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宝灯论》第38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下面继续宣讲三世一切如来的心要,显密诸法甚深究竟的精华,一切有缘弟子修道的无上窍诀门,以咒王阿ra巴匝那德开显密意的《定解宝灯论》。
现在讲的是第六个科判异境何为共所见。异境何为共所见主要是宣讲现在对于我们所看到这些法,如何通过净见量的方式来抉择它们是清净的本体。不管是我们的心,还是看到的这些物质,在我们所谓的所见当中,认为一切万法就是这样的,它是不会转变的。实际上通过六道众生来观一碗水的例子,能够说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万法只不过是观待我们现在的业力而形成现相而已。如果变换了空间,或者把诸道的位置转换了之后,在我们面前显现的一切万法完全就不相同了。尤其是通过修行正法来将相续当中的业力逐渐消尽了之后,一切万法会一个个变为清净,这就是讲到一切万法的究竟自性。
建立自宗有四个问题,三个问题已经讲完了,下面看第四个。
己四、宣说彼义:
是故共同之所见,不能固定而安立。
通过前面的分析,一方面是对于他宗的观点进行遮破。偏堕于显现的水,或潮湿等等,都是无法安立为共同所见的。自宗在安立的时候,如果是观待六道众生的共同所见,只能是观待于各道的业力。比如人道的共同所见是水,饿鬼的共同所见是脓血等等,这方面可以观待安立,观待安立就说明这个本性不是固定的。最后的共同所见是法界如来藏的光明,光明不堕于显现不堕于空性,这种现空无二的明分可以作为共同所见。六道众生通过自己的业,没有见到法界的本性,反而是见到了显现脓血、水等等的现相。通过这些方面可以知道他们相续当中有很多无明业障,所以不能见实义。
通过前面的含义归摄起来宣讲的时候,“是故共同之所见,不能固定而安立”,共同的所见不能够固定安立为水,或者脓血等等偏堕于六道各自的显现,偏堕于六道各自的显现不能够固定安立的。人所见到的水,其余的众生根本没有见到;饿鬼所见到的脓血其他众生根本没所见。从这方面而言,共同的所见就不能固定安立的。
还有,通过前面分析就会知道了,这种所谓的水、脓血都没有真正能够安立的周遍一切有情的所见。这一点可以说明这些法本来就是幻化的,通过不同的业显现了不同的形相。
戊二(究竟无垢之自宗)分三:一、总说现空双运;二、分说等净无二;三、以不可思议之方式结尾。
究竟无垢的自宗,前面曾经提到过,有些地方说暂时自宗是讲明分和显宗共同的如来藏光明,究竟自宗就是讲本基。前面讲到暂时的自宗是在破他宗的时候,顺便建立了自宗,然后究竟无垢的自宗是直接的建立自宗,这些说法前面已经分析过。
己一(总说现空双运)分二:一、真实建立自宗;二、遣除量非量不合理之争论。
庚一、真实建立自宗:
自宗不堕现与空,本基一切均不成,
任何显现平等故,一法亦可现种种。
何者现空若圆融,则彼一切皆合理,
何者现空不圆融,则彼一切均非理。
在直接建立自宗的时候,自宗共同所见的是不堕于现空。在本基当中,一切轮回、涅槃等等都不成立。所有的显现都是平等的缘故,所以一个法也可以显为不同的种种法。
自宗为什么不堕于现空呢?因为堕于现空的共同所见,所以这样建立一定有过失,比如说你把共同所见安立成堕于现、堕于空,意思就是离开空的现和离开现的空。如果单单是安立成一边,堕于显现或者空性当中,这个应该是非空的显现,而不是空性的显现,那么此法应该成为堪忍的显现。如果是堪忍的显现,会有很大的过失。通过胜义理论观察,根本不可能堪忍,或者堕于这样的显现,显现的是水,或者脓血等等。因为在六道众生所见到的显现当中,见到的只是水、脓血、铁水等法,所以安立共同所见是水。不是变成了所有的众生都应该见水,就是根本没办法安立共同所见,这样一种水根本见不到,有很多的过失。就像前面所提到的一样,所以不能够堕于显现当中。然后也不能堕于空当中,如果是堕于空当中,什么都不存在,什么都没有显现,也没办法安立一个共同所见的问题,所以自宗不会堕在现空当中。
自宗安立的共同所见就是现空无二的本体,尤其是空分明分当中的明分。虽然明空是双运的,但是在建立共同所见的时候,明分也是和空性完全双运的,没有堕于现空当中去安立共同所见。
“本基一切均不成”,在本基当中一切水的显现,或者脓血的显现,所有的法都不成立,或者在本基当中众生和佛都是不成立的。就像法王仁波切在归摄的时候,说一切万法的本基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当中什么都可以显现,什么都可以显现当中什么都可以转变,最后逐渐变为清净,这就是第六个问题的主要内容。
我们应该知道本基绝对不能偏于现空,从不偏于现空的角度来安立本基是什么都不成立的自性。
“任何显现平等故,一法亦可现种种”,不管是水、脓血,还是光明等等,所有的显现都是平等性的。在究竟的自性当中,完全都是平等的。在这一切万法都是平等当中,就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业为增上缘,开始显现各种不同的法。在法界当中都是明空无二的自性。就在完全平等的自性当中,人看到平等无二的明空法界,通过习气显现的是水的自性,然后天人显现的是甘露的自性,所以一个法可以显现很多不同的法。
如前面所分析的一样,所谓的一法,不是这种决定的一,一只是宣讲的方便而已,我们可以说在法界本体当中,它就是唯一的自性,我们也不能执著唯一的自性是有本体的,它就是一个。如果这样就错了,堕到了所谓的一当中去了。所谓的一,只不过是在名言谛当中,我们说没有很多差别法,所以叫做一。这种所谓的一法也是方便而已。任何显现平等的缘故,唯一的法界也可以显为种种不同的法。
平等法可以显为种种的法,在其他的论典当中也是曾经有所提及的。比如说麦彭仁波切在《辨法法性论》的注释当中曾经讲过一个比喻,本来没有二取,显现为二取,本来是平等的一切万法,可以显现出很多差别的法。打个比喻,就像画一样,如果画一个老人,他的额头上显现有凹凸不平的皱纹。在画上面,或者我们平时说的相片上面,是不是有皱纹呢?真正观察画上面凹凸的法都是平等的。虽然真正观察的时候,没有凹没有凸,但是你看上去似乎显现了凹凸不平的皱纹,这是人物画。如果是山水画,山水画看起来高低不平,有高高的山峰、低低的平原,还有绵延的山谷、流动的合水等等很多高低不平的画面。看的好像是高低不平的。你直接看这幅画的时候,觉得这座山好高啊!虽然显现了高低不平的感觉,但是真正看到的除了一张平面的纸之外,哪里有什么高低不平、凹凸不平的感觉呢?我们看到人物画上老人的皱纹、山水画上的山水都是平等的,就在平等当中显现了似乎不平等的法。
我们通过画的比喻大概能够了知一切万法是平等的,平等当中又怎么样可以显现这么多不同的法呢?实际上一切万法在平等的当下,通过我们自己的业显现了各种各样不平等的差别法。
如果这一品当中,所谓的种种水、脓血、甘露等等,这些法就是属于一法显现种种,平等法当中显现这么多不平等差别的法。如果在画上面,本来它的实相就是平等的,没有这些高低凹凸的显像。但是通过光线,或者视觉的差异就可以显现出来高低不平,尤其是加上我们内心当中具有的分别执著,一看的时候,很多高低不平的显现就出来了,然后通过鉴赏画画得怎么样,开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分别念,通过这些分别念再衍生出其余的分别念。
一切万法就是这样的,如果众生了知了一切万法都是平等的之后,安住在平等的意趣当中,对于其余很多差别的法,就不会再去分别、执著,这时候就能够相应于圣道。如果在见到平等显现法的时候,没有了知它的本体,比如看到画的时候,没有了知这是一幅画。认为这是一幅肖像,肖像的额头画得怎么样,开始出现了种种分别念,会有这样的问题。一切万法的本性也是这样的,如果了知了之后,就不会再去分别;如果不了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分别。
“何者现空若圆融,则彼一切皆合理”,任何一个法显现和空性如果能够圆融一味,一切现空都是合理的,或者一切共同所缘都是合理的。“何者现空不圆融,则彼一切均非理”,任何一个宗派的观点,如果对于显现和空性的道理没有真正按照圆融观点去理解,在他的面前一切法的安立都是不合理的。
为什么说现空圆融,则彼一切皆合理呢?因为现空圆融、现空无二就是一切万法的本体,显现是空,空就是显现,所以从这方面安立显现没有离开空单独的显现,空也没有离开显现有个单独的空。这就说明了显现和空都是假立的法,没有偏堕于显空,这个时候就安立于现空双运。在现空圆融当中,总的来讲一切的缘起都是合理的。如果只有一个显现,离开了空之后就没有办法缘起了。为什么呢?因为显现是实有的显现、堪忍的显现,所以离开空的显现应该变成了一种不变化的法。如果最初的显现没有,这个显现永远不会有。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办法转变的缘故。如果这样的显现最初是有了,在后面也只有这种显现。因为这是离开了空堪忍的显现,应该存在常有常无的过失,所以说一切的显现是不合理的。
如果是离开空的显现,应该变成独立自主的法。独立自主的法根本不需要观待其他的因缘,就像前面分析的那样,最后变成了无因生,就会产生常有常无的过失了。如果是离开了显现的空性,显现也是不合理的,没办法安立合理的观点。因为是不变的空的缘故,所以在不变的空当中怎么样从无到有,从空性当中显现万法呢?因为空性已经成了一切万法的本性了,偏堕在空当中,所以不可能再缘起。因为现的当下是空,空的当下是现,现空无二的缘故,所以显现不是实有的显现。当因缘转变了之后,它的显现马上就转变了。空也不是实有的空,因为在空当中可以集聚缘起。
我们就知道了显现就是空。一方面说现就是空,一方面也是表达显现是假立的的意思。我们说空就是现的时候,一方面说明空可以显现,另外一方面也是说明空是假立的。现是假立的,空也是假立的。平时我们说现即是空,空即是现。这也是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因为显现本身是假立的缘故,所以现就是空。我们平时说空就是现和说空是假立的是一个含义。我们在安立的时候,对于显现和空性都不能够去别别耽著,不能别别耽著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现就是空的缘故,或者空就是现的缘故,现和空都是假立的,现和空的本体都是一味的。现和空没有一个别别的自性,在没有别别的自性的时候,现和空的本性是怎么样的?我们说这就是现空无二的自性。现就是空,空就是现。我们脑海当中要转变现和空两个法,然后安立成一个双运。前面我们提到过,这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体会了之后就可以知道了,怎样才是现空一味的自性。如果现空圆融,一切的因果、缘起、转变。最终的清净都是合理的。
如果是现空不圆融呢?则彼一切均非理。就像前面分析的一样,如果是单单的一个显现,也没有办法合理的显现;如果是一个单独的空,一切万法也是没办法显现的。因为在空当中怎么样安立差别法呢?尤其是这个地方的空,它是偏堕在现空当中的空,不是和显现双运的空。空不是空,就是现的空,它是离开了显现的空。离开了显现的空,就成了断空,如果这样一个顽空,一方面是一切万法的本性,一方面还是一个不变化、不存在的状态。这种不变化的空怎么可能显现万法呢?不可能显现万法的。因为它是一个不能变化、不存在的状态,所以怎么才能让一切万法从无到有,从空当中去显现缘起,这样一切万法都是不合理的。
安立不合理大概可以通过两个宗派进行分析,就是堕于现空当中的问题。
第一,堕于显现当中,它对空性方面没有像大乘中观一样去安立现空无二。比如小乘宗派,有些是傲慢的声闻,有些不是傲慢声闻,只是没有对于大空性方面没有著重去学习和观察。不管怎么样,有一类观点就是一切万法应该不是空性的。如果一切万法是空性的,三宝四谛没有了,十二缘起、一切的基道果都不存在了,就会失坏四谛、道果的安立,所以一切的显现应该不是空性的,堕于显现当中,现空没有圆融。
现空没有圆融则彼一切均非理。中观宗说,反过来讲,恰恰就是因为空性的缘故才可以显现三宝、四谛、十二因缘;如果一切万法都是实有的,怎么样安立道果、四谛呢?以苦谛为例,如果苦谛是实有不变化的法,也不应该有集谛的因,后面修持道谛也不可能获得灭谛的果。因为不变化的缘故,所以苦就是一切万法的本性,它不是空性的,怎么去修遣除苦谛的法?也是永远没有办法遣除的,就会出现这样的过失。如果没有办法遣除苦谛,而完全现前灭谛,就不会有佛宝。佛陀证悟了一切万法的空性之后,完全彻证四谛十二因缘,把一切万法的本性证悟了缘故,才能够现前佛宝。如果没有断除集谛,灭除苦谛,怎么样现前灭和道?佛宝没有办法安立。如果佛宝没有办法安立,就没办法宣讲正法,法宝也没办法成立;如果没有法宝,谁修持法宝获得僧宝的果位呢?这也是没有办法安立的。没有道不会有果,道果也不能安立。一切三宝、四谛、十二因缘,所有基道果全部失毁了。失毁的原因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偏堕显现,认为显现不是空性的,这就变成了一切显现都是实有的法,成了一个不是空性无法转变的法,会有很多过失。因此说一切均非理,有这样的问题。
如果偏堕于空,比如自续派的观点,自续派的观点分二谛的时候,胜义谛当中是单单的空,如果按照他们的宗派来讲,就像小乘一样,小乘宗派说,就是因为不空的缘故,一切都可以存在,在内部可以这样安立的。同样的道理,在自续派的内部可以说胜义谛的单空和世俗谛的法是双运圆融的。按照应成派的观点分析抉择,胜义谛的单空已经堕入单空当中了,没有和显现双运。如果没有和显现双运,就是分开了二谛,成为胜义当中一个单单的空性。如果分析,就会出现三大太过等很多问题。如果胜义当中的法性是一个单空,这种单空成了究竟。在究竟的单空当中,又怎么能够缘起呢?究竟的单空是无法缘起的。
在离四边的空性当中才可以缘起,在有边当中是无法缘起的。为什么无法缘起呢?因为单纯的有边就是实有,或者恒常的显现,这个当中无法缘起。自续派安立单空的状态当中,到底有没有办法缘起?如果通过分析,究竟的胜义谛当中有一个真实的空性,这是一个单单的空性,最后这个空性变成了实有的空性。如果是实有的空性,又怎么样把实有的空性这种无的状态抛弃掉之后,再来获得一个显现呢?已经是个实有的单空了,单空就是不存在显现法的意思。在这个当中是无法缘起的。怎么才能缘起呢?只有显现是假立的,空性也是假立的,空性假立的时候,一定是离开了四边的自性。离开了四边的自性之后,不能够落于四边当中的任何一边,空性才能缘起。如果是单单一个显现,单单一个空性,都是没有办法缘起的。
只有按照应成派大空性的基础,在大空性当中才可以显现万法。如果不是大空性当中,就没办法缘起。前面提到过,如果只是按照各个宗派内部的观点来讲,不一定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在单空当中,在胜义当中是空性的,在世俗当中可以显现,他们觉得可以现空双运。真正详细分析的时候,如果你没有抉择到离戏空,也是没有办法安立显现缘起的。
为什么说现空双运、缘起性空,只有在应成派当中才是最合理的安立?原因就是显现是完全假立的,空性也是完全假立的。在究竟的本性当中,何者都不是才可以显现一切法。如果确定了一个法,已经堕在了一个边当中,一定没有办法再显现其他的法。就像此处所讲到的六道众生见一碗水的比喻一样,只有在离戏当中才可以显现一切万法,否则就会完全没有办法显现了。
这个科判是“真实建立自宗”,就是说自宗的观点很明确,本基不堕于任何现空当中,而是现空圆融的。在圆融当中,可以显现不同六道众生的所见。然后显现佛菩萨的所见,这些都是合理的,否则一切的显现都不合理。
庚二(遣除量非量不合理之争论)分二:一、真实遣除;二、是故建立正量。
辛一(真实遣除)分三:一、彼宗质难;二、从正面如理建立;三、从反面严厉破斥。
壬一、彼宗质难:
若谓如此量非量,分类亦成不应理。
前面自宗已经建立了现空无二大平等的自性。建立了大平等的自性之后,其他宗派提出了质难。
“若谓如此”,如果一切万法都是平等的,量和非量的安立就不应理了,分类也不应理了。“量非量”的分类可以从两个方面讲,一是直接从量非量的分类来讲,只是量和非量的分类。二是量非量、分类分别和后面的不应理对照。不应理有两种,第一,量和非量不应理,第二,在显现当中分了很多一异的差别,这个分类是不合理的。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是等性的缘故,在平等当中都是正量或者非量。如果你说一个是量一个是非量,就不平等了。平等的话,要不然全都是量,要不然全都是非量。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是平等的,量非量也会成为不合理。如果是平等的话,一和异、一和多的分类也没办法安立。如果一切万法是平等的,怎么样安立量非量、一和异的分类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回答他们的质难。
壬二(从正面如理建立)分三:一、如理建立;二、观待成立故合理;三、彼者并非无意义。
癸一、如理建立:
虽然本性是平等的,但是观待于众生的显现,在观现世量当中可以安立量非量的差别和一异的分类。即便我们在安立所量的时候,通过观现世量对这个法进行观察的时候,在究竟的本性当中也是等性的;即便我们说这是一体异体的,它的本性也是等性的。就是在等性当中,观待不同的众生的执著、业力存在的方式,出现的量非量是非常合理的。如果偏堕的话,根本没办法安立了。
任何显现不现他,是故依观现世量,
所量并非不成立,诸法自性住本体,
分类一体与异体,正量可以成立故。
“任何显现不现他”,这方面就是六道众生的显现。比如水的显现,在显现水的时候,不会显现脓血等等。“是故依观现世量”,如果依靠观现世量来衡量的时候,人面前显现的水,一方面可以成为所量,一方面也可以成为正量,所以说“所量并非不成立”。“诸法自性住本体”,一切诸法在世俗当中都是安住在自己的本体当中,只要安住在自己的本体当中就是一体,和自己不一样的是他体,所以说“分类一体与异体”。这个正量是可以成立的,以上回答了一个没有量非量和没有分类的质难。
我们在进一步分析,人面前显现了水,在显现水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显现他法的。在饿鬼面前显现脓血的时候,除了脓血之外,其他任何一个法都不显现。通过这种现相我们就可以分析,如果依靠观现世量,我们都知道这是属于名言量。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名言量,一类叫做胜义量。胜义量是观察一切万法空性的道理,观察一切万法的本体、空性的量叫做胜义量。观察一切万法的显现叫做名言量。名言量分两类,一类是观现世量,主要就是一般平庸的众生,他们的五根或者六根面前显现的法就是观现世量。比如我们眼前显现的柱子,或者分别念当中出现的分别,叫做观现世量。一类是净见量,就是超越观现世量的量,这是圣者的所见。比如说在一个灰尘上面见到了很多刹土,或者一个范围当中,见到很多众生。
在《解义慧剑》当中,比喻说一个是人眼,一个是天眼,人眼只能见到比较平庸的东西,它的所见是非常有限的。天眼能够见到刹土之外的很多法,观现世量比喻成人眼,净见量比喻成天眼。
此处说依靠观现世量,所量并非不成立,这个所量可以成立的。《新月释》当中提到了所量成立,或者安立为正量的两种标准。第一种,观待于众生比较稳定的业力,面前显现的法叫做正量,所取的法叫做正量的取法方式。比如观待于人相对比较稳定的习气,把这碗水见为水;观待饿鬼比较稳定的习气,就把这碗水见为脓血,就是以这个做为正量的。看到稳固习气所显现的法叫做正量,其余的就是非量。
从这个方面而言,每一道众生观待于自己的所见就是正量。如果人观待他的固定习气,应该见到的是水,如果见到了脓血,或者看到了甘露,从这个角度都叫做非量。因为脓血和甘露并不是人相对来讲稳定的习气所衡量的对境,所以就成了非量,不是一个真正的量。饿鬼见到脓血是正量,如果见到了铁水,或者水都是非量。从方面建立的时候,就是量和非量的差别。
第二种,越往上越是正量。观待于地狱众生的所见,饿鬼所见的脓血要清净一点,所以脓血是正量,而铁水就是非量;观待于人来讲,饿鬼所见的脓血不清净,它是非量,人所见到的是正量;观待于人所见的水,天人所见的甘露就是正量,人见的水是非量。这是两种安立正量的标准。
在这个颂词当中,安立观现世量的标准是第一种,就是说哪钟众生面前的习性比较稳固,就把它作为正量。它是平等性的,会不会不存在量非量的差别?不会成为量非量的差别。因为人稳固的习气见到了水是正量,如果见到了脓血等其他的法就是非量,对它来讲不是一个正量。从这个方面分出了一个量非量的差别,所以所量并非不成立。可以安立非量和正量的差别。
下面再看第二个问题有没有分类,前面讲分类亦成不应理,有没有分类呢?分类也可以安立的。“诸法自性住本体”,一切的诸法通过不同的因缘显现出来之后,安住在各自的本体当中。比如通过因缘显现出来的火,安住在热性当中;通过因缘显现出来的水,安住在湿性当中。一切万法显现出来的时候,都安住在各自的本性中。张三安住在张三本性,李四安住在李四本性,任何一个法安住在自己的本性当中,和其他的法完全是不相同的。这个法和那个法只是相似而已,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法。即便是两张照片,我们说这么相同,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张照片都是不一样的,把它摆开之后,也是不相同的,只不过是非常的相似。就像前面我们讲的一样,可以从它的时间、空间、执著的方式,了知二者完全是不一样的。
只要是显现的差别法,都是住在自己的本体当中,这时候就可以有一体与异体的分类。什么是一体呢?住在自己的本体就是一体,然后和自己不一样的所有法都是异体。虽然在法性当中是平等的,但是在通过世俗谛缘起显现出来之后,一体和异体的分类是可以有的。而且正量也可以确定,自己的法是正量,除了自己之外是非量。正量主要是从一体方面安立的,自己的本体是正量,除了自己之外,和自己不相同的一切法就是非量。像这样一体和异体可以确立,正量非量也可以确立。虽然究竟的本性是平等无二的,但是在观现世量的世俗谛当中,仍然可以建立量非量的差别,这是自宗的回答。
癸二、观待成立故合理:
故以观待量成立,独立自主之诸法,
并非以量可成立,若成则应成实相。
我们通过观待才可以成立正量,观待之后,所量、能量、正量、非量可以成立。如果不观待,独立自主的诸法并不是可以通过量来成立的,独立自主的法通过什么量都没有办法成立。在世俗当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独立自主的诸法。“若成则应成实相”,如果成立了一个独立自主的诸法,这个法就应该成为实相。
我们应该知道,前面说诸法自性住本体,好像安住在自己的本性当中,好像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为什么第二个颂词又说,独立自主之诸法,并非以量可成立,若成则应成实相。前面诸法自性住本体,是从观现世量的角度,在名言谛当中,每个法都不相同,这是名言的层次。后面的“独立自主之诸法”是抛开观待之后真实义当中,能够经得起胜义观察独立自主的诸法。这种独立自主的诸法通过任何量都没办法真正成立一个堪忍的恒常不变的法。恒常不变独立自主的法根本没办法成立,虽然二者之间名词似乎相同,但是意义上,一个是讲名言谛当中假立的诸法自性住本体,一个是讲如果胜义当中有这种独立自主的法会成为过失,二者有层次上面的差异。
人见到的是水,然后人所见到的水是正量,观待于自己的业,或者观待于饿鬼道众生的脓血,而成为正量,都是必须要观待的。观待自己的业,或者上、下的众生对比去观待,量或者非量都是观待成立的。既然水是观待的量而成立,证明它不是独立自主的。如果要观待他法,说明这个法根本不成立。这方面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缘起因,缘起因最大推理的特色,就是说明这个法根本不是独立自主的。如果是独立自主的,不需要观待任何因缘,自己就可以成立。我们放眼看所有的万法,没有一个法是真正不观待他法而安立的。每一个法都要观待其他的因缘。每一个法都有缘起的缘故,都是无实有,正在显现的时候就不存在了。
既然水是通过观待量成立,说明它是缘起、假立的,不存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法。如果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法,“并非以量可成立”,通过任何量都没有办法成立独立自主的诸法。如果认为这个法是独立自主的,我们说你通过什么样根据成立的?如果是现量看到的。现量只是把这个法的形状、颜色如实的显现出来。现量是一种无分别识,在无分别识当中,怎么样确定它是实有、独立自主的法?如果不加分别义,单单通过现量是根本无法确立的。现量是一个无分别识的缘故,现量见实有不成立。所以没办法确定它就是实有。
如果通过比量观察、推理,这个法是空性的,没有办法安立。要不然是刹那性,要不然是空性的。从比量来推知比较隐藏的方面,通过分别念来对这个法来观察,就有很多正理的危害。比如因明当中也有不观待因、有害因,通过这方面因,对于所谓独立自主的恒常法有伤害。确定它是刹那生灭的法,再通过离一多因、缘起因,这些比量的因就可以知道它是空性的法。因此通过比量、教量都是无法证成的。佛陀在经典当中已经再再讲到了,一切万法没有一个是独立自主的,都是仗缘方生的法。
通过净见量也无法成立,因为越往上显现越清净,或者说没有一个真正不变的法,都是没有独立自主的法。因此通过任何量都没有办法成立独立自主的诸法。
如果说这个法是实有的,它一定是恒常的。我们就说,如果是恒常的,通过什么根据,有什么因缘来证成它恒常?真正分析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法是独立自主的,根本不需要观待任何因缘。我们学习中观、因明等内道的教理,时间长了之后,内心当中逐渐对于一切万法根本不可能存在恒常,没有一个实有法,这样的定解在相续当中绝对可以产生,而且这是通过真理引发的相当稳固的法。任何人对你说,这个法是恒常不变的,自己都不可能如同。虽然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觉得它好像是稳固不变的,但是可以通过很多侧面,比如通过无常,可以把恒常不变的法破掉了。还有一些法显现上似乎是不变化的,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因,就像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当中,通过文殊菩萨手中宝剑的理论,从很多智慧来观察的方式,都可以一一地观察分析,这些法都是无实有的,根本不存在一个独一无二的常法,对此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因此独立自主的诸法、不变的法、固定的法并非以量可成立。如果能够以量成立,就应该变成实相,但实相的法是成立不了的。
一水执水量成立,不相观待独不成,
胜义观察不成立,饿鬼前亦不成立。
此处以水为例,比如说我们用一碗水作比喻,“一水执水”,我们把一碗水执为水,“量成立”。第一个,人道众生的习气比较稳固,第二个,他的眼根没有受损,没有迷乱状态之下,就会把一碗水执为水。这是正量。一水执水量成立,把一碗水执为水,就是一个正量,
“不相观待独不成”,如果没有观待,单独是无法成立的。如果不观待任何法,不观待人道,也不和别人比较,就说水是真正的正量,无论如何就是一个正量,这样单独成立一个正量是不成立的。为什么不成立呢?“胜义观察不成立,饿鬼前亦不成立”,“胜义观察”是讲,胜义谛当中不成立,“饿鬼前”是讲世俗当中不成立。
什么是胜义观察不成立呢?如果你说水就是正量,这是不观待独立自主的法。通过离一多因、缘起因分析观察的时候,连水一个水尘都不存在,哪里会有一碗水,这碗水是正量的,这些安立都不可能存在。如果不存在水,水是正量,或者不是正量,所有的安立全部化为乌有了。胜义观察的时候,一法不立,没有一个所谓的水存在,甚至于连水的名字都没有。胜义观察不会存在水,也不存在水是正量的安立。
世俗当中是不是正量呢?如果你说,我见到的水的缘故,在我面前,谁就是一个正量。饿鬼说了,我根本没见水,显现的都是脓血。单独的一个正,不观待人道就说水这是正量,饿鬼应该也能看到。饿鬼没见到的缘故,根本不是正量。必须要观待,否则没办法安立正量。话又说回来了,观待了之后,就没办法固定说只是水是一个正量,一观待之后,就成为了假立。
自宗在对于有没有共同所见的问题上面,和自空中观的法也是相合之处的。虽然主要是讲本基,但是在世俗的法上面看的时候,都没有一个真正不变化的法,这方面也是和自空中观安立一切万法不成立完全相合。在我们分别念安立的法,没有一个固定不变,没办法周遍一切,因此现在所显现的法,是什么都不是当中显现的,而且在什么都不是当中显现的时候,还在不停的转变。从时间方面来讲,一个众生从地狱到佛之间,都在不断的在转变。每一道当中看到的都不一样的,最后成佛的时候,再不会变化,一切万法的本性现前了,变化的因缘就不存在了。在成佛之前,还会不停的变化。现在的法没有一个可以真正去执著的,没有一个法能够真正的成立。
站在如来藏明分本基的高度,俯视一切万法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一切万法都是假立的,没有我们可以认真执著的法。圣者在世俗谛当中,完全证悟了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所以就是在做游戏。众生迷惑在上面。他迷惑的是什么呢?就是对内外因缘迷惑了之后,没有办法从痛苦当中解脱出来。佛菩萨通过很多这种方式,尤其是从自空中观、他空中观来讲的时候,一切万法的自性完全都是变化的,没有一个本体,这方面讲的清清楚楚。我们要对此生起定解,的确一切法都是虚妄的,没有一个是真实的。了知了之后,必须要去修行。要把总相像的见解变成自相的证悟,力争真正让一切万法无离无合的大平等、现空无二的自性在相续当中显现出来。如果显现了现证的时候,可以叫做圣者,已经超凡入圣了。
我们学习《定解宝灯论》第六个问题的内容,就是帮助我们把一切的显现法彻底了知为虚幻的法,没有真实的显现。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