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课堂 | 大圆满心性休息46

下面我们讲《大圆满心性休息》的第八品——发菩提心。前面刚刚讲完了第七品——四无量心,修完四无量心之后,就要修真正的菩提心了。这一品就讲修行诸法的根本——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还要讲真实发菩提心的道理,最后回向本品的善根。首先是第一个,修持诸法的根本就是菩提心。

第八品 发菩提心

趋入佛子如海行之发殊胜菩提心品分三:一、修持诸法根本之二菩提心;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三、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修持诸法根本之二菩提心:

如是善修无量者,修诸法根二觉心。

我们前面讲了善巧地修行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和舍无量心这四种无量心,善巧地修完四种无量心之后,再修一切成就、一切修行法要的根本,即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或者说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觉心”就是菩提心的意思,有时候为了控制颂词字数,就说“觉心”。

这个修法是非常重要的。《弥勒请问经》等经典也讲过,修一种法就能弃离一切恶趣、不为恶友控制,还会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这一法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圆满意乐的菩提心。所以,在世间所有的修法当中,能真正令人远离一切恶趣、获得善趣的种种功德,并且完全能超越世间的,就是唯一的菩提心。佛经当中也是这样讲的。

在座很多人听过《入菩萨行论》的第一品,个别人可能也听过《学集论》中菩提心的功德,大家都应该知道,修持一切善法最根本的就是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那么在其他的修行上,你表面上再怎么精进、努力,实际上也不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

所以,修持菩提心是一切功德的根源和根本。佛陀在《华严经》中也讲过:“欲具佛功德,菩萨法藏海,饶益众生故,初发菩提心。”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当中具足佛的功德和菩萨的法藏海(菩萨的一切功德),而且想饶益无量无边众生的话,就一定要尽快地发菩提心。通过发菩提心一定能圆满这些:第一个是“欲具佛功德”,发了菩提心的话,要想具足佛的功德也很容易;第二个是“菩萨法藏海”,要想得到菩萨的法藏海也要发菩提心;第三个是“饶益诸众生”,想饶益一切众生也要发菩提心。所以“初发菩提心”是很重要的,我们修完四无量心之后就要发菩提心。

以前已经发过菩提心的人要再三地发,每天念发心仪轨的时候都要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菩提心;如果以前没有发过菩提心,那么现在就要开始发。这是我们的基本修行。

甲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分十:一、宣说菩提心利益;二、宣说菩提心之本体;三、发心仪轨;四、三诵之必要;五、当生欢喜心;六、学处次第;七、明示二十堕罪及同分;八、分说护持二菩提心;九、修者补特伽罗之次第;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

乙一(宣说菩提心利益)分六:一、从三有引向寂灭;二、成为世间之福田;三、增上善根;四、为诸法之根本;五、遣除苦疾获得智慧光明;六、功德广大。

丙一、从三有引向寂灭:

下面讲真实发菩提心的修法,通过十个方面来宣讲。首先是宣说菩提心的利益,有六个科判。第一个是“从三有引向寂灭”,也就是说,原来三有轮回中的众生,在发了菩提心之后,就已经成了出世间的、趋向寂灭的人了。所以我们要懂得,修菩提心的第一个功德,是能完全超越三有轮回。超越轮回的话,其他方法可能都无能为力,唯有修菩提心才有这种能力和机会。

脱离烦恼三有海,遣除一切畏忧罪,

摧毁业与痛苦行,引导众生趋寂灭。

“脱离烦恼三有海,”菩提心有什么样的功德和利益呢?发了菩提心之后,会脱离贪嗔痴等三界轮回当中各种烦恼和痛苦的海,这是第一个。

“遣除一切畏忧罪,”发了无上菩提心之后,会远离三恶趣,遣除世间的各种畏惧和罪恶等。

“摧毁业与痛苦行,”更重要的是,菩提心能摧毁无始以来存在于我们相续当中所有业、烦恼和痛苦的因果。

“引导众生趋寂灭。”如果具足了这些条件,无论是任何众生,都有机会从轮回趋向涅槃。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想到,修了菩提心之后,以前罪业深重的人、一定会堕入恶趣的人,相续当中的很多罪业刹那就会灭尽。

《入菩萨行论》当中也讲过:“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菩提心像末劫火一样,在刹那间就能摧毁相续当中的一切罪业。当末劫火出现的时候,世间的一切,包括房屋、树木,全部都会被吞掉,同样的,菩提心会遣除我们相续当中的各种罪业。

而且,如果有了菩提心,就像有了一个护送者,你在轮回当中是不会害怕的,还会具足各种各样的功德。因此我们要知道,要想从三界轮回当中真正出离的话,菩提心是不可缺少的。

大家首先要从理论上明白菩提心的功德。我们现在正在讲《心性休息》的颂词,《大车疏》中引用了《入菩萨行论》为主各种经典和论典的教证,我希望你们再三去思维这些教证的意义。表面上看来,这些是普普通通的语言,但实际上,每一句都是金刚语,对我们相续当中的利他心一定会有增上功德的作用。

如果真正想从三界获得解脱,我们就要发菩提心。《华严经》当中也讲:“欲灭众生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意思是说,如果你想灭除所有众生世间的苦恼,就应该迅速发无上菩提心。通过无上菩提心的力量,自相续当中的很多痛苦也可以灭除。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相续当中的菩提心已经成熟了,那他自己的事情好像就不是什么事了。我们这里有些道友,因为利他心很重,所以从来没跟任何人发生过矛盾或者互相怨恨,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事。其实,世间的很多苦恼就是源于自私心,以及对自己非常强烈的保护和执著,这样就可能跟别人发生冲突和矛盾。

我们知道,利他心重的人,自身的痛苦很容易减少甚至是没有。所以我以前也经常讲,凡夫人大多数的眼泪是为自己而流,为众生而流的泪微乎其微。

所以,如果我们想过一个非常快乐、安闲的生活,最好是增上利他心和菩提心。如果你的利他心和菩提心增上了,即使生活过得再苦,也会觉得很有意义。有时候我们去帮助别人,包括做一些慈善活动,如果当天能帮助很多众生,即使自己再痛苦也会心甘情愿,一点都不觉得痛苦。

如果我们有一种自私的心,那么即使住的房屋或环境再好、再奢华,也会过得不开心。因为一个人有自私心的话,他始终会带有一种烦恼和痛苦。因此,我们要知道怎么引导众生,唯一的方法应该是发菩提心。我们自己也是这样,要想出离三界轮回就要发菩提心。有些人说:“好苦啊!我怎么办啊?”其实,如果你觉得好苦,想从苦海当中解脱出来,就要多发菩提心。

下面讲“成为世间之福田”,有菩提心的人将成为世间的福田。

丙二、成为世间之福田:

虽无现行菩提心,悲心善根日益增,

纵入根本慧定时,智慧方便亦双运。

身语所作皆具义,成为世间应供处。

“虽无现行菩提心,悲心善根日益增,”当一个人真正发了菩提心,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个菩提心并不是很明显,但是福德也会日益增长。

比如说,你平时跟别人一起聊天,或者处于昏厥状态……我们经常讲有五种无心状态,即昏厥、睡眠、无想的禅定、灭尽定,以及天人当中的无想天,其中无想定是因,无想天是它的果。在这些状态当中,表面上看来,你好像没有什么利他心——已经昏厥了,或者在睡懒觉,经常都处于睡眠状态,但是你的福德也在增长。

有些道友特别喜欢睡眠,我相信,他的相续当中肯定有无伪的、不可退转的菩提心。他自己有把握:“即使我现在睡八个小时、十个小时,相续当中的菩提心也都是增长的。”所以,表面上你睡得特别厉害,比一般人还厉害,但实际上,你的功德是很大的。而有些人非常精进,但是他没有发菩提心,功德也没有那么大。所以说,睡懒觉的这些道友,如果他的相续当中有菩提心,功德就会每天增长,就像把钱存在银行里,利息会不断增加一样。

因此,虽然你没有现行的菩提心,表面上看不是很明显,但实际上,你的悲心和善根都在增长。

“纵入根本慧定时,智慧方便亦双运。”即使你入于根本慧定,也是智慧和方便双运的。包括在空性当中入定的时候,你也没有想“我要去度化众生、我要去度化众生”,你是住在自己的屋子里面“百日闭关”,但在你入定于智慧的同时,利他心的善根也在不断地增长。所以,当时你入定的智慧并不是一个单空的智慧,而是智悲双运——智慧和方便双运的,它已经成了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

“身语所作皆具义,”所以这样的人,他的身体、语言和心态,不管做什么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你说话的时候,表面看来可能是非常普通、简单的聊天,你的行为方面,今天去游山玩水,明天去参加世间的各种娱乐活动,但是,如果你的相续当中真正具足菩提心,那你的行为与其他人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你有时可能处于睡眠、昏厥或者其他的无记状态,但实际上,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华严经》中,佛陀对善男子说,如果一个人发了殊胜菩提心,他的身体所作、语言所说和心里所想就全部是有意义的,全部会成为善法。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相续当中真正有了无伪的菩提心,并且从此一直没有退失,那么这个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自然而然成就怀业。怀业成就的人,哪怕说一句话都很有份量,很受大家的尊重和恭敬,别人说一百句也不一定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有时候,我们有没有菩提心也可以看得出来。有些人每天一直讲,讲了半天,好像下面都没有人听;而有些人在利他心的驱使下,哪怕是说一句话,整个世界上就有无数的人接受。其实,二者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菩提心这个前提和缘起,如果有菩提心,那他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切所作都会成为善法。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座的人,首先看自相续当中能不能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如果能,那你的身语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你发了菩提心之后去念经、度化众生、帮助别人就不用说了,这是公认的三门的善法。即使你没有这样明显的行为,只是一般的说话、做事,处于非常普通的状态,但实际上,这些也都会成为善法。就像《入行论》当中所讲,即使处于睡眠和放逸状态,你的善根也会日益增上的。

“成为世间应供处。”而且,发起了菩提心的人会成为世间的应供处。天人供养你也是可以的,人间的大施主们供养你一百块钱、两百块钱、一万块钱、三万块钱也是可以的——如果你相续当中真的有菩提心,那接受这些纸票也没有什么,即使把世间当中所有的金银财宝供养给一个菩萨,也是值得的。

如果你相续当中没有菩提心,就很难接受供养。有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供养我不能接受。”自己心里也比较虚,心想:“我相续当中既没有菩提心,也没有清净的戒律,如果接受这些供养,以后可能要去偿还,这样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自相续当中有菩提心,那人天等所有的众生来供养和帮助,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杂譬喻经》中有一个公案,我好像讲过吧。有一个老比丘,他是阿罗汉,还有一个人是小沙弥,有一次,这两个人一起到外面去,当时老比丘的行李比较多,就让小沙弥帮他背着。这个小沙弥的思想比较复杂,他一开始想:“所有功德的根源就是菩提心,我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时,老阿罗汉用他心通知道了,他想:“我的东西不能让他背,因为他的相续当中有菩提心。”于是马上把他的行李拿过来自己背。

过了一段路,那个小沙弥的菩提心就退了,就像现在有些世间人一样,一会儿有信心,一会儿就没有了。小沙弥想:“发菩提心是很难的,要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度这么多的众生,不行不行,我没办法发菩提心,还是自己解脱吧。”这时老阿罗汉一观察:“噢,他现在可以背我的东西。”然后就要求小沙弥背行李。

又过了一段路,小沙弥又发起菩提心了,他的心就像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一样,一会儿说:“我能背诵,我能背诵。我要住在学院里面,永远也不会离开的。”过一会儿又说:“不行不行,我要走了。我不想背书,我不想闻思,我今天就要走。”“不行不行,我不能过去,我还是要参加闻思,永远都待在这里!”有些人的心态在一天当中也是变来变去,就像春天的天气一样。当时那个小沙弥也是这样的,不一会儿他就又发起菩提心了。这时老阿罗汉一观察,又害怕了:“噢,不能让他背我的行李。”他就这样辗转,一会儿让小沙弥背,一会儿不让他背。

最后,这个小沙弥有点纳闷:“老和尚怎么这样啊?一会儿让我背这个东西,一会儿又不让背,一会儿又让背,这是怎么回事?”后来,老和尚就把真相告诉了他:“你相续当中生起菩提心的时候,我不敢让你背;你没有生起菩提心的时候,我就让你背。因为你真正生起菩提心的时候,就成了人天的应供处,不能由我来让你做这些事情啊!”

所以,道友们想让身边的人端茶、做一些承侍的时候,先看看这个人有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的话,就尽量地使用他们——该做;如果他们有菩提心,那即使身份再怎么样,都不敢让他们做。我身边有一些人做事,我有时候真的害怕:“这个人的相续当中可能有菩提心啊,我让他做的话,就像乞丐让国王做事情一样,不太好。”

因此,有菩提心的人是世间的应供处,大家应该这样来理解。

丙三、增上善根:

余善果劣将殆尽,发心摄善不尽增,

犹如水入澄清海,良田庄稼极茂盛。

“余善果劣将殆尽,”如果一个人具有菩提心,他相续当中的善根就非常容易增长。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善根,它的果比较低劣,成熟一次就殆尽了,再也没有办法增长。

“发心摄善不尽增,”但是,以菩提心所摄持的善根不但不会灭尽、耗尽,还会与日俱增、越来越增长。

“犹如水入澄清海,”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在大海没有灭尽之前,这个水滴也不会灭尽。这是一个比喻。

“良田庄稼极茂盛。”还有一个比喻,就像种在肥沃土壤当中的种子,它会茁壮成长,结出的果实也不容易消失。同样,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获得的善果和功德也不容易灭尽。

佛陀在《弥勒请问经》当中也讲过,流入大海的水即使过了很多劫也不容易消尽,同样,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乃至菩提果之间也不容易耗尽。这句话很重要。

我们现在做善事的时候,开头发一个菩提心,结尾做一个回向,这样的话,即使我们凡夫人在做善事的时候经常生嗔恨心,经常出现一些摧毁善根的因,但是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不容易耗尽。

以三殊胜摄持的善根到底会不会耗尽呢?讲《入菩萨行论》的时候,讲到了很多智者对此的辩论。而《弥勒请问经》当中说得非常清楚:就像河水流入大海,在大海没有穷尽之前,河水也不可能穷尽。比如我们的色达河、喇荣山沟里面的水,如果流入了大海,在大海水没有干之前,这些水也不会干。

同样,我们现在很微小的一个善根,比如听法、用转经轮、修加行,如果刚开始发一个菩提心——我今天要为了一切众生而做这个善事,那么这个善根就已经被菩提心摄持了,以菩提心所摄持的善根就像钱已经存在了银行里面,那就不容易被外面的盗贼偷走。这个比喻也是很重要的。

而其他的善根很容易耗尽,《入菩萨行论》当中也说:“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其他的善根就像芭蕉树一样,果实生完就没有了,而菩提心的树会永恒地生果,不但中间不会消失,更重要的是,它的善根会越来越增长。因此,以后大家修行善法的时候要懂得用三殊胜来摄持。总的来讲,在大乘佛法当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像汉传佛教等也经常讲菩提心,但是在具体修法和实际操作上,我觉得有点缺。有些人会说:“你们多发菩提心,好好地修行啊!”这样光说一下可能不行的,“多发”是在哪些情况下发?在藏传佛教里面很明确地讲了三殊胜,无论做任何善法,首先都要发这颗心,这样的话,菩提心已经摄持了这个善根。这既符合《华严经》《弥勒请问经》等经典,又符合传承大德们的窍诀。

现在很多人经常问:“为什么汉地现在有这么多年轻人学藏传佛教?”我经常在不同场合回答:“其实这些人都是有智慧、有知识的,藏传佛教的逻辑推理、窍诀次第非常清楚。”现在很多人哪怕只学了一两部论典,基本上也对自己一辈子该怎么修行一目了然——这条路非常明显,即使没有其他善知识的引导,自己也明白该怎么做。

所以,现在很多人学藏传佛教并不是盲目的,学习藏传佛教也并不只是一种暂时的热潮,将来很多人在心里产生的修行定解会越来越坚固。

让修行成为习惯

光在口头上说“多发菩提心,你也发菩提心,菩提心很好”,或者光引用一两个佛教的教证,还是不够的,还要在实际生活中串习。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要发个菩提心:我今天的所做都是为了一切众生成佛!这用短短的时间就可以,起来之后,该念的经还没有开始念之前就这样想,到一定的时候就会习惯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想:我今天做的所有善根都回向给老母有情,愿他们离苦得乐。稍微在心里面想一下,从开始到最后,在短短的一两分钟之内完成这种观想,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行。如果你一生都是这样修的话,久而久之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其实人的很多行为都是依靠一种无形的力量。比如说,我刚开始拿念珠的时候经常忘,有时候还弄丢了,但后来有一次,法王说:“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连念珠都忘了带在身上,那就非常惭愧。”我记得有一次,学院的几个负责人在法王的窗户旁边,中午的时候,法王一个一个地检查、一个一个地问:“你的念珠带在身上没有?”从此之后,我自己好像有了一种很强大的力量。现在不管到哪里、不管怎么样,如果念珠没有拿,稍微走了一两步,就觉得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一样。

其实我们修菩提心也是这样,如果你已经习惯了早上起来修菩提心,习惯了每一座的修行,就一定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推动力,这种动力对自己的成就非常有利益。

以前我们要求大家念经的时候拿转经轮,现在在学院时间比较长的老道友,去听课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忘记拿转经轮,以前忘过很多次。我看这里的道友们,包括菩提高级班的道友,没有拿转经轮的是很少很少的。

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刚开始需要勤作,慢慢到最后,不管是身体、语言,还是心里的修行,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这叫做修行的成熟。

丙四、为诸法之根本:

诸法根本大悲心,于世间亦多乐果,

寂灭自性大觉因,故当勤发珍宝心。

“诸法根本大悲心,于世间亦多乐果,”这里说,一切修行的根本其实是大悲菩提心。修了大悲菩提心之后,不说出世间无量无边的功德,即使住在人道、天界等世间当中,也具有许许多多快乐的果报。因为我们有了利他心的话,在世间当中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会非常顺利、快乐、幸福。

“寂灭自性大觉因,故当勤发珍宝心。”菩提心真正的自性是寂灭的,是大觉悟的因。所以,我们应该在有生之年想尽一切办法,首先一定要让菩提心在自己的相续当中生起来。

现在很多人也很重视菩提心。刚开始时,我经常遇到一些佛教徒,他们要求加持的时候会说:“您给我加持一下,我要多赚钱。”“您给我加持一下,我家里的老公……”很多人对这方面关心得比较多一点。我自己感觉,很多人自从学了《入菩萨行论》之后,都会有意、无意地说:“我相续当中要生起一个无伪的菩提心!”他们对无伪的菩提心就比较关心了。这很重要,如果相续当中有个很好的菩提心种子,那利他的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这是一种因缘关系。

所以大家要知道,菩提心是一切利乐的源泉、一切功德的源泉,有了菩提心,其他世间、出世间的功德都容易生起。

《佛说华手经》中说:“世间出世间,一切诸乐具,当知此等事,皆因菩提心。”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安乐的根源,实际上就是菩提心。因此,哪怕你吃饭时吃到了喜欢的苦瓜、西红柿或罗汉菜,所得到的快乐和幸福,也跟修行利他心有一定的关系。

出世间三菩提最初的因缘,都跟菩提心有密切关系。如刚才所讲:“世间出世间,一切诸乐具,当知此等事,皆因菩提心。”我们应该知道,世间、出世间一切安乐的因都是菩提心。

今天我们没有PPT啊,所以就看你们的听写能力了,听写能力好的话就写下来。因为我的普通话比较不错(众笑),所以你们写起来可能没有什么困难,我看你们写得也不错,你们的听力也不错。

丙五、遣除苦疾获得智慧光明:

下面说到,菩提心能遣除一切痛苦,也是得到光明智慧的根源。

此心增福如意瓶,治愈众疾之妙药,

智慧日轮除恼月,亦如虚空无垢染,

功德无量如群星,恒时利乐之自性。

“此心增福如意瓶,”菩提心相当于能增长一切福德和财富的如意瓶,如意妙瓶能赐给众生许多快乐和财富。

“治愈众疾之妙药,”菩提心就像能治愈世间各种疾病的妙药一样。

《华严经》中讲了很多比喻:菩提心犹如大地,菩提心犹如日轮,菩提心犹如月光,菩提心犹如妙瓶,等等。

“智慧日轮除恼月,”菩提心能遣除众生心里的各种障碍和黑暗,就像日轮一样;菩提心能遣除我们相续当中的很多烦恼和酷热,就像清凉的月光一样。

“亦如虚空无垢染,”在这个世界当中,菩提心能给大家提供自由自在的空间,相当于虚空一样;菩提心无有任何垢染,或者说,菩提心如同无有垢染的虚空,这样一起解释也可以。

“功德无量如群星,恒时利乐之自性。”总而言之,菩提心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就像虚空中的繁星,具体数量不可描述;菩提心会给众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利乐。

寂天菩萨也经常讲:“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讲了菩提心的很多功德。《华严经》中也讲:“彼心功德藏,说之不可尽。”菩提心是功德藏,它是不可言说的。

所以在修学过程当中,谁的相续中具有菩提心,那么他的修行是很好的;谁的相续中如果没有菩提心、大悲心,也许他的修行不一定很好。

以前我们讲《前行》时也讲过吧,当时仲敦巴尊者遇到卡隆巴格西的一个弟子,仲敦巴就问:“三同门中的博朵瓦格西在做什么?”他说:“博朵瓦格西每天都在讲经说法,天天跑来跑去,今天在这里讲个课,明天在那里讲个课。”仲敦巴说:“噢,这也是很好的,还算可以。普穹瓦格西在干什么?”那人回答:“普穹瓦格西在修佛塔、造佛像,每天都是装藏,一直在这方面发心。”

有些道友也特别喜欢今天化缘、明天化缘,我希望,大家为了长期地弘扬佛法,即使有好心也不要以个人、平台或佛学院的名义去化缘。现在还有很多人以自己上师的名义去化缘,其实真正令上师欢喜的根本因不一定是人民币、阿莫日嘎咕噜木(ཨ་མི་རི་ཁའི་སྒོར་མོ),而是要好好修行,对吧?如果上师是一个上等上师,他一定会喜欢修行、喜欢菩提心。你好好修了一百天菩提心的话,上师肯定欢喜,超过接受一百万人民币的供养。如果你菩提心修得不好,有些行为反而导致很多人生起邪见的话,恐怕是不行的。

其实现在,我们藏地很多寺院和学校的条件应该是比较不错的,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条件都比较差,现在还算是可以了。所以,现在大家都要修行,应该把目光放在修行和利他上面。如果自然而然有一些财富,自己也没有什么压力的话,我也不会否定,各个上师有什么样的弟子都可以。但是我们要求,不能在平台等以包括我在内任何上师的名义去化缘、做各种介绍——今天在这里修塔、明天在那里放生等,这样也不是很好的,大家一定要注意、掌握分寸。

我刚才说到,仲敦巴问:“普穹瓦在做什么?”卡隆巴的弟子说:“他天天都在做佛塔、佛像,特别特别忙!”仲敦巴说:“也很好,这也是个修行,也算可以的了。”他没有显得最高兴。

仲敦巴尊者又问:“贡巴瓦在做什么?”卡隆巴的弟子说:“贡巴瓦天天闭关修行。”仲敦巴说:“也好,这样也还不错。那你们的上师卡隆巴在做什么?”因为他是卡隆巴的弟子,他回答:“卡隆巴上师莫名其妙的,每天用披单蒙着头,到一些蚂蚁穴那里,天天都在哭。”然后仲敦巴就显得非常高兴,连忙合掌:“噢,非常了不起,非常了不起!他这样哭的话是最好的。”

所以我看到很多同学哭的时候,都觉得他们非常了不起,因为他们对众生生起了悲心。尤其是一些女性,有时候眼泪是比较多的,清澈的“水晶念珠”一颗颗地掉下来,一般来说,108颗是比较吉祥的数目,而有些人在半天当中不断地掉下泪珠,可能有8008颗。

当时仲敦巴为什么显得非常高兴?就是因为他觉得卡隆巴对众生生起了悲心,真正在修菩提心,因此跟三同门相比,最令仲敦巴高兴的就是卡隆巴。当然,如果有菩提心的摄持,讲经说法、修三宝所依、修行也是非常好的,但是直接关心众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用菩提心摄持的善法,功德是最大的,大家一定要记住。

丙六、功德广大:

下面讲菩提心的广大功德。今天我们会把菩提心的功德部分讲完,对于《大车疏》中的教证和道理,希望你们很认真地看,以欢喜心和恭敬心来看,因为我们在有生之年遇到这样的论典,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有些人可能喜欢看一些小说、电影、连续片,表面上看,这些很吸引人,但是在净化人心方面,这些不一定有意义。

所以,我们的修行要清净、要努力,不要挂一个名字,永远都没有什么进步、没有什么进展,这样的修行人应该是非常惭愧的。你既然加入了这个团体,就要有一些进步。上等的修行人每天都有进步,中等的修行人每个月都有进步,下等的修行人每年都有进步。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一年比一年差、一天比一天差,刚开始非常精进,白天吃饭的时候都说:“哇,不行不行,我要修行!”后来就慢慢把所有的刹车都放松了,这样可能不行的。

菩提心之福德云,不可思议无有量,

如来功德极稀有,广如法界无边际。

“菩提心之福德云,不可思议无有量,”菩提心的功德是功德云,是不可思议的,哪怕在一个小时、一分钟当中,你相续当中真的生起菩提心的话,即使是如来在多生累劫当中也无法宣说和衡量这种功德。

“如来功德极稀有,广如法界无边际。”如来的功德不可思议,菩提心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如同法界一样。法界是广大无边的,虚空也是广大无边的,众生也是无量无边的,所以,菩提心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我们要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

《大车疏》里面引用了《无边法门经》中的一个教证,这个教证很好,当时佛陀跟梵天说,有三种法功德非常大,哪三种法呢?第一个是发无上圆满的菩提心;第二个是受持正法,我们经常说“受持正法”、“受持大乘妙法”、“受持善逝的妙法”,这个功德非常大;第三个是如理如法地修行自己所闻过的法。

意思就是说,第一,发菩提心的功德是无法衡量的,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尽量发菩提心;第二,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受持大乘佛法,比如说每天念《金刚经》《心经》,每天给别人传讲佛法或者自己去听课,这些都是受持大乘法——我们先发无上菩提心,然后尽量在生活当中受持大乘法,这是第二种具有不可思议功德的法;第三,对于你所听受的法,无论是空性方面还是大悲菩提心方面,都要尽量地在生活当中修行。

有时候修行确实比较难,但是你要长期地修,如果从刚开始就一直串习的话,到最后修行会很好的。我经常看到,有些刚来的时候什么道理都不懂,好像离佛法特别遥远,但是在短短的时间当中,他进步得特别快;而有些人刚开始还比较不错,但慢慢地,好像越来越离谱,最后就变成了“法油子”“老油条”。有些人喜欢吃老油条,但是这个“老油条”到最后会怎么样,大家都知道。

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修行人还没有习惯去修行所闻的法,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希望大家经常思考一下《无边法门经》中的教证:修菩提心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受持大乘佛法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还要修行所闻的法,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也就是说,自己所听过的法要去修行。比如说,你在上师面前听过菩提心的功德,听过空性的功德,听过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等很多法,这些法要在生活当中去修行。而且,修行的时间不是两三天,也不是两三年,而是从有生之年到获得菩提果之间。我们要有一种长期修行的精神,这样的话,确实功德非常大。

《月灯经》中也说:在俱胝那由他刹土当中,恒时用各种供品供养诸佛菩萨,功德本来是非常大的,但如果有人在短短的时间当中修慈悲菩提心,功德是更大的,前者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德施请问经》中也讲,如果用七宝供养如来,功德当然是非常大的,但如果有人合掌、相续当中发起殊胜的菩提心,那他的功德已超越了用七宝供养如来的功德。

因此有时候,我们拿一点供品来供养也可以,这也是一种供养——拿一条哈达、拿一百块钱,或者拿个海螺、曼茶盘,自己认为非常了不起:“啊,这就是一百块钱!你看这是钱啊,不是一般的东西啊!这在世间当中比菩提心还重要。”一方面,对有些人尤其是没有钱的人来讲,这张红色的东西可能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如果真正要在自相续当中积累善根的话,短暂地修慈悲菩提心确实是功德更大的。

因此,我们在取舍的过程当中,不得不重视如来的圣教之义,应该以圣教量来确定、取舍善恶因果,这也是很重要的。

与菩萨结缘之利益

一个相续当中真正有菩提心的菩萨,众生跟他结上任何缘,他都会是众生获得巨大功德的源泉。《大车疏》里面引用了一个《宝积经》的教证说:如果一个人有菩提心的话,那么别人对他产生贪心等烦恼也是有意义的。

以前有一个婆罗门女,她看到一个相续当中具有菩提心的圣者出行化缘,就对他产生了极大的贪心。贪心本来是烦恼心,可当她离开世间以后,却转生到了三十三天。她用天眼一看,发现自己在人间的时候,对某个菩萨产生了一种非理作意的贪心,按理来讲,这种贪心是堕地狱的因,不会依此而转生善趣,但因为对境是菩萨,所以自己在对他产生了这样的心以后,也获得了转生善趣的功德。

由此不难看出,如果一个人真正具有菩提心,那么任何一个人即使对他生起了贪心或嗔心——只要结上了缘,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都会获得安乐的源泉。即使对他有损害,也会变成令自己快乐的因。

因此,相续当中真正具有菩提心的人,谁见闻接触他都会得到利益;哪怕他只是到一个地方去,对那里的人们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我经常想,法王如意宝确实是当代了不起的大菩萨,他去过的一些地方,即使没有在那里传承佛法,光是加持过,在今天看来,那里的众生也都得到了非常珍贵的利益。

我在想,在我们藏地,原来法王专门去过拉萨、青海和康区,也去过汉地的很多城市。我现在有种感觉,也许是自己夸张吧,但你们用智慧去观察我所讲的道理,可能也会发现:他老人家去过的地方,很多佛教徒在正知正见、弘扬佛法以及对善法的意乐等方面,因缘是比较特殊的。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后学者、上师的“小擦擦”,无论到哪里去,都要发愿利益那里的众生。比如说让我去一个国家,也许那个地方的佛教不一定很兴盛,但是我到了那个国土的时候,要念三遍《怀业祈祷文》,念一些《普贤行愿品》,希望诸佛菩萨加持那个地方,让很多众生的善根早日成熟——我们发一些相似的愿吧,虽然暂时没有办法真正做到。

法王以前去过很多地方,他老人家说:“即使我没有时间传法,也要到那里去看一下。”当时自己跟着法王一起去,也不知道其中的密意,到现在过了十年、二十年,法王已经圆寂了这么多年的时候,好像才明白:“噢,原来他老人家去的话……”其实当时,交通等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他老人家为了众生,从来都没有想过:“我累啊,我苦啊!”到后来年龄非常大的时候,上师走路、坐车都很不方便,但是为了讲经说法、弘法利生,再怎么样也都心甘情愿地去。

我自己认为,我们很多后学者应该把上师如意宝作为精神的榜样。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出家人和在家人,为了弘法利生,不要想“我累了”,“别人对我诽谤,别人对我有一些闲话”,不要想很多自己的事情,而要想:“我如果想一心一意利益众生的话,就要去做。”但做的过程当中需要有善巧方便,不要得罪所有的人,如果发心一两天就得罪所有的人,也不是很好的。

具有善巧方便的同时,要尽量去发挥自己的力量。这样以后,就像《现观庄严论》最后讲事业的时候所说,将有些众生安置于因地,有些安置于果位——我们现在可能没办法把大多数众生安置于果地,但是可以将他们安置于因地,哪怕是在他的相续当中种下一个善根,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有些人看到牦牛的时候,就拿个转经轮,念“嗡玛尼呗美吽”,跟它说:“哎,牦牛,你要听好,我给你讲经说法,嗡玛尼呗美吽、嗡玛尼呗美吽……”我看到有些道友对牦牛也边转转经轮边“讲法”。牦牛本来也比较笨,它根本就无动于衷,然后那个道友就说:“哎,你应该遵守闻法的规律,你懂不懂?”然后他就开始讲闻法规律。(众笑)