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宝灯论》第43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宣讲三世一切如来的心要,显密诸法甚深究竟的精华,一切有缘弟子修道的无上窍诀门,以咒王阿ra巴匝那德开显密意的《定解宝灯论》。
壬二(世俗中建立大清净)分四:一、于圣者净见量生起诚信;二、生信之理由;三、依渐次修行无疑现见之理;四、究竟正量即为佛智。
在胜义谛当中,可以说都是大平等的,但是在世俗谛当中,一方面来讲,按照中观宗显教的共同说法,世俗谛当中的法如梦如幻,没有进一步把不清净的法抉择为清净,另一方面在密宗当中,不单单是一切万法如梦如幻,而且这些法的本性,都是大清净的自性。如果按照中观宗的讲法观察的时候。比如黄海螺和白海螺之间的关系,中观宗对于黄海螺观察的时候,黄海螺的自性通过离一多因等等抉择的时候,黄海螺在胜义当中是空性的,名言谛当中是如梦如幻,这讲到了如梦如幻的观点。进一步通过修持之后,黄海螺可以完全的消亡。在抉择见的时候,这是如梦如幻般的观点。
一般来讲,中观宗是这样抉择的,或者对于绳子和蛇来观察的时候,也是这样讲的。平时让我们生起恐怖、生起执著的这条蛇,实际上在胜义谛当中是空性的,名言谛当中的蛇如梦如幻。,既然它是如梦如幻的,因此没有必要对它产生很大的恐怖心,也没有必要产生很强的执著心,但是它如梦如幻的现相在世俗谛当中是存在的。
这就相当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山河大地、柱子、瓶子等一切法。中观宗抉择的时候说,这些法在胜义谛当中是空性的,完全是离一切戏论的,而在名言谛当中,这些法是如梦如幻的。既然如此所有的这些痛苦、安乐都是梦幻的,不用执著,再通过执著进一步的产生贪欲心、嗔恨心、很多的喜忧都是不必要的,因为它是幻化的。显宗是这样抉择的。
此处所讲的是世俗中建立大清净,如果在密宗当中,虽然胜义当中是大平等是一样的,但是在世俗谛当中显现的法,就是密宗讲的黄海螺。黄海螺的本体在究竟清净的世俗当中,就是一个白色的海螺。而蛇的本体就是一条绳子,绳子和白海螺就代表清净。密宗不单单是讲到这些法胜义当中的空性,而且直接讲世俗当中就是清净的法。一切山河大地在胜义当中,密宗说这是现空无二的本体,在世俗谛当中这些法都是清净的本尊,或者明空无二的自性。直接告诉我们一切法都是清净的道理。在世俗谛当中,建立大清净的时候,显宗和密宗的说法完全是不相同的。
癸一、于圣者净见量生起诚信:
修此道时依净见,诚信不净现自解,
现有清净之法身,通达金刚之教义。
“修此道时依净见,诚信不净现自解”,修持大圆满道、大平等道的时候,依靠净见量就可以诚信不净现,“现”就是显现,不净的显现是自然解脱的。然后现有的一切器世间和情世间,都是显现为清净的法身。对于金刚乘,尤其是大圆满当中所宣讲一切万法本来清净的教义,就可以完全通达。
这是谁见到了?圣者净见量。,圣者净见量见到了这个本体,宣讲完之后。我们知道凡夫人的分别念不可靠,必定是带着很深的实执、很深的无明来看这个法的。因此显现是不清净的,而且有实有的自性。而圣者的相续当中具备无分别智慧,也有见一切万法本体的殊胜智慧。他们见到的完全是可以堪为正量的,既然堪为正量,我们就说,以圣者所见的为标准,我们对这个生起诚信,生起诚信之后,可以了知现在我们身心状态的自相,或者金刚乘教义当中所讲的自相是怎么样的。就可以产生一个很大的信心,如果产生信心,就是作为趋入的一种基础了。
前面第一个课判当中讲了,胜义中为大平等性,所以修此道也可以理解成是修持胜义谛当中大平等的时候,还有一个于平等性大圆满,成立之义已抉择的颂词,也可以理解成修大圆满道的时候,我们要产生一个定解,这方面非常重要。如果只是说大圆满很殊胜,自己得到一个大圆满的灌顶,拿到了法本之后,就觉得自己是大圆满的修行者。大圆满的修行者,必须要有一个大圆满的见,胜义谛、世俗谛当中殊胜的正见必须要生起,必须要去安住。才能够真正称为修行大圆满的修行者。
如果仅在名义上修大圆满,实际上内心当中根本没有大圆满的正见,就没办法说是修此道。我们真正修此道,内心当中一定要产生一个殊胜的定解。此处就是说怎么样生起定解、诚信?依靠圣者的净见量可以生起诚信。
修此道时依净见,如果依靠圣者的净见量,我们就可以诚信。诚信什么?诚信不净现自解,诚信现有清净的法身,然后通达金刚之教义。依净见而诚信,我们不能够依靠凡夫人的境界,这时候也没有通过其余的推理,单单是通过一个量。什么量呢?就是净见量,也就是非常直接的方式。不是让我们自己慢慢去推理,得到一种什么样清净见。直接通过净见量,就可以告诉我们一切万法都是清净的。因为圣者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他的净见量就可以现见一切万法都是清净的。我们对此产生定解之后,就可以修行了,完全能够产生定解。
一方面说是这是教证可以,一方面说是理证也可以,因为这个地方是净见量。它是通过圣者的净见为量,依靠圣者的所见为标准,然后我们就可以产生一个定解,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一种假立的不清净,因此我们就可以诚信不净现。在我们面前的山河大地等不清净的显现,它是自然解脱。什么叫做自然解脱呢?如果通达了这个法之后,不需要缘外面的法,一个个的变成清净,就像洗衣服一样,一个一个还原得干干净净。或者说,不需要认为有一个不清净的法,然后去单独修一个对治的智慧。通过一个单独对治的智慧消除不清净的法。当然从某个修法来讲,存在这样的问题。通过我们相续产生了智慧之后,把不清净的法消亡,消亡之后就会现前清净的本体。
在了义的教义当中,不清净的法的显现,到底是怎么样一种关系?就是自然解脱,不需要通过其他法来解脱。为什么是自然解脱?因为不清净的显现本来就不存在,只是一个迷乱的显现而已,这是自然解脱的法,所以我们如果通过净见量来抉择的时候,就可以诚信一切不净的显现自然解脱。
这些不净的显现本来解脱,就可以现前现有清净的法身,“现”是器世界,“有”就是有情世界。对于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本来都是清净法身的道理,完全可以诚信了。既然一切不清净的显现,已经自然解脱,剩下的是什么?剩下的就是清净的法身、一切清净的显现。对于清净的法身,如果能够了知之后,自然而然能够通达“金刚之教义”。“金刚”就是讲金刚乘,即大圆满当中所讲的真理,或者金刚乘当中所讲的一切万法都是清净的道理,对这种教义完全通达。相当于相续当中对于密宗当中的原理产生了定解。如果有了最根本的定解,我们要去修持密法,就会非常快。内心当中已经深深的堪忍了,就是认可了一切万法本来就是清净的道理。修下去之后,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了,内心当中不会有丝毫的疑惑,自己本来就是本尊,一切万法本来就是清净的刹土,或者自己一起心动念,本来就是智慧。通过净见量完全可以抉择。然后就会对于圣者的净见量,可以产生诚信。
颂词当中讲的非常清楚。我们在抉择一切显现是天尊的时候,麦彭仁波切在《幻化网》当中,有直接的把显现法安立为天尊,也有间接的把显现法安立为天尊,有两个问题。通过净见量的方式直接安立,一切显现的法,圣者所见就是天尊、等净无二的本体。我们依靠净见量趋入,就可以知道这一切万法本来就是如是清净的。虽然是圣者的净见量直接安立,但是我们还是要通过思维,对这样的道理深深的认可。对这个问题,完全通达之后,就可以真正了知一切万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所有不清净的法,都是安住在清净的本体当中。我们每个起心动念,不管是恶劣的邪分别念,还是清净的信心。平时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分别念,实际上分别念在密宗当中,可以直接抉择为清净的法身的本体、智慧的本体,所以现一个分别念,就是一个智慧的本性。完全通达这些问题之后,如果能够安住,我们的修行就能够进入一个很高阶段,可以真正修持密宗的教义,能够完全通达显宗和密宗修法的不共之处。
显宗没有讲到的修法,密宗当中已经讲得清清楚楚。就是把实相通过净见量的方式广大的开显,很明显的开显出来,让你在内心当中,直接对于现在我们所接触的所有的万事万物,产生一个清净的正见,这是密宗的不共特色。
癸二、生信之理由:
即指幻化网续云:五蕴如幻无偏现,
彼为清净天尊相,于此密意得诚信。
前面讲了通达金刚乘之教义,通达金刚乘之教义“即指幻化网续”。这方面就可以指通达幻化网本续的观点。在幻化网本续当中,讲到了五蕴如幻。我们现在的五蕴是如梦如幻,它是不偏堕而显现的。显现为什么?就是显现为清净的天尊相,对于幻化网当中所讲到的,一切五蕴显现为清净的天尊的密意,就可以生起诚信,完全能够通达幻化网当中所讲的教义。
此处的幻化网是指《幻化网根本续》,或这上师在注释当中讲是《金刚萨埵幻化网》,有时《金刚萨埵幻化网》也叫《幻化网根本续》。在《幻化网根本续》当中,讲到了“五蕴如幻无偏现”。如果学过《俱舍论》的人,就会知道五蕴都定义成有漏,色、受、想、行、识就是有漏法。在讲小乘,或者中观宗修行的方法,大概介绍过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修行方式。小乘就是把粗大的五蕴抉择为无分微尘、无分刹那,然后就会打破对五蕴的执著。在密宗当中,首先讲五蕴是幻化的,没有一个实有的自性,其中可以包括中观宗所有的教义。中观宗就是把五蕴如梦如幻的道理,没有丝毫自性、本体,这样的道理抉择得很清楚。
“无偏现”,五蕴本来就是不清净的有漏法。在众生位显现的时候,的的确确现为不清净的相,但是这个不清净的相,没有偏于不清净这边,也就是说不清净的相是不是完全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不清净?无偏现。“偏”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偏于不清净,它虽然显现为不清净,但是没有偏堕于不清净,不清净不是它的本体。它没有偏于不清净,为什么说不偏于它的本体?因为五蕴如梦如幻,它没有一个实有自性的缘故,所以不会偏于不清净这一边而显现。
既然没有偏于不清净的一边,那是什么样的自性呢?虽然在胜义当中,可以一概讲完全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名言谛当中,密乘说,“彼为清净天尊相”,“彼”就是五蕴。五蕴在密乘当中直接抉择为清净的天尊。此处的清净天尊,就是讲五蕴就是五佛。在幻化网当中讲,五蕴就是五佛,五大就是五佛母,也是从这个方面就进行安立。五蕴和五大本体无二,在显现上就出现了佛父和佛母双运的相,从这个方面就可以安立。
在《幻化网》当中,对于五蕴抉择为五佛的时候,在注释当中,有五个法分别进行对照的。第一组就是讲蕴的关系,所对照的第二组就是讲五佛当中哪一个佛,第三组是五方当中哪个方向,第四组讲的是清净了五毒当中的哪一毒?第五组是五毒清净之后,现为五智当中哪一个智慧?实际上五蕴当中,每个都有五组法,可以分别进行对照的。
第一个是色蕴,清净为中央的毗卢遮那佛,所清净的五毒是痴心,显现为法界体性智。第二个是识蕴,本来按照五蕴的次第来讲,第二个应该是受蕴,因为要对照东方的缘故,所以第二个讲了识蕴。识蕴清净为东方的不动佛,所清净的五毒是嗔心,显现为大圆镜智。第三个是受蕴,清净为南方的宝生佛,所清净的五毒是我慢,显现为平等性智。第四个是想蕴,清净为西方的阿弥陀佛,所清净的五毒是贪心,显现为妙观察智。第五个是行蕴,清净为北方的不空成就佛,所清净的五毒是嫉妒心,显现的为成所作智。《幻化网》当中,对于五蕴显现为五佛,五毒清净为五智,东南西北中分别进行对照,
五蕴如幻无偏现,彼为清净天尊相,显现为清净的天尊,就是有报身服饰,手上拿有标志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清净的天尊。在五蕴当中,完全就可以抉择出来。《幻化网》说第七乘是玛哈约嘎,其中讲到了五蕴如幻无偏现,彼为清净天尊相,把这个问题讲的清清楚楚。
“于此密意得诚信”,是什么意思?主要是和前面第一个课判当中有关联的,就是要通达金刚乘之教义。怎么于此密意得诚信呢?在注释当中提到了,在《幻化网续部》当中,讲到了五蕴就是五佛五大五佛母的状况。为什么五蕴一定要显现为五佛,中间不能错乱呢?没有提到。在第七乘当中,对于为什么对照的时候不能错乱,五蕴一定显现为五佛的道理没有真正的去宣讲。这样的道理实际上是在上面的净见量当中,或者在大圆满的教义当中,都有提到过的。如果把大圆满当中,一切见清净法身的问题真正通达之后,也就可以对第七乘当中,讲到的五蕴是五佛的道理产生诚信。
在《新月释》当中,主要是从几个方面进行的安立。为什么说五蕴一定显现为五佛?第一个根据,在究竟实相当中,五蕴也不存在,然后有相的,具有手臂的佛尊形象在究竟当中也不存在,在最究竟了义的幻化网当中是不存在的。
在不存在的时候,就可以了知五蕴就是五佛。为什么五蕴不存在,佛不存在,就可以了知五蕴就是五佛呢?这里的就是明空无二的法身佛。在明空无二的法身佛当中,五蕴是不存在的,有相的佛也不存在。实际上佛是什么意思?从最了义的幻化网角度来讲,佛的意思就是明空无二的法身。根本不存在蕴,也不存在和五蕴对照的五佛。究竟来讲,完全是明空无二的法身。在世俗当中,或者在暂时位不了义的状态当中,众生还没有办法了解得这么深。首先众生有五蕴,然后众生对五蕴很执著,为了对治他们对于不清净的五蕴执著的缘故,就说五蕴就是五方佛。五方佛是有手有臂的天尊相,这样有形象的天尊相,显现的是佛尊的样子,穿戴的也是报身的服饰,然后显现了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是非常清净的自性。
为了让众生尽快的,把不清净五蕴的执著打破掉,就直接给他们宣讲五蕴的本体就是有形象的五方佛,就是为了对治众生不清净的执著。因为众生对蕴的执著有五个,所以对照五蕴宣讲了五方佛。然后五蕴是不清净的,为了对治不清净的执著,就宣讲了众生可以缘的,就像我们在唐卡上面画的一样,众生可以缘的,有一个形象的,别毗卢遮那佛、无量光佛、不动佛等等,宣讲了这样的自性,基于这样的目的,在生起次第当中,就讲到了五蕴的本性就是天尊,就是五方佛,如果再往上的时候,这种所谓形象的五方佛是不了义的幻化网,实际上在也了义的幻化网当中,也不成熟,直接到了现空无二的法身佛了。因为如果直接给众生说法身佛,太抽象了,没有办法缘,也缘不到,所以就不给他直接讲,只是在在大圆满当中讲到,所谓的五蕴不存在,都是清净的法身。在生起次第当中,对于相必定还有一点点执著,这个时候就用清净的显现来对治不清净的显现。有这样的必要就宣讲了五蕴就是五佛的道理。
第二个根据,五蕴就是五佛是从圣者的净见量来安立的。圣者的净见量。入定的时候,安住在一切万法的究竟本性当中,出定的时候,自然而然可以见到五蕴就是个有形象的五佛。从这样来讲,也直接可以说安立五蕴就是五佛,有时候也是属于佛的一种境界,主要是讲大菩萨在后得位。在后得位时候,见到五蕴就是直接显现为五佛的样子。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可以安立五蕴就是五方佛。
第三个根据,在世俗当中,色蕴和毗卢遮那佛的力用有一种相顺的关系。为什么色蕴和毗卢遮那佛、识蕴就和不动佛对照?实际上在力用方面,有一种相似的地方。因此对照的时候,色蕴对照毗卢遮那佛,识蕴对照不动佛等等,都有一种相同的力用。因为在缘起当中就是相同的,所以这样对照不错乱。
法王讲,如果对于上面的大圆满一切万法都是清净法身的教义,通达之后,就可以对于幻化网当中五蕴就是五佛的道理产生诚信,如果说没有上面的教义,直接生起诚信有一定的困难。在麦彭仁波切的《幻化网注释》当中,虽然幻化网是第七乘,但是宁玛派把玛哈约嘎解释成阿底约嘎。以阿底约嘎的窍诀庄严来进行解释的。里面讲了为什么五毒就是五智,从它的力用方面还有更细的解释。这样对于一切五蕴是五佛、五毒就是五智,可以真正产生诚信。
产生了诚信之后,如果不注意,就会产生一种傲慢心,这不是是佛慢,觉得所有的道自己都掌握了,其他的都不需要了,反正五佛就是五智,稍稍有一点点体会的时候,容易产生歧途。如果能够在行为方面注意取舍,或者在修行上面,努力祈祷上师,能够真正得到了五毒就是五智的见,在显宗当中,也出现过烦恼即菩提的讲法。但是很广大的,把这种密义和盘托出的讲法,主要就是在密宗大圆满当中,里面对于这个问题讲的非常清楚。一旦我们知道了五毒就是五智慧,五蕴就是五佛之后,修行会非常迅速。很多障碍我们的东西,束缚我们的分别念都解决了,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直接把集谛转为道谛了,本来五毒就是集谛所摄的,如果直接把集谛转为道谛。因为有密宗见的缘故,产生烦恼的时候,马上就能安住在它的本体当中,可以相应地运用生起这种智慧的修法。这就是掌握了正见,修行方式已经了知了。
实际上真正束缚我们修行的东西,很多就是分别念。这些分别念是从哪里来的?从了义的观点观察的时候,分别念一个都没有,可以说一个都不存在,或者一个分别念产生的时候,跟随分别念也产生了智慧,智慧跟随就生起来了,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没有这个见,不知道分别念的本体是智慧。我们觉得分别念很束缚,贪心、嗔心很束缚。实际上如果真正知道了正见之后,思维方式完全就不一样了,就不觉得是束缚了。在这样的前提下修行非常迅速。为什么密宗修行迅速呢?和这些大见解有很大关系的。生信的理由就是对于五蕴是五佛,于此密意完全生起了诚信,产生了定解。
癸三、依渐次修行无疑现见之理:
五蕴是五佛,或最为清净的等净无二观点,到底能不能够现见?这个地方讲到了,依渐次修行无疑可以现见,这完全是可以现见的,关键是我们要掌握这种修行的方式。掌握了修行的方式之后,逐渐趋入修行的时候,就可以现见这样的道理。
如此尽除脓执时,了知迷乱修习彼,
从而现见彼为水,相续清净大菩萨,
见水一尘无量刹,见水玛玛格佛母。
通过正见确定下来之后,下面要讲,怎么样去靠近正见、现见本体?“如此尽除脓执时”,此处以饿鬼为例,他了知了自己所看到的是脓血是迷乱,就是净除了对脓的执著,了知脓是迷乱。然后“修习彼”,这不是修习脓,而是修习脓的本性是水。当他开始修习脓的本性是水的时候,就可以现见彼为水。修行到量的时候,饿鬼也可以见到脓就是水的自性,这方面就是一个比喻。“相续清净大菩萨”,就是八地菩萨,“见水一尘无量刹”,他在水的一个微尘上,可以见到无量的刹土,而且也可以把水见为玛玛格佛母,就是这样一种自性。
首先以饿鬼为例,当然在饿鬼面前,通过非常严重悭贪的罪业,他看水就看到了脓血。因为对于脓血有很深的执著,所以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脓。如果饿鬼的业即将消尽的时候,或者他遇到前世有缘的佛、大德,给他开示这些道理的时候,他的因缘成熟了,饿鬼的业要尽了。开始净除对脓的执著时,最初是了知迷乱。他以前牢不可破的观念开始动摇了,动摇的因缘来自于在哪里?一方面是他的业要消尽了,一方面是和他有因缘的瑜伽士,或者佛,这些成就者在他面前开示正理。说你所看到的脓,实际上就是清净的水,因为你相续当中悭贪的业很重,所以就把这碗清净的水看为脓血。
他首先了知这个问题了,对于以前牢不可破的观念产生了怀疑,开始动摇了。他想还有这么好的事情,我辛辛苦苦找的水,就是在脓里面,脓的本身就是水,了知之后,就修习彼,开始忏罪。他通过修法的力量,或者佛菩萨的加持力。饿鬼的习气完全消尽,人道的习气现前的时候,就可以现见彼为水,这个彼就是脓,可以见到脓就是水。在没有完全把脓完全舍弃的前提下,脓就慢慢变成了水了。
脓变为了水,前面提到了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完全舍弃饿鬼道,投生为人,然后见为水了。一种方式是直接在饿鬼的身份上面,通过修持忏悔等法,虽然身份还是饿鬼,但是人的习气开始在他相续当中现前出来,这时候就可以把脓见为水。
在饿鬼上面,能不能现人的习气呢?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的。比如说你的身份虽然是人,但是有时候相续当中的饿鬼的业、地狱的业开始成熟了,你面前的所有显现开始迷乱,显现为狱卒等地狱形象。虽然人的身份还没有完全舍弃,但是地狱当中业的情况,慢慢开始成熟了,也会显现其余道的影像。因此饿鬼就可以现为水,也有这样的情况。
饿鬼可以这样,人也可以这样。我们水的执著要灭尽的时候,也可以改成如此尽除水执时。实际上我们就了知了迷乱,了知什么迷乱?比如说以人道来讲,我们了知水是迷乱的,从小到大,我们喝水不知道喝了几吨水,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所喝的水,还有什么意义?水中是不是还有什么秘密,从来没有想过,觉得这不是水,还能是什么?就是水。
我们首先要了知迷乱,这个迷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相续当中,善法的习气开始成熟,然后外在的善知识给你指点,实际上你每天喝的水,就是一个迷乱的法。在水的本性中,有清净的刹土、玛玛格佛母的自性,或者清净的水,就是明空无二的本体。我们在这么长时间当中,一刹那都没有怀疑过,现在开始动摇了,我们要对整个世界的观念,产生一个天翻地覆的动摇。我们看到的东西完全不是这回事情。
通过密宗的见解修行的时候,知道一切万法都是清净的法。我们内心通过这样的抉择之后,上师给我们灌顶,然后宣讲这样的教义,了知一切是迷乱的。上师再把系统的修法教给你,让你去修持万法清净。这里面的修法,具体来说就是一些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的修法。我们了知了迷乱之后,修习彼,修习了水的自性就是清净的本性之后,逐渐就可以见到水的自性就是佛母,一切万法的显现,就是清净的自性,这些慢慢就会呈现出来,这叫做渐次修行无疑现见。
前面是通过修持脓的自性是水而现见水。然后在人道当中,就是了知水的自性是清净的法界,最后现见这个法界。在我们的人身当中就可以做到。我们不需要把水观为甘露,我们有能力把水观为清净的法界。现为甘露对我们来讲也没什么,还是属于欲界的东西,就是相对清净的东西。即便得到了,也是暂时的利益,真正的利益不是很大。我们要把水直接了知为清净法界,或者就是佛母的身相。了知之后,再去修行,就可以现见佛母,或者自己的本性,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从而现见这种清净的自性。
相续清净的大菩萨就是八地菩萨,他对一碗水可以完全现见是无量刹和佛母。一碗水从世俗的角度来讲,有很多的水尘。“见水一尘”,就是在一个水尘上面,也可以现见无量刹土,这是属于净见量。平时对于一尘中有尘数刹都是理解为微尘,或者地大方面所摄的,此处的水也是一个色法,水有无数水尘。在一个水尘上面可以现见无量的刹土。我们看到的是一碗水,你把一滴水拿出来,也还是一滴水,但是大佛子在看一滴水的时候,可以在一个水尘上面显现无量刹土。这就是净见量。
还有把水见为玛玛格佛母,水的本性显现为玛玛格佛母。玛玛格佛母在注释中讲到了,因为水的自性清净为玛玛格佛母,所以玛玛格佛母有一种潮湿的自性。佛子见到玛玛格佛母之后,她有一种潮湿性。玛玛格佛母如果在水的状态,就是我们在人间可以饮用、洗浴潮湿性的水。在佛子面前,就显现玛玛格佛母,成了产生殊胜智慧的对境。如果和佛母双运,就可以产生殊胜的智慧和证悟。
见水玛玛格佛母,就是说在一碗水上面,完全现为非常清净的佛母身相。产生智慧的来源就是这样的。此处只是以水为例子,还有就是五大变成五佛母,玛玛格佛母只是水大的转换而已,还有其余的四大。地火水风空属于五大,其中的地大转变为佛眼佛母,就是佛的眼睛。水大是玛玛格佛母,火大是白衣佛母,穿着白衣服的白衣佛母,风大是救度佛母,空大就是法界自在佛母。在其余的续部当中,像《闻解脱续》《幻化网续》当中,讲到了还有五根,或者六根怎么样清净为圣尊的,还有六境怎么样转为清净的天尊。
在人身上面的所有的东西,或者一切世间上的东西,在密宗当中没有一个不是清净的。平时我们觉得有漏的法,很厌恶的东西,在密宗当中都是有用的。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垃圾。在下面的乘讲都是垃圾了,没有一个可以用的,全部要抛弃的。在密宗的眼中都是宝贝,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垃圾,这方面是来自于见解,有这样的见解,就会有这样的发心。
最后讲的时候,五蕴就是五方佛了。在密宗当中,不能虐待它,也不能自杀。因为真正安住正见的时候,都是清净的自性,没有一个不是清净的。从这个角度来讲,自杀就相等于杀佛一样了,在密宗当中这样讲。当然并不是说,你要对不清净的肉身去执著,这不是说鼓励你,找到了一个借口,现在我要去犒劳身体,供养我的坛城,必须要好好的享受。这是庸俗的东西,完全要抛弃的。实际上在密宗当中,这些庸俗的执著是不对的。清净的自性当中,不可能存在一个自相的贪心,然后通过实执的贪心去犒劳本尊,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很多肉、喝酒,这些完全不是一回事。
密宗是很高的一种正见,一切显现都是佛和佛母的自性。荟供、修生圆次第、大修的时候,也是有这样一种次第。首先把这些转变为空性,空性当中开始转变为本尊,一切现为清净,加持些荟供品,全部成为受用。荟供完全是一种殊胜的供养坛城、供养佛的自性,一刹那之间圆满很多资粮,它的原理就是这样的。
钦则仁波切说,我们的正见不一样。比如我们布施一块钱,或者一碗饭,你如果认为对方是一个很下劣的乞丐,就会处于烦恼心,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然后把这碗饭以非常不合理的态度给他。如果你的观念转变之后,认为他是个菩萨,布施的时候,你就有布施菩萨的功德了。如果你安住在在密宗见当中,他是佛的自性,你把这碗饭给他,相当于供佛一样。这方面完全是一个对境,自己的见解不一样,产生的功德完全不一样。如果修行者能够经常安住在本尊观当中,观想自己就是清净的本尊,吃饭等任何时候,都是修行。一方面他的正见没有散失,修行也没有散失,一方面平时的受用、饮食,都成了供养本尊坛城,这样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平时我们说,吃饭走路就是无记法,没有什么的。如果你有这样的正见,没有一个不是修行,都是修行方式,没有离开正见。
密宗的修法很殊胜,戒律也是非常严格的。密宗的戒律严格到什么程度,甚至于你一刹那离开你的三轮是清净本尊就犯了戒律的,所以密宗当中没有什么便宜可捡的。有时人觉得修密宗能够捡便宜,赶快得个灌顶进去了,实际上得个灌顶进去之后,还有很多更严格的戒律等着你。一不注意就犯戒了,在显宗当中,这些根本不存在犯戒的问题。如果在密宗当中,稍微离开了你的身语意三轮是清净的坛城这样一种自性的时候,也是犯戒,戒律是相当严格的。虽然在密宗当中戒律很严格,但是在忏悔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清净,不是实实在在的非常执著,就像小乘的戒体那种实有自性,破掉之后没办法恢复了。就像一个瓷碗掉在地上摔坏了那样。
小乘破了戒之后,相当于打破了瓷碗,没有办法恢复,就是有实有执。菩萨戒比较容易恢复,相当于珍宝的器皿,稍微有点凹陷的话,善巧的金匠通过敲打之后还可以恢复。菩萨戒是以心戒为主,实执要弱得多,恢复比较容易;密乘戒就是稍微有一点点破损,通过忏悔自已可以恢复。这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随着我们的了解,这些教义抉择的正见非常殊胜。如果我们深入到密乘当中去的时候,的的确确很高兴。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了知,产生过怀疑的这些法,里面还有一个惊天的秘密,实际上就是清净的自性。平常我们讲,自己带着如意宝流转了这么多生世。这些自性的如意宝是什么?五蕴就是五佛,五大就是五佛母,或者本体的实相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这样的见解从来没有抉择过的,到了密乘当中,逐渐开始抉择。当然很细致的一个一个抉择见解的修行方式,都是在续部等其他的修法当中讲的,这个地方只是介绍一下它的特色而已。
我们要知道密宗当中有这些特点。对密宗产生信心。密宗并不是在自吹自擂,说自己很殊胜,而是抉择正见的时候,的确有不共之处,有很多显宗当中,没有抉择到的正见。前面我们通过比喻寿命了,你对法的看法越低,得到的效率就越低;如果你的看法越高,现量得到的功德越大。你能够把一切观为清净的本尊,安住在当中,实际上就是在不间断的在修行,成就实相的速度会非常快。密宗就是快在这个地方。
癸四(究竟正量即为佛智)分二:一、真实建立;二、唯具缘者方能生信之理。
前面讲到的还是暂时的量,见到玛玛格佛母,也是一个暂时的量。究竟的正量是什么?究竟正量即为佛智,只有佛的智慧才是最究竟的正量。
子一、真实建立:
究竟断除二障地,彻见双运大等性。
是故称为净见量,断除一切障碍故。
诸法无谬之实相,唯佛现见无有他。
饿鬼见为脓,还是人把水见为佛母,前面提到过,还是一种相对清净的习气。这是习气的缘故,当然还没到达最究竟的位置。谁到达了这样究竟位置呢?“究竟断除二障地”,“二障”,是烦恼障和所知障,二障的种子习气完全断除了。究竟断除了二障的佛地,“彻见双运大等性”,已经完全见到了大平等、大清净双运这样的大平等性。
“是故称为净见量,断除一切障碍故”,对于这个称为最究竟的净见量。为什么要称为究竟的净见量呢?已经断除了一切障碍的缘故。严格来讲,只有佛才有净见量;不严格来讲,下面比较上面,上面是净见量,下面是不清净量,也有这样的比较。或者说,佛和大菩萨观待于凡夫来讲是净见量,因为从凡夫到圣者之间有一个证悟没有证悟法界的问题,凡夫人是没有证悟法界,所以他没有净见量,而圣者证悟了法界,有净见量。这方面是凡夫和圣者比较的。再比较的时候,佛就是净见量,因为障碍完全没有了,他见到的是唯一最清净的自性,没有一点点迷惑的成分在里面,断除了一切障碍的缘故,所以佛陀称为究竟的净见量。
“诸法无谬之实相,唯佛现见无有他”,一切诸法无有错误的实相,只有佛真正现见了,其他人都没有现见,连十地菩萨也没有现见。在显宗经典当中讲,十地菩萨在见如来藏本体的时候,都是像黄昏见色法一样,根本看不清楚,有这样一种自性。从这方面讲的时候,真正的正量只有佛智,佛智看到了什么?佛陀的智慧所彻见的是双运大等性,这时候连不了义的幻化网本尊都不显现了,完全是一个明空无二的究竟自性。烦恼障、所知障断尽之后,就可以现见法界的本体。
究竟的法界是怎么样的?在佛的智慧面前,就是如是的显现。它就是明空无二的双运大等性。山河大地等一切不清净的显现完全不现了,然后这些有形象的佛和佛母的形象也不显现了,这时候完全唯一的现前明空无二的自性,所以叫“彻见双运大等性”。这方面就是净见量。
之所以说大圆满的智慧完全修的是佛的境界,原因就是这样的。大圆满当中不著重提倡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法、观本尊等等,都是没有的。大圆满正行当中根本找不到这些,在讲直断、顿超的时候,根本没有讲这些。为什么不讲这些呢?因为其他的观本尊,从一个角度来讲,在幻化网当中讲这是属于改造之道,把不清净的改造为清净,有这样一种改造,还不是究竟的实相。因为佛所到的是究竟、双运的大平等性,净等无二的大双运的缘故,所以大圆满的见是真正称合于佛陀的所见,没有丝毫形象和法相上的执著,直接给你讲到了净等无二的自性。大圆满抉择的见和净见量完全是相同的,属于就可以通过方面抉择为最高最圆满的修行方式。因为没有任何实执的成份在里面,断除了一切障碍的缘故,所以一切万法无缪的实相只有佛现见了。其他修行者可以现见无缪的实相。就是说真正来讲,究竟的正量只有佛智才能现见,其他的都没有办法真正现见一切万法清净平等无二的观点。这方面讲到佛的自现境界当中,根本不存在丝毫的本体。
虽然佛面前没有这些不清净的本体,但是度众生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他有殊胜的智慧,即便自己没有不清净的法,因为佛陀有殊胜的尽所有智的缘故,其他众生在世俗当中显现的不清净法,佛陀都可以照见,也可以在众生面前示现幻化身度化众生。佛没有不清净的显现,但是可以在不清净的众生面前示现,这是佛的一种殊胜功德。
根本不会有如果佛度化众生,在人间的示现,能够了知众生的问题,说明佛就有不清净的显现,这方面的辩论是不会存在的。然后如果佛没有不清净的显现,就没办法度众生,也不会出现的。佛的境界当中,没有不清净的显现,佛有智慧,可以照见其余众生在世俗当中不清净显现的缘故,能够相合于这些众生的显现,来到他们的团体当中度化众生,这些完全可以做得到。
在幻化网当中,讲完了佛的智慧,没有不清净的显现之后,也是曾经通过几个方面破掉了疑惑。就是说佛如果没有不清净的显现,怎么度众生?或者佛能够了知不清净的显现,就应该有不清净的显现。这些辩论也是曾经否定过的。佛陀就是究竟的正量,佛见到的一切是最为清净的,如果我们跟随佛的见解去修行,也是一种净见量,这种净见量,实际上是大圆满的本体。
我们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