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中论广释89

中论广释第八十九课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宣讲《中观根本慧论》。

甲二、论义分三:一、宣说见解而顶礼;二、抉择宣说中观之见;三、忆念恩德而顶礼。

乙二、抉择宣说中观之见分三:一、宣说缘起特法;二、宣说缘起空性;三、证悟缘起之功德。

丙一、宣说缘起特法分三:一、宣说主要特法;二、宣说其他特法;三、断除太过。

丁三、断除太过分二:一、断除无有四谛之太过;二、断除无有涅槃之太过。

戊一、断除无有四谛之太过——观四谛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己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破彼等观点。

庚一、宣说对方观点分六:一、无有四谛之过;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三、无有八果之过;四、无有三宝之过;五、无有因果之过;六、无有世间名言之过。

对方对中观宗用六种大的太过来进行辩论,说你们中观派如果对于一切诸法的存在全部否认,那么你们就会有这么大的过失!

现在二十四品主要讲苦集灭道,对四谛进行驳斥。破四谛品是针对什么样的众生讲的?以前很多大德的注疏里面讲得非常清楚,主要针对有实宗和唯识宗的论师而言,并不是对世间人和外道所言,因为外道和世间人根本不知道所谓的四谛。比如,一切痛苦的来源是集谛,要断除集谛依靠道谛,最后现前灭谛,这样的说法世间的人们谁会承认?谁都不懂。外道也根本不承认这样的观点,佛教当中安立的四谛的概念和论述在他们的宗派当中一无所知,没有提及,所以对他们来讲也是没有任何必要。

那是不是中观应成派是我们这里的所化众生?也不是,因为中观应成派完全知道所谓的四谛在胜义当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所以没有必要对中观应成派的论师破四谛,这是他们成立了的事,再给他们论证也没有任何必要。

所以第一个问题我们要知道,破四谛品应该是针对有些已经学了佛法,但学得不是特别深,对于中观空性还没有通达的人。这些人一直认为所谓的四谛完完全全是存在的。

尤其是现在一些小乘的修行人,他们认为苦集灭道一定存在,始终有这样一个非常顽固的执著。在他们面前究竟观察胜义谛的时候有必要说明,所谓的四谛,在名言当中如梦如幻的方式存在,在胜义当中虽然是一种成佛的因,但也根本不可能存在。应该以这种方式来抉择。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了解观四谛品是对什么样的众生宣说的?就是中间的这么一部分众生。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应该注意。刚才对方提的几个问题,对方认为一切空性,是不是沙门四果也不存在、三宝也不存在、因果也不存在,还有世间当中所谓的四谛也不存在?佛法里面最精华的就是信仰因果、前世后世存在、上师三宝存在、四谛法门存在,这些是在佛教当中不可缺少的境界,如果这些全部都破了,那么跟外道的断见派没有任何差别。很多人很容易产生这样的邪见。

所以为了避免堕入这样的陷井,大家一定要注意,所谓的四谛不存在,是在胜义当中,从最究竟的实相而言,并不是说名言当中,或者是我们能取所取还没有消于法界之前,四谛也不存在。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清楚。

我就比较担心,有时候我们说苦集灭道都不存在,该了解的东西不能了解,胜义当中真正不存在的道理很多人都不懂,反而堕入有实宗的一些宗派当中,然后认为,沙门四果也破了,四谛也破了,三宝也破了,业因果也破了,那从此以后什么事情都没有任何束缚了,我现在生活过得非常潇洒,觉得一切都自在,任运自成了!然后对于业因果什么都不在乎,堕入非常可怕的深渊当中。所以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所针对的所化众生,大家也应该清楚。

这两个问题搞明白以后,继续根据科判来宣讲。现在正在讲对方的观点,通过六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个就是无有四谛的过失。有实宗和唯识宗大多数的人认为所有的万法全部破,那所谓的四谛都不存在了。佛经里面不是讲有四谛吗?那你们对这个观点如何解释?这一部分全部是先讲对方的观点。

辛一、无有四谛之过

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如果器情世界所摄的一切万法都是空性,那么生也没有,死也没有,灭也没有,生灭全部都不存在。如果生灭全部都不存在,那么圣者四谛——苦集灭道也根本不存在。

这是站在有实宗的观点来对中观宗进行驳斥,前面中观宗从几个途径已经观察过,一切万法根本不可能存在。如果一切万法真正像石女的儿子和兔角一样全部都不存在,那么有非常大的过失。

有什么过失?本来释迦牟尼佛的佛经当中说了四谛是存在的,但是如果生和灭全部不存在,一切万法也不存在,那么苦集灭道,有些是有为法,有些是无为法,所谓的圣者四谛根本不可能存在,有非常大的过失。对方发出这种太过。

四谛为什么叫圣谛?《显句论》当中也有一些解释。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当中,按照有部宗的观点,灭谛和道谛是圣者相续当中断除烦恼的法。圣是圣者的意思,凡夫人的五蕴称之为苦谛,它的来源是业和烦恼,即所谓的集谛。凡夫人相续的五蕴和他的业和烦恼为什么叫圣谛?这个在《中观根本慧论》的讲记当中大概提了一下,但是《显句论》当中讲得比较详细。

为什么叫圣谛?因为一切五蕴是苦谛,是痛苦的本性,来源是业和烦恼,只有圣者才能通达这个道理,一般的凡夫人根本不能通达。 比如有些人生病了,本来是甜味的东西他反而执著为是苦味,这是他的病所导致。

同样的道理,本来五蕴全部是痛苦的本性,但是我们凡夫人根本不知道它的本性,因为我们没有这样非常敏感的觉受。《显句论》当中引用了《中观四百论》的教证,比如说一根毛发在手掌当中的时候,根本不发觉,然后落到眼里面的时候,特别敏感,马上都知道我的眼睛里面落了一根毛发。这个眼睛比喻为圣者。

同样的道理,一般凡夫对万法或者是五蕴的苦的本性根本不可能通达,但是圣者完全通达这样的正理,五蕴全部是苦谛,它的来源是集谛。

《显句论》当中也提了这样的一个疑问,那么凡夫人也知道,比如说我们一切感受都是痛苦,这一点凡夫人也是从道理上通达。光是感受痛苦并不完整,因为受蕴只是五蕴当中的一个,仅仅通达受蕴是痛苦的还不足够,所有的五蕴了知为痛苦,这才是圣者所了知的法。为什么在这里苦谛、集谛也称之为圣谛,原因是这样的。

对于凡夫人根本不了知的很多道理,圣者完全了知。就像大人完全知道小孩子的很多行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

我有时候都是这样想,比如说我们现在每天听课的重要性,我们现在是凡夫人,目光短浅,根本不知道它的重要性。你一旦得圣者果位的时候,才会知道。

比如说我们小学的时候,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和一些大人们让我们读书、学习,那个时候读书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根本不知道。当你长大以后,进入到生活当中的时候,才知道确实那时候读书非常重要。

圣者就像大人一样,很多真理完全明白,凡夫现在根本就是盲目地去享受生活,除此以外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五蕴是苦集灭道的本体,作为圣者来讲了如指掌。

虽然从苦谛和集谛的本体来讲应该是有漏法,不应该说是圣者的法,但是从能证悟者的角度,这个也可以叫圣谛,叫圣法,因为只有圣者才能通达。

就像我们现在对佛法闻思修行的人,和世间平凡的人相比较起来,在这些人当中也像圣者一样。我们相信因果,或者名言当中的佛教的真理,对我们来讲,这是比较简单的事情,但对世间人来讲,他还是疑惑重重,根本不可能自己从迷惘的网中拔出来。

所以从世间的真理来考量的时候,也完全明白圣者与凡夫之间的差别,就像我们现在的智慧成熟与否的关系,也可以这样判断。

这是对方对中观派进行驳斥的第一个问题,有圣者不成立的过失。

辛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

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

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们中观派说一切万法都不存在,所谓的苦集灭道四谛都不存在,那么佛经当中也讲了应见苦谛,应断集谛,应证灭谛,应修道谛。

四谛的体相方面,有很多论师的观点是不同的,我们以前在讲《俱舍论》的时候也是提过,我想在这里也没有必要提。有些地方,当时不同的观点,在问答里面也是有。

总的来讲,一般来说,很多论师比较共同地认为五蕴是苦苦、变苦和行苦的本性,依靠五蕴,痛苦接连不断地出现,在轮回当中一直流转,所以首先我们依靠善知识能见到痛苦的本性,这个在名言当中非常重要。

见到轮回和一切五蕴全部是痛苦的本性,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全部是痛苦的本性,然后知道痛苦的来源就是业和烦恼。业就是有漏和无漏的业,十善业、不善业、五无间罪等等;烦恼就是我们以前所讲的六个根本烦恼,或者十个根本烦恼和二十个支分烦恼。业和烦恼就是所谓的集谛。

你不想得苦,就一定要断掉它的根本。 比如说这棵树,你不愿意让它成长,一定要把它从树根断掉,如果没有从树根断,那么树的生长不可能遮止。这是苦谛和集谛。

那么集谛要依靠什么方法来断?必须要依靠圣者的修道,修见道和修道,应该依靠这两个道来断。那么依靠这两个道来修持以后,最后会有什么结果?现前灭谛,所谓的业和烦恼从根本上断掉,再不会有返回的现象。

对方认为,四谛如果不存在,佛教当中最根本的修法就是四谛:先见到苦谛,苦谛的来源是集谛,要断集谛,就要依靠道谛,最后的结果就是现前涅槃——灭谛,阿罗汉的果位。这就是佛教当中常用的、公认的修行步骤和次第。如果连这个都不承认,那你们中观派不是非常可怕的一种见解吗?对方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先把对方的观点全部罗列出来,然后我们一一地全部推翻,可能过一段时间任务比较重。为什么观四谛品多一点,因为对方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再加上这也是不得不回答的几个问题。

辛三、无有八果之过

以是事无故,则无有四果。

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

“以是事无故”,这里的“事”就是指前面的四谛。四谛不存在的缘故,那么所谓的四种圣果——预流果、一来果、无来果和阿罗汉果就不应该有。如果这四种果没有,四种向也不应该有。我们经常讲沙门四果或者沙门八果的时候讲四种向,四种果,或者八种果当中得果和向果。

按照小乘的观点,要得果就必须按照前面的次第来进行,先知道苦谛,然后知道苦谛的来源,要断除集谛,最后依靠修道,然后无学道的阿罗汉现前。在修道和无学道过程中分了沙门四果,但是如果四谛不存在,这个根本没办法安立。

比如说四谛不存在,第一个预流果也根本不可能存在,因为预流果在见道以上,一般见道分十六刹那,在所证方面,所有四谛的法已经证悟,在所断方面,三界九地,其中欲界的烦恼又分九品,九品烦恼当中,第六品烦恼还没有断,五品以下的烦恼断了,这样的性质叫预流果。这是《俱舍论》里面我们去年学了,还有其他的论典也经常接触,有时候可能忘了一些,但基本上大家都应该清楚。这不是特别困难的。

然后预流果的所断,第六品烦恼还没有断,欲界当中的烦恼分上中下,初三品已经断了,中三品还没有断,这个叫预流果。

一来果是前六品烦恼已经断了,但是九品烦恼还没有断完,一来果是指还要来欲界一次。不来果是欲界的九品烦恼全部已经断完了,但是上面的色界和无色界的烦恼不一定断了,这叫无来果,再也不会来欲界。

因为声闻缘觉不像菩萨,菩萨有发愿力,有时候再来欲界逛逛,有这个可能,但是阿罗汉一味地寻求自己的安乐和涅槃,他最后把欲界的所有烦恼断完了之后,再也不会来,永远离开欲界。所以他叫“不来果”。

然后整个三界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有的烦恼障全部断完。当然按照大乘的观点,阿罗汉的相续当中还是细微的所知障没有断,烦恼障已经断完。

这叫四种果,《显句论》里面讲得特别广,但是我也是看了一会儿,没有全部读下去,几乎都是阐述《俱舍论》里面的各种观点。其他汉文的讲义里面好像没有讲,麦彭仁波切《中观根本慧论》的讲记里面讲得不广不略,按这样来理解都可以。

如果按《显句论》的解释,各圣者之间的辩论,得果的烦恼和所证方面的辩论讲得比较广,我想在这里也没有必要提。(呵呵,我今天早上看了一些,后来好像特别广,又翻了一页还在讲这个,又翻了一页还在讲......干脆大概的意思掌握就可以了。)

他这里的意思就是如果所谓的圣者四谛不存在,那么沙门四果也不存在。沙门四果不存在,四种向也不存在。

预流果还没有得到的时候,正在向往它的时候,叫预流向,比如说十六刹那当中,预流果是证悟了十六刹那,预流向是十五刹那之前,也就是说住在十五刹那,或者说一刹那二刹那整个四谛的境界过程当中。

包括预流果也可以叫一来向,前前的果,后后的向,也可以这样安立。一来向就是包括预流果和没有正式得到一来果的阶段。不来向包括一来果和正在前往不来果的圣者。阿罗汉向包括不来果和准备要获得阿罗汉果位的圣者。

意思就是说如果四谛不存在,圣者四果不存在,那依靠它安立的四向也根本不可能存在。

麦彭仁波切科判当中,这个也包括在僧众里面,但是宗喀巴大师把这个单独分的。所以我这个科判是根据宗喀巴大师的科判来分。前面有境的智慧不存在,是根据萨迦派果仁巴的科判来安立。这样安立可能好一点。

这个科判我没有加在三宝里面,分开的原因是这样的。

辛四、无有三宝之过分二:一、广说;二、摄义。

壬一、广说分三:一、僧宝不存在之过;二、法宝不存在之过;三、佛宝不存在之过。

总结包括在佛宝里面也可以,分三个也可以,分四个也可以。

癸一、僧宝不存在之过

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僧宝。

前面讲了八种圣者(四种向和四种果)不存在,那么僧宝根本不可能存在,有这个过失。

我们有些人想,为什么八种圣者不存在,僧宝就不存在?僧宝应该存在,比如说比丘僧团、沙弥僧团,这些都应该存在,为什么全部是圣者?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讲三宝的时候,所谓的僧众有凡夫僧众和圣者僧众。凡夫僧众分小僧众、中僧众、大僧众。小僧众是居士,中僧众是沙弥,大僧众是比丘。释迦牟尼佛《毗奈耶经》当中也是大比丘、大僧众如何如何,这样提及。

以前法王如意宝也是首先认为,居士在我们学院里面一起接受供斋到底合不合理?后来《大车疏》里面这样讲了以后,所谓的居士也应该成为应供处,然后开许学院里面有僧众应供的,居士也可以参加。《释迦牟尼佛广传》前面有一个教证,也说是对居士供养功德非常大。

一般来讲,其他的在家人供养居士,还是有很大的功德。

凡夫的僧众可以这样讲,但是圣者的僧众,真正的僧众,大乘也是这样的,小乘也是这样的,是圣者。我们讲《宝性论》的时候,真正的大乘僧众是一地菩萨以上,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相续当中已经转依,这样一来可以称之为是僧众。

当然凡夫僧众的角度来讲,四个比丘以上也可以叫僧众。但真正的僧众是指圣者。如果前面所讲的这四种向和四种果都不存在,那我们皈依三宝当中的僧宝根本不可能存在,这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对方对中观派提出这样的问题。

这是第一个问题。

癸二、法宝不存在之过

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

如果四谛不存在,那法宝也根本不可能存在。为什么这样讲?我们在《俱舍论》当中也是提及到,大家也应该清楚,真正的法宝是灭谛。我们相续当中什么时候获得灭谛,这个就是最究竟的法。这个依靠道谛可以现前。如果四谛都不存在,那么证法里面灭谛的法宝不存在。灭谛法宝的因——道谛也不存在的缘故,所谓的证法也不存在,如果证法不存在,使它能显现的,能加以说明的教法也不存在。

因为小乘也这样认为,大乘也这样认为,所谓的法宝包括在教法和证法当中。印顺法师也讲了,所谓的法宝并不是文字,也不是我们念几句法。实际上也可以这样说,因为按照小乘的究竟观点来讲,我们相续当中什么时候获得了灭谛,这个就是真正的法宝。

有时候也可以这样说,比如从广义的角度来讲,这一本书也是法宝,还是功德非常大,不可思议,这就是《金刚经》。如果《金刚经》里面的含义我们通达,这就是真正的证法。如果《金刚经》里面的什么含义都没有通达,只是认为“这就是《金刚经》,很好很好”,在世俗当中,也算是一种法宝,但是《金刚经》的如梦如幻的境界在自相续当中得到没有?如果得到,那这就是所谓的证法,这种证法在自相续当中能现前的助缘,就是教法。

所以小乘宗认为,四谛不存在,道谛和灭谛不存在,如果道谛和灭谛不存在,那么证法的法宝根本不可能存在。这是第二个问题。

癸三、佛宝不存在之过

若无法僧宝,岂能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

后两句总结也可以,或者和佛宝合在一起也可以。如果没有法宝和僧宝,那么所谓的佛宝也不应该有。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佛陀曾经也当过圣者。

《显句论》当中也是这样讲的,释迦牟尼佛,一定会现前过沙门四果里的一种果,而且当他最终现前圣果的时候,他是依靠什么现前的?依靠法宝而现前的,他相续当中一定会有证法,如果没有证法的境界,所谓的沙门四果根本不可能现前。

所以如果法宝和僧宝不存在,佛宝根本不可能存在,因为佛宝的因是法宝和僧宝的缘故。

还有佛陀实际上也是僧众,他是不退转果的不来果当中,无学果的僧众。还有释迦牟尼佛以前也是得过一地菩萨以上,在佛经里也讲了,得地者就是所谓的僧众。如果你说僧众也是不存在,法宝也是不存在,那么佛陀的来源是何处?根本没有。

我们现在正在学习《释尊广传》(现在应该在《布施品》快讲完了),当然胜义当中这一切都不存在,但是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个境界的时候,佛陀在因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发心,我们在实际行动当中完完全全按照佛陀的诸行去做,恐怕很多方面有困难。但是我们也是随学者,一定要尽心尽力地效仿。这一点非常有必要。否则佛陀走他的金光大道,我走我自己的道,这个法和补特迦罗的相续背道而驰,没有很大的必要。大家在修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

从《释尊广传》当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也当过圣者,如果他没有当过圣者,他当时布施身肉后马上恢复的这种能力,一般凡夫人根本没有。凡夫人当中也是大悲心非常强烈,就像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绕杰达那样布施身肉也是有的,但一般来讲是圣者。

如果释迦牟尼佛以前没有当过圣者,没有当过僧宝,那么他当时相续当中所修持的法宝也不存在,那所谓的佛宝从什么地方出现?对方是这样提出来的。

从世俗名言的角度来讲,确实这些都是这样的,但是世俗谛和胜义谛要分开。现在很多人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中观根本慧论》没有闻思过的这些人,确实是讲《金刚经》,讲《般若经》非常困难,讲《华严经》更困难,为什么?有时候说一切都不存在,全部都已经破完了,然后现在要建立的时候,“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们有些人认为也可以这样说,意思就是胜义当中万法皆空,世俗当中因果不空,有些人跟我这样说“堪布,你说错了,应该这样解释。”这样解释也可以,但是我担心对方是不是这样?如果对方的密意是这样,这样完全可以解释。

但如果没有对《中观根本慧论》和这些大的论典进行闻思的时候,有时候自己也是就像有小乘的这种见解,学了一点,没有学究竟的时候,一切万法都不存在,四谛不存在,沙门四果不存在,三宝不存在。明后天我们还要说因果不存在,世间名言不存在,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太可怕了!那就是所谓的断见派,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什么更可怕的见解?很多人这样认为。

所以若无法僧宝,岂能有佛宝?不可能有佛宝,有这个过失。

“如是说空者”,你们中观派说一切万法全部是空的,这种宗派则已经破坏了三宝。 但实际上《显句论》和很多论典当中也讲了,人身非常难得,遇到三宝非常不容易。你们所谓的三宝都不存在,那就是毁灭了佛法,断了众生的慧根,断了众生的善根。众生的心田上面怎么会撒下解脱的种子?如果这样一来,一切都是空说者,非常可怕的见解!对方给我们提出了这么大的问题。

然后我们怎么回答?希望今晚上好好地考虑考虑。明后天我们再对有实宗进行回答。

下面讲义上给大家读一遍。

《中论释》

二十四、观四谛品

丁二十四(观四谛品)分二:一、经部关联;二、品关联。

戊一、经部关联:

经云“文殊见诸行无生故,而了知痛苦” 等,宣说了无有四谛的道理。

戊二、品关联:

【如果对方提出争论:你们中观派居然敢说“一切所知都无有自性”,从而遮破了诸法。这就无法避免所知四谛、殊胜三宝以及业因果等世间名言诸法也不存在的过失。(但所知四谛、殊胜三宝以及业因果等世间名言诸法却是存在的,所以你们的观点不正确。)】

为了排除困惑、解答疑难而宣说本品。

此品分二:一、宣说对方问难;二、回答问难。

己一(宣说对方问难)分四:一、应有所知四谛不存在之过;二、应有三宝不存在之过;三、应有业因果不存在之过;四、应有世间名言法不存在之过。

庚一、应有所知四谛不存在之过: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如果你们想建立“内外一切诸法皆为空性” 的理论,则如同石女的儿子一般,任何法首先不会产生,最终也不会坏灭。因为无生无灭, 则有四圣谛法也被你们认定为无有的过失。】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如果由集而生苦,以道而灭苦等等四圣谛法不存在,则了知苦谛、断除集谛、修持道谛、现证灭谛,在任何时候也不可能合理存在。】

“了知苦谛、断除集谛”这是佛经里面经常被引用的,这里分了两个科判来进行阐述。果仁巴分的那样也可以,因为这些全部是有境智慧方面的安立。

庚二(应有三宝不存在之过)分三:一、无有僧宝之过;二、无有胜法之过;三、无有佛陀之过。

辛一、无有僧宝之过:

以是事无故, 则无有四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因为在心相续中生起的取舍四谛等法不存在,则预流果等四果也不应该存在。如果不存在四果,则安住四果者也不会存在,获得四向者也不会存在。】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僧宝。

【如果获得四果与四向的八种圣贤补特伽罗不存在,则声闻僧众也就不会存在。】

辛二、无有胜法之过:

以无四谛故, 亦无有法宝。

【因为四圣谛不存在,则教法与证法也不应该存在。】

刚才讲得比较清楚,为什么四谛不存在,则教法和证法不存在,原因是道谛和灭谛称之为法。苦谛和集谛在小乘当中也不一定称之为法,主要是道谛和灭谛。尤其是灭谛称为证法,依靠教法现前灭谛,所以称之为教法。

辛三、无有佛陀之过:

若无法僧宝, 岂能有佛宝?

(原译:以无法僧宝,亦无有佛宝。)

【如果所领受的胜法与领受者僧宝二者都不存在,则其果法佛宝又怎么能存在呢?】

如是说空者, 是则破三宝。

【如果像“佛宝等诸法皆空”这样宣说空性, 则完全是对三宝的破坏。】

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