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广释》第九十三课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讲《中观根本慧论》第二十四品——观四谛品。
戊一、断除无有四谛之太过——观四谛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己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破彼等观点。
庚二、破彼等观点分三:一、他宗发太过的原因;二、自宗无有过失之理;三、证悟缘起空性的重要性。
辛二、自宗无有过失之理分四:一、自宗无过失之原因;二、宣说功过之源;三、无过之宗不应使其变为有过者;四、返其过失。
壬四、返其过失分三:一、说他宗有过失;二、说自宗无过失;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
癸一、说他宗有过失分二:一、毁坏一切因缘之过;二、毁坏一切万法之过。
其中第一个问题——毁坏一切因缘之过已经讲完了。如果你们认为一切万法本体上有自性,那不观待因缘的缘故,你的见解就是一切万法无因无缘。这个昨天已经讲了。
子二、毁坏一切万法之过
即为破因果,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
这个偈颂可以和前面的偈颂结合起来宣讲,前面已经说了,一切万法如果真的像你们有实宗所承认的那样,不观待因缘,那就是无因无缘了。
如果对方承认无因无缘,那就完全不合理。对方不可能这样承认,我们这里只不过是用一个假设。为什么不合理?如果你说一切都不观待因缘,那就有以下的过失:“破因果,作、作者、作法,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
如果你说一切万法都不观待因缘,那已经破了所有的因法,也破了所有的果法,还破坏了能作、作者、所作法,以及毁坏了所有万事万物的生长和毁灭。全部都已经没有了,按照你们的观点,世间所有的概念都不成立,有这个过失。这是字面上的解释。
进一步稍加分析。因为前面已经观察了,一切诸法并不是自性而产生,如果是自性而产生,或者是自性存在,完全不合理。前面对方的观点认为万法实有,如果万法实有,那就不观待因缘。人们通常所谓的因和果,比如说灰色的种子(因)和绿色的青稞(果),它们之间依靠一些缘起和因缘,无自性的缘故就可以产生。
如果没有“无自性”这一点,也就是因缘没有,那农民种庄稼的种子不可能有,既然因法的种子没有,那所作的果法也没有,也就是说秋天收获的果实也不应该有。再者,如果因缘不存在,那么种庄稼的农民——作者,也不应该存在;农民种地的工具——能作,也不成立;他种的食物——作法,也不成立。 从简单的一个农民种庄稼的过程观察的时候,因、果、作、作者、作法全部都一概否定。最后世俗当中万事万物的产生、毁灭的现象也不应该存在。
麦彭仁波切的讲义和《显句论》是用瓶子的比喻来进行说明。做瓶子的泥土是它的因法,所做出来能盛水的容器(瓶子)是果法,因法和果法都不存在,瓶子是依靠陶师的手艺来形成的——作者也不存在,陶师依靠轮等各种工具进行操作——作也不存在,既然作和作者都不存在,那么所做出来的瓶子的本体也不存在。
这样一来,我们世间当中工人做什么事情,农民做什么事情,牧民做牛奶、酥油等等,像这样所有的世间名言当中有关作和作者,因和果的所有的万法都不能成立。
如果对方承认一切不观待因缘,这些是根本不能承认的,因为这是现量所见的东西。现量所见的东西如果否认,那不说我们学宗派的人,甚至从来没有学过宗派的,世间愚笨的众生也会对我们发出不同的太过。所以没有必要破坏所有的名言概念。
第一个科判讲了,他宗是有过的,怎么有过?第一,如果一切万法自性存在,那就不观待因缘,一切都是无因无缘而产生;第二,如果一切万法是无因无缘而产生,那么就毁坏了一切万物形成的过程,全部都已经破灭。这种宗派在世间当中是不是智者?谁也不敢承认。
因此我们站在中观的立场说对方是有过的,自宗无过,原因就是这样。
癸二、说自宗无过失分二:一、抉择中观正见;二、宣说缘起空性。
这两个颂词相当重要。当然《中观根本慧论》四百多个颂词,从一个角度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这个当中也有特别重要的一些颂词,我们应该详加分析。同时我们在闻思的过程当中,字面能解释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最关键的是它里面所讲的东西能不能触动自己,在自己的相续当中真的有没有一种震撼之感?没有的话,我们今天也听了,明天也听了,全部都迷迷糊糊地过下去,对自己的相续好像印象不是很深,过了两三天就全部抹掉了,会有这种感觉。
有些最关键的特别重要的偈颂,一定要在心相续当中把根扎下来,永远拔不出来,能不能这样?这样的话我们闻思修行过程当中,不管过了多长时间,对自己的行为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利益。
子一、抉择中观正见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这个颂词在麦彭仁波切的注释前面也引用过。一切因缘所产生的法,“我说即是空”,这里“我”在藏文当中不是特别明显,只是“说即是空”,说者到底是龙猛菩萨,还是佛陀,分析得不是特别清楚。
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当中各种各样因缘所产生的法,龙猛菩萨根据佛陀的经典说一切万法空性。清辩论师的讲义中也是“我说即是空”,藏文当中是“说为空性”,是谁说的?应该从间接来理解的时候,是佛说为空性。清辩论师讲义当中,《显句论》当中也引用了很多佛陀的教证,如果是“佛说即为空”,就非常好解释,“我”字藏文当中不是很明显。但是这两位译师翻译的时候都说是“我说即是空”,从字面上可以这样解释。
按照我的观点来解释,一切因缘所产生的法,佛陀早就在《楞伽经》《大般若经》《宝积经》等很多经典当中都称之为空性。我们名言当中所显现的因缘法,佛陀说它的本质完全是空性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因缘法,只不过是它的显现,就像我们学物理的时候说物质的本质和现象。它的本质是空性的,显现就是我们凡夫人面前显现的这些因缘。所谓的因缘生,佛陀全部说为空性。
这样的空性实际上也是一种假名,不管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空性的角度来讲,全部是假立的。《显句论》中说就像是马车一样。马车的马匹和各种零件聚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称之为马车,实际上所谓的马车不可能是实有的,它是一种假立的。同样的道理,因缘所产生的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假立的,这个称之为是中观道。这就是真正的中道,也就是中观的意义。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中观,认为不取上面,也不取下面,坐在中间,也是中观者,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真正的解释就是一切万法是因缘而产生的,“诸法因缘生,是乃沙门说。”这一点是佛陀大沙门宣讲的。一切万法因缘而产生,就是所谓的空性。既不堕入有的边,也不堕入无的边,这就是所谓的中观。
《宝积经》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有是一边,无是一边,离二中间,则无色无受想行识,如是中道名为得证实相方便。”清辩论师的讲义当中也引用了,有也是一个边,无也是一个边,其他经典中说净和不净也是边,有和无也是边,智者不住中间。
《般若经》中说:“云何名中道?谓离有起无起及有无等边故,名为中道。”有起无起是有生无生的意思。什么叫中观?按照《般若经》,有产生也不是,无产生也不是,有无等一切边全部超越了,这就是所谓的中道。
所以一切万法说为空性,空性是从它的本质的角度来讲的;一切万法是缘起生,缘起是从它的显现的角度讲的。所谓的缘起和空性只不过是名字不同而已,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楞伽经》当中也是这样说的:“我说一切法空,若言从缘生者,亦是空之异名。”这也是在清辩论师的讲义当中引用了,佛陀说我所说的一切空全部是因缘而生,所谓的因缘生实际上是空的异名。
麦彭仁波切的注释和《显句论》当中所谓的“缘起生”“空性”和“中观”这三者只是名字不同。我们说:“我证悟了空性”“我证悟了缘起性”“我证悟了中观”这三个意思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
这个颂词相当重要,希望大家应该认认真真地观察它的意思,什么叫做缘起性?什么叫做空性?刚才也讲了,所谓的缘起是从显现的角度来讲,比如《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里面用水月来比喻,我在《旅途的脚印》中也引用过。从水月的显现角度来讲是世俗谛,从月亮在水月的显现中怎么样也是不可能成立的空性的角度讲是胜义谛。胜义谛和世俗谛以水月来比喻。
无垢光尊者《七宝藏》里面的《胜乘宝藏论》里面也说,一切万法从显现的角度来讲,大圆满当中叫任运自成、顿超、托嘎;一切万法本体空性的角度来讲,大圆满修行里面讲是本来清净。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是大圆满当中最主要的修行,这两个实际上也是从世俗和胜义的角度来讲的。
荣素班智达在《入大乘论》当中说,如果证悟了法和法性,那么这个智者也证悟了二谛。法和法性相当于婆罗门和持戒者一样,是从一个人有两个反体的角度来讲。比如说我也叫婆罗门,也叫持戒者,实际上持戒者也是我,婆罗门也是我。同样的道理,刚才荣素班智达的意思就是说,所谓的缘起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这个瓶子,从它的显现角度来讲的;所谓的空性也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瓶子。
所以空性、缘起和中观这三者是不同名字而已,实际上所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为什么叫中观?因为它在名言当中如梦如幻地可以显现,所以不堕入断边;然后用胜义谛进行观察的时候,它的本体一点也不成立,所以它不会堕入常边。它不堕入常边,也不堕入断边,这样的话也可以称之为中观。原因是这样的。
所以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智者和文学家当中任何一个人都没有领会这样的缘起空性的道理,除了佛陀以外。所以我们每一次在一些深的窍诀开头,要对释迦牟尼佛不同的特点作赞叹。
以前上师如意宝也是讲这些教言的时候,经常引用龙猛菩萨《回诤论》的最后一个偈颂,意思就是说缘起空性道与中观道无二无别,谁能宣说这个道理呢?就是无与伦比的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
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最开头的偈颂中顶礼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也是和《回诤论》的赞颂偈基本上是相同的,用什么角度来赞叹?就是说缘起空性的道理唯有佛陀才能如理如实地宣说,所以赞叹释尊人狮子。
《中论》开头也是说:“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所以《回诤论》最后赞叹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是从释迦牟尼佛证悟缘起空性的角度来赞叹的;麦彭仁波切《中观庄严论释》前面赞颂的时候,也是从释迦牟尼佛证悟缘起空性的角度来讲的;《中观根本慧论》开头也是讲释迦牟尼佛证悟缘起空性。
对世尊的信心有利根者起信心和钝根者起信心两种方式。钝根者起信心的方式就像《释迦牟尼佛广传》里所讲的那样。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布施、持戒、安忍等很多行为超出我们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释迦牟尼佛的精神特别了不起,特别可嘉,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这种利他的精神不可言表,很多人有这种想法。这是我们一般世间的钝根人起信心的方法。
利根者对释迦牟尼佛生信心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就是释迦牟尼佛通达缘起空性,他不但自己通达缘起空性,而且把这个缘起的道理传给世间千千万万的迷惑者,对他们进行宣讲,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进行取舍的时候,发现在整个世界当中唯一只有佛陀才真正了达万法的究竟真相,这样对佛陀的智慧和所作所为产生不可退转的信心。
我非常希望我们在座的人,不要光是对释迦牟尼佛有一种崇拜和恭敬,这一点不可靠,很短的时间当中很有可能磨掉,有这种情况。但是如果在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观察,最后完全通达所谓的缘起性空是如是的深奥,但是这一点在世间所有的智者当中,唯有佛陀才能了达。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跟世间任何一个创造者不相同,他的独一无二的智慧才真正通彻一切万法的究竟真相,这样一来我们的信心也会非常坚固。
而且实际上也是如此,并不是我们固执己见,好像本来释迦牟尼佛没有这种智慧,但是我们以自己的一种夸张的语言来夸夸其谈,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佛陀的本质就是这样。
以前上师如意宝有一次从印度回来,要求学院展开辩论,辩论的时候他老人家就引用了《回诤论》最后和《中观庄严论释》前面的偈颂。我们平时不管是辩论还是祈祷的时候,经常引用这些赞叹句,而且上师讲《中观》的时候也经常把这前面的顶礼句念一遍,然后开始宣讲。
我们作为一个真正学习中观的人来讲,到底学什么?到底学了以后有什么利益?第一个就是缘起空性,这是中观的精要,也是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当中二转法轮的精要。
那么缘起性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了达?我们也学习了那么长的时间,大家也基本上了解从名言的层面怎么样衡量,从胜义的角度怎么样抉择,这些问题我想大家也不是特别困难。但是最关键是我们对佛陀的恭敬心,对佛陀的坚定的信心,这个极为重要。这个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知道?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胜义谛和世俗谛唯有佛陀才能开创,别的任何世间的学说都不可能。
有时候我们也看看现在的哲学、科学、物理等书籍,他们的巧言花语里面也有一些引诱人的话,但是真正最终一切万法的本质,唯有佛陀缘起空性的法门可以给我们一字不漏的交代。
所以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在哪些方面体现,作为后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否则人生是非常短暂的,以后我们有没有这样学习中观的机会也是非常难说的,对佛陀的信心并不是别人说佛陀非常了不起,释迦牟尼佛的功德第一,大家都人云亦云,这个没有多大的价值和利益。
但是通过自己的智慧进行观察的时候,一切万法的本体应该只有胜义谛和世俗谛来进行解释,在解释的过程当中,我们世间上有这么多出类拔萃的人,这么多的名人巨匠,他们的善说和他们的学说一个一个被后人推翻,但是唯一释迦牟尼佛缘起空性的法门和观点,谁能推翻?谁能说得出他半点的过失?自古以来是没有的,未来也不可能有。
我们凡夫人再聪明,智慧再敏锐,根本不可能穿破佛陀的金刚语。这样的话,我们自身当中真实对佛陀的信心也是对佛教的一种贡献。
人身非常难得,得了这样的人身,在阿赖耶识上留下这样一个非常好的种子。有些人说“我在这里待了很长时间,结果一点都没有学到,真是冤。”我觉得哪怕你只学到这一点,在你一生当中是最大的收获。
这个内容相当重要,大家应该详细分析。
子二、宣说缘起空性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整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法不是因缘而产生,所以一切法没有一个不是空性的。
包括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当中所看见的瓶子、柱子或者是山河大地,包括自己的眼识、鼻识等等,所有里里外外所摄的一切万法,全部是因缘而产生。不是因缘产生的法,像外道所说的常有自在而产生,或者无因无缘而产生,或者是常有的微尘而产生,根本不可能成立。
《显句论》当中引用了一个《中观四百论》的教证:“一切为果生,所以无常性。”意思就是说一切万法都是依靠因缘而产生,不是常法而产生。有些世间的人们认为虚空是常有的,但是虚空的常法根本不可能存在。好像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显句论》当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教证。
宗喀巴大师讲义里面也引用了一个佛经的教证:“智者通达缘起法,不依一切边执见,了知诸法因缘生,不得无因无缘法。”
这两个教证说明一切万法都是因缘生的,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不管是外面的法还是里面的法,我们平时所接触的法都没有一个不是因缘产生的,从物理的角度来讲也是全部是运动的,没有一个静止的。不管是从宏观世界,微观世界,或者从哪一个角度进行观察,没有一个常有的法,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既然没有一个常有的,没有一个不是因缘产生的,这些法都是空性的。空和因缘是一个名字。
以前我们学院有一个老堪布,后来圆寂了,叫嘎巴堪布,他有一个短短的胡子,有时候他摸一摸自己的胡子,然后念这个偈颂。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传记里面也是说,他是上师如意宝在石渠求学的时候的金刚道友。他住在摩尼宝的一个土房里面,我们经常在那边听法,《三戒论》《大幻化网光明藏论》很多法,我们有时候在那里听法,有时候听一些传承。他经常引用这个教证,意思就是说一切诸法都是因缘而产生的,不是因缘生或者不是空性的法,在这个世界上一点也找不到。
自宗无过已经讲完了,现在广说回遮他宗之过。
癸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分四:一、无有四谛之过;二、无有三宝之过;三、无有因果之过;四、无有世出世间名言之过。
子一、无有四谛之过分二: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
丑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寅一、略说
这个跟麦彭仁波切的科判基本上相同,果仁巴和宗喀巴大师“广说回遮他宗之过”分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但我想在这里麦彭仁波切的科判比较好懂一点。
若一切不空,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意思比较简单,因为前面对方给我们说“若一切皆空,不生亦不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现在我们略说,同样的道理,你们有实宗如果说一切万法有自性,则不应该有生灭,也不应该有圣者的四谛。
圣者的四谛怎么样不存在,下面在广说的时候会一一说明,无有苦谛、灭谛、道谛、集谛,所以这里只是略说。
前面这一品刚开始的时候,对方说“你们中观派是特别特别坏,你说一切诸法都是空性的,那生和灭和四谛都不应该存在了。”今天中观者终于站起来了:“你们有实宗说一切都是存在的话,那不应该有生灭,也不应该有四谛!”有时候看他们的辩论还是挺有意思的。
今天颂词就讲这么多。
《中论释》
即为破因果, 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 万物之生灭。
【这样一来,包括以缘起的作用而产生的果法——瓶子之类的物品,果法之因——陶泥等等,作者陶师,作为能作的棍杖、轮盘,作为所作的瓶子,甚至涵及到诸法万物的生灭,以及自因缘而生的果法也都被全盘否定了。
如果首先果法瓶子的自性存在,则因为不需要因法的缘故,所以陶泥等等的果法——瓶子也就不存在了。但是,类似“陶泥等等的果法不存在”,以及“在以后因缘聚合之时所生成的果法也不存在”的说法,纯粹是对因果的毁谤。在四部大疏中,对此都有明确阐释。】
这里有时候说是三部论疏,有时候说是四部论疏,到底是哪四部?也不是特别明显。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作为中观派的自宗[我],】
这里的“我”从字面上解释是自宗,除了这个以外,藏文当中的“我”字不明显。
【将自缘起而生的一切法,都解释为自性本体为空。自缘起而生的法,只不过是依靠其自身的设施处而安立的假名而已,如同马车一样。所谓缘起性,也就是远离常断有无等边戏的中观道之真实大义。
如果(诸法的)自性存在,则缘起不合理;反之,如果(诸法)自缘而起,则不应该存在自性。哪怕其中一个条件不具备,诸法就不会产生,因为这一切都是依靠因缘而显现的,所以这种现分是以他法伪装而成的,这种虚假之法并不存在自性。】
因缘而生是从假立的角度来讲,这个现分称之为缘起。从它的本质上进行观察的时候,这叫做空性。
【依靠因缘缘起的现分是虚伪或者可以说是世俗名言中安立的法,它是由现分与自性不成立的法相聚合而成的,】
就像刚才用水月比喻胜义和世俗,它是由现分和“不成立”这两个聚合而成。当然世间人就像《定解宝灯论》里面说的,对“既是有显现又是不成立”大家都觉得非常奇怪,但实际上万法的本性就是这样的。
【所以是远离了有无的中观道,如同水月等等一般。上述这一切,就是中观道之大义。因此,所谓的“中观”、“空性”与“缘起”三者,本来就是同一含义,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如果详加剖析就可以了知,不是自因缘而生的法一个也不存在。因此,不空的法也丝毫不可能存在。所有万法皆为空性,并且远离了一切过患。】
辛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分四:一、无有四谛之过;二、无有三宝之过;三、无有因果之过;四、宣说世间与出世间名言不合理。
壬一(无有四谛之过)分二: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
癸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子一、略说:
若一切不空, 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如果这一切万法都是不空的本体,则因为于缘起不容的缘故,所以既不会有生成,也不会有坏灭。如此一来,包括四圣谛也因说不空的你们而成为了无有。】
意思说所谓的四圣谛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