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中论广释91

中论广释第九十一课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下面继续讲《中观根本慧论》。

丁三、断除太过分二:一、断除无有四谛之太过;二、断除无有涅槃之太过。

戊一、断除无有四谛之太过——观四谛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第一个用第二十四品来进行宣说。

己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破彼等观点。

庚二、破彼等观点分三:一、他宗发太过的原因;二、自宗无有过失之理;三、证悟缘起空性的重要性。

辛一、他宗发太过的原因分二:一、对方未通达空性之理;二、对方未通达二谛之理。

第一个问题,对方未通达空性之理,昨天已经讲了,这是情有可原,对方对空性的含义、空性的本体、空性的必要没有了解而导致这种后果。

今天继续讲对方没有通达二谛之理。

壬二、对方未通达二谛之理分五:一、宣说所证二谛之体相;二、未通达二谛之过患;三、宣说二谛之必要;四、误解空性之过患;五、是故佛陀最初未说空性之理。

“宣说所证二谛之体相”和“未通达二谛之过患”昨天已经讲完了。

这两个颂词(“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大家一定要背诵,如果其他论典不能背诵,最关键的有些颂词希望大家能够背诵。

我看有些道友,每天讲两三个颂词的时候,就跟着背,《中观根本慧论》再过二十天讲完,很多道友因为每天所讲的内容基本上了解,背起来也非常容易。

这也是要看你的精进,精进的人把时间用在这方面,确实能背得出来。如果没有精进,只有智慧也不行;只有精进,没有一点智慧也是不行;有一点点智慧,然后又精进,我想没有问题的。

《中观根本慧论》确实是释迦牟尼佛的究竟胜义,我们以后讲大圆满的本来清净,如果打好了《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四百论》《入中论》的基础,抉择大圆满的见解就会非常容易。这一点上师如意宝以前宣讲《法界宝藏论》《大圆满心性休息》的时候,也再三在课堂上讲过。

所有的修行人务必要通达中观的推测方式,如果中观的推理没有了解,一下子给你讲大手印的见解,或者是大圆满的见解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下面的人对空性的道理一无所知,即使对他宣讲最甚深的法门,他也不一定能领纳含义,这样就导致损害补特伽罗的根基,也有这种情况。

我们现在在座的金刚道友,对中观的闻思还是比较重视,这一点相当重要。如果没有先通达闻思的必要,很多人不一定喜欢去闻思。比如说一个商人经商的时候,他如果觉得这上面有一定的利润,他愿意去做,如果觉得没有什么利润,或者他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他在工作当中也会存在不精进的状态。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中观的殊胜性,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修行人,中观的意义非常大。即使你对甚深教义没有通达,但是听到这样的空性的法语,在百千万劫当中确实非常难得。

我们昨天已经讲了二谛的体相。希望大家对二谛的本体潜心研究,认认真真地通达它的意思相当重要。有些时候我也发现有些道友,认为自己已经通了,自己认为自己很不错,但是真正去观察,真正去演讲的时候,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也有一些差错。

按理来讲,一般是按照传承上师的理解方式去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现在很多人都自己认为自己是如何如何,但实际上没有靠到边,没有趋入这方面的境界,这种错误的现象相当多。希望每一个人在听受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听,所听的内容尽量地融入于自己的心。

下面继续讲第三个问题。

癸三、宣说二谛之必要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在这里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因为昨天我们已经讲了,如果任何一个人对二谛的体相没有了知,这些人对甚深的佛法奥义根本不可能通达。为什么?佛陀是依靠二谛来宣说八万四千法门,如果我们没有通达胜义谛和世俗谛的体相、分类、必要和内涵,就不可能对真正佛法的教义了如指掌。

按照《显句论》和一些祖师的观点,一切万法的本来实相就是胜义谛。胜义谛是最殊胜的,最至高无上的,是一切万法的真理。这一点我们昨天已经讲了。

对方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是胜义谛,那释迦牟尼佛没有必要说世俗谛,只说胜义谛就可以了。既然所谓的世俗谛是假立的,为什么还要宣说一个假相的法?没有任何必要吧?

龙猛菩萨在颂词里是这样回答的:虽然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是胜义谛,但是如果佛陀没有依靠世俗谛给众生宣讲世俗的法门,他就不能跨入胜义谛的究竟实相当中去。“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如果没有依靠世俗谛,就得不到“第一义”,“第一义”指的是胜义谛。 “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胜义谛没有通达,那么任何一个众生根本不可能得到最后究竟实相的涅槃。

这个教证在《入中论》《中观四百论》《中观庄严论》等很多中观的论典中经常引用,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教证。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或者在给别人宣讲佛法的时候,必须要依靠世俗谛来宣讲胜义谛。如果没有世俗谛,所谓的胜义谛非常难以表达出来。因为胜义谛超离一切语言、超离一切寻思、超离一切能说所说、能知所知等等,超离了凡夫的一切范畴。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世俗谛的阶梯,就根本不可能跨入胜义谛的美妙天堂。

所以在其他的一些论典,比如《中观庄严论》当中也引用了《中观二谛论》的教言;在《入中论》当中也说“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不知分别此二谛,由邪分别入歧途。”所谓的世俗谛是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通达这二谛,就不能趋入佛的甚深密义。

《显句论》当中比喻说,比如我们想获得水,要提前准备水桶。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用这个比喻,我们要去提水,如果没有水桶,到那里可能可以喝一口。所以必须提前准备水桶。 我们学院春天的时候,水慢慢没有了,然后夏天的时候,水又出来了,很多道友想要得到水,水桶一定要准备好。按照月称论师的观点,如果没有水桶,就不可能得到水。同样的道理,想要获得胜义谛的殊胜境界,就一定要依靠世俗谛。

当然按照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当中所讲的,世俗谛是指破一个边的单空。如果没有抉择针对众生实执的单空,不可能通达离一切戏论的胜义谛。所以可以说世俗谛是单空。按照汉地某些法师的解释方法,世俗谛就是文字般若,依靠文字般若才可以通达实相般若。这样解释也可以。

但前面的解释可能比较好理解。意思就是说,如果不依靠各种语言和行为,就不能通达胜义谛。按照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胜义谛有真胜义和假胜义两种。这里所谓的胜义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实相。中观自续派暂时所承认的假胜义,在这里称之为世俗谛。

所以《中观四百论》当中说,一个的胜义是另一个的世俗,意思就是说中观应成派的世俗谛是中观自续派暂时观察抉择时候的胜义谛(也就是单空)。这种单空实际上是世俗谛。

如果有些人认为一切万法皆空的空是破一个边,是不存在的,那你有没有通达胜义谛?没有通达,这个就是所谓的世俗谛。有些人认为“瓶子里面没有水”“柱子不是实有的”,这样就证得了胜义谛,这样认为不合理,这只是证到破一个边的世俗谛。依靠破一个边的世俗谛,最后逐渐进入胜义谛。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面也讲了,最初的时候单空不可缺少,如果最初也把单空破掉,那是说魔语,非常可怕。最开始的时候,单空对有些众生来讲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麦彭仁波切对黄教的个别论师进行辩论的时候,经常引用这个教证,说明单空并不是究竟的见解,如果是究竟的见解,龙猛菩萨为什么把单空安立为世俗谛?

在这个问题上,麦彭仁波切在注释当中根据《显句论》的一些道理进行了阐述。所以我在这里也不必广说。总而言之大家应该了解,世俗谛还是需要的,没有世俗谛,胜义谛不能通达。依靠世俗谛的方便胜义谛才能产生。所以胜义谛和世俗谛一定不能错乱,还是需要二谛,所以有必要宣讲二谛。

当然也有个别人根本不需要经过世俗谛,中观应成派的不共的所化众生,比如大圆满的极为利根的有些众生,不经过世俗谛,直接对他宣讲离四边的境界,他当下就开悟。这种现象也是绝无仅有,不是特别多。这样的众生面前,不一定需要先依靠单空,再通达远离一切戏论的次第。这就是所谓的顿悟者,自己具有强烈的信心以后,依靠善知识的开示,当下会开悟。这样的人面前,有没有必要先抉择世俗谛,先抉择文字方面的体相,然后逐渐引入破一个边、破两个边、破三个边,最后破一切边的次第?根本不需要。 也有这样特殊的情况,除此之外,一般来讲佛陀转法轮也是依靠二谛的,原因就是这样。

癸四、误解空性之过患

我们对空性一定要通达,在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把自己的见解摆正,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你的见解没有摆正,很有可能趋入邪见的歧途,这一点大家务必要重视。

现在我们虽然正在闻思修行,但是有些人该证悟的没有证悟,不该证悟的在另一个方面他认为找到他的休息之地,这样非常可怕。所以龙猛菩萨也提醒大家在闻思空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空性是一种非常好的甘露妙法,但是对有些人来讲,他可能没有很好地接受,反而成为毒药,有这种可能。

以前旃扎古昧和月称论师进行辩论的时候,牧民们也是唱歌,说是龙猛菩萨的宗派对有人来说是有利的,对有人来说是有害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对根基好一点的人来说,确实闻思中观以后,他的见解非常不错,马上得解脱。但有些人把空性误解为是其他的单空,误解为一切万法不存在,世俗当中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也不存在等等,这样去误解的时候,这种人彻底已经毁坏,误入歧途。这一点非常可怕。

所以说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首先将自己的见解依靠教证和上师的窍诀来衡量是不是真正的正见,这一点非常重要。

颂词云:

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

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

修行人一定要把见解立正确,如果见解没有立正确,那就不合理。“不能正观空”,如果没有通达真正的空性,“钝根则自害”,对钝根者来讲,一定会害自己。

当然对利根者来讲,比如说我们这次闻思《中观根本慧论》的所有道友当中,有些智慧、根基各方面不错的人通过这样的闻思,既不会堕入名言的边,也不会堕入胜义的边,他把智慧和大悲双运,在胜义当中按照空性的见解来摄持,世俗当中平时的造善业这些根本不会去践踏,一定会非常重视。所以这种利根者不会害自己,而且依靠这样的中观论述,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但是对于钝根者来讲,闻思中观以后觉得一切都不存在,或者认为中观仅仅是一个单空的层面,这样相当危险。 所以对钝根者来说,如果没有把空性的见解观正,闻思中观既毁坏了别人也毁坏了自己。

用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就像不善于咒术和不善于抓毒蛇的人一样。比如有些咒语,如果按照它的方法、窍诀全部如理如实去做,这个咒语能害别人,也能做息增怀诛的各种事业。麦彭仁波切的有些修法,不管是降伏敌人还是发财,有各种各样的缘起,依靠一些缘起物、咒语、观想来念诵。念诵的时候如果缘起物没有弄好,或者方向没有定好,或者观想没有弄好,不但不能害别人,而且会害了自己。

比如说降伏的咒轮,有些是左转的,有些是右转的,但是你没有念好,该左转的右转来念,该右转的左转来念,这样反而害自己。有些忿怒咒语观想的时候,在经部和续部当中专门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没有按要求去做,不但不能做到你向往的事业,反而害自己,这种现象也是有的。所以咒语本来非常灵,但是方法没有弄好,还是有一种危险性 。

同样的道理,古代龙宫里龙王的头上有毒蛇,如果我们有善巧方便,龙王头上的宝珠全部是如意宝,得到以后能遣除众生的贫困、疾病等等,能利益无量的众生,对自己即生当中也有很大的利益。但是方法不对,就会进入毒蛇的口中,被毒蛇咬了之后,自己的身体也会毁坏,非常危险。

在《量理宝藏论》等论典里也有比喻,龙王的头上有各种各样的毒蛇,毒蛇头上有如意宝,说法不尽相同。印顺法师的讲义里说是蛇胆,有没有这种说法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显句论》和清辩论师的讲义、还有青目论师的讲义当中都没有说蛇胆,都是说毒蛇的珠宝。如果得到珠宝,对众生和自己都是有利的;如果没有得到珠宝,自己就会进入毒蛇的口中,非常危险。

同样的道理,我们闻思修行或者给别人宣说空性的时候,如果完全能理解空性的含义,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二转法轮的甘露妙法,对众生有无比的利益。

麦彭仁波切的讲义里也讲了,如果我们把它耽著为实有,或者一切都不存在,所有因果的概念全部抹杀,这就是非常可怕的恶见。所以在显宗当中,空性法门和大圆满没有任何差别。有些人说“大圆满非常可怕,它或者是得解脱的,或者是堕恶趣,这个非常害怕,所以我都不敢求大圆满。”其实中观也是同样的,如果对中观产生信心,仅仅是生起一个合理的怀疑,也像《中观四百论》所说的一样,断除轮回的根本。(“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如果你对中观的空性生邪见,或者依靠空性的见解来抹杀名言的一切世俗因果法门,那么这个人只有堕入恶趣。《中观宝鬘论》当中也说,如果受持空见,这个人直接堕入无间地狱。“若误解此法,毁坏诸愚者,如是无见者,沉落不净中。另外邪执此,愚起智者慢,性情极粗鲁,倒堕无间狱。”这是我们以前学过,而且这个教证月称论师也是引用在《显句论》当中,说持空性的恶见者直接堕入无间地狱。

所以显宗当中,佛法还是有危险性的,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冒险去求利。如果任何一个修行没有冒险就能得利,在别的法门和宗派当中也是非常罕见的。个别法师说:“密法特别特别可怕,我们显宗只有利没有弊。”一方面可以这样说,对显宗没有深入,光是表面上弘扬一些“人间佛教”,这样跟一些老太太坐着聊天,可能没有什么危险。但是你真正深入空性的含义,还是有一些冒险。

大的一些生意,应该有一些大的冒险,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得的利益也非常大。如果没有搞一些大的生意,整天卖一些袜子、卖一些念珠,可能你失败的限度会少一点。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即生当中很难遇到这样殊胜的空性教法,一定要对自己的见解遣除相关的违品,立下正见,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讲没有证悟空性的危害性。这个教证我在前言中也引用过,一些智慧浅薄的人对空性不一定生起信心,对他来讲不一定有利。比如我们在座的个别一些道友,前世听过中观,或者是对中观有一定因缘,一听到中观法门就觉得非常殊胜,自己也是非常欢喜;有些前世对中观没有结过善缘,一听到中观天天都是空啊、破啊,“到底中观在说什么啊?不如念一念阿弥陀佛,念个嗡嘛呢贝美吽就可以了。说这些没有必要,费心思。”

对智慧浅薄的人来讲,空性法门不加注意,确实有点危险。因此我在前言当中也专门引用了这个教证,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里面也是引用这个教证。主要是对当代其他教派的一些论师,把空性耽著为单空,把释迦牟尼佛二转法轮,或者是龙猛菩萨的究竟密意耽著为单空,麦彭仁波切也是引用龙猛菩萨的这个教证。希望你们对空性的见解抉择的过程当中务必注意,否则空性也是比较危险的一个东西,因此无误地认识它的本体相当重要。

癸五、是故佛陀最初未说空性之理

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

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

正因为前面所讲的空性是如是的难以测度,是非常高深莫测的法门,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成佛以后,暂时没有转法轮。世尊也知道他所证悟空性法门如是的深奥,所以他在七七四十九天暂时没有转法轮。

“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释迦牟尼佛知道空性法门如是的深奥,不可言说,这样的境界并不是钝根者的境界,所以佛陀当时在显现上也是不想说法。为了说明空性的深奥,而且根基浅慧者对空性法门去闻思也不一定得到利益,因此释迦牟尼佛成就以后就没有立即说法。

在有些经典里面说是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转法轮,后来帝释天和梵天供养右旋海螺和金法轮请法,释迦牟尼佛才到印度鹿野苑开始一转法轮。《法华经》里面说释迦牟尼佛二十一天当中没有转法轮,后来在弟子请求以后转法轮。

不管怎么样,实际上当时释迦牟尼佛已经证到这样的境界,当时他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当然释迦牟尼佛也是显现请转法轮的重要性,甚深法门的深奥性,为了表达这几个含义宣说了这样的偈颂,最后也宣说了佛法。

意思就是说这样的二谛空性法门,平凡的众生了解是可以的,但是体悟相当困难。了解和体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人身难得的道理、八无暇、五种自圆满、他圆满,这些从文字上我们也知道,从道理上明白,这就是所谓的了解;真正在自己修行过程中体触,最后了知和证悟还是有一定的其他的境界。

所以对这样的空性法门,佛陀完全已经通达证悟;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是以部分的、不完整的方式证悟;我们世间人对这一点一无所知,在座的有些刚开始入门的人,从道理上比较明白这个是怎么推的——破有的边,破无的边,我们依靠文字在自己的相续当大概有一种印象,这就是所谓的了解。

对于中观、大圆满的见解,有些道友不要把了解认为是证悟,柱子不自生、不共生、不他生,怎么样也是不生,“啊,我已经证悟空性了!因为我知道柱子根本不可能产生,从四个边进行观察的时候根本不可能,然后观察自己心的时候,心确实不生不灭,它的本体肯定是光明的,明明清清的,啊,我肯定已经证悟了!现在我不用闻思了,不用听释迦牟尼佛的广传,释迦牟尼佛的境界和我的境界肯定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我有烦恼而已。”可能有些人会这样想。这种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今天就讲三个颂词。下面讲义可能多一点。因为现在没有《显句论》的译本,《显句论》当中把这些推理讲得非常殊胜,麦彭仁波切讲义里面基本上是按照《显句论》讲的。昨天前面的几个颂词宗喀巴大师的讲义里面特别广,这里麦彭仁波切根据《显句论》的大概意思,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说,里面讲的内容也非常殊胜。

《中论释》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槃。

【而要表述所宣胜义的内涵,也必须依赖能诠所诠、能知所知等等世间名言。如果不依赖这些世俗表达方式,就永远不能诠释胜义实相[第一义];如果不能诠释胜义实相,就无法证达胜义实相;因为对胜义实相不能证达,也就不可能获得究竟涅槃。】

这是字面上的解释,下面进行分析。

【所谓“空性”,并不是仅仅将某一个边遮破,而是遮破四边、远离戏论,以名言分别念难以彻见其真面目,并超越世间的。】

空性的含义就是这样,有时候我想你们在座的一些道友真的是非常幸运,能够遇到像麦彭仁波切这样的中观的究竟见解。现在很多人对于所谓的空性的名号也是听不到,有些已经听到了,但是大多数可能耽著于破一个边的单空。所以所谓的“空性”就是远离一切戏论,这是名言量很难以表达的。

【为了趋入超离世间心境的胜义实相,对任何边戏的任何耽执,都必须以缘起理论予以破斥,并安住于远离一切边戏的境界之中。】

这是中观的见解中不可缺少的,应该是一切都是依靠缘起理,或者是依靠有无生因,或者是依靠其他的中观四大因进行破斥,所有的边全部破掉,并安住于远离一切边戏的境界之中。

【遮破某一边戏的单空是名言,而不是真正的胜义。】

这里安立单空是名言或者是世俗谛。

【其必要也因为空性必须背离一切戏论的缘故,所以对任何法的耽执,都应该予以破除。就像驱除强大的病魔所使用的泻药一样,】

“强大”和“病魔”不用了,改为“驱除疾病所使用的泻药一样”。

【泻药最终也是必须排泄出来而不能将其留在腹内的。】

如果留在腹内,就像对空性的耽著一样。对于空性的耽著,最初还是要有的,就像我刚才引用的定解宝灯论的教言一样的。

【如果从“无色”的角度进行表述,愚痴凡夫们就会将仅仅遮破色法理解为空性及其必要。】

比如破色法的时候,有些凡夫愚者就认为仅仅破色法就是所谓的空性。

【(佛陀)考虑到成就大义的目的,所以(暂时)没有遮破一切边,】

佛陀也是初转法轮的时候,或者在有些法门当中没有破一切边。对有些众生来讲,破一切边他不能接受的。

【而是(为众生逐步)传授了迂回的对治(边戏)之方。

虽然如何诠说的“空”,都属于名言中安立的法。但是,如果不这样安立,就不能遮破耽执之境,如果不能遮破耽执之境,则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希望远离戏论。因此,如果不用言语来诠释空性,就不会有任何办法(诠释空性了)。】

对渐次根基者,必须先破第一个边,然后把所有的人无我、法无我全部破完,再逐渐破一切戏论。这个是有必要的,否则根本没办法。

【正如“为假立说故”所言,如果不懂得单空虽然仅仅属于名言,但却是证悟究竟实相必不可少的因,】

藏文里面是“无则不生的因”,没有它则不可能产生的因。

【究竟之义是超越空与不空等一切名言戏论的道理,将名言执著为胜义,彼等之人则永远也无法通达超离名言的甚深境界。】

把名言立为单空,把单空执著为究竟胜义,这些人是永远也不能得到解脱。

当时麦彭仁波切在世的时候,藏地提倡单空派的比较多,所以麦彭仁波切每一次遇到空性的时候,就要讲单空的可怕性。但现在有些佛学院的道友,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系统闻思过中观的人,还是要把空性执著为单空。在汉地这种现象也是非常多的。

【如果对方提出:既然如此,则仅仅宣说胜义已经足够,又何必阐释名言呢?】

这是前面提出的疑问。

【针对被名言戏论所束缚的人而言,如果首先不破除名言戏论,则无法睹见真如法性;】

首先要破除名言实有。

【如果没有被引往名言正道之中,则无法为其宣说实相真如。所以,(阐释名言是)必要的,如同渡河必须具备的船只一样。】

渡过河了之后不需要船只,但是没有渡过之前还是需要。

【因为不宣说胜义, 而仅仅安住于名言,就不能获得寂灭一切戏论的究竟涅槃。

由此可知,针对个别众生,是无法同时阐明各别自证的所证——远离四边戏论的,只能逐渐断除增益之边。因为他们将单空理解为胜义,并对(空性的)意义、必要以及本性持颠倒邪见的缘故。】

其实这些还是非常甚深的,我因为时间关系把它读下去了,你们接下来还是要好好看一看。这里面的内容对我们有些人来讲,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情形,就如同将泻药存留于体内一样,终将招致损害;也如同(用手)为人指示空中之月,对方却只知紧盯着指尖;】

这里用了三种比喻,一个是泻药,一个是用手指直指月轮,还有一个:

【或者如同为了让人明白虚空不存在的道理,而告知“虚空是无论如何也不存在的”,对方却不但没有断除虚空之想,反而认为存在“虚空是无论如何也不存在”的法相者,】

他认为“虚空是无论如何也不存在”的法相是存在的,我们认为虚空不存在,然后这个人认为“虚空不存在”的东西还是存在的。月称论师在《显句论》当中也是讲,如果给他说“没什么可给的。”对方就说“没什么可给的东西给我吧。”这样就没办法给他回答。

同样的道理,如果认为不存在的东西——“空性”应该存在吧?那就是不可救药的,非常可怕的见解。

【并再次对此耽执不已。】

上面的三种比喻,很多执著单空的人都有这样的见解。

【无论怎样为其解释,都一如既往,要想令其破除耽执,实在是困难重重一般。】

这是从比喻方面来讲。

【正如《显句论》中“心、名、用三法[70]皆为名言,于胜义中无有且不可诠释”等所要表述的道理一样。因为诸法无有自性,才能使因果以及能作所作等法成为合理。在其他前提下,这些法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合理。如果能对远离一切边戏的真如法性,具有不倒正见,就可以用这种摧灭老死的甘露,根除轮回之过患,并从而获得恒常离戏无住涅槃法身之果位。】

【70】 心名用三法:使用名言的三种情形。“此乃柱也”之想,为分别心;呼“柱”之声,为名言;“是柱故,能营造家宅”为功用。

如果我们真正把空性理解为是远离一切戏论,然后依靠这样的正见来修持,才能摧毁轮回的生老死病,最后获得究竟无住的涅槃。

不能正观空, 钝根则自害。

如不善咒术, 不善捉毒蛇。

【因为上述之人难以正确彻见甚深空性之义,这些乏智钝根者的荒谬见解最终必将毁害自己。

如果对方提出:怎么可能毁害自己呢?就像如果没有播下种子,只是不能得到收成而已,但对作者应该是毫发无损的一样。(如果不能理解空性,)又怎么会受到什么伤害呢?】

他认为我们修行空性的时候,没有证悟也不会有任何损害吧?比如说没有种下种子,得不到收成,除了这个以外怎么会对农民有损害?有些人是这样想的。

【这二者之间是迥然不同的。就像不善于捉毒蛇,以及不善于修持明咒一样。其中的第一个比喻是说,如果能利用适当的明咒、法药与窍诀,如理地去擒获毒蛇,就能得到(毒蛇头上的)如意宝珠。反之,如果离开了这些方法,擒拿者反而会受到(毒蛇的)伤害。第二个比喻是说,如果能如理地修持某种明咒窍诀,修持者就会得到利益。如果离开了窍诀,修持者也必将招致毁损。

同样,如果对诸法持单空之见,就会毁谤因果与能作所作,或者会对空性以及空性所依靠的各法持谛实之见,】

意思就是空性或者空性所摄的一切法完全是实有不空的,所谓的如来藏都坚持一种恒常的简介,

【从而使空性成为贮积于体内的泻药;或者会说“诸法明明存在,又怎么会是空性呢?”并从而造作舍法之罪。】

这些方面我们还是非常需要注意,不然在座的人现在听受中观花了很多时间、精力,自己在这样的山上,一个冬天一个冬天地求学,但是求学的方法没有对,抹杀因果的见解,持有单空或者什么都不空的见解,那就非常可怕。所以我们在这里求学的时候,首先是自己的见解要正确,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人抱残守缺地将这种单空空性执持不放,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自取其亡。】

世尊知是法, 甚深微妙相,

非钝根所及, 是故不欲说。

【因此,要彻底通晓这种超越缺智少慧钝根者心境的深妙之法,是极为困难的。遍知者佛陀(当初)因为顾忌到这一点,所以不愿意为众生宣说此深奥法门。

经云:“出有坏世尊于方成道时念及:】

好像《显句论》当中是这样讲的,释迦牟尼佛出有坏成道不久的时候这样念及到:

【吾之深奥微妙光明法,实非观察、寻思之行境,】

我的甚深法门不是观察和寻思者的境界,他们整天都是学因明,或者是学世间法的,或者是......不能打击你们的积极性,我们下一年开始学《因明》。

【乃精义入神、贤明聪睿之士方可证达之法。

真正有智慧的人,才会证得我的甚深光明之法。

【余若为人宣说,他人亦无力解证吾之深境,终将损害于吾,】

别人宣说空性,他们都不能接受,最后很有可能是害自己。

【且生畏惧怯懦不悦之心。】

而且生起怖畏,或者不能接受之心,

【以是之故,吾当独居寂地,安住于现法乐住之中。”】

“现法乐住”,俱舍论中讲过,身心留住今生今世安乐之中,是一种三摩地定。

【又云,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法性吾已得,为谁宣说亦不可证悟,故当无言安住寂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