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大圆满心性休息3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大圆满心性休息》。

这次我是按照藏传佛教前辈大德的传统讲解方法来宣讲的,既不是演讲,也不像学校老师讲课那样。而是首先对前辈大德的金刚语进行字面解说,有必要的时候会进行分析,同时归纳其中的甚深教义。希望在座各位能认真按照颂词学习,同时参阅《大车疏》讲义,并认真思考,最好能够参加讲考。学习佛法,如果自己不好好地学修、锻炼,也就只能达到听个传承、种下善根的目的而已,意义并不大。

学院的五论班,每两个月都会有一次大讲考,讲考内容就是这两个月当中所学的内容。一年当中一次讲考都未参加者,将没有资格参加年底的考试。这种方式很好,今后金刚降魔洲也要采用这种方式学习。

各地的佛教徒,也可以参考这种模式。学习佛法是自己的事,我和佛学院也不可能遥控组织你们讲考。世间的办学一般都有各种目的,有些是为了文化教育,有些是为了获取金钱,而我们为大家传播佛法的目的,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学到佛法的殊胜教义。所以必要时,各地佛教徒平时也可以自愿组织一些讲考。否则的话,有些人平时不怎么学习,只是年底突然出来参加一次考试,得个奖就跑了。

佛学院的考试制度,包括讲辩著、笔考、背考等各种方式,各方面要求也比较严格。在藏族这边,只有堪布、堪姆才能听取讲考,其他辅导员等是没有资格听取的,所以一位堪姆经常要听一百多人讲考。从某种意义上讲,佛学院的教育已经超过了现在的很多学校。我去过很多大学,有些大学只是把教学当成应付,考试也不严格,学生白天几乎不看书,晚上都在上网,到考试时又作弊。

这次虽然没有具体要求如何考试,但大家在闻思过程中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传统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我们潜在的智慧。其实,每个人的阿赖耶识上都有很多了知取舍的智慧,但如果不依靠某种方法和因缘,很多人的智慧和大悲也引发不出来。所以希望大家对此好好思维。

接下来讲暇满人身是诸法的所依。

丙七、暇满为诸法之依处:

大乐利乐云聚中,所降妙智甘露雨,

流入人身净心田,故当喜悦诚行法。

佛法能给众生带来暂时和究竟的利乐,从利乐的云聚中降下非常殊胜的智慧甘露妙雨,这种甘露妙雨将唯一流入暇满人身清净的心田,而不会流入其他任何地方。

这里是说,无论是想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还是究竟的三乘安乐,只有人身最为殊胜。在守持戒律、生出离心、发菩提心等方面,人身甚至超胜于天界众生,更不用说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众生了。《华严经》云:“嗟!善男子,圆满佛法甘霖亦流入具暇满人身者心田。此外,人身具无量利益功德。”如今我们已经获得了无比殊胜的人身,应该以欢喜心、恭敬心、精进心来不断地接受并行持佛法。

如今这个世界非常浮躁,大家都说压力很大、很痛苦。的确,地水火风等四大灾难,各种烦恼痛苦,每天都让人感到不安。如果此时能拥有佛法的智慧和悲心,不用说长远的利益,对于暂时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也是很有意义的。

现在人们特别希求的快乐,无非是依靠身心的健康,而身体健康又依赖于心灵的健康。如果内心充斥着各种欲望、贪婪和暴力等非理情绪,那就不可能有快乐、舒适、安闲的机会。而佛法是一种教育、一种智慧,任何人都特别需要。古人需要,现代人需要,未来的人也需要;东方人需要,西方人也需要。因为无论是哪个地域和民族的人,都同样有贪嗔痴为主的烦恼,这些烦恼依靠佛法是可以对治的。

这种对治并不是一种传说或假设,而是很多人已经亲身体验到的,如果有人连这种感受也不承认,那就像不承认快乐、痛苦的亲身感受一样,有直接诽谤现量的过失,这种人应该说是野蛮者。而且诽谤现量的人,世上是没有正量可以回答他的。对此,我们大家应该好好思考。

丙八、以比喻说明暇满难得:

人天导师佛陀说,犹如盲龟颈恰入,

漂于海中木轭孔,人身较此更难得,

暇满宝身何堪言?是故今起当精进。

“人天导师佛陀说,犹如盲龟颈恰入,漂于海中木轭孔,”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在《杂阿含经》等经典当中以比喻说过: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漂浮着一个有小孔的木轭,海底没有双目的盲龟,一百年才冒出水面一次。如果要盲龟的头恰好穿过这个小孔,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不要说无边无际的大海,就是在一个小小的湖泊里,一个一直漂浮的木轭,和一只经常浮出水面的乌龟,也是很难碰上的。盲龟虽然没有寻找木轭的眼睛,木轭也没有想遇到盲龟的心识,但当因缘聚合时,这种极其难得、极其罕见的情形还是有可能发生。正如《正法念处经》中云:“人身难得,犹如海龟遇浮木孔。”人身非常难得,犹如海龟的头入于海上漂浮的木轭孔中。

“人身较此更难得,”佛陀告诉我们,要在三界轮回中脱离恶趣获得人身,较此更难。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也说:“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佛陀在相关的经典当中说,人身非常难得,就像盲龟的头入于木轭的孔当中一样。以此比喻可以说明我们的人身非常难得。

“暇满宝身何堪言?”后面我们会讲,人身当中的珍宝人身更为难得。因此,我们现在获得非常难得的人身之时,千万不要白白浪费,不要在无有意义的琐事当中虚度空耗,否则太可惜了。

《入行论》中还说,获得人身、值遇佛陀出世、对佛法生起信心并修持善法极为稀有难得。《顶宝龙王请问经》中也说过:遇到导师佛陀非常难得,听闻佛法极其难得,获得暇满人身特别难得,受一切戒律也相当难得。可能非人很羡慕吧,那就要懂得发愿。

其实这样说不是为了取悦别人。现在很多产品宣传都是为了吸引眼球的。但我们并不是这样,而是发自内心地感到人身的确非常难得,尤其是珍宝人身——真正能够听闻佛法、懂得取舍因果的人身,百千万劫当中都极为稀有难得。

“是故今起当精进。”如今我们已经获得了这样的珍宝人身,就应该精进修持善法,因为人身不可能长存。

我前两天看上师如意宝20年前在美国时的录像,顿时感到20年太快了。我闭目思索这20年,感觉就像昨天的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如果没有精进断恶行善,一直浑浑噩噩的话,20年也一晃就过了。

今天听课的人里,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老年人;有的拥有权力、地位,有的则是普通人;有的非常快乐,有的却连活着的信心都没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日夜都备受煎熬。但不管什么人,人生转瞬即逝,都应该精进修行。

比如修五十万加行,不要一再拖延。我之前讲过《六中阴》,当时很多人发愿五年修完加行。但现在已接近七年了,一些特别懈怠懒惰的人还是没有完成。其实他们并不是特别忙,也没有很多工作,不像一些成功人士一样忙。但如果心经常懈怠散乱的话,哪怕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也无法成办。人身如此难得,我们应该生起难得之心。

甲二(认识暇满之自性)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乙一、总说:

如是人分相似身,中等身及珍宝身。

人身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相似的人身,是指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问题的人;第二种叫中等身,大多数人属于这一类,会做一些善事,也会做一些恶事,善恶夹杂;第三种是非常优秀的珍宝人身。

我们不要去分析别人是哪种人,先反过来观察一下自己,究竟是相似人身、中等人身还是珍宝人身?

乙二(别说)分六:一、宣说相似人身;二、宣说中等人身;三、宣说珍宝人身;四、当思正法之理由;五、如是思维之功德;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丙一、宣说相似人身:

不知善恶行非法,根虽具足相似身,

纵然转生于中土,亦为边鄙野蛮性。

“不知善恶行非法,”有些人虽然已经获得人身,但因为生活环境、教育和个人家庭等原因,根本不知道哪些为善、哪些为恶,也不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所以经常行持恶法。

“根虽具足相似身,纵然转生于中土,亦为边鄙野蛮性。”比如屠夫、妓女,即使按世间人的观点,也被视为低劣的职业。表面上看,虽然这些人诸根具足,有些甚至特别聪明,但由于他们经常行持非法,《虚空宝经》说,也只能立为一种相似的人身。这种人相当可怜,一辈子都在造恶业,还对其过失一无所知,就算生在地界中土或佛法中土,也与边鄙地的野蛮人别无二致。

再比如有些渔夫,终日以杀生为业,这不仅不符合大乘佛教的慈悲观,也违背了很多科学家、西方动物保护主义者的生命平等的理念。按照佛教的观点来看,这是很可怜的行为。还有偷盗、贩毒、吸毒等作恶的人,连自己今生的身体都不顾,更不会考虑来世,死后必定堕入三恶趣,所以是非常可怜的,这就叫做相似人身。

今天听课的,大多是想要了知因果取舍道理的人,那种不顾一切、无恶不作的相似人身应该很少,但是这在世间却大有人在。有些人犯法后,在监狱里很后悔。但是他们不知道,如果将来到了地狱,会更后悔。他们也是因为不信因果、没有因果的约束,最后就非常可怜。

这样的道理,可以用来观察自身。个别人在行善、学佛、出家之前,可能也是这样的相似人身,回想过去的所作所为,也会特别讨厌自己,虽然当时表面上也是个人,但就像发了疯一样,现在想起来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但这不要紧,以后重新做人,好好行持善法,也有忏悔清净的机会。

丙二、宣说中等人身:

佛说未入正法道,颠倒善恶贪今生,

散于愦闹外境中,蛮横放荡弃后世,

不求解脱虽闻法,非殊胜身中等性,

偶尔心向微善法,多时罪蒙慧眼故,

持相自他有何利?彼等在家或出家,

稍许胜过恶趣众,是故称为中等身。

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将人身分成几种,本论也是如此。大家对此不要觉得不合理。现在网上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一部论典的意义,就断章取义地加以否定,这肯定不是智者的做法。因明论典《释量论》中讲,疯狂者无所不说。所以正常人也不用在乎他们说什么。本论是无垢光尊者六七百年前造的,也许我们对有些名词没有听过,但不要妄加评论。

“佛说未入正法道,颠倒善恶贪今生,”佛陀在2500多年前的相关经典中说,所谓中等身,即指未入正道,不懂取舍,整天忙忙碌碌的人;颠倒善恶,将善当作恶,将恶当作善的人;贪执今生,不顾来世的人。

正如萨迦派的根嘎酿波在12岁时讲过的一个著名的格言:如果贪执今生就不是佛教徒,如果贪执三界就不是出离心,如果贪执自私自利就不是菩萨的行为,如果执著我就不是正见。

“散于愦闹外境中,蛮横放荡弃后世,不求解脱虽闻法,非殊胜身中等性,”有些人整天散乱于愦闹的外境,沉迷于色声香味的享受或者生意场中;有些人蛮横、放荡,一点也不调柔,而且舍弃后世,不求解脱。虽然他们听闻佛法,但也不算是最殊胜的身体,因此叫做中等身。

我们课堂上也有这样的人,听课时非常苦恼,一会儿看看表,一会儿伸伸腿,东张西望很痛苦地等下课,他们其实是被迫或无意当中来的。而有善根的人则会从头到尾专心致志地听课,像享受甘露一般来接受佛法,下课时也意犹未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希望再多讲一点,并一直期待下一堂课。

“偶尔心向微善法,多时罪蒙慧眼故,持相自他有何利?”他们虽然偶尔行一些善法,做点慈善,或者修一些法,装模作样拿着念珠、转经轮,看到出家人时稍微有点恭敬,但大多数时候仍散乱着。因为罪业深重,蒙蔽了他们的智慧眼,这是世间大多数人的情况。还有一些出家人,虽然暂时萌生了一些出离心,现了出家相,但仍积习难改,常在袈裟下现出无始以来积累的恶习,而向善之心特别薄弱、微不足道,甚至做善事时会特别痛苦。如果是这样,他们受持出家相又有什么用呢?

无垢光尊者对这些现象说得非常到位。表面上办一个皈依证,装成皈依三宝的佛教徒,或者穿着出家僧衣,装成出家人的形相,实际上对自己和他人都没有用处。

“彼等在家或出家,稍许胜过恶趣众,是故称为中等身。”这样的出家人或在家人,严格说也只是稍微胜过恶趣众生和相似人身,所以被称为中等人身。比如提婆达多,曾于十二年中听闻三藏教法,他能够背诵和受持的经典之多,要由护地大象才能背得起,结果却堕入了恶趣。世间中一些很有学问的法师,最后也变成了业际颠倒者。

佛教徒当中的一些人,表面上听课、手持念珠、行持善法,但因为相续中的恶业太深重,心会经常转向恶法。他们偶尔会有一些善行,却以此标榜自己,扮成佛教徒、出家人,或者其他的特殊身份,其实这样毫无用处。如果你是一位真正的佛教徒,那就应该表里如一,始终如理如法。如果做不到,多数时候都被恶业牵引,那还不如不持这种形相好一点。如果大多数时间行持善法,但偶尔产生一些恶分别念,或者造一些业的话,作为凡夫普遍都有这样的毛病,就只有好好忏悔进行对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修持善法时,要经常反观。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大多数人都可能觉得:“我虽然比恶趣众生、相似人身好一点,但是我这个人还是很坏的,需要忏悔、需要改过!”经常这样努力的话,原来的恶人最后也有可能变成善人。

丙三、宣说珍宝人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

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

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佛陀说,堪为无有垢染的佛法法器的,是最殊胜的人。无论是显宗、密宗、大乘、小乘任何佛法,他都有接受的能力。这种人对大乘佛法不会起任何邪见,对每一句话都如饮甘露一般欢喜受持,而且对小乘等各宗派教法,也都乐意接受,这就是殊胜的法器。

“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修行山王极稳固,”这种人拥有学修佛法的自由,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工作,都不妨碍他自由自在地闻思大乘佛教的精华教义——大乘及密乘的利他思想;在用这样的教义调伏自相续中的贪嗔痴,得到一定境界以后,又尽量劝他人行持善法。而且修行非常稳固,犹如山王一般不可动摇,不是今天找一个上师,明天又找一个上师,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

修行不稳固的人,一辈子可能换无数个上师,换无数个法门,换无数个道场,换无数种心态,最终却一无所得。就像新闻记者一样,整天跑来跑去,今天去澳大利亚,明天去美国,后天去中国、南非……最终除了收集几张照片外,一无所获。

当然,每个人的缘分不同,如果有清净心和广闻博学的精神,也可以到处去参访善知识。不过最好还是终身修持一个最殊胜的法门,因为得到一个法,终身都可以用。比如,今天得到一个莲花生大士的灌顶,那就永远修持这个法门。法王如意宝以前在美国时,有一次为信众灌杰珍大圆满的顶。当时法王讲,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个法可以修一辈子。现在20年过去了,我听说当时灌顶的人始终都在很认真地修。

所以心态稳固很重要。有些人依止上师的时间,可能长至五六年,短至一两天,不一定一辈子都能得法。但得到法以后,若能一直修,即使到离开世间时还在行持,那就是一种稳固的修行。

“彼等仙人胜幢相,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这种人就是世间的“大仙人”。人天导师、“大仙人”是对佛陀最高的一种称呼。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只要能受持佛陀的胜幢,都叫做珍宝人身。

《中般若经》云:“善贤,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受到诸佛赞叹、称颂、恭敬。”无垢光尊者在这里两处说到“在家或出家”,说明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只要有利他心,不仅自己行持善法,同时劝别人行持善法,就都可以叫做珍宝人身。

居士也可带领学佛

现在我们让居士辅导、带队学佛,个别人就说:“唉,这样不好啊,在家白衣怎能带人学佛,出家人才能带呀!”但是出家人人数有限,就算是我们学院出家人比较多,但要想派出法师带领那么多在家人学佛,也是根本办不到的。在汉地,有些寺院里只有一两个老和尚,每天来朝拜、旅游、行善的在家人却人山人海,他们能带多少人呢?

所以我想,由出家人带一些人很好,由居士带一些人也可以。《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当中,讲了很多在家居士如何将别人带入佛门、行持善法的道理。从佛教历史上看,维摩诘居士、胜鬘夫人等一些非常伟大的在家人,也是一边讲经说法,一边劝别人行持善法。而且从无垢光尊者的这个颂词来看,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自己行持善法的同时,也可以劝别人行善。

佛法是人类真正的精神财富,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和弘扬,这样做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些人认为:“我自己修行、禅定就可以了,跟很多人结缘、接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实际上,如果你有了强烈的利他心,恐怕不忍心独自坐禅修行。

《地藏十轮经》中云:“千俱胝劫中,智者勤修定,所生胜觉慧,不如护我法。”千万俱胝劫当中,有智慧的人精勤入定所生起的殊胜觉悟智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进一步说,有智慧的人独自闭关,积年累月入于三摩地所产生的智慧肯定非常殊胜,那千百劫这样修行就更不用说了。但释迦牟尼佛亲口说,这个功德还不如去护持我的教法。因此,护持教法非常重要。

但护持教法不是仅仅保护几个法本,因为如来真正的法是教法和证法。其中的证法,是需要在人们的相续中辗转传递的法门。比如今天大家共同学习,学习之后很多人就明白了什么是相似人身、中等人身和珍宝人身。然后反观自己,发现过去自己只算是相似人身,现在应该转变为中等人身了,进而发愿将来一定要成为珍宝人身。因此为了充实自己,我要先不断地学习佛法,然后再将这样的精神传递给更多有缘的众生。

现在的社会特别需要正能量,实际上“正能量”就是一种善的理念、善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个人、家庭、社会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否则,如今很多人连活下去的力量都没有,更不要说去帮助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类的精神已经匮乏到了极点。虽然现在的财富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街上也几乎看不到衣服上有补丁的人,但人的内心却比衣服还要脆弱,别人稍微说一句就受不了。所以现在人说话也要非常注意。

但是修行人就不同了。学院在开会讨论事情时,很多人因为学过因明、辩论,争论的声音也比较大,但是内心都很包容,根本不会因为一句话而受伤“倒下去”。有时候,你给我说一句非常尖锐的话,我给你说一句更尖锐的话,但是互相都不会受到伤害。其实这也是佛教关于语言方面的一种训练。

可世间人却不是这样,该记的佛教论典记不住,半天甚至一个月都背不下来一个偈颂,而不该记的别人的一句恶语,永远都记着,过了几十年都还记忆犹新,这就是修行不好的标志。如果是修行好的人,别人说什么话,对他来说根本就没什么。

丙四、当思正法之理由: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

这里讲应该思维正法的理由。在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的时候,我们要经常想:“人身是非常难得的,一定要好好地修行。”这句话我们虽然经常讲,但有没有发自内心地这样想?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如果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从来没有仔细体会过人身难得、寿命无常,那即使口头上说着大圆满、大手印,炫耀自己得过什么灌顶,修持什么法门,也都毫无用处。

有些人一说话就让人害怕,他所修的法,都是从上面修下来,而不是从基础修上去的。刚一接触,还以为他是很了不起的开悟者,甚至想要不要去他面前得个灌顶,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哪怕一点小事,都会让他大发雷霆。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所以,我们应当先在大德面前如理如法地听闻佛法,然后思维和修持,并且住于正法的行为和威仪当中。

这里讲了佛法的闻思修,先听闻,然后思维和修行,之后自己经常安住于法。安住的意思是,比如我们学习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有什么基本要求,我们就经常住于这样的要求和教义中。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自己也恒常行持这样的大乘法,其违品方面的非法就可以被遮止,从而以这种境界劝别人修行并安住于法。

比如佛法非常难得的道理,首先应该了知,然后再去思维。如果仅仅口头上说佛法难闻,但内心却没有一刹那想过,确实没有什么用。我们应当发自内心地想:“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在这样的末法时代,我还能遇到佛法如意宝,而且是无垢光尊者传下来的如此殊胜的教言,真的应当万分高兴啊!”

再比如,思维暇满难得的道理。佛经中也常讲,看看恶趣众生,就知道人身是多么难得;看看身边邪见者如此众多,就知道遇见善知识多么稀有;看看身边那些破威仪、破戒律的修行人,就会明白依止寂静处如理修持更为不易。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就能经常劝勉自己行持善法。

丙五、如是思维之功德:

不久越过三有海,速至寂洲得涅槃。

这样思维的功德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思维,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依靠修法而获得成就。

前辈大德及现在的成就者们,都是依靠修行佛法而成就的。他们并不是因为有钱、有地位、有权力、有才华,而是因为先依止善知识,而后如理如法地思维,最后修行而获得成就,像鹰鹫一般飞往持明的高空。同样,只要我们好好修行,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越过三界轮回的苦海,到达无有任何痛苦的寂灭大宝洲,获得远离二取的究竟涅槃。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经常这样思维。

现在很多人还是不错,都在努力修持。但我还是比较担心,一些人刚开始皈依、受戒时都很有意乐,但时间长了就不能坚持。多年以来,我确实看到身边很多人有这样的情况。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车疏》里也经常说,新比丘刚受戒时谨小慎微,还觉得有些老比丘不好好守护威仪,但是后来自己却慢慢放松了。其实有很多老修行人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真的非常了不起。

今生能够修行佛法,的确是一种殊胜的机缘,但这种机缘也是无常的。各位能否将这部《大圆满心性休息》听闻圆满也尚未可知,因为从个人角度来讲,你们的心是无常的,工作和生活也是无常的;从外在环境来看,虽然有闻法的因缘,但能存在多久也很难预料;虽然听闻具传承者的传讲比自己看书更好,但我传讲者的身体和心也是无常法。如果通过思维,大家能生起难得之心和珍惜之感,那也非常有意义。

这次我传讲《大圆满心性休息》,严格控制了听闻者人数。否则人太多了,就会嘈杂混乱。但即便如此,人数还是比较多。不过我想,这次传讲时间跨度会比较长,今年讲不完明年继续,明年讲不完后年又继续……这样一直持续五六年、十几年。假如十五年讲完,看看最后还剩多少人,即使只剩一个人,我也会继续讲,一切都随缘,有多少人都无所谓。

现在全世界的人每天都在网络上交流,有时候几十万人一起看节目,有时候两三个人凑在一起聊天,这都是很平常的事。所以对我来说,人多人少的确无利无害。但是对你们而言,如果能得到一些利益,我希望你们还是好好学习。如果你们觉得没有什么利益,那随时退出也可以。我以前也曾发过愿,哪怕学院里只剩下一个居士或一个出家人,如果没有其他违缘,我也会将佛法传下去。

二十多年前,一位汉地和尚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某位法师讲《俱舍论》,刚开始有一百个人,他讲了一百天,最后一天只剩下了一个人。这位法师说:“我讲一百天不容易,只有你留下来也不容易,那我们两人今天好好吃一顿吧!”我的心态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