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宝灯论》第41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宣讲三世一切如来的心要,显密诸法甚深究竟的精华,一切有缘弟子修道的无上窍诀门,以咒王阿ra巴匝那德开显密意的《定解宝灯论》。
现在讲的是第六个问题异境何为共所见。表面上看起来,六道众生对一碗水产生共同了所见的时候,到底有没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表面上似乎在观察这个问题,里面其实隐藏了很多甚深的问题。法王如意宝也归纳了三个要点,即一切万法何者都不是;何者都不是当中,何者都可以显现;何者可以显现当中,何者可以转变,最后到达清净的本体。平时我们执著的一切万法本性到底如何?如果不了知一切万法的本性,当我们看到眼前的法,很容易产生实执心和烦恼心,众生绝对是不是绝对产生这样的烦恼心?也不一定,关键就是对于这样的法如何认知。如果你能够了知这些法究竟胜义谛的自性就是等净无二的,还是可以在凡夫位抉择最为清净圆满的正见,进行殊胜的修持。
尤其是对于了义的观点,一切万法在显现的当下,没有丝毫的本体,都是光明清净的自性,或者清净的天尊。也就是通过净见量抉择的方式,在第六个问题当中讲得非常殊胜。通过很多正理,破掉我们对于一切万法错误的认知之后,即便我们面前现在还没有办法显现等净无二的光明。在正见上面完全可以抉择一切万法究竟自性。知道之后,就可以树立正见,正见一旦树立起来,修行也会随之提高。
在总的科判当中,宣讲了等净无二。在宣讲等净无二之前,要建立共同所见,它的自性是现空双运的,从总的方面已经抉择完了。在建立等净无二之前,首先是宣说共同所见不能偏于现空,单独的显现和单独的空都不能,或者没办法安立成一个共同所见。这个科判就是讲了共同所见不能偏于现空一方,也就是说,对于偏于显现和空性的两个方面都进行遮破。如果偏于现和偏于空,都无法作为共同所见。
辛一、略说:
于彼共同所见境,现空单独不合理,
对于共同所见境,单单的显现和单单的空性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在安立六道众生共同所见境的时候,如果是一个离开空的现,没办法安立成共同所见;离开现的空,也没办法安立成共同所见。六道众生在见这一碗水的时候,看到的完全不相同。在六道众生观现世量的心识面前,有没有办法安立一个真实不偏于任何一方面的共同所见?这是没办法做到的。
一方面,不管是第六意识面前的显现,还是第六意识面前空的执著也好,,都没有办法作为所有六道众生的共同所见,因此观现世量面前没有办法安立一个周遍一切的共同所见。另一方面,就像颂词当中所讲的一样,单独的显见,不能作为共同所见;单独的空性,也不能作为共同所见。现空单独是不合理的。
辛二(广说)分二:一、偏于空性之共同所见不合理;二、偏于显现之共同所见不合理。
下面就分别对于略说当中的偏于显和偏于空的观点,为什么不合理进一步的分析。
壬一(偏于空性之共同所见不合理)分二:一、如此承许则有过;二、叙彼理由。
倘若所见仅空性,则成无论何有情,
虚空均见为瓶子,瓶如虚空不显现。
远离显现仅空性,若成所见何不见?
应成诸法恒有无,所说过同无因派。
单单是一个空性,就是没有显现的单空,就会变成无论任何一个有情,应该把虚空见为瓶子,然后瓶子犹如虚空一样根本不显现。远离显现的空性,如果是共同所见,为什么看不到共同所见?如果空性是共同所见,应该看得到。“何不见”,为什么不见?应该见,但是根本见不到。
如果共同所见是一个单单的空,就没有缘起,“应成诸法恒有无”,应该变成一切诸法恒有恒无的过失。这个地方所说的过失,也是和无因派,就是顺世外道无因生的过失是完全相同的。在《中观庄严论释》《入中论》当中,对顺世外道发过失的时候,主要的过失就是应该变成一切诸法恒有恒无的过失。如果你的共同所见是一个单空,它的过失也是和无因派一样。两个颂词是对于其他的观点作一些破斥,也就是说如果所见单单是空性,就会有这个过患。
有一部分的人认为,六道众生的共同所见就是一个空性。这个空性是什么?就是没有显现的空,也就是平时我们讲的单空。他们认为,单空能够成为一切众生的共同所见。虽然是是单空,但是众生在见空的时候,因为各自的习气使然,就见到了水、脓血、甘露等法。他们把共同所见安立成一个单空的观点。
“倘若所见仅空性”,首先宣讲了对方的观点,然后我们就要破对方的观点。在破对方的观点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几个前提,否则破起来是非常麻烦的。知道了前提之后,观察起来就会比较顺利。第一个前提,我们此处在破遮破对方的时候,和前面我们破承许共同所见是水和潮湿,也有比较相似的地方。虽然水是共同所见,但是通过不同的业,显现的脓血、甘露、铁水等等法,此处也是一样的,共同所见是空性,但是通过众生不同的业,显现成不同的物质,这样会怎么样?第二个前提,既然共同所见是空性,也应该见到空性,把空性作为共同所见。第三个前提,此处所讲的空性,不是现空无二的空性,而是单单的一个空性,它是一个实有的空性。
下面看一下三个前提的意思,第一个,共同所见,是不是说虽然空性是共同所见,但是众生在见的时候,显现成了不同物质?第二个,共同所见不显现不同的物质,只是显现它的本基。第三个,就是我们要了知这个地方的空性,是一个无现为空的观点。就是没有显现,单单一个空性。
然后进一步分析颂词当中的观点,在《新月释》当中讲了四个过失。第一个,“则成无论何有情,虚空均见为瓶子”;第二个,“瓶如虚空不显现”;第三个,“远离显现仅空性,若成所见何不见”;第四个,“应成诸法恒有无,所说过同无因派”。
四个过失我们次第地宣说。第一个过失,则成无论何有情,虚空均见为瓶子。为什么共同所见是单空,就会变成一切众生会把虚空见为瓶子了?虚空是一个无功用的法,瓶子是有功用的法。为什么众生的共同所见如果是空性,就会把虚空见为瓶子,到底是怎么样推理的?此处我们就要了知这个问题,必须要把空性和虚空二者首先做一个比较。此处的空性,就是无现唯空的空。这不是离四边的空,而是没有显现的空性。破有边的空,一切万法不存在的状态。这种无现唯空的空性和虚空是相同的特质。虚空也是不存在的法,因为不存在的缘故,所以叫做虚空。如果空性可以作为共同所见,实际上虚空也符合这个条件,符合于无现为空、不存在有法的观点。
我们在抉择的时候,会说虚空和空性不一样,为什么呢?虚空是一个假立的法,就是把不存在色法的状态,称之为虚空。在我们概念中,空性就是属于胜义谛了,单空也属于相似胜义谛。空性和虚空怎么会相同?无现为空的单空没有显现,没有有边的显现,和虚空无有显现的角度完全一样,都是没有显现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把空性安立成相似胜义,但它还是一个假立的法,不是一个真正殊胜的离四边空性,就是为了打破实有执著安立。虚空也是假立的法。从这个方面而言是一样的。
这方面统一之后,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为什么共同所见是空性,虚空就会见为瓶?如果按照对方共同所见的观点来看。共同所见是一个无现为空的空。虽然共同所见是空,但是在六道众生看空的时候,就显现了水、脓血、铁水、甘露等等不同的物质。单空是一个无功用的法,在单空、什么都不存在当中,如果可以显现水、脓血,那在虚空当中,为什么不能显现瓶子?这个推理是同等的,如果在一无所见的单空当中,可以显现水、脓血,推过来的时候,无论任何有情都能够把虚空本身见为瓶子、柱子,或者其他的法,任何有情都应该把虚空见为瓶子。《新月释》当中讲,不单单是把瓶子见为瓶子,也应该把虚空见为瓶子。因为虚空也符合共同所见的条件。
如果你把单空可以显现为水、脓血,为什么不把虚空现为瓶子呢?也应该现为瓶子,因为它是共同所见的缘故。这就是第一个前提了。我们观察这个科判有三个前提。第一个前提,虽然有一个共同所见,但是如果显现成其他的法会怎么样?共同所见是空性,但是在的共同所见当中,通过不同的业,显现了不同的物质。对方说,共同所见是空性。然后通过不同的业,可以把空性见为水、脓血,我们通过这个前提,分析下来的时候,那么虚空也能够见为瓶子。虚空再也不是一无所现的物质了,而是应该变成了瓶子柱子。我们说虚空是无功用的法,瓶子是功用的法,真正观察下来的时候,二者完全不一样。怎么可能把一个无功能的法,最后变成了一个有功能的法?
我们可能会理解成虚空当中显现瓶子,但是此处是虚空本身就是瓶子,虚空见为瓶子,因为虚空是共同所见,属于就应该把虚空本身见为瓶子。虚空是无功用的法,瓶子是有功用的法。虚空在二谛当中可以说是假立的法,瓶子在世俗谛当中,还是可以显现的法。从这方面观察的时候,二者之间有很大的矛盾,这就是通过第一个前提推出来的过失。主要就是把虚空和空性二者的关系搞清楚,然后如果你的共同所见是单空,单空可以显现为脓水、铁水,虚空也能够显现为瓶子、柱子等法,任何有情都应该把虚空见为瓶子,也就不存在虚空了,到处都是都应该是瓶子、柱子等法的存在。因为虚空已经是共同所见,显现成了瓶、柱的缘故。
第二个过失,瓶如虚空不显现,共同所见是什么?因为是共同所见的缘故,所以就不能显现不同的法。就像前面我们分析水的时候,就有两个分析的过程。一个过程,讲到了前面的这种分析,另一个过程,如果是共同所见,那就不应该有不同所见。既然空性是共同所见。,所有的众生应该见到共同所见。如果一切众生的共同所见是空性,应该变成脓、水、甘露、铁水等等都不显现了。为什么都不显现?因为显现法都是不相同的法,不相同的法不是共同所见。此处你们安立的共同所见是一个单空。这里就会变成所有所谓的脓、水等等共同所见,根本就不会呈现。他的共同所见是虚空,也是空性的缘故,最后就变成一无所见的状态了。
一无所见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共同所见?一无所见是并没有见到什么,众生在空性上面,什么都没有见到,能够说是共同所见吗?一无所见不是真正看到了什么。在因明当中都曾经提到过,众生所谓的见虚空和一无所见是一模一样的。
瓶如虚空不显现,此处还是以一般世间当中的瓶子和虚空来作为例子来观察的。如果真正的共同所见是空性,众生都看不到。同等的道理,瓶子对应的就是水、脓等法,虚空对应的是空性的法。最后安立共同所见的时候,一切脓水都会像空性一样一无所见了。在世俗当中,所有众生看到的瓶子、柱子等等,也像虚空一样,根本不显现了,什么都看不到,最后就会有断绝一切名言的过失。
从这方面讲的时候,我们说把虚空见为瓶子,和世俗谛当中的瓶子,犹如虚空一样根本不显现。可以说在世间当中,都是很大的过失。不能把没有显现的空性作为共同所见。如果成为共同所见,就有这样的过患,一切万法就像虚空一样完全不显现了,成为一个断灭的过失。
第三个过失,远离显现仅空性,若成所见何不见?到底是怎么样的空?对方的空是无现为空的空,不是离戏空。远离显现仅空性,如果按照对方的观点,这样的共同所见是一个远离显现单单的空性。单单的空性若成所见,所见就是共同所见。如果单单的空性是一个共同所见,何不见?为什么众生不见它?应该见才对,因为它是共同所见。应该见又见不到,为什么见不到?因为它是一个远离显现的空。远离显现的空就什么都没有。如果是什么都没有,根本见不到。
有些人说通过道眼可以见到。此处是在观察六道众生的共同所见,六道众生没有道眼,只有肉眼,不存在所谓的通过道眼可以照见离开显现空性的情况。若成所见何不见?如果空性是共同所见,为什么不见到它?应该见。这里和第二个问题有所差别,第二个问题就是讲空性是一个不显现的共同所见。如果把空性作为共同所见,它是不显现的,没有什么。第三个问题是如果它是共同所见,为什么不见?应该见得到共同所见才对。
在根华仁波切的注释当中说,如果说远离显现的空性是共同所见。为什么脓、水、甘露会像石女儿和虚空一样?应该变成了这样的物质。因为在众生面前,必定已经呈现了水、脓、甘露等法了,如果共同所见是一个单空,水脓甘露应该见为石女儿、虚空一样的法。这方面违背了现量,是不合理的。
在我们平时的想法和所学的教义当中,有空性当中现一切的观点。为什么此处对方这样不安立呢?如果对方说,我们的空性虽然是空性,但是在空性当中,可以显现万法,可以显现为脓、水、甘露。共同所见虽然是空性,但是跟随不同的习气,可以在空性当中显现脓水甘露等法,这样应该是合理的。
这方面就用到了前面我们所讲第三个前提。第三个前提就是说,在单空当中,是无法显现一切缘起的。为什么说在单空中无法缘起?平时我们说的空性当中显现一切,实际上一切的空性本身是一种假立的法。如果空性是假立的,可以在假立的空性当中,就可以缘起了。单单的空性不是一个真实的本性,而是什么都不存在的空性。什么都不存在的空性,不是万法的究竟实相,一切万法的究竟实相是离开有无是非。有不是实相,无也不是实相,这些都不是实相的缘故。我们说现即是空,说明有法是假立的;空即是现,说明空是假立的。因为在离四边,什么都不是当中才可以缘起。如果你已经把万法本性界定成了一个显现,那就不可能是空的了,也不可能显现的了。如果你把万法的实相界定成一个单空,不存在显现的状态,又是实相。这种实相,应该成了究竟的本性。如果是究竟的本性,就不会转变的。单单的空中也无法缘起。
一切空中现一切,也只能是在离四边究竟的空当中,才可以缘起的。如果你把单空认定成一个究竟实相,在单空当中是无法缘起的。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离四边的空是离开一切戏论的空性,而单空是属于第六意识的对境,它只是第六意识面前安立的假立法,真正观察的时候,它是二谛当中都不存在的假立物质。怎么可以从这样假立的物质当中缘起呢?不可能在第六意识的法当中缘起。一切万法缘起必定是在实相当中,现不存在,空也不存在,现空都不存在的时候,通过因缘和合在空性当中可以现起万法。对方所讲到的远离显现仅空性,虽然所见是空性,但是它可以显现为脓血,这方面也是不存在了。
我们进一步宣讲,用到了第三个前提,真正从字面来讲,不一定要使用第三个前提,此处我们是进一步观察,因为有些时候讲到我的所见是空性。,如果我们从字面上发过失的时候,如果共同所见是无现的空。这里讲得很清楚,远离显现的空,已经界定好了,远离显现仅空性,如果是共同所见,应该见到共同所见的单空才对。什么都没有的空,怎么才能见到?根本什么都没办法见到。
就像平时所见到的虚空一样,没有见到任何法。有些人说,我见到的虚空是白色的,或者是蓝色的。如果你见到了白色的空,或者蓝色的空,说明你还没见到虚空。为什么?因为你见到的白色或者蓝色,只是色法当中的显色而已。如果是显色,就不是空,还是属于色法的范筹。因此当你见到了所谓的白色、蓝色的空时,或者在你的面前浮现一个眼根能够取的相时,通通不是虚空。虚空就是一无所是,没有任何色法的质碍,这方面是空的状态。
我们说看到空,和什么都没见是一回事。同样的道理,色声香味触法任何东西都不存在就是远离显现的空。远离显现空怎么可能作为共同所见?如果六道众生见到这个状态,就是什么都不存在了,而什么都没有存在,那就成了断灭。在众生面前水、脓、甘露都不存在。这方面就会有很大的过失。
第四个过失,应成诸法恒有无,所说过同无因派。如果承许共同所见是无现为空的空,过失就像顺世外道一样。为什么承许共同所见是无现的空,就会变成无因外道呢?因为没有显现的空,它是一个实相的本体,什么都不存在的空,是不需要缘起的。如果不需要因缘,就会出现两个情况。
第一个,因为没有因缘出现的缘故,一切万法无法显现。第二个,没有因缘,但是它显现出来了,这个法就应该成为恒常存在的,就有了一切诸法恒有的问题。关键问题在于单单的空中,不需要缘起,也不能缘起,单单的空作为共同所见,没办法缘起。
我们分析的时候,第一个,一切万法都是依靠因缘而生的,现在我们观察任一个法,哪个法是不通过因缘而生的?没有任何一个法不是依靠因缘而产生的,任何法都是依靠因缘而产生。外面的法,比如庄稼,也有种子、阳光、水土。内在的心法,产生贪心、信心,也是需要因缘和合。总之,任何一个的法,都是通过因缘产生。如果没有因缘,绝对无法产生。我们首先把因缘的特征,没有因缘就无法产生的问题决定下来之后,然后看对方说是所见是空性,就是没有因缘了。如果没有因缘,恒时都空的状态,一切万法永远无法产生。此处你已经把这个问题确定下来了。单空不需要因缘,如果不需要因缘,任何一个法绝对不会产生。这方面就变成一切万法恒无的过失,全部成了断灭,因为没有因缘就不能产生,所以就成了断无。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的时候,为什么会变成恒有?没有因缘的前提还是存在的,没有因缘的时候本来不应该生,没有因缘,它生出来来了,这是一个假设,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它是没有通过因缘而有的,应该变成了恒常的法。
为什么没有因缘产生的法会变成恒有呢?我们分析人间的法,为什么会时有时无?根据它的因缘而变。当它的因缘有的时候,就出现了;当它的因缘散的时候,就灭掉了。在世间当中,法亦有亦无,或者偶然有偶然无,就是被它的因缘牵着鼻子走的。如果因缘具备,就会存在一段时间;如果因缘一散,它也会消散了。
如果你的法不是因缘产生的,因缘对这个法不起任何作用。这个法生起来之后,灭也不存在了。因为前面我们讲了,果的灭是通过因的灭而灭的,现在你的果,没有通过因缘而生,不需要观待因缘的缘故,即便你的因缘不具备了,或者散掉了、力量弱了,最后你的果法慢慢就没有了,这个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就应成诸法恒有,因为是无因生的缘故,所以这个法就会恒时存在。导致它消亡的因不存在,也根本不需要观待因缘的缘故。从这方面观察下来,应成诸法恒有无,所说过同无因派。这种过失就像无因外道一样。
观察完之后,进一步讲如果真正认为共同所见是没有显现的空性,那是不合理的。没办法把单空做为共同所见,如果把单空作为共同所见,就会有这样的四种过失。
癸二、叙彼理由:
正在空时无显现,现空二者相违故,
倘若存在不空法,则违单空立现基。
我们说,在空的时候没办法显现,而且会出现过失。为什么?“正在空时无显现,现空二者相违故”,正在空的时候是没有显现的。在这种状态当中,现和空二者是完全相违的。如果存在一个不空的法,“则违单空立现基”。如果你们害怕出现一无所见的状况,又改口说,存在一个不是单空的法,就违背了单空列为共同所见现基的观点了。
正在空时无显现,现空二者相违故,在观现世量的状态当中,空的时候是没有显现的,显现的时候是没有空的,或者按照对方的观点,前面对方不是说共同所见是空性吗?你们共同所见是一个无现的空性,单单的空性正在空的时候,根本没有显现。现空二者在这个状态当中是相违的,没办法安立一个现空无二的观点。为什么?已经把共同所见确立成一个无现为空的单空。在单单的空性,一无所有状态的时候,完全是不存在显现的。我们直接从对方的观点当中,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正在空的时候,没有丝毫显现,这时候现空二者相违。既然现空二者相违了,你如果又把这种没有显现的空作为所见,当然就不可能显现了,就成了彻底的一个断灭。恒时不应该有显现的存在才对,这时候现空二者就相违了。
如果对方害怕一切的所见成了断灭的过失,他就改口说,在状态当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显现。这时候第三句的问题就出来了,“倘若存在不空法”,如果你们害怕一切万法单空存在断灭的过失,而说存在一个不空的法,这个不空的法,不纯粹是一个单空的法存在,还是有脓水等显现法存在,就是在共同所见当中,不是一个单单的空,存在一个不是单空的水、脓等法。如果这样安立,那又违背了“单空立现基”。前面不是讲过,倘若所见仅空性吗?共同所见的现基是个单单的空,如果现在又改口说,在共同所见当中,并不是单单的空,还有显现。那就违背了你们把单空作为现基的观点。无论如何都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观点。不是一个究竟了义的无垢自宗,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我们指出对方的显现和空矛盾的时候,对方就要澄清一个问题,跟随前面我们所讲到的,正在空时无显现,现空二者相违故。抓住这句话,然后发了一个提问。
若问如此汝上文,何说现空不相违?
“若问如此”,如果在这个地方给我们发了过失,说现空二者是相违的。如果安立共同所见是空,就没有现,会成了一个断无。“汝上文”,虽然也可以理解成第五品当中的空即是现现是空那个地方的安立,但主要的不是观照第五品当中所讲的一切显现周遍空性,空性周遍显的侧面。主要是前面我们安立共同所见的时候,把现空无二的明分安立成一个共同所见基,有这样的安立的方式。
前面我们在第六品当中,暂时自宗的时候,安立了现空无二的观点。“何说现空不相违”,为什么在那个地方说,显现和空性是不相违的?显现不存在,空性也不存在,本基一切皆不成,就是说显现和空是不相违的,安立了一个明空无二的如来藏光明作为共同所见。为什么那个时候成了不相违?对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此立见境名言量,彼前有无相违故,
一法二谛不相违,乃为智慧之境故。
这是我们的回答。“此立见境名言量”,在这个地方,“立见境”,共同所见的境是一种观现世的名言量安立的。在通过观现世的名言量安立的时候,“彼前有无相违故”。在这种观现世量面前,有和无就是相违的。前面我们说,安立共同所见是明分,“一法二谛不相违,乃为智慧之境故”。因为是智慧的境界,所以是不相违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对方认为破我们的时候,又说是名言量,安立智慧的境界是不相违的。不是这样的,而是就是这样的关系。
六道众生在见一碗水的时候,他是从六道众生见这碗水的共同所见的到底是怎么样的?前面我们在安立科判的时候,有一个观现世量和境见量的问题。在安立这个问题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六道众生的眼识面前,或是根识面前显现的法,到底有没有共同所见?在六道众生根识面前,当然没办法显现明空无二的本体。在他面前所显现的法,实际上就是,现在我们所在人间看到的水,或者天人看到的甘露。在他们的根识面前见到这些东西。通过眼识,或者第六意识进行安立的时候。就是把自相安立成共同所见,或者把总相安立成共同所见。比如没有显现的单空安立成共同所见。
见境就是共同所见境,共同所见境是一个观现世名言量。六道众生面前显现的不同物质,到底有没有共同所见?这时候就在安立见境名言量的时候,彼前有无相违故。在他们的眼识面前,有和无就是相违的,这是非常明显的。从根识面前来安立的时候,当你的眼识面前显现水的时候,就是有。我们就不能说,你显现了有了也是无,不能说这是没有的。根识面前的东西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一定是把问题是分的清清楚楚。
从这个角度而言,“有无相违”,如果没有看到柱子,就是无,不能说有。不能说有无不相违,这时候有无就是相违的,在众生面前有和无就是矛盾的。如果从意识的角度讲,也是一样的。当你的意识在确定它存在的时候,就不可能是无;当你确定它是空的时候,就不会不可能是有。为什么我们修中观的时候,最初只能轮番修持的原因也在这个地方,只能轮番修。因为在缘有的时候不能缘无,在缘空的时候不能缘有,所以只有轮番轮番的修持,逐渐逐渐的打破实执。
我们说,“彼前有无相违”。在安立见境名言量的时候,面前有和无一定是矛盾的。我们再把这个问题,放在此处的科判当中,我们说现空二者相违,你把共同所见安立成一个单空,一定没有现,为什么?因为单空属于第六意识,还是属于观现世,不是真正净见量的观点。如果在第六意识面前,你确定了一个无,就不可能是有,这时有和无就是相违的。
此立见境名言量,彼前有无相违故,这方面讲得很清楚。在安立的时候,为什么自宗安立明空无二就合理?“一法二谛不相违”。现基是明分,它是一个法二谛不相违,世俗谛和胜义谛,或者现空,这是不矛盾的,就是现空无二的自性作为共同所见。为什么不相违?乃为智慧之境故,它是智慧的境界。为什么叫智慧的境界?二谛不矛盾的,现空圆融的明分,只能是圣者的境界。只有圣者才能照见这样的法。菩萨入定的境界可以见到部分的,或者是佛的圆满智慧面前如来藏的本体全体显露。
二谛不相违的明空无二共同明分,谁照见了这个法?一定是佛菩萨照见的。在究竟的观点上面,众生的所见是明分,这是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或者从境见量的角度来讲,一定是按照佛菩萨照见的法。佛菩萨智慧的境界所照见的明空无二的法,像这样一切万法的现基就是佛照见的,但是明空无二的现基放在观现世量的时候,六道众生哪个众生看到了?哪个众生都没有看到。
我们说,明空无二的如来藏是智慧的境界,一点错都没有。在智慧的境界面前,现空无二的本体同时可以呈现,这不是观现世量。不像根识、意识等能力是极其有限,有很大的局限性。当见现的时候,不见空;当执著空的时候,显现不了现,二者一定是别别分开的。而真正现空无二的本体,不是通过第六分别意识照见,而是通过殊胜的智慧照见,在殊胜的智慧面前,现的本体、空的本体,或者二者之间无二双运的本体,一个时间当中,不需要轮番都可以呈现,这就是智慧的对境。
我们前面所安立的共同所见是佛照见了明空无二,安立明空无二作为一切万法的本基。众生因为有无明习气的缘故,在观待明空无二本基的时候,观待自己的境界,显现了各自不同的法。自宗在观现世量的时候,共同所见到底是什么?前面我们说如果把单空作为共同所见,或者把潮湿作为共同所见,分别有什么过失。既然六道众生在见明空无二法界的时候,没有见到明空二法界,见到的是偏于一方的脓水甘露等法。自宗又如何观待这个问题呢?自宗安立观现世量的时候,会不会有他宗的过失?绝对不会。为什么?因为自宗在安立观现世量面前的共同所见,讲的很清楚,没有一个不偏于任何一方的共同所见。水、潮湿、单空,都没有安立。只是观待六道众生各自一道,比如说观待人道来讲,水才是人道的共同所见;如果不观待六道众生,单单把一个法,安立成六道众生都能够见到的共同所见,在观现世量当中,是绝对没有的。讲得很清楚,观现世量状态当中,所看到的任何法全是偏于一方的,而且观现世量当中的法,不是根识,就是是第六意识。不管无分别的根识,还是第六分别意识,在你的境界当中,哪一个是不偏的,哪一个能够见到现空无二的本体?六道众生没有这个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面,绝对看不到不偏于任何一方的共同所见。我们只能说,在观现世量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不偏于六道的共同所见,绝对是不存在的,六道众生所见全部不一样。
那是不是像唯识宗那样,完全不存在一个共同所见?也不是。如果是唯识宗那样,每一个人都有个相续,六道众生也是这样,每个众生都有一个相续,连观待的共同所见都不存在。为什么?一个相续看到的法,只是自己相续的东西,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相续,所看到东西都不是相同的。此处不是按照唯识来安立,按照中观宗来安立的时候,我们说在人道当中,有一个共同所见就是水。你必须要观待人道,一群人的共同所见就是水。也没有安立,真正有一个不偏于任何众生的所见。比如人可以看到,饿鬼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共同所见不安立。也不安立像唯识宗一样,一个相续一个对境,而且这个对境根本就不存在,纯粹是习气显现的。
观待人道来讲,水就是共同所见;观待饿鬼道来讲,脓血就是共同所见。自宗把观现世量的问题讲得很清楚,前面我们分析过,如果放在这个地方的时候,也是提供了一个总结的机会。把对方的观现世量的境界和自宗做个对比,前面我们讲的明分的共同所见,这方面是众生看不到的智慧境界。虽然众生看不到这种共同所见,但是从究竟的角度来讲,众生所看到的法,它的本性就是明分。只不过你有了某种习气之后,你见到了偏于自方的一个显现。而且暂时来讲,这种显现对你来说,还是一个只现不空的法。究竟来讲,再怎么执著,实际上所见的法,也没有离开它的实相。
从这方面观察的时候,佛菩萨照见了这个法之后。然后给我们宣讲在究竟当中,不是观现世量,在净见量当中,有一个共同所见,叫做智慧、明空无二法界,或者清净的本尊等等。从这个方面,就可以安立了。因此自宗在安立究竟观点的时候,有共同所见。这个共同所见是不偏于任何一方,能够周遍一切的法性。在观现世量当中,自宗不安立周遍一切的共同所见,这是没办法安立的。
此处对方把单空作为共同所见,一定是有相违。而我们是把法性作为共同所见,这是胜义谛当中安立的。观待于究竟来讲,佛菩萨照见的境界,这个方面可以安立。而且进一步把自宗观现世量当中的共同所见再次讲了之后,我们就会知道自宗安立的观点,的确是非常殊胜、了义是观点。以上我们讲完了共同所见偏于空的过失。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