如果所缘不成立,它可不可以显现?所缘不成立也可以显现,就像阳焰和乾闼婆城这些,但是其上面一点一滴也是不可能成立实有。比如说阳焰上面有没有水?一点也没有。当时做梦的时候,山河大地和大象、牦牛等等有没有实质?一点也没有。但是没有外境,实际上我们分别念面前,这些东西可以显现。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所以说我们认为所谓的所缘——色声香味等外境一定要存在,不然我们怎么能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实际上由于人和众生的分别念,以及我们自相续当中有烦恼障、所知障的这种病存在,因此在我们六根面前显现的非常多,但是也不一定存在,用这个比喻来宣讲。

今天就讲这四个颂词。

《中论释》

如身见五种, 求之不可得。

烦恼于垢心, 五求亦不得。

【如果对方提出:心可以与烦恼一起产生。

对于自身之见中诸如坏聚见之类的烦恼,在烦恼者的心或者相续中,用五种关系去寻找, 都是不存在的。】

这里烦恼者是指心王。

【而诸如持身见的烦恼者,在烦恼[垢心]当中,也是以五种关系不可寻觅的。

自身本来是由色等五蕴聚合而成的,如果对自身持我与我所见,即为坏聚见。】

萨迦耶见,也叫坏聚见或者身见。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身,以“非蕴外非蕴” 等五种方式,就足以证明自身不成立。

同理,如果烦恼的分支——贪欲等等,与产生烦恼的心二者是一体,】

这里贪欲是心所,主心叫做有支心,这两个也进行比较和观察。

 【则有能生所生成为一体的过失;如果为异体,则有互不观待的过失;又因为其二者不是异体,就可以将剩余的具有等三种关系一并遮破。】

五相推理后面三种,因为它不是异体,后面三种是不可能的,互相能依所依也不可能,具足也不可能。

辛三、以无因之因而破

净不净颠倒, 是则无自性。

云何因此三, 而生诸烦恼?

【如果对方提出:虽然你们遮破了烦恼,但烦恼的因——清净可爱、肮脏可恶等三种外境还是存在的,既然外境存在,则果法烦恼也应该存在。

这些外境并不存在。因为清净可爱、肮脏可恶以及颠倒的外境,也是依靠(他法)而产生的,】

刚才《显句论》和宗喀巴大师讲义里说是缘起而产生,既然缘起而产生,我们前面已经破完了,因缘和合产生的没有实有。

【其自性并不成立。所以,又怎么能依靠清净可爱、肮脏可恶以及颠倒的外境而产生烦恼呢?烦恼不应该存在。】

“但是我生烦恼!”,昨天一个人说,“上师你天天讲烦恼不应该产生,我很生烦恼,我怎么办?我很痛苦,我很想离开。”我说,“那离开就离开也可以。”“我不想离开怎么办?”“不想离开也可以。”“那我很生烦恼。”“让它产生。”“产生也不生。”有些人很矛盾,有时候也觉得他们很可怜。

 辛四、以无所缘之因而破

色声香味触, 及法为六种,

如是之六种, 是三毒根本。

【如果对方提出:烦恼是存在的。因为烦恼的所缘境存在的缘故。

所缘境色法等也是不可得的。作为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所缘,是一切(三毒)烦恼生起的根本因。缘于这些外境,就会因清净可爱的外境而生贪欲;】

这里并没有说,但是宗喀巴大师和全知果仁巴都说得非常清楚,把外境耽著为,或者颠倒执著为清净可爱,然后才产生贪心,不然不可能所有的人依靠外境产生贪心、嗔心。所以这个地方最关键的问题是把它颠倒执著为清净、不清净,或者颠倒执著为常有、不常有。

这里有一个颠倒我觉得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颠倒,那清净可爱产生贪心,这是正常现象。好像没有破到对方的观点一样,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肮脏可恶的外境而生嗔恨;而我见、常见等增益,则是愚痴的根本之因。】

认为大自在天是常有,或者柱子等色法常有,这就是痴心的根本。

色声香味触, 及法体六种,

皆空如焰梦, 如乾闼婆城。

【虽然你们安立了诸法,但(这一切)实际上却如同具眼翳者眼前所现的毛发幻景一般。色、声、香、味、触、法仅仅是假立的,】

这里讲得很清楚,《显句论》也是说,虽然是显现,但仅仅是假立的。假的怎么可以显现?假的可以显现,世界上现在假的显现特别多,人也是假的,法也是假的,什么都是假的。所以这里也说是无而显现,假的东西可以显现。

【是无而显现的,如同乾闼婆城、如同阳焰、如同梦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