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大圆满心性休息30

我们继续讲上师的法相,以及依止上师的过程。其实对修行来讲,依止上师非常重要。因为在求学或修行的旅途当中,依止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善知识确实也非常难得。

我经常想,包括最近也在想,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从我自身的经验或者体会来讲,上师在世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感觉……一方面,根据各个论典来讲,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但是另一方面,好像也没有想起很多突然的事情,所以说,一旦上师离开了人间、离开了自己的时候,感觉就比较强烈,但是好像也没办法吧。以前上师也说过:“我离开之后,你们可能更加对我产生信心。”确实,到后来也有这种感觉。

就我个人而言,对依止过的以法王如意宝为主的所有上师都有一种非常难得的心——视师如佛的话,有时候确实有,有时候没有。但是一想到这些上师们的恩德,自己确实有不同的感受和情绪。我刚来学院的时候,德巴堪布还很年轻,他一直引领我,刚开始也是说让我到这边来,第一次拜见法王也是他带我去的。所以有时候,一想起来这些情景,还是有很多的难得之心吧!

在依止法王如意宝的整个过程中,自己也确实是尽心尽力,没有遗憾!不仅仅是法王如意宝,凡是对我赐过法恩的人,我在这方面应该是没有留下什么遗憾。我总觉得依止上师是整个人生当中、整个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还有一种感受:在依止上师和发心的过程中,都不会被诸魔外道摧毁,自己的修行会非常顺利。我看到《大宝积经》当中也说:“勤事善知识,能破诸魔众,舍离恶知识,能住于正道。”将佛经里面讲的这个道理与自己的人生经验、体会相对照的时候会发现:如果很认真地依教奉行、依止善知识的话,修行过程当中的很多障碍、违缘确实都会自然而然消除,甚至天魔、人魔等各种外魔都不能摧毁自己。当然,舍离恶知识能住于正法,这一点大家都应该非常清楚的。

所以我觉得,在座的各位需要有一种难得之心吧!否则到一定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有种遗憾。

今天讲的殊胜法相,主要是密宗上师的法相。

丁三、殊胜法相:

尤其密宗上师相,戒誓言净具灌顶,

精通如海续窍诀,念修事业皆自如,

见修行果获证相,以慈善巧之方便,

令所化众成熟解,传承加持云不散,

当依如是成就者,具有功德之上师。

“尤其密宗上师相,”这里面主要讲到了殊胜上师,也就是密宗上师的法相。前面已经根据《大乘经庄严论》的教义给大家介绍了。你要依止一个上师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你要求什么法。如果是求显宗的法,那么上师要具足显宗上师的法相;如果你求的是密宗的法,那么上师要具有密宗上师的法相。

不仅仅是求出世间的法,求世间法也是如此。比如说,你要学厨艺的话,也要依止一个懂炒菜的人,如果依止一个根本不懂的人也是没办法的;你去学监理或者工程的话,就要依止懂工程的老师,这是世间的一个基本规律;你要学电脑的话,至少也是找一个会教电脑的或者是懂这个技术的人。

那么求密法的话,密法上师也要具有相应的资格,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现在,确实像我前一节课讲的一样,一方面,很多上师拿着佛教的“牌”开始欺骗一些人,另一方面,有些弟子也根本不会观察上师。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对佛教不负责任。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星云法师接受采访,他说他有两个遗憾:一个是,他还是在家人的时候,亲眼看到日本人杀了很多中国人,惨不忍睹,觉得特别遗憾;另一个是他出家以后,看到很多佛教徒以佛教的名义,不度化众生,反而利用这个平台为自己做事情。他觉得这是一生当中出家和在家时候的两种遗憾吧。

星云法师还在另外一本书上写到,在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他个人也受到了一些女人的诽谤。有一次,一个女的带着两个孩子,她跟他们说:“你们的爸爸就是他,要叫爸爸。”然后两个孩子就开始给他磕头,他当时觉得很尴尬,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女的精神有问题。

本来出家人是很清净的,但是在他一生当中,关于情的方面,有很多正常和不正常的女人对他诽谤。有一个年轻人,每次在法师讲课的时候都供花,后来又到处说她跟法师有什么关系。还有一次,一个女的拿着花,法师说了一句:“你很漂亮。”她就到处去说:“法师说我很漂亮……”

有时候确实也像他说的那样,佛教徒当中,不管是所谓的上师还是弟子,都经常利用佛教的平台自欺欺人。这种现象我们如今看来也是比较可怕的,也很遗憾。

今天听课的人也比较多,我希望你们以后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如果要求密法的灌顶、教言、引导文,在这之前应该去观察,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察完了再去依止,依止以后也没有必要经常说一些是非。

现在进行密宗灌顶、传法的人也比较多,但实际上,自他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有些人根本不具足这方面的法相,但是呢……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关于密宗上师的法相,无垢光尊者讲得非常清楚。尊者在这里先按照布玛莫扎的《幻化网如镜疏》,讲密宗上师有八种法相,哪八种法相呢?

“戒誓言净”,第一个条件,作为密宗上师,他的戒律和誓言,即菩萨戒、别解脱戒和密宗的誓言要清净。如果上师自己的相续当中没有约束、没有清净的戒律、无恶不作的话,那他根本没有密宗上师的法相。

“具灌顶”,第二个,如果你要给其他人传授密法,至少自己要在具德上师面前得过密宗四灌顶为主的所有灌顶。

“精通如海续窍诀,”第三个,作为一个密宗上师,你一定要精通如海续部和窍诀当中的道理。

密宗当中有很多窍诀和论典,不懂这些的话,根本没有办法当密宗上师——连一部论典都不会解释的密宗上师确实是非常可笑的。所以第三个是,一定要精通密宗如海的窍诀、续部和诸论典。

今天有点晕,有种种原因,主要是最近想到了很多上师的功德……

第四个是“念修事业皆自如”。“念修事业”就是密宗当中修本尊、念咒语,还有息增怀诛的事业,最好是运用自如,如果没有这样的验相和成就,至少也要……

现在有些密宗上师自己都根本不修,还给别人灌顶、传授,这也是非常遗憾的。

“见修行果获证相,”第五个是密宗的见解,对于像《大幻化网》讲的等净无二的见解,至少也是有一些验相或初步的证悟。

第六个,修行要有证相。对密宗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行,要有自己相应的证相。

第七个,密宗的行为。大圆满二十一种行为为主的取舍,要跟自己的见解和修行相结合,要能有所取舍。

这就叫“见修行果获证相”。

“以慈善巧之方便,令所化众成熟解,”最后一个,是能以慈悲心和善巧方便度化众生,能令别人的相续得以成熟和解脱——通过灌顶来加以成熟,通过传授窍诀使之得以解脱。这是布玛莫扎讲的第八个法相。

所以你要求密法的话,上师一定要具足这八种相。

“传承加持云不散,”在这个基础上,无垢光尊者的根本上师格玛燃匝说,还要加上传承加持的云没有消失,即要具有传承和加持。就像我们很多传承上师祈祷文中的上师一样,其加持根本没有消失,有非常新鲜的加持。

以上是密宗上师的九种法相。

“当依如是成就者,具有功德之上师。”具足这样的成就和功德的上师,我们应该以三种欢喜去依止。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

以前已经依止完了的话,那就不管是具足法相还是不具足法相,你现在去观察也来不及了。很多人是先去依止,然后去观察,最后后悔、去诽谤或者到处说是非,这就是现在很多人依止善知识的方法。这样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此我们将来求密法的话,上师一定要具足布玛莫扎所说的八种法相,然后再加上格玛燃匝说的一点。上师如意宝也经常这样讲:“我所有的法相其实集聚于没有做过令上师不欢喜的事情”,也就是说,“上师非常欢喜地摄受了我,从我到你们之间根本没有被破誓言的锈染污。”所以我想,一个人具足这样的法相以后,才可以依止。

以上讲了密宗上师的法相,下面讲以比喻来赞颂上师的功德。

丁四、以比喻赞颂:

这里通过很多很多的比喻来赞叹上师的功德。就像有些人想赞叹母亲,就说母亲像什么像什么;如果赞叹自己所喜欢的人,又会对他做各种各样的比喻;如果你喜欢一位老师,也会通过你所喜爱的很多世间比喻来赞叹。那么无垢光尊者特别喜欢他的上师,就以世间当中很多具有功德的人或事物来赞叹。

具足无边功德者,一切众生之至亲,

于此略赞善知识,令渡有海大舵手,

令入正道大商主,遣除衰败如意宝,

熄业惑火甘露水,清凉法雨妙雨云,

令众生喜大天鼓,除三毒疾大药王,

一切有情安乐源,犹如茂盛摩尼树,

遣愚痴暗大明灯,自成众愿妙宝瓶,

大慈日光无有量,除恼利乐皓月光。

“具足无边功德者,一切众生之至亲,”具足无量无边功德的上师,实际上是所有众生的至亲——是与我们最亲、最近的佛陀,不是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而是对自己最亲的至亲。

“于此略赞善知识,令渡有海大舵手,”在这里以比较简略的语言来赞叹善知识,首先他会令一切有情非常顺利地渡过三有的大海,所以相当于舵手。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这首歌我们以前唱得很多,现在好像没有。上师就像舵手,令一切有情越过三有大海。

“令入正道大商主,”上师令一切众生入于正道,像大商主一样。

大商主以前去过大海很多次了,后来带小商人们去的时候就非常有经验,同样,上师在修持正法方面对弟子非常有利,所以就像大商主一样。

“遣除衰败如意宝,”上师遣除众生心灵的衰败、贫穷,就像如意宝一样。

如意宝可以赐予众生一切财富,同样,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会给无数心里贫穷的人创造或者赐予丰富的精神财富。

“熄业惑火甘露水,”上师熄除业和烦恼的火,就像是甘露水一样,甘露水会熄灭炽热的火焰。同样,我们相续当中的贪嗔痴和深重业力的火焰极其盛燃时,上师的加持甘露水当下就会使之熄灭。很多原来非常痛苦的人依止了上师之后,真的找到了自己的路。

“清凉法雨妙雨云,”他就像特别好的雨云、具有丰富水藏的妙云一样,不断地为众生赐予、降下清凉的法雨。

“令众生喜大天鼓,”令所有众生生起极大的欢喜——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是真正法喜充满、极其欢喜,就像天人的鼓声一样。天人的鼓声一传出来,无数天子、天女都会生起极大的欢喜心。

“除三毒疾大药王,”上师能除贪嗔痴三毒的疾病,就像大药王。大药王开的药能治众生的病,同样的,上师也是药王。

“一切有情安乐源,犹如茂盛摩尼树,”上师是一切有情安乐的来源,就像非常茂盛的摩尼树(如意树),他给很多众生带来各自所需要的快乐。

“遣愚痴暗大明灯,”上师能遣除我们内心当中的愚痴黑暗,就像大明灯一样。

“自成众愿妙宝瓶,”上师赐予每个众生各自想要的大乘法、小乘法,今生的解脱、来世的解脱等,就像妙宝瓶一样,能赐予我们各自所需。

“大慈日光无有量,”上师以非常平等、慈悲的光芒照耀所有众生,就像大日光或太阳一样。

“除恼利乐皓月光。”上师能解除我们心灵的痛苦、烦恼,并自然而然带来利益,就像皎洁的月光能带来清凉一样。

这里按照《华严经》讲了很多的比喻,《华严经》第六十六卷和第七十七卷中,专门讲了很多善知识的功德。对于善知识的功德,我们有时候也需要用非常动听的妙音来唱诵一些歌,这样你自然而然会对上师和诸佛菩萨生起信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上是根据《华严经》,用比喻来说明上师的功德,下面以意义和比喻相结合来赞叹上师的功德。

丁五、相合意义而赞颂:

密意广如净虚空,光明等持如星辰,

智悲无量如大海,悲心奔腾如瀑布,

不外散乱如雪山,毫不动摇如山王,

住有不染如莲花,等慈爱众如父母,

功德无量如宝藏,引导世间如佛陀。

“密意广如净虚空,”上师的密意非常广大,一般人难以测度,就像世间的一只小鸟雀无法测量虚空的边际一样;上师有很多很多的意趣,就像清净的虚空一样。

“光明等持如星辰,”上师的光明境界和各种等持极其明亮,又极其繁多,就像虚空当中的星辰一样。上师的光明境界和等持的种类无法计数,上师是无所不懂、无所不入的。

“智悲无量如大海,”上师的智慧和大悲无有量,就像大海一样。

“悲心奔腾如瀑布,”他对众生的爱心、悲悯之心就像奔腾的江河、瀑布一样。

“不外散乱如雪山,”在各种修行的过程当中不为散乱所扰,如同冈底斯等雪山一样。

“毫不动摇如山王,”他的境界丝毫不被外缘动摇,如同须弥山王一样。

“住有不染如莲花,”他虽然住在轮回当中,但是不被世间所染污。所谓真正的善知识,虽然住在世间当中,跟世间人一样吃饭、一样走路、一样说话,但实际上没有被世间染污。而我们凡夫人只要在世间住一段时间,马上就被染污了。所以上师就像莲花一样。

“等慈爱众如父母,”他平等地慈爱所有众生,就像父母一样。

父母有时候都可能有偏心,但上师不会。有的父母喜欢大儿子、不喜欢小女儿,或者喜欢小女儿、不喜欢大儿子,等等。不过现在都是独生子,也不会有这种情况——一段时间是“独生”,现在又可以……总之,上师就像父母一样。

“功德无量如宝藏,”他的功德无量,就像宝藏一样取之不尽。

“引导世间如佛陀。”他引导世间的众生,如同佛陀。佛陀通过转三次F轮,能引导许许多多的众生。

上师以善巧方便度化众生,有各种各样的示现。米拉日巴的传记里面说,玛尔巴罗扎上师经常在他面前显示各种形象,哪怕是现忿怒相,对他来讲也是一种修行、调化的方法。

本来米拉日巴需要经受九个大的苦行,但是后来因为佛母达媚玛的心比较软,在他已经完成了八大苦行和很多小苦行之后,最后一个苦行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达媚玛就一直跟马尔巴罗扎上师说:“你现在该传法了,再不要折磨他了,不然他受不了了。”

度化众生要随顺世间

所谓的上师要随顺世间,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一部佛经叫做《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其中讲到,我们在世间度化众生,其实是很需要精进的:“于诸世间行精进,演畅妙法化群生,普愿一切皆解脱,诱诸众生随世间。”在世间当中需要精进,这种精进不是世间的精进,而是通过宣说妙法来度化众生,普愿一切众生得到解脱,而且要先用一种引导或者是引诱的方式来随顺世间。我觉得《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中的“诱诸众生随世间”这句话很重要!

我们现在给别人讲经说法,至少也要让别人稍微有一些同感,如果没有同感的话,虽然我们跟他讲的是解脱法,但是别人不一定能接受。所以希望我们每个人,包括很多法师,心里要发愿:我以后只要有因缘就要弘扬佛法!这是我们大乘佛教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弘扬佛法的过程当中,你要会随顺世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会随顺世间——众生需要的是这样的,你却整天用另一个方式来说,那是不行的。我们确实要懂得众生的心,要顺应世间、随顺世间。

刚才经典里面讲的是:第一,在世间当中要“行精进”,这个很重要的;第二,光“行精进”还是不行的,不能整天都做一些非法的事情,一定要给大家宣说佛法,在说法的过程当中还要懂得随顺世间。

我们的“智悲沙龙”也是一种平台,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但去年确实很好。很多法师讲的是佛法,但是在方式方法上面有很多调整,包括使用的名词、解答问题的方式,都跟众生特别相应,同时跟传统佛教在意义上也是不相违的。

因此这里讲到,上师要“引导世间如佛陀”。像佛陀一样确实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想,一个具有菩提心的善知识应该会善巧方便地引导众生。善巧方便很重要,说话要善巧方便,做事情也要善巧方便。如果说什么话都得罪所有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让无数的人烦恼,那就不叫善巧、也不叫善知识。所以,我们大家以后要共同学习这方面的道理。

以上是以比喻和意义相结合来赞叹上师。

丁六、摄义:

具德上师即法王,住于何处等诸佛,

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

事业广大任无量,如众所依之大地。

“具德上师即法王,”具有法相的上师实际上可以叫做法王,因为他具有法相、具有德行。

现在外面有些人经常说“他是不是法王”,“他是不是仁波切”,“他是不是上师”……好像现在汉地经常把各教派一些比较出名的人叫法王,很多人不是法王也被称为法王,有些人是法王也被说成不是法王。反正在名称上,台湾也比较复杂、美国也比较复杂、中国大陆更复杂。

因为中国的信仰比较缺,所以它成熟得比较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人们在很长时间里,心里都没有所谓的信仰。后来开始有信仰的时候,对很多知识和基本概念都了解得比较少,在一些名称上面就比较有争议。

总之这里说,具德上师可以说就是法王。

“住于何处等诸佛,”他住在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在城市里面还是在山洞当中,都跟佛陀没有差别。确实,真正的善知识如果住在一个城市当中,就会给这个城市的众生直接或者间接带来无比的利益。

“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对于这样的上师,凡是见到他的身体或者法相,亲自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听到他的声音,都会摧毁轮回的根本。包括我们现在通过光盘等听到法王如意宝念的咒语、接受法王如意宝的灌顶,虽然不知道真正的灌顶能否得到,不敢完全确定,但是必定会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我们这里经常播放以前法王的一些念诵,我也规定我们这里上课的前后要播法王如意宝念诵莲师心咒的法音,这样能遣除修行过程中的很多魔障,确实作用是相当大的。就像医生在人多的地方喷一些清新空气的药,我们也是通过上师们加持的莲师咒语等来遣除魔障。

所以对于这样的上师,听到他的声音、心里想着他或者是接触他,包括接受他的摸顶、灌顶等,都能摧毁轮回的根本。

我刚来佛学院的时候是1985年,当时我对上师的信心也非常大,法王刚好要去甘孜州的很多地方。我当时想,我家乡的人们哪怕能见一下上师或者听到上师的声音,包括很多老年人都不会堕落的,所以特别想请上师去我的家乡,也可能有一种自私自利的心吧。因为刚刚出家,也不太懂,现在想起来,觉得当时一方面心比较幼稚,另一方面还是有很真诚的信心。

我当时想:“我一定要将上师邀请到我们家乡,我们家乡的众生太可怜了,一定要让他们看见上师,听到他的声音,能接触、能摸顶!”法王说:“人太多了,不摸顶。”“不行,在我们的家乡一定要给这些人都摸顶。”就是现在上罗那个地方,上师去的时候我又特意想:“我们家乡的每个众生都一定要见到上师、听到上师的声音、摸到上师。”

后来,确实有一部分老年人在第二年就离开人间了,因为很多老年人没有时间等待,从那之后,每年都会死一部分,我心里就想:“啊,这个人也死了,法王去讲课的时候他在不在?在的话,噢,可以可以,上师是见解脱者、闻解脱者,他应该不会堕落吧!”

所以这里也讲了,真正的上师,的确是见闻接触都会得到解脱,是见解脱、闻解脱、“系解脱”——把上师系在袋子里面。(众笑)

“事业广大任无量,如众所依之大地。”他的事业广大、任运自成、无量无边,让所有的众生依靠,像大地一样。

其实,一个善知识能让无数的人依靠。世间把这样的人叫做“灵魂人物”。像一个集团、一个企业,一旦失去了这个灵魂人物就会慢慢解散、解体。所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具相的善知识就相当于大地一样。

其实上师跟佛陀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以前也经常引用这个教证:“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大车疏》里面引用了《大鼓经》中的这个教证。佛陀接近圆寂的时候对阿难说:“你不要哭、也不要伤心,将来我会以善知识的形象来度化你们。”

《大般涅槃经》当中也有一个比较相同的教证:“我又示现阎浮提中而作教师,开化童蒙令住正法。”意思是说,我在南赡部洲以上师的形象为众生开示,让他们安住于正法。“而作教师”就是说,我将来化为善知识、示现为善知识,在阎浮提(娑婆世界)当中,以教师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所以我们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要视师如佛,把上师看作真正的佛陀。但是我们现在不一定能做得到,因为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障碍,可能会把佛陀般的上师看作凡夫人。因为我们自己有障碍,该见的有些法都看不见,更何况是很微妙的、跟真佛没有什么差别的上师的法相和本体呢?这一点我们见不到也是情有可原的。

《华严经》当中也说:“如目不明净,不见微妙色,如是不净心,不见诸佛法。”眼目不清净的话,不见微妙色,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不清净的话,也见不到佛法的很多微妙甚深义。

就像我们没有清净的眼睛,就见不到微妙的色法一样,我们现在没有清净的心,即使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真正的佛陀和诸佛菩萨的化现,也可能觉得他有贪心、嗔恨心、愚痴心、傲慢心等,不但不如理地依止,甚至可能会诽谤、抛弃他,会有种种情况发生。

这其实并不是因为上师有过失,并不是因为佛法有过失,而是跟我们自身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学过显宗的因明或者一些世间知识的人,自相续被一种傲慢束缚着,这样之后,对甚深密宗的教法也不一定能通达。包括现在在学院当中,我有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上师如意宝在早期传授的大圆满密法是非常多的,但到了晚年的时候,密法虽然也传授,但是窍诀方面传的就不多了。后来的很多法师可能稍微关注五部大论或者其他的一些经论,但对真正密法的威力都不懂。

包括现在这里的有些堪布、堪姆,自己经常讲一些因明、净土法,就说:“这个是最适合你们的,密法你们修不动、修不起啊!”其实我觉得,真正来这样判断的话是比较麻烦的,你自己修不起没办法的,但是不能说我们很多人也真的修不起。

尤其是很多汉地的弟子和佛教徒,如果对密宗修不了、修不起,光是修一个净土宗,光是持一个戒律的话,也没有必要到藏地来求。应该说在汉地,念佛的净土宗也比较多,一般的戒律各个地方也都有。

现在我们有些法师,自己可能对密法修不起或者不感兴趣,或者是以其他原因,来用百分之七八十、百分之多少去确定你们修不成的话,我觉得是有一定困难的。作为法师也应该正确引导众生,这个很重要。

刚才也讲了,具有法相的上师是见闻解脱者,其实密法也是如此。上师如意宝的《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里面引用了嘎绕多吉的很多教言,也说密法是见闻解脱的非常殊胜的法。

我以前也讲过净土宗、戒律等显宗的一些法,它有它的殊胜性,但是我不敢确定你们是什么根基。我自己觉得,在末法时代,莲花生大士的加持无与伦比,但是这一点很多人不一定懂得。

今天讲的见闻解脱的这些法,现在很多具有寻思分别念的人不一定承认。如果有人说:“你见到这样的上师会得到解脱,你接触这样的上师,相续当中会种下善根、会得到解脱。”他们从理论上不一定承认这一点,觉得太简单了。

现在有些净土宗、汉传佛教的法师也经常这样说:“啊,你们密宗太简单了!”以前我写《密宗断惑论》的时候,有一部分法师经常这样讲。现在我们藏传佛教当中有些法师也学这些老法师,开始提倡各种各样的精神,这样不一定是合理的,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思考。

丁七、视上师胜过佛陀:

这是第七个问题:视上师胜过佛陀。我们经常讲“视师如佛”,但是这里讲,真正具有法相的上师在所化众生面前,其恩德和威力已经胜过佛陀。

上师即佛第四宝,坛城主尊黑日嘎,

调伏浊世难化众,所化之前胜诸佛,

三门无伪敬依止,悉地根本金刚师。

“上师即佛第四宝,坛城主尊黑日嘎,”我们经常说的“四皈依”,第一个是“皈依师”——三宝上面再加一个叫“四宝”,即上师如意宝。我们修法过程当中所有主尊的本体都是上师,比如说,你修文殊法门的话,上师就是文殊坛城的主尊黑日嘎;你修观音法门的话,上师就是观音法门的主尊黑日嘎。“黑日嘎”是忿怒金刚或者主尊的意思。

“调伏浊世难化众,所化之前胜诸佛,”这样的上师在所调化的难以度化的浊世众生面前胜过佛陀。

因为末法时代的这些众生,其实是前面无数的佛陀都没能真正度化的。这次上师给我们开启了教言之门,我们已经有希望得解脱了,因此,他的恩德和能力对自己来讲已经胜过了诸佛。

“三门无伪敬依止,悉地根本金刚师。”所以,我们应该以身口意三门无有任何虚伪的方式,精进地、恭敬地去依止上师。因为这样的金刚上师就是一切悉地、一切加持的来源和根本。

因此我们首先要懂得,有些汉传佛教的人认为,藏传佛教是四皈依,汉传佛教是三皈依,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对的。我以前也引用过《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这里面说“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是汉传佛教的一部经典,是在唐朝时候译的,在《大藏经》当中也有。这里面都讲了“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以,我们所谓的四皈依也是非常合理的。

前面说了上师跟佛陀是一样的,这里从对自己恩德的方面来讲,上师的确也胜过佛陀。汉传佛教有一部《金刚顶经》,即《大教王经》,其中说:“恭敬阿阇黎,等同一切佛,所有言教诲,皆当尽奉行。”我们恭敬阿阇梨应该像恭敬佛一样,上师的所有教言,我们都应该依教奉行。这实际上说明了“上师等同佛”的这个道理。

“视师如佛”的概念在《大智度论》当中也有。汉传佛教的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说法,但实际上,《大智度论》是怎么讲的呢?其中说:我们把一切众生都视如佛陀的话,那么对真正给我们解开无明的上师就更不必说了。汉地的《般舟三昧经》中也讲:如果没有视师如佛的话,般舟三昧的禅定很难生起来;如果有视师如佛的见解,那么这种禅定就容易生起来。

《大车疏》前面还引用了《致弟子书》中的教证,其中有很多特别好的比喻,希望你们好好地看一下。

发心可成为解脱之因

同时,我们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当中,就像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里面所讲的一样,对上师所做的任何一种承侍,都会成为解脱之因。

《阿育王经》中说,有一个人原来是学建筑、工巧学的,出家之后,很多人让他修僧房,他就一直帮别人修了很长时间——今天给这个道友造房子、明天给那个道友造房子。后来他就觉得:“我舍弃了所有的事情,到寺院里面来,不好好地修持禅定等,每天都这样发心,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于是他就去找优婆鞠多,请求教授禅定,并说他不愿意发心。但是优婆鞠多通过智慧观察发现,实际上这种发心对他来讲不但非常相应,而且可能比修禅定更重要,所以就让他一边修一点禅定,一边还是好好地修僧房,于是他就不断地修僧房。

后来,优婆鞠多要求他到另外一个国家去建寺院。他去了以后,刚好遇到有些人开始建寺院。当时他心里也有点犹豫不定,觉得:“我不是专门在这里做这些的。”但是按照优婆鞠多上师的要求,他还是一直在那里建造僧舍。在这个过程中,他以突然的因缘就开悟了。

我们有些人也在发心,为僧众也好、为上师也好、为大众也好,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在做一般的工程、一般的事情,但实际上,如果你去行持的话,也有可能成为解脱之因。有些人也跟我讲了:“我现在发心太耽误修行了,所以我要退下来。”但退下来之后,他不仅退了发心,而且修行更加懈怠。

我们这里之前有些发心人员退了,我就慢慢地看:有些人退了以后还算是比较不错的,他还是在不断努力着,还可以;有些人退了以后,所有的修行和境界就完全退了,非常可惜的。

而有些人虽然也要发心,但是修行也并不差。每次考试的时候都有一部分发心人员,他在发心上做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同时在闻思修行方面,自己也可以挤出一些时间。应该说,他一方面承事上师和僧众有巨大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另一方面,他在闻思修行、利益众生上面也没有舍弃。

我经常有这种感觉,能干的人、人格好的人什么都能干;不能干的人,去发心也不行,过一段时间就退了。尤其是受一些恶友的影响——城市里面和学院里面的有些发心人员是比较坏的,他不但自己不好好发心,还把这个、那个全部都染上了。

有一个地方的人经常把坏人叫做“墨水”,因为他会染这个、染那个。在僧团当中,我也经常想:“他是不是也是一个‘黑墨’?”因为跟他接触、说话、交往一段时间以后,这一部分、这一块儿的人就全部都被染上了,这种现象是非常明显的。

在发心的工作当中,其实退了也就退了。一般来讲,作为一个上师、一个僧团,也许缺人,也许是不缺的。因为就像这里讲的一样,一个真正的上师,他的事业也可以直接任运自成。

但是对于自己的修行,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也许有的人没有为上师和僧众做事情,修行是非常成功的;但也许你退了之后,只是睡觉的时间长了一点而已。现在很多人说要减肥,那最好不要睡得太多了,可能发心退了以后就不能减肥了,也许你的境界不一定上长,但你的肉却长了一些,这就是我观察出来的“窍诀”——有些人退了发心以后就睡懒觉,没有修行,也没有早起,这样睡的时间就比较长,二十几天当中长了二十几斤肉,这样很好的。(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