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中论广释86

中论广释第八十六课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讲龙猛菩萨所讲的《中观根本慧论》的第二十三品——颠倒品。

己二、破轮回相续之因——观颠倒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庚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破烦恼自性;二、破烦恼之能立。

辛一、破烦恼自性分二:一、总破三毒;二、别破三毒。

壬二、别破三毒分二:一、破贪嗔;二、破愚痴。

癸二、破愚痴分二:一、以理破颠倒;二、以此破成立之果。

子一、以理破颠倒分二:一、破颠倒非颠倒之差别;二、破执著者补特伽罗。

丑一、破颠倒非颠倒之差别分二:一、外境之成不成相同;二、执著不成立。

寅一、外境之成不成相同分二:一、常等颠倒不成立;二、无常等非颠倒不成立。

外境成立和不成立相同,大的科判是这样讲的。

我们平时认为常有是颠倒的,无常是非颠倒的。学《中观四百论》的时候也是讲到,常、乐、清净、我执是颠倒的,无常、无我、不清净是非颠倒的。一般名言当中这样认为。但是这里的宗旨是常和无常一并要破掉。

卯一、常等颠倒不成立

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处有常倒?

将无常执著为常有,这个人们都认为是颠倒的。我们平时在名言抉择的过程中也是,凡是对佛教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常乐我净是颠倒的。比如说我们的分别念把柱子认为是常有的,从来没有学过无常法门的人认为昨天的柱子就是今天的柱子;本来我们所有的感受是不离三大痛苦的,但人们认为有些五蕴的感受是安乐的;还有所谓的我和法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人们认为我、法存在;所有的我们的身体这些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构成,可是人们认为自己的身体非常干净,别人的身体也非常干净。

实际上从名言的角度来抉择,就像《中观四百论》的前四品一样,所谓的常的执著、实有的执著、有我的执著、清净的执著这些完全是颠倒。我们平时也说常乐我净四种颠倒,很多经典和论典当中都讲得非常清楚。

这里常乐我净后面三个没有说,着重从常、无常来破。后面颂词里面不明显,但是在讲义里面尤其是月称论师、宗喀巴大师还有麦彭仁波切的讲义后面也有依此类推的推理法。

首先大家应该明白,昨天已经讲了所谓的生贪心和嗔心的对境主要是清净可爱和不清净可恶,昨天我们从因方面、果方面、本体方面都已经详细地观察。大家应该知道所谓的贪嗔也是人们的执著而已,实际上不成立。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深信不疑。

今天讲所谓的痴心。平时我们没有闻思过的时候,尤其是没有闻思《中观》,也没有闻思《俱舍论》,大家都认为贪嗔痴,贪心和嗔心比较好懂,但所谓的痴心到底是怎么样?我特别喜欢睡懒觉,这个是不是痴心?很多人对痴心的概念可能不是特别清楚。

这里痴心的对境和本体都讲得非常清楚。如果从名言的角度来讲,所谓的痴心是指对于常乐我净的执著,这在名言当中完全是一种颠倒执著,这就是所谓的无明愚痴,可以这样说。但是从胜义的角度来讲,对于无常、空、清净的执著也是愚痴,也是一定要破掉的。

我们以前以抉择名言为主,尤其是《因明学》,主要抉择常乐我净是空性的,不存在,到了这里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在这里要抉择中观应成派的究竟观点,这个时候不仅是常乐我净全部要破掉,而且是无常、无我、空性和不净这四种人们经常认为所谓的“非颠倒”的四种执著也要破掉。今天所学的内容主要讲的是这个。

我希望我们要以理证的方式来抉择释迦牟尼佛的究竟观点,尤其是要抉择二转法轮的究竟观点,一定要通达《中观根本慧论》。如果没有懂得《中观根本慧论》的理证方法,只不过是口头上说“万法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那对于中观般若波罗蜜多的究竟含义,以理性的智慧在自相续当中生起非常稳固的定解就非常困难。

所以历代的祖师们对中观的闻思特别重视。华智仁波切也是在一些教言里这样讲的:首先,我们一定要抛弃世间,自相续当中生起出离心;之后依靠《入菩萨行论》等大乘修心法门,自相续当中生起菩提心;然后要抉择《中观根本慧论》为主的中观法门,闻思弥勒菩萨所造的《宝性论》等弥勒五论为主的,解释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的了义经典;最后释迦牟尼佛的二转三转法轮融会贯通地去修行。这就是真正的智者。

这就是所谓的道次第。不管别人怎么样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有些是有意义的,有些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真正的修行人来讲,首先要看破世间,这个很重要。自相续当中一定要希求解脱,我们学佛不是什么别的目的,不是像现在的有些气功师、瑜伽师、活佛上师所提倡的那样,为了治病、为了发财,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多么有道理,引诱世人有很多方便,但实际上不是我们究竟的诉求。一定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依靠《入菩萨行论》等等修心法门,自相续当中生起利益众生的心。我获得佛果,或者我今天学佛,不是为我自己。如果为自己获得寂灭,修一个阿罗汉的法也可以。但不是这个,大乘佛法的不共特点就是要利益众生。所以自相续当中要生起菩提心。

只是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也不行,就像宗喀巴大师将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归集于《三主要道论》来宣说。以前上师如意宝也是课堂上再三地说过,表面上看来好像《三主要道论》只有十几个颂词,随便一个人一眨眼都可以写出来,可能我们会写那么多,但却写不出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

所以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要有无二慧。生起无二智慧有点困难。一定要先抉择解释释迦牟尼佛二转法轮的教义——《中观根本慧论》。仅仅抉择空性能不能解决问题?还不能解决问题。只是从空性方面来讲,用《中观六论》来抉择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如来藏在众生相续当中是如何成立的?如何完好无损地在每一个相续当中存在,这个道理要进行论证,一定要依靠弥勒五论等论典,自相续当中一定要生起定解。

所以我们闻思的时候,应该以二转和三转不矛盾,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修行,作为显宗来讲,这是最殊胜的窍诀,大家一定要在这样的基础上修,这个非常重要。

《中观根本慧论》的理特别尖锐,它就像锋利的宝剑,不管遇到任何一个法,任何一个执著,全部摧毁。昨天我们讲生贪心和生嗔恨心,从理论上来讲,所谓的贪心和嗔心的来源也没有,它的因也没有,果也没有,本体也没有。现在嗔恨心确实存在、贪心确实存在,它的理由任何一个再聪明的人可能也是举不出来。这个前面已经讲了。

今天开始抉择痴心。所谓的愚痴在名言当中确实有,的确不能否认,但是我们用中观理来进行抉择的时候,所谓的愚痴也是消于法界,最后也是无踪无影。

“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我们平时把无常的东西执著为常有,人们都认为是颠倒,但实际上“空中无无常”,在胜义谛的空性当中,所谓的无常根本不可能存在,“何处有常倒?”那所谓的常的颠倒更不用说了。

人们认为执著常是一种颠倒,无常的执著应该符合真理,但这种想法实际上不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大家都知道世俗当中,比如说瓶子、柱子,因明当中也是说“一切有为法是无常的,是所作故,犹如瓶子。”我们讲因明的时候,因有能立因和所破因,能立因中有自性因和果因,自性因当中万法抉择为无常的时候,“一切诸法无常,因为它是所作故,犹如瓶子。”以这种推理方式来抉择,认为抉择无常的执著是不颠倒的。

外道认为大自在天是常有的,它是存在的缘故。我们认为他的推理方法是颠倒的。在名言当中,在因明里面,包括《释量论》《量理宝藏论》当中都有,万法执著为常有是颠倒,万法执著为无常就是非颠倒。但我们在最后抉择空性胜义谛的时候,所谓的无常存不存在?如果柱子的常有不存在,柱子的无常也不存在。

柱子本体上的刹那性的无常有没有一个实有的本性?这个也是没有的。然后我们用心来执著柱子是无常的,当时我产生一种无常的分别念,认为我的分别念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柱子的本体都不成立,然后我的这个执著也根本不成立。如果不成立,我执著无常的念头也是在观察胜义谛的时候不成立。这样的话,“何处有常倒?”在这个世界上哪里有常有的颠倒?常有的颠倒根本不可能存在。

人们认为常有的颠倒执著不能有,外道有常有的颠倒执著,佛教有无常的“非颠倒”的执著,认为这两个是实有的。实际上无常在胜义当中不存在,哪里有常有的颠倒?所以最后抉择的时候,所谓的常有根本不可能成立,那么依靠常有而产生的无明,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无明颠倒,这个根本不可能成立。

因此在有些了义的经典中,释迦牟尼佛也说了,无明的本体不成立。在《显句论》中也引用了这样的教证:佛告文殊:“无明即解脱,是名为无明”。所谓的无明就是解脱,故名为无明,为什么叫无明?无明就是解脱,所以叫做无明。

所以我们有时候可能理解不了,因为大乘经典的有些教义是实相的角度来讲的。我们说解脱就是无明,可能显宗有些人认为这是有点不好接受。但实际上是这样的。

《显句论》当中还有这样的教证:“无明因缘生,何有终无有,无明世无有,故我说无明。”无明是因缘生的,怎么会是有?无明在世界上是没有的,所以我说无明。佛陀说,颠倒的因不存在,以颠倒而产生的无明在这个世界上也根本不可能存在。

我们刚才是以“常”作为颠倒来讲,其他的乐、我、净这三种,把颂词改变一下,原来是“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把常改为乐:“于苦执为乐,是则名颠倒。”“空中无有常,何处有常倒?”改为:“空中无有苦,何处有乐倒。”我和净也是这样。(“于无我执我,是则名颠倒,空中无无我,何处有我倒。”“于不净执净,是则名颠倒,空中无不净,何处有净倒。”)

这里面只讲了常和无常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把净、乐、我全部以这样来类推,实际上如果常作为一个颠倒的执著,那么无常怎么成立?无常如果不成立,所谓的常也不可能成立。同样的道理,如果苦不是颠倒,乐作为颠倒,那么苦不成立,苦的颠倒执著怎么成立?我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执著为是有的,无我是不是真理?无我是不是非颠倒的?无我在空性当中不存在,那所谓的我的颠倒怎么成立?

所以在我的科判当中说“常等颠倒不成立”。下面科判当中讲“无常等非颠倒不成立”。

卯二、无常等非颠倒不成立

著无常为常,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

从字面上大家应该清楚,前面三个颂词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后面的颠倒和非颠倒的差别。推理的方式基本上相同。但如果没有详细看,是不是好像全都一样?会有这种感觉。尤其是有些人走马观花,在表面上滑下去了,这样好像都是一模一样的。

但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无常执著为常,即是颠倒。这是前面了讲了,“无常执著为常有”,就是柱子本来是无常的,然后把它执著为常有,人们都认为这是颠倒的。当然,这是我们学佛的团体把它安立为是颠倒的,没有学佛的人认为执著常有是非颠倒。

世间上很多人认为柱子就是常有的,把本来无常的东西执著为常有,觉得这个就是正见,“你看他把柱子的真相抓住了,昨天的柱子就是今天的柱子,也是明天的柱子,这就是常有的”,很多人认为这个是非颠倒,世间人是这样的。基本懂得一点佛教的名言的人知道,无常执著为常有是颠倒的,不清净执著为清净是颠倒的,无我执著为有我是颠倒的。

“空中无无常”,如果在胜义当中进一步抉择,在空性当中没有无常,怎么会有非颠倒?非颠倒就是对于无常、空性、无我和不清净的执著,这些在胜义当中都是一视同仁,没有什么差别。麦彭仁波切的讲义当中也讲了,大概意思就是,在胜义当中一切都无有自性,在实相当中常有和无常都没有任何差别,常和不常符不符合,对实相的角度来讲,丝毫的差别也没有。

比如说无常在胜义当中不存在,那么同样,常有也不存在,如果有害,两个都有害,所以在名言当中它们的地位有一点差别,说无常是符合实际道理的,常有的话,刹那刹那性的怎么会是常有?但是万法只不过是在名言当中抉择的时候,颠倒和不颠倒在名言当中可以这样分开。

真正胜义当中万法抉择为空性,尤其是佛陀的空性境界中,常有、不常、常不常二者等等全部都是戏论。在这种境界面前,所谓的常和不常都不成立。

所以我们平时认为的所谓的无常,尤其我们学习《中观四百论》的时候,前面八品全部是讲的名言的修法,这里面不可能抉择特别深的胜义谛境界;后面全部是讲胜义谛的修法,这个时候所谓无常、无我这些执著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全部已经加以破斥。

我们去年学习了《入中论》和《中观四百论》,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讲应该收获非常大,我们这样的机会很难说,有些人以后在哪个环境也不知道,但是在这个时候,希望你以前学过的《中观四百论》等等千万不要忘了。当然我们相续当中种下善根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但除了这个以外,在自己实际运用当中,有时候是配不上的。

有些中观的真理比较深,以前我们在相续当中串习得比较少,没有经常看,去年你可能考试各方面觉得特别清楚,但是再过两年三年以后有可能忘了,有这种情况,但是这个时候稍微恢复一下不是很困难。

比如《因明》,可能将近有十年了,我以前用藏文上课的时候也讲了几次,后来一直没有机会(有翻译其他这样那样的事),但现在一看的时候,一方面以前闻思过和没有闻思完全是不同的。可能人老了还是经验方面有点丰富,当时觉得这种推理特别难,现在一看都是迎刃而解,特别容易。年轻时候所闻思过的论典,在晚年的时候再看确实是比较容易懂。所以像这样我都有时候觉得可惜,很多年都没有讲,原来《量理宝藏论》可能大概是在九八年在颂词上讲过一次,除此以外一直没有讲。

但我想《中观四百论》等论典,有些道理确实非常深,一下子全部要懂得非常困难,但是在自己的一辈子当中,不要今天转到这个上面,明天转到那个上面,这样的话可能不一定有很大的收获。今天依止这个上师学扎龙、气功,学了半年之后“不行不行,我好像这样学不好,我明天应该到哪里去求个时轮金刚”;时轮金刚修个三十三天,又觉得“不行不行,这样也不好,应该到哪里去求个密集金刚”;然后密集金刚也是学几天,“不行不行,应该求个大圆满”,这样一直换来换去,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该闻思的已经定下来以后,在这个上面一定是得利的。

我们刚才说《中观四百论》的观点,无常非颠倒,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在这里抉择的时候,所谓的常和无常在最后实相离戏当中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如果是这样,那么常有的执著当然是非理的,无常的执著也同样是非理。

因此,在空性当中没有无常,怎么会有非颠倒?比如说我执著无常,我们从名言当中,可以说这个符合实际道理,确实这个柱子刹那性无常的,这个问题肯定很容易。但是在胜义当中,它的无常的本性也是找不到的,然后我去执著无常的非颠倒的意识也是找不到的,对境也找不到,有境也找不到,这样不符合实际道理。最后非倒也是不成立。

下面科判当中的第二个问题:执著不成立。

寅二、执著不成立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

是皆寂灭相,是故无有著。

有些人可能这样认为,所谓的颠倒也不成立,非颠倒也不成立,但是执著颠倒和非颠倒的心应该成立吧?对方提出这个问题。

比如说刚才,无常的东西不成立,非颠倒也不成立,这个前面的理证已经讲完了。(刚才无常非颠倒不成立,无我非颠倒、空性非颠倒、痛苦的执著非颠倒,这三个非颠倒都不成立的道理,和刚才破颠倒一样,破非颠倒的时候也可以以此类推。)

第二个问题,执著不成立,对方认为所谓的颠倒和非颠倒都可能不成立,但我们去执著它应该是成立的,如果执著它成立,那么颠倒非颠倒实际上也成立。比如说我们今天执著柱子是常有的,这是我在执著,所以执著应该是成立的,执著柱子是无常的,这个也是我的一种执著,不管它是颠倒非颠倒,那个执著的本体应该成立。对方这样认为。

我们下面说所谓的执著根本不可能成立。你的执著到底指的是什么?这里说“可著”,执著它自己的本体。比如说心里面去执著常有、无常的这个“执著”,它自己的本体不成立。执著者,也就是心,或者是补特伽罗人我,这个也不成立;还有执著的方式,后面的那个执著是执著的方式——这个红色的柱子,这个白色的柱子,或者是这个东方的柱子,南方的柱子,或者过去的柱子、现在的柱子,用时间、地点、形象等等所差别出来的这些执著的方式不成立。

还有“所用著法”是所执著的对境,我就是执著者,我用心来执著,粗和细是我执著的方式,所执著的对境包括色法的执著、声音的执著等等,这是从对境方面来讲。这三种执著都是寂灭的,都不可能成立。

颂词当中有可执著、执著者和执著的方式,还有所执著的,总共牵涉到四个问题,但是宗喀巴大师和麦彭仁波切讲义里面执著者不成立有一个教证,用无我的教证来抉择;执著的行为不成立;所执著的对境,昨天讲的如梦如阳焰如乾闼婆城,用三个教证来进行说明,这样也可以。执著的方式就包括在执著的本体或者是执著的行为当中。意思就是所谓的执著者、所执著还有执著的行为这三者全部是寂灭相。

只不过在没观察的时候有,我就是执著者,柱子是所执著的东西,我执著红色的柱子是常有的,红色的柱子是无常的,我这样去执著的时候,执著的行为或者是执著的方式好像也是有的。在名言当中可以这样说。有些人把柱子执著为常有,有些人把柱子......(每天都是说柱子,会不会有点累啊,它都好像有点讨厌我:那么多事物当中为什么频频要说我?我的任务是一定要撑得起上面这个梁,为什么天天要提我的名字?)

名言当中确实是存在我这个执著者,这个各种微尘组成的柱子就是对境,然后执著的时候,有些人无常法学得好一点,尤其是《开启修心门扉》学得好一点的话:唉,我们众生好可怜,看起来这个柱子是没有动摇,昨天的柱子,今天的柱子,实际上它一天比一天老了。这个柱子好可怜,它会不会有病啊?可能会这样想;然后从来都是对修心法门不在乎,尤其是刚来的一些居士、出家人,他认为这个柱子是顽固不变的,肯定是常有的。但实际上不管是颠倒的执著还是非颠倒的执著,都是名言当中而已。

在胜义当中,执著者我也是不成立的,前面抉择十八品的时候,所谓的我法不成立已经讲完了;然后我去执著的行为,我们讲第一品的时候,作者、作用和所作(作业)这三个角度已经讲完了。这样所执著的对境也不存在,能执著的我或者是我的心也不存在,执著的方式(作业)也是不成立。如果成立,则有作和作者一体,或者是除了作者以外,作业存在的过失等等,有很多的过失。

所以只不过是人们认为常有的执著、无常的执著、空的执著、不空的执著、乐的执著、不乐的执著等等,有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分别念,用智慧的宝剑继续剖析,所谓的执著也根本得不到,这个应该大家生起定解。这个是抉择执著不成立。

有些汉地法师和藏地的“大瑜伽士”经常说“不要执著,不要执著,什么都不能执著,什么都不能执著”,但他的执著是不是这样——不要紧,吃肉吃肉,不执著不执著,不要有分别念,有分别念就不好,一定要吃肉。但这里的执著截然不同,以理来抉择的时候,执著的本体不成立,不管是吃肉还是不吃肉,所有的分别念都不成立,这就是真正的智者。

下面讲第四个颂词,破执著者补特伽罗。

丑二、破执著者补特伽罗分二:一、总破补特伽罗;二、别破补特伽罗。

寅一、总破补特伽罗

若于真实中,无有颠倒执,

颠倒不颠倒,谁有如是事?

这个颂词原译是:若无有著法,言邪是颠倒,言正不颠倒,谁有如是事

意思就是说,前面不是执著已经破了,怎么会是有执著颠倒的,执著不颠倒的?前面颠倒不颠倒,已经从常和不常等方面破完了,执著也破完。

对境的颠倒和不颠倒,能境的执著和不执著都破完了,怎么会有颠倒和不颠倒具足者?科判当中是总破补特伽罗,对方一直认为颠倒肯定是存在的,为什么?有些人具足颠倒心,比如有些唯物论者,他们认为一切万法应该是常有的,他有颠倒的邪见。那么这个颠倒的邪见是谁具足的?有些人整天都是抽烟喝酒打麻将,认为一切万法是常有的,前世今生什么也没有,闭着眼睛蒙蔽真理,这样的人千千万万,这个人存在,那他的颠倒肯定存在,对方这样认为。

中观宗认为,所谓的颠倒者补特伽罗根本不可能存在。为什么?因为他所颠倒的对境,常和不常不成立;执著常和不常的执著也不成立(刚刚已经破完了),如果这两个不存在,他自己的本体怎么会成立?这是从对境和执著两个方面破主人不可能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破,可能好一点。

颂词讲完了,下面给大家念一遍讲义。

《中论释》

辛二(别破愚痴)分二:一、破颠倒外境;二、以破成立之果。

壬一(破颠倒外境)分二:一、破颠倒与非颠倒之差别;二、破执著者补特伽罗。

癸一(破颠倒与非颠倒之差别)分三:一、外境之成与不成相同;二、外境之有无相同;三、仅此执著亦不可成立。

子一、外境之成与不成相同:

于无常著常, 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无常, 何处有常倒?

(原译: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空中无有常,何处有常倒?)

【愚痴之因就是颠倒。认为每一刹那都在坏灭的五蕴为常有;认为原本痛苦的五蕴为快乐;】

名言当中的四种颠倒就是这样的。

【将不净的身体执为清净;将不同于人我法性的五蕴执为人我。这些将五蕴的无常执为常有之类的执著,就可称之为颠倒。】

【五蕴本来以自性而空,其中并不存在无常。既然如此,那么对恒常的执著,也即认为颠倒五蕴是以自性而存在的执著又怎么能存在呢?】

本来万法当中无常不存在,反过来说,它的违品——五蕴作为常有的执著怎么会在本体当中成立?根本不可能成立。

【用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类推出痛苦等也不存在的结论。由外境痛苦等等的不成立,也可以推导出痛苦的有境是颠倒并且虚妄的。因此,外境的果法——愚痴也不存在。】

外境的果法,我们认为是依靠颠倒而产生了愚痴,但现在应该通过龙猛菩萨的智慧宝剑来掏出我们相续当中所谓的无明“啊,上师老人家,非常非常地感激,龙猛菩萨也非常地感激,今天早上我把我的愚痴的心脏已经掏出来了,现在我没有愚痴了,全部是智慧光明的内脏。因此我今天吃早饭的时候应该多吃一点......子二、外境之有无相同:

著无常为常, 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无常, 何有非颠倒?

(原译:若于无常中,著无常非倒。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

【在其他三种注疏中,】

宗喀巴大师说两种注疏,一般是佛护论师的《布达巴乐》,清辩论师的《般若灯论》,还有可能是《无畏论》。一般比较出名的印度三大注释就是《无畏论》、《佛护论》还有《般若灯论》。但这个我也是估计的,不是非常可靠。

【将此偈翻译为“若于无常中, 著无常非倒”。这里是按照月称菩萨的观点进行解释的。

如果将无常之法说为常有,这样的执著就是颠倒。因为在空性中不存在无常,那么所谓“无常”的执著又怎么会不是颠倒妄念呢?必定是颠倒妄念。】

意思就是说颠倒不成立,无常的非颠倒怎么会成立?(下面应该是麦彭仁波切的原话。)

【因为诸法的实相自性是无论如何也不可成立的,在空性当中任何常与无常都不可成立,所以无常的执著以及常有的执著二者,在是否符合诸法实相方面,没有任何差别。因此,所谓“常有的执著并非颠倒”的言论,是无法成立的。】

“常有的执著并非颠倒”,本来是“无常的执著并非颠倒”,这样说的话好一点,“本来常有的执著在名言当中不是颠倒的”?我再看看藏文吧。

【我个人认为,该偈颂的推论方式,同样也明示了对空执的破斥方法。】

子三、仅此执著亦不可成立:

可著著者著, 及所用著法。

是皆寂灭相, 是故无有著。

(原译: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是皆寂灭相,云何而有著?)

【如果对方提出:虽然颠倒不存在,但常有等等的执著却可以单独存在。既然执著存在,则执著者、所执著的法以及执著也应该可以成立。】

因为建立在常与无常等等执著之上的谁去执著、执著的行为、执著者补特伽罗人我或心王以及所执著的色法等等,其自性都是本来寂灭的,既然其自性无生,彼等诸法又怎么可能存在呢?】

【参照“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空中无有常,何处有常倒”】

这是执著方式不成立。

【“我法有与无,是事终不成。无我诸烦恼,有无亦不成”】

这是执著者不成立。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皆空如焰梦,如乾闼婆城””等偈颂,】

这是执著对境不成立。

【以及观因缘品的推导方式等等,就完全可以将这些立论驳得一无是处。由此可见, 因为作者、作以及作业三者的自性不存在,所以执著也不会存在。】

癸二(破执著者补特伽罗)分二:一、总破;二、别破。

子一、总破:

若于真实中, 无有颠倒执,

颠倒不颠倒, 谁有如是事?

(原译:若无有著法,言邪是颠倒,言正不颠倒,谁有如是事?)

【如果对方提出:颠倒是存在的。因为具有颠倒的补特伽罗存在,如同具有颠倒的天授存在一般。】

【如果在真实境界当中,并且不存在所谓的颠倒或者非颠倒的“执著”,那么,又有谁会具有颠倒,又有谁会不具颠倒呢?这两种情况都不可能存在。】

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