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中论广释95

中论广释第九十五课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讲《中观根本慧论》,现在正在讲第二十四品——观四谛品。

戊一、断除无有四谛之太过——观四谛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己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破彼等观点。

庚二、破彼等观点分三:一、他宗发太过的原因;二、自宗无有过失之理;三、证悟缘起空性的重要性。

辛二、自宗无有过失之理分四:一、自宗无过失之原因;二、宣说功过之源;三、无过之宗不应使其变为有过者;四、返其过失。

壬四、返其过失分三:一、说他宗有过失;二、说自宗无过失;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

现在正在讲“广说回遮他宗之过”。

前面对方给我们发出六个太过,但我们现在回答的时候,不一定用六个太过。

癸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分四:一、无有四谛之过;二、无有三宝之过;三、无有因果之过;四、无有世出世间名言之过。

这个科判可以从两方面理解,有些人认为“无有四谛之过”意思就是我们中观派根本不会有“无有四谛”的过失;或者是站在中观的立场说你们具有“无有四谛”的过失。因为你们有实宗承认一切万法不空,应该存在“无有四谛”的过失。你们也应该有“无有三宝”之过失。我们对对方发太过的角度来说“你们没有三宝的过失”,原文上也应该是这样理解。这个没有理解好,反过来说我们自宗没有“无有四谛”之过失。

间接来说是可以这样理解,但是这里是直接回遮对方的观点,站在中观派的立场说你们宗派应该有这些过失,不要说我们,我们根本不可能有这些过失。这些我们前面已经说了,现在说你们有这种过失。

子一、无有四谛之过分二: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

“无有外境四谛之过”分三个方面,略说、广说、摄义,已经阐述完了,现在讲“无有有境智慧之过”。也就是说我们中观派根本没有这样的过失,或者说你们有“无有有境智慧之过”的过失。站在我们的角度对他们发太过好一点。

丑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分二:一、无见苦谛之过;二、无其余三谛有境智慧与四果之过。

寅一、无见苦谛之过

我们站在中观的立场,说你们有实宗应该有这个过失,有什么过失?你们见苦谛的有境智慧不应该存在,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对对方发太过。

颂词当中是这样说的:

若苦定有性,先来所不见,

于今云何见?其性不异故。

字面上的解释是,四谛当中以苦谛为例,按照你们有实宗的观点,苦谛谁也不应该见到。为什么这样说?如果所谓的苦有决定性,“先来所不见”,苦谛以前没有见过,后来见过。因为我们前面讲了,要认识苦谛,断除集谛,现前灭谛,修持道谛,这样一定要认识苦谛。以前我没有认识,现在我重新认识,如果所谓苦谛有本质性的本体存在,以前我们没有见过苦谛,现在也不应该见。如今怎么会见?为什么不能见?因为“其性不异故”,苦谛的本性不能迁变的缘故。

这几天我们讲的这些道理,每一个讲义都比较略,所以我们在这里也没有必要广说。前面三宝、四谛的概念已经讲完,现在我们对对方的每一个问题用一个特殊的推理方式来破斥就已经足够。每一句有一种不同的推理公式,我们应该要了解,不然就没办法推翻对方的观点。

如果苦谛真正有一个决定性,那就不能见。为什么不能见?因为苦的本体不存在,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或者认识痛苦的本性这也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所谓的痛苦的本性存在,以前是怎么样,以后也是怎么样。以前我们没有认识到痛苦的本性,后来也不应该认识。

比如说不管是小乘道还是大乘道都有资粮道、加行道和见道,见道的时候应该认识痛苦的本体,我们前面也讲了苦法智、苦法忍、苦类智、苦类忍,讲十六行相的时候,每一个痛苦的本体在认识的过程当中,根据三界来这样分的时候,应该大家都会认识它的本体。

痛苦没有本性,我们认识它也是可以的,以前它的本体不存在,以后我们认识它的本体是可以的。但假设你们所说的观点真实成立,所谓的痛苦是不空的,它的本体是实有的,这样一来,我们以前资粮道和加行道从来没有认识过苦谛的本性,后来在见道和修道的时候也不应该认识,为什么?因为痛苦的本体不能改变,它的实有的性质永远都不变。

我们前面已经再三地讲了,如果一切万法不是实有的,它的本体是缘起空性的,那就可以改变——以前不认识,现在可以认识;以前凡夫地的时候对苦谛的本体不了解,现在已经了解。

《大圆满前行》里面讲难陀刚开始没有生出离心,后来释尊以威力把他带到天界、地狱,让他对于整个三界犹如火宅般的出离心生起,那个时候他完全了解三界轮回的本体都是痛苦的。如果痛苦是真实不空而存在,难陀最初对轮回没有生出离心,后来对苦的本质也不应该生出离心,有这个过失。

但是对方也是不敢这样说,因为对方小乘为主的一些宗派,他们也认为苦谛以前是没有见到,后来得见道的时候,不管是小乘的见道还是大乘的见道,得见道的时候就完全已经认识到痛苦的本体。这样一来对方也不敢承认痛苦不是实有的,如果实有,就和自己的教理完全相违。

所以痛苦在名言当中就像火的热性一样,《显句论》里面用火的热性来比喻,如果真实有不空的道理存在,我们观察胜义谛的时候,也是以前是怎么样,以后也应该是这样。痛苦的本体以前没有见过,以后也不应该见到。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所以有境智慧不存在的过失,你们小乘宗还是没办法推翻的,你们自己应该存在这样的过失。

所以你们应该舍弃空性的恶见,恭恭敬敬地归顺我们,跟着我们了达释迦牟尼佛的缘起空性的甚深道理,这一点极为重要。

无有见苦谛的有境智慧之过已经讲完。

寅二、无其余三谛有境智慧与四果之过

如果一切万法不是空性,还有其他三谛和四果也不应该存在,有这个过失。

如见苦不然,断集及证灭,

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字面上解释,刚刚见苦谛的有境智慧不存在已经讲完了,如果按照你们有实宗的观点,见苦谛的有境智慧也不应该存在,不合理的。像见苦谛不合理那样,断集谛、证灭谛、修道谛以及沙门四果这些都应该不合理。按照你们有实宗的观点去解释,那不仅是见苦谛不合理,断集谛、证悟灭谛、修持道谛以及依靠这四谛而修持的沙门四果也不合理。有这个过失。

有些讲义里面有不同的论证方式,但是按照月称论师《显句论》的解释,他的推理方式跟前面这个颂词的推理方式完全一致。因为前面我们知道,见苦谛以前没有见到,以后也不应该见到。他推理的最根本的问题在这里。以前凡夫地的时候没有见苦谛,以后得圣者的时候也不应该见苦谛。或者像我们在座的人以前可能从来没有听过轮回的过患,现在知道了轮回的过患,如果所谓的痛苦是真实存在,和以前没有学佛的时候没有听过轮回的过患,不了解轮回的本体是痛苦一样,现在学佛以后,出家以后也不应该知道。这是唯一的推理,以前不知道,以后也不应该知道,因为“其性不异故”,它的本体不能转变的缘故。

下面几个也完全是同样的推理公式。如见苦谛不合理那样,断集谛也不合理。怎么不合理?如果你们所谓的集谛不空,以前没有断除集谛,以前在加行道的时候,业和烦恼(苦谛的根本)没有断除,那以后得圣者果位的时候,集谛就不应该断除。为什么?“其性不异故”,因为按照你们的观点,集谛的本体也是实有存在的缘故,这样的话,集谛以前没有断,以后也不应该断。这也是一种推理。

灭谛也是同样的推理方式,以前我们凡夫地的时候,根本没有现前灭谛,同样的道理,以后得圣者果位的时候,不应该现前灭谛。以前没有现前,以后也不应该现前,因为“其性不异故”。

修道也是这样。这里的修道主要是见道和修道里面的道。修持道谛也不应该成立。为什么?以前没有修持道谛,后来也不应该。因为修持道谛实际上就像我们昨前天打的比喻一样,就是把自相续当中的痛苦认识以后断除。依靠什么样的方式来断?依靠修道来断。修道是一种方法。以前我们相续当中没有修道的真谛智慧,那么以后也不应该有了。这样的话,实际上也不合理。

这样一来,和苦谛不成立一样,断集谛、证灭谛、修持道谛,也不应该合理,和以前不成立一样,以后也不应该成立。

四果也是这样推理。沙门四果全部是见道以上安立,如果按照有实宗承认的那样,外境真正存在,以前沙门四果没有现前,以后也不应该现前。为什么?因为沙门四果是依靠四谛而现前的,但四谛也是实有的,它们的所证也是实有的,修道也是实有的,那依靠这种方式,以后也是不能转动的,根本不能现前沙门四果。

这样一来,按照你们有实宗的观点,所有的见苦谛、断集谛、证灭谛和修持道谛这四谛以及现前沙门四果的这些一切的概念、一切的道理、一切的安立都被你们的观点推翻。这样在我们佛教的行列当中是不是很庄严?你们应该三思。

我们站在自己的观点对对方进行驳斥的时候,对方也是没有什么可说的,否则他就不承认释迦牟尼佛的所有安立。但是这一点作为他们佛教徒来讲,也是不敢这样说。他只有随顺中观,一定要证得缘起空性,否则所谓的佛教的精要也没办法通达。一定会是这样的。

这个问题在解释的过程当中应该这样理解。有境智慧不合理这个问题已经讲完了。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对方具有“无有三宝之过”:

子二、无有三宝之过分三:一、无有僧宝之过;二、无有法宝之过;三、无有佛宝之过。

丑一、无有僧宝之过分二:一、无有四果之过;二、无有僧宝之过。

寅一、无有四果之过

一方面它也属于僧宝,一方面它也可以分开讲。

是四道果性,先来不可得,

诸法性若定,今云何可得?

这里的推理按照《显句论》的观点,也是跟前面的推理方式基本相同。从字面上解释,如果你们按照有实宗的观点,万法是不空的,所谓的四果,也就是沙门四果——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这四大果位和以前在凡夫的时候不可得一样,如果诸法真正是具有定性的,不空的,不是缘起空性的,如今怎么会可得?不应该得。

不应该得的推理方式,和我们刚才说的一模一样。为什么?这里龙猛菩萨藏文和汉文里面都是,前面有一个“四果”,后面有一个“四果”,前面这个“四果”不是特别有必要一样,前面可能是讲四谛的时候,从修证的角度讲的,依靠四谛而现前的四果不存在。前面的四果主要是与四谛有关系的角度来讲,这里的四果是与三宝相联系,三宝里面的僧宝作为四果。

我自己认为会不会前面是对四谛有关的四果不应该存在,对对方发太过的时候,从这个角度来推的。后面的四果主要是关于三宝里面的僧宝里面的四果不应该存在。可能是这个角度不同而已,否则就好像有一种重复的过失。但我们平时学任何一个论典,有时候它的反体、侧面、角度这些方面来衡量的时候,不会有重复的过失。

这里说,如果一切万法是实有存在,四果的本性,和先不可得一样,后来也不可得。为什么?因为一切万法你们承认为实有的缘故。推导方式跟刚才一模一样。比如说作为预流果而言,以前他是凡夫的时候,还没有得到预流果,后来通过修证,见道以后,正式现前了预流果。他为什么得预流果?因为一切万法不存在,通过四谛的修证,了解苦谛、断除集谛、通过修道现证灭谛,这样预流果的灭谛已经现前。

如果万法是缘起空性,你们所谓的预流果可以现前。但是如果万法不空,你以前没有得预流果,后来也是不应该得。同样的道理,你的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这四个果位,以前没有得到,以后也不应该得到。这个推理方式完全跟前面一样。

如果对方说我们以前没有得到,以后也是不可能得到,那就完全破坏了自己的宗派,不敢这样承认。如果你说我以前没有得到,以后可以得的,那说明万法是空性的。不管是从所证、所修还是所断的角度来讲,所谓实有的法并不存在。如果实有的法存在,那四谛的安立不存在,依靠四谛而现前的你们的四果的智慧和果位也不可能现前。从这个角度来进行驳斥。

寅二、无有僧宝之过

若无有四果,则无得向者。

以无八圣故,则无有僧宝。

前面进行观察了,所谓的四果按照你们的观点根本不可能存在。如果四果不存在,则观待它、依靠它的四向,四个得果不存在,四个向果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四个住果依靠四个向果而安立,四个向果也依靠四个得果而安立,这两个也是互相依存。这样一来,互相不可能得到。

如果所谓的沙门的八种果不存在,那么按照小乘自宗所说的僧宝(所谓的僧宝的概念我们前面也阐述过)也不应该存在。你们小乘宗口口声声说要皈依三宝,三宝当中的僧众(凡夫僧众、圣者僧众)你们也是承认的,但是现在按你们的观点,真正的圣者僧众完全都不存在。我们中观派根本不会有毁谤僧宝的过失,可是你们自己说一切万法不空,那你们的见解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推向毁谤三宝的深渊。这是非常可怕的一种见解,不应该这样承认。

下面讲无有法宝存在之过。

丑二、无有法宝之过

无四圣谛故,亦无有法宝。

因为无有僧宝,所以所谓的法宝也不应该存在。这个推理方式跟前面也一样。因为前面小乘宗对我们说,你们无有四众圣者的缘故,无有法宝。我们现在反过来说,你们也是同样的,所谓的僧宝依靠法宝而现前,但是现在僧宝不存在,一方面来讲,僧宝所修持的法宝不应该存在,为什么?因为按照你们自己的宗派来讲,真正的法宝就是灭谛,依靠道谛而现前灭谛。

我们看到的文字相,它的名字可以取为法宝,但是实际上我们讲中观,讲般若的时候,比如我们现在讲的《中观根本慧论》,实际上真正的中观是像我们昨天所讲的那样,一切万法离一切戏论,佛陀所说的缘起空性叫做真正的中观。但是文字中观可不可以立为中观呢?在名相上是可以的,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中观。真正的中观是远离一切戏论的中道之义。

同样的道理,真正的法宝就是所谓的灭谛,依靠文字相可以现前灭谛。这样一来,果的名取为因。如真正的中观就是中道之义,离一切戏论的境界,也就是佛的智慧叫中观。那么,依靠《中观根本慧论》的文字相——现在我们的书本,可以现前中观,它的果的名字是真正的中观,因是文字中观。文字中观可以立为中观。

我们说“我的《中观》书,我的《中观根本慧论》拿来了,我的中观什么什么......”可以这样说。同样的道理,所谓的法宝也是,真正的法宝就是灭谛和道谛,依靠文字可以得到这个文字相,我们肉眼看见的这些经书,这些文字相,也可以属于法宝当中。因为它是法宝的因,所以叫法宝,并不是真正的法宝。真正的法宝是我们相续当中已经断除障碍的抉择灭。

我们讲《俱舍论》的时候有这方面的辩论和概念,只不过可惜我们去年也没有辅导,很多下面的人不像今年一样一层一层地辅导,所以印象可能不一定很深,如果今年再学一次《俱舍论》,有智慧的人可能有兴趣,没有智慧的人“啊,不要讲,千万不要讲《俱舍论》,阿弥陀佛!我宁可离开学院......”可能有些人这样想。有些爱学的人可能想“再学一点的话,打好基础!”

可能你们也没有这个时间,我也不一定有时间。以前我想应该翻译《俱舍论》的大疏,翻译以后大家《俱舍论》《中观》《因明》这三者打好很好的基础,然后看和学显宗方面的书很容易。我们讲一遍,辅导一遍,当时可能很多问题表面上懂,但是全部已经忘了,或者印象不是很深,有这种情况。

刚才讲到法宝不应该存在,按照你们有部宗的观点,因为一切法不空,法宝没办法安立。

下面讲无有佛宝之过,分两个方面:

丑三、无有佛宝之过分二:一、总说佛宝不成;二、别说佛道不成立。

寅一、总说佛宝不成

无法宝僧宝,云何有佛宝?

因为你们承认一切万法不空,前面八种圣者的僧宝不可能成立,还有现前灭谛的法宝也不可能成立。既然所谓的法宝和僧宝都不可能成立,那么所有的佛陀都曾当过僧宝,那天我们也讲了,月称论师也说了,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沙门四果当中的一果肯定得过,到底得的是哪一果,《显句论》当中也没有说是预流果、一来果还是阿罗汉果,其中的一果肯定得过。既然是没有僧宝,这个过程也没有了。

法宝是在因地的时候必须要修持,要现前的东西,如果这个也没有,那所谓的佛宝已经成了根本没有因的一种果。这一点对方也是不敢承认。 这样一来,按照你们的观点,所谓的三宝都已经摧毁。佛宝我们明天再继续讲。

下面读一下讲义。

《中论释》

癸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


若苦定有性, 先来所不见。

于今云何见?其性不异故。

【如果有境智慧不存在,则始终不能彻见不通过修道而本身自性就存在的苦谛。既然如此,现在又怎么能开始现见苦谛本性呢?】

以前没有见道的有境智慧不存在,如果这样,现在又怎么见苦谛?根本不可能。

【难道不是有“了知痛苦以自性而安住”的说法吗?】

你们不是承认“了知苦谛以自性而安住”,刚才说的“其性不异”的观点不是你们承认的?

【这样一来,(了知痛苦就会)始终安住[不异]于自性,因为不需要重新观待因缘的缘故。】

如见苦不然, 断集及证灭,

修道及四果, 是亦皆不然。

【如同(不能彻见苦谛的道理)一样,你们所断的集谛、所证的灭谛、所修的道谛及其结果——预流等四果,也如同了知苦谛一样不可能重新建立。】

了知苦谛不可能成立前面已经讲完,其他的三谛和四果也不合理。

壬二(无有三宝之过)分三:一、无有僧宝之过;二、无有法宝之过;三、无有佛宝之过。

癸一、无有僧宝之过:

是四道果性, 先来不可得。

诸法性若定, 今云何可得?

【如果一味地耽执于自性而不放弃,就可因此而得出结论:因为四果首先以自性而不可得, 后来又怎么能重新获得呢?不应该获得。(因为四果以自性而不可得的缘故。)】

若无有四果, 则无得向者。

以无八圣故, 则无有僧宝。

【如果共同四果不存在,则因为住果的不存在,从而导致向果的不存在。如果这八种圣士补特伽罗都不存在,则僧宝也不应该存在。】

癸二、无有法宝之过:

无四圣谛故, 亦无有法宝。

【因为四圣谛不存在,所以教法与证法也由此而不存在了。】

癸三、无有佛宝之过:

无法宝僧宝, 云何有佛宝?

【既然法宝与僧宝不存在,又怎么会存在佛宝呢?绝不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